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医来夫贵-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已经有七八日没看到宋彦昭了,最近这几日他总是早出晚归的,也不知道到底在忙些什么。

    几日不见,穆瑾便渐渐淡忘了那日的事情,再看到宋彦昭时,便没有了那两日的不自在。

    “一起出去吧?我这几日已经将城内的街道熟悉的差不多了。”宋彦昭小心翼翼的提议,一颗心却玄着,生怕她拒绝自己。

    天知道这几日强力克制着自己不去见她,用了多大的自制力。

    穆瑾想了想,笑了,“好啊。”

    看着眼前如花的笑靥,宋彦昭有一刹那的出神,随即低低的笑了。

    从他们居住的小院出来,宋彦昭熟门熟路的带着她转了两条巷子,便到了一条宽阔的大街上。

    “这条街叫锦江大街,是成都府最繁华的街道,咱们今天在这附近逛逛,等明日我带你去觉元寺逛逛。”宋彦昭边走边说。

    穆瑾的脚步顿了顿,“觉元寺?”

    宋彦昭看了她一眼,见她对觉元寺似乎十分有兴趣,便解释了一番,“觉元寺是成都府最大的寺庙,平日里香火十分灵验,去上香的人特别的多。”

    “哦,”穆瑾点头,眼中闪过一抹光亮,随即没再说什么。

    一上午俩人便将锦江大街从头逛到了尾,因为有了施南府的经验,俩人谁也没买什么东西。

    就是跟着穆瑾的红芍连一个铁钱也没舍得花出去,生怕买了最后再被人抢了去。

    中午照旧在田园居用午饭。

    “看来西南候黄家在这里的势力确实不小,”穆瑾端起一杯茶淡淡的啜饮,她们一路逛完,和施南府一样,锦江大街只有和顺堂一家医馆。

    饭馆虽然有不少,但规模最大的却仍然是田园居。

    “看来这田园居估计也是黄家的。”宋彦昭轻轻的哼了一声,嘴边难掩嘲讽,“这一条街上,不知道还有多少产业是黄家的,堂堂公侯之家,竟然霸占了益州路的两桩生意,着实可恨!”

    便是在金陵,也没有这样的公然高调的拥有如此多产业的公侯之家!

    穆瑾抿了抿嘴唇,叹息,“你不是写了信回金陵吗?不知道陛下会不会调派人手给你?”

    宋彦昭摇摇头,低笑一声,“就算是调派人手,也不会在这一时半刻。”

    毕竟他是以受惩罚的名义离开金陵的!

    两个人说着话,饭菜刚端上来,外面突然响起热闹的喧哗声。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不绝于耳,从打开的窗子上可以看到街上行人跑动嘈杂,都朝一个方向跑去。

    宋彦昭皱了皱眉,吩咐门外站着的宋亮,“去打听一下看看怎么回事?”

    宋亮片刻就返了回来,“是知府韩家贴了告示出来,说韩家二郎君中了状元,韩家在府门口撒铁钱庆祝呢,还说要在觉远寺摆三天的流水席,与百姓同乐呢。”

    宋彦昭一愣,随即恍然,“是了,现在已经三月中旬,春闱的结果已经出来了。”

    他们离开金陵的时候,尚是元月底,转眼间便已经到了三月中旬,春闱在二月中旬举行,三月初张贴皇榜,告示天下,十天的时间足以让官府的驿站快马将消息传递到成都府了。

    “是韩家郎君啊。”穆瑾谓叹一声,一双眸子晶亮有神,神采奕奕。

    宋彦昭忽然想起那韩云韬和她是相识的,而且还曾相约一起过年守岁,甚至上元节,若非他抢先一步,只怕那韩郎君也要约穆瑾一起看花灯。

    这么一想,他心里的那股酸意就冒了出来,“他中状元,你这么高兴啊?”

    穆瑾眉眼一弯,点了点头,突然冒出一句,“我想到找罗叔的方法了。”

    他们来了这里五六日了,一点也没有罗叔的消息,越了解益州路的形势,穆瑾对罗叔一家的安危便忍不住多一丝担忧。

    宋彦昭一愣,不是在说韩云韬中状元的事情吗?怎么转眼间又说到找罗叔的事情上去了?

    不过穆瑾不提韩云韬,他也乐得不提,“什么方法?”

    穆瑾笑眯眯的望向窗外,“学习韩家的法子啊。”

 第三百三十四章 韩家状元

    金陵城内,正是一年花开春好时的光景,春光明媚,万物复苏。

    春闱的皇榜早在几日前就张贴出来,今日是状元,榜眼,探花跨马游街的时间,一时间,城内的酒楼,客栈,茶馆的二楼个个都人满为患,一座难求。

    等到英俊潇洒,玉树临风的状元骑着高头大马,出现在人们视线中的时候,整条街都沸腾了。

    各种鲜花,手帕,荷包什么的纷纷从二楼砸了出来,以此来表达对状元郎的喜爱和倾慕之情!

    味名楼最大的一个雅间内。

    太子负手站在窗户前,看着外面热闹的场景,眼神不由落在最前面骑着高头大马的少年身上。

    “十七岁的少年状元,才华横溢,出自益州世家韩家,不错,不错。”

    太子喃喃念叨了一番韩云涛的家世,回头对身后的人吩咐道:“去,等会跨马游街结束后,把状元郎请到这儿来,就说吾在味名楼略备薄酒,恭贺他登科之喜。”

    身后站着的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长了一双老实敦厚的眼睛,是赵阳死后,秦皇后亲自为太子挑的东宫属官。

    年轻的属官听到太子吩咐,恭敬的应了一声,弯腰退了出去。

    太子坐在味名楼中,左等右等,等到外面被人砸了一地的鲜花都被人收拾干净。他派出去的人才气喘吁吁的回来。

    “怎么只有你一人,状元郎呢?”太子没看到等待许久的人,脸色一下沉了下来。

    来人瑟缩了下肩膀,才小声的禀告道:“回殿下,属下去晚了一步,状元郎,他,他去了六皇子府上。”

    太子勃然大怒,将手里的茶盏直接甩了出去,“废物,这么点事都办不好!”

    年轻属官闭了闭眼睛,却没敢闪躲,那茶盏便直直的砸在了他的额头,留下一片淤青,里面的茶水顺着他的额头,鼻梁滴落下来,说不出的狼狈可笑。

    太子看的更加火大,暗自埋怨秦皇后给他挑的属官不够机灵。

    还是赵阳最能体会他的心思!

    太子的深情一顿,手不由紧紧一攥,可惜赵阳死了,若不是宋彦昭步步紧逼,他也不会那么着急的逼死赵阳!

    赵阳不死,他那里会有现在的烦闷!

    好不容易逼走了宋彦昭,现在又多了个六皇子,处处与他作对!

    太子越想越怒,重重的一拳捶在了桌子上,震得桌子上摆好的碗筷一阵颤动,就像一种无言的讽刺一般,看得太子心头一阵火起。

    “好你个老六啊,吾对你处处忍让,你却得寸进尺,现在连新科状元你都敢和我抢!那就不要怪吾心狠手辣了。”

    太子喃喃自语道,嘴角勾起冷笑连连。

    自过完年后,嘉佑帝就开始让六皇子,七皇子领的差事越来越多,朝堂上也经常询问两位皇子意见。

    尤其是六皇子,竟然连春闱的事都让他总领,虽然不是主考官,但挂着个总领的名头,又是皇子,就是去亲近谁都有正大光明的理由!

    这不是正大光明的让六皇子收拢人脉吗?

    太子心里暗自埋怨嘉佑帝,同时对六皇子更加的嫉恨,他不能什么都不做,眼睁睁的看着六皇子做大。

    一直到华灯初上,韩云韬才回到了及第客栈。

    “状元郎回来了!”

    “韩状元可用了晚饭?”

    “状元郎一起来喝一杯!”

    他如今身份不同,一走进客栈,无论是客栈掌柜还是一起参加春闱的学子,都纷纷站起来和他打招呼。

    韩云韬笑着温言一一回应。

    榜单公布已有几日,落榜的学子早就离开了客栈,返回家乡,仍然留在客栈的都是榜上有名的。

    打完招呼,韩云韬径直上了二楼。

    徐玉知在他的房间内等他,大约等的时间长了,头一点一点的有些瞌睡。

    听到开门声,徐玉知才惊醒过来。

    “这么晚了还没睡?”韩云韬惊讶的挑了下眉毛。

    徐玉知站起身来,活动了一下因久坐而发麻的腿脚,“这不是有事和你商议吗?你这个状元郎现在是大忙人,我要不在这儿等着你,还不定什么时候能见到你呢!”

    “哪有你说的那么夸张,”韩云韬低笑,坐下为自己倒了一杯茶,“说吧,什么事啊!”

    徐玉知笑嘻嘻的在他对面坐了下来,“过两日就要选官了,我想问问表哥到底怎么想的?”

    韩云韬握着茶盏的手一顿,“你有什么想法?”

    这次春闱,徐玉知也榜上有名,中了个二甲第一百八十九名,这次春闱总共中了二百人。

    虽然是倒着说,吊车尾,但好歹也算榜上有名,徐玉知很知足!

    “我?我自然是想回益州路,”徐玉知耸耸肩膀,一副这还用考虑的样子,笑嘻嘻的挤眉弄眼,“毕竟背靠大树好乘凉嘛!”

    韩家是益州路的世家,韩家人世代在益州路为官,积攒下来的力量不容小觑。

    徐玉知幼年丧父,寡母带着他自幼在韩家长大,他对韩家感情很深,又有寡母在成都府,所以想回益州路为官是情理之中的事。

    “表哥,你到底是怎么想的?你是不是不打算回益州路了?”徐玉知嘴唇动了动,神色迟疑得看向韩云韬。

    韩云韬握着茶盏的手一顿,看向徐玉知,“怎么会这么问?”

    徐玉知挠挠头,“就是感觉啊,我看这两日见你的官员挺多的!”

    那些人见表哥不就是为了拉拢表哥吗?若表哥选择回益州路,那他们拉拢表哥还有什么用?

    韩云韬无语叹息,轻轻的将手上的茶盏放了下来。

    他的脑海里不期然想起今夜六皇子对他说的一番话。

    “陛下已经暗中让人开始整顿益州路的军政,益州路必然会有一番大动作,这个时候回益州不是明智之选啊!”

    “本皇子十分欣赏的韩状元的才华,不知韩状元肯否屈尊到我的封地上做个一官半职?”

    想到此,韩云韬抬起头,定定的看着徐玉知,“玉知,你说我父亲为何坚持要我们俩在金陵参加春闱啊?”

    徐玉知嘴微张,愣在了原地!

 第三百三十五章 不回益州

    益州韩家是西南的世家大族,族中子弟大多都在益州路各府县为官。

    韩家在益州路经营多年,姻亲故旧遍布西南,是以这么多年,韩家子弟进京考科举的人实在不多。

    韩氏子弟大多都是参加益州路的府试,取得了举人的功名,便由韩家举荐,开始踏入仕途。

    但韩云韬和徐玉知却不是这种情况。

    他们俩个在取得举人的功名后,韩云韬的父亲,益州路成都府知府韩兴国却没有安排他们为官,而是一力坚持让他们进京参加考试。

    当时这在韩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毕竟韩家已经有几十年没有子弟进京赶考了。

    几个韩家族老甚至提出了不解与抗议,但韩兴国却力排众议,派人送了他们俩个进京。

    徐玉知挠挠头,“我一直以为是因为你从小读书就好,有益州神童之称,舅舅想让你出来见见世面。”

    韩云韬三岁开蒙,六岁却已经能诗解文,被人誉为益州小神童。

    韩云韬深深的看了他一眼,“如果是这样,为什么父亲还非要让你和我一起进京呢?”

    徐玉知:“……”

    他一直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读书不如表哥,可表哥也不用如此打击他吧?

    “我是捎带的那个行了吧?”他闷闷的摸了摸鼻子。

    韩云韬失笑,“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

    他顿了顿,组织了一下语言。才缓缓开口,“我们离开成都府的时候,父亲曾对我说了两句话,当时我没在意,以为父亲是随口交代,现在却觉得或许父亲有其他含义也不一定。”

    徐玉知疑惑的眨眨眼,“我怎么不记得舅舅还特别交代了什么?”

    他们不是一起接受的教诲吗?

    韩云韬没好气的睇了他一眼,“你当时兴奋的恨不得立刻把腿就走,要去见识游历一番,哪里能记得我父亲说了什么。”

    好吧,徐玉知呵呵一笑,“舅舅到底说了什么?”

    “父亲说,”韩云韬想了想。“他说若是我们有了功名,朝廷必会安排选官,我们不一定非得回益州路。”

    舅舅说过这句话吗?徐玉知又挠头,半晌也没有回忆起任何印象来,索性放弃了,反正表哥说有,那就肯定有!

    “那表哥的意思是我们都不回益州?”

    韩云韬没说话,慢慢的摩挲着手上的茶盏。

    烛光下他一向如朗星般明亮的眸子有些迟疑迷茫。

    父亲当时说的话他也就是随口一听,并没有放在心上,但今晚六皇子的一番话,却让他一下子想到了父亲的那句话。

    六皇子言语间暗示朝廷对益州路可能会有大动作,父亲是不是早就预料到了?

    朝廷会有什么大动作呢?

    韩云韬一时有些想不明白,但既然有大动作,那就说明益州路的人事肯定要有大变动,或者大换血。

    变动人事一般是因为朝廷要有新的事务要推行,或者益州路有人已经引起了朝廷的不满!

    韩云韬脸色微微一变,想到后一种可能,他的脸色有些难看。

    如果是后一种,那父亲是察觉到了什么,还是牵扯到了什么?

    “表哥,你怎么了?”徐玉知见他脸色突然变得十分难看,不由惊讶的问道。

    韩云韬摇摇头,“没事,我就是有些事突然想不明白。”

    徐玉知没问什么事,表哥比他聪明多了,表哥都想不明白的事,他就更不可能想明白了,问了,只会自寻烦恼。

    “那我们到底还要不要回益州啊?”

    韩云韬手指轻轻的敲了敲桌子,脸上的神色渐渐由迟疑变成了坚定。

    “不回益州了,我们去和益州路相邻的荆州路。”

    既然父亲也不想让他回益州,那么他便不回,荆州路与益州路毗邻,他能够第一时间知道益州路发生的事情,万一有什么事,他也不至于鞭长莫及。

    去荆州路?徐玉知愕然,半晌,迟疑的问:“表哥,这选官也不是我们说了算,不能咱们说想去荆州路就去荆州路吧?”

    荆州路不比益州路,益州有韩家帮忙安排,荆州路可没有人帮他们安排,若是荆州路没有空缺呢?

    韩云韬抿嘴笑了笑,“事在人为,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六皇子既然提出希望自己能去他的封地为官,那就说明他已经在谋划封地了。

    荆州路虽然不比两年富庶,但也不是皮毛之地,若是能说服并助六皇子谋划到荆州路作为封地,那么他去荆州路的事自然不是什么难事。

    看来还得找时间悄悄去拜访六皇子才行。

    夜色渐渐深沉,三月的金陵已经开始有些闷热。

    穆瑜烦躁的翻了个身,片刻仍然没有睡意。

    白日里隔着围墙听到外面新科三甲跨马游街的热闹声不觉又回荡耳边。

    她使劲咬了咬下唇,又将身子翻了回来。

    外头值夜的丫头听到响声,不耐烦的嘀咕了一句,“四娘子快睡吧,明天还要早起呢。”

    明天是穆老太君的六十大寿,他们要过西府去给老太君祝寿。

    穆家两房闹着分家,打闹了一个多月,终于在半个多月前分完了家。

    本来按正常的分家来说,大房应该要占大头,因为大房还要为穆老太君养老送终。

    但穆老太君主动提出来她要跟着二房生活,李氏以此为由,坚持要对半分家产。

    所有的田地,庄子一分为二,关中的银子一分为二,可二房李氏仍然不知足,坚持要整个穆家大宅,要求长房的人搬出去,理由是穆二老爷仍然在朝中为官,穆家大宅更符合他为官的气派。

    王夫人气不过,请了娘家长宁侯府的人来坐镇,最后才将穆家大宅一分为二,中间砌了道墙,穆老太君跟着地方在西边的院子里生活,称为西府。

    一想到明天要去西边,穆瑜更加烦躁了,却又不好冲外面的人胡乱吼。

    外面的丫头是从王夫人身边拨过来伺候她的,她原先的贴身丫鬟素琴在分家的时候跟着老子娘去了二房伺候。

    这两个多月穆瑜过得日子是最煎熬的,一方面恐惧于今生与前世的差异,一方面又不甘心过眼下的日子!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穆瑜咬了咬牙,必须得想个法子改变眼前的境况。

 第三百三十六章 秦皇后的教导

    清晨下了早朝,太子出了奉天殿,怒气冲冲的踏进了凤梧殿。

    “怎么了?谁惹到你了?”秦皇后见他面有怒色,诧异的挑眉头问道。

    太子重重的拍了下小几,闷闷的道:“母后一味的要我忍,我要忍到什么时候?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