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向往的生活[七零]-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古建国从部队转业那年他22岁,正值1956年国家大改造完成。在经过最开始的一段适应期,他从开始主要跑周边城市的短途慢慢被委以重任跑更远的长途运输,其中就包括了一些大城市。
古家老两口自己有补助和村里的公分,因此不要求儿女们把工资都交公,只是每月根据个人的工资多少上缴一小部分给二老,一是以示对老人的孝顺,另外也是老人帮着孩子们攒下些钱,以后有了什么大事了可以支取使用。
因此,古建国进纺织厂的时候手上是很有些钱的。他在部队上干过五年的时间,最后更是到了连长的级别,这么些年下来积少成多的,钱也不算少。他自己没什么花销,从提干开始有了工资后,也只是每月五块后来十块的寄回家。他那时候没结婚不用养家,只自己一人的一应生活部队上都能给全包了,基本就不花啥钱。这么多年算下来,他手头上积攒的最少也有小一千来块了吧。
随着他跑长途到的大城市多了,后来又认识了宁荣薇,为了追求人家,就跑到京都、海市这些大城市的一些高级商场,找那些不要票的丝巾、糕点、布料啊什么的带回去送给宁荣薇讨好人家。
后来两人结婚,古家老两口给置办了缝纫机和自行车。古建国给宁荣薇从海市淘换回来了收音机和一块琴□□式手表,就这一块表就花了四百多块钱呢,可是把宁荣薇给感动坏了。
跟备受感动的宁荣薇不同,眼见着自己多年积攒的身家一下子去了一小半,古建国这下可算是着急了。他觉得这钱也太不经花了,以后有老婆要养,跟着可能很快就有孩子,不想办法可不行。
不得不说古建国那是在大城市的高级百货看多了,就以为人家京都海市的人,家家都是按照百货公司的标准过日子呢。他就是想着自家小薇跟着自己,那就不能过的比别人差,于是他这就开始动脑子了。
经他观察发现,那些厂里的经年老司机时不时的会在出差途中夹带点儿私货倒腾一二,从中赚点儿利润。
后来古建国跟人家套好了关系,也问出了些其中的道道。
其实这道理也简单,司机们就是从南方或是一些大城市,把一些安城没有的东西带回来,有些是布料、海边的干货或是高级手表等等这些。带回来后有的是私下里已经说好了买主的,有的则是有别的门路高价给销出去,这就是看个人的本事了。反正只要不是太大件的东西太招人眼,大多都不会出什么事儿的。即便是有人有了疑心,只说是帮朋友亲戚们捎带的也就糊弄过去了。
经人这么一点拨,古建国慢慢的也开始跟着师傅们来回的带点儿东西,只说是家里的亲戚知道他去大城市出差,叫帮忙捎带的罢了。
他家里条件好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儿,人家听他这样说,只觉得他的亲戚估摸着也是能消费得起这些东西的人,人之常情的事儿谁也不会说什么就是了。
古建国刚开始被师傅们带着,也就是倒腾些小东西,那个时候他还不是大师傅能独立的带徒弟出门呢。后来慢慢的他能独立出门了,手底下也带了几个徒弟,都是可信的,渐渐的这规模也就做大了。
因着当过兵的缘故,战友都是全国各地聚到一块儿的,古建国天南海北的认识的人就着实不少了。他自己也经常愿意去黑市给家里淘换点儿好吃好喝的,慢慢也认识了几个人。
古建国跟别的师傅们不同的是,他自己不沾手销售的事儿,只把能弄来的好东西交给认识的在黑市中拿事儿的人,他自己也就是过一道手罢了。
这世界不都是非黑即白的。市面上物资匮乏,老百姓有需求,这黑市就能一直存在。能在黑市上掌握货源做大的人,本身就有他的独到之处,且背后肯定是有背景的。古建国直接跟这些人交易,且对自己的身份保护的比较好,也不管别人最后到底能卖出个什么价儿去,只他自己脱手后就不管这些了。这样做虽然让渡了一部分的利益出去,但也能更加安全长久的做下去,规模还能慢慢的有所扩大。
交易的种类也不确定,反正就是能弄来的,觉得有价值的都在范围之内。
比如大城市里才有的手表、收音机、布料、高级的糖果点心、营养品之类的;到沿海城市的时候他会带些海产品干货等;东北那边的野味、毛皮;南方的水果等等古建国也不会轻易放过。当然有时他也会带些安城的特产,石榴、苹果、柿子什么的去别的地方交换。
时间长了,他在京都、海市、青城、广市这些地放,慢慢的路子也走熟了,认识了些当地的地头蛇,有能帮着提供货品的,有的在附近农村有门路,能收上一些农副产品的,这也成了古建国的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
这些年下来,古建国凭着自己对人的精准判断,加上谨慎的性格,也从不吝啬对周围同事朋友的帮助,慢慢的,不光是把自家的东西添置的越来越齐全,暗地里也是攒下了笔不小的财富。
他倒也不全是图财,他的能力背景还有工作,原也使得他不缺钱花。只是这个年月并不是你有钱就能买到好东西的,开始倒腾这些的初衷,也是想着给自家弄点儿好东西自己人享用罢了。
除了家里的像三转一响的这些东西叫他给置办全了和增加了些家底儿以外,古建国也从乡下认识的人手里收了一些老物件,还从京城、海市的有些专门卖老物件的柜台上,想办法弄到了一些。
他的想法也比较简单,作为个读过点儿书的人,古建国觉得盛世古董乱世黄金这话是没错的。国家慢慢的稳定了下来,以后只会越来越好的。他现在能有门路给家里攒点这些东西,以后留给子女也是好的,毕竟这些以后说不得都能成为巨大的财富呢。
……
古明妍要是知道古建国的这番操作,她一定会跪在地上喊“爸爸,您真牛”的,甚至可能还会进一步怀疑自家老爹才是穿越的那个了。
不过,古建国肯定是没有先知就是了,否则他不会在明知道后面十多年的情况下,还把这些招灾的东西往家里搬。财富的确是财富,可能够享用的前提是得先留下那个命吧。
对于古建国的这些事情,宁荣薇也是婚后才慢慢了解到的。结婚前古建国的大手笔她还以为是有老两口的经济支持呢,没想到他是一个人琢磨出了这么条赚钱的路子的。
刚开始知道的时候,宁荣薇着实是吓了一跳,后来被古建国这样那样的一通道理砸下来,虽然让她暂时接受了现状,但她还是保持了不支持的态度。
一方面她觉得这也是丈夫的本事,经他这么时常的倒腾,自家的生活确实比这个年代大多数人家过得要好。作为受益的一方,看着家里那厚厚的存款还有许多票证,吃食、家当什么的自也不用再多说,作为女主人,哪能不觉得高兴啊。
只是他也知道丈夫这活计始终是在灰色地带游走的,加上打交道的人三教九流的,万一哪天被发现了,被人举报了,都不是只会丢了工作这么简单。一个不好说不定能把下半辈子都搭进去,这让她作为人妻的,如何能放心。
古建国也是知道妻子的担心的,后来慢慢的很多事情也就瞒着她不说了。
其实他的买卖做的远比宁荣薇知道的要大,之前那三年的时候,他也是在保证自家人尽量吃饱的前提下,在出差的时候很是尽力帮助了些认识的人的。
那时候粮食多金贵啊,黑市里都不一定有货源。他那时候也是想尽了办法弄了些粮食出来周济周围的人的。
他好多事情不好跟妻子说得太明白,他认识的好些朋友不是家家都像自家这样没什么负累的,能出来干这一行的,担这风险的,除了一些本身有背景看重这里面的机会的,其他大多数是走投无路后的选择。于是古建国在那段时间里给的帮助有些真可以称得上是救命之恩了。有这些过命的交情在这里放着,加上这年头信息通讯都不发达,离得又远,他做事也谨慎,基于这些,他是很有自信自己这事儿做的还是相对安全的。
除了这些,古建国手上其实还在京都和海市有几处房产的。具体的之后再说,只知道都是那些年帮人的时候被人还的人情就行。
第12章 玉佛
宁荣薇看着丈夫这一通的折腾,也不跟他生气了,起身看丈夫拿了什么东西过来。
打开手里的布,漏出里面包着的像是玉的东西,仔细一看,竟是个玉雕的佛像。
宁荣薇不禁惊讶,连声询问丈夫这东西的由来。她也是有点见识的,看这玉的材质就不是一般的品相。之前丈夫每回出差都会带些比较稀罕的东西回来,她到是都习惯了,只是之前从没拿回来这么贵重的东西过。
宁荣薇的亲妈白敬龄早年参加革命之前,也是家里颇有资产的大家小姐,只是后来受到战争的冲击,家破人亡的四处分散了,才艰难的跟着同学们一起,逃到了延城那地儿加入了革命队伍的。
当年白敬龄身上也没剩下什么值钱的东西了,就只两块宁荣薇外婆留给女儿白敬龄的玉佩,还有一对儿翡翠手镯,另外就是几块傍身的小黄鱼了。后来两块玉佩分别给了老大宁荣书和老二宁荣臻,宁荣书的那块在他去世的时候跟着一起遗失了。一对儿翡翠的手镯在宁荣薇嫁人的时候被当做嫁妆带到了古家,小黄鱼什么的早就捐给组织了。
宁荣薇打量着丈夫拿给她的这块玉,手里不断地摸索把玩着,只觉得其质地非常细腻,且手感温润滋泽,就像是有一层油脂附着的感觉。
对着不慎明亮的油灯看,也能感出这玉佛的透明度很好,而且基本没什么杂质,总的来说,质地比起自家哥哥手里的那块儿玉佩好似还要好上几分。要知道那两块玉佩还是祖上传下来的,是有名的羊脂玉呢。自古玉器就贵重,即使放在现在不好轻易地叫露出来,但这样的东西但凡是有一件也是足以传家的了。
古建国看妻子像是看出点儿门道了,也就不再卖关子,跟妻子说起了这玉佛的来历。
“我这次不是去海市出差吗,事情差不多了了的那天,老赵他们就说要去中百公司和淮国旧去逛逛。我想着之前答应老张,要给他媳妇儿娘家侄儿结婚带块布料,我就跟着一块去了”。
他停顿了一下,看妻子听得认真,然后就又道:“淮国旧里人挤人的,买好东西没多久我就出来了。想着好不容易来一次,就去阿九那里看看。“
………………………………………………………………………………………………………………………………………………………………………………………………………………………………………………………………………………………………………………………………………………………………………………
阿九是古建国在海市最早交好的朋友之一了,他比古建国小上个五六岁,是海市周边一个村子里的孤儿,在村里吃百家饭长大的。
他人虽然没上过学但却很是聪明,知道没人为他操持,就很早的开始学着一个人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经常在村子里收些粮食蔬菜什么的,再倒腾到黑市上去卖。为人机灵的很,慢慢的也攒下了点家业。
他跟古建国是在黑市上偶然遇见的,碰上过几次。有一次遇到公安查黑市,古建国那时刚好手里东西刚弄脱,就帮着阿九打了个掩护。阿九知道古建国帮了他,也就主动跟古建国打了招呼,一来一回的,两人就这么的熟了起来,互相交换点儿信息,时不常的给对方打个掩护之类的。
后来,阿九看上了个隔壁村的姑娘,想要把人娶回家做老婆。
他这些年经常在周边闲晃转悠,大家都觉得他是那种懒汉、盲流之类的,反正就是名声不咋好。刚好赶上那三年困难时期,这姑娘家里还是个要卖女儿给儿子置办家业的类型,就狮子大开口的跟阿九要了好些个粮食钱票什么的。
按说阿九这么多年摸爬滚打下来,要搞到这些东西也算不上太难,他也就没多想地一口答应了下来,想着只要能把人姑娘娶回家来,怎么着都行。
不巧的是,刚好赶上他去城里淘换这些东西的时候,他的一个上家被人举报了。公家的人早就提前准备好了,一下子就把他们整个的都给抓了。后来为了出来,他是上下四处的活动,散尽了多年的积蓄才把自己和那个上家给捞了出来。
人倒是囫囵的出来了,只是到底受了惊吓了,从此之后,再是不敢轻易再干这行了。
说起来他也算是被连累的,被他救出来的那个上家也是个义气人,眼看着他没了营生,就把自己在城郊的一套小院子抵给了阿九,算是对他的补偿和报答了。
只可惜这时候阿九最缺的是粮食,他打听到他看上的那个姑娘家里看他迟迟不给下聘礼,竟要把这姑娘卖给一个出得起粮食的老鳏夫。事情前后几个月了,随着粮食越发的紧缺,女方家里咬死了就要粮食。这要是别的什么他还能想想办法,可这时候让他上哪儿去弄粮食去。
眼看着自己喜欢的姑娘被娘家人虐待,不给饭吃,要不是有他时不时悄悄地去看看,估计早就得被饿死了。
女方的家人也的确不是个东西,估摸着也是知道他会接济姑娘,干脆就不给她吃的,就想着让他送吃的过去呢。有时候甚至他前脚刚走,姑娘的吃食就会被她弟弟什么的给抢走,家里的其他人就那么站在边儿上看着,一点儿要阻止的意思都没有。
正好这时候,古建国来海市出差。他办事儿的时候也听说了黑市之前出的那档子事儿了,想着以往的交情,他就一路打听开了,想要看看这阿九如今怎么样了。
没想到见到人的时候,古建国被吓了一跳。原来还看着精精神神的小伙子这时候黑瘦黑瘦的,看着被饿的已经没什么力气了不说,还像是病了的样子。
古建国当下也顾不上别的了,赶紧送医院的送医院,还把自己带的粮食都给阿九留下了。待阿九好一点儿了,他也不绷着了,把事情前前后后地这么一说,尤其是他已经好几天没去看人姑娘了,他都饿成这样了,还不知道那姑娘怎么样了呢。
古建国一听也是生气,但他毕竟是有公事在身,不能耽搁太久,就把身上所有的钱和出门换的全国粮票什么的都留给了阿九,让他先去救他未来媳妇去。还承诺了之后他会寄粮食过来,劝他先忍着,等把人娶回家再说别的。
这边阿九自是感谢,且不说古建国答应的粮食会不会真给他寄,就算是不寄,以两人的交情能帮他到这一步他也是十分感激了。当下自是去看姑娘不提。
阿九没估摸错,那姑娘的确是快被饿死了,要不是他及时赶去,估计也是没希望了。
这次他干脆趁晚上偷偷地把姑娘从家里带了出来,藏到了之前人家抵给他的院子里。这会儿都顾不上有可能被人说拐卖妇女再被抓进去了,一心只想着不能就这么让人姑娘被饿死。
就在阿九感觉自己这回真的有点儿走投无路了,可能顾不上这姑娘,自己还得被搭进去的时候,古建国给他寄的粮食到了。
古建国回安城后没多久就凑齐了粮食给阿九寄去了。一次不敢多寄,他是分了几次寄的。找到的粮食虽不是啥细粮新粮,但能在这个时候弄到这么些粮食绝不是容易的事儿。
阿九拿着这些粮食跟姑娘那一大家子吸血鬼周旋,请了村里的干部和长辈们做了见证,让姑娘跟这一家子断了关系,终于是得偿所愿的把人给娶了回来。
后来情况慢慢转好后,古建国再来海市,他就主动提出能帮着从乡下收些土产之类的给古建国,让他带到外地去卖,价钱上他也不多要,能让他养家就行。古建国算是救了他和他媳妇两条命的人,阿九觉得自己也没什么能报答他的,就要把人家抵给他的宅子转到古建国的名下。
古建国自然不是为着惦记人家会回给他什么好处才救人的,他那些年里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救了不少人的,大家能有缘相识还相处的不错,哪能白白地看着朋友和其家人饿死不管的,所以他做这些的时候根本也没想着别人能怎么报答他的。
跟阿九一番推辞,这边又很是坚持,最后两人达成共识,二人的合作就按行当里的规矩来,古建国按照市价收东西,这样买卖才能长久,毕竟人心易变。另外,由于阿九新婚也没别的住的地方,村里的房子早就破败不堪不能住人了,他现在也没那个能力翻修,就先住在小院儿里,但房子的产权还是过户给了古建国。
……………………………………………………………………………………………………………………………………………………………………………………………………………………………………………………………………………………………………………………………………………………………………………
古建国说的上阿九那里看看,其实就是去这间名义上是他所有的小宅院儿的。
房子在城郊,古建国来海市第一天其实就已经见过阿九了,两人商量好收上来的东西怎么个交接法,互相聊了聊近况就分开了。特意来宅子里看看也是因为阿九的儿子前不久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