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一大家子-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点心吃攒下来的。
  李周一听吴哥儿说肚子不舒服,赶紧扶着他上了马车回镇上。“吴哥儿你忍住,咱们到了镇上直接去医馆。”
  “周哥,俺没事。俺说肚子疼是骗他们的。俺就是不想在那呆着了。”
  作者有话要说:
  大家动动小爪爪帮我收藏下啊。


第64章 五年过去了
  腊月初三,请罗屠夫杀了五只羊,一些送在店里做菜,一些就摆在大富家的铺子里卖。等腊月二十五,张宝把铺子关了。把店里的伙计,戏班里的人聚到一起,做了五桌丰盛的饭菜,张宝做了年终发言,给每个人发了三十个铜板的红包,鼓励大家明年继续努力。
  翻过年到三月,吴哥儿生了个有些瘦的小汉子,不过大舅一家也很高兴了。李周给儿子取名李春天,希望儿子永远像春天一样,充满活力。五月,小明生了个白胖胖的小汉子。小汉子虎头虎脑的,就是不怎么爱搭理人。小明就给取了个小名,叫虎子。因为是下一代的长子,就过继给了大壮。问了大伯,田家的下一代应该是排在俊字上。大壮进三壮书房翻了一通书,给百岁和小汉子都取了大名。大壮给百岁取了名叫张俊俊,张宝笑他是个傻阿爹。虎子叫张俊玉,因为大壮在书上看到,“君子比德与玉”,他希望虎子以后做个坦荡荡的君子。
  虎子是二壮和小明的第一个孩子,张宝也舍不得剥夺他们做爹么的权利,小虎子就跟着小明一起睡。五壮也4岁了,张宝给五壮单独住了一间房。刚开始,五壮不高兴,晚上抱着枕头站大壮和张宝的屋门口哭。哭了三晚张宝也没开门,五壮也晓得大哥和嫂么么是什么意思,从此开始一个人独自睡觉。
  日子过的飞快,转眼又过了五年。张宝觉得自己大概长高了5公分,却也只到大壮的下巴。小明又生了个活泼的小汉子,这次小明给取了个小名叫狗子。三壮这五年考了两次秀才,第二次终于考上了。三壮和家里人说了,不想再读书了。三壮自己也明白,自己没什么天赋,全靠死记硬背,再读下去也不见得能中榜。四壮也不读书了,他现在有自己的事业,种花。在张宝的提点下,四壮培育出了不少微盆景,放在店里卖一直是供不应求。五壮和贝贝还继续念书,两人差了三岁,可能是智商比较接近,算是同类,两人经常凑在一起玩。百岁没去学堂,都是三壮在家教的。三壮不想做官,张宝就在庄子的空地上盖了间宽敞的大平房,让三壮暂时做个教书匠,给周围几个庄子的孩子启蒙。不收束脩,谁都可以来听。张宝发起了扫盲活动,鼓励大家学习识字。
  三壮和石鸣一一直有联系,听说西边在打仗。三壮决定弃笔从戎。他这个决定让家里沉默了好几天。大壮和张宝反复商量了几个晚上,最后还是决定让三壮去参军。张宝说男儿要有血性,他支持三壮,可是他还叮嘱三壮,“你是文化人,要用智慧战胜敌人,而不能用蛮力。俺觉得军中最适合你的位置就是参谋了。”其实说这话,张宝就是想三壮不上前线,前线毕竟是太危险。有人适合上前线,他们勇猛,斩敌于马下,可是这不适合三壮。
  得到家里人的同意,三壮第二天简单地收拾行囊就走了。把三壮送走后,大壮有好几天都走神。
  “宝儿,你说,三壮不会有事吧?他还没成亲,没孩子。就是在外面没了也不能进祖坟。”
  张宝使劲拍了大壮一下,“你瞎说什么呢?怎么会没了。咱们家有祖坟吗?进不进去还不是咱们说了算。”三壮早就到说亲的年纪,家里人,庄上人都提过不少次,更有不少来说媒的。不知怎么地,三壮不想说亲,他现在没喜欢的人。
  隔壁蚊子家的房子去年翻盖成六间青砖瓦房,蚊子和适哥儿在新房里成了亲。耗子、栗子都说亲了,说亲的对象都是庄上人介绍的。张宝都去探查过,都是不错的哥儿。南瓜虽然才十一岁,说亲的都来了好几拨。
  傍晚,张宝去隔壁串门子,适哥儿说今天又有人上门来说亲,“南瓜这么好,俺和他蚊子哥想再留两年,不舍得他早早嫁人。”
  晚饭时候,张宝当个事情和家人分享,哪知道四壮啪地一声放下筷子离桌。一桌子的人都很茫然,二壮夹的鸡蛋都掉桌上了,“四壮咋啦?”
  “吃你的饭,许是人今天心情不好。”小明给虎子喂了口饭后自己才吃一口。
  四壮心情不好是真的。他回屋搜罗了自己挣的钱,捧着钱匣子经过饭厅出了门。
  张宝打了下大壮,“别傻愣着了,跟上去看看他做什么的。”
  大壮喝了口稀饭追上去,四壮都走到蚊子家院子那儿了,“南瓜,南瓜,你出来。”
  蚊子一家也正在吃饭,南瓜听见声音就出门瞧了。他现在大了,晓得打扮,穿的衣服不再是灰扑扑的。今天他就穿了件鹅黄色的外衫,看起来很俊秀。“找俺啥事啊?”
  “南瓜。”四壮把钱匣子塞到南瓜怀里,“这是俺这些年挣的钱,你拿着。咱们成亲后,钱给你管。”
  “你,你说啥呢。”南瓜脸红透了。屋里,蚊子他们听到声音都出来了。大壮只好回家把张宝也叫来。听了大壮的描述,张宝嘀咕,“四壮平时憨厚老实,三棍子打不出个屁的,没想到还会玩浪漫求婚。”
  四壮的意思很明白了,张宝就问南瓜,“你愿意和四壮定亲不?”
  南瓜羞的躲在适哥儿背后小声道,“俺听哥哥的。”适哥儿一听就知道南瓜是同意的,“俺看成。本来咱们两家就亲,这下子亲上加亲。”
  作者有话要说:
  动动你们的小手给我来个收藏


第65章 教育是立国之本
  三壮离家快两个月后寄来了第一封信,那时候都快入伏了。大壮把信揣在胸口带回家给张宝看。三壮说了最近两个月的事情,行军,安营,扎寨。也说了沿途看见的事物。最后说到自己就在石鸣一手下做参谋。
  吃完晚饭,一家人坐在一起,由四壮给三壮回信。张宝和大壮琐琐碎碎地说了家里的事情,二壮叮嘱他要照顾好自己,四壮给他三个报喜说自己定亲了,五壮说他会听话,大华小华让他缺衣服的时候说,家里立马就做了寄去,哑叔让他多听将军的话。
  三壮走了,在张家庄办的免费学堂没了先生。本来一些乐滋滋来听课的老乡们向张宝反映,希望还有先生来教书。张宝觉得扫盲的行动要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而且一些岁数大的人再把知识拾起来也不容易。再说,做好事也是积德。四壮虽然学识不好,但字认得全。贝贝和五壮也都能来当小先生。张宝还给他们排了个课表。三个孩子也都很认真,在张宝的指引下,知道提前备课,尽量把一节课上的内容丰富。
  三壮在自家庄子上办学堂的事情方仲儒是知道的,那时候三壮已经不在私塾念书,方仲儒也没过多关心。而如今,他的两个学生都在无偿地教授别人知识,他真起了好奇心。家里的仆从秋子慢慢地赶着驴车载着方仲儒去张家庄。站在学堂窗外,看屋里挤的满满的人头,还有张贝那眉目飞扬的神情。久久之后,方仲儒感叹了句,“后生可畏。”在庄上找人问了张宝家的位置,方仲儒便去了那二层小楼拜访。
  看到篱笆环绕的二层小楼,方仲儒一开始是惊讶的,惊讶之后便是了然。有这样见识的哥儿住怎么样的地方都不足以惊奇。
  虎子趴在树下的凉席上打盹,狗子躺在一边数自己的手指头。听见脚步声,狗子翻身坐起来,“咦?”
  虎子听见声音睁开迷蒙的大眼睛,见是陌生人,人立马就清醒了,“老爷爷,你找谁?”
  “我找张宝,张宝是住这么?”
  虎子还没答话,狗子就扯着嗓门开始叫,“大伯么,大伯么。”
  张宝在屋里正开西瓜,刀一劈西瓜应声就开裂了。再看看红艳艳的瓤子,张宝暗自预测这是一个好吃的西瓜。没等张宝下第二刀,就听见狗子那拖腔拉调的声音。
  张宝擦擦手,边走边高声问,“咋了?狗子你咋了?”
  走到门口一见是方仲儒,表情立马变得恭敬。古代的文人大都是有风骨的,据自己观察和几个孩子的讲述,张宝推测面前这位花白头发的来人也是个有铮铮傲骨的文人。“老先生怎么来了,今天就在俺们家吃了。”
  方仲儒来找张宝就是聊聊这个学堂的事情。老先生有表态说要向张宝学习,打算以后也不收束修,却被张宝阻止了。张宝说,“老先生,大学堂教的人是知识浅薄的人,只起到启蒙开化作用,因此先生不需要学识多丰富。就比如四壮,他学识就不好,但是他能教人识字看书。您呢,教的是未来栋梁。您知识丰富,学生受到的教导也多。从本质上来讲,两个学堂的教育目的是不一样的。更何况,如果您也免了束修,那么学生济济一堂,素质参差不齐,对学生也不好。”
  方仲儒仔细一想,也是这么个理。两个人深入交流了学堂这个事情,方仲儒觉得受益匪浅。最后张宝说的那句“教育是立国之本”深深地震撼到了这位老文人。几百年后的思想理念突然植入到这个老文人的脑中,竟然使得这位老人颤抖起来,“好,说的好。教育是立国之根本。”
  本来打算留下吃法的人,由家里的仆从扶着走了。张宝还有点莫名奇妙。
  刚立秋,大壮就催小华给三壮做身棉衣,生怕他那三弟在他看不见的地方受冻。立秋没几天,三壮的冬衣就寄了出去。在张宝开始穿小袄的时候,三壮的信来了。三壮信中的内容写的多的也都是些琐碎。他说衣服收到了,他让家里勿挂念,他一切都好。他说他没攒下来钱,用几个月的银钱在附近的城里买了头猪赶回军营,杀了炖了和大家一起吃。他也讲战争,讲他看见过的血流成河,讲因战争家破人亡的百姓。不过这种残酷的战争他讲的很少,几句带过。
  家人给他回信,问他军队里能不能吃饱,问他冬衣薄不薄,问他有没有受伤,问他什么时候回来。
  在书信的来来往往中又过了一年。
  立春那天,蚊子给大家发鸡蛋,是适哥儿怀孕了。原来只是四个相依为命的小乞丐组成的家庭,现在越发像个样子。蚊子说,等孩子生出来了,就取名叫感恩。
  这一年,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公益教育。这里面有方老先生很大的功劳。现在的平江镇,就是三岁小儿、七十岁老哥儿都能背出几首诗。


第66章 杀人
  四壮和贝贝一个岁数,四壮定了亲,李小清心里就有些着急。虽说现在孩子都还小,可这事还是早早打算的好。于是李小清就开始打听,听听十里八乡的哪家哥儿好。张宝后来听别人讲才知道他阿么都开始给他弟弟打听人家了。张宝找到李小清,“阿么,俺心里有个人选,把他说给贝贝保证你满意。”
  “你说说,你说说。”
  “就小华家的双哥儿啊。双哥儿从小跟着他爹么在俺家住,是个勤劳的好孩子。品性什么的阿么你也了解。双哥儿长的也挺俊的,不说家世,但从人上讲足够配上咱们贝贝了。再说了,你在外面打听来打听去的得到的信息也不是特别准,还不如就要这眼面前的。”
  李小清一想,是啊;近边边的好哥儿自己怎么就没看见。双哥儿是挺不错的,一直跟着他阿么洗衣做饭的,以后一定能把家收拾好。
  小华前两年生了个小汉子,小名叫秧苗。秧苗只比狗子大了两个月,他两常常一起玩,调皮捣蛋也一起挨罚。之前没有小汉子,大华和小华还有双哥儿三人住在大壮家。现在有了小汉子,考虑到以后,大华和小华决定盖个房子。大壮家包吃包住还发钱,他们也没多少用钱的地方,慢慢地就攒了些钱。选的位置就选在大壮家后面,方便就近干活。现在庄上家家都是青砖大瓦房,大华跟风也建了青砖瓦房。盖房子不用到处找人,他们庄上现成的工程队。
  张英这几年凭着唱曲也成了富户。曾有不少有钱的人家想纳他做小,本地的外地的都有,但是张英没答应。他说不想给别人做小,就想找个汉子两人安安分分地过日子。他阿么李文给他也说了不少亲,他都没答应。不过这些年他往家里送的钱也不少。一个月起码给100文。他弟弟也找过他,让他回家,但是张英也没答应。他知道弟弟为什么找他。如果他回家,每个月挣的钱就得上交。张英心里明白。攒了这几年,着实攒了不少。他开始有自己的盘算,要把自己一直以来的想法付诸实践。
  三壮在军营里很混的开。他照顾人,为人公众严明又古道热肠,更何况还自掏腰包买肉给手下的人吃。当兵的都很服他,有什么事情也乐意找他帮忙。
  大雪纷飞那天,三壮收到家里的信。信里的内容和以往一样,琐琐碎碎的家常,读起来很熨帖。随信而来的是个大包裹,沉甸甸的很有分量。三壮看过信已经知道里面是什么了。大哥和他说了,嫂么么和二嫂么早早就晒肉腌鱼,这次给他寄的足足有五十斤。那些兵知道严参谋家里来信了,随之而来的一定是好东西。不当值的兵早早围在三壮的帐内,也不说话,就等着。他们大多家境贫穷,一年吃不上几回肉,此刻只能眼巴巴地等着。三壮给他们分了些,每人只能得到手指肚大小的肉块,不过这就够他们美上一天了。三壮正心想下次要让家里再寄些来。
  外面突然吹起号角,混乱中三壮听见有人大喊“偷袭”。外面打打杀杀响成一片,三壮提了把大刀冲出营帐。他原本以为杀人是件很难的事,可是那一刻,看到敌人他挥起大刀。随着刀落下鲜血飞起,他觉得杀人其实很简单。在几个月的对战中,他们占了优势,打的敌人节节败退。今天前线是有一场战争,没想打穷途末路的地方竟然偷袭他们营地。
  “严参谋,小心啊。”有人扑过来将他推到一边去。三壮回头的时候看见推他的那个人已经倒下。他提起大刀在敌人身上拉出道口子,接着给了那个敌人第二刀,第三刀。三壮顾不上去查看救命恩人的伤势,他知道自己现在不能软弱,必须战斗。敌人的箭矢破空而来,离他越来越近,他感受到死亡的逼近,那一刻的脑子一片空白。“铮”地一声,箭矢落地,三壮来不及探究是何原因,只有提起到不停地砍。砍到快麻木的时候,前面的军队回来了,轻而易举地剿灭了敌人。
  三壮扔下刀,寻着记忆去找那个替他挡了一刀的人。那人被掩埋在尸堆下早已没了气息。三壮记得这个人不久之前还高高兴兴地从他手里接过一块肉并向他道谢。


第67章 三壮的哥儿
  事后情理营地,把敌人的尸首一把火烧了干净。自己人每个分给了一个简单的骨灰盒。
  三壮后来听周围的人讲,救他的那个人叫吴二,家住在浩翰城。这吴二家里有个娶了两年的夫郎,生了个小哥儿。
  三壮筋疲力尽地躺在床上,脑子里偶尔闪过厮杀的场面。忽然侧边衣服里有东西硌着他了。他伸手进衣服里一摸,摸出来几块碎玉。三壮忽然就想到之前箭矢打到他却铮地一声跌落,原来竟是打到玉上了。三壮把碎玉收拾好,找了块布包上。躺回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便起身,点了灯,执笔给家里写信。把今天发生的事简单写了写,又说了玉碎的事情。
  等家里接到信的时候都翻过年了。读着信里的话,仅从字里行间中,家里人都明白三壮差点丢了性命。大壮嚷嚷着要让三壮回家,被张宝一巴掌拍在背上,“三壮不能回来,不然就是逃兵。这么危险的事不可能再发生了,一次敌人能偷袭,第二次就不会那么容易成功的。你就放心吧。明天拿五两银子给吴二家寄去。”
  家里还有两块玉,张宝拿出一块和小明一起去庙里祈了福才给三壮寄去。张宝让三壮把碎玉收拾好,是玉替他挡了灾,以后这碎玉还要跟着他下地的。
  梅花糕这几年长肉不长个,还是一点点高。现在成天跟在狗子身后。狗子没事就跑去庄上的大学堂,坐在屋子后面的小板凳上听他五叔讲课。梅花糕要是累了就蹲在狗子旁边,想出去跑了就从后门溜出去。狗子摇头晃脑地跟着背诗,啥意思他不懂,但是他能背下来。五叔说不懂不要紧,他还小,会背就成了。不过他念诗念得声音时高时低,发音又不准,经常把家里人惹笑。
  三壮在边关打仗打了三年,因为得民心,加上自己确实有真材实干,三壮一步步成为军师。三年浴血奋战,退敌千里。边关留下人驻守,三壮这些人就要还乡。
  四壮在今年初春把南瓜娶回了家。嫁南瓜那天,蚊子弟兄三个没忍住,抱成一团在院子里哭了一通。作为亲家,大壮和张宝还过来安慰了一番。为这事,蚊子弟兄三个被庄上人打趣了一年。
  三壮这三年一分钱也没攒下,家里还往他这寄了不少钱。临近分别,三壮请平时熟悉的人吃了顿散伙饭。这一散伙,大多数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