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六零年代好家庭-第2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人对视了一眼,接过莫应熠的报纸一看,哎呀……还别说,两人一看就知道真的是他们。
  莫茹笑了笑,假装很惊讶,“小五哥,真的呢,我也觉得这人侧面看起来和你很像。”
  这是他们去六朝古都的时候被拍到的,因为六朝古都和省城原本是一个军区,虽然前几年分开,但是他们有一份XX军报,还是两个军区一起的。这张照片,反映的就是六朝古都的学生运动情况,被发在了省城日报上。还有一张就是长安日报,是有步行串联的学生带回来的。
  莫应熠也很激动,“是吧,我一看就觉得跟姐姐和姐夫好像,如果不是知道你们在首都,我就以为是你们呢。”
  那两张报纸隔了几天,也正是他们当时的行程。
  周明愈笑道:“一打眼看着有点像,仔细看一点都不像,你看看,可没有你姐姐好看呢。”
  幸亏他们穿的是绿军装,而且模样像也不会真的一模一样,毕竟拍摄角度以及拍摄质量问题,就算同一个人去拍照,有时候模样都有区别。
  更何况他们在学生队伍里被集体拍下来,人脸又小又模糊,并不是那么清楚。
  不信?
  八零后看看你十八岁的身份证!!!
  …………………………
  他们回到省城以后,发现省城如今更乱,学生们纷纷组成了几个帮派,大学生们是大将,中学生们是小将,连原本没有资格参加的小学生都成了小兵!
  这时候省委原先派到省大的工作组已经撤离,学生们进入了“自己解放自己”“自己组织闹革命”的阶段,多数派先成立了“本省的省大红X兵”,是为官办。很快其他少数派也紧随其后,成立了“省大M主义红X兵”,这些就是自发组织,无法无天,口号就是各种“砸烂!”“打倒!”。
  省大还建立了很多其他的比较温和的派系,比如“八。三一”“新省大”“要武XX兵”等等,但主力还是前两派。
  这时候研究所他们也终于成立了自己的组织,叫做“八一八”他们是第一批进京面圣的师生,所以很快就聚集了一大批中间偏左的学生们。
  另外还有教职工也成立了依附性的组织,类XX兵性质,一般都是赤卫队、赤卫军一类的。
  甚至还有一些机关干部的下层干部也成立了组织,结果却被抵触严重,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学生们眼中的当权派,只有被打倒的份儿,怎么还能打倒别人?
  还有那些黑五类出身的,也是没有资格成立的,甚至只能当外围,否则会连累组织被人攻击。
  只有出身好的红五类才可以!
  莫茹和周明愈对打倒谁、批谁一点都不感兴趣,他们的兴趣就在于四处保护搜集各种要被破坏的物品。
  期间他们还去了一趟曲阜保护孔庙,原本会被打烂的那些塑像全被莫茹给暗中收起来,然后留下一堆破烂石头,让学生们以为已经被打砸过。那些学生挥舞着棍棒、锤子的冲进去的时候,莫茹就躲在暗处将他们的武器又收缴了,惹得那些学生大呼牛鬼蛇神来了,吓得一哄而逃。
  有了这个空间异能以后,莫茹简直是如鱼得水,有一种能呼风唤雨的感觉。
  特别爽!
  进入10月下旬以后,革命出现新形势,学生们破四旧的活动冷淡下来,开始转向各种大批判、大辩论、文攻武斗。
  与此同时,因为学生们四处破四旧也引发和群众的矛盾,将革命蔓延到社会上,工人率先响应成立各种红色组织。
  进入冬天以后,形势越来越紧张,各地都发生了严重的武斗现象。
  周明愈联系了机械厂的李厂长,让他们成立的工人组织保护研究所的师生们,免得他们被那些激进的学生们伤害。
  幸亏有他们保护,才使得研究所一次又一次幸免于难,尤其那些宝贵的研究成果,里面还有各种谷类作物的母种,水稻、小麦、大豆等等,这种母种非常珍贵。如果没有母种,那么作物百年甚至几十年之内就会衰退,不能再行种植,就需要利用母种不断地研究新的种子。
  省大的被保护下来,但是在东北研究基地的母种、样本等被摧毁大半,尤其是大豆全军覆没。如果不是省大的一部分被莫茹帮忙保留下来,那么几十年以后大豆的种子就需要常年从美国进口!
  现在这些研究成果都被很好的保护下来,莫茹甚至悄悄地藏了一些母本在空间里,反正现在空间里可以种植作物。
  有空间做后盾,以后不管发生什么情况,这些母本都不会消失啦。
  ……
  很快一些教授、老师们还是受到冲击,他们被揪斗、下放、劳改,直接被强制离开学校关押起来。
  研究所的几位非常有名的教授就被关起来,剃阴阳头、戴帽子、挂牌子、游斗……
  周明愈和莫茹想了个办法,他找黄院长和李主任等人商量,觉得他们可以主动申请下乡支农!
  “诸位可以考虑以下乡的名义去我们先锋大队,我给家里拍电报让他们申请修建种子站,研究所可以暂时搬到种子站去。我们还可以申请为研究所划拨试验田,到时候你们就能继续搞研究。”
  这是一个好办法!
  黄院长和李主任几个一商量,觉得真的可行。
  如今省城情况不容乐观,他们留下来不但不能专心研究,还要被各种逼迫,研究成果也可能被破坏,与其这样不如退一步刦乡下。
  “好,那咱们研究所就暂时搬迁去乡下!”
  下定决心以后,他们就向教育部申请搬迁试想,但是现在学校一片混乱,省委的工作组撤走,新的小组还没有正式成立,所以他们向上申请的文件有些波折。
  他们向省委、省教育局、省农业局等发出申请,省委又向中央发电报请示,一个月后,终于有新指令下达,为了保护科研所的研究成果,允许省大研究所以下乡的名义转移。
  于是在省城各大院校和中学忙着闹革命打烂旧社会的时候,研究所将珍贵的实验成果悄悄地运上火车,低调地抵达高进县,然后悄悄地来到先锋大队。
  其实在黄院长和李主任他们决定要下乡之前,周明愈就已经拍电报说过情况,让大队在养猪场那里再弄一个大院出来,专门给研究所的师生们住。
  当然要先去公社申请,在先锋大队建种子科研站,让柳红旗跑县委去审批种子站的基金。因为有全国闻名的省大科研所做后盾,柳红旗这里一拍即合,跑到县委去申请也没有遇到什么麻烦。
  很快他就审批了两笔资金回来,交给先锋大队的队长和会计,让他们修建种子科研站。
  一个月的时间,周诚志带着周玉忠、周诚信等人集合了全公社的泥瓦匠,又快又好地在养猪场附近修建大院和种子站。
  盖好以后就接到了周明愈出发的电报,然后周诚廉和周培基开着拖拉机、赶着马车去火车站接人!
  所以等黄院长、李主任带了人抵达高进县火车站的时候,先锋大队的拖拉机、马车已经在此恭候多时。
  虽然乡下条件可能会简陋,可是能够摆脱紧张、危险、狂热的省城,师生们还是非常开心的,他们说说笑笑唱着歌,情绪放松。
  到了种子站,看着眼前的青砖灰瓦的大院,研究所的师生们都被惊呆了。
  他们真的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原本以为也就是乡下那种土坯房,有个地方落脚就可以,等过阵子城里风声小了他们就要离开的。
  没想到,人家先锋大队修建了这么一座像模像样的大院给他们。
  全是砖瓦房!!
  虽然是青砖,却整齐美观,典雅大方,让人一看就是花了心思的。
  蓝天白云,青砖黛瓦,热情的社员,这一切都让研究所的师生们觉得特别亲切和感动。
  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者少,周明愈和莫茹,就是给他们雪中送炭的人。
  一辈子都会铭记于心!
  而先锋大队的社员看他们,却仿佛看着如山堆的粮食,白花花的细面,这可是大财神啊!


第262章 暴风雨
  周诚志带了诸位大队小队干部将他们送入种子站; 还介绍一下,“这是按照明愈的要求修建的,除了宿舍是已经建好的,实验室、仓库; 我们只盖了屋子; 里面想改成什么样的,老师们可以自己设计; 到时候知会一声; 我们就有人来帮忙的。”
  以后这就是先锋大队的种子站,也是高进县的种子站,这可是周明愈算计来的。
  有省大的研究院做后盾,以后这个种子站就是整个地区乃至全省最大最有权威的!
  老师学生们也都是带着铺盖和生活用品来的; 屋子已经修缮完毕; 炕也都烧过; 门窗齐备,现在直接就能拎包入住。
  黄院长看得直夸这里好; 她对李主任道:“李主任,咱们给其他人写信,如果在城里不好混; 我们也欢迎他们来种子站啊!哈哈。”
  来到这里以后; 他们可以继续工作搞研究,一点都不耽误; 甚至会更加安静呢。
  周诚志就把钥匙都交给他们; 让他们自己安排一下住处。
  周明愈做向导; 领着黄院长等人看一下。
  种子站分为几个部分,宿舍有一座院子,另外有几排砖瓦房做实验室、仓库等,还有给他们划分的农田、菜地,一共占地有六亩左右,因为时间和材料关系,没有盖院墙,以后也可以根据需要扩建。
  宿舍有单间的,给夫妻住,有的可以几个人住一间,这样生火也暖和,节省柴火。
  研究所可以自己做饭,也可以和养猪场的社员们一起,那边有煤气。
  年轻的老师学生们已经憋不住,都纷纷四处参观去,看到他们的沼气池、煤气灶、大棚菜、养猪场,养鸡场,他们都惊叹不已。
  “你们好厉害,居然能做出这样先进的养猪场!”
  他们其中有研究家畜基因的老师和学生,看了看他们的猪和鸡以后,笑道:“还有很大的改良余地,经过优生优育,这些猪不容易生病,长得更快,肉质也会更加美味的!”
  “还有鸡也是,你们现在一大部分是下白蛋的苏联鸡,还有一大部分是本地鸡,其实可以通过配种培育更高产的家禽。比如专门培育下蛋鸡和肉食鸡。”
  听他们这么说,周明愈和莫茹对视一眼,要是按照日常,想要请这些人来村里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因为特殊的政治环境,就将这些全国名的生物学家送到了他们眼前。
  简直神操作!
  周明愈脑子里转一圈,已经想出好几个计划,要尽快将种子站扩建,要建成一个更像样的种子站,想办法留住这些精英,哪怕只留两年呢。等他们走了以后,大家有了感情,他们也会愿意指导提携先锋大队的种子站。
  那些老师学生们看他们这里还有大棚,里面种了一些蔬菜,还有草莓,简直太了不起了。
  这种东西对研究所的老师学生来说并不稀罕,毕竟对于他们来说理论和技术都不是问题,可眼前这些是普通的农民啊,他们没有读过专门的农业大学,没有研究过生物科学,可他们居然就给建起来。
  简直太能干了!
  研究所的师生们住下以后,少不得先熟悉一下环境。
  十月里乡下地里的农活基本都结束了,只有零散的没有拔掉的棉花柴还站在地里,叶子落尽,光秃秃的像一片杂乱的灌木层。
  这种都是队里特意留的,把一些开不成的棉桃留在地里,给村里那些工分少分棉花少的人家去捡。捡回去晒晒、捶捶,也能当棉花絮被子。毕竟这时候棉花有限,绝大部分要交任务,剩下的大队做主一家也就是分个三五斤,哪怕有钱也未必能买得到。
  可家里人多的,棉衣被子都是一项很大的开支,只能想着法儿地凑棉花。
  今年因为莫茹没在家拾棉花,所以村里的妇女几乎都出动去帮忙拾棉花,也让她们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劳模的重要。
  以往劳模领着几个弱体力妇女就能把棉花拾完,今年她们十几个妇女忙活一秋,一个个累得腰酸背疼指头烂的。
  劳模真不容易,劳模太伟大了!
  以后有好吃的先给劳模吃!
  谁再说劳模多吃多占,撕烂她的嘴!
  所以师生们来到先锋大队以后,大队先杀了两头猪给他们接风压惊,照旧要多卖给劳模几斤的,现在谁也没有意见,有意见也憋着。劳模夫妻俩把请回来这么厉害的一帮研究员,还要在先锋大队建立种子站,这可是了不起的大事。
  以前他们买种子必须去公社排队,提前预约,很多种子还不一定买得到。如果买不到优良种子,他们种自己的下去,哪怕花一样的肥力一样的时间照顾,产量却也差了很多。
  这一点种地的社员都知道。
  以后,他们也有种子站了!
  黄院长和李主任带着老师学生们住下以后,没有立刻进入工作中去,他们先串串门和社员们接触一下,了解一下这里的环境、风土人情,举办几场活动娱乐一下拉近大家的关系。
  他们这个研究所,除了专门负责生物科学的,也有其他兴趣爱好或者兼职的,比如研究基因学的可能也会对烧砖感兴趣,研究种子的可能对造纸有意思……
  他们参观造纸厂,给出了很多有用的指点,虽然研究所的人有的不是这个方面的,但是他们的见识以及知识储备,让他们看了以后立刻就能提出一堆有用的建议。现在新建的造纸厂规模更大,有三个新锅炉,固定员工二十五个,临时工根据需要招募二三十个不等。
  在他们的指导下,造纸厂立刻就能花最小的成本提高最大的收益。
  而且因为他们一直坚持原生态造纸,不用化学品,所以哪怕需要用水,也不会对水源造成污染。这就让研究员对他们有很大的好感和同情,觉得他们格外累、格外苦、格外原生态,想着办法要帮他们在不用化学品不破坏生态的基础上提高效能,生产更多更好的纸张出来。
  除了造纸厂,他们还参观了砖窑厂。
  砖窑厂烧煤会污染空气,这是没有办法的,但是他们可以给予指点,让他们按照更科学的方法来改造窑厂,在等量煤烟排放的基础上,烧更好更多的砖。
  除了砖,他们还指点砖窑厂自己烧石灰、烧简单低档的瓷砖。
  而且他们还在熟悉环境的过程中,发现宋家村周围是最适合烧砖的红粘土,还可以用来烧制耐火砖砌冶炼炉等。
  这一发现让宋家村沸腾了,58年大炼钢铁他们那里显示发现了铁矿,如今又发现粘土矿最适合烧砖,这可是大好事。
  他们村因为土地贫瘠所以种庄稼很差,常年吃不饱的。后来周明愈发现铁矿,上头来开采石矿,他们就能去石矿打工赚钱补贴家用。再后来先锋大队来开了砖窑厂,他们又能去帮忙挖土、打砖坯、烧砖,赚钱就更多。
  三年困难期的时候,他们可是靠着先锋大队的红薯砖活下来的!
  所以现在发现最好的红粘土,他们想到不是自己开一个砖窑厂,而是觉得先锋大队的砖窑厂可以更大,他们可以全村去帮工赚钱了。
  还有老师发现先锋大队的磨坊很有意思,他们观察水源以后非常惊讶,都觉得这河水真的很神奇,超出了他们认知,居然可以常年保持水位没有太大的变化,这真的不容易。
  最后他们建议修一道水渠,在其上多安石磨,这样大大小小的石磨,既可以磨面粉,又可以磨豆腐,还可以磨饲料。
  有了这些石磨,他们可以自给自足,即使没有通电也不会耽误什么。而且以后哪怕通电,只要这里水源不枯竭,他们的磨坊就能一年四季工作,没有污染,节省能源,真的非常棒!
  研究所的人比起普通人来说,对于绿色能源、环保、原生态等概念,感受更加深刻,而且理念也更加提前。
  这时候根本没有环保的意识,可他们因为职业习惯,或多或少都会注意。
  再说到先锋大队的养殖场、大棚菜、果园、庄稼,那就是研究所的看家本领,经过他们的实地考察改良,越发地科学合理、高产!
  尤其沼气池,之前只能靠加入热性的牲畜粪便来增加活性,有了他们的帮助,却能更好的解决冬天沼气不足的问题。
  而且他们还建议来年在养殖场附近开挖鱼塘,让鱼塘和养鸡场、养猪场互补,鱼塘的淤泥每年定期清理可以当做肥料种地种菜。
  经过他们这么一指点,整个先锋大队又大大地上了一个新台阶。
  等黄院长等人在先锋大队的种子站安顿下来适应以后,这时候已经到了年底。
  与先锋大队的平静不同,外面的世界风起云涌,电闪雷鸣。
  年底中央发出《关于农村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农村的学校也全部停课闹运动,紧随城市的步伐。
  1月8日,上海工人组织进行了夺权运动,工人造反派取代上海市政府发号施令。
  中央通电,肯定了这一革命行为!
  之后,各地纷纷发生了夺权运动,本省的造反派第一人也于2月3日带领亲信们从青市跑到省城夺了省委的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