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九零美好家园-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白满川喜欢蓑衣与斗笠,能挡雨也不阻碍他采集地衣与细菌。他有精致的雨伞,但雨伞进山不方便行走,雨伞不能解放双手。
  等杜鹃爬到他边上,他把斗笠戴在她头上,俯身过去咬她一口。
  把杜鹃吓了一跳,退出一边,转头四处看看,见没人才放心。娇嗔道:“以后不许这样做。”
  白满川很无赖地说:“没人看见。”
  “这是1993年的乡村,风气还没开明,我们能避则避。”杜鹃对白满川说教。
  “尽量吧。”情之所起,他也控制不住。
  娇嗔起来,嘴憋了一口气,鼓鼓的,很可爱。
  白满川忍不住伸手去捏捏,杜鹃拍了下去,说:“保持距离。”
  她怕被人说闲话,她被流言蜚语伤害过,不想再受这些伤害。
  杜鹃这一本正经的话,逗笑了白满川。
  杜鹃瞪大眼睛想要用眼神杀死他,可惜白满川活得好好的。
  “我们来这是做什么的?”
  “看看你的荔枝林适不适合种植土菌。”
  “土菌还能自己种植?”
  杜鹃从来不知土菌能人工种植,上辈子也没听说过。
  2008年人们说鸡枞菌不能人工种植,只得靠天种,靠天养。鸡枞菌的价格一度炒到120块一斤。
  2010年后就有人研究出人工种植鸡枞菌的法子,好些人依靠种植鸡枞菌致富。
  后来人们说荔枝菌不能人工种植,它是生长在荔枝树下,白蚁窝边的菌,很难人工种植。
  荔枝菌比荔枝多一个字,就比荔枝更娇贵。荔枝说:“我离开枝头三天内变味。”
  结果荔枝遇上了各种保鲜膜、保鲜剂就束手无策,乖乖延长保鲜期。
  荔枝菌说:“我不能人工种植,打死也不能。”
  这真是说不能就不能,谁也勉强不了它。它比荔枝难伺候多了。
  重生前,杜鹃都没看到种植荔枝菌的新闻。
  或许是她接触的领域少,也或许是她看到的新闻不多,她不知道土菌能人工种植。
  “以前是不能,经过我改造,或许就能了。”白满川说。
  “那这片地合适吗?”
  “不合适,细菌不喜欢勤劳的人。”
  荔枝是杜贵才重要的收入来源,他对待荔枝林比对下蛋的老母鸡还要重视。他有空就来除草,修剪枝叶。
  荔枝树荫下光秃秃的,枯枝落叶都被杜贵才弄走了,土菌没有赖以生存的床很难长起来。
  “那怎么办呀?”
  白满川微微抬起脸,“求我啊。”
  这人真不要脸!杜鹃鼓起的脸放下又鼓起。
  最终拗不过,瞧着四处都有树叶挡着,不会被人发现。
  小手撩起斗笠边,俯身下去在白满川脸上啄一下,飞快缩回去,把斗笠边沿压了又压,她躲在斗笠下不敢见人。
  “我看过一本关于动物的书,说非洲有一种鸟叫鸵鸟。它们每当遇到敌人,就会把头埋在地下,把屁股翘起留在地面。它们认为这样做,敌人就看不到它们,你说它们傻不傻?”
  白满川在说杜鹃傻,说她像鸵鸟那样以为把头盖住了,就没人发现她。
  杜鹃醒悟拿开斗笠,“你才傻,你最傻。傻鸟,傻鸟,傻鸟。”
  “傻鸟在骂谁?”
  “傻鸟在骂你。”
  “哈哈哈。”白满川站起拿起蓑衣往山顶上去。
  后知后觉的杜鹃才发现,她上了白满川的当。“白、满、川!”
  “哈哈哈。”
  ……
  “能种土菌?”杜贵才不相信。
  “先把堆积的粪,盖上塑料纸高温杀毒,放入复合酵素菌进行发酵,再把发酵好的粪埋进荔枝树根下。每日不定时不定量浇水,次日能长出土菌。成品怎么样就得看这里的气温与泥土。”
  荔枝树根下的泥土比较肥沃,杂草少,白日的空气比较干燥,如果浇上水能改变空气的湿度。相信土菌能长出来。
  白满川弹一下手中的烟,把烟灰弹掉,“前提遮光,出土前的土菌讨厌光线。用稻草编织成席子,撑在荔枝树根下挡住太阳光线,土菌会长得更好。”
  “这得多少草席子啊?”杜李氏认为做不来。
  自家的荔枝林有百来株荔枝树,要是一棵荔枝树一张草席子,可得要费不少功夫呢。
  “请人做。”杜鹃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请大姑等人帮忙,一来把种植土菌的法子教会大姑,二来做得草席子挡光线。”
  大女儿嫁到大华村去,家境不是很好,现在大外孙要讨老婆了,很需要钱。杜李氏帮不了多少,只能在这边帮助一下。
  “对,让你大姑过来帮忙。”杜李氏拍腿同意。
  “时间不等人,先把粪肥给堆起来。杜鹃跟我过去拿适合酵母菌。”
  杜贵才为了找肥,把鹅舍铲去了一层泥,鹅粪一点也不剩,凡是能做粪肥的都不放过。
  没有钱买肥料,农村用的都是有机肥,比如牛粪、猪粪、鸡屎、鸭屎以及人拉出来的便便。
  塑料纸先是工业用纸,后来因为它的柔韧性高,质量好,不容易扯坏,发展到农业用。各家各户都有一张,用来晒谷用的。
  给堆起的粪便盖上塑料纸,借用太阳光高温杀毒。
  杜鹃眉头紧皱,这塑料纸是晒谷用的,用来盖住稻谷不让夜里的雾水沾湿稻谷,现在用来盖粪便,将来还会不会盖收割的稻谷啊?
  稻谷里混有粪便,粪便里混有稻谷,碾出来的白米里会不会有屎啊?以后还敢不敢吃饭了?
  杜鹃不敢想,以后晒稻谷坚决换一张新的塑料纸。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article_title?}》,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重生九零美好家园》,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第22章 22 月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蠡县到处都是纺线、织布。每逢集市,妇女们就会抱着一集纺好的线,急着卖出自己的线,或是急着卖出自家的布。
  她们都是早早的来,太阳高挂了才离去。
  福泉县没有好山好水,不能养蚕纺线,也不能种麻织布。只能靠山吃山,妇女们会上山割梅草,编织草席。或许用稻草编织草席。
  卖不上好价钱,但也能有几毛钱收入。这一笔收入攥起来,到将来会是孩子们读书、看病的救命钱。
  大姑杜来弟与大表哥周大华,得了消息早早来了坡平村,吃了一顿饭就急着编织草席。
  在村里一垛垛的稻草,让他们取之不尽。稻草柔顺地在大姑与大表哥的手中翻转,用自己的身体做成一张席子。
  杜鹃把上好的稻草挑出,捋顺递给大姑或是大表哥,这样他们的速度就更快了。
  苦生活告诉他们,想得到些什么得要用双手去创造。从下午一直做到晚上,他们就没停歇的意思。
  杜鹃点起油灯,把三座油灯全点了,挂在头顶上,把院子照得亮亮的。
  “不会过日子的丫子,点油灯不要钱啊。”杜李氏把一盏油灯灭了。
  “点上灯了,更好干活,不会伤眼睛。”
  大姑杜来弟笑着说:“不怕,手熟,不会弄错。”
  大表哥更是说:“这不是拿出去卖的,即便漏了一个大洞,也没人有意见。”
  周大华是个健谈的,今年23岁了,一直没有人说亲,因为家里穷,他下边还有两个弟弟。
  周大华想过出去打工,可是没有人带出去,村里有些人出去了又回来了,说在外边没有找到工作。
  只能在家里干干活,打散工。可惜散工也没多少,一个月不能碰上一会。
  周大华年轻有力,干活快多了,一下子就能弄出一张10x10的草席来。
  杜鹃被分配到周大华边上去帮忙。
  两年轻人聊上了,周大华问她:“你是怎么认识白满川的?”
  “山里认识的,见过几面没说什么话。”
  “你撞头是不是因为他啊?”
  这个?她不知道啊。
  撞头这件事在她的记忆里已经不存在了,当年她为什么撞头不愿跟李博走?
  这件事她说不出原因来。
  “表哥,听说你有心上人了。”杜鹃祸水东引,让大家的注意力放在表哥身上。
  周大华脸红了,要不是天黑,准能看见。
  “我见过那个人。”
  “你见过?怎么样的?”大姑问道。
  大表嫂人很好,能干,勤快,还能生养,让大表哥三年抱两。怀着第三胎的时候,被计划生育的人追着满山跑。
  捉计划生育大汉子,全都跑不过她这孕妇!
  她这个大表嫂真是够彪悍的了。
  杜鹃回头对大姑说:“我瞧着能生养。”
  周大华碰杜鹃一下,不让杜鹃多说。
  大姑可不理儿子,她问杜鹃,“她是哪个村的?”
  “问来做什么,你又给不起彩礼。”周大华一句话堵住了大姑。
  杜来弟被儿子一句话堵住了嘴,想说什么也说不出。坐回去老老实实编织草席子。
  杜贵才说:“过了九月,我这边就能支援一下,大华不要灰心。”
  杜李氏鼓励大华说:“你先把那姑娘稳住,别乱。等杜棠考入了师范,家里宽松了,凑钱给你讨老婆。”
  杜鹃撞一下大表哥,笑道:“你跟那姑娘家里人说,你外婆家有两个大学生,将来前途无量。杜松得过你的资助,将来定会扶持你家。你就这样哄着那家人,等上三五个月你这婚事就能成了。”
  上辈子周大华就是这样做的,空手套白狼,说的就是他。
  他先给老婆家的人画大饼,等娶了老婆进门,谎言被戳穿了也无所谓。
  周大华给杜鹃竖起大拇指,这个法子好,他回去就跟那些人说。
  周大华第一次见白满川是在杜贵才的荔枝林里,那天他挑着一担粪肥上山,见着一人站在荔枝树根下,身躯修长,有些瘦弱不像是村里人。
  他以为这人是来偷学的,大声呵斥,“你是谁,来做什么的?”想要用这种气势来吓住这人。
  白满川转身见了周大华,这个健壮的小伙子是她家的亲戚吧。
  “我叫白满川。”他说。
  周大华看呆了,这个背对着他的人,突然转身,他得以看全貌。这个人长得真俊啊,就像是电视里武林世家的公子。
  村里有几户人家有电视机,周大华每天吃完饭就过去蹲着,守着看电视。《射雕英雄传》与《萍踪侠影》是他最喜欢的。
  见着白满川他想起了黄蓉的父亲黄老邪,那是一个完美的人。身材高瘦,风姿隽爽,萧疏轩举,湛然若神说的就是白满川。
  白满川长得很完美,就是不知他内里是好是坏,周大华不敢胡乱说话。
  “是表妹夫啊。”周大华把担子放下,手拿着扁担问他,“你在看什么呢?”
  “细菌不喜欢勤快的人,你们把草席弄得太密了,得要留下一些缝隙,让风吹进来,土菌会分裂得更快。”
  “只留下一块草席挡光线,其余的去掉,”
  “这个,好。我跟舅舅说声。”
  杜鹃挑着小担粪肥上山,见着白满川,放下担子擦擦汗问:“明日能出菌吗?”
  “今晚会有雨,大雨过后你们上山,土菌刚冒头就挖,没开伞的土菌质量最好。”
  今晚会有雨?周大华很想问白满川,你看风云预测天气?
  “哪些是最先埋下去的?”
  “山顶上的那几棵树最先埋下,大概有五个小时了。”
  白满川带上自己的箱子,带上小铲子往山上走。杜鹃放下扁担跟上去。周大华想去又不敢去,最后还是跟着上去了。
  山脚下的杜来弟问杜李氏,“那就是杜鹃的未婚夫?”
  “对,你看怎么样?”
  “好是好,就怕眼睛高,瞧不起人。”
  杜李氏把担子从左肩换右肩,踏上一步,往山上走。吃力地说:“瞧不起人倒是没有,就是说话没什么热情。有问有答,不会说笑,也不会逗你开心。”
  “松儿倒是看出了什么,让杜鹃不要与他靠的太近。说白满川是个不会留下来的人。”
  杜来弟踩着路阶往上走,小心翼翼不让簸箕里的粪掉落,“他要是不留下,就让杜鹃追过去,好家境的男人,谁放手谁是傻子。”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article_title?}》,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重生九零美好家园》,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第23章 23 了不起的白满川
  白满川说会下雨,没说下多大的雨。
  从傍晚六点开始天昏地暗,四周乌漆嘛黑,伸手不见五指。不久开始打雷闪电,把谁家的天线给打没了。像是把谁家的黑白电视机给打了,那家的人正骂咧咧的。
  倾盆大雨哗啦啦地下,一直延续到凌晨三点。因为外面还打着雷闪着电,杜贵才不敢出门。
  好不容易等雷停息了,杜贵才戴着斗笠,穿着蓑衣,提着篮子跑进小雨里,往自家荔枝林跑。
  天开了一条缝,光线进来了,天微微亮杜李氏与杜来弟爬了起来,拿着两个昨夜煮的番薯跟着往山上跑。
  周大华听到妈妈与外婆的声音,跟着爬起床,鞋没穿,蓑衣不带,戴着斗笠就跑出去。
  被响雷闹了一夜的杜鹃,睡得正香。像是梦见了什么,嘴角露出了笑容。
  杜贵才四人一人背着一大筐土菌回来,至少有十斤。
  杜鹃从鹅舍出来说:“粥已经煮好了,锅里温着。”说着去接手父亲背上的筐子。
  她把筐子里的土菌倒在竹篾做的笸箩,挑去树枝与烂叶子,挑去烂了的土菌。再把笸箩带进厨房,放在火炕上烘干。
  烘干的土菌才能卖上好价钱。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傻啊,蓑衣都不要。”杜李氏给毛巾周大华擦头。
  周大华没穿蓑衣,在林子里穿梭,荔枝叶上的水珠全落到他身上,这衣服就没一处干的。
  “快去换衣服,感冒了就不好。”
  杜鹃端着笸箩进厨房,对大姑说:“你也去换一身衣服,大表哥的衣服放着我洗。换衣服出来吃点早餐吧。”
  白满川手提着木箱,箱子里放着他的显微镜。
  “满川来了。”杜贵才最先发现白满川身影。
  “吃了吗?”
  “嗯。”白满川对杜李氏、对大姑分别点头表示问候,然后问杜贵才,“土菌都收集回来了?”
  “都收集回来了,鲜菌大概有十斤。山顶上的荔枝根下处了土菌,山脚下的不见有多少。”
  “我先去看看。”
  “这边,都在厨房里。”
  白满川发现杜鹃在搓衣服,一件男人的上衣,这件上衣似乎不是杜贵才的。他把视线放到周大华身上,随即明白了。
  周大华剥着番薯皮,咬着番薯,被白满川盯着突然打了个噎,被噎住了猛打嗝。
  周大华很想问:“表妹夫,我怎么惹着你了?你这么凶看着我,我怕。”
  厨房的烧着木柴炭,热得很。
  白满川没进去,“这土菌生吃能毒死人,千万别让小孩子来玩闹。”
  “这个是知道的。”
  “土菌的水分在空气中蒸发,带有毒素的水分子飘在空气中。在厨房呆久了会头晕脑胀,时间长了有可能会死人。所以在烘的过程中,进出要带上口罩,厨房要定时通风透气。”
  杜贵才知道怕了,“空气也会毒死人啊。”
  “有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周大华打着嗝走来,“那就得要另找一间屋子烘土菌咯。”
  “最好这样做。”
  白满川打开箱子,拿镊子挑几株有特色的土菌夹进广口瓶,盖上盖子塞进箱子里,拿出培养皿与显微镜。
  杜李氏把长凳推进去给他,“放这个上面。”
  白满川摆好显微镜,先把新鲜的土菌放入培养皿,再用小刀把土菌切开,最后放显微镜镜头下。
  先观察土菌表面的细菌分布状态,再看土菌白肉的情况,最后看土菌分泌出的液体。
  随后他又观察了半干湿的土菌。
  杜贵才等人都觉得白满川很厉害,不敢出声打扰,也不想离去。
  “开灯。”太暗了,他看不清。
  杜贵才尴尬了,因为没钱交电费,家里好久没通电了。
  杜鹃跑去拿油灯。
  周大华说:“我们走开一点,不要挡着光。”
  许久,白满川得到想要的东西,收拾工具,把显微镜放好,锁上箱子。
  “每隔六个小时去看一下,或许有土菌出来了。”
  白满川拿起一株褐色的,菌冒上有花点的土菌,“这是上等品。在收集土菌的时候要多加小心,这东西最毒,采摘的时候戴上头套。以免手沾着毒液,再被手送进嘴里。”
  饭前要洗手这件事还没推广,村里人上一刻做农活,下一刻端起碗就吃,或是拿起番薯就剥皮吃。
  吃番薯与芋头的次数多,她们从来没想过拿番薯、芋头剥皮前要洗手。
  要是毒液被手涂抹在番薯上,再被送进嘴里,死人了会是谁的错?
  “回去后我把注意事项写下,你们派个人去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