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回俏七零-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自己。
在回来之前,杨小贝就考虑到这个可能性。在老家诚诚说的一口鄂北方言——入乡随俗,他生活在那里,自然就说着那里的话,毫无疑问。哪怕家中爸爸妈妈都会说浦海话,但是除了去周爷爷奶奶家大家会用这种语言,平时也只是用普通话来交流。所以在父母的影响下,诚诚的语言概括为,熟练地掌握普通话,基本能听浦海话,鄂北话则是与生俱来的。
既然孩子迟早会回浦海读书,他也迟早会遇到适应新的环境这个难题。大人尚且会艰难,何况是一个只有6岁的孩子呢?不过她也没有可以去教诚诚浦海话。学习语言需要好的环境,孩子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在白云別着浦海话太别扭,也会让孩子混乱,还不如到了这边以后让他在习惯中学习这里的语言。
而在弄堂里的小伙伴眼里,这位说着一口普通话的小伙伴是如此的与众不同,和大家的装束,性格还有语言都完全不一样。刚开始的时候处于好奇,还会互相试探着玩耍,可是回去后总免不了给家人说起。
人嘛,吃五谷杂粮,什么样的都有。有和周家关系好的就有看不顺眼但是表面上还一团和气的。见孩子问起,轻描淡写地说,“还不是周家那个老太婆咯,作佤哪?好好额尼(儿)子媳妇赶跑了,到阿(外)地去倚(现)在才回转,孙子嘛都变外地小赤佬咯!”
语气里的幸灾乐祸和些许不甘表露无疑。周母无疑是命好的,虽然丈夫早逝,但是家境优越,孩子们又争气,一个个工作好又孝顺。唯一的儿子以前不听话,工作不按套路走,婚事也闹出很大的动静,后来却是出息最好的。听周阿姨炫耀的,房子一买就是好几套,让人眼红不已,哪里来的钱哦!
相比他们家,自己这些老老实实上班的子女却显得毫无成就,自己家的日子也比人家紧巴巴的。浦海人多半都是高傲的,排外的,在没办法比较的时候,自然就挑人家的软肋出出气——尽管别人根本不会在意。
孩子没有判断力,听大人们嫌弃的口吻,再想想那个小伙伴身上总有那么一些让人不舒服的地方(其实是大气啦!),就开始在伙伴中间散步这是“外地小赤佬”的负面消息了。
诚诚莫名其妙的就被排挤了,这让他很不开心。回浦海虽然看到很多以前没有见过的高楼大厦,还有各种新鲜的玩意儿,当然还有素未谋面的奶奶和姑姑们,但是在这一刻他还是觉得白云市的那个家最好,那里有形影不离的哥哥,最最亲爱的舅舅舅妈,还有周奶奶、易奶奶、大姨、小姨……
“呜……妈妈,我想哥哥和舅舅了,咱们也来了好几天了,明天就回去吧!”越想越思念的诚诚含着眼泪,迫切地希望能早日回去,那里才的他的家啊!
“乖宝贝!”杨小贝将儿子抱了起来,坐到旁边的石凳上,耐心地说,“可是这里也是咱们的家。诚诚以后还要在这里上学,我们只能在放假的时候才能回去哦。”
“啊?为什么?我不想在这里上学!”诚诚嘟着小嘴沮丧地说。“嗨宝贝,这么一点小挫折退缩了吗?咱们可是小小男子汉呢!”周品正在旁边给他打起,焉头焉脑的儿子看上去好可怜,酷爱到爸爸的怀里来,让父爱的温暖给你力量吧!
周至诚完全没有感应到父爱的召唤,难得依偎在妈妈怀里撒娇,还没有被妈妈嫌弃总算让他受伤的心灵得到了一点点安慰。“我当然不会害怕,可是我不明白,为啥非要在这边上学呢?明明舅舅的小学多好看!”他不明白,这个国家还有“户口”这么一回事的存在。
儿子钻进了牛角尖,杨小贝和周品正花了老大功夫,才让他明白自己必须在浦海读书的残酷事实,这让本来以为只是来这边玩几天就回去的诚诚心情更是低落了,哪怕是爸爸再怎么逗弄,也提不起精神来和他玩闹,一度抑郁起来。
这样下去可不行!周品正为了哄儿子高兴,干脆大手一挥租了一辆游轮,带着妻儿一起来了一个“浦江一日游”。诚诚打小在长江上也不知道过了多少次了,小时候没事也最喜欢缠着爸爸专门开车到江边看轮船,对坐船自然不陌生。但是这里两岸的风光和老家的完全不一样。
在白云县,两岸都是连绵的青山,浩浩荡荡的江水在夏天的狂暴地翻涌着,冬天则是清澈安静,岁月静好。黄浦江比长江要小得多,诚诚专心看了半天,才好奇的说,“他不是黄的呀!还没有夏天的长江水黄呢,为什么要叫黄埔江?”
孩子的注意力总是很容易转移,这么一会儿功夫,他就开始琢磨别的事情了。周品正抱着宝贝乖儿子,轻声细语地跟他解释,“不是因为黄才叫黄浦江,它本来就是这个名字。”“怎么可能?舅舅说了,长江因为是亚洲第一长,还是世界上唯一在一个国家里最长的河流才得名的,黄浦江总是有原因才叫的呀,对了,是不是他原来很黄?”
这个嘛……黄浦江是浦海的母亲河,但是知道它名字来历的还真不多,起码周品正就不知道,他摸了摸鼻子,只好场外求助。这时船上的工作人员解释说,“小朋友,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荒凉的沼泽地,其中央蜿蜒流淌着一条浅河。雨水多了,就泛滥成灾;雨水少了,又河底朝天。人们深受其害,咒之为“断头河”。战国时楚令尹黄歇来到这“断头河”河畔,不辞辛劳地弄清其来龙去脉,带领百姓疏浚治理,使之向北直接入长江口,一泻而入东海。从此大江两岸,不怕旱涝,安居乐业。人们感激黄歇的恩德,便将这条大江称作黄歇江,简称黄浦江。”
第314章 抱怨
原来是这么回事!在场的人都受教了。他们上船的十六铺码头,此时还是国内最繁忙的内陆码头之一,也是浦海外滩最著名的码头,拥有150年历史。曾是远东最大的码头、水上门户,承载着很多关于浦海的历史人文记忆。
1982年的时候,由于客运繁忙设施陈旧,政府把原来李鸿章创办的招商局仓库拆了,建造了十六铺新客运站。新客运站吸引了成千上万人来参观,当时有三大亮点:一是自动扶梯;二是摄像头监控;三是造了7个小候船室,落地门窗、空调、沙发,连市政府各委办都来借用。一时轰动浦海。
以后世的眼光来说,十六铺码头现在的陈设也十分先进,相比老家简陋得只有一个棚子的长江客运码头,让诚诚也大开了眼界。然而这已经是码头最后的辉煌了,从90年代开始国家大力发展公路和铁路建设,缓慢而效率底下的水路作为交通工具形式的衰落是历史必然。2000年以后,随着十六铺客运码头定期航线被全部迁至地处长江口的吴淞客运中心,十六铺一度淡出人们视线,成为了只有黄浦江观光、过江轮渡船的码头。
后来过江隧道越来越多,浦江大桥也建成了十几座,连老浦海人永远的记忆过江轮渡都消失了,十六铺码头同时彻底退出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在现在,码头还是非常繁忙且生机勃勃的。从被誉为“外国建筑博览会”的外滩起航,游轮缓缓向着下游而去。
“看,那里是苏州河,上面那座铁桥是外白渡桥,那天我们去过的,好看吧?”“那边是邮政大楼,有二十几层高呢!”周品正兴致勃勃地给儿子讲述着两岸的风景。这时浦东好没有后世的繁华,矗立于云霄之端的陆家嘴金融中心,现在还是一片荒地,除了造船厂,只有零星低矮的名房。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说是就是这种情况。尽管只有一江之隔,但是却把世界分成截然不同的两种。没有桥梁,没有隧道,黄浦江就是一道天堑,把两岸隔绝。那边没有什么好看的,从杨小贝的角度而言,就连现在的浦西也只有寥寥无几的几座高楼,可是在其他人眼里,浦海就是国内的骄傲,是拥有最高和最多高楼大厦的地方。
从繁华的上海市区,到黄浦江与世界第三大河长江汇流入海的地方——吴淞口外的“三夹水”。行驶江心,眺望一江之隔、跨越百年沧桑的建筑群,不能不心生感慨。风景名胜水,有灵气有财气。水,孕育着蓬勃的生机。黄浦江是城市的母亲河,浦海的黄金水道,江面上的船舶非常密集,航运十分繁忙。
任何郁闷在广阔的田地间都随风飘散了。在宽阔的入海口面前,滩涂,芦苇,漫天飞舞的候鸟,一下子从都市到达了世外桃源。诚诚看得眼睛都不眨一下,还一个劲地问这问那,杨小贝也抓紧机会,给他讲解关于入海口的知识。
知识是开阔眼界的最好桥梁,当得知滚滚长江水从青藏高原出发,经过鄂北老家,沿途流过很多很多地方,最后到达这里进入大海,诚诚的嘴巴张得大大的,“长江太了不起了!原来咱们家是在一条江上啊!”想到在家是时候看过的江水,却流入到现在所在的地方,他就觉得不那么想家了——其实很近啊!
是啊!杨小贝也,是站在这里,才想起来“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这句诗词,原来他和周品正之间不只是跨越时空的相遇,还有这样的渊源……回头看看周品正,却发现他正一本正经地跟儿子讨论“那只鸟肉多,比较好吃。”“这种水鸟看上去大,其实没几两肉,还一股骚味!”
……那时候的小瘪三,就没有几个没到这边来抓鸟打牙祭的,作为其中的翘楚,周品正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在这一块厮混了。杨小贝翻了一个白眼,唉!自己怎么就瞎了眼,找了这么一个不解风情的呆头鹅?指望他在浪漫、唯美上和自己搭上脑电波,这辈子是不可能了,还是下辈子吧!
回程时已入夜,两岸灯火辉煌,繁华城市的古典与现代建筑风格,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缤纷多姿,尽显江岸美景。放眼远眺,建筑是凝固的美,江水是流动的美;两岸喧闹是繁华的美,江中宁静是淡雅的美。尽管没有任何“浪漫”细胞的周品正父子俩,还是被眼前的美景所震撼,总算没有讨论“抓鸟”这种大煞风景的话题了。
经过这么一程,诚诚的郁闷早就被扔到爪哇国去了。这时又恢复了往日的活波捣蛋,“妈妈妈妈,我们去吃小蛋糕吧!红房子的小蛋糕可好吃了!”刚才在船上都没有好好吃饭,他现在想想口水都流出来了,“还要吃杏花楼的点心!”
“你这个小家伙,这些天被奶奶嘴巴养刁了是吧?还指名道姓的,这大晚上的到哪里去买点心?”杨小贝没好气地说。“没事没事,我去华侨宾馆去看看,他们西餐厅晚上也营业的。”这种小事怎么能难倒周品正?对于宝贝儿子提出的要求那是满口答应。
“你……”杨小贝好不容易把他们矫正过来,现在又来了!可是看在儿子今天受了委屈的份上,还是忍住没有说话。但是回去后在床上还是揪着周品正耳提面命,“下不为例!孩子受了委屈要给他摆事实讲道理,开导他,鼓励他,而不是从物质上去补偿他。要是让他养成习惯的话,以后就会下意识地示弱求安慰,对他的性格养成不好!”
“知道了知道了!”周品正满口答应,小贝说的他都懂,现在孩子也被教育得很好,“可是这不是刚回来吗?我们自己也有错,有些忽略他了。以后我会注意的。”“唉你说那些人嘴巴怎么这么缺德呢?好好的把孩子们弄成这样!”末了他还是忍不住抱怨了一句。
“呵呵,现在你知道当初我家里人为啥那么不放心,为啥对你娘的态度反应如此大了吧?”杨小贝冷笑着说。儿子被孤立了,她心里当然也不舒服,但是不能去怪孩子,他们都是一张白纸,只是大人们那些有色眼光会影响他们而已。
☆、第315章 改变
两口子讨论了半天,也没讨论出个所以然来还是那句话,孩子的矛盾要孩子自己解决,作为父母不能强行介入,否则得不偿失。
但是有一点他们达成了统一。本来想着这都快月了,没打算再给诚诚报幼儿园,等月份直接上小学去。这几天周品正也在忙这个事,找关系递条子报名什么的。这年代虽然还没有学区房的概念,但是好的学校也是要挤破头皮的,他可是尽心尽力地把这当成头等大事来抓。
但是现在看来,留孩子无所事事地玩几个月也不是个事。他奶奶当然很乐意带,可是她年纪也大了,活动范围就在家家门口弄堂里,成天和老头子老太太在一起。这些退休老人无他,就是话多,事儿多,好好的孩子还不知道要被带成啥样。
再说了,哪怕只有两个月的时间,让诚诚提前熟悉一下这边的环境,还有和这边的小朋友的相处,去幼儿园是最好的选择。也省得他一个人无聊,和别的小朋友又玩得不协调。
那就这么说定了,幼儿园相对小学好进多了,加上周品正金钱开道,诚诚很快成为了一枚光荣的大班小朋友。背上小书包上学去的时候他一点都不怵,甚至还很兴奋,“上学了!上学啰,妈妈再见!”毫不留念地上了爸爸的小轿车,绝尘而去。
也不怪他兴奋。在老家的时候,白天上幼儿园,晚上或者休息天回去还有杨文哥哥,村里的小伙伴也能凑成一个排,呼来涌去好不热闹。到了这边,爸爸妈妈每天都忙,诚诚要么和奶奶呆一天,要么和杨小贝在家呆一天,从热热闹闹到孤单一人,这中间的落差也太大了。
奶奶那边的小朋友不是很友善,姑姑家的哥哥姐姐年纪又太大,完全玩不到一起去,虽然还不知道“寂寞”的滋味,诚诚最近还是很不开心。爸爸妈妈和小伙伴是不一样的呀,他可是要做孩子王的男人!
一听说要去上学,他立马就兴奋起来了,忙乎着准备自己的小书包。幼儿园里有好玩的滑滑梯,还有温柔的老师,好多好多小伙伴,我来啦!
晚上杨小贝去接的时候,就看见小家伙红光满面地从里面冲了出来,还不忘给旁边的小伙伴说再见。声音洪亮,透着久违的生机和活力。他的老师说,“周至诚小朋友的性格很好,不怯场,也不霸道,和班上的小朋友们很快就打成一片了!”
这点是儿子最让杨小贝骄傲的地方。诚诚就是这样,自信但不张扬,又礼貌懂事,听老师这么夸儿子,她心里也像吃了蜜糖一样。果然当有了孩子以后,听到孩子被夸奖才是最大的成就感!
为了表扬诚诚的优异表现,当天晚上全家又去吃了大餐——反正三天两头都找个理由吃大餐是周家的常态了,离开浦海这么久,简直誓要吃遍浦海的节奏。对此杨小贝表示,现在还有可能,要是在后世,大大小小的餐厅,层出不穷的网红、传统美食,那是要吃到地老天荒的。
今天的大餐海鲜。大龙虾、帝王蟹、鲍鱼、海参搞得像暴发户似的好吧!杨小贝一边啃着蟹腿一边想,咱可不就是暴发户么?比暴发户都还不如,是泥腿子呢!
忽然意识到,自己变成了传说中的富一代,诚诚就成了“富二代”了?这可不是个好名称,自己还是要把他管得严厉一点,要不然到时候搞成负二代乐子可就大了!
正在专心吃老爸剥的龙虾肉的诚诚丝毫不知道转念之间自己身上的皮又紧了一层,好奇地说,“哇!浦海的龙虾怎么长得这么大?我们家为什么就只有那么一点点?”
他还是习惯把鄂北当成“我们家”,最多就是把浦海这边当成了房子,过了很多年才不甘不愿地改口说“我们老家”,才不会计较什么外地人不外地人的,在他的心目中,我就是鄂北人啊!
“那当然不一样,大龙虾是长在海里的,小龙虾是长在水沟里的,它们生长的环境差别那么大,本身也不是同一物种。”杨小贝笑着跟儿子解释。
“不一样?”诚诚仔细观察龙虾长长的胡须还有威武的大鳌,总觉得它们除了体型,明明是一样一样的嘛!
不管大小,龙虾都是诚诚的最爱。一顿饭下来吃了个肚儿圆,心满意足地说,“妈妈,我现在想想浦海也蛮好的,有好多老家吃不到的好吃的!”完了又意犹未尽地说,“要是舅舅舅妈还有哥哥他们也在就更好了!”
这个小家伙!倒是心大得很,人生哪有这么如意呢?“舅舅舅妈要上班,哥哥要上学,只能放暑假的时候才有空哦!”杨小贝说,反正老妈他们也没有来过浦海,过来当旅游玩玩也不错,而且小家伙也能和念叨了这么久的小伙伴团聚。
“真的吗!”诚诚瞬间就开心了,比刚刚吃了大餐还要兴奋,一想到离放暑假只有两个月,到时候哥哥他们就会过来了,好开心!这下终于把唯一的遗憾弥补起来,没有任何阴霾了。
除了周母有些不习惯,刚和乖孙孙呆了没几天,儿子就把他送幼儿园去了!真是的,说好的让她带孙子呢?大咧咧的周母完全没有发现孙子在她这边过得不开心的事实,说来也是,甭管背后怎么说,一般大家当面还是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