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七十年代旺家小媳妇-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冯荞对这一大堆“那啥”表示很无奈,意思她大约明白一点儿,可这事咋跟长辈讨论呀,索性就傻笑以对:“你放心大伯娘,我们挺好的。”
大伯娘却分明操心上了,看着小夫妻也挺恩爱的呀,侄女婿看着也很好呀,高大强壮的小伙子,难不成对屋里的事儿不那啥?不应该呀。大伯娘反倒不放心了,盘算着改天得把二伯娘叫来好好关心一下。
外屋陪着大伯说话的杨边疆,浑然不知某方面被质疑了。礼物送到,坐了一会儿婉拒了大伯留吃饭的心意,悠哉游哉又回二伯家。
看着冯荞没有去冯老三家的意思,回来后二伯问她:“冯荞啊,是不是……拿两包月饼,去你爸那儿一趟?这大过节的,他一个人也怪可怜……”
冯荞犹豫了一下,去,她心里疙瘩别扭,不去,二伯这样商量恳求的语气……她稍稍一顿,心里寻思着对策,二伯娘却已经先说话了。
“去啥去呀?万一再撞上寇金萍,你叫冯荞说啥?”
这话一听就有故事了。寇金萍这阵子跟冯老三又搭上了?
“反正两人整天勾勾搭搭的,好几回有人看见寇金萍跟冯老三私下里说话,前两天邻居说,寇金萍在老三家里帮着拆洗被褥呢,拆洗完了倒是走了,冯老三还殷勤送出大门口。”
二伯吭哧半天:“真的?哪能啊?”
“你说真的假的?谁还造他两个的谣?”二伯娘一转脸对冯荞下令,“不许去,别理你二伯那一套。”
寇金萍的确在努力地、慢慢地软化冯老三。小粉还没嫁出去,她如今指望不上,只能想法子回去让冯老三养了。
于是寇金萍便死缠烂打地开始接近冯老三。冯老三如今一个人住,寇金萍有事没事就跑去给冯老三洗衣做饭,收拾家务,各种体贴各种讨好。其实冯老三对这种讨好还是挺享受的,可要说冯老三也是够渣,一边享受寇金萍的关心体贴,一边却又态度含糊,绝口不提让寇金萍回来的事。
就这样,两人含糊暧昧地状态一直持续了好长时间,弄得村里人都跟着看笑话。
☆☆☆☆☆☆☆☆
寒假,在省城读大学的冯亮放假回来了。
他们这一届大学生尤其特殊,唯一一届冬季高考入学的,学习任务重,暑假时间很短,加上为了省路费,冯亮暑假就没回来。寒假也不长,今儿腊月二十二了才到家,算算这都快一年没见着了。
如今再一看,人还是那个人,竟然长高了一些,稍稍胖了一点儿,仍旧穿着在家时二伯娘给他做的衣裳,说实话那衣裳土里土气的,可冯东整个人精气神却不一样了,又说不清楚哪儿不一样,反正跟周围那些乡土气的农村小青年一比,真有一种卓尔出众的气质。
气质这东西摸不着,却藏不住,你比如杨边疆,随便站在人群里,身姿挺拔腰肩笔直,他就不同于缩肩搭背的普通小青年。你再看看冯亮,果然就是个大学生的样子啦。二伯娘看着一年不见的小儿子,越看越高兴。
冯亮回到家也格外兴奋,家里这一年都挺好,侄子小宝都会走路了,二哥还把东头两间新房子盖起来了。
不用说,冯亮也知道二伯和大哥二哥为此挨了很多累。虽然找了人工,前期和后续工作都是父子三人自己动手,尤其冯东干的多。如今新房子已经粉刷好,冯东自己已经搬进去住了,冯亮便笑嘻嘻地说,寒假过年跟二哥一起住新房。
冯亮上大学这一年,竟没花家里多少钱,走的时候二伯娘就给他带了点儿路费和煎饼,冯荞塞给他二十块钱,后来几次写信,总是跟家里说不用寄钱,如今回来的路费都还有呢。他说大学里发粮票,有生活补贴,男生足够吃,饭量小的女生吃不完,每月还能省下一些粮票寄回家。
然后冯亮跟他们说,上头政策变了。
“要把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了,允许农民多种经营,我放假回来的时候,省城街边都有人拎着篮子卖菜了。”冯亮高兴地拉着二伯娘,“妈,往后咱家可以多养几只鸡了,猪也可以多养,超过限额也没关系,如今都允许啦。”
“嘁,咱家的鸡本来就超过限额了。”二伯娘嗤笑以对,“原先规定一户可以养五只呢,咱们家六只,咱村里坏种少,没人跑来挑刺。挑刺也不行,我看谁敢动我的鸡。”
一家人哄笑起来,冯荞听到这消息也很高兴。
“哎,那我可放心了。我今年养的那些小鸡,原先买了二十只,折损了三只,丢了一只,养到现在还剩下十几只,温锅时二伯娘还给了我两只老母鸡,太多了。我怕人家不许养,关在鸡圈里都不敢放出去。我还盘算着,人家要是不准养,我过年都杀了吃肉呢。”
冯荞庆幸地拍拍胸口,哈哈,她的下蛋鸡保住了,往后可以大大方方养着,家里就不愁吃鸡蛋啦。
在二伯家热闹了一下午,小两口回到家还是开始杀鸡。冯荞开春时买的二十只小雏鸡,养活了十六只,如今都已经长大了。中秋送节礼拎了两只,这次送年礼拎了两只,九只母鸡留着下蛋,家里还有三只公鸡。小公鸡跟小母鸡不一样,整天好斗打架,鸡冠子都啄破了,杨边疆早就想杀了。
杀鸡,准备过年。
冯荞拿这些鸡可宝贝着呢,中秋节嫌小都没舍得杀。现在她一发话,杨边疆留下一只最俊的红公鸡“统帅群鸡”,剩下两只手起刀落,烧一锅热水拔毛去内脏,收拾干净,先给杨妈妈送一只去。
小夫妻一起去的,月色如钩,两人牵手转过挨着的门,杨妈妈和杨爸吃过晚饭正在烤炉子,忙拉着他们一起坐下暖和。杨边疆就笑着把鸡拎到屋檐下挂起来。
“妈,给你杀了只鸡,收拾干净了的,过年省得你自己杀了。”
这是给他们送年礼呢,杨妈妈挺高兴,忙招手叫杨边疆:“别挂那儿,挂到屋里梁上,挂在那儿万一让猫来偷。”
冯荞:“妈,你看看过年家里还缺啥,我们这两天买年货呢,好给您送年礼。”
“还再给我们送年礼?不是杀了鸡了吗。”杨妈妈赶紧说,“家里你爸也置办年货啦,兰江总还要来送年礼,过年啥都不缺了。你们啥都不用买,平常做顿好饭都不忘我们两个老的,过年就不许再送啥来了。”
一转脸,杨妈妈就忍不住跟老伴儿抱怨:“你说两个儿子,两房儿媳妇,要是能往一起中和中和该多好,老大两口子总想让我们贴补,今天要这明天要那,尤其老大家的,不赚便宜就觉得吃亏了,我数落两句还跟我置气,亏得他还是老大。他们两个呢——”
杨妈妈说着指着冯荞,“有孝心会做事儿,人家自己也立得起来,小两口恩恩爱爱的都不用爹妈操心,可就是花钱太大方,今年又给我扯布做冬衣。其实我们做爸妈的,不用你们给我们花钱也高兴,总还希望你们多攒点儿积蓄,钱要少花,家有余粮心不慌。”
杨妈妈话说得实在,可小夫妻却不会当真就不送了,农村人过年过节尤其讲究,出嫁女送年礼自不用说,分家的儿子送没送年礼,送了啥,那都是老人的面子,也是他们自己的脸面。
冯荞真心觉得自己摊了个好婆婆,人实在,脾气好,婆媳俩这么久都没红过脸。尤其她嫁过来这都快一年了,一直没要孩子,可不少人关心着呢,有个婶婆还专门跑到杨妈妈跟前,建议她带冯荞去“找个郎中看看”,言下之意,别是有啥毛病吧。
杨妈妈对这事情自然是最关心的,可也一直没在冯荞面前说啥,后来急了,偷偷把儿子叫去问,杨边疆当然全都揽在自己身上,跟她说是自己不急着要,打算等两年。杨妈妈弄明白以后,也就没再催了。
杨妈妈问起他们过年打算怎么过,小两口之前商量过的,杨边疆就说,他们年夜饭和大年初一过来这边吃吧,其他时间要上班,就自己解决了。
“那好那好,你们年初一过来,省的我跟你爸两个人冷清。”杨妈妈连声答应,又嘱咐一句,“冯荞啊,过年你也别炸丸子做豆腐了,两口人不值当的,我多做点儿给你就行了。馒头我也给你蒸了。”
“嗯行。”冯荞笑着答应了。反正心里有数,你来我往,她不会让婆婆白贴补她就是了。
如今过习惯了,觉得分家还真好,清净自在。他们白天几乎不在家,晚上回自己的小家,大嫂和婆婆那些不消停的矛盾也烦不着他们。
第90章 小财迷
婆媳关系就是个老大难。大嫂跟婆婆三天两头闹点儿别扭; 闹得轻了,杨妈妈脾气好忍着她,闹得太出格; 惹得杨爸脾气上来,把大儿子叫去一顿臭骂,倒也能消停几天。可看在大嫂眼里; 却又成了公婆偏心的证据。
腊月二十五杨妈妈磨豆腐; 早早跟小夫妻打了招呼; 交她们就不用做饭啦,都过来吃热乎的豆腐脑。
冯荞喜欢吃豆腐脑。吃豆腐脑要有“浇头”,二伯娘做浇头; 喜欢放辣椒面和蒜泥,加上葱花、芫荽、切碎的咸萝卜干,萝卜干让豆腐脑的口感更加丰富,特别好吃。如今吃婆婆做的豆腐脑; 做浇头除了二伯娘喜欢放的那些材料; 还放了煮熟的咸豆子和小白虾皮儿,越发好吃了。
也不用再另外炒菜; 豆腐脑就着新煎饼,一顿晚饭吃得滋润又舒服。
大哥一家三口也过来吃了。吃完饭把杨边疆拉到院子里; 嘀嘀咕咕说了一会儿话,再进来时杨边疆神色如常; 大哥脸色却不太好; 大嫂瞟了他们一眼; 对上大哥的眼神,就耷拉着脸在那儿不高兴。
大哥低着头用腿碰碰大嫂:“吃完了吗,吃完了赶紧回去。”
“你急啥呀,总得等我吃饱吧,我刚才喂大豆,哪里顾上自己吃了?”
大嫂说话的口气非常不好。
冯荞心里不禁好笑,她撒气撂脸子给谁看呢?冯荞早已经吃饱了,于是她抬眼看看杨边疆,杨边疆会意,跟爸妈说了一声,两人便起身打算回去。
“冯荞啊,把这端回去明早热一下吃,省得做早饭了。”杨妈妈见他们要走,忙端了个小铝盆,舀了两碗豆腐脑进去给冯荞。
冯荞刚想去接,就听见大嫂阴阳怪调地说话了。
“妈,你这偏心也偏得太厉害了吧?他二婶来吃豆腐脑,都不用她开口,你给她吃着还给带着,我啥时候有这好事儿了?我平常来拿两个煎饼,你都得唠叨我半天。”
杨妈妈愕然:“老大家的,你说这话亏心不亏心?这豆腐脑你三口人没吃?吃的喝的你平常拿的还少?你吃得比谁都多!”
“看看,看看,这就是当婆婆的,偏心还不许我说话了?还不偏心,你那心都偏到胳肢窝里了。我要一点东西你都不舍得给,老二家呢,蒸两个菜包子你都端着往他家送,你当谁不知道呢?”
“老大家的,你要这么说,那我还就偏心了。边疆和冯荞,炒一顿好菜都想着给我们送一碗来,你啥时候给我送过一碗粥?你整天从我这儿吃着拿着还少吗?脸皮比城墙还厚,说你多少回都没用。冯荞过门这一年,给我做了两回衣裳,你自己说,你嫁过来都六七年了,你给我买过一根布丝儿吗?人家好是好换的,人家可没整天想着占便宜。你呢?你倒还有脸跟老二家比。”
“行了行了别说了,走吧。”大哥被杨妈妈一通数落,自己脸上都挂不住,就去拉大嫂要走。谁知大嫂甩开男人的手,反倒来了本事了,连哭带喊地撒起泼来。
“我不就是穷吗,老二家有钱,你就处处巴结她,我穷,你就处处瞧不起我,整天挤兑我。都是你亲儿子,你就这么偏心瞧不起我……
这叫什么人呀,冯荞恨不得把这个泼妇一脚踢出去。这时候,就听见“砰”的一声响,忍无可忍的杨爸拍桌子发火了。
“滚!赶紧给我滚!”杨爸一巴掌拍在桌子上,指着大嫂骂,“自己胡搅蛮缠,跟婆婆吵架还有理了?”
大嫂被杨爸吓得顿时住了嘴,杨爸自己的说法,抗日战争扛过枪,抗美援朝过过江的人,脾气上来可不跟你客气。
大嫂愣了愣,瘪瘪嘴开始抹眼泪。杨爸终究是农村里传统的“老公公”的思想,没有再骂儿媳妇,却指着大儿子骂上了。
“新疆啊新疆,你也二十六七的人了,你还能不能有点出息?你分家出去六七年了,我跟你妈没少贴补你,养只狗它还知道跟我摇尾巴呢,养你们却养出白眼狼来了。你赶紧给我滚,有多远滚多远,自己不长进,穷死饿死你怪不到别人。”
大哥被骂得一声不吭,一手拖着哭哭啼啼的大嫂,一手拽着大豆,灰溜溜地赶紧走了。
☆☆☆☆☆☆☆☆
这一场闹剧,弄得杨妈杨爸大过年生气,杨边疆和冯荞只好陪着安慰了一会儿才回去。
冯荞打量着杨边疆,被兄嫂这么一闹,他气得也沉着个脸。冯荞心疼自家男人,悄悄把手放进他手里,手指在他手心轻轻挠了两下,果然,杨边疆转头看看她,便安抚地露出一个笑容。
“我没生气,就是有点气我大哥。”
冯荞撇嘴,算他不是太笨,总算还知道他大哥也不是啥好人。夫妻一体,看看大嫂那些做派,冯荞可不相信大哥多么无辜。
杨边疆接到她揶揄的目光,解释道:“大嫂再讨厌也就是个女人罢了,又不能指望女人养家糊口。大哥他一个大男人,老婆孩子都靠他,可他呢,家里日子过不好,连自家女人都管不好,真是没用到家了。你看看大嫂那种人,胡搅蛮缠不讲理,两巴掌就揍老实了。”
冯荞继续对他撇着嘴,要笑不笑地看着他。这家伙几个意思呀?
杨边疆回味过来,赶紧讨好地冲媳妇堆起一脸笑。
“媳妇儿,我不是说你。你当然跟她不一样。”
冯荞学着杨边疆的口气:“啥不一样啊,也就是个女人罢了,两巴掌就揍老实了。”
“不是,我媳妇肯定是最聪明能干的,我媳妇也不用旁人管,还能把管我好好的。哪天我要是不听话,我媳妇两巴掌就揍老实了。”
冯荞:噗……没出息的货!
杨边疆贱起来也让人受不了,在外头那么注意形象要脸面的人,厚脸皮全用在自家小媳妇身上了。明白到某些言论冒犯了媳妇,索性就搂着她一通卖力的乱亲。
“媳妇儿,你放心,我保证疼你一辈子,好容易哄到手的小媳妇,疼还来不及呢,我哪舍得碰你一根手指头呀。”
冯荞推开他:“你自己说的,今晚不许碰我。”
杨边疆:……不许偷换概念!
两人洗漱了上床,一起靠在床头捂被窝。冯荞枕着他胳膊,想起刚才的小细节,就问他刚才被大哥叫出去,是不是有啥事情?
“别提了。”杨边疆无奈,“找我借钱。”
杨边疆想起大哥当时那口气,开口就借一百,他问借这么多钱干什么,大哥居然说,一百也不多呀,还不到你两个月工资。杨边疆当时每月的工资57块,他这位大哥可真没算错。
“他借钱干啥?”冯荞好奇。按说大哥大嫂虽然拮据,一家三口,大嫂还经常带孩子不出工,在生产队属于典型的超支户,手里没余钱是真的,可也没多大花销,大豆吃穿也主要靠爷爷奶奶。他借钱干啥呀啊。
“借钱帮他小舅子盖房结婚。”
呃……怪不得大嫂那脸色呢。冯荞笑着追问:“那你咋说的?没答应?”
“当然没答应。救急不救穷,他自己家要真有着急用钱的地方,我爸妈也不会不管他的,他来找我借,还不是不敢跟我爸开口。”杨边疆说着直摇头,“我又不是钱多的没处花,他小舅子娶不娶媳妇关我屁事。”
杨边疆当时直截了当回绝了,俩字,没钱。大哥说,你咋可能没钱呢,杨边疆索性说,我自己都花光了,不借。
这话倒提醒了冯荞,爬起来就去翻床头的箱子,拿出她放钱的小铁盒,兴致勃勃拉着杨边疆盘算他们这一年攒下了多少钱。冯荞一个月工资加上管小食堂的钱是27,杨边疆57,不过杨边疆偶尔也会接个私活,也是进项。
开支的话,俩人每月的伙食费和日常开销、人情往来,大约抵掉冯荞一个人的工资,偶尔买件好衣裳、进城玩几趟、帮冯东建房用了一些……
其实不用数冯荞也知道数目,可还是美滋滋把盒子里的钱数了一遍,跪坐在床上问杨边疆:
“你知道咱家今年攒了多少钱?”
“不知道。”杨边疆说,怕她冻着,扯过被子把她裹了个严实,“有个两三百吧,反正够花了。”
“四百二,零钱硬币啥的没数。”
“这么多?”
杨边疆有点惊讶了。小两口一个厂上班,结婚后每月领工资都是他一起领了,别人还以为他多么的当家管钱呢,其实他领回来就往小铁盒里一扔,要花钱就来拿,平时都是冯荞收着。
四百多,在这年代当真是一笔可观的积蓄,要知道各村情况最好的社员家庭,一年也顶多能结余百十块钱。
杨边疆啧了一声:“冯荞小同志,看不出来你这么有钱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