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寒门骄子-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年了都还在议论她们不懂礼数。
  三爷爷没想到江文蓉小小年纪却能想到这些,对孩子的细心也相当满意,“咱们这里的老规矩多,你们还小肯定都不知道,三爷爷就给你们说一说。咱们这父母去世,子女要守重孝一年。父母头七之前子女除了去墓地以外是不能出家门的,出了头七,五七之前不能走亲戚,不能逛集市,不能在家请客。出了五七还要穿一年的素色衣服算是给父母戴孝”。
  三爷爷说到这停下喝了口水,见三个孩子都盯着他,又继续说到“其它的就是过年时还有些讲究,到时候该避讳的我再和你们说,现在虽说新社会新风气,可是有些老规矩你要是不守着,大家伙当面不说,背后还是要议论的。
  你们姐仨虽然还是孩子,可有些事能不做还是尽量不做。你们爸妈的头七过去了,你们该上学还是要去,在学校还是得认真学习。孝顺父母是活着时尽孝心,人死了,做什么父母都不知道,那些形式都是给外人看的。但是你身边的人都遵守这些形式,你又没有能力打破这些时,你还是从众一些好,要不怎么老话说枪打出头鸟呢。”
  江文蓉知道这些都是三爷爷六十几年的人生经验,现在这位睿智的老人正在一点点的传授给她们。姑且不论这些道理过不过时,单单这份心意她就觉得无比地珍贵,因为只有真正为你好的人才会毫无保留的把他觉得对的东西、有用的东西说教给你,上辈子从父母去世后奶奶一家子就再没有一个人给她们姐弟讲过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江文蓉附和着三爷爷的话“三爷爷,我们听您的,别人能守的规矩我们也一样守着,我们知道爸爸妈妈的心愿,一定好好的学习。”
  三爷爷满意地点点头,看了看挂在墙上的挂历说“今天都星期五了,你们姐仨在家再歇两天,下个星期就去上学,到了学校该听课听课,别想其他的,你们爸妈没有了还有爷爷奶奶、叔叔大爷们给你们撑着呢,知道吗?”姐弟三个忙点头答应。
  确定了下星期去上学,剩下的这两天姐弟几个就只留在家里忙活,把家再仔细地整理干净,每天就是喂喂家里的鸡,收拾收拾菜园,江文蓉觉得这样的生活真是悠闲自在。三奶奶不放心她们,一天总要过来好几趟唯恐姐弟几个受了委屈,烙好的煎饼,新轧好的面条,凡是能想到的三奶奶都会给她们准备一份。与之相反的就是江文蓉亲奶奶家的一大家子人从那天晚上商量完事情后就再没有一个人来看望过她们姐弟。
  周一的早上,江文蓉照旧是五点多就醒了过来,隔了十几年再次踏入校园,江文蓉心里多少有些小兴奋,看着时间还早就打算给弟弟妹妹做些好吃的。三奶奶送来的煎饼还有不少,江文蓉打算做个菜煎饼,她先淘了些小米,熬上一锅稀饭,就开始准备菜煎饼的馅料。
  韭菜、小白菜、西葫芦、土豆、胡萝卜都切碎,泡好的粉条放油炒一下,用酱油调色后和切好的青菜一起加油和盐拌匀。
  馅料调好后,江文蓉就把家里的鏊子支了起来,鏊子是她们家乡这里烙煎饼的一种特殊的器具,它是铸铁的,圆形,中间的地方略凸一些,底部有三条腿,五六厘米那么高,鏊子支好后,要从底部烧热,烧鏊子可是技术活,火大火小直接影响煎饼的成型。幸亏江文蓉是烙菜煎饼,直接用三奶奶送来的摊好的煎饼就行,要不然的话江文蓉可真不行,这摊煎饼可是不容易。
  鏊子烧热了抹上一层油,摊上两个鸡蛋,把煎饼铺在鸡蛋上再铲起来翻个个,把调好的青菜馅倒上,上面再铺一个煎饼用小火慢慢烙,还要时不时地转动煎饼让它受热均匀些。一面烙好了再翻过来烙另一面,直到两面都焦香酥脆了,这菜煎饼就好了。把它叠成长条状再切成段,这样吃的时候就方便多了。
  菜煎饼做好了江文蓉就把弟弟妹妹叫了起来,两个孩子迷迷糊糊地起床洗脸,直到在饭桌上看到菜煎饼才瞬间有了精神,文静眼睛盯着焦黄香脆的煎饼瞬间就想流口水:“大姐,你烙菜煎饼了,真香呀。”文俊虽然没有像二姐那样,可也恨不得赶紧咬上一口。
  “行了,快吃吧,大姐专门做的;尝尝好吃不,吃完了还得上学,别迟到了。”文蓉招呼着弟弟妹妹开始吃早饭。
  一碗软糯的小米粥一份香酥的菜煎饼,早饭姐仨吃得饱饱的,收拾了碗筷时间就不早了,姐弟三个一起往学校走去。泉头村的小学在村子的中央,学校只有五个年级招收的都是本村的学生,学校面积不大,北面一座两层的教学楼是去年才建好的,南面还有一排瓦房是老师的办公室,中间是一个大操场。学校的大门面朝北,门的东侧挂着一块白底红字的匾额,上面写着“泉头小学”。江文蓉看着这几个字不禁感慨万千,因为过不了几年他们村的这所小学就不存在了,他们这所小学被并入了大沙河村的村小。
  许是江文蓉发呆的时间长了些让文俊和文静有些误会,两个孩子凑到文蓉身边,文俊拽了一下她的衣角问道“大姐,我们还去上学吗?”
  文蓉转过神来,看着明显有些局促的弟弟妹妹道“去,怎么能不上学呢,我们快点进去吧别迟到了。”
  姐弟三个一起进了校园,90年代时文蓉家乡这里实行的还是五三制教学,文蓉现在读五年级,文俊和文静都在三年级。三年级的教室在一楼,江文蓉把弟弟妹妹送到教室门口,又嘱咐了她们几句“你们俩上课不要胡思乱想开小差,要认真听课,把前几天拉下的课找老师补上,知道了吗”?姐弟两个忙点头应是,进了教室。
  江文蓉送完了弟弟妹妹就直奔五年级的教室去了,可到了教室门口看着乌泱泱一屋子人却又犯了愁,她根本就不记得自己坐哪?而且这些同学她也大都认不出了。正站在门口发呆,就见教室里一个女生站在座位上喊她:“文蓉,快点进来,老师来了。”文蓉仔细想了想,才认出这是自己的朋友江芳,也是她小学时的同桌。
  江文蓉赶忙进了教室,挨着江芳坐下。江芳激动得很:“文蓉,你今天来上课了,你咋没喊我一起走呢?”
  江文蓉想起了小学时她和江芳关系好得很,每天同进同出的:“我早上走的晚了,就没去叫你。”
  江芳还想说什么就见老师走了进来,顿时收了声,开始上课。江文蓉原本还有些紧张,毕竟十几年没有摸过课本了,可是看着书,听老师讲过几道题后,江文蓉就放松了下来,因为老师讲的这些内容她接受的很快。一上午四堂课听下来那些被她遗忘的知识点似又重新回到了脑子里。
  中午放学的时候,文蓉带着弟弟妹妹和江芳一起往家里赶,毕竟是村里的小学,同学们家都离得不远,路上三三两两的都是回家的孩子。大爷家的闺女江文丽就走在她们前面,她和一个女生并排,不时的回头瞟江文蓉一眼再转过头去和身边的女生小声嘀咕。
  江芳气不过对着文蓉埋怨:“这江文丽怎么回事呀?她还是你姐姐呢,整天地在背后说你的坏话,还说你肯定不上初中了,蓉蓉你不会不上学吧?”
  文蓉对着江芳笑笑:“怎么会?我们肯定是要上学的,你放心吧,初中我还想和你做同桌呢。”
  江芳听文蓉这么说就放心了,她是真的关心自己的好朋友,看着前面快到家门口了,又问道:“文蓉,你们中午去哪吃饭呀?我听江文丽说你和你弟弟妹妹单过呀!你能行吗?要不你中午去我家吃饭吧。”。
  “我们回自己家;我会做饭,你放心吧……”文蓉张口本想邀这江芳一起,又想起家乡这里的习俗,家里有过世的人如果不出五七的话,介意的人家是不会去上门的,想着江芳的妈妈特别的迷信,文蓉便没有再往下说。
  江芳和文蓉约好下午一起去学校,就放姐弟三个回家去了。中午的饭就很简单,灶上有文蓉早晨温上的稀饭,切了两个土豆炒一盘土豆丝,墙头上摘两个丝瓜,鸡窝里摸出几个鸡蛋一大碗丝瓜炒鸡蛋香喷喷的也端上了桌,姐弟三个就着煎饼吃得干干净净。
  吃过饭文蓉又催着弟弟妹妹睡了个午觉才去学校继续上下午的课。农村的小学校没有补课一说,所以不到五点就放学了,夏天日头高,这个点还早,文蓉交代弟弟妹妹在家里写作业,自己准备去地里看看。文俊听了不乐意“姐,我也去,作业不多我回来再写。”文静也表示要一起去,文蓉只好答应,姐弟三个锁了门,往村东头走去。


第9章 领钱啦
  文蓉所在的泉头村是因为村里的一脉清泉而得名的,村子的东头有一座孤山,山头不太高村里人都叫它东山。东山就是一座普通的石头山,也没有什么奇观异景就连山上的树木也大都是近几年村民植树造林种的松树,可是东山上却有好几眼泉水,听老人们说这几眼泉水从来没有断流过。因为这些泉水,村子虽不大,却在它们安南市几乎家喻户晓。
  泉头村属于东郊镇,顾名思义在这个城市的东郊,离着市区有二三十里路,市区里许多人都用自行车驮着两个大水桶来这里打泉水。文蓉一路上已经见到两三辆这样的车子,还有一些老年人,骑着三轮车带着好几桶水路过,文蓉一下想起了家里的三轮车,那辆三轮车是父亲卖豆腐用的,现在也不知去了哪里?随口就问文俊道“文俊,咱爸的三轮车你知道在哪吗?”
  文俊听姐姐提起三轮车也是一愣;皱着眉头想了一下:“好像在三叔家吧,那天三婶来借走用,后来爸爸出事了就没再还回来。”
  “知道在哪就行,哪天我去要回来。”文蓉和弟弟妹妹说着话就到了地头。可这么大的一片地,都种着一样的玉米,连个标识都没有,哪块是她们家的呀?文蓉犯了愁,回过头问弟弟妹妹,两个小的更不知道,看看地里一个人也没有,好吧白来一趟,姐弟几个只好又往家走。
  进了胡同老远就看到三奶奶站在自家门口,看到她们姐弟,老太太忙问道:“蓉蓉,你带着弟弟妹妹去哪了,都放学老半天了怎么才回来。”
  “三奶奶,我们放学就回来了,看着天还早我就去了我家的地里看看,看您锁了门就没等您。”文蓉看三奶奶着急赶忙给老太太解释。
  “我说呢你们去哪了,我下午去你二大娘家帮忙拾鸡蛋去了,你们去地里干嘛?地里现在也没什么活。”
  “我们想去看看,结果没找到地,又回来了。”文蓉把姐弟的糗事说给三奶奶听。
  三奶奶一听就乐了:“没有大人带着你们可是找不着,那地里的玉米苗刚出来,草也不太多,我都看过了,等过阵子该除草时我带你们一起过去。”
  “行,三奶奶,地里该干什么农活了,您告诉我们,以前我跟着我妈下地都干过。”文蓉想着有三爷爷三奶奶这么两个庄稼老把式带着她们这地种起来也容易些。
  三奶奶说了几句话就放文蓉姐弟回家了,文蓉先烧火做饭,菜园里只有那几样菜只好每天变着花样来回做,摘了一把豆角,今天就汆水后用芝麻酱凉拌,再炒个土豆片,晚饭就做得了。
  吃过饭姐弟三个坐了个小马扎趴在堂屋的方桌上围在一起写字。文蓉做的很快,虽然隔了这么多年,可是小学的内容她应付起来还算轻松。文俊的作业写得也快,可字迹也一样潦草,文蓉让弟弟擦掉重新认真书写,文俊虽然有些不情愿但还是乖乖地听姐姐的话。文静作业做起来就有些吃力了,文静偏科偏的厉害,数学很少及格过,一道除法算式翻来覆去的算不对,文蓉只好一道题一道题的给妹妹讲解,一遍不会再来一遍,等终于把文静的作业完成,天就不早了,洗洗睡吧,明天还得上学。
  躺在床上,文静和大姐说着学校里的事情“姐,今天我们班主任把我和文俊叫办公室了,老师问我们有什么困难吗?需要什么帮助吗?文俊直接就说不要。”
  “老师是关心我们,今天我们班的老师也和我说了,学校应该会减免我们的学费,等过几天我去村里开个证明办好手续就可以了。”文蓉觉得弟弟妹妹虽然还小,但是许多的事情却要和他们说明白,家里的情况也要让他们参与了解,只有这样才能让弟弟妹妹真正的成长。
  “大姐,如果上学不要学费,镇上发的钱是不是就能够我们花销的了?”文俊最关心的还是家里的经济问题。
  文蓉也没想着糊弄弟弟妹妹,一点一点的和弟弟分析道:“怎么说呢?学校不要学费,可是书本费我们还是要花的,还有我们要用到的本子、铅笔都要花钱,如果我们考上高中、大学花钱就更多了。吃食上虽然家里有粮食,有青菜,可我们以后也不可能光吃菜叶子,所以吃也要花一份钱;我们慢慢长大穿衣服总要花钱;别的还有种地也要用钱,比如说过几天地里该追肥了,我们总要去买化肥,农药什么的。镇上发的钱,再加上地里的收成,如果省省紧衣缩食的话应该能够我们三个温饱了,但是如果我们想生活的再好一些这些钱就不够了。”
  “姐,怎么样是再好一些?吃饱穿暖还要怎么样?”文静好奇地问到。
  “比如,能每天有肉吃,每年有新衣服穿,可以住上像大沙河村里那样的二层楼,还要有足够的钱能让我们三个都去上大学。”文蓉尽量用弟弟妹妹可以见识到理解到的日子举例,虽然这样的生活以后会稀松平常,但现在对弟弟妹妹来说却都是很遥远的。
  “大姐,那不就是化肥厂的工人过得日子吗?我听我们班上的同学说化肥厂的工人都可有钱了。”文静说这话羡慕极了。
  “大姐,我们要怎么样才能过上好日子呢?要去工厂干零活吗?”文俊问道。
  “我们现在想去干零活,厂里也不会要的,挣钱也不是就这一条路。可是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我们想想怎么样才能适合我们做才最重要。”文蓉说完这话就招呼弟弟妹妹睡觉“这些事我们以后慢慢讨论,现在最主要的是我们要好好上学,争取期末考个好成绩。”
  之后的几天姐弟三个就把绝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学习上,文蓉毕竟要升初中了她想系统的复习一下,争取考个好成绩,初中的时候能够分到实验班去。文俊和文静在姐姐的激励下,也不愿意落后,每天都是在认认真真的学习,时间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十几天。
  这天江广清来时,文蓉正带着弟弟妹妹在屋里写作业,姐弟三个围坐在堂屋的方桌上,正学得起劲,看到江广清来了都忙着起身打招呼。“二大爷……”
  “哎,好,你们写作业呢,都会做么?”江广清笑呵呵地看着三个孩子。
  “二大爷,我们不会的问我姐,我姐什么题都会。”文静对着二大爷又开启了炫姐模式。
  “好,都好好学习将来都考个大学,像你广兰姑姑那样分配个正式工干。”正式工对于90年代的农村孩子无疑是莫大的吸引力,江广清也拿这话来激励三个孩子。
  江广清说话间从兜里掏出一沓钞票:“蓉蓉,二大爷给你送钱来了,这是一百块钱,镇上民政局一个人给30块,村里暂时给你们补贴10块,等明年村里有了钱再给你们涨。我都给你们换成零钱了,平时你们吃盐打油的也能当个零花钱。”
  文蓉从江广清手里接过钱,却抽出一张递了出去说道:“二大爷,村里给的补助我们就不要了,咱村又不像大沙河村那么有钱,哪有钱给我们发补助。”文蓉心里是感激这个二大爷的,正因为如此才不想给他带来麻烦。别看村长官不大,可全村几百户人家都盯着呢,10块钱是不多,但如果因为每月给她们姐弟10块钱被人议论以权谋私就得不偿失了。
  江广清转瞬间就明白了文蓉的顾虑,笑着说道:“钱你拿着就是,咱村再穷,给孤寡困难户的钱还是有的,不止你家还有十几家呢都是这些钱。”
  听江广清这么说文蓉只好将钱收好,又听江文清嘱咐了几句有困难找村里的话才将这个二大爷送走。
  第二天是星期天,江文蓉大早上就开始带着弟弟妹妹收拾卫生。安排好文静和文俊打扫屋子,文蓉就开始清理鸡圈,现在毕竟是夏天鸡圈太脏的话一个来说招苍蝇,另一个也怕鸡生病。文蓉把鸡圈打扫干净撒上一层生石灰再撒上一层草木灰,又把围着鸡圈的尼龙网补好正准备找些软乎的麦秸给鸡窝换上,就见到她那十几天没露面的亲奶奶来了。


第10章 养老钱
  张继美进了二儿子家里就看到这个小院子收拾的和二儿媳在世时一样的利索,她往院子里四处打量了一下,就见院子中间的水泥地干干净净,连个泥印子都没有。
  西墙边整齐地放着一排农具,磨坊里电磨用石棉袋子盖着,磨豆腐的模具刷的干干净净的一沓沓叠放在一起;东墙边菜地里的菜一畦畦的长得正旺,菜叶上还带着水滴看得出来早晨刚刚浇过,就连鸡圈都扫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