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回俏七零-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型机械只能用在平原),采用精耕细作的方式提高亩产量。
因此,无论生产成本和人力成本都相当高昂,即使是经过政府的大量补贴优惠,R国农产品的成本比其他国家(如美国)出口的价格还高几倍,价格自然昂贵。尽管这样,农产品也越来越依赖进口。以前内地政权混乱,没有这方面的业务,但是到了后世,几乎大部分的农产品都是从内地进口的。
但是R国对农产品要求严格,特别是进口商品,必须要严格的检验检疫,还有生产管控才能取得进入本国市场的资格。之前黄智义没有想到这一点,实在是乡下种地都是粗放式的,十分的原始,这样的生产方式完全不能满足出口要求的。所谓的有机农产品,不仅仅是不打农药,不用化肥而已。
可是因为要参与到合作社的准备工作,黄智义发现,合作社虽小,也刚刚试运营,但是各方面的运作都是按照标准化,十分正规。再加上机缘巧合得到了参加广交会的资格,这一趟下来,肯定也会有一些收货。他对合作社的未来还是很看好的。
不过现在想这些都是多余的——合作社只是第一年小范围的试种,无论产量和产值都是小打小闹,黄智义哪怕有这个心,人家也拿不出东西来。他正好趁这个机会可以多了解一些东西,为了将来开展这项业务做准备。
时间不等人,八月底正是酷热难耐的时候,周品正他们一行人却急匆匆地踏上了去广市的列车。临走时周品正固然是依依不舍,黄智义也正式和杨小贝道别——他跟随参展后悔直接回国,就不再辗转回鄂了。
这次他们出去的时间较长,除去前面准备的时间,参展、后续事宜,最起码半个月的时间都在外面。二舅这次使尽浑身解数,终于打上了这班顺风车。行万里路如读万卷书,他可是立志想成为大企业家的男人,怎么能老是在县里、省城打转呢?至于合作社的事情,只能暂时由王大成负责起来。有什么拿不定主意的,反正还有杨小贝呢!
诊所的事情依然按部就班。在连续两次考试折戟沉沙后,老妈也对当初的雄心壮志产生了怀疑……怎么看小贝学起来就那么容易,随随便便就能考出来,到了她这里就那么难呢?还好没人给她压力,老爸放暑假在家,没事也来诊所帮帮忙,给她复习一下。只是无论老爸和杨小贝,都没有想过她逼她,顺其自然吧!
除了这桩不顺心的事儿,诊所倒有了一个固定病患。本地人要是生了病,大多是来看一次,好了就算了,很少有一直跑过来的——药费再便宜也是钱,谁家那药当饭吃啊?但是这位可不一样。
黄智义走的时候不放心,一再拜托杨小贝要帮他看护好养父的身体。黄阿弟这个是慢性病,要的就是调养,怕的就是环境不好,生活恶劣。但是到了桃花村,山清水秀,心情舒畅,简直哪哪儿都好。
虽然他自觉身体倍棒,吃饭倍香。但是黄阿大夫妻俩可不这么想。对于阿弟拿出来的一大笔钱财,在犹豫了很久后易婶子还是收下了。按照他的话说,“我也没有儿子,哥哥家的孩子就和阿义一样,当成我们兄弟俩的儿子。还不兴当叔叔的给侄子红包了?”
话说到这里,再不接下就是见外了。易婶子大方的收下了钱财,本来就对这个小叔子十分尽心,现在更是把他当成座上宾一样。对于邻里说的一些酸话,当年坐产招夫都能够招一个有钱亲戚,她是毫不放在心上的。问心无愧,当年她没有苛责黄家两兄弟,现在他们好不容易团聚,都是一家人,你们管得着吗?
易家就一个儿子,当年他还小黄阿大就进了门,前几年都已经成亲,娃都3岁了。因为易婶子他们不放心黄阿弟的身体,没事就让阿大带着到诊所看看。反正小杨医生说没事,他们就放心了。每次也都把这个小娃娃带着,流着鼻涕啃着手指,很难想象他就是咱们这一块将来有名的学霸。
这位“小哥哥”说起来算的杨小贝的表哥,不过一表三千里,他们也就是小的时候在一起玩过。自从这娃上学开始,一路就如同开挂一般。他们家的情况在这里,普通是乡下人家,父母的学识都只是小学文化,祖上也最多就是个风水先生。可是人家读书就是天才,这是谁都服气的。
小的时候,这位小哥就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别的同龄人忙着跳绳、打架、玩泥巴,他从识字开始就喜欢看书,最大爱好就是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人家是大人逼着孩子写作业,他是父母求着早点睡,一看起书来就废寝忘食。
就这么一路成绩优秀到高中,在家长会的时候,他的父亲被要求谈一下培养孩子的心得,他说,“咱们很惭愧,在孩子的学习生涯中,父母没有帮上一点忙……”就是这么不可思议,结果在高考的时候,他成了县里的状元,一举考上了清华大学,也是白云县从恢复高考以来,第一位考上顶级学府的人才。
就是这么牛逼!当年老爸说是会读书,都还是在人类的范畴。这位早已经超脱了,那就是个妖孽。他求学开始杨小贝就没有见过他,只是从无数人的嘴里听说这位的光辉事迹。乃至后来大学毕业、考研、考博、参加了一个什么国家的项目,保密的,就没有回来过。
杨小贝绞尽脑汁,也就只能回忆起他小的时候,瘦得跟竹竿一样,木讷的呆在一边不跟他们一起玩的样子。再看看面前这位咬着手指眼巴巴望着自己放在桌上的一本书的娃娃,莫名就有一些喜感。
话说……养成一位博士,也很好玩的呢?!
第172章 天才
在大部分时间,诊所还是很清闲的。毕竟乡下的生活节奏缓慢。大家也没有一不舒服就往诊所跑的习惯。在没有出诊的时间,杨下贝一般就和老妈一起聊天打屁打发时间。但是现在离开学不远了,老妈要抓紧时间和老爸腻歪……虐杀单身汪啊!
无聊的时候,杨小贝也只好拿看书打发时间。这不,桌上就放着一本大块头——红楼梦!估计易家表哥(他小名叫毛子,小贝就叫他毛子哥哥)从来就没有见过这么厚的书,那双不大的眼睛里充满了好奇,直勾勾地望着那本书,黄家两兄弟要回去的时候,拉都拉不走。
说实话,杨小贝尽管喜欢小孩子,但是对于熊孩子还是很怵的。比如自己家的平哥吧,那就是一个皮猴,路都还走不利索,就已经调皮得不要不要的。一个没看见,什么东西到了他手里马上就五马分尸。还脾气大得很,常常把大两岁的姐姐气得直哭,家里每天都要鸡飞狗跳的闹上一阵子。
但是眼前这位真学霸又不一样。他一直安安静静的,除了表现出来对书本的渴望,其他时间仿佛神游天外,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小孩子改有的好奇心。杨小贝想了想,说到,“黄叔,要不把毛子放在这边玩吧,晚上让芬姐带回去。”
好吧,她承认,后世对于毛子哥的种种夸大传闻,让她对这位有着强大的好奇心。反正闲着也没事,她打算看看人家天才是怎么养成的,没准还可以为了以后的育儿找点经验呢?她也不指望以后的子女会是天才,但是最起码可以让自己省省心,就阿弥陀佛了。
易家就一个孩子,从小性格安静,不怎么和别的孩子疯玩。黄阿大倒是真是把毛子当成自己孙子的,走都哪里都带着,现在见孩子难得对意见事情产生的兴趣,也是很高兴,“这娃娃!从小就知道书是好东西,以后啊肯定有出息!”
可不是!您孙子以后出息大了去了!这也没有什么不放心的,杨医生是大家都信得过的人物,易慧芬又是本家,黄家两兄弟就放心地把孙子丢在诊所,两个人溜达回去了。
毛子有大名,叫易青峰,倒是很霸气。可惜学霸大人从小到大,都是被“毛子”,“阿毛子”这么叫着,一点学霸的尊严都没有。后来人家问起杨小贝,那个易青峰是你们家亲戚吗?她半天没有反应过来,大家都把他的大名给忘了……
这会儿毛子正端坐在小板凳上,费力地翻着那本红楼梦。大块头对3岁的孩子来说太重了,他就搁在腿上,一页页地翻着玩。
“认得字吗?”杨小贝逗他。毛子小包子脸严肃地绷着摇摇头,继续翻。乡村没有什么幼儿园,只有学期班。但是学前班一般也是没有的,家里都忙着呢!谁有空每天接送小孩子?所以一般都是要到6、7岁直接上一年级,让哥哥姐姐,或者是同村的孩子带过去就行,从来就没有听说过家长接送的。
毛子现在才3岁,自然的不认字的。但是他上学比同龄人都要早,据说只有5岁的时候,邻居家小孩的课本就被他自学学会了,易表舅就把他送进了学校,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不过看他现在一本正经的翻书看,还真像那么回事。
在这个年代,还是单纯的“寒门出贵子”的年代。相对来讲大家的起跑线都是一样的。但是30年过后,已经在叫嚣“寒门再难出贵子”。社会等级化的剧烈变化,如今改革开放初期的人们并不会想到,他们现在的选择,成就,直接意味着下一代的资源和社会的阶层。
毛子是幸运的,他除了会读书,别的一事无成。不会和别人交往,也不会长袖善舞,利用自己的头脑得到利益。在他后来学业有成,也只是专注于自己的研究,对家里的贡献,可以说是没有。现在家里还算的富足,只有一个独生子,也没有太多的负担。但是到了后来,父亲渐渐老了,家里没有了顶梁柱,就越来越落寞。
尽管他的级别高,但是工资并没有多离谱。毕竟只是研究人员,他也不套注重这些。但是年迈的父母在乡下生活,并不的有钱就可以解决一切的。病了没有人陪伴,重活没有人做,到了后来,大家见他们老景凄凉的样子,觉得博士又如何呢?也不过如此。
这就是价值观的变化。在当成毛子考上清华的时候,轰动乡里,大家都羡慕得不行。那个时候,大家都在埋头种地,读书就是唯一的出路。可是后来,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又脑筋灵活的,初小毕业,从泥瓦匠做成了包工头,回来又是建别墅又是买轿车,把父母的生活安排得妥妥当当,等着享福就行。
相比之下,反而觉得读书没有多大的用处了。毛子现在也不会明白,读书是他是强项,而他也只会读书做学问而已。但是我们读书是为了什么呢?
古时候,金榜题名是为了光宗耀祖。道理是一样的,为了改善家里的社会阶层。毛子从小沉默寡言,家里也总认为读书万事高,见他喜欢读书会读书,就什么也不让他做了,活生生就把他变成了一个脱离实际的书呆子。
这样的例子很多,特别的在寒门。倾尽所有培养出来一个学子,后来却成了生活白痴,或者是对家里漠然,甚至怨恨家里的条件不好,让他们输在了起跑线上。或者一言不和就轻生,做出极端行为,丝毫不感念家里十几年含辛茹苦的供养。
每回看到这样的报道,杨小贝在痛恨这些寒门学子的同时,作为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她也深刻的意识到农村人对于孩子的培养,太过于看重成绩,而忽略了其他。结果往往是智商上去了,情商掉光了。比如易表舅,老妈一直都叹息,他们老两口互相搀扶着去医院有多可怜,供出一个博士又有何用?
现在正好和毛子有了交集,杨小贝暗搓搓地想,这回我可得好好给未来的博士上上课,绝对不能让他变成一个高智商低情商的笨蛋。
“那么,我教你识字,可以吗?”杨小贝对毛子发出了邀请。
第173章 启蒙
小毛子的眼睛亮亮的,头点得跟拨浪鼓似的。杨小贝仿佛都看见他身后的小尾巴开始拼命摇啊摇了。这时可没有什么人有闲工夫给小孩子启蒙,跟别说指导功课了——那不都是老师的事儿吗?
哪像后世,两三岁就开始上各种幼托班,上学了以后还有各种补习班、兴趣班。这还不算,在学校里的学习还要家长操心,每天晚上的家庭作业都要家长协助完成,要检查、签字、指导。放在这个时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除了外公这样的书生意气,恐怕没有几户人家家里会有书本。就更别提给小孩子启蒙了。地里忙着呢!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农活,小孩子只要不吵闹,就让他去好了。
这也是小毛子第一次看见这么多的书——后面的柜子里,还有满满一排呢!其实那些都是医书,杨小贝的,还有易慧芬的。做这一行总得装装样子,这么多书人家一看,哦!果然是有学问啊!
一般情况下,这些书都是摆设。虽然有的时候吃不准还要翻书看看,但是总不能再平时没事的时候,还抱着本医书看吧?杨小贝可没那么好学,而且她的最爱是各种,不知道手机里还保存着好些起点追的书名呢?
可惜更新是看不到了,这是最遗憾的事儿了。自从大天朝有了无处不在的WIFI以来,她也没有了下载的习惯,全部都是在线的。这下可好,哪怕是现在有了电可以把手机开出来,也能忽悠住老妈好奇的目光,可是也没有电子书可看啊!而再高端的智能手机,没了网络,啥都不是,比一块废铁还不如。
所以在诊所的事情步入正轨以后,杨小贝空闲的时候多了,倒是闹起了书荒。周品正帮她收罗了一阵,这年头可看的还真不多,她又是被网络荼毒已久的,现在流行的“伤痕派”“山药蛋派”完全不是她的菜,太……沉重,也许是她不能感同身受吧,反正这么深沉的文学作品她是欣赏不来的,咱是俗人,还是啃啃网络派好了。
最后退而求其次,拿到一套从大舅那里收藏的四大名著。这可是好东西!当年大舅专业回家的时候,坐船回来要好几天,于是他就买了这么一套书打发时间。后来家里也没人看,就束之高阁了。这次杨小贝叫着闹书荒,还是老妈一拍脑袋,把这套沉甸甸的找了出来。
很简单的排版,外观也不起眼——除了它那厚重的体型。杨小贝拿到这本书感慨万千。要知道当年她在外婆家的时候,也是每天抱着这套书睡觉的。后来看她实在喜欢,不是想别的小孩子那样三分钟热度,大舅干脆把这套书送给她了。直到回来的时候,那套书还在家里呢!
因为翻过太多遍,那时的书都已经很残破了,用胶水粘了又粘,才勉强没有散架。没想到风水轮流转,现在这套书又回到看来她的手里。现在还是崭新的,就大舅读过一遍,一直好好的放在柜子里收着。
四大名著里面,三国演义太过文言话,看起来超费劲的,不喜欢。水浒传对女人的描写太奇葩,一众英雄又跟着个优柔寡断、假仁假义的宋江,最后都没落下好下场,差评。西游记到是喜欢的,文字直白,故事精彩,可是从小到大,“西游记”的电视剧谁没看过十几遍的,每年寒暑假,哪回不是霸屏?
还别说各种重拍,各种奇葩的改编了。上面的故事,不说倒背如流,至少也是滚瓜烂熟的。实在提不起劲来再去看一遍——其实在小的时候也看过无数遍,熟的不能再熟了。
剩下还有一本红楼梦。怎么说呢?杨小贝可是能把“葬花词”一字不落背出来的牛人。至于其他的诗词,也都略知一二,(除了不喜欢的)。要说看了多少遍?她也记不清了,反正每次看到黛玉葬花,宝玉成亲的时候还是要流眼泪,心情不好的时候,还要哭一场。
老妈总说她疯魔了,看个也能这样。但是杨小贝知道,这就是经典的魅力。无论看过多少遍,无论过了多久,还是会感动,会不自觉的眼泪流下来。至于“红学”的研究,里的人物关系等等,谁又能回到几百年前,去问曹大大他真实的想法呢?但是他用了一辈子,写了一本书,就是把全部的感情投入其中,让人不得不着迷。
自从拿到这套书,杨小贝就把【红楼梦】放在桌子上,有空的时候就翻翻。这也不是快餐,一目十行是看不明白的。但是现在被小毛子捧在手里翻看,就有点诡异了。
想了想,也没有地方去买启蒙的书本,只有等周品正他们回来的时候,去县里的新华书店去看看。杨小贝于是翻出来一本空白处方,说:“我们来写字吧!等你学会了识字,才能去看书。”
毛子很配合,立马丢下手里的书本,端端正正地坐到桌子对面,看杨小贝写字。写字桌对他来说太高了,从杨小贝这边望过去,只能看到他的大脑门和圆溜溜的眼珠子。
“来!坐到我旁边来!”忍俊不禁地招呼他过来,小孩很安静,也不像别的小孩子咋咋呼呼地问为什么,又从对面的凳子上溜下来,噔噔地跑到杨小贝身边。
见他一直不开口,杨小贝故意逗他说,“毛子认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