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穿之盛世永乐-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探的时候传旨的人就来了。

    张昺接到旨意后本想立刻召集人马冲进燕王府去拿人,但在招待宣旨太监进府用个便饭聊天时,把朱高炽死后朱棣疯了的事当做谈资跟那太监聊了聊,那太监叫荣喜是朱允炆身边的近侍从小就跟在朱允炆身边伺候,朱允炆的心思他都看在眼里,他来的时候可是听说朱允炆要活的福成王的,这如今怎么就死了呢?

    “张大人,实不相瞒削藩之事虽然势在必行,可陛下对福成王可不是一般的看重,只不过之前出了点岔子,但是咱家以性命担保陛下要的绝对是活的福成王。这如今你说福成王已死,咱家认为还是先探查清楚了为好,这里毕竟是您在北平府里驻守,将来陛下震怒若是怪罪下来您不是也不好解释?”

    “福成王是谁?莫非是燕王世子?”朱允炆封朱高炽为福成王的旨意还没等昭告天下朱高炽就跑了,所以张昺并不知道朱高炽就是福成王。

    荣喜点点头道:“正是呢。”

    “这……那依公公的意思是?”

    “大人不如先派人去查勘一番,一则确认一下福成王的死讯是否为真。二则燕王如果真的疯了,那陛下的心腹大患便可消去了,咱家听说燕王勇猛,张大人也可不予他正面冲突岂不是更好?”

    张昺思索了片刻点了点头道:“那就依公公所言,先派人去打探一二。”


 73章

    去燕王府内探查情况说的容易;但是派谁去张昺却犯了难;他自己肯定是不想去的,这个节骨眼上他傻了才一个人不带往燕王府里闯,谁不知道他是朱允炆派来监视掣肘朱棣的?

    最终张昺决定在两个副手里选一个出来;谢贵和张信都是北平的都指挥使,不同的是谢贵和张昺是一块调到北平的,而张信原本就在北平府任职。于是孰近孰远,张昺最终决定派张信前去探察;至于他是大摇大摆的去,还是乔装打扮的混进去都不在张昺的考虑范围内。

    不得不说张昺派张信去探察绝对是一个错误;张信跟张昺还有谢贵不一样;那俩人是从京城调过来,而他则是一直都在朱棣的手底下干活;他一家老小都在北平。

    朱棣平日里对待属下官员那是没得说,所以张信一直在反水与不反水之间徘徊不定,最终还是张信的母亲帮张信做了决定,她跟张信说:“跟着燕王吧,我们一家老小都在北平,燕王手底下那么多兵马,你若是背叛了他我们也是逃不掉的。这么多年我们在北平过的富足安乐,都是因为燕王爷,当今陛下连亲叔叔亲堂弟都下的去杀手,左右都讨不到好去,不如就一条路走到黑吧!”

    张信是一个拿定主意就立刻行动的人,他先是以悼念为由想要进府祭拜顺便见一见朱棣然后跟他投诚,可是他被拒绝了,尼玛朱高炽的尸体都没了还祭奠个屁啊!此路不通张信直接跑到庆寿寺去见了道衍和尚,有了道衍的引荐张信才进了燕王府。

    朱棣此时经过道衍的开解已经正常了起来,此时一听道衍亲自领着张信来见自己,他索性也不再装疯,直接就这么见了张信。

    对于张信的投诚朱棣和道衍交换过眼神后便欣然同意了,他先是让张信回去跟张昺回报自己确实疯了的事,好让张昺放松警惕,然后他们在召集兵马夺取北平城。

    张昺初时听到朱棣确实疯了这个消息确实放了不少心,他还真有点打心眼里怵朱棣,这下好了朱棣疯了他也好办多了,而得到朱高炽确实已死亡消息的荣喜则立刻动身回南京去了。

    事情到此时都发展的很顺利但出人意料的是,朱棣的手下里出现了一个叛徒,这个人叫葛城他是燕王府内的长史,掌管着燕王府内的政令,这人也算是朱棣的心腹了,不然朱棣也不会这么放心的把府里的大小事情都交给他掌管办理,可让朱棣没想到的是,关键时刻这个人背叛了朱棣,他把朱棣装疯的事告诉了张昺。

    张昺这个郁闷,但是也别无他法只得硬着头皮点了三千人马趁着朱棣的军队还没集结起来,先把燕王府给包抄了,把整个燕王府围得跟铁桶一样,连只鸟都飞不出去。

    此时王府的卫队人数远远少于府外的人数,硬碰硬那就是以卵击石,朱棣要是敢往出硬闯那才是真疯了。

    “九问,那什么张昺与谢贵带人来的时候,说的是什么名头来着?”朱棣坐在椅子上摸了摸下巴上冒出的胡茬问陈九问。

    “回王爷,说是奉命来抓府中所有官属的。”

    “哦……那这么说来就不是来抓本王的?”朱棣眯了下眼,狡猾的笑了。

    “这……是吧!”陈九问见朱棣笑的狡诈,就知道他八成是有主意了。

    “既然是这样,煦儿你去请张昺和谢贵进来说话。不过本王估计他们必是不肯的,你多磨一会儿待时机差不多了,你在跟他们说本王已经把圣旨上说的那些人都捆绑好了,让他们领头的人过来验看。朱允炆圣旨上没说要抓本王,别让他们带人进来,王府重地现在人等不得入内惊扰。”

    陈九问面色古怪的看了看朱棣,嘴角忍不住抽搐了一下。奸诈,忒奸诈!好一招擒贼先擒王,话说之前疯疯癫癫找炽儿的王爷其实是他的幻觉吧?

    张昺和谢贵初时怎么也不肯进府,他俩也不傻就跟朱高煦在府门外磨了好一会,朱高煦见时机差不多了道:“唉,实不相瞒,圣旨上要抓的那些官属我父王早已经替张大人抓好了,现在就在府里,还请您进府去验看验看。不过我父王也说了,皇上没有下旨定他的罪,那他就还是太祖亲封的燕王,我兄长刚刚过世,父王他已经病了多日了,于情于理张大人就不要带人进去惊扰了,您进去验看没问题的后自有人帮您把他们押送出来。”

    张昺与谢贵商议了一下,圣旨上确实没说要抓燕王,既然还没获罪那他们带兵进去也的确与礼不合,于是这俩个墨守成规迂腐之极的家伙就这么进了虎口了。

    张昺与谢贵带来的那些兵丁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他们两个大摇大摆的进去,然后从中午等到下午,又从下午等到傍晚,这两人还是没出来,这真是等的头晕眼花口干舌燥饥肠辘辘。

    天将要擦黑的时候,燕王府里有人出来对众人宣称,张大人与谢大人已经验证过要抓的犯人,现在府内被王爷赐了宴,命尔等先撤兵,说完他挥了挥手中张昺的令牌,然后不再管他们是什么反应就回府关上了大门。

    门外的士兵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眼瞪小眼了半天,当官的在吃香的喝辣的他们这是当兵的也是人,站了快一天了肚子早就饿了,此时不走还跟这傻站着干啥?那就撤吧!

    等听到府外的士兵们都走了以后,三宝这才拍了拍胸口跟朱棣禀报这一喜讯去了。

    被士兵埋怨自己在府里好吃好喝的张昺与谢贵,在刚一进府还没等见着朱棣就被打了闷棍拖到后院弄死了,两个傻大胆就这么稀里糊涂的送了命。

    当天夜里,围在府外的兵丁一撤朱棣就立刻下了一道夺取北平城的命令,张玉连夜带人攻击了北平九门,此时北平的守卫还来不及想明白是怎么回事便被全部逮了起来,只用了一天一夜的功夫北平就彻底的掌握在了朱棣的手中。

    而张昺与谢贵之前带来的人听到消息后,本想回去营救但奈何他们没有主将指挥,很快就被朱能带领的另一部分人给击溃了。在当时夺取了城门的控制权就相当于控制了一座城池,至此朱棣即将在这个旧时元都展开属于他自己的霸业!

    ***

    夜晚,南京皇宫重华殿。

    朱允炆躺在华贵舒适的龙榻上睡着,他紧皱的眉头和满脸的冷汗都说明此时他正被梦魇纠缠着,朱允炆睡得极其不安,强烈的挣扎着,此时殿外一道惊雷响过,朱允炆这才猛地惊醒,朱允炆从床上坐起大口大口的喘息着,眼里有些无神面色十分苍白。

    “来人!”

    “陛下。”守夜的宫人垂首答应。

    “储沾或者荣喜回来了吗?”朱允炆做了一个梦,一个非常不好的梦。

    “回陛下,储统领还没回来,不过荣喜倒是回来了,宫门之前有人来禀过了。”

    “宣荣喜进来。”

    “是。”

    荣喜一进重华殿心就提起来了,他就说朱允炆对朱高炽不同,看看朱允炆把寝宫都搬到重华殿来了。

    “陛下,奴婢有要事禀报。”

    “说!”

    “回陛下,福成王……福成王薨了。”

    朱允炆嘴唇有些颤抖,手中的茶盏也一下摔在了地上:“你……你说什么?炽儿怎么了?”

    荣喜匍匐在地又屏息重复了一遍:“陛下节哀,福成王在刚到北平的时候中了毒箭薨了。”

    哐啷一声朱允炆抄起床头的瓷枕就朝荣喜扔了过去,继而暴跳如雷的怒道:“谁准你这么咒他的?储沾呢?储沾怎么还没回来?”

    荣喜跪在地上硬生生的挨了这一下,他其实早就有准备,还好这一下没砸到他脑袋上。

    朱允炆瘫坐在龙榻上,中了毒箭?难怪他今晚会梦见炽儿满脸是血的来找自己,朱允炆狠狠的攥了拳头,咬着后槽牙说了一句:“储沾你真是好样的!”

    屋漏偏逢连夜雨,第二日一早驻守在离北平不远处的怀来大将宋忠派人递了一封八百里加急的奏折,燕王杀了去抓捕官属的张昺和谢贵,并且连夜夺取了北平城起兵造反了。

    在朝堂商议由谁去征讨平定北平的叛乱时,宋忠接管收容了从北平被打散过来的南军,让后将他们重新编整,然后挥师来到北平城外打算夺回北平,为了更快更好的提高这些慌乱的士兵,宋忠对他们撒了一个谎。

    在发起进攻之前,宋忠站在队伍前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战前动员,他面容肃穆言语诚恳,煽动力极强的说:“将士们,有一个非常令人愤怒不幸的消息,你们留在北平的家人已经全部被燕王那个反贼所杀害了!我现在打算带人冲回去剿灭燕王的叛军,夺回你们亲人的尸骨,你们愿意跟我一起去为你们的家人报仇吗?”

    宋忠的话一出,士兵们果然同仇敌忾群情激奋,纷纷表示要杀回北平荡平叛军,为自己的亲人们报仇。

    在士兵们磨刀霍霍红着眼打算为亲人报仇的时候,朱棣派来打头阵的人却让他们傻了眼,这些不是自己的家人是谁?不是说他们都被燕王杀掉了吗?于是啼笑皆非的一幕发生了,本来气氛极其紧张马上就要箭拔怒张的两军对峙场面,瞬间变成的认亲大会,两边的人抱成一团哭的昏天黑地的。

    在最初的激动过后,士兵们这才发现主将宋忠的谎言,然后临阵倒戈带着家人纷纷逃窜了,宋忠气急败坏却也无计可施,只好亲自带人来攻城池,但大势已去南军气势低迷,很快宋忠就战败活捉了。

    当宋忠带着人气势汹汹的兵临城下的时候,朱棣起先也并没有什么好的退兵之策,但坏就坏在宋忠临开战前做的那一番演讲声有点大被朱棣听了去,狡猾如朱棣又怎么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朱棣自己本人是最了解那种想要为亲人报仇雪恨所带来的动力的,因为他现在起兵造反的原因已经不再是想要谋得天下了,他要为朱高炽报仇,朱棣的恨意与怒火从未停歇过,他想要让那些害过炽儿的人血债血偿!

    南军之所以气势如此高涨全都是因为他们想要为亲人报仇,那如果他们的亲人没死自己更是一点都没有虐待呢?

    战场上瞬息万变,气势更是一鼓作气再而竭三而衰,优秀军事指挥家朱棣同志很好的发挥了他的精明头脑,做了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迅速找来那些逃跑的士兵们的家人,到时候谎言就会立时不攻自破。


 74章

    宋忠战败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朱允炆的耳中,朱元璋杀戮功臣的现世报来的如此之快,放眼朝野内外朱允炆竟然没发现一个可用的将才。

    这时有人提议长兴候耿文炳可堪主将;他是开国功臣中除汤和外唯一活下来的大将,而且耿文炳身经百战;作战经验非常丰富;在众人的一致推荐下耿文炳被朱允炆委以重任,统帅三十万大军出征平定叛军。

    临出征前;朱允炆不知道出于什么心思对耿文炳说了这么一句话:“燕王是朕的亲叔叔,击破平叛即可不要伤他性命。”

    耿文炳心头一口老血真想喷朱允炆一脸,心说人家都起兵造反了,你还顾念什么亲情?有机会杀掉他岂不是更好?

    但是无论耿文炳心中怎样的费解与不认同;皇上了说你就得照做,于是朱棣在今后的杀戮战场上所向披靡;于乱军中而过毫发无损身上就跟无形中多了一件防弹衣一样。因为皇上金口玉言;你要敢把朱棣杀了那就相当于让皇上背上了杀害血亲的罪名;虽然朱允炆手上血亲的性命也不是一条两条了,湘献王朱柏一家下上下以及朱高炽的性命说到底都跟朱允炆有关。

    朱允炆看着旌旗飘扬气势恢宏的军队渐行渐远,心中却是空落落的,储沾前两天已经回来复命了,朱允炆最终没有一怒之下杀了他,只是拔了他的官服把他扔进了天牢。朱允炆还记得储沾那天笑的很肆意,仿佛根本就不在乎朱允炆会不会真的一怒之下杀掉他,朱允炆有些动容又有些恼羞成怒,储沾的笑就好像在嘲笑他最终心软了一样。

    疯魔了,都疯魔了!

    朱允炆心中觉得对不起朱高炽,所以今天才会对耿文炳交代了那么一句话。

    耿文炳的到来确实给朱棣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初时两军对垒耿文炳不敌朱棣;连败两场后耿文炳果断转变策略,整合部队打不过我就防守,反正你想从我这过去那是不可能的。耿文炳素以防守著称,朱元璋之所以留下他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一特长。

    对于耿文炳来说他只要紧闭城门严阵以待,朱棣就拿他没办法,耿文炳征战数十年被人围困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多大的阵仗他没见过,何况现在刚刚起兵还没发家的朱棣。

    战事久攻不下双方都僵持着,这一日朱棣召集手下众将在中军帐内商议对策。

    齐虎是个糙人,说话向来不拘小节,打仗更是喜欢直来直往,所以他对耿文炳颇有微词:“这耿文炳把个真定城防护的固若金汤,跟个缩了头尾的乌龟壳一样,怎么讨敌叫阵都不肯出来,真叫人憋闷。”

    张玉笑着拍拍齐虎道:“你有所不知,这长兴侯耿文炳最擅长的就是防守布阵,当年张士诚厉不厉害,也在他的手里讨不到好去。”

    朱能跟齐虎的脾气差不多,都是善于打硬仗的猛将,此时也不由气恼:“那你说怎么办?总不能老这么耗下去。”

    “这……”还不等张玉有下文,帐外有守卫传报:“报王爷,京城有消息递进。”

    看到最新传来的消息朱棣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真是瞌睡遇到枕头,因为战况持续僵持久攻不下,朱允炆居然听信齐泰的举荐把耿文炳换下由朱棣的发小李景隆担任主帅!

    这真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再没有人比朱棣更加了解这个发小了,要说李景隆也是名将之后,他爹李文忠当年那也是与徐达常遇春齐名的开国猛将,但他这个发下却一点也没随他爹,虎父犬子说的就是李文忠与李景隆。

    李景隆自幼熟读兵书,但也只会纸上谈兵跟齐泰那个书生兵部尚书一样没真正打过仗,跟身经百战的耿文炳更是不能比。

    主帅换成了李景隆这确实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但随之而来的对方的兵力又加了二十万,加上耿文炳之前的三十万现在就是五十万大军,朱棣现在满打满算也才不到二十万人马,前景非常堪忧悬殊差的不是一点半点,亚历山大非常适用于现在的朱棣。

    中军帐内气氛有些压抑,形势前所未有的堪忧,充当军师的道衍对朱棣说:“王爷,如今的情形对我们非常的不利人数相差太大,为今之计只能以兔死狐悲日后封赏为利到周边藩国借兵了。”

    朱棣知道道衍的话是正确的,虽然对方主帅是个不堪大用的,但那五十万大军却也不是好相与的,借兵势在必行!

    过去与朱棣一样有重兵卫队的秦王晋王都相继去世,朱允炆更是一早就把那两方的兵力收拢了,现在剩下的诸王当中实力最强的就只剩下宁王朱权了,如果能把朱权手中的朵颜三卫收拢过来,李景隆就是那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多长时间。

    想归想,但是如果朱棣此时前往大宁借兵,李景隆就是再傻也知道先攻下北平是最好的抉择,派谁留守抵御成了最大的难题,如果炽儿还在……想到朱高炽朱棣的心中又是一痛,自从开战以来朱棣都是用一刻也不肯停歇的备战指挥来麻痹自己,为炽儿报仇成了朱棣心中的执念,朱高炽已经咽气死亡是朱棣无法忽略的事实,对于道衍说的奇遇朱棣心中虽有奢望,但也不敢把寄托过多的放在那上面,因为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