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舌尖上的九零年代-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觉得你先给你姑打个预防针吧。你姑那性子,把儿子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是知道你们不告诉她就自己做了决定,我怕她要疯。”
已经得罪了周昊的妈妈,陈馨并不打算再竖一个敌人起来,她又不傻,这时候肯定应该先告知周昇的家人,等他们自己内部解决。
若说之前她还有些担心周昇的选择会让他成为被严格保护的对象的话,那么在看到周昊的表现后,她就放心了,至少周昊代表了周家人的主流思想,不一根筋的反对周昇的决定就行了,其他的,他们可以好好谈。
陈馨打了个呵欠,跟周昊说了一声,就回自己房间去洗漱上。床睡觉了。第二天早上她还得去学校报个到,领取物品然后参与排课什么的。
传媒学院离她家很远,开车过去都要差不多一个半小时。这还是在老城区附近,等再过几年,城内的大学院校响应政府号召,全部往城外迁,建立大学城之后,她估计得在学校附近买房才行了。
陈馨是有驾照的,但是一直没买车,之前蹭的周昊的车,现在周昊自己都没打算开车了,她为了上班方便,只能将买车的计划提上日程。
去学校报道之后,她顺便就去了附近的4S店看车,打算买个十来万的代步车就好了。看车的时候,周昊正好打电话给她,听到她在选车,当即让她千万别急着下单,说这周末一起去买,意思是直接一步到位。
陈馨不太乐意,她一年轻女老师开那么好的车岂不是惹人说闲话,现在她是一点都不想出风头,能多低调就多低调。
但是周昊说的也对,他们现在跟刘家两老住一起,短时间内或许是不会分开的,起码要等到刘建民回来之后才行。而刘建民现在在上升期的关键时候,目测要两到三年才能调回来主持这边的工作。也就是说这两三年内,刘家两老主要是跟着他们一起生活,偶尔刘春燕两口子回来,才会把他们二老接到新买的别墅去住一段时间。
那么平时的出行,就必须要考虑二老带着个孩子能不能坐下。现在看来刚好五人,但如果张璋回来就不行了。总不能又去买辆车吧,所以周昊的意思直接买一辆商务车,或者买个城市越野,带临时座位的那种。
刘爷爷刘奶奶的身体不太好,早些时候刘建民闹离婚就给诊断了心脏有问题,医生的建议是装支架,但是刘奶奶不乐意,说她心脏还行,非得去挨一刀,她担心自己下不了病床。
三个小辈怎么跟她解释都解释不通,只能先顺着她,等到实在不行了就直接送医院治疗。
目前来看感觉还行,但是偶尔刘奶奶会觉得很累,特别是爬楼梯的时候,一层一歇,坐下来呼吸心跳急促得让人都替她担心。所以这两年愣是不许他们老两口再回老房子去住了。刘春燕买别墅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第310章 打算买车
陈馨在4S店门口打电话的时候,正好被路过的他们学校的另一位老师看到。
“那个女的就是新来的那位教外国文学的陈老师吧?”得到同伴的肯定后,这位老师哼哼笑了两声,“这才回国上班就打算买车了,看来家庭条件不差啊。”
“人家条件不差跟你也没关系,少说那些乱七八糟的。”同事知道她是个什么样的性子,提前打了招呼,“听说是校长亲自跟她发的邀请,要不是她才毕业没有工作经验,估计能直接聘副教授,现在她的待遇跟副教授也差不多,你不说跟她搞好关系,别作对就行。”
“哼,你怕了?之前就说给你系主任的位置的,结果被那个空降的顶替了,今年又来一个背景深的,你要再不争取,以后有你哭的时候。”
女人絮絮叨叨的念着,没注意到同伴眼中闪过的一抹不悦。
大家都是一个系的,可以说是同事,也可以说是竞争者。有很大一部分人不太重视职位,只在意自己的学术地位,但是同样也有人想往上走,就不可避免要涉及到一些人事问题。陈馨是新人,在系里的学历是最高的那一批,但是她没有博士后的工作履历,相比较而言算是一个弱项。
但同样的,其他学校博士后可能很多,但是她所在的传媒学校却不见得,而且这个时期的博士都少,更别说博士后了。最重要的是陈馨年轻,还有留学经验,并且在校期间就参与了很多大项目的工作,比起其他的老师这就是她的优势。
陈馨自己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她给自己规划的道路也没有升职这一项,当然,这个升职是指的走行政道路的升职。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成为教授,感觉这已经是她人生的巅峰了。
一方面同事过高的估计她的职业野望,一方面她自己根本就是佛系履职,这还没开学,就有人开始惦记着要怎么给她个下马威了。
陈馨怕吗?她当然不怕,毕竟论眼界,她有自己的优势,而且在国外读博的时候,参与的工作也给了她极大的信心,相信对于传媒学校的学生,她那些经历足够给他们指点一段时期内的职业规划了。
再有,她还能从宋教授和曹老师那里汲取教学经验,特别是宋教授,工作环境跟她现在差不多,他的经验对陈馨来说更实际一些。而曹教授现在走的路线,重点已经没有放在教学上了。他参与到了本国对外的文化传播和教育中去,一年到头都在国外宣传东方文化。提起东方文化传播,基本都能找到他参与的影子。
陈馨还帮曹老师录制了一个视频,在唐人街录的,全程都在讲述东方的新年要怎么过,那些很有特色的习俗和礼节以及餐点,都是国外的民众很感兴趣的。包括华裔的后代,他们大部分都不太了解自己祖先的文化历史,而曹教授的节目给了他们一个渠道去直观的了解东方的文化,所以大受好评。
上次回来的时候,胖仔跟周昊说让她参与的那个节目,她跟胖仔联系了,不打算自己上镜,而是想要跟胖仔他们团队合作,推荐一个学生去进行录制。胖仔本人是支持她的,但是他们那个节目的制片则希望跟陈馨再聊聊,而导演的要求则是人选必须要得到他的认可才行。
这个节目目前在筹备中,正式的开录要等到春节过后才行,因为那一位参与节目录制的外国主持人需要回去过圣诞节。等她回来,这边又是新年了,所以才会推到正月之后正式开始。
这半年的筹备时间也是留给陈馨选人的时间,实在不行,她就只有自己上了。
其实制片也有其他人选,但是在跟陈馨见过面之后,他的意思就就让陈馨上,不论是外表还是风格,陈馨跟他们的节目都异常合拍。而且陈馨精通多国语言,他们这个节目除了两位固定的主持人之外,还有特邀嘉宾,而这些特邀嘉宾并不限定于某一个国家,虽然基本都能说英语,但是如果在节目过程中能用他们的母语交流那就更好了。
传媒大学的学生并不是毕业后都进娱乐圈的,像他们大学的重点就在主持播音和编导这方面,其他专业也有,不怎么出色而已。
陈馨能提供学生一定的实习机会,这就算是自带渠道了,这样的老师特别受欢迎,学校的领导也会更加重视。
但这都是开学以后的事情了,陈馨现在还没想那么多,她连学生都没见过,就让她做选择题,也太难为人了。
“陈老师,你要回市区吗,我可以搭你到二环路。”
陈馨刚放下手机,就看到今天带她去办手续的那位办公室的老师在跟她打招呼。
“丁老师,你要是方便就捎我到公交总站那里就好,我赶车回去。”
这边在三环路外面一点,周围大部分都是荒地,最近的就是一座大型的城郊农家乐,和几个大型的4S店,其他地皮倒是卖出去了,可动工在建的就只有零星的两三处。
他们学校也是临时落脚在这边的,原先在市内的校址一是很小,二是正位于政府的整改区域内,为了支持市政建设,学校在得到政府补贴后,临时修建了现在的校园。但是真正的大学校址还要再往外三十多公里,位于一个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小镇附近。据说现在已经动工了,再有两年时间就可以搬过去。而市内的学校原址明年会拆掉,现在的校址会作为学校成人教育学院和培训基地保留下来。
如果自己没有车的话,她得坐三轮到三环路内的公交总站去乘公交车,绕一圈到家要两个多小时。所以丁老师要是能把她捎到车站,至少能节约二十多分钟的时间。
“我们这边现在还没通公交,估计是九月底就能通了。但是开学后学校有校车往返于新老校区,那时候赶车就方便多了。”
“嗯,我打算先买辆车开着,有时候要去办事,没车实在不方便。”
陈馨也没瞒着,她站在4S店门口就已经说明她要买车了,而且自己先把原因说出来,也就不怕别人在背后酸她。
第311章 现场教学
到周末的时候,周昊拉着陈馨去买了一辆SUV。后备箱有两个隐藏座椅,必要的时候可以放出来充当临时座位。
买的是进口车,欧版的,外形虽然不是特别好看,但是最大的优势就是耐撞,典型的直男审美。
陈馨对自己的驾驶技术还是很有自信的,但同时她也赞同周昊的想法,为了家里老人和孩子,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买了车第一件事就是把家里人拉出去好好的玩一玩。他们选择的就是新校区附近的那个古镇。
古镇的占地不大,就只有临河的一条街还保持着百年前的建筑式样,再往后一些的建筑都是这几十年里逐渐增加的。
这个古镇名叫大安镇,早些年也叫二道堰。镇里的河道是从上游的水渠延伸过来的,主要是用来灌溉农田。但是现在城市发展加速,二道堰附近的农田已经看不到影子了,大部分变成了高科技长区,还有一部分划给了大学城。
以前散落在田野间的村户都集中搬迁到了一起,延用大安镇老街的格局和建筑式样,修建了新的街道和居住小区。
而那条有三百来年历史的老街则被政府打造包装之后,成为了步行街。
老街整体长度不足一公里,但是因为地势的缘故,沿河有上下两层,上层多是住户,下层则是商户。从步行街入口进来十几米开始就有岔路,一条蜿蜒直行,两边是服饰店小商品店和仿古客栈。另一条岔路倾斜向下,到离河堤四五米高的地方,用青条石筑成一条沿河走道,靠左手边的商铺基本都是茶馆和饭馆。
这两年大安镇外来的老年人比较多,包吃住三十元一天,八百五一个月,如果三个月以上,最低能讲价到六百一月。很多老人一整个夏天都在这里长住,早上约着一起沿河散步锻炼,下午打点小牌,晚上还能到镇头的广场跳舞下棋摆龙门阵。这日子比独自在家守着空荡荡的屋子好过多了。
刘爷爷他们也来住过,去年的六月到八月就在这里一家名叫“大榕树”的民宿住了三个月。
这家民宿是一对东北小夫妻开的,老板是画家,老板娘听说是搞什么市场策划的。平时这里由老板看家,请了个两个年轻人做前台轮班,两个四十多岁的阿姨负责打扫房间清洗床用,周末人多的时候老板娘也会回来帮忙。
他们打算在这里住一晚上,要了两间房,都在院子里,出门就是一棵桂花树,下面摆着根雕的茶桌茶凳。
老板喜欢喝茶,泡茶的手艺一般。刘爷爷虽然不算专家,但是应对老板这种水平的爱好者足够了。他们俩去年因茶结缘,今年刘爷爷没过来,老板还特别遗憾。这次来住,老板取出自己从南边托人买回来的上好的茶叶,非要跟刘爷爷一起品鉴品鉴。
刘爷爷去年跟老板相谈甚欢,今年听到说有新茶叶,顿时也不想出去逛了,直接坐下来眼巴巴的看老板泡茶。
可是说真的,就陈馨这才入门的茶艺技术都能看得出老板这所谓的茶艺根本就是徒有其型。茶是好茶,就是泡茶的人糟蹋了这茶叶。
“老板是吧?你放下,放下!”
看他们俩糟蹋完了一种,还要奔着第二种去,陈馨忍不住了,直接坐过去,让老板住手。
老板知道陈馨是跟刘爷爷一起过来的,但是之前没见过她,所以并不知道陈馨还会茶艺。其实刘爷爷都不知道,但是他端得住啊,打算回去了再问。
其实陈馨的茶艺是在国外读书的时候,在唐人街跟着一位潮汕老师傅学的。
据说那位老师傅祖上就是大茶园主,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家族分崩离析,他十三岁上跟着父母出了国,先去了南洋,后来辗转到了这个国家住下,之后就再也没离开过。
他们家的孩子,会喝水开始就要学品茶,能捧壶就要学沏茶,那些教导哪怕是在国外颠沛流离的时候都没有断过。
老师傅的茶艺已经能称得上是一种艺术了。唐人街很多老一辈的华裔都喜欢到他那里喝茶,偶尔兴致来了,老师傅会亲自表演一番,能得他一盏茶水,全靠一个“缘”字。而陈馨就是投了他的缘,眼缘!
出国两年半,学茶艺一年半,但是很可惜,老师傅说陈馨心不澄净,所以茶艺技艺只能维持在现在这个水平了,除非她能放弃其他专心这一项。但是很显然,陈馨是办不到的,当初跟老师傅学茶艺的时候就主动说清楚了她只是喜欢,并非以此为生。
水是好水,茶是好茶,再配上陈馨如行云流水的动作,既饱了眼福又享了口福。
原本还在里面忙碌的老板娘被茶香吸引出来,跟他们一起围着茶桌坐下,一人捧个小杯子喝一口,聊一会儿,感觉整个人都被茶香洗涤了似的。
有好茶没有好点心总觉得缺了什么。陈馨问了下厨房里有哪些食材后,干脆起身去厨房忙活起来。
老板是东北人,喜欢吃面食,所以他们家有一整套揉面擀面的案板和用具。
陈馨不想在厨房里跟厨师挤一块儿折腾,就找了周昊帮忙,让他跟老板一起把桌子案板什么的都抱出来放到院子里。
这个季节荷花差不多已经没了,但是二道堰边上的水池里还能看到零星几朵晚开的,陈馨就打算应应景,做一道荷花酥和一道芙蓉酥。
分配给周昊去摏薯茸,又让老板两口子剥栗子上高压锅蒸熟再碾压成泥。她这边则开始调油酥。
因为两道点心都要用到油酥,一次就弄得有点多,让人闻着就觉得有些腻。
“这会儿你闻着腻,是因为猪油的味道比较重,等会儿揉进面里就好了。”陈馨在揉油酥的时候,让刘爷爷帮忙,把选好的有颜色的蔬菜用料理机打成汁。
绿色是用的菠菜叶子,粉红色用的胡萝卜榨汁,深浅则是兑水多少而已。
他们这边一群人干得热火朝天,其他住在这里的客人也围了过来,找老板泡了茶,各自动手抬了桌子出来,自己找位置坐下,一边喝茶聊天,一边看老板他们在忙活啥。
第312章 涨知识了
油酥搓揉好了之后分成二十份,然后开始揉水油皮。
荷花酥只要两种颜色,白色和粉红色,而芙蓉酥则是白色浅粉色和深粉色。配方都一样,面粉加猪油再加水。
陈馨先做的是芙蓉酥,揉好的水油皮包裹了油酥擀成薄片,以白色浅粉深粉的顺序叠好,在叠的过程中,三张皮之间用极少的水刷过,以此使之黏合在一起。在叠放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不能有大的气泡在里面,不然容易破酥。
叠放好之后,用吃饭的小碗倒扣过来,压下去,取中间的圆形面片。
芙蓉酥因为面皮比较厚实,所以用的味道浓郁一些的紫薯茸,薯茸加了化猪油和糖浆搅拌后搓成指头大的圆球,然后放在三色面皮的中间,再将面皮以掐花的手艺捏成海星状,然后用剪刀修剪成型,再用蛋液做黏合剂,将剪出来的面条左右上下交错黏合,使其形成漂亮的花瓣造型。而后最中间的面条向内卷曲做成花蕊。
这种芙蓉酥做工精细,炸制的过程也很靠耐心,必须的用漏勺一个一个的炸,还得注意火候和炸制的部位。成型之后再用深红色的红莓酱点在花蕊的中心,如此就大功告成了。
因为油酥在炸制的过程中会和油融合,剩下的面皮就自然的形成了一层层盛开的花瓣造型,而且三种颜色的花瓣正好是芙蓉花的渐变过程。放一个在白瓷盘中,垫上几片薄荷叶,一叠叠的小磁盘中的点心正如一朵朵盛开的芙蓉花。
荷花酥比起芙蓉酥就要简单多了,同样的面只需要将粉色的包裹在里面,然后包上栗茸,将收口面向下,用锋利的小刀在光滑的那一面快速的切割三刀,形成六个牙口。每一刀的收口都距底部有四分之一的样子。这样在炸制之后才会形成漂亮的分成花瓣。
而且在炸荷花酥的时候,需要将整个面团完全浸入油中,然后控制油温,使其花瓣的开花层次分明又不会使面皮偏硬。
陈馨准备的不多,二十个点心他们分一分也就没有了,其他住店的客人想要吃,陈馨是不可能动手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