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五零巧媳妇-第2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曲家现在除了三胞胎的衣裳还是巧莲或者玉淑顺道给洗之外,其余几个孩子,都是自己洗自己的。
  没办法,孩子太多,巧莲又忙,家里也没有洗衣机,只能各自洗各自的衣裳了。
  不过嘉俊嘉和领着弟弟淘气,弄脏了衣裳,那就得他俩给弟弟洗。
  “哦,知道了,妈。”嘉俊嘉祥偷摸的吐了吐舌头,做个鬼脸儿。
  本以为妈妈今天不能回来呢,这才领着弟弟们放飞用一下,结果就被妈妈抓了个正着,唉,太倒霉了。
  幸好他们玩的不是太野,这几天也没下雨,院子里满干净的。
  嘉晟嘉祥身上就是点儿干土,一拍打就行,不用洗。
  巧莲不再关注儿子们,这些皮小子就那个德行,她说再多,也挡不住这些孩子淘气。
  反正只要在正常范围别出格儿,巧莲也懒得跟他们废话,说了也没用,下次还是记不住。
  随便吧,哪天惹祸了,抽他们一顿,就全都记住了。
  所以巧莲没再理儿子们,而是迈步进屋,这会儿曲维扬和玉淑正在厨房里忙活着做饭呢。
  听见动静,于是往外看了一眼,正好看见巧莲回来了。
  “妈你这么快就回来了啊,小姨怎么样?小宝宝好玩儿么?”
  “好玩儿,哎呀,你小姨家的宝宝可省心了,除了吃就是睡,不哭也不闹,特别好。
  长的胖乎乎的,小脸蛋嘟嘟着,特别可爱。”
  提起巧云家的老二,巧莲也是特别高兴,那孩子真是很乖,格外招人稀罕。
  曲维扬这时也从厨房里出来了,帮着巧莲把背后的大背囊解下来,放到了屋里去。
  “路上没啥事儿吧?咱娘和大姐也回来了?”
  “大姐回来了,咱娘留在临江,帮着照看巧云了。
  文远也不能一直请假,巧云没人伺候,咱娘不放心,打算留下来伺候一阵子。
  咱娘啊,年轻的时候不待见闺女,到老了后悔,就想多补偿一些。”
  巧莲早就看透了老太太的心思,老太太这是觉得当年对不住闺女们,如今能帮一把就帮,也算是替闺女们分担一些。
  “嗯,我原本猜着,咱娘这回保不齐就要住在常家了,果然。
  说起来,这些年的确是巧云吃亏了。
  咱娘帮着咱家最多,其次是大姐家里,唯独巧云那儿,帮不上什么。
  巧云岁数不小了,这才有了老二,咱娘不放心也是正常的。
  没事儿,常家现在人口简单,家里负担也轻,肯定亏不着咱娘,你就放心吧。”
  曲维扬以为巧莲担心老太太,赶忙宽慰几句。
  巧莲笑笑,她并不担心老太太在常家,常文远这个人不错,对巧云挺好。
  如今老太太又主动提出来要留下照顾巧云,解决了常文远的后顾之忧,他感激还来不及呢,哪里会亏待了老太太?
  “对了,家里没啥事情吧?”她才出门两天,应该没啥大事。
  “嗯,没什么事情,就是这两天听说,仙人桥那边要建鹿场。
  好像是把抚松国营鹿场搬过来。”曲维扬随口应了一声。


第673章 预备过节
  “鹿场要迁到仙人桥了?”巧莲微微一愣,没想到她才离家两天,回来就有这么个消息。
  抚松养鹿的历史已经满悠久了。
  四零年的时候,兴盛昌大药房购买了猎人窖捕的野生鹿两头,派专人饲养。
  到了四四年,兴盛昌大药房就养鹿七十余头,久兴隆药房养鹿十余头,还有个人养鹿,差不多一百头左右。
  五三年,县政府在久兴隆鹿圈原址建鹿场,养鹿一百五十余头。
  六零年发洪水冲毁鹿圈,六一年从县城迁往泉阳。
  没想到才迁到泉阳两年,这又打算往仙人桥迁。
  鹿浑身是宝,鹿茸、鹿血、鹿筋、鹿心、鹿胎,都可以入药,所以养鹿,可以说很有前途。
  鹿场迁到仙人桥,别的不说,最起码饲料这一块,就要从当地解决大部分。
  再者还有养鹿的工人呢?总要招人吧,所以这对于本地人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呦,鹿场迁过来,等着铁路再通车,那仙人桥往后可就越来越热闹了啊。”
  浑白铁路松树镇到松江河段,五八年开始修建的,六零年竣工,目前就差验收合格之后通车了。
  要是铁路通车,从仙人桥往浑江通化走,就可以直接坐火车,可比以前方便多了。
  鹿场在仙人桥,火车站也在仙人桥。
  韩运鸿之前就提起过,打算在大营建中学,已经上报了,选址就在仙人桥铁路南面靠近山根儿那个地方。
  这就是说,仙人桥往后会越发展越好,也难怪,等到八四年,大营乡改成了仙人桥镇。
  “是啊,往后会越来越热闹的。
  这边有铁路车站有鹿场,估计用不了多久,供销社也要开起来了这边会越来越方便的。”
  曲维扬点点头,他已经在琢磨这件事了,如果大营中学真的建在仙人桥,那这边必然要建一个供销社,以满足需求了。
  夫妻俩闲聊几句,那边玉淑就喊着说吃饭了,于是巧莲赶紧去洗手,跟大家伙一起吃饭。
  吃过晚饭,三个大的去写作业,三个小的去摆弄他们的积木玩具,时间到了都去收拾睡觉。
  第二天一早,曲维扬骑着车子带着不少吃的返回了县里,而巧莲则是骑着三轮车,带着家里这几个去大营。
  一切又恢复了正常,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该玩的依旧在张家疯玩。
  清明一过,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转眼间,又到了春耕时节,公社里忙的热火朝天。
  曲维扬惦记着家里,没办法也只能请几天假回家来,赶紧领着嘉俊嘉和,把家里的小片荒自留地都种上。
  开春太忙,巧莲也下田去抢了一阵子春耕,家里更是不怎么顾得上了。
  幸好有玉淑,做饭什么的都是玉淑,好歹的忙过了这一阵。
  今年这天气还算不错,春耕前后下了几场不大不小的雨,春耕刚结束,又下了一场大雨。
  大家伙都说,今年老天爷成全人,这一场雨之后,就一点儿也不用担心了。
  春耕结束已经是五月中旬了,趁着种子下地还没出苗的时间,韩运鸿立即组织青壮劳力,在卫生所东边的空地上,挖地基盖房子,准备建卫生院。
  大营公社早就把计划上报给县里了,县里也十分支持。
  除了卫生部门会支援医疗仪器设备,县财政也下拨了一部分款项,从县砖瓦厂调拨了砖瓦等,用来支援大营公社。
  有县里支援的砖瓦,大营这边自行准备了石料沙子,巧莲通过曲维扬,运了好些水泥回来。
  这样一来,材料足够,就在卫生所东边空地上,建起来一个类似四合院结构的几十间房子。
  其实最开始设计没有这么大,毕竟现在卫生所里总共也不过十来个人。
  但是韩运鸿说,大营医院往后肯定会越来越好,越办越大,不如一开始就盖的大一些,也省的以后扩建没地方。
  巧莲一琢磨也对,于是就照着韩运鸿的计划执行了。
  这么多的房子,当然不是一两天建成。
  反正地里有活了就干活,农闲了就组织人赶紧过来收拾,只要入冬能收拾好也就可以了。
  忙忙碌碌的,五月很快过去,六月也过了一大半,端午节总算要来了。
  今年闰了个四月,导致了端午节在公历六月二十五。
  巧莲和曲维扬提前就商议了,前几年情况不好,端午节都没能好好过。
  今年又赶上嘉康佳媛马上要高考,如果俩孩子考的不错,秋天就要出门上学了,往后能在家里过端午的机会不多。
  所以今年的端午节,打算做点儿好吃的,让嘉康佳媛都回来过节。
  如今这年月,端午节可不是法定假日,又没赶上周日,所以也就没有假期。
  曲维扬特意跟学校老师请了假,让嘉康佳媛初四初五这两天不上晚课,他好领着孩子们回家。
  如今离着高考也没多远了,学校老师都鼓着劲儿,天天盯着孩子们复习呢。
  曲维扬去请假,老师还挺为难,刚开始真的不想同意。
  可曲维扬亲自去请假,而且嘉康佳媛成绩也一直不错,老师还能说什么?
  最终同意了,初四初五这辆天,允许嘉康佳媛下午早点儿离校。
  初四下午,巧莲早早就回了家,跟玉淑俩人在院子里包粽子。
  米是提前一天泡好的,就是为了今天包出来,晚间搁锅里煮上,明天早晨一大早就可以吃到香喷喷的粽子。
  娘两个坐在板凳上,面前是一个大盆,盆里放着泡好的糯米。
  今年巧莲泡了十斤糯米,还预备了蜜枣,煮了大白豆。
  用这两样包在粽子里,吃起来既有蜜枣的甜,也有豆子的香,非常好吃。
  玉淑这几年历练的,干什么都特别出色,包粽子也不在话下。
  娘两个一边说话一边包,不多时那边盆子里就摆了好多四角粽子。
  正说话呢,忽然听着外面好像有脚步声,“妈,是不是我爸和大哥大姐回来了?”
  玉淑听见了挺高兴,站起来就要出去迎。
  巧莲摇摇头,“不像,你爸他们三个人都骑车子,推着车子走,会有声音,这好像是一个人的脚步声。”
  巧莲的耳朵尖着呢,一下就听出来,不是曲维扬爷三个。
  巧莲话音刚落,大门口便响起了一个女孩子的动静。
  “曲婶子在家吗?我是婉瑛。”原来,大门外的竟然是朱婉瑛。


第673章 预备过节
  “鹿场要迁到仙人桥了?”巧莲微微一愣,没想到她才离家两天,回来就有这么个消息。
  抚松养鹿的历史已经满悠久了。
  四零年的时候,兴盛昌大药房购买了猎人窖捕的野生鹿两头,派专人饲养。
  到了四四年,兴盛昌大药房就养鹿七十余头,久兴隆药房养鹿十余头,还有个人养鹿,差不多一百头左右。
  五三年,县政府在久兴隆鹿圈原址建鹿场,养鹿一百五十余头。
  六零年发洪水冲毁鹿圈,六一年从县城迁往泉阳。
  没想到才迁到泉阳两年,这又打算往仙人桥迁。
  鹿浑身是宝,鹿茸、鹿血、鹿筋、鹿心、鹿胎,都可以入药,所以养鹿,可以说很有前途。
  鹿场迁到仙人桥,别的不说,最起码饲料这一块,就要从当地解决大部分。
  再者还有养鹿的工人呢?总要招人吧,所以这对于本地人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呦,鹿场迁过来,等着铁路再通车,那仙人桥往后可就越来越热闹了啊。”
  浑白铁路松树镇到松江河段,五八年开始修建的,六零年竣工,目前就差验收合格之后通车了。
  要是铁路通车,从仙人桥往浑江通化走,就可以直接坐火车,可比以前方便多了。
  鹿场在仙人桥,火车站也在仙人桥。
  韩运鸿之前就提起过,打算在大营建中学,已经上报了,选址就在仙人桥铁路南面靠近山根儿那个地方。
  这就是说,仙人桥往后会越发展越好,也难怪,等到八四年,大营乡改成了仙人桥镇。
  “是啊,往后会越来越热闹的。
  这边有铁路车站有鹿场,估计用不了多久,供销社也要开起来了这边会越来越方便的。”
  曲维扬点点头,他已经在琢磨这件事了,如果大营中学真的建在仙人桥,那这边必然要建一个供销社,以满足需求了。
  夫妻俩闲聊几句,那边玉淑就喊着说吃饭了,于是巧莲赶紧去洗手,跟大家伙一起吃饭。
  吃过晚饭,三个大的去写作业,三个小的去摆弄他们的积木玩具,时间到了都去收拾睡觉。
  第二天一早,曲维扬骑着车子带着不少吃的返回了县里,而巧莲则是骑着三轮车,带着家里这几个去大营。
  一切又恢复了正常,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该玩的依旧在张家疯玩。
  清明一过,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转眼间,又到了春耕时节,公社里忙的热火朝天。
  曲维扬惦记着家里,没办法也只能请几天假回家来,赶紧领着嘉俊嘉和,把家里的小片荒自留地都种上。
  开春太忙,巧莲也下田去抢了一阵子春耕,家里更是不怎么顾得上了。
  幸好有玉淑,做饭什么的都是玉淑,好歹的忙过了这一阵。
  今年这天气还算不错,春耕前后下了几场不大不小的雨,春耕刚结束,又下了一场大雨。
  大家伙都说,今年老天爷成全人,这一场雨之后,就一点儿也不用担心了。
  春耕结束已经是五月中旬了,趁着种子下地还没出苗的时间,韩运鸿立即组织青壮劳力,在卫生所东边的空地上,挖地基盖房子,准备建卫生院。
  大营公社早就把计划上报给县里了,县里也十分支持。
  除了卫生部门会支援医疗仪器设备,县财政也下拨了一部分款项,从县砖瓦厂调拨了砖瓦等,用来支援大营公社。
  有县里支援的砖瓦,大营这边自行准备了石料沙子,巧莲通过曲维扬,运了好些水泥回来。
  这样一来,材料足够,就在卫生所东边空地上,建起来一个类似四合院结构的几十间房子。
  其实最开始设计没有这么大,毕竟现在卫生所里总共也不过十来个人。
  但是韩运鸿说,大营医院往后肯定会越来越好,越办越大,不如一开始就盖的大一些,也省的以后扩建没地方。
  巧莲一琢磨也对,于是就照着韩运鸿的计划执行了。
  这么多的房子,当然不是一两天建成。
  反正地里有活了就干活,农闲了就组织人赶紧过来收拾,只要入冬能收拾好也就可以了。
  忙忙碌碌的,五月很快过去,六月也过了一大半,端午节总算要来了。
  今年闰了个四月,导致了端午节在公历六月二十五。
  巧莲和曲维扬提前就商议了,前几年情况不好,端午节都没能好好过。
  今年又赶上嘉康佳媛马上要高考,如果俩孩子考的不错,秋天就要出门上学了,往后能在家里过端午的机会不多。
  所以今年的端午节,打算做点儿好吃的,让嘉康佳媛都回来过节。
  如今这年月,端午节可不是法定假日,又没赶上周日,所以也就没有假期。
  曲维扬特意跟学校老师请了假,让嘉康佳媛初四初五这两天不上晚课,他好领着孩子们回家。
  如今离着高考也没多远了,学校老师都鼓着劲儿,天天盯着孩子们复习呢。
  曲维扬去请假,老师还挺为难,刚开始真的不想同意。
  可曲维扬亲自去请假,而且嘉康佳媛成绩也一直不错,老师还能说什么?
  最终同意了,初四初五这辆天,允许嘉康佳媛下午早点儿离校。
  初四下午,巧莲早早就回了家,跟玉淑俩人在院子里包粽子。
  米是提前一天泡好的,就是为了今天包出来,晚间搁锅里煮上,明天早晨一大早就可以吃到香喷喷的粽子。
  娘两个坐在板凳上,面前是一个大盆,盆里放着泡好的糯米。
  今年巧莲泡了十斤糯米,还预备了蜜枣,煮了大白豆。
  用这两样包在粽子里,吃起来既有蜜枣的甜,也有豆子的香,非常好吃。
  玉淑这几年历练的,干什么都特别出色,包粽子也不在话下。
  娘两个一边说话一边包,不多时那边盆子里就摆了好多四角粽子。
  正说话呢,忽然听着外面好像有脚步声,“妈,是不是我爸和大哥大姐回来了?”
  玉淑听见了挺高兴,站起来就要出去迎。
  巧莲摇摇头,“不像,你爸他们三个人都骑车子,推着车子走,会有声音,这好像是一个人的脚步声。”
  巧莲的耳朵尖着呢,一下就听出来,不是曲维扬爷三个。
  巧莲话音刚落,大门口便响起了一个女孩子的动静。
  “曲婶子在家吗?我是婉瑛。”原来,大门外的竟然是朱婉瑛。


第674章 知恩图报
  巧莲一听是朱婉瑛,愣了下,这孩子自打年后留在了文工团,就一直没回来过。
  巧莲倒是听别人说起,说是朱家两口子去县里闹了几回。
  老朱媳妇在文工团外面撒泼打滚儿的赖着不走,差点儿让人抓起来。
  后来还是县大队和卢玉珠出面调解,婉瑛每个月给家里五块钱,朱家人不许再去闹腾。
  朱婉莹毕竟没成年,没有民事行为能力,她的父母就有绝对的权利干预她生活。
  婉瑛为了以后不被打扰,为了能在文工团好好学习工作,也只能认了。
  一个月五块钱给家里头,其余的自己留着。
  最开始老朱媳妇是要十五块钱的,别说是婉瑛不同意,卢玉珠也不能同意啊。
  在卢玉珠的强硬手段之下,老朱媳妇这才心不甘情不愿的接受了一个月五块钱的条件。
  并且答应,从此以后,朱婉瑛不再归朱家管,她可以离开家独立。
  卢玉珠还特意写了一份文书,找了人做见证,让老朱两口子在文书上签字画押,免得这两口子往后又来找麻烦。
  老朱就是个泥腿子,老实巴交种地的,一听说那几个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