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仕途风流(斑马)-第1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学斌也没和乔达才客气,接过他手里的食盒之后就到茶几上面开吃,至于乔达才则是捧着那篇文章,就站在办公桌前看了起来。
……文章内容很多,也很长,杨学斌吃完饭之后,乔达才都没看完。杨学斌也没催促他,靠坐在沙发上微闭双眼开始休息。
“县长,这篇文章写得真好,点明了许多问题,只是如果真的发表出来,恐怕……”乔达才小心翼翼的说道。
他的意思说得也很明白,杨学斌的这篇文章针对的可是大量职能部门人员的小心思,甚至可以说是要断他们的财路,引起的反弹绝对不会小,那样的话,压力可就太大了





    正文 第三百五十七章 特色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3…12…24 1:29:12 本章字数:3213


“达才,我是党员干部,有些事情是不得不做的。”杨学斌瞅向窗外那暗夜天空,今晚有些阴云飘荡,可怎么也阻挡不住那轮明月映照在天上,发散出道道璀璨的光芒。
“我一直都觉得经济无论如此发展,最终目的还是大家的共同富裕,当然有时候在这个执行过程当中,会有人找出漏洞借机发财。我如果不知道就算了,可是既然已经知道,也有了一些想法,就必须要指出来。”
看到杨学斌的目光越来越坚定,乔达才也知道劝阻不住,自然就不用再多说,而且跟着这样的一位领导做事,心里才会觉得舒畅。
乔达才心里无比的相信,杨县长一心为公,一心为民,这样的领导才值得追随,才会是真正的好领导。
杨学斌也已经打算好,这篇文章要亲自交给老师李华堂教授,请他帮忙斧正,除去老师也特别关心现在农村的发展之外,也是考虑到,依老师现在的身份地位还有影响力,这篇文章就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
既然已经下定决心要进行斗争,杨学斌就不会再瞻前顾后,各方面的有利条件都要用到,尽量的遏制住将来的那些不良现象。
再说了,杨学斌也有些想念老师,正好可以借这个机会去见一见老师,当面聆听老师的教益。还有徐雅君,薛梅和顾雁琳她们,也是有些日子没见了,正好都见一见,安慰一下相思之苦。
想到这里,杨学斌也不禁露出了微笑,这样还真的可行,那么接下来就得想办法安排好县里的工作,争取挤出一个星期的时间,顺便再去一趟省城见见李仕涛的老爸李润业。
对于这位将来有很大可能会接任中西省省长的李润业,杨学斌也特别的重视,这也算是他做为杨家子弟,为家族引进的一位重量级干部,并且也完完全全的属于他自己的关系,杨学斌自然得想办法维护好。
只是计划没有变化快,就在杨学斌忙活着安排县里各项工作的时候,来自南方市的一个投资商上门了。
对此杨学斌也只能叹气,不过无论如何工作为重,并且这个投资商也是他在南方市很是看重的一位,当然得做好接待工作,争取为皇明县引进投资和技术。
这位投资商名字叫杜致南,今年三十七八岁,家族生意是由小商品批发起家,后来经过发展,开始涉足超市等企业,生意做得很大,身家估计最少也有几个亿。
杨学斌对他的重视,关键就是看中了超市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大型的超市绝对是一头现金奶牛,同时也会解决大量就业问题。
当然就皇明县现在的情况来说,根本没有开办大型超市的条件,其实就整个中西省来说,也就是省城西乡市,还有目前快速发展的前江市,有这样的基础。
不过杨学斌也不是想让杜致南在皇明县开办超市,他是想为杜致南的超市供货,主要就集中在禽类等方面。
杨学斌想着的就是,请杜致南投资在皇明县成立特色养殖基地,生产出来的禽类产品用来向杜致南的超市供货,这样会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甚至杨学斌关于特殊养殖的项目都想好了,前面南方市也和杜致南做过沟通,达成了一些共识,所以才会引得这位大商人如此有兴趣,专门跑到皇明县进行考察。
这个项目就是山鸡养殖,杨学斌也是切实考虑到皇明县本身的情况,再加上认识了一位能人,才准备把这个项目当成皇明县特色养殖的突破口来抓。
山鸡俗称野鸡,因为羽毛七彩斑斓,所以又叫七彩山鸡,是集肉食、观赏和药用于一身的野味珍禽,被誉为‘野味之王’、‘动物人参’。
此外山鸡除去食用之外,其他的利用价值也还有不少,比如说色彩斑斓的山鸡,还能做成标本出售,所以与普通家鸡相比,山鸡的商业价值更高。
杨学斌对此也是有着相当多的了解,他在省城甚至是京城都吃过,滋味那就不用再提了,想想就忍不住流口水。
具体到这个项目来说,一只两三斤重的山鸡差不多能卖到一百二十元,至于山鸡的采购价格在六十元左右。可一只出壳的山鸡苗,售价却只是十元不到。只要精心养殖,大概只用四个月,鸡苗就能长成商品山鸡进行出售。
近几年,随着华夏经济的发展,山鸡成为人们的盘中美食,越来越的人能够消费得起,如此也打下了良好的消费市场。
当然杨学斌能够对这个项目有如此多的了解,就不得不提及皇明县里的一个能人。
其实也不能说是一个,而是一家子。男主人名字叫吴天勇,女主人名字连施芝,是皇明县最早开始山鸡养殖的先行者。
这一家子本身是做小买卖出身,后来走南闯北的,也没赚下多少钱,生活一直都很清苦。
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吴天勇在南边知道了有关于七彩山鸡养殖技术的一些事情,又经过一番仔细的市场考察,知道这种野味正在市场上走俏。
当时这对夫妻也没有多少养殖经验,能赚钱的买卖别人肯定会藏着掖着,不肯教给他,不过吴天勇脾气倒是相当倔强,小两口一咬牙,就一头扎进了山鸡养殖这个陌生的领域。
由于当时技术不成熟,他们专门跑到南方购买山鸡苗,购回了五百只出壳一个月的鸡苗,时值夏天天气太热,又正好遇到那场洪水,结果返回途中就闷死了三百多只,损失之大,差不多算是把他们全部家产都赔上了。
这场打击对这对夫妻来说差不多算是致命的,如果不是杨学斌来到皇明县,在一次走访当中知道了他们的情况,给予一定的支持,他们恐怕还支撑不到现在。
得到杨学斌的支持之后,吴天勇夫妇又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对山鸡的生长习性、生长环境和常见病症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养殖经验。
比如说养殖山鸡要特别注意温度,温度过低,鸡苗就爱挤在一起,容易挤压致死。小鸡苗饲养五十天后,才能适应自然天气。采集山鸡蛋时,一定要在山鸡产蛋后立马收集,不然成鸡会啄食鸡蛋。
这些都是吴天勇夫妇自己总结出来的养殖经验,具有相当高的价值,也是他们的山鸡养殖场能够发展得如此之快的原因。
杨学斌就是领着杜致南,去这对夫妇的养殖场进行的参观考察,杜致南对这个项目也是特别的有兴趣。
吃在南方这句话可不是白说的,山鸡在南方市一向都很受欢迎,如果在皇明县拥有这么一个固定的货源基地,对于杜致南家的超市也会是一个不小的利润增长点。
杜致南考察过几天之后,就决定在皇明县投资二百万元,和吴天勇夫妇合作进行山鸡的特色养殖。
也是借着这次杜致南过来考察投资的机会,杨学斌也和吴天勇做了深入交流,想请他们提供山鸡养殖技术,帮忙乡亲们共同致富。
因为就是有了杨学斌的支持,吴天勇夫妇才能够得到杜致南投资的机会,小两口心里是特别的感激杨学斌,也没有任何的推辞。
只是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有了新的投资,再加上其他乡亲们也会进入到这个领域,吴天勇两口子又有了新的烦恼。
考虑来考虑却,吴天勇找到杨学斌,这么多的山鸡,怎么卖,卖到哪里,卖给谁?其实就是一个销路的问题,只靠杜致南不行的,必须要开辟新的销售渠道。
不过这一点杨学斌替他们考虑到了,而且考虑的比他们更加的深远……
为了让皇明县的山鸡特色养殖项目更好的发展,也为能够让乡亲们得到更多的实惠,杨学斌决定成立皇明县的山鸡养殖专业合作社。
根据杨学斌的了解,首批入社的养殖户就有七家,平均每家养殖二千只山鸡,皇明县的山鸡养殖逐渐形成了规模化效应。
至于杨学斌所最为关心,则是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的问题。
这一点经过杜致南的投资加入和签署专门的收购合同,能够得到一些缓解,也算是一个固定的销售渠道。
不过长期来说,杨学斌却不想把这个项目都交到杜致南手里,皇明县的特色养殖产业,还得拥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和品牌才行。
所以杨学斌就决定,准备在南方市设立一个特色养殖销售公司,为皇明县的特色养殖产业增加助力。
忙活完这个事情,时间差不多过去一个星期,杨学斌也终于能够放松一下了,就想着安排一下尽快去一趟中南省。那篇文章已经邮递给了老师过目,这次过去可以听一听老师的意见。
可就在他刚安排好县里的事情,准备动身先去省城西乡市的时候,又一个消息传过来。
由侯淑云组织的,来自南方市的一个小型投资考察团已经启程,要到皇明县进行现场的投资考察,所以杨学斌也只能喟叹身不由己了。





    正文 第三百五十八章 引导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3…12…25 1:29:28 本章字数:3266


只是杨学斌也知道,既然自己是在这个位置上,享受着因此带来的权力和种种便利,那就得为此做出自己的努力。
再说,此次侯淑云带队过来的投资商有八位之多,杨学斌对此也是特别重视,必须得他亲自接待才行。
时间过去差不多三天,由代永宏副县长带领着的接待小组,去省城西乡市迎接投资商回来了。
杨学斌主持了接待仪式,地点就在县招待所,这些投资商也安排住在这里,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就皇明县目前的发展状况来说,还支撑不起一家星级的酒店,不如就住在县招待所里,最起码保证安全整洁,也能够体现出皇明县的诚意。
只是令人没有想到的却是,韦清远也决定过来凑热闹。
就在招待所里面正在举行欢迎宴会之前,杨学斌出于礼貌,也是尊重老班长,向韦清远汇报一下投资商的情况,并且提到会在县招待所进行欢迎宴会。
结果韦清远却是对此大感兴趣,说要一起去欢迎投资商,体现一下皇明县班子对投资商的热情,同时也是给投资商一个定心丸,让他们可以放心在皇明投资。
杨学斌当然得感谢班长对县政府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不过心里吗,却真是有些奇怪,不太明白韦清远这个老狐狸又是唱得那一出。
要说对投资商重视,前面来的那位杜致南,也是投资商的身份,真金白银的拿出二百万,也没见韦清远出来露一下面,现在却又说要重视投资商了?
当然这也是因为两人之前的默契缘故,随着县委常委之争的结束,韦清远似乎也对常委会失去多数票数有了心里准备,基本上对县政府工作不再多说一句话,只是死死的把持住干部人事这个权力在手上。
平时开会的时候,只要牵涉到经济建设方面的议题,韦清远甚至话都不说,任由杨学斌发挥。
杨学斌对于当前的这种局面也比较满意,自然也不会去触及韦清远的底线,有关于干部任用的问题,多是会尊重韦清远的意见。
事实上只要韦清远不再掣肘,出一些妖蛾子,杨学斌绝对有信心在最短时间内让皇明县的经济问题提升一大块儿,最起码在涞水市里的排名不会太难看。
只是现在韦清远既然有意出头接待投资商,杨学斌又不能说不行,反而还得欢迎,至于是不是这家伙要出什么阴招,那还得再仔细观察。
县招待所的接待宴会,有了书记的加入,于是就更加的热闹,书记和县长的共同出席,也确体现出皇明县的接待档次已经是最高。
当然在宴会开始之前,韦清远惯例的讲话,也引起投资商们的阵阵掌声,整个接待宴会气氛热烈祥和,达到了最佳的效果。
宴会结束之后,投资商们长途跋涉而来,身体精神也都有些疲惫,紧接着就开始休息。
杨学斌也和侯淑云见了面,感谢一番她的心意,同时也知道了最近南方市的一些情况。
事情就和杨学斌前世所知道的差不多,马家父子已经落网,将接受法律的严厉制裁,此外还有他们的一大帮子部属,袁家父子也没逃脱,差不多算是把马家的势力连根拨起了。
听到这些,杨学斌也不得不感叹唐惟群出手的狠辣和果决,在杨学斌的考虑,象马德选这样的地方实力派,出于稳定方面的因素,会慢慢的进行分化调整。
具体来说一般都是会给一个更高的位置,先把马德选调整出南方市,然后再进行调查取证,得到切实的证据之后,再一举拿下。
可是听侯淑云的介绍,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唐惟群的出手雷霆万钧,根本不给对手反应的拖延的时间。
南方市最先被拿下的就是袁大海,马德选最铁杆的手下,是是调查组开会的现场直接带走的。
可笑的就是,当时袁大海还在痛斥某些干部享乐腐坏,失去了党性原则等等。
这边等马德选得知消息,明白大势已去。所以就准备和儿子马言冰一起出关离开国内,可中央纪委的人已经到了南方市,正正堵住了马家父子。
这整个过程一环扣一环,真正的滴水不漏,而且出手还特别的快,真正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马家父子落网之后,甚至南方市的官场都还没反应过来,唐惟群书记的一系列调整任命就出炉。
这样就迅速把马家父子在南方市的影响完全消除,干净得就好似南方市从来就没有马德选这样的一个人物似的。
对此杨学斌也只能表示叹服,不得不承认正部级的高官的确是有一套,自己在目前还没有这等手段,官场之中的学问还得好好学习。
休息过一晚之后,投资商们就要求立即开始进行投资考察,这些在南方市久经市场经济的熏陶,脑海里面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自然不想多浪费时间。
杨学斌当然也特别的欢迎,效率其实也是生产力,于是就按照之前的安排,让县政府的干部各自陪同考察。基本上每位副县长都有专门的陪同任务。
此次接待的总指挥自然是杨学斌,助手则是代永宏。因为他跟着一起去过南方市,这些投资商也算是认识,他进行协调工作最合适。
杨学斌可也没在办公室坐着,也会陪伴投资商进行实地的考察。
当然这位名字叫周火焕的投资商,也是他最为看重的一个,投资考察的项目就是特色农业种植项目。
所谓的特色农业,就是开发区域内特有的名优产品,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
特色农业是以追求最佳效益和最优的生态、社会效益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的,突出地域特色,围绕市场需求,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形成规模适度、效益良好和产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农业生产体系。
特色农业的发展是适应当前社会消费需求、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农业市场细分需要的必然结果。
其实类似于前面杨学斌所提倡的特色养殖山鸡的产业,特色农业的关键点就在于‘特’。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对于发展特色农业来讲,也只有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行。
此外特色农业的根本也就是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各地的自然条件自古以来就有所不同,如果不切实际地盲目模仿别人,只能落个劳民伤财的后果。
根据皇明县本身的地理环境,还有天气自然等条件,杨学斌在请省城农业学院的专家实地考察之后,制定出来皇明县特色农业发展方向。
就在南方市的时候,杨学斌就和这位周火焕进行过沟通,双方达成一些共识。这次来到皇明县进行实地考察,只要政策等各个条件合适,他就会进行投资。
根据杨学斌请专家所制定出来的规划,皇明县的各个乡镇都有自己的特色农业侧重点,比如说大湾乡的白塔村就是要发展草莓特色种植。
本身这个村子就有这方面的基础,也有相应的技术积累,可是受限于资金以及销路问题,还有就是基本上都是散户,形成不了规模效应,达不到最佳的收益。
杨学斌就考虑到引进投资,加大特色种植的地段,引导大湾乡的农民们向特色种植方面靠拢。
比如说这个春节期间草莓很好销,价格也很好,每斤可以卖到近十五元,收益相当的可观,只是因为村民参加种植的还不多,受益的村民只是少数,所以杨学斌就准备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至于销路问题,除去这位周火焕可以消化掉一部分之外,家里开着超市的杜致南,也是对这个项目持欢迎的态度。
再加上只要规模上来了,自然就会有收购的商家上门,村民们可以在家里直接出售,如此就不用担心销路的问题。
此外还有一个特色种植项目,就是香椿的种植,这也是省城农业学院的专家提议考虑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