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五零巧媳妇-第4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民生一听,叹了口气,“唉,我也不知道咋回事儿。
  下午的时候咱娘不是说困了要睡觉么?躺下睡着了就没醒,我还特意让林红去看了,说是没啥,就是睡的挺香。
  我也寻思着,咱娘这是岁数大了,过生日挺累,再加上白天处理了那么多事情。
  可能是费太多精神了,那就让咱娘继续睡呗,都别打扰。”
  “晚间也没听见什么动静,三点来钟的时候,你嫂子起来去解手,不放心咱娘在东屋,就过去看了看。
  谁成想啊,过去一摸,咱娘人都凉了。
  吓得你大嫂赶紧喊,我们又赶紧去喊了医生来,结果就说,咱娘早就咽气了。”
  陈民生说着,眼泪也是止不住的往下掉,“咱娘就是这么睡觉睡过去的。”
  陈民生也没想到,母亲会是这样的方式离开,真的是太出乎意料太突然了,他们谁都没法接受,一点儿心理准备都没有啊。
  巧莲一听也傻了。老太太这是睡着觉就过去了,倒是一点儿罪都没受,也没折腾到儿女。
  其实说起来,老太太这算是有福气的,比起那些被病痛折磨几个月或者几年才死的人,老太太这样真的算是很不错的结果。
  八十一了,在现在这年月里,能活到八十来岁的人,不算很多。
  虽然心里都明白,老太太这么大岁数去世,那叫喜丧。
  可知道归知道,感情上依旧难以接受。
  谁能想到昨天还跟大家一起说笑热闹的母亲,就这么干脆利落的走了啊?“娘,您就这么急着去找我爹么?”
  巧莲想起了之前她做的梦,梦里头老娘说,这些年她太累了,要不是为了等着给丈夫平反,老太太早就活不下去了。
  这些年她咬着牙坚持着活下去,就是为了等这一天。
  如今丈夫的冤屈被昭雪平反,孩子们一个个也都安顿好了,老太太没什么可牵挂的,是该走了。
  梦里面,巧莲听见母亲这一番话,就哭的不行,随即惊醒。
  如今跪在母亲灵前,巧莲更是泣不成声了。
  估计她做梦的时候,老太太就已经没有了,之后王氏察觉不对,赶紧打发万祺万禄到县里报信,让大家一起回来操办丧事。
  “娘,你操劳了一辈子,为儿女们费尽心力。
  如今父亲的冤屈昭雪,可以重见天日,咱们家又得了那么多钱,正是要过好日子了。
  您却就这么去找我爹,离开了我们,您让我们怎么接受这个事实啊?”巧莲跪在那里,眼泪又落了下来。
  其实她明白,这些年老太太表面上看着乐呵呵没愁没忧的,可老太太心里承受了太大的压力和痛苦。
  等啊盼啊,等了这些年,总算等到了丈夫昭雪,儿女们也得到了大笔的补偿,以后生活无忧了。
  老太太一直绷着的这根弦终于松开,那股子精气神一散,自然就走了。
  可是明白归明白,却无法减轻心中的悲痛,亲人骤然离世的痛苦,换成谁也没办法接受。
  尤其是昨天老太太还跟她们有说有笑呢,今天就要接受母亲已然离开的现实,换成谁怕是也没办法接受。
  曲维扬一直在巧莲身边呢,见巧莲这样,自然心疼极了。
  “媳妇,你别这样哭,你这样,咱娘在天之灵也不能安心的。
  娘不在了,可接下来还有不少事情要做啊,你不能光是哭。
  得帮着咱哥,把咱娘的身后事办明白,一切都按照咱娘说的去做,这才行。
  你要是这么一个劲儿的哭,伤心过度倒下了,咱娘知道不心疼么?”曲维扬不舍的劝说道。
  “二妹妹,维扬说的在理,咱娘走的这么安详,一点儿痛苦都没有,她定然也不想见到我们这么伤心难过。
  二妹妹,还真是有事情要跟你商议呢,你想打起精神来,别哭,咱一起商议商议接下来怎么办。”
  陈民生也难过,可他是男人,不能像妹妹们这般放声大哭。
  他是陈家长子,母亲的丧事,他必须得办的很隆重风光才行。
  巧莲听见哥哥这么说,就愣了一下,“接下来怎么办?”
  她这会儿脑子乱的很,一时间竟没明白陈民生说的是什么事情。
  “大哥说的应该是咱爹咱娘合葬的事情吧?”曲维扬毕竟是冷静一些。
  女婿嘛,跟丈母娘又没有血缘关系,虽然他也难过伤心,但是能更理智一些。
  “对,就是这事儿,咱娘昨天不是说过了么?以后要跟咱爹合葬,要把他们送回青山沟陈家祖坟去。
  这事情可不得商议商议怎么?咱啥时候去起咱爹的尸骨,啥时候送咱娘回青山沟。
  从咱这到青山沟那么远,不管火车汽车上,也都不可能让咱们带着母亲的棺木乘坐,那我们要怎么回去?”
  这些都是事儿,当然得好好商议了。
  “二妹妹,咱们家你是最有主意的人,这事儿还就得跟你商议,二妹妹,你看咱接下来要怎么办才行?”
  陈民生三兄弟刚才已经商议过了,可是讨论半天也没商议出个结果来。
  陈民生最佩服巧莲,巧莲也是陈家六个儿女里面最出息的一个,所以关于父母合葬的事情,他很想征求巧莲的意见。
  巧莲这时候也才回过神来,当即长叹一声,“大哥,我现在脑子里有点儿乱,你容我想一想。”
  她此时心烦意乱的,真是想不出什么好主意。
  “维扬,这事儿你看该怎么办?”巧莲扭头去问曲维扬。
  曲维扬沉吟片刻,然后才开口说道,“回青山沟合葬,这个其实挺不容易。
  要去找咱爹的尸骨,找到了怎么带去青山沟?
  这边咱娘已经不在了,停灵三天肯定就得入殓,冬天,咱可以晚点儿下葬,但是火车汽车的也不可能让一个死人乘车啊。”
  “大哥,要我说呢,不管父亲母亲的尸骨,都不能直接往青山沟那头送。
  最好,是找个地方火化了,咱们带着骨灰,到时候将骨灰下葬也就是了。”
  最好的办法就是如此,火化了,带着骨灰回去合葬,不然怎么办?难道要赶着马车拉着灵柩回青山沟么?那根本不可能的。


第1093章 操办丧事
  陈家老爷子陈明德,被葬在承德平泉下面的黄土梁子公社小龙潭沟村,那里属于冀、辽、蒙三省交界的地方。
  离着大营这边很远,离着青山沟也不近,到那边需要倒车好几回呢,很麻烦。
  而且这么多年过去了,也不知道陈明德的坟还在不在了,迁坟合葬说起来,真的是挺困难。
  可这是老太太的遗愿,再者陈民生等人既然知道了老爷子葬在了哪里,不管多么难,也必须把老爷子的尸骨接回来。
  于是陈民生三兄弟,加上曲维扬等人抽个空就在一起商议。
  最终决定,等老太太停灵三天之后,先入殓装入棺椁当中,但是不送去坟地掩埋。
  陈民生和陈民安兄弟两个,领着万禄万祺前去黄土梁子,想办法寻找陈明德的坟地,找到之后往回发电报。
  如果那边找到了,就地将尸骨起出来火化,带骨灰直奔青山沟。
  这边接到电报,也把老太太火化,陈民丰还有万福等人,带着老太太的骨灰,动身也往青山沟走。
  到时候大家在青山沟会合,将陈家老两口葬入陈家老坟地去。
  这是大家在一起商议的最妥善方案,于是陈民生拍板,就照着这个来做。
  老太太是农历十月十八,公历十一月十八凌晨没有的。
  按照东北的习俗,这叫大三天,也就是十八、十九停灵,二十早晨出殡。
  往年十一月天气就挺冷了,有时候大雪已然盖上了地面。今年好像冷的晚一些,这两天也没有那么冷。
  也幸好是这样,灵棚搭在外头,守灵的人好歹不是那么遭罪。这要是赶着特别冷的时候,跪在外面守灵也受不了啊。
  陈家大门外已然挂上了烧纸,老太太八十一了,那烧纸挂了长长的一大串。
  公社里的人早起出来,一眼就看见了陈家门口的纸,当即明白,这是陈家老太太不在了。
  “哎呀,咋这么突然呢?昨天不是还好好儿的过生日么?这咋今天早晨人就没了呢?”街坊邻居一见,也都议论纷纷。
  “这生老病死的谁能说清楚啊?阎王爷叫走,旁人还能留住啊?
  陈家老太太八十一了,这么大岁数没了也正常,咱公社有几个活到八十一的?
  这就是陈家晚辈都孝顺,还有巧莲这个大夫照看着,老太太这些年没病没灾的,也算享福了。
  就是可惜啊,眼见着陈家这日子是越来越好,子孙后辈都成器了,老太太没能看着第五辈儿人啊。”
  也有人觉得,陈家老太太这么突然就走了,也是件好事情。
  这要是病上个三年五载的再走,把儿孙们也都折腾的够呛,自己遭罪。
  一时间,众人议论纷纷,那些跟陈家有来往有礼的人家,都纷纷前来吊唁。
  今年好像形势好一点儿了,再者又是在农村,反正也没人管什么,多数的人都是送烧纸,也有一些送了幛子之类的过来。
  陈家这边安排了专门的人接待写礼账,然后吊唁的人往里走,来到灵前行礼,孝子还礼之后,客人被请到一旁喝茶。
  这时候地里早就没啥事情忙了,粮食该脱粒的脱粒,就剩下苞米还没干透呢,等着干透了脱粒之后,就可以往上交粮食。
  春天受灾不轻,今年这些粮食交完公粮之后还能剩下些口粮就不错了,哪里还有多余的粮食去酿酒啊?
  至于土豆地瓜就更不用说了,口粮不够吃,得先紧着肚子,也不可能弄去做粉条了。
  作坊已经两年没能开工了,今年也不可能,大家伙已经不抱什么希望。
  没有了作坊,到这个时节大部分人都闲着,既然陈家有事,不少人得到了消息就过来帮忙。
  一般来说在乡下,看一家人的人缘好不好,就看这红白喜事的时候帮忙的多不多。
  陈家兄妹六个,除了陈民丰和巧云没住在大营,其余的都在。
  张家曲家人缘都挺好,陈民生父子也跟不少人家关系挺好,所以前来帮忙的人也着实不少。
  陈家今年开春养了两头猪,到现在也长的不小了,家里操办丧事,陈民生就让人杀了一头猪。
  一头两百多斤的猪,再加上从县里买些其他吃食,倒是能凑出来差不多的饭菜,招待帮忙的人。
  老太太岁数这么大了,早几年的时候,陈民生就偷偷给老太太预备了寿材,至于寿衣,是老太太自己预备的。
  当然,那寿材还没有拢起来,谁也没想到老太太能走的这么急。
  于是赶紧找了公社的木匠赶工,将寿材拢好了,然后刷漆、画好。
  乡下办丧事各种规矩各种礼数,如今还不让太讲究,所以多数礼节都省去了。
  可即便如此,依旧是有好多事情要做,陈家上下都忙的不可开交。
  嘉康自然是没办法回东岗了,早起就打了电话给美琳,让她安顿好孩子,也过来。
  毕竟是外孙媳妇,老太太活着的时候对美琳也不错,不管咋地也该赶过来送老太太最后一程。
  美琳那边接了电话,立即把孩子们安排到邻居家住几天,然后坐车赶了过来。
  “妈,你也别太难过了,姥娘这是心愿已了,没什么留恋。
  她这些年最想做的,应该就是去陪姥爷。
  您要是太伤心病倒了,嘉俊嘉和他们知道,怕是都难安心了。”
  美琳赶来时,见巧莲形容憔悴,跪在灵前不停落泪,美琳跟着哭了一阵子之后,便小声的劝巧莲。
  “琳子,这要是换成别人,我也会像你这样劝,我本身是个大夫,见惯了生死的。
  唉,只可惜啊,说别人都行,等着轮到自己头上了,才知道那是个什么滋味儿。
  你姥走的太急太快了,我们都一点儿心理准备没有,我跪在这里就在想啊,哪怕是让我们伺候几天尽尽做闺女的孝心也行。”
  巧莲知道儿媳妇是担心自己,可她心里这一股子悲伤就是怎么也过不去。
  当初老太太不待见巧莲,巧莲也跟母亲没多么亲近,可后来母女俩解开心结,越处越好,母女感情很亲密。
  以前住在石嘴子,工作在大营,巧莲几乎每天中午都能过来看看老太太。
  今年她搬去县里了,又在县里工作,半月二十天的也不能回来一趟。
  老太太这么突然就走了,巧莲就觉得心里特别难受,她都没能在母亲跟前好好尽孝心,心中万分愧疚。


第1094章 找到了
  前几年不让讲究封建迷信,好多规矩都省了,可是再省,有一些事情该做也得做。
  帮忙的女人们就在屋里叠金元宝银元宝,陈民生还找了公社里会纸扎手艺的人,给老太太扎了一头牛还有个牛童。
  巧莲等人白天都跪在灵前守灵,晚间换班留两三个人守着,其余人休息。
  到了十九这天晚间,一行人抬着牛和牛童,还有叠好的那些元宝以及一些烧纸,到了西边路口去烧了,这叫做送盘缠。
  送完盘缠之后,就不用再烧纸了,晚间留人守灵,其余人去休息。
  等到二十这天早晨八点,一群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帮忙,将老太太的遗体装入了棺椁当中。
  封棺的那一刻,陈家上下老老少少,全数跪在了地上,放声痛哭。
  之后陈民生将丧盆摔碎,一群小伙子抬着棺椁快步离开,直奔送陈家的自留地里。
  之前就商议好的,老太太暂时不入葬掩埋,但是也不能一直把棺椁停在陈家,那样太吓人了。
  所以陈民生就说,先把棺椁停在自留地里,等着他们去找到了老爷子的尸骨,到时候把两位老人的骨灰送回青山沟合葬。
  有那岁数大的人,看着老太太的棺椁,看着那几个健步如飞的小伙子,连连点头。
  “看见了么?这棺材飘轻飘轻的,就好像一点儿分量都没有呢。
  知道这是啥意思不?这就证明了,死者是急着走的,不像有人死的不甘心,那棺材,死沉死沉的,抬着可累了。”
  “得了吧,赵大叔,您可别说这些了,如今不让宣扬封建迷信。”
  旁边的人听了,忙打断那老爷子的话,不许他再说了。
  女人不去坟地,只绕了个圈便回到了陈家。
  巧莲巧娟巧云、王氏刘氏周氏几个,都到东屋老太太住的那铺炕上坐了一会儿,之后便赶紧下地,去张罗酒席招待所有来帮忙的人。
  乡下办白事也是要摆酒席的,只是上菜用单数,多数有豆腐,没有四喜丸子。
  帮忙的人多,大家伙齐下手,做菜倒是也挺快,没多少时候,这酒菜就准备的差不多了。
  正好,那些抬灵柩的人这时也从外面进来,洗手之后就各自入席。
  白事酒席不论时辰,只要上山的人回来了就开席,所以家里这些女人赶紧就往上收拾。
  今天这天气挺好,太阳暖烘烘的,索性就在院子里摆上酒席,大家多少吃一口就算那么个意思了。
  一般红白喜事都要请个张罗,这一回就是韩运鸿给张罗的,见到大家伙全都坐下来入席,酒菜也都齐了,韩运鸿就站了起来。
  “多谢各位乡邻帮忙,才能让陈家婶子的丧事办的这么圆满。
  今天民生兄弟几个,备下了薄酒素菜,以示谢意。各位别嫌弃酒菜粗糙简单,大家都随意。”
  接着,韩运鸿又把陈民生兄妹几个都叫了过来,众人给宾客行礼,这是孝子答谢。之后,这酒席就正式开始。
  陈民生和陈民安他们着急要出门,故而只端着酒杯敬了众人三杯酒。
  然后就换了衣裳带着行囊,急急忙忙往仙人桥火车站赶,他们这就要坐车走,往黄土梁子那边去。
  从大营到那个黄土梁子公社,路途很远,一路上要倒很多次车。
  从仙人桥到通化、通化到沈阳,从沈阳坐上那趟往首都开的火车,半路上在平泉下车。
  然后再想办法从县城往黄土梁子走,再到小龙潭沟,往那边去。
  顺利的话,也得三天多能到,不顺利就得四天,不容易。
  老太太的棺椁不能一直停在自留地里,还是要尽早安葬。
  所以陈民生兄弟领着万禄万祺一点儿都没耽误,有什么车就坐什么车,只求尽快到地方,寻找老爷子的坟。
  一行人费了不少劲,路上用了四天的时间,总算找到了那个小龙潭沟村。
  跟当地人打听了之后,总算找到了村书记,领着陈民生他们来到了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山坡下,找到了陈老爷子的坟。
  “就是这个,当初下放到咱村里的一个老头,生病死了,还是村里找了人给埋的呢。
  之前这还有个木头牌子,可是这些年没人管没人问,那木头牌子就烂了,你看,这不是倒在地里了么?
  也不知道当时是谁给立的,反正这边偏僻,也没人过来。”村书记指了指前面的小土丘,说道。
  这坟自打埋上了,就一直没人来管过,当初可能也没多大个土丘,现在更是被雨水冲刷的很小了。
  上头长满了荒草,那枯草都一人来高了,要不是有本地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