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金闺记-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琳芝一直知道太子不够聪明,可没想到,他竟然会傻得无可救药,唯有耐心地道:“殿下此时难道不应该先解决天香楼的事吗?”

    太子一听她说天香楼,目光猛然一亮,殷切地望着王琳芝道:“那你可梦到,这事该如何解决?”

    原来他看中的是她做梦的能力!

    王琳芝苦笑,“我梦到殿下和二殿下被吴惠妃陷害,被贬为庶人,然后横死,梦到姑母被贬为庶人自绫,阿兄和父亲被流放的途中出了意外,阿娘皈依了佛门,我便觉得了无生趣,直接跳进了潞水,我死的那一年,仅有十八岁。”

    往事不堪回首。

    一说起这些,王琳芝不由一阵悲伤。

    太子虽然将信将疑,但也不好再继续纠缠这个话题,脸上明显带了些失望。

    王琳芝将他的神色收在眼底,神情就更诚恳了,“姑母已经不在了,阿娘如今又不问世事,公主府如今已经日薄西山,却也不敢私自结交藩王,憋府上下所有人等,只忠于陛下一人。”

    太子却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来。

    对啊,除了他之外,其他皇子早已经分藩了,他们这个时候早该到封地上去了!

    自己不在封藩上下功夫,一直纠结在一个女人身上有什么用?

    等他坐上了那个位置,什么样的女人没有?

    “妹妹这一席话,使孤受益良多。”太子站起来,朝王琳芝行了一礼。

    王琳芝忙避开了,“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殿下不必多礼。”

    太子想急着回去商量将弟弟们弄到封地上去的事,已经不愿意在这里消耗费时间,淡淡地朝王琳芝点了点头,转身离开了公主府。

    外面站着的丫头们这才悄悄地舒了一口气。

    王琳芝倒有些不以为然。

    她倒没太将太子放在心上,单一个二皇子和程静姝就让他头痛了,更不要说还有崔皇后的母族崔尚书。

    他现在是众矢之的,哪有功夫在她这个无足轻重的人身上下功夫?

    王琳芝正想回清莲居,王慎远从外面回来了,见到她便笑了笑,“皇上已经下旨,将宁王的嫡女封为柔嘉公主,下月就要嫁到西域了。”

    宁王的嫡女只有一人,那就是赵柔。

    王慎远虽然不知道赵柔和王琳芝的那些过节,但却记得妹妹不喜欢提起这位表姐,便猜想着是个不好相处的人。加上后来小薛氏又和他讲了赵柔将推王琳芝下水的事,所以一直很讨厌她。

    如今见去和亲的人是她,心里便十分高兴,忍不住见到王琳芝就将这件事告诉了她。

正文 290 立功

    二皇子自记事的时候起,就常常被人拿出来和大皇子相比。

    可常常又是比输的那一个。

    因为他的母妃刘淑妃是刘太后的内侄女。

    可昌盛帝年幼时,恰逢吴太后当政,这位当年为了争权夺势,不仅杀死了高宗原配皇后所出的皇子,更是杀掉了自己那些不听话的亲生儿子,而刘太后为了在吴太后面前立住脚,拍马迎逢是家常便饭,更重要的是,她的不如意全发泄在了睿宗和中宗皇帝的儿子身上。

    昌盛帝年幼的时候被刘太后磨蹉过,等到他做了皇帝的时候,便开始对自己的元配王皇后看不顺眼,所以才一味的宠爱吴惠妃。这种宠爱固然有两份真心在里面,其实更主要的是因为幼年的不幸。

    昌盛帝不喜欢刘太后和刘淑妃,所以便也不喜欢刘淑妃所出的二皇子,倒是对其他的几个皇子都不错,对太子更是比其他几位又更好一些。毕竟是长子,一直寄予厚望。

    而二皇子,一直隐忍地活着。

    加上他的岳丈又是章相,偶尔也会刻意那么提点一点句。

    所以二皇子在文人中风评甚好,很多文臣都觉得他礼贤下士。

    现在,礼贤下士的二皇子和顾钺经过近一个月的长途跋涉,终于到了南诏。

    两人一路上同吃同住,好得像兄弟一般。

    之前二皇子对顾钺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有一身蛮力上面。可经过和吐蕃的那一场马球赛,他对顾钺的印象已经改观多了。

    若非有勇有谋,出手狠辣,他们根本不可能反败为胜。

    从那时候起,他便下了决心要拉拢顾钺,却苦于一直没有机会,如今两人成了同袍,虽然顾钺也很有眼色地以他为尊,他有什么事,他还是耐心地聆听顾钺的意见,无论大事小事,两人都商量着来。

    一路上倒也没有出什么岔子。

    进入南诏之后,两位做为“大周天子的使臣”,更是受到了南诏王的热情款待。

    大周自太/祖时候起,就开始接受万国来朝。

    如今大周的皇子和将军一同来了南诏,南诏王自是不敢不恭,同时他心里也升起了疑问,这两人是来做什么的?

    “小王就是来散散心。”二皇子从小最拿手的事就是装深沉,如今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他说是散心,南诏王表面上便也当他是散心了。

    还专门挑了一大群美人送了进来。

    小小的南诏,向来只有依靠大周来对付列强,就算二皇子和顾钺十分年轻,可南诏王因为忌惮这二人背后的大周,只差将他们给供起来了。

    美人们也非常喜欢这两个有身份有背景的两位贵人。

    脸长得好,无形之下总是要多占便宜。

    两人又装成说漏嘴,将自己的目的说了出来。

    “陛下说了,要给其他各诏一些教训,到时候还望得到大王的支持。”

    这话听在南诏人耳中,便成了大周天子不满其他各个诏王出尔反尔的作法,要借道南诏攻到其他各诏了。

    消息很快便传了出去,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到了各诏暗探的耳中,便不得不多了份警惕。

    而南诏又是大周进入各诏的天然屏障。

    余下各诏人心惶惶,便开始及早做打算。

    有人主站,有人主和。

    主和的直接找上了南诏王,且送上厚礼,想让他将大周的王子引荐给自己,但另一方便,他们又和主战的各部结了盟,而且还故意找南诏的麻烦,不是抢食物

    “那二人自称为大周的使臣,但是每天沉迷于酒色,醉生梦死,又没有带人,说是攻打各诏,其实也就是吓唬咱们罢了。”有人明显不屑,“说不定根本就是空穴来风,南诏故意传出来的消息,骗咱们罢了。”

    南诏在大周的使臣面前,腰杆自是比以往更直,二话不说,直接出兵,将对方打了个措手不及。

    等王城失陷,才发现带兵的人居然是个年轻帅气的小子。

    这小子以一敌十,敌人根本不敢靠近,勇猛异常。

    有能力的人,什么时候都会得到别人的尊敬。

    顾钺一战在南诏成名。

    输的诏王开始诉苦,“并非小王有意不尊重天可汗,实则吐蕃太强大了,小王不得不屈服。”

    顾钺听了,居然也跟着点了点头,一副很同情他们的样子,但说出来的话却是,“难怪相较之下,我朝陛下更信任南诏王。”

    南诏王听了,心中十分得意,诉苦的人则开始从内心里不好意思起来。

    成王败寇,既然输了,何不输得好看一些?

    见顾钺和二皇子十分抬举南诏王,诉苦一方便趁机提出以南诏为尊。

    他们打的主意是先屈服,等到他二人离开之后,再回到以前的状态。

    面对他们玩弄心眼,顾钺也装成一无所知,毕竟这些诏王们不敢往死里得罪大周,至少他们在的时候,是不敢乱来的。

    但南诏王得到的好处却是显而易见的。

    他尝到了甜头,不等二位大周的使者开口,主动要求攻打其他各诏。

    因为在此之前,因为南诏一直归顺大周的原故,经常被其他各诏暗中使绊子,抢地盘,如今撑腰的人来了,南诏王见大周的使臣如此勇猛有谋,便主动邀了顾钺到军中“指点”。

    这一指点不要紧,短短一个月,居然吞并了三诏,四诏合一,余下的二诏见形势不对,敢紧归降了。

    而南诏王见顾钺这么年轻就如此厉害,心中十分害怕,直接上表给昌盛帝,愿意归顺大周。

    从各诏统一到南诏王上书,中间也不过是两个月而己。

    昌盛帝派了魏铭出使南诏,带来了封赏南诏王为云南王的圣旨。

    二皇子这功劳得来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心中亦是感慨万千。

    若非老大作死,这天大的功臣根本和他半点边沾不上。

    越这样,他心中便开始越发不平起来,回去的路上,一直在寻思着,一定要好好结交顾钺。

    正是因为二皇子存在这样的心思,所以在奏折中,将顾钺给夸了个天上少有,地上无双。

    二皇子这些年习心钻研之下,奏折写得天花乱坠,恨不得将所有功劳都归于顾钺,还将自己的奏折内容悄悄地告诉了顾钺。

    顾钺自己的奏折,自是也开始夸起二皇子来,什么知人善用,进退有度,沉着机敏……

    昌盛帝见他二人都能看到对方的优点,又配合得天衣无缝,也十分高兴。

    此时已经到了冬至,该祭慰天地和祖宗了。

    皇上一高兴,不仅到太庙里和列祖列宗说了这些事,而且没等到顾钺回京,先厚赏了顾焱。

正文 291 严查

    顾钺和二皇子和还未回京,京城里就全部知道他们立了大功了。

    太子不由向天长叹一声,“此乃天意也!”

    杨士忠听了,也暗叹了一声:时不待我。

    不仅他不明白,就是整个东宫的属官都觉得不可思议,太子有着大好前程不要,偏要跑到天香楼里去,不然哪轮得到二皇子得意?

    “太子妃办赏菊宴那一天,孤有事去了花园里的阁楼里一回,忽遇到一个女贼,闻到一阵异香,再醒来就在天香楼了。”太子不得不又回忆起往事来。

    因为他知道,再这么沉默下去,不敢面对自己的错误,不仅皇帝要失望,就是东宫的这些属官们也会失望,到那个时候,他可真的就成为孤家寡人了。

    “等孤再醒过来,已经是两天以后了。孤从天香楼那别院回来,就没有再过去过。”太子拧眉说道。

    “难道是咱们内部出了奸细?”杨士忠不得不硬着头皮开口道。

    他早知道太子被人黑了,也多次和下面的人说过这件事,颇希望大家齐心协力,早日找到凶手。

    可太子不发话,东宫后院的事,他们这些属官实在不好强行插手,唯有这样提醒太子罢了。

    天香楼是二皇子开的,二皇子又在此事中成了最大的赢家,这样整个东宫的属官不得不多想。

    “臣查到消息,说是……是……琅琊郡主的婢女……将殿下送到天香楼的。”有人接话道“会不会,她为了灭口,直接杀了香儿。”

    太子不加思考的直接摇了摇头,“琅琊郡主一向聪明,不可能做这样的事,孤昨天已经去清阳姑母那里和她确认过了。”

    就算真是王琳芝,他也不会开口承认的,因为他算计王琳芝那件事并没有成功,若真的全部坦白,那他这个太子就会变成众人眼中的笑柄。

    杨士忠也道:“臣倒觉得是有心人故意拿着琅琊郡主做幌子,那边算是殿下最好的盟友了,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幕后之人这般做,目的也就是离间太子和清阳公主府上。”

    这话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可。

    就是太子,几乎也以为是真的了。

    可他在那屋里见到王琳芝的婢女怎么解释?

    难道是那婢女联手老二的人算计了他?

    除此之外,他实在想不通他为什么会出现在天香楼。

    “咱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让几位藩王,赶紧到封地上,帮助皇上分忧除难。”杨士忠进言道。

    二皇子立了大功,若在留在京城,万一真入了皇帝的眼,那么太子的地位就更不稳妥了。

    于是,东宫的属官们开始到处奔走,指使人上折子,先将二皇子夸将了一番,又将昌盛帝恭喜了一回,才开始重提分藩的事情。

    可现在已经冬至了,马上就要过年,昌盛帝又好大喜功,一心等着儿子回来好庆贺一回,哪会舍得现在让他们去藩地?

    就是六皇子和七皇子,也上书,说舍不得父亲。

    若是平时,会显得有些矫情,但冬至过后,马上就要进入腊月了,紧接着就要过年了,就是皇上也希望享受一下天伦之乐,再怎么也不会大过年的将儿子们赶到封地上去,况且儿子们现在越来越懂事,一个比一个出息了。

    可兄弟们越出息,太子心里就越烦闷。

    那天在阁楼里见到琥珀的事,就像梦魇一样留在他的心里。

    让他从不敢面对到仔细回想中间的每一个细节,可越想越觉得挫败。

    其实,他会选择杨士忠,也就是因为杨士忠的儿子娶了宋书生的女儿,而宋书生正好管着羽林卫。

    可现在,居然连羽林卫也不可靠了,他到底还能相信谁?

    便和杨士忠商量着,要将东宫的守卫全换了。

    杨士忠听了这话,心里难免有些委屈。

    可太子明明在东宫,后来却无缘无故地出现在天香楼,说到底东宫的侍卫是有失职之嫌的。

    既然犯了错,总需要一个承担责任的人。

    杨士忠不加思索的将此事告诉了宋书生。

    别看宋书生大大咧咧,这会儿却主动认了错,而且向杨士忠交了底,“我已经和陛下坦诚了错误,罚了半年的俸禄。”

    那皇上岂不是也知道太子好端端的呆在东宫,结果莫名其妙地去了天香楼?

    杨士忠不由目光切切地望了宋书生一眼。

    因为是姻亲,宋书生便也没有瞒他,“陛下专门派了冯浥尘去查了这件事……”

    那岂不是说明皇上已经知道了真相,相信太子没有杀香儿?

    可以还太子一个清白?

    他刚想松一口气,但马上又开始悬心了,就算证明太子清白又如何?

    东宫到现在也没找到陷害太子的人,反倒让太子背了一身污名。

    那么在昌盛帝的眼里,会不会觉得太子和整个东宫的属宫都无能?

    这么一想,他顿时就蔫了。

    可事情发生在太子的内院,出事后太子又留在天香楼两天两夜,加上太子妃的故意误导,致使所有人都被带偏了方向。

    可对于皇上来说,想到看的却是结果。

    而他们偏偏又没查到结果!

    难道背后之人根本就不是二皇子,而是另有其人?

    杨士忠告别宋书生,便开始从流言查起,果然抓到了几个人,直接丢进了刑部。

    流言总算是没有了。

    可这一年的冬祭,皇上竟然没有给太子安排拉置,只吩咐人让他在东宫好好养着。

    此时京城里大雪纷飞,寒气逼人,分藩的事只能往后拖。

    “殿下最好上书一封,说舍不得各位皇子。”杨士忠说道。

    再不做些什么挽回皇帝的心,只怕太子这地位汲汲可危亦。

    好在大皇子是个很听得进去劝的人,果然上书一封,请开始怀念少年时光,回忆之前被昌盛帝教导的日子,又搜了不少孤本字画,送到了昌盛帝那里,又每日很早过去请安,也算多少挽回了皇上的心。

    就是天香楼的事,他也又主动坦白了一回,“实则是太丢人了,儿臣本想捉拿住凶手再告诉父皇,可惜一直未能如愿。儿臣辜负了父皇的期望。”

    昌盛帝倒没说别的,只告诉他,“谁年轻时没犯过错,吃一暂长一智,这亏就算没白吃了。”

    他已经吩咐冯浥尘去查这件事,很快就有结果。

    而这,正是王琳芝最担心的问题。

    冯浥尘可没有大皇子这么好打发,万一查到琥珀身上,还真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

正文 292 赐婚

    毕竟关系到太子,冯浥尘便没敢假借别人之手,而是直接将天香楼的鸨母及东家拿到刑部大牢里开始问这件事。

    不仅问到了天香楼背后的靠山是二皇子,而且问出来是王琳芝的丫头将人给背进来天香楼的,那天王琳芝正在东宫参加太子妃的赏花宴。他便如实将这件事报给了昌盛帝。

    昌盛帝不愧是做了许多年皇帝的人,早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拧着眉半天没说话,但心里却明白,儿子只怕是起了不该有的心思,然后被王琳芝命令下人给丢在了天香楼。

    这个蠢货,大薛氏出身于长兴侯府,就算身份比不上琅琊郡主,但也是顶尖了,他还有什么不满意,竟然敢对自己姑母家的表妹下手!

    昌盛帝越想,心中越觉得厌烦。

    再说二皇子,做什么不好,竟然经营起了青楼,而且还故意让自己的兄长背上污名,就算他不顾太子的脸色,最起码要顾赵氏皇室的脸面吧?

    可恨,他们竟然全然不顾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