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六零年代农场主-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时间竟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
钟敬贤回到席间,看到二姐这副样子,立刻摆摆手,在底下偷偷对钟老太说:“妈,你别为难二姐了。工厂的事情再想办法就是了。”
钟老太一听,也就作罢了。
她不是那种不讲道理的妇人,非要吸女儿的血供养娘家。只是略微提了一句。就不再细想了。家里还有更麻烦的事情,比如几个孙女的学籍和转到镇上读书的事情。等一行人吃过饭,她已经打算好了多弄些苎麻去做麻袋换钱使了。
。
钟红花回到家里,整晚上都辗转反侧。是的,她真开口答应借钱了。还在自家老娘面前打了包票。可是话说完。她这心里七上八下的。又后悔自己说大话吹牛。尽管一直以来作为家里嫁的最好的女儿,钟红花是有底气装面子!
她刚嫁过来的时候很看不起陈胡家是中农。可是这几年来,陈家村搞大包干以后,日子渐渐富裕起来。而汪家沟则还是老样子。棉花产量年年也就那么多,村里没有纺织厂,棉花连粗加工都没有就卖出去,可见真正卖不出价钱。
再来就是贫下中农嘴里喊着大团结。大队长铁了心心要搞社会主义大集。可是穷还是穷。这是改变不了的。
一会儿想和丈夫通个气,话到嘴边,又咽下去了。她担心自己善做主张会不会让汪海发脾气。犹豫了半晌,回头一看,汪海早就自己躺床上打呼起来。
经过这一闹,她心反而静下来了。安慰自己说:“敬贤如今在城里上班,哪里会没钱。等他凑足钱还回来不就是了。”
大约是疼爱弟弟的心情站了上风。此刻倒不心疼钱了。心虚的挨着丈夫身旁躺下。刚挨着被褥,忽然听见儿子的哭闹。她浑身一躁。刚卷来的困意就迅速的褪去了。踩着拖鞋跑到摇篮旁的小床上轻轻的哄起来。
一夜无话。
夏季正炎热的时候,镇上的百货大楼终于开业了!
四妮儿的柜台在商场的二楼。隔壁是卖烟酒的柜台。再旁边是日用品店,都是国营的大企业。在开业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整个镇上居民都打听到新开的商场。蜂拥般挤到百货大楼看新鲜。这里一楼有几个大店面,卖的是家用电器。现在国营家用电器大多都是东北的工厂生产出来的。不用过多久。改革开放以后,市面上就会出现大量的外国牌子电视。尤其是制作工艺严谨设计精良的霓虹家用电器。
四妮儿仔细看了看,发现店内只有两台电视机。这是目前对普通民众来说相对昂贵和稀有的电器。很少有人买得起。而另一旁正在售卖的收音机则是一般工厂干部家才有人买。比起少而精的电器店,旁边生活日用品店就显得更热闹一些。供销社卖的大多都是廉价的生活必需品,比如火柴,蜡烛,肥皂,铝制饭盒之类的。而百货商店里则是卖的长毛毯,羊毛衫,皮包这类高端些的产品。
二楼的专柜人没有一楼多,她坐在拐角处看了半天,店内人流不少,可是大多人只是像瞧什么新鲜似的看这些童装衣服。二十多岁,三十多岁的妇女挎着菜篮子走来走去,偶尔也有牵着小孩的。过去摸摸衣服料子。看里面的缝线。这来去过了一两个钟头还没开张。苏茜站着越发僵硬起来了。她紧张极了。生怕生意不好连累她自己。因此虽然站在原地,但是两只眼睛不断的张望。
第一百六十七章
忽然,有个人突然开口了。那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女青年,她问道:“同志,这衣服都是多大小孩子穿的?怎么卖?”
问这话的还是用一副逛市场的口吻,苏茜连忙抬起头,语气不太熟练的说:“这左边都是八岁到十二岁左右穿的。您手里那个是中码,十岁左右穿都没问题。”
那女同志和旁边的妇女都有点吃惊,因为这个售货员和其他店里的售货员都不大一样,说不出来,只觉得她语气亲切,态度也很热情。不像楼下电器店里那副爱理不理的模样。原本不打算买的女青年也忍不住停下来脚步。
苏茜一看,她只觉得有戏。眼看上午就这么一个顾客,她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上前推销起来:“同志你眼光很不错呀,这是我们店内独有的服装款式,这个布料是丹尼布,别说咱们县城里,就是上海也未必有的料子。”
说完,还拉了拉裤脚,展示给女青年看:“孩子总是摔摔打打,衣服容易破,但是这种就不一样了。比其他棉布都结实耐穿。”
“嗤。”
人群堆里,渐渐因为苏茜的话停留下脚步的人围在了旁边,不知道是谁嘲笑了一声,紧接着一个尖锐的嗓音呛声道:“还上海没有?可别把牛皮吹上天了。这也就是一个小店。牌子我也没听说过。我警告你,别在这里糊弄人!这都是街坊邻居的,要信了你的好话买了假货,回头就把你家店给砸嘞。”
说完,其他人也纷纷点头,有的还退后了两步。好像苏茜真是个奸商似的。“你这个布又不是的确良,还敢卖的这么贵。”
“就是呀。”
苏茜有点发憷。她余光看到四妮儿站在一旁,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力气,。一下站到那个说话的妇女面前,她拿下来一件衣服,直接递到妇女面前:“同志,你刚才虽然经过了我们家的柜台,可是一直都没过来瞧,你怎么知道我们家布不好了?我们家卖的都是一分钱一分货。你不信呀,我给你扯扯看,你看如何?”
那个妇女没想到她非但没有生气,还敢把衣服拿下来给她看。一时间没有来得急反应。
只看到眼前挂着一件女童款式的夹克衫,湛蓝色的牛仔布上点缀了许多白色的细碎珠子在领口上。左右两边是半圆形的口袋。领口还别着一只粉红色的蝴蝶结。服装裁剪别致。做工更不用说,
在穿习惯自家老娘,奶奶做的衣裳以后,猛地一看这种统一生产的服装,都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妇女还没回过神,手已经下意识的接过衣服,旁边的同伴也凑过来,一个个低头摸着衣服。
“哎呀,还真是,这小衣服做的蛮时髦的。”
“是呀,看着还挺洋气的!”
“你别说,这布料还挺结实的。”说这话的妇女动手扯了扯袖子,如果是棉布或者绸类的布料,说不定已经变形了。但是这件夹克却依旧笔挺。
没想到她们挑刺的话反而吸引了更多人过来。有人探出脑袋问道:“同志,可以给我们看一看吗?”
苏茜笑了笑说:“可以,但是只能在柜台附近看。如果带了小朋友过来,看到喜欢的可以到我们的试衣间里试一下!”
这句话顿时似的这群买习惯东西的妇女都愣住了。竟然可以当场试?那还有什么犹豫的?原本只是买菜顺便过来瞧瞧新鲜的人也动心了。这点头免费的好处人人都想占。更何况试一下又不买,有什么不值得的?
那个妇女喜不自胜,摸了摸做工精美的服装,扯着旁边一个黄毛小女孩过来,三两下趴开闺女已经小了不少的毛衣,也不讲究,直接蹲下来替她套上了外套。众人有的目光就落在了那孩子的身上。只看到小女孩脱掉洗的发白的外套脱下,换成了崭新的外套,瞬间整个人都显得笔挺起来。簇新的衣服连衣角都绷的有型。圆领衫加上蝴蝶结。还带着闪闪的珠子。这小姑娘整个人都变得时髦神气。
那个女孩估计从没穿过这么好看的新衣服,又被这么多人围观,一张脸蛋憋得通红。更遑论那个妇女两只手在衣服上面摸来摸去,女儿穿上的效果让她很意外。使劲扯了扯,看到布料果真是结实。顿时心里犹豫了起来。
苏茜恰是的说道:“哎呀,小妹妹穿的真合适。大嫂,不考虑买一件吗?今天是开业大酬宾,现场买衣服都是打八折,便宜不少钱。要是过几天哦,就没这价格了。”
“啊真的吗?便宜多少?”
原本还有点嫌贵的妇女顿时转过头来,脸上的犹豫转瞬即逝,打折商品对于女性的杀伤力很大。哪怕羊毛出在羊身上,也阻挡不了人民收集优惠券,讨价还价,以及包邮的热爱。
这年头商品种类数量少,根本不存在打折,大多是讨价还价。苏茜主动说便宜。那个妇女原本不想买也忍不住动心了。
“原价是十五块钱,现在打九折,就是十三块五,整整划算了一块五。”
苏茜又说:“买布还要花布票哩,成衣一套自己做也要攒好久了。不如直接花钱买嘛。”
那妇女犹豫了半天,也舍不得把这件衣服脱下来,再回头一看,女儿一副小心翼翼样子,两只眼睛却充满了希冀。女人咬了咬牙,拉着姑娘的手,忽然就说不出不买的话来了。
算了!买就买吧!
苏茜说的没错,城镇里大多工人都不怎么缺钱。布票却难攒。她这么想,便下定了决心,对苏茜说:“给我拿一件!要大码。”说完,就从口袋里摸出了一块手帕。数了十三块钱,再夹了几张一毛五分的零钱。
家长给孩子买衣服都宁愿买大些的,因为担心孩子长太快,衣服很快就穿不成就不划算了。买了新衣服袖子都是挽起来。大的穿了给小的穿。
等苏茜拿了一个印着花纹的牛皮纸袋,将衣服整齐包装好的时候。旁边那个挑刺的妇女也说不出话来了。这样的包装袋往外面一放,就知道不是便宜货了。这哪里看起来都不比那些国营大牌子的衣服差了。
上面包装直接将衣服档次拉高了不少。说是国外的大品牌也有人信。
第一百六十八章
买衣服的妇女还有些肉疼,一看到衣服整整齐齐的包装在袋子里。又看到上面精美的花纹。顿时就不心疼了。甚至还有种“这衣服就该值这么多钱”的感觉。
不止是她,其他人也纷纷这么认为。
有人就去问苏茜,打折时间仅限三天么?苏茜连忙说:“是呢,只有开业大酬宾才能给这么便宜呢,以后肯定回复原价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又说:“刚才大家也看到了,我们家这个衣服的布料都是特供的。别人家统统没有,不信你们大可去问问其他家上海货。有没有这么结实好看的料子。”她拍着胸脯这么说,似乎真是这样。众人一听,也相信了八成。
中午的时候,四妮儿过来给苏茜带了两个路上摊子卖的杂粮煎饼,她白天上班,连中午的时候是和孙鱼两个换班吃饭。
眼看这边生意一日日的好了起来。四妮儿便让裁缝们都加快步伐。趁着秋冬来之前做出冬季的棉袄。本地春秋两季时间很短,最短的时候甚至只过了不到一个星期。冬季就匆匆来临了。到一月份前后,气温都在零下4…~5度左右。冬季的衣服能卖出价格,毛利大。而且四妮儿手上最不缺的就是棉花。她仿照做了几套立领镶边的红蓝两款棉袄。准备再冬至以前挂出去。
小作坊的工序是一级级的发下去,每个人都有专门的活儿干,裁剪的人只负责裁剪,缝纽扣的只缝扣子。分工明确,节省时间。
四妮儿又准备每个季度的奖金制度。按照实际工作完成情况打分,这样一来,之前几个喜欢挑事的妇女也不由得认真起来,他们来这里就是为了工钱。现在有能挣多钱的机会,当然都全力以赴。生怕和奖金失之交臂。
孙鱼称赞了几次这个法子好。她原本还担心人员不好管理,现在四妮儿给她省事了不少。也有心思去琢磨服装的细节了。在这个方面,四妮儿和苏茜就不如这个专业人士了。苏茜经验丰富,知道哪里袖口做宽更便利好看,哪里的腰身收短显身材省布料。四妮儿观察了一阵子,就干脆把服装的设计活儿交给了孙鱼。自己只提供一个大概的风格走向。或者是比较新奇的点子。
她花时间把第一个季度卖的衣服都做了一个统计,比如卖的好的明星产品和销量不佳的产品。前者可以继续做相类似的款式,后者就可以放在季度末尾做促销活动。
宜华的牌子并不出名,但是在卖了一段时间以后,竟然也渐渐的打出了名气。街上偶尔能看到打扮光鲜亮丽的小孩身上大多都穿的宜华的童装。十分吸引人的实现。也算是变相的打广告。
四妮儿认为大部分的功劳都在百货商店的客流量上,可怜宝塔镇原先竟然没有大型的卖场,最近的百货商店也只有石市才有。供销社的东西乏善可陈,这边的工厂又多。可以说,新开的百货大楼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占据了这个庞大的市场。连带着四妮儿这个二楼小柜台也分得了不少肥肉。
冬季是卖衣服的一个旺季,往年都是人裁布拿回家自己做,这是有缝纫机的人家。或是给钱让裁缝店里的人做。不过大多都是攒一两年的布票。全家做一身衣服就不错了。城镇的工人富裕一些,也有闲钱去买衣服。四妮儿再店里挂上两套新款的棉袄。很快就迎来了不少顾客。她用料没有克扣,在不影响外观的情况下塞了尽可能多的棉花,弄得作坊里的裁缝们都暗暗咂舌。
那些买了棉袄回去的人一摸就清楚了。这用料还真别说,比其他地方做的都保暖些。那些顾客买回家去也忍不住高兴,心里头就记住了这家店的名字。再说孩子们穿了新衣服总是忍不住穿出去炫耀。这年头扯一身颜色鲜艳的布都少见,有人看见了,就忍不住多嘴问两句。一来二去,在新年来临之际,店铺的生意在小范围的情况下红火了一把。
……
二妮是二月底收到的信,这是京都寄过来的心,邮递员每个星期都踩着雨雪下村里来,挨个挨个的敲门送信。不过一般都是送到大队队长那儿,再由他们自个儿去发。二妮比完赛回来就在家里安心准备小考。她因为写字,两个手指都生了冻疮。考试在三月底,农村没有学习资料,她只好抱着一本《农基》,一本《工基》加紧看。
《工基》《农基》是初中高中的统一教材。听说永镇中学的入学考试会涉及。钟老爹还去镇上的废品站找了许久才翻到。家里三姐妹都在复习中。俄语是早就丢了。钟母早些年的一本《古拉格群岛》已经生了灰。现在用不着,就被大家束之高阁了。
二妮拿到信盘腿坐在床上看,眉头一会儿舒展一会儿皱了起来。这时候院子里栅栏被敲响了。听得声音似乎是村小的李老师。四妮儿连忙跑下去开门了。她舍不得火堆的温暖,一出去就冻得脸色发僵。
钟老太去供销社换盐。钟老爹打开门,看见是陈老师,连忙迎了上去:“是陈老师呀,稀客稀客,吃了饭没?快进屋坐坐。”
陈老师带着酒瓶底似的圆框眼镜,眼珠子有些突出,颧骨也看起来很明显,有股读书人的清瘦感觉。用钟老爹的话说:“读书人肯定瘦,要是胖子,可别是没用功读书!”
陈老师也不推辞,提着公文袋就钻到了屋檐底下,抖了抖脚上融化的雪水,脏污的鞋间缝隙卡了不少湿润的泥土,他用力的在台阶上刮。一边抬起头问:“叔不必客气,我今天是过来家访,前段时间忙得,出了正月才有空喘口气。哎,这是你屋里四妮儿期末成绩单。烦请您签个字。”
说完,两人就走进来,一看到三个伏案奋笔疾书的姑娘,陈老师便笑了笑说:“你家几个都喜欢读书。这点好!”
钟老爹难掩得意,摸了摸胡子:“这还差得远的。也就老二跟老四读书还有点名堂。其他几个脑瓜子都不行。”
第一百六十九章
等人坐下后,又招呼来喝茶:“陈老师,坐近点,烤火。”
大妮连忙爬下来喊人,又转身去倒水。一看水壶里的水一会儿已经冰凉透了,只好偷了点灶台的柴火煮一会。另外一边,两个大人已经热络的谈起话来了。陈老师看了一眼桌上的书,便问道:“咦,钟莲这是上初中啦??”
“这丫头说要考安镇中学,我也由着她去试试看。”钟老爹冷哼一声说。“这学校也不好考,老师管得严格一些。这不,开学就要分班了。我正好叫她多复习几遍,别过了一个寒假,心都玩野了。”
陈老师摇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