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六零年代农场主-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见没人回话,心里闷声发火。压抑着声音,努力使自己声线正常的说道:“我外头忙的东西东西不少,便一直没有在这里亲自跟着进度,也不知道你们做的怎么样。这阵子都是苏茜在这里看着,我原想,马上柜台也开了。大家心里肯定也攒着劲儿干活。万万没想到这个样子。”
她扭过头,对苏茜问道:“你没检查这些衣服么?”
苏茜被这个语气吓住了,四妮儿不曾对她冷言冷语,大多都是和气的。她心里七上八下的,蹲下去把衣服捡起来,又仔细看了一圈。还是没发现问题。这时候大老板的目光在这里像鬼似的。她又仔细的看了一遍。
这回一看,就冷汗都掉了下来。
“你们都先放下手上的活儿,过来自己看看。”她招招手。几个妇女犹豫了片刻,也都放下尺子走过来看。那裁缝在这方面的眼力极好,有两个上手一摸,都愣在了原地。后面还有三个站着远远的,你看我,我看你,都不敢走上前来。
孙鱼先是飞快的瞄了那三个妇女,继而捡起地上另外一件裤子,确认的说道:“裤腰紧了。一尺?不,一尺半。”她思索着,最后得出了结论。
“啊。。。。这怎么回事!”
苏茜大惊,这些都是她一直在跟着进度,却没发现这个问题。她用手比划了一圈,脸上的表情越来越愤怒,脸色也发红。先是看了一眼后面的几个人,然后愤怒的说道:“皮筋一卷用完即可就补上了。难不成还是我扣了你们的材料么?”
“。。。。小子新衣服裤腰都紧,穿几次就松了。”其中一个长相温和的女人开口,她先是看了一眼四妮儿,用劝解的语气对四妮儿说:“我们都是做惯了衣服,在这方面没有说谁还搞糊弄的事情。巍先生放心吧。”
另一个见她开口,胆子也大了,说道:“就是啊,巍先生自己可能不是做服装方面的不清楚,一般来说小娃娃的衣服嘛,没得这么讲究的。”
看到四妮儿没说话,剩下一个则是哼了声,对苏茜说:“陈姐都做了十多年的裁缝了。哪里不清楚,小苏你这话我就听不明白了。你这是个什么意思嘛?”那个女人说话嗓门贼大,声音刮过耳朵都能带来一股凉风。“有话就说清楚噻。”
“对嘞,张姐说的没错。小苏人还是阔以。就是不太懂缝纫方面。有些地方她不晓得嘛,怎么能怪到我们头上!”担心收到牵连,一个瘦小个头女人立刻跳出来,和旁边人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
。
“行了!”
眼看苏茜又要开始扯,四妮儿不耐烦这些没完没了的话,直接对那妇女说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女人一愣,开口就嚷道:“哎呀,东家!不是,这事情不是她说的。。。。”她欲开口,被四妮儿拦住了。她看了孙鱼一眼,对方开口说:“这是李雪梅。”
“好,李雪梅是吧。我之前有没有跟你们说过?所有的衣服尺码,都按打板确定下来的数据,不止是布料,扣子,都是一样的。”
这话的确说过。四妮儿没有攀扯私下昧材料的事,而是把话说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了。
他看了众人一圈,继续开口说:“我强调了,所有的衣服是一样生产的。每个款式都是,那现在这又是怎么回事?我不管说腰带如何,裤脚多大。你们一个人都按照自己习惯来,这个大一码,那个小一码。最后结果会是怎么样的?顾客会觉着这衣服好吗?你小一寸,对于服装店来说,就是残次品!”
他这话让所有人都沉默下来。整个房间回荡着刚才那句话。
“咱们是服装厂,虽然是个小厂,还不具备大规模,但是应该有的质量要求一定要有,这不是给哪家闺女做衣服,你糊弄搞就算了。”
最后说完,四妮儿颇为懊恼。
她摸了摸发茬,脸上表情沉默。
孙鱼见她这副模样,就对其余人说道:“大家继续做吧。估计都是头一回干工厂活儿还没转过弯。咱们趁这还有几天,下班抽点时间把那几条不合格的挑出来重新做一边。也不耽误多少工夫。”
苏茜心里懊恼的很,她听到这话,连忙朝孙大姐递过去一个感激的眼神。她也意识到了自己缝纫方面的不熟悉。心里有意想离开这个苦差事,她宁愿穿街走巷当“投机倒把”去。
此刻要不是孙鱼这句话,众人还沉浸在刚才静若寒蝉的气氛之中不知道该怎么缓和。有几个不爱生事的女人立刻扭头就回到了自己位子上,飞快的踩起了脚踏板。
七月份,百货大楼就装修的差不多了,货车进进出出。灰色的大门焕发出了人气。只有略微一点砖石和石灰的味道。四妮儿过去看了两回,他们的服装专柜是最小,最里面的一块。大约只有十二个平方的大小。比起其他的店铺来说要磕碜不少。
“小有小的好处,大有大的好处。”
孙鱼和苏茜是主动过来打扫的,看到一边柜台说道:“咱们来得晚了,这柜台都是有规定的。如果早点有时间,就该仔仔细细的收拾一遍。
四妮儿环顾了一圈说:“前天发了商店整改的合同,有些说了柜子的高度问题。我觉得咱们的柜子不必动了。免得到时候麻烦。”
因为商场本身的格局定下来。装修也不能搞得太夸张,更何况现在根本没有成熟的装修体系,跟没配套有卖地板砖和木地板的地方。隔壁两家店倒是花团锦簇的,塑料花扑棱扑腾四个角挂得像盘丝洞。镂空花如同贪吃蛇一样头撞尾。加上喷的亮片。好好的玻璃给弄得脏兮兮的。看起来不整洁。
他说:“现在镇上不少地方通电了。老白弄了些灯泡过来。我教你做几个好看的灯具摆着。比彩带好看多了。”
这么一说,苏茜眼睛亮了亮。女孩子天生就对手工啊,缝纫呀有着吸引力。她也一样。不过现在家家户户安装了灯泡都是光秃秃的。没有灯具这说法。
第一百六十章
这种后世非常流行的纸艺灯笼充满了和风的朴素简洁感。四妮儿先找到了几个几个气球吹好了,然后找了一卷宣纸,用水彻底侵湿透以后,宣纸就变成了软烂的纸片。纸片趁着湿透的时候糊在气球表面。就像糊灯笼似的。做完以后等待水分晒干即可。
晒干直接戳破气球。圆形的灯罩就做好了。宣纸薄而透。做出来的灯罩还能在灯光透照下看到斑驳的植物纹理蔓延。她又用墨水画上了简单的梅花图案。整个灯看起来就高档精致,又有质感了。
白先勇是个大糙汉子。他看到四妮儿这副兴致勃勃的模样,不好打击她说像是做丧事摆的大白灯笼。可是等成品效果一看。恨不得四妮再多做几个让他带回家去使。
那些花卉的图案让灯罩提高了不少档次,看起来也清新淡雅。减少了几分白色的寡淡。带着一种国风的雅致。四妮儿从小就喜欢古香古色的装饰。她又把柜台上面驾上了一排找工厂做的落地衣架(不带滚轮)。然后将一些做好的衣服挂在上面,只要路人经过。就能看到这一排做工新潮时髦的童装了。剩下的柜子则是以此放了不同大小码的存货。方面随时翻找。
她想临时找两个售货员,被白先勇拦住了。他说:“我看苏茜就挺不错的。你先让她试试怎么样?”他忍不住劝四妮儿,店还没开起来,花销尽量能省则省。否则资金流动就是一个大问题了。
四妮儿想了想,就去问了一下苏茜自己的意愿,没想到她非常迫切的说道:“我可以,我可以当销售员!”说完又不好意思的低下头说:“那质检会不会忙不过来呀。”
她心里沮丧又懊恼,对于一个服装的外行来说,质检是一件吃力的事情。像是什么小问题几乎看不出来。专业性的东西也时常闹笑话,在孙鱼这样熟练工的面前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上次闹出的松紧带事件让她非常尴尬,很想在四妮儿面前洗脱这次失误。
四妮儿也察觉到了这一点,苏茜对服装并不了解,在这么多年纪不小的妇女面前当领导根本站不住脚。因此她想了想,又叫了孙鱼来。对她说道:“我准备让你来管这边裁缝,你觉得如何?”
她想看看孙鱼的反应。
没想到孙鱼听了,却有些紧张,她带着忐忑不安的说道:“我吧。。。。。裁缝上面的功夫,我敢说没什么问题。但是当管理,这。”
她当了十几年的裁缝,闭着眼睛都能裁剪,然而这十个裁缝里,刚才出头的女人很有几个,他们都是自己当“老板”又是本地人,仗着自己资历大,根本不好管理。她一想到接受这个任务以后,就是数不尽的麻烦,一时间犹豫了起来。
没想到四妮儿很有耐心,她觉得像孙鱼这样的女人,明面上柔柔弱弱,可是骨子里却是自强不息的。不然也不能独自带着一个孩子生活了。她需要一加把火。
“你先做试试看,不行再说。我看你缝纫技术活是不错的。有什么技术上问题你肯定比我们都懂,这就是你发挥作用的地方了!”四妮儿继续说道:“如果做得好,我会加上奖金发给你们。”
这句话让孙鱼一下子瞪大了眼睛,满脸都是不可置信:“奖金?!”
不能怪她接受能力差,而是这个时候大环境的工厂都是拿着死工资。从没听到还有奖金这种事情,更多则是企业逢年过节给员工发点礼品之类的。
四妮儿认为,奖金绝对能够增加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就拿后世搞销售的来说,谁不是拿提成过活,要是全都拿死工资,还有什么积极性?国有企业在九十年代就办不下去了,不就是因为体制内吃大锅饭,加上官僚主义嚒?
……
晚上回村,天空半边挂着银月,半边缀着斜阳。温度渐渐降下来了。夏蝉的叫声有气无力。村里刚夕夜的小孩和老头又去刘福家里看电视。哪怕已经看了五六天,依旧抵挡不住村民的热情。
学校的作业很少(主要是学习资料匮乏)最多就是把生字抄写二十遍,或者是背诵课本上的数学公式。她花了不到半个小时,就颠颠的跑去找钟老太编织凉席了。这是每每到了夏天都要干的事情,先是去芦苇地割芦苇。半个小时的时间,胳膊腿上全是红疙瘩,要涂上药才受得了。也有些是止痒的草药,村里小孩都认得。
揭苇就是把整根芦苇劈开,一般是劈成四片。然后铺在院子里的地面上,来回的压平,这就是碾苇。这两个过程下来,芦苇片就变得柔软而顺畅,编织的时候更加容易了。这时候各家编织的花纹都不一样,有的是一挑一压法,有的是隔二挑一压一法。。。。。洒水,浸泡,保证苇篾不折断,再接着就是做折边。
这编席子是冬日闲来无事就开始做的,一直到夏日。席子能拿到供销社去换钱。钟老太便一丝不苟的做下来了。她比旁人做的更好,编出来的凉席尺寸足,席花紧密。
四妮儿就负责给编织好的席子洒水。
“奶,席子都搁在这儿了吧?我送去供销社啦。”
钟老太连连叫住她,抱了一捆麻绳扔给四妮儿,说:“早些回来,晚上给你做兔子肉吃。”说完。四妮儿就扛着凉席出发了。
她走到半路。见四周无人,干脆一股脑把一捆凉席都送入农场仓库,然后拍拍手上的灰回家去了。。。。农村供销社收凉席的价格低廉,一张也才两毛钱,可就要花去半天时间。她从口袋里数了两块钱,捏在手里准备一会儿给钟老太。
没过一个月,京都就来了一封信送到了公社。
听说是首都来的信,钟老爹听了,忙不迭的过去取信,二妮儿过去有段时间了,因为电报昂贵,所以只寄了一封信过来。晚上,一家人对着灯念了信。四妮儿看到钟老爹的眉头越来越舒展。连忙问道:“爷爷,二姐怎么说啦。”
他回过头,不可置信的说:“你二姐……争气,说是通过了预选赛。”
第一百六十一章
他年纪大了,眼睛不好使,于是看得很慢,干脆就让四妮儿拿过信来念给众人听。她一看,就朗朗说道:“二姐说:预选的人有七十五个,有最大的年龄快三十岁了。我和徐誉是最小的。不过大家没想到国际赛是分男女比赛,因此我那一组只有四个女生。我赢了六场,输了一场。排第二名。教练说我们女娃娃占便宜。那头男生比赛才叫激烈哩。。。。”
她逐字逐句的念,整间屋子都能听到清脆童稚的声音在不断的回荡。
大妮下工回来就听到这个消息,高兴的不得了,她说:“是不是咱们能在电视机里看到二妮儿啦!”
说完,全家人你看我,我看你,脸上都路出了激动万分的神色。
八月五号,比赛正好开始,从镇上的鄂省晚报上都能看到越来越多的比赛报道。而这些报道清一色都是对霓虹选手的鄙夷和对本国选手的鼓励。激昂,热烈的气氛充斥着文章。能透过黑白墨字看到一片片热忱和信心十足。这当然了。他们相信,在十多年前,华国能打败霓虹,现在也是一样。
尽管大多数人对比赛的项目并不关心或者说是嗤之以鼻,但是大家都相信能打败对手。
四妮儿看到雪花一样的信件一封封的从京都传过来。
有时候,这种气氛是会传染的。一开始,还有很多人不知道这次比赛,但是报道,电视,收音机上偶尔提到的消息,渐渐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在娱乐活动还不丰富的时候,相当多的人关注了这次的比赛情况。也有人找到了钟家老头老太太,问他们家是不是有个去京都比赛的丫头。
是的,就是旁敲侧击的问。
一开始,钟老太还是相当的得意,直到四妮儿给她看了一份简报,她才渐渐的有些担忧起来。这个报道只占在报纸相当偏的角落,豆腐块的大小文章写道:
“霓虹代表国家队,派出的参赛选手都是近年崛起的新生代旗手。其中以木谷实门派最为突出,其次是新老博弈竞争激烈。在此前数年间,这批老将被送入历史洪流,新生代参赛选手的辉煌表现被称为“超一流”。此次参加比赛呼声最高的超一流选手“武宫正树,大竹英雄。。。。。。”
嗯。如果稍稍对围棋有所了解,就会知道日后全世界顶尖棋手就是八大“超一流”选手。其中六位均是如今这份参赛名单里的熟悉名字。
四妮捏着报纸的手微微发抖,脸上的表情也变紧张了
没人比她明白,在历史悠久的华国,一向是向周边国家输出文化,而在近代,这个关系发生了大反转。七十年代霓虹人口一个亿,围棋爱好者足足有一千两百多万。专业棋手六百,九段约莫六十人。其中不乏天才的“超一流”。而同时期的华国人口十倍有余,专业棋手不到霓虹六分之一,九段只有十五分之一!!其中一半已经隐退。
她心里狠狠的敲响了警钟,为还在参赛做准备的二妮儿担心起来。
而钟家人,也从孙女在预选赛脱颖而出的喜悦中冷静下来。
这种事情说出去是为国争光。正因为一切来的猝不及防。以至于有点冲昏头脑。可是钟家人不傻,看到四妮儿特地留下来的简报。众人就知道这场比赛隐隐透露出来的危险。因此,这份剪报被钟老爹藏了起来。一方面,钟老太则是不明就里。她说道:“总归就是比赛嘛,再说她那个师兄还是跟着去了,她才多大,说不定都不上场。”
也是,也是。老伴说的有道理!
首都能人肯定不少,二妮算什么,能轮得到她上场么?
只有这么想。四妮儿焦灼的心,才能获得一点点安慰。
………
时间很快又过去了几天,大妮和三妮儿在田里干活,公分暂时算在钟老太的头上。九月份要枪秋收,现在这个时节很关键,废料,水分,一点也含糊不得。唯一好的地方是现在开始使用化肥和农药了(粮食增产的关键。)尽管后世人对于农药的化学成分避之不及,但是在这个人工除草的年代,农药简直是拯救了无数粮食。
中午吃饭,钟老太送了半凉的米粥(夏天热饭。)和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