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回俏七零-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真是,买菜都成了老大难的问题了!杨小贝摇了摇头,忽然灵光一闪,“老公,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什么主意?当然是卖菜啊!她买菜的时间少,也没有遇见过这些问题,一直没有想到,其实在这段时间,首都、全国各大城市和浦海一样,都产生了“吃菜难”。事情一度严重到政府把这当成了解决名声的头等大事,好像就是在今年,中央还提出了一个浩大的“菜篮子工程”。
这简直就是瞌睡遇见了枕头,多好的机会!周品正最擅长的是什么?农业!拥有丰富的蔬菜种植及销售经验,手底下还有一大批专业的管理人员和农业技术人员,简直不要太有优势。
为缓解中国副食品供应偏紧的矛盾,农业部于1988年提出建设“菜篮子工程”。一期工程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肉、蛋、奶、水产和蔬菜生产基地及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等服务体系,以保证居民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吃。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之前,“菜篮子工程”重点解决了市场供应短缺问题。“菜篮子”产品持续快速增长,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国副食品供应长期短缺的局面。
此时的浦海市长正是后世的“铁腕总理”,在他的一手抓办下,菜篮子工程作为市民办实事的重大市政工程之一。兴建生产基地,增加副食品供应;完善市场体系,搞活农副产品流通解决了市场副食品供应短缺问题,从根本上扭转了市场上副食品蔬菜等食品供应长期短缺的局面。当时还为菜篮子工程配备了专用车。
有政府的扶持,可以说在创业上会一路绿灯,绝对不会担心会遭到打压等不利情况。再说周品正在这方面早就做出了卓越的成绩,他的蔬菜出口到十几个国家,不仅仅是数量的优势,在严格的管理和先进的技术条件下,质量才是最大的优势。
此时政府急于解决供应问题,盲目地扩大基地,增加产量,却忽视了质量问题,导致农药超标、用量过多等很多触目惊心的问题。人们直到2001年以后才意识到这个缺陷,强行开始推广“无公害蔬菜”,比西方国家足足晚了几十年。
也不是说政府是考虑不周,实际上在初期,农业、蔬菜种植因为周期长,风险高,利润薄使得人们想方设法地增加产量,降低成本。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前,是没有人会去先考虑不良后果的。只有到了市场饱和之后,优胜劣汰下开始洗牌,才让粗放式、不科学的种植渐渐退出舞台。
当然还有我们的一贯风格——在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没有人提出来的时候,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直到后期糜烂才会想办法挽救,哪怕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譬如环保、食品安全……等等。
☆、第319章 开始
一 杨小贝这个灵光一闪的主意,两口子在家越合计越觉得有戏。周品正激动地抱着小贝“啪叽”亲了一口,“还是老婆聪明,有困难,找小贝果然没错啊!”
说干就干,周品正回来以后已经闲得够久了,让他觉得自己都快颓废了,现在终于有了合适的方向,当天就兴冲冲地出去找人找地找批条,甩开膀子打算大干一场。
周末来家里聚餐的大平不解地说,“哥,你在鄂北没别的出路,种种菜也就算了,这回城了还是要去种地,难道是种上瘾了?”周品正笑眯眯地说,“可不是!哥种地都种出经验来了,这一身好手艺费了不可惜吗?”
这家伙!搞得跟下乡当知青似的!大平看不懂了,人家知青回来都是想法设法做做小生意、找份工作,这辈子都不想再拿锄头了,阿正怎么就对种地情有独钟呢?嫂子的影响力也太大了吧?
在大平的心目中,这些年大哥在外地日子过得挺辛苦的。钱的确是挣了不老少,可那都是辛苦钱!每次问起来,正哥只会用两个词来总结,“种菜”“买菜”。没看见他都黑成非洲人了吗?反过来看看自己,在城里虽然说没有发财,但是衣食无忧,小日子也过得去,成天穿得人模狗样儿的,哪里不比正哥自在?
好吧,周品正本来肤色就黑,这些风里雨里的操劳,说是在做企业,但都是在田间地头打转,就没在办公室待过几天。久而久之就跟黑古似的,彻底黑化了。杨小贝对此没有什么感觉,刚见面的时候,他给自己的印象就是黑嘛!所谓黑者越黑,容易吸收紫外线他也没有办法呀!
可是在周家人及其朋友们的眼里,周品正那是吃了苦头的,怪不得周母现在态度那么好,连带着对杨小贝都和颜悦色起来了呢,那都是心疼的啊!以前儿子也黑,哪有现在跟黑炭似的?这些年在外地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头,作孽哦!
所以周品正在不经意间,还博得了不少同情分。对此他一脸懵逼——长得黑,容易晒黑怪我咯?
人的一辈子也就为了衣食住行在奔波,在大平这些老兄弟眼里,周品正钱也挣着了,房子车子都有了,还那么辛苦地创业干嘛呢?之前的事业又不会丢,在浦海好好享受富人的生活不好吗?为啥偏偏还要去跟泥腿子打交道,没得掉了身价。
这种想法其实是本地大多数人的思想。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后来浦海有钱人多吧?但是仔细一扒拉,除了祖上传下来的豪门——人都在特殊时期躲出去了,绝大多数的有钱人都是外地人,其中又与江浙一带居多。其次就是胡建、港岛……反正本地人很少。
也不能说本地人笨,懒,他们也都很勤劳,节俭持家。但是他们相对保守,谨言慎行,说白了就是没有魄力放手一搏。有人说是因为优渥的生活环境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也有人说是生活的相对富足让他们不必去拼搏,总之大家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心安理得地过着自己的日子。
和老北京人一样,住在皇城根儿,拥有别人羡慕不已的户籍,占着寸土寸金的地界儿,其实过的是穷人的日子,还鄙视着所以的外地人。浦海人大致也就是这个状态。当然后世这两个地方的原住民还有一个一夜暴富的机会,那就是全国人民都知道的“拆迁”!
多少几代挤在亭子间的人家,一朝拆迁就能够分得千万财产,代价是从市中心被迁徙到远离繁华的边缘,但这也没有人抱怨——毕竟凭空而得是大量财务早就让人眼红不已。
于是大家伙一合计,一辈子辛辛苦苦地上班、创业,没攒到几个钱,还有亏本的风险。可是混一辈子,到老了房子一拆,抖身一边就成了千万富翁。这巨大的落差让人完全不能接受啊,有谁还会去努力呢?拿着低保混日子,躺着等拆迁不就行了吗?
可是周品正从来就不是这种人。别人都认准一个工作做到退休的时候,他就放弃了吃香的岗位而选择下海。其实铁路上的装卸工再辛苦,比他跑单帮还是强得多。至少铁老大的福利那是出了名的好,工资待遇也不低,还有其他的隐藏福利。可是那又如何?他就是不喜欢循规蹈矩,没有激情的过日子。
大平他们不理解,你都这么有钱了,怎么还要去拼?周品正就更不理解了,我有钱跟我要做事业有冲突吗?自己这么一点身家,和普通人比起来是多一点,可是和那么多大鳄相比简直就是个小虾米。自己现在才三十几岁,正是黄金年龄,总不能混吃等死?
当年一起在街上混饭的小伙伴,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成长早就有了不同的人生观事业观。混日子的仍旧在混日子,直到他老了,望着电视上某企业家不屑地说,“亿万富翁怎么啦?首富什么啦?那个时候还不是和咱们一起在街面上混饭吃的!”他的孙辈好奇地问道,“那为什么人家变成了首富,您就混了一辈子呢?”
老伙计睁着昏黄的眼睛想了半天,依稀记得有那么一个机会,人家过来找自己这些兄弟,说是看好了一个项目,让大家一块去乡下种菜……那个时候自己怎么说的?“侬脑子瓦特了哇?”
那个时候周品正还只是小有身家,和大家也没有想后来那样高不可攀,在一起吃饭的时候还会肆无忌惮的开玩笑。他并不缺人,只是想带大家一把。结果除了铁杆迷弟大平,大家谁都没答应一起干,那个时候自己还骂大平“港大”,现在想想,到底谁港?
人生有很多重要的选择题,机会稍纵即逝。当你回头的时候,没人还会在原地等你。这也是他后来悟到的道理,可惜已经迟了。这些都是后话,现在的大平虽然不理解,还是很光棍地拍胸脯答应帮老大——尽管他也一点都不看好,但是基于跟着老大有肉吃,老大不会坑自己的迷之自信,他最终还是踏上了这趟班车。
接下来周品正就开始忙了,一天天地不见人影,带着大平在周边看场地,常常赶不回来就歇在外面。惹得周母一个劲地抱怨。“这才休息了几天又要拼命了?真是个劳碌命,跟他爸一样!”
☆、第320章 兆头
一 周品正离开后,婆媳两个没有人在中间斡旋反而更融洽了一些。男人不在家,接送孩子、买汏烧都是两个人商量着来,哦对了,还有一个小小男子汉。
周品正在外面在忙,诚诚的开学是不可能错过的,看着特地风尘仆仆从外地赶回来的爸爸,诚诚很懂事地说,“我都是小学生了,自己可以上学,大不了妈妈送一下就行了,不用你特地赶回来。”话说这么说,爸爸回来他却比谁都高兴。
“别说上小学,就是上大学老爸也得回来送你啊!”周品正乐呵呵地说。他的愿望是参与儿子成长路上的所所有节点,自从错失了他学习走路和说话,就发誓再也不会错过任何儿子的点点滴滴。
“哎呀真是的!”诚诚难为情了,他才小学,离大学还早着呢!再说了,他一点儿也不想上大学,“到时候老爸就老了!”
周品正感动得一把抱起已经长高长壮的儿子,“可不是,趁现在我还没有老,赶紧抱抱我儿子吧!”两个人尖叫着玩闹起来。杨小贝看着只摇头,这两父子,一见面就要玩疯掉。看在他们好久不见的份上,就暂且放过吧。
还是诚诚这个小的先说,“爸爸放我下来吧,待会儿妈妈又要说我都长大了还要你抱。”周品正“嘘”了一下,“咱们不让她最大不就行了吗?你看我给你带了什么好东西!”
“是乌龟!”诚诚高兴地说,在老家的时候,二伯抓黄鳝时常常捡到乌龟,就顺手拿回家让两个小的养着玩。乡下房子大,缝隙也多,乌龟都不需要特殊喂食和给它做窝,就这么开开心心地在家里落了户,时间长了,见到两个小的都不把脖子缩进去,还跟着爬求投喂呢!
自从来了浦海,诚诚还念叨了好久他的乌龟。可是城里的房子不适合养动物,也不是不能养,但是妈妈说了,小动物都必须被关起来限制他们的自由,很残忍的。诚诚想想自己的乌龟成天在家里到处爬,可这边只能呆在一个小小的鱼缸里,多可怜!就打消了把家里的乌龟搬过来的念头。
其实家里的动物很多,猫猫狗狗的,从小诚诚就非常喜欢和这些小动物玩耍。但那些带过来是不可能的,一时之间也没找到合眼缘的动物,家里现在还没有新成员呢!想不到周品正突然就带了两只乌龟回来。
“怎么突然想起买这个了?”杨小贝过来看看这两个巴掌大焉哒哒的小东西,不解地问道。“不是买的,是在地里捉的,太小也没人要,我见他们都快被晒死了,就带了回来。”周品正解释说。他原来也对小动物无感,可是架不住儿子喜欢,没事还要拉着他一起和小动物说话,给他们弄吃的,一来二去的也渐渐习惯了,看见可怜的还会捡回来。
“爸爸太好了!爸爸我爱你!”诚诚高兴坏了,忙忙地到处找东西给乌龟做窝,给他们找食物,忙得不亦乐乎。见他打定主意自己搞定,杨小贝也就不去干涉孩子想要做事情的乐趣,问道,“你一个人回来的?大平呢?”
“他在那边看着呢!对了,易二哥也来了,说是到这边看看有没有商机,我看哪,他就是想也插一脚!”周品正无语地说,这家伙的鼻子最灵,大老远的,他这边还没有头绪呢那边就闻着味儿了。
“二哥来啦?怎么没和你一起来家里?”杨小贝惊喜地说,她也好久没有见二舅了。年后他就出差去了,后来他们回来浦海,到现在大半年都没见面了。
“嗯,他说先在那边看看情况,过几天过来。你放心好了,难得来一次他肯定来看你的嘛!”周品正不以为意,小贝和易家现在就跟一家似的,二哥当然会过来,只不过他还有正事,要工作告一段落。
这个消息让杨小贝很开心。虽然有周品正和诚诚,她每天过得也很充实,可是……只要有亲人的消息她就十分兴奋,那是完全不一样的心情,其实还是寂寞的吧?
周品正十分理解她,有的时候会说,“你要是想家就回去看看,反正诚诚可以交个妈妈带几天。”她现在无事一身轻,本来应该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是……哪里有这么洒脱呢?
她现在不是一个人,潇洒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她是妻子,母亲,还有儿媳妇。尽管可以任性的离开,但是家里,孩子都牵挂着,不放心,就算是回家看看,离开几天功夫也完全放心不下。
所以女人一旦步入婚姻,就再也和洒脱无关。家里永远的牵绊,是绑上线的风筝,再也不能想飞就飞了。
第二天,全家人隆重地把周至诚送进小学,从此他就是一名光荣的小学生啦!看着孩子高昂着头,兴高采烈地背着小书包走进学校的背影,杨小贝唏嘘不已。想当初那么小小的一团,在自己的怀抱嗷嗷待哺,仿佛就在昨天。转眼之间孩子已经长大,而他们却都已经步入中年了。
回头看看周品正,却发现他双目含泪,都要哭了……至于吗?不过是上学而已,下午就要回来的啊!
“哎!总感觉孩子越来越大,距离我们就越来越远了。”周品正感伤地说,“他现在都不让我抱了!”
喂!你看见那个小学生还要父母抱的啊?溺爱孩子也要有个限度,诚诚不要面子的啊?杨小贝也是醉了,周品正这么一闹,把她的些许情绪也就闹没了,给了他一巴掌说,“别丢人现眼了啊,赶紧回吧!”
送完诚诚上学,周品正又离开了。他现在呆在山东,据说在那里选定了蔬菜基地,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不过路程并不远,他也是隔三岔五就回来一次——最起码周末一定会赶回来的,要陪儿子呢!
诚诚上学去了,周品正创业去了,婆婆一般也就早上和晚上过来一下,诺大的房子常常就只剩下杨小贝一个人。房子太大了有时候也不好,走路说话都有回声了,显得格外空旷。杨小贝躺在硬邦邦的黄花梨床榻上,莫名就想起了“我的前半生”里面的罗子君。
我去!她默默地想,貌似现在周品正也这么说,“你在家带孩子就好,我养你啊!”这可不个好兆头!
☆、第321章 翻脸
一 在老家的时候,有老爸老妈,还有爷爷帮着带孩子,在县城有周品正和在家无所事事的周婶婶,都是抢着带娃的主,杨小贝从来都没有为没人带孩子而发愁过,放心地上班,干好自己的工作就行。
诚诚从小就健健康康的,几乎都没怎么生过病,除了偶尔的一点小感冒,非常好养活,基本不用人操心。可是到了浦海这边,没人带孩子不说,孩子还老是小毛小病不断。
可能是水土不服的缘故吧,要么感冒,要么拉肚子,要么鹅口疮,就没消停过几天。这不前天婆婆专门个给他烧了喜欢吃的红烧肉……结果拉肚子了!
杨小贝哭笑不得,这也不能怪婆婆,红烧肉本身就是浓油赤酱,相对比较油腻,宝宝爱吃不知道节制,一口气吃多了肠胃就受不了,大晚上的开始拉肚子。正好周品正又不在家,杨小贝一个人大半夜地背着孩子去医院,折腾得够呛。
第二天婆婆知道了原委,自己还没有怪她,她就开始自责上了,“都怪我不好,哎呀我应该看着点不让孩子吃那么多,可怜来兮,在外地也没吃个好的……”
杨小贝……婆婆总是有本事把好好的事情说得格外不好听,怎么叫在外地没有吃好的?全部都是全天然无公害纯野生的好东西好吗?只不过老家烧菜是从来不用酱油的,做菜的时候也不像这边用那么多的油,主要的还是口味的差异和截然不同的烹饪手法。
这也没法跟老人家去说,孩子的肠胃娇嫩,又不习惯浓油赤酱的菜肴,吃多了滑肠了,就是这么简单。问题不大,但是孩子受的罪不小,拉过肚子的人都知道,那可不好受。
才过了一晚上,诚诚就从生龙活虎变成了小焉儿鸡,把他奶奶心疼得心肝宝贝叫个不停。偏偏还没好又只能吃清淡的,越发不开心,还难得发起了小脾气,掉下几滴眼泪来。
一向是“严母”的杨小贝只好破天荒地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