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书]明朝攻略手记-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生长于南方的士兵早已是苦不堪言,就连燕王帐下那些北地汉子也在心中叫苦。关键是走了那么几个月,元军的半个影子都没见着,这找寻敌人踪影的活得干到什么时候啊?不管输赢生死,士兵们此刻迫切地盼望能有一场战役。
而那蓝焰,也不需要按照夏子凌之前所提把脸抹黑了。北地的寒风刮啊刮,古时又没有护肤品,早将她的一张俏脸刮得又干又黄,回到应天还不知道多久才能养回来。
好好的姑娘家,何必如此找虐呢?不过未来蜀王妃的心思是夏子凌猜不透的,大男人都叫苦不迭的时候,蓝焰依旧干劲十足,将管理粮草这份工作干得风生水起。
不过说起粮草,从辽东出来历经两月,米面肉干等物都吃完了,再加上天寒地冻,沿途找不到可以果腹之物,军中的伙食可是越来越差了。再这么走下去,很快恐怕就只剩干饼了。
这一日,大军到达百眼井附近。前方几十里空旷的荒原上,密密麻麻,相隔几步就有一口石井,一共两百余口不见边际,放眼望去让人心中十分震撼。
此地在蒙古语中唤“敖楞瑙亥音其日嘎”,意思是“众狗之井”,传说是当年成吉思汗征讨西夏时饮马挖掘而成。然而,当年跟随成吉思汗东征西讨的将士们早已作古,虽然时间不算久远,后辈们却已经说不清这究竟是否真是人工开凿而成,毕竟漠北干旱,在同一个地方开凿出两百余口井,完全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
是以也有传言说,这是天神为庇佑蒙古大军战无不胜而施法所成。总之,无论这些石井成因为何,这里都是蒙古族的一处圣地。
之前在辽东的时候,有探子来报,百眼井附近有蒙古骑兵的身影,然而大军到了此处,却只见空旷之地盖满积雪,白茫茫冷清一片,哪里有半个人影?
扎营之后,已是黄昏时分,蓝玉独自站在大帐前,看着入目的苍凉景色,一如他此刻的心境。“敌人就在前方”,这样的战报一个多月来他收到了无数次,可是每一次下令前进,等待他的都是空无一人的大漠。
近日来,军中将领多生出退却之意,现下残元已不似从前不识时务了,明军一来就跑是脱古思帖木儿定下的策略。十五万大军过境,毕竟不可能没有一丝踪迹,这样追在元廷后面跑什么时候是个头?论漠北地形,蒙古人比明军熟悉得多,在漠北玩捉迷藏,明军断然不会是元廷的对手。
今日到了百眼井,手下将领撤军的提议更甚。许是面对这鬼斧神工的景色,想到当年成吉思汗的丰功伟绩,将领们有些心生惧意,便更无战意了。
退兵吗?绝不可能!无论是为了自己出征前的豪情万丈,还是为了皇上的殷殷嘱托,都不容许他无功而返。
就在今日,蓝玉突然生出一种敌人就在附近的感觉。这种直觉没有任何根据,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敌人设伏的可能性为零。然而,这样的直觉来源于他大半辈子的戎马生涯,又不容他忽视。
“将军,寒风凛冽,还是回帐歇息吧。”一个清脆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唤回了蓝玉的思绪。
蓝玉不用回头也知道来人是谁,只冷淡道:“寒风凛冽?那你总算知道从军不是什么好玩的事了吧?”
“孩……侄儿从来未将从军当作儿戏,虽然辛苦,我却甘之如饴。”
蓝玉转身与蓝嫣对视,女儿坚定的眸子一如年轻时的自己。虽然知道这孩子倔强得八匹马都拉不回来,蓝玉心中有气,还是忍不住怒斥道:“你不是管粮草的吗?什么时候变成我的贴身通传了,来这里作甚!”
蓝嫣知道父亲怒意未消,默默垂首道:“我只是关心将军身体罢了。不管我做什么,哪怕来日嫁……婚配了,将军在我心中永远是第一位的。”
军中口杂,虽然四下无人,说话还是小心些的好。蓝嫣这话确实发自肺腑,她是家中独女,自幼父亲请人教习自己文韬武略,寻常人家的男子在她面前也要自叹弗如。她最崇拜的人,便是父亲蓝玉,而她最遗憾的事情,则是身为女儿身,不能同父亲一起上阵杀敌。
“婚配?亏你还记得这事,谁要娶……与你结了那秦晋之好,恐怕要后悔万分!”自己这女儿,长相出类拔萃,但是性子……绝对是蓝家的一大败笔。当时蜀王提出婚期推后两年,他其实正好松了一口气。这个顽劣的女儿,但愿调教两年能有些长进,别到了蜀王府光给蜀王添乱。
“哼,后悔?那便毁了罢,我反正也看不上他!”朱椿长的虽然极好,在蓝嫣看来却有些高傲冷酷,一看就是个霸道王爷,好生没趣的感觉。
“你……”蓝玉被女儿气得胡子都扬了起来,她与蜀王的婚约是皇上钦定的,她竟敢说出这样的话,简直是不想活了!但这样的话,现下不好挑明了说。
蓝玉只有把满腔训女的言论强压到了肚子里,深吸两口气,道:“我回帐了……你也自己小心,夜间不要外出,我担心此处并不太平。”
“不太平?”蓝嫣有些疑惑,十五万人扎营在此,夜间能有什么不太平的,要是豺狼野兽来犯,正好抓了改善军中伙食;若是蒙古人来犯,那便更好了,他们正愁找不到那些鞑子的影子呢。
蓝玉治军一向甚严,行军之中,入夜之后,将士须和衣而睡,武器随身摆放,每百户营分三班巡逻守卫。虽然有人觉得这种大军行进了几个月,还见不到半个鞑子影子的情况下,如此警惕完全没有必要。然而,蓝玉还是坚持己见,并且以身作则。
孙子兵法有云“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他蓝玉打了那么多胜战,并不是靠侥幸。无论敌强敌弱,他的队伍,永远要做好最充足的准备,时刻待命。
片刻后,蓝玉收回思绪,郑重道:“总之,你自己小心些。”
“是。”既然父亲这么说了,蓝嫣自然只有遵从,她应了一声后,便转身离开了。
当天晚上,倒是没有下雪,但是漠北大起来可以把牛吹上天的狂风一直呼呼地刮,像鬼哭又似狼嚎,听得人毛骨悚然。夏子凌当年被戊真训练惨了,对于这些个自然环境倒是能够做到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依就和衣睡得酣然得很。
然而,及至后半夜,那呼啸的风声忽然变得有些不同寻常起来,其间夹杂着人声、马声,还有兵戈交接的声音。夏子凌被那声音吵醒的时候,还未到他当值的时间。漠北的风声本就大得离谱,在这样的风声掩盖下,还能清晰可闻类似战场两军对垒的声音,声音不可谓不大,夏子凌并不觉得是他的幻觉。
飞快地起身披了一件大氅,夏子凌径自来到蜀王的营帐中。
“王爷!”夏子凌进入帐中的时候,沐晟已经在里面了,正和朱椿两人蹙眉交谈着。
朱椿道:“夏子凌,正好,你说说看,这是什么情况!”
“适才我过来的时候,观察了一下。声音似乎是从百眼井方向传来的,但放眼望去,又只见狂风四作,看不到有军队的踪影。”漠北多狂风,常以旋风的形式出现,并时常伴随着沙尘暴。
由于百眼井之地给人心里震慑太强,蓝玉本也是想着极速行军,远离此地后再安营,但正巧碰到天气不巧,狂风夹杂着大雪肆虐,不仅无法过了百眼井地带再扎营,甚至还不得不受阻在此地耽搁几日,度过沙尘天气后方可继续行军。
沐晟点头补充道:“正是。刚才我恰遇到一队执勤士兵,正在议论纷纷,看神色,俱是惊恐不已。”
“现下本就军心不稳,今日又发生这等怪事,恐怕只会更多人提议撤军,”从朱椿内心而言,这样出征的机会难求,他也是不愿意无功而返的,“夏子凌,你觉得这声音从何而来?”
古人迷信,估计此刻军中诸如成吉思汗英魂不散,率领他的蒙古铁骑前来阻挡明朝大军之类的言论,已经传遍了。但这件事在他看来,可能性如下——
“王爷,我以为此事有两种情况。其一,此地百年前或许发生过战争,由于特殊的地形,将这些打斗之声记录了下来,在特定的环境下播放出来。”
“其二,此乃北元借着天气部下的疑阵,为的是让我军忌惮之下主动退军。”
夏子凌的这两种推断,没有带上任何的鬼神意味,朱椿沉吟片刻道:“没有阴兵借道的可能吗?”
阴兵借道,在古代传说众多,主要的说法有两种,一是古代大战之后,死伤众多,因其怨气不散而成;二是鬼界鬼王之间的战争。
古人本就不是无神论者,朱椿会提出这个疑问也很正常。况且,经历了穿越这种离谱的事情,夏子凌也不敢说这世上就真没鬼神。
“这个我不敢断言。但纵然是阴兵借道,也要看是什么阴兵。如果是寻常阴兵,与我朝无冤无仇,应当不会阻挠我大军前行,况且我从前阅览的各种杂书上,也没有阴兵借道伤人的记载;如果是成吉思汗铁骑死后化为阴兵,我却觉得不可能。”
沐晟道:“为何不可能?”
“我朝北伐已是第六次,若是成吉思汗死后真化为英灵,前几次不庇护子孙,何以要到现下败局已定的时候才出手。”况且,以成吉思汗的傲气,他的子孙这么孬种,被人追得如丧家犬一般,估计他也懒得搭理了吧。
朱椿点头道:“嗯,不错,你的分析很有道理,一会军中商议此事,本王已有考量。”
朱椿话音刚落,就有士兵过来通传,蓝玉果然召集军中高级将领到大帐,一同商议此事。
此次属小范围的会议,沐晟和夏子凌未在召见之列,临出帐前,夏子凌拉住朱椿道:“王爷,如若大将军着人去探明此事,请务必主动请命。”
“哦?”
“我估计此事北元搞鬼的可能性居大,然他们要隐匿在此空旷之地,人数自然不会很多,虽然现下环境恶劣,却正是王爷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王爷切不可错过了。”
“好!”朱椿笑了笑,拍了拍夏子凌的肩膀,转身出了军帐。
☆、第56章 阴兵借道(二)
入了蓝玉军帐,已有几位将军先到了。朱椿等了片刻,余下的人也悉数来到。
今日议事,到场的只有大将军蓝玉、左右副将唐胜宗和郭英、燕王朱棣、蜀王朱椿,以及蓝玉心腹猛将定远侯王弼。
众人坐定,蓝玉开门见山道:“今日之事,诸位怎么看?”
唐胜宗道:“莫非是阴兵借道?”
唐胜宗所言马上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可。朱椿之前提出“阴兵借道”的疑义,并不是因为他本人对鬼神之说有多执着,而是他已提前预料到大多数将士的想法必定往这处去了,包括军中高级将领,抑不能免俗。
蓝玉道:“适才我派人去探了探,声音传来之处狂风大作,无法近前,从面上看来好像是没有人的样子。”
蓝玉这话说得很巧妙,从“面上”和“好像”这两个词,朱椿便能确认,蓝玉心里其实也在怀疑此事是北元搞鬼。
此话蜀王听出了端倪,在座众人都是聪明人,听出蓝玉暗藏深意的,又岂止蜀王一人。
郭英道:“莫非将军您认为不是阴兵借道?”
“因为未曾到得近前看仔细了,本将也不敢断言是何情形。但也不排除是北元布下的障眼法这一可能。”
唐胜宗对蓝玉的推断有些不服,立刻说到:“将军,不知您这一推断可有根据?”
“当然。其一,之前已有战报表明北元军队在百眼井附近活动,很有可能敌人提前安排好了这一切;其二……”蓝玉顿了顿,接着说到,“源于我的直觉。”
在座诸人:“……”直觉这东西,搬到面上来说,未免有些难以服众。
唐胜宗正要发难,郭英却抢在他之前开口了。让唐胜宗这直性子直接和蓝玉杠起来,说不定要大打出手的。唐胜宗和郭英同岁,今年俱是五十有四,比蓝玉虚长了近十岁,然而蓝玉是洪武帝钦定的大将军,军中向来只论品级,不论年岁,他两面上还是不得不服蓝玉的调遣。
“将军,大军九月从应天出发,至今已四月有余,仍然没有捕获元军踪影。现下正值北地严寒之际,我军中士兵多生长于南方,不适应这北地气候,冻疮、风寒等疾频发,末将觉得,是否该考虑撤军?待明年开春后再伺机北上。”不久之前,就撤军之事,郭英与唐胜宗交换过意见,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意见,也是唐胜宗的意见。
蓝玉将目光转向郭英,微微一笑。之前军中抱怨颇多,但唐胜宗与郭英未明确表态,他便可以置之不理。他知道这事他二人总会提出来的,但由郭英来说却是比唐胜宗来说要好得多,毕竟虽然唐胜宗与郭英是同时跟随朱元璋的,但是他与郭英却要更亲近些。
蓝玉道:“武定侯,两年前,你我同征云南,也是这个时节,大军旗开得胜,何等意气风发。”
郭英嘴唇微启,有些欲言又止,虽然同是隆冬,云南那四季如春的气候和东北怎可同日而语。不过,蓝玉却径自说下去了——
“说起来,我们一同战场厮杀已有二十余载了吧。我近日尝思当日你我随伯仁同破扩廓帖木儿(王保保)大营的情景。武定侯你当时率十余骑潜入敌营,何等凶险,若不是你带人潜入,迷惑敌人,扩廓帖木儿中计仓皇逃走,伯仁如何能取得那场完胜。”
蓝玉所说的是洪武元年十一月,山西大同一战时的情景。当时,郭英授命趁夜率十余骑潜入扩廓帖木儿营内,举火鸣铳,位于城东十里外的伏兵闻声,也鸣炮与之辉映。常遇春随后引兵赶到,冲入敌营。元兵不知虚实,以为明军大队人马赶到,顿时大乱,自相杀戮蹂践。扩廓贴木儿也仓卒间,赤着一只脚,率十八骑随从向北逃去。
“除了伯仁,武定侯你便是我蓝玉第二个佩服之人。皇上也尝称,身被七十余处旧伤,却从不以疾托辞出战,武定侯实乃军中楷模。”
蓝玉此言,虽有奉承之意,但说得言辞恳切,句句显露诚意。郭英微泛浑浊的眼中闪过几许动容。他十八岁跟随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东征西战、从不畏缩,尤其想起适才蓝玉说的,那山西大同与扩廓帖木儿一战,更是奠定了他在洪武朝的名将地位。
当年大同一战,他正是而立当打之年,蓝玉那时还是个不到三十的年轻人,在军中是跟随他学习的后辈。但转眼一晃二十年后,他已是廉颇老矣,出战时居然生出退去之意,而蓝玉,虽已年逾不惑,却正是有冲劲也够沉稳,一个将领最好的黄金年龄。
“武定侯,伯仁曾临终时将荡平残元一任托付与我,我蓝玉虽不才,幸得武定侯与延安侯你二人相助,此次必能完成皇上的嘱托。”
常遇春临终前还给蓝玉留过这样的遗言吗?郭英从未听蓝玉提及过此事。常遇春留下遗言“恨不能再报效太祖”,倒是举国闻名,洪武帝闻之还曾痛哭流涕、悲恸不止。不过,想到常遇春一生好战,会留下这样的遗言也在情理之中。
蓝玉在这样的情形下不以大将军威仪压人,而是述说旧事、动之以情,果然正中郭英软肋。郭英当下重燃了男儿当热血报国的情怀,默默垂首,不再言语,已是暗下了与蓝玉一同苦战到底的决心。就算如常遇春一般死在征途之中又有何妨,反倒能成就他这辉煌的一生。
唐胜宗看郭英三两句便被蓝玉说服了,心下有些不悦,道:“不知两位王爷意下如何?”
唐胜宗说罢,众人不约而同将目光转向燕王,按照长幼有序,理当他先发表意见。
朱棣微微一笑,开口道:“此时确实不是决战的好时机,先不论武定侯所说的南军无法适应北地气候,就是本王手下那些北地士兵,也有些吃不消了。再者,今日之事,无论是不是阴兵借道,我等将领可以不予理会鬼神之说,普通士兵却不然,这样的情况下,若是强行逼迫士兵向前行进,恐失了军心。”
“若是担心一来一回,十五万大军耗资甚大,其实也不一定要撤回应天,大军撤到我北平地界,开春再北上,也可同时补给所需,一举两得。”
朱棣的这个提议,按说是极好的,也符合唐胜宗的意图,延安侯当下就点头表示赞同。
不想,蓝玉仍然坚持己见,道:“我却觉得敌人就在附近,我军辛苦了四五月,不抓住这次机会,一举击破元廷,未免可惜。”
唐胜宗:“……”能一举击破敌人,无须明年再折腾,他自然也是愿意的,偏偏蓝玉的论断来源于个人猜测,十五万人为了一个莫须有的可能性,陪着蓝玉去犯险,他万万不能赞同。
于是,唐胜宗转头询问朱椿:“蜀王,您的意见呢?”
现下,几位最有发言权的高级将领中,蓝玉赞成继续北进,定远侯王弼是他心腹,自然附和蓝玉;唐胜宗和燕王赞成撤兵;郭英摆了个随便你们怎么说,我不表态的中立态度。这么算下来,赞成进军与撤军的正好二比二,蜀王的意见反而很重要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