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听说海角天涯只有风能到达-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麦言去剪了头发,买了新衣服,洗了热水澡。把身体打扫得干干净净、轻轻松松的,就剩下灵魂了。只要和文丹一离婚,他就又可以像孤魂野鬼那样到处飘摇了。
  他最后一次拥抱她,然后告诉她,他必须要离开了。他曾经以为结婚是唯一可以让他死心塌地和一个人相守的办法,现在看来,完全不是,他这样的人,无论如何,都不能和一个人相守到老,别人都是五行缺土或者缺水,他是缺心眼。
  麦言离开家的时候,文丹没有出来送他,他想这一次,她必然是对他彻底死心了。她以为她的回心转意会换回他的笑口常开,却没有想到他已经心如死灰。
  麦言没有马上离开瓷央,他又住进了以前和艾佳一起租的那家酒店的那个房间,但只住了一晚,早上起来,他下楼买了两个苹果,然后去搭公交车。他打算去龙山,去风穴寺,去找光着头的艾佳。因为接连下了几天的雨,地上还没有干,麦言一路走一路看风景,到庙里的时候,已近晌午了。
  寺庙里的人并没有认识艾佳的,麦言向她们描绘艾佳的相貌,她们也只是摇头。一开始麦言还怀疑是她们故意不让他跟艾佳见面,直到一个老尼姑说,艾佳已经去了百里之外的一座寺庙。
  麦言问那老尼姑,艾佳为什么会出家,尼姑说可能是被亲人迫害吧,具体她也不清楚。她说艾佳来的时候满身是伤,休养了几个月才好,好起来后,就离开瓷央了。
  麦言回到酒店的时候,天已经快黑了,酒店的人问他是否再住一晚,他摇了摇头,付了半天的房费然后把行李搬出来。他去了汽车站,只剩下宝鸡了,最后一站,走完了,他觉得就和过去一刀两断了。
  但是到了宝鸡之后,麦言又改变了主意,他没有去以前经营的酒吧,也没有去以前租住的房子、逛过的街道。他突然觉得这一切毫无意义,他坐在火车站前面的广场上,失声痛哭。夜色很深了,没有人注意到他,即便有人注意到了,也不会愿意搭理一个疑似精神失常的人。他在广场上坐了七个多小时,天亮了,鲜艳的太阳从东方升起,他渐渐感到了暖意。他想起很多年前的午后,麦佳摇着他的胳膊问他要不要去看音乐节,新的一届音乐节又要开始了。永远年轻的麦佳会在天上陪自己一起看的吧,想到这里,麦言笑了。
  他想他已经变成了一个正常的人,一个完整的善良的被阳光照耀着的人。他想即便他偶尔还会站在阳光照耀不到的地方,被阴影包围,他心里都会充满希望。他不再是一无所有的人,或者说,他从来都不是一无所有的,只是现在才明白,他曾经拥有过的,都是最宝贵的东西。



第33章 尾声


  多年以后,麦言回瓷央签售,邀请他的,正是过去瓷央市演艺公司的经理王盒。多年后,他变成了瓷央最大的图书城的负责人。
  为了迎接麦言,王盒还请来了李条、赵茶、谢颂远和很久都没有玩吉他和贝斯的韩越升,还有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的柳梦儿。他们组成了一支乐队,唱着麦言当年写的歌,场面十分动人。
  签售结束之后,李条摆了酒宴,为麦言接风洗尘。席间大家都喝了不少酒,麦言感觉自己有点儿醉了,借着醉意,他问赵茶,怎么没把蓝琪带来。
  赵茶说孩子病了,蓝琪在医院照顾孩子。
  麦言没有再多问,当晚也没有住在瓷央。麦言的父母这时候都是六十开外的人了,身体很不好,虽然有保姆照顾,可麦言还是不放心。车从瓷央开往麦言所在的城市时,经过当年的艺术学校,现在这里已经是一排商用写字楼了,当年艺术学校的教学楼、寝室楼、食堂等建筑已经全部被拆光。麦言让司机停了车,独自一人上了楼顶。楼虽然是新的,远处的山却还是过去的山,迎面吹来的风也还像当年一样清冷。一次又一次地故地重游,本该百感交集的麦言觉得自己已经麻木了。麦言想,也许这是最后一次来这里了。
  快要到家的时候,麦言收到了赵茶发来的短信:你不用为当年的事儿耿耿于怀到现在,蓝琪爱的人一直都是你。医院的孩子是纪凉的,蓝琪只是暂时帮他照顾孩子。
  麦言看着短信愣了一会儿,没有回复,他突然很想笑,他努力地克制着,最终还是没忍住。他笑得前俯后仰,笑得撕心裂肺,笑出了一脸的泪水。在泪水中他看到了麦佳的脸,他自言自语地说:“姐姐,做一个有激情有梦想并且敢于去追求梦想的人,真的比做一个甘于平凡的人幸福吗?姐姐,我想我已经做到了,可为什么我觉得好累好累呢?姐姐,你说的答案,我找到了。”



第34章 后记


  经过六夜两天的修改,终于在2012年9月4日凌晨两点将这本书定稿了。已经不是第一次修订了,回忆起来,从2010年开始写这本书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两年多的时间。
  记得开始计划写这本书的时候,我还在眉山,等到真正动笔的时候,已经到了成都。如今完稿并且定稿,却是在长沙了。一路颠沛流离,故事也写得曲曲折折。
  想起在眉山的时候,每天除了陪女朋友之外,剩下的时间都在写小说。那时候我没有什么钱,但是过得很快乐,常常靠廉价的水果解饿,吃得最多的,就是橘子和橙子了。现在回忆起来,嘴里还有一股股酸酸的味道。
  在酸酸甜甜的味道里,我写着搞笑的小说,心里却一直在想,什么时候能够写一本悲伤的小说就好了,因为生活中毕竟不只是快乐的,总是笑啊笑啊,多少显得有些虚假。
  怀着这样的想法,从春天一直到冬天,终于有一天,因为一些小事,女朋友和我发生了争执,我想不开,就坐在阳台上发呆。成都的冬天虽然不冷,但因为那天穿着单薄的衣服,生着闷气也不想回房间穿棉袄,冷风一吹,就冻得我发抖了。在清冷的风里,小说的开幕跳进了我的脑海里。
  然后便忘了所有的不愉快,奋笔疾书,写了一万多字。本想着可以像凯鲁亚克写《在路上》那样一口气写完的,结果接连遇到一些不靠谱的人和事儿,导致几次不得不在写到兴起时中断。就这样断断续续,一写就是两年。
  在写的途中因为那些不靠谱的人和事儿,我曾经想过去争,去理论,可惜无济于事。“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最终摆在我面前的,只有忍耐或者离开这两条路。
  说实话离开了我还真不知道该干什么,从十四岁退学到现在,我没有干过一份正经的工作,唯一的正经事,大概就是写小说了。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方式,一旦让我彻底放下了,我还真不知道自己能否适应。
  于是便忍耐了下来,并且安慰自己说,没有哪个圈子是干净的。此刻我嫌写作圈混乱,争名夺利,为了利益出卖朋友的人比比皆是,只是因为我没有处于更乱的圈子而已。
  最近和一个比我年少的朋友聊天,他说,我羡慕你,你已经有了名气,有了作品,我却只有自信心。我说我也羡慕你,有所失必有所得,我曾经也像你一样除了满满的自信一无所有。现在我有了当年我想要的东西,却因为看到了太多肮脏不堪的事情,而对曾经憧憬的一切失去了信心,失去了激情和朝气。
  年少的信心和成熟后的成就,哪一样更好呢?我无法判断,只能说,得不到的东西就是自己觉得好的吧。就像这本书里的主人公,他一直拥有很多很好的东西,比如爱情,比如青春,可是在他看来那些爱情一点儿价值都没有,可以像一次性塑料袋一样用过就随意丢弃。结果他必然会在失去的时候追悔莫及,可等到他再一次得到,他还是学不会珍惜,直到美好的青春年华全部被挥霍掉。所谓的没心没肺,大概就是说这种人的吧。
  我在小说里用到了很多现实里的场景,还有一些我或我接近的经历。也许有人会往我身上联想,但是说实话,除了主人公身上颓废的气质,其他的地方,我和他还真是截然不同的,我甚至有点讨厌他这样的人。
  倒是我2009年出的那本《谁的青春伴我同行》里面有一半真实的经历。不过小说毕竟是小说,加入了想象之后,就像在米汤里放了盐一样,虽然看上去还是雪白的汤水,可味道,肯定已经大变了。
  这本书和我另外一本历史小说应该都会在今年上市,两本小说都是讲爱情的,只是发生的年代不同,都是有点儿绝望的爱情小说,我想我以后大概不会写这样的小说了。这样的小说读着虽然不坏,写着也不纠结,可是写完之后,回过头再看,会有种被抽空的感觉。
  我喜欢写小人物,写反面人物,写坏人,写他们为什么变坏。我把我的想法讲给我的朋友听,他们一致反对,我试着向他们解释,可不管怎么说,在他们看来,都有些不可理喻。比如我接下来想写秦桧这个人,他发明了宋体字,人们一直用到现在。但是因为害了岳飞,导致被人唾弃到现在。可是,更应该被唾弃的,不是秦桧身后的皇帝吗?
  为什么我们常常去恨一把杀人的刀,而忽略了那个持刀的人。恨捕蝉的螳螂,却不去理睬后面的黄雀呢。
  我常常会因为这些问题把自己搞得很郁闷,觉得自己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觉得没有人理解自己,觉得自己也许真是有些不可理喻。
  这个时候我一般会选择去下象棋,因为很少有人能下得过我,赢上几盘,心情就好起来了。这篇后记,也就写到这里吧。搁笔之前,再次感谢为这本书的出版付出过努力的朋友,感谢一路走来陪伴我的朋友们。
【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