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钢铁时代-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除了这一套之外。还有剩下的两三套,卖的价格比较高,其余的,就算是平常了,1200套瓷器,平均6000。总价高达720万,这恐怕在欧洲瓷器的销售历史之上,也是一个让人难以想象的高价,至于茶叶和丝绸,特别是蜀锦。精美的巧夺天工,很是在德国掀起了一场属于中国商品的风潮,最终的收获,高达2500万马克。

    一次航运,运来了超过1亿马克的收入,哪怕是抛去成本,哈比的收益,也会在500万以上,曾几何时,还为了几万马克,而一筹莫展,只差自我了断,谁知道,短短的半年不到,就翻身了。

    掌控着一笔巨额的财富,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按照杨元钊定下来单子,购置需要的机器,有什么比拍卖会上宣布,更有影响力的,这些大公司,虽然不是包罗万象,却跟工业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哈比掌握着巨大的财富,又会在德国采购大批的机器。

    哈比宣布的订购计划,直接引爆全场,大量购置各种机器设备,包罗万象的,从化工制作,到钢铁冶炼,到机床加工,什么都要,哪怕是二手的也无所谓,这样数量巨大,且荤素不忌的做法,甚至连劳尔都有些动容了,他不是采购部的主管,也不是销售部的主管,可刚刚完成一个跟克虏伯公司密切相关的交易,如果在拿出一笔订单的话,这对于他在克虏伯公司的地位,肯定抹上浓重的一笔。

    连劳尔,都主动上来,要求拿到订购单子了,其他人也不例外,很快的150分购物清单,已经分发完毕了,至于剩下的,都是比较弱小的,他们也知道没能力吃下这些单子,只是的在旁边看热闹,或许看机会,如果大公司看不上眼,他们或许能够捡到一两个便宜。

    从中国商品开始,哈比似乎不断的在德国的工商业界,掀起了一股股的狂潮。

    千万订单,多是普通的机器设备,没有涉及到高科技和德**方明令禁止的设备,这对于不少俄国工矿企业来说,都是可以生产,闻到了鱼腥味企业,纷纷前来,首先上门的,还是克虏伯公司。

    原来,劳尔在回去之后,就召集了众多股东商议,为了120吨的钨,付出了8000万,哪怕这笔钱,对于克虏伯公司来说,不算什么,多多少少的影响了现金流,当然了,劳尔对于公司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也得到了公司的赞赏,现在知道哈比要购置各种的设备,他们第一个感觉到是一个机会,如果做成了一部分的生意,不就意味着购置来的钨,是用机器设备换来的。

    原料和机器设备,其中涉及成本和利润的关系,克虏伯本身就是依靠进口原料,生产设备的公司,不但是德国陆军的主要装备提供商,也是一家庞大的机器制造公司,从普通的机器设备,到成套的设备,是应有尽有的,克虏伯公司的主动上前,因为哈比能够提供大量钨粉的关系,给出的价格非常的诱人,还有一批生产武器的机器,对于哈比的诱惑比较大,见识过远东的情况的哈比,很清楚,军火在远东,几乎可以跟硬通货来相比,这些中国进口都进口不来的设备,现在却被克虏伯公司堂而皇之的拿出来。

    思虑半天,最终哈比还是顶住了诱惑,选择跟杨元钊商量好的那些机械设备,都是整个中国最需要的,基础工业产品和机器,生产包括轻工业到普通重工业的装备,至于军火,之前杨元钊能够拿出来几千万的军火,显然,有一条他不知道的军火购置途径,再说了,1亿马克的资金,看起来不少,可是杨元钊的计划更大,如果想要完成,恐怕钱会花的七七八八了。

    克虏伯公司最终获得的订单数目是1800万马克,没有把最赚钱的军火和机器推销出去,却也是一个不小的大单,利润都在五成以上,这个极大的缓解了克虏伯公司的资金压力,最关键的是,他们还获得了200万马克的二手订单,克虏伯公司更新换代的机床,封存下来的设备,都被以比废铁高一点的价格,卖给了哈比,宾主基本上都是很满意的。

    克虏伯公司斩获了2000万的订单,极大的刺激了德国的商界,现在德国的商业发展的很好,政府开出了大量的订单,包括是一些繁华的商业活动,也在进一步刺激着德国,总之,德国是一个高速发展,切生机勃勃的国度,可是千万级别的订单,还是额外的,难度不大的,谁会觉得自己赚钱少。

    接下来,各种公司,如同踏破铁鞋一般,纷纷的上来推销,几乎是德国大部分小型机器,普通设备的一个大采购,最终,哈比花去了4500万德国马克,刚刚到手的金钱,一下子,就去掉了快一半了。

    哈比订购结束了,清单上面货品,完成了120%,钨的价格高了点,那些中国商品也获利丰厚,再加上克虏伯公司作为领头者,主动把利润空间降低了一点,其他的公司,也没有这个底气,高价的销售产品,总体而言,收获丰厚。

    订单之中的部分货物,已经送到了港口的仓库之中,来的时候是一条船,可回去的时候,最少也要5条船,大宗机床,机器设备,都是钢铁制造的,非常的沉重,特别是超过1000万马克二手机器,只有新机器价格五分之一,甚至是更低,重量却一点不少,甚至更高,二手的机器,就最少占据了两艘船。

    大部分的汉堡和柏林周边的,都吃饱了,其他知道晚了,还有一些国外的公司,还是纷沓而来,不得已之下,哈比拒绝了一个又一个的企业,到最后,被推销商人弄得有些焦头烂额,哈比索性把事情丢下,离开了汉堡,前往柏林。

    这一次,哈比的目的是位于柏林城边的柏林理工大学,之前,克虏伯的公司帮忙解决了几个名额,这个整个德国理工科第一流的大学,接收了3名学生,也算是圆了哈比的一个梦想,曾经考大学的时候,哈比就想过要考上柏林理工大学,可惜分数差了一点,他最终去读的,是柏林城市大学,跟理工大学差了好几个档次。

    哈比前往柏林理工大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怀旧,也不是为了参观,他的目的是在杨元钊列出来的单子上面,最后一个设备,这个整个德国,没有什么公司生产,德国方面,甚至没有注意到这个设备的重要性,可是在杨元钊的单子上面,却是必须解决和必须购置的设备。

    nbsp /p

第一百二十三章 离开德国() 
把高压密闭容器这个解决了之后,德国之行,已经基本上告了一个段落了,前面已经有了三船的货物,顺着地中海和苏伊士运河,前往远东,到了上海之后,就只能通过水运加上铁路,运往太原,只有之后的路,就非常困难,太原到包头没有铁路,没有公路,一些大型的机械,根本无法成行,好在,这一次购买的装备,大多数是小型工厂的成套装备,这种成套设备,体积相对比较的小,勉强可以接受马车的运输,只不过过去,需要耗费的精力很大。

    跟哈伯谈好的高压密闭容器,哈比没有时间等这么久,只是留下的150万马克的巨额资金,用于购置这么3个高压密闭容器,然后由留守在柏林的人员,亲自来监控。

    柏林理工大学之中,在确认了哈比的支票的真实性之后,巨大的投入和利润,让哈伯暂时放弃了的继续合成氨的道路,35万一个的价格,都有一定的利润,更何况是50万了,哈伯知道,只要完成了这个,他最少能够获得六七十万马克的资金,困扰他研究计划进行问题,几乎不存在了。

    哈比全力以赴的投入到制作这个高压密闭容器之中,看起来是耽误了时间,这个容器给他的灵感,加上庞大的金钱,让他提前把合成氨的技术给完善了,合成氨的效率也显著的增加了,特别是这个制作大型密闭容器的经历,被他使用在了新式的合成氨之中,合成的速度和产量都激增,在1913年的时候,成功生产出了比原先高出了12倍的硝酸,12000吨的液态氨,可以合成三倍的tnt,超过数万吨的tnt,足以让德国准备的更加充分。战争的初期和战争持续期间,有了更强的底气。

    高压密闭容器的结束,等于哈比在德国之行,告了一个段落,250个学生基本上安排的差不多了,他们将在德国进行半年左右的突击训练,这半年。他们会在德国这边人员的帮助之下,融入到德国社会之中,强化语言学习,按照不同的种类和专业,进行不同程度学习,然后才会进入到各自专业的大学之中。去攻读他们应该学到的专业的。

    这其中,杨明是最特别的一个,特在克虏伯的支持下,进入了基尔海军学校,这是德国数得着的海军学校,即便是本土学生,要想上。都需要严格的考核,可是在克虏伯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推动之下,哈比只花费了不大的代价,就让杨明入学了。

    杨明进入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他会在基尔海军学校之中,度过5年的时间,在这五年之中,他会同其他的学员一起。系统的学习有关海军的一切,德国的海军是世界海军的一股中坚力量,重视科技,重视防护,他们独特的纪律性和作战方式,让他们实力可以挑战世界上举足轻重的霸主英国。

    跟杨明一样,进入到军事院校的。只有三四个学生,他们都是比较有想法和理想,意志也比较的坚定,他们选择的学校。都是陆军学校,相对于海军,德国的陆军,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是欧洲第一了,精良的德械装备,训练有素,有着极强荣誉感的军人,还有创举一般的参谋部的建立,让德国陆军成为了世界学习楷模,这些加入到军事院校的学生,正是凭借着一股热情,才投身进来的。

    学生们的想法,是哈比左右不了的,杨元钊并不主张让学生们进入到军事院校,却没有阻挡,好在比例不多,剩下的人,都进入了工科院校,他们正在为接下来三年,甚至是更多的大学生涯,在不断的努力着。

    谁也不会想到,这一批第一来到德国的学子们,创造了比他们的后辈更加辉煌的成果,他们的成材率,成为著名科学下,学科带头人,甚至是重点项目领军人物的,几乎是比比皆是,他们用热情和意志,弥补了跟世界强国的差距,当然了,杨元钊的指点和一体机的帮助,也是科技发展的一个巨大助推器,让他们少走了很多的弯路,在年轻的时候,就绽放光彩了。

    留下了一部分的人员,一方面管理这些学生,另外一方面,在欧洲招募一些工人和工程师,这是杨元钊特别提到,无论是研究员,还是技术员,甚至是技工,这个时代中国都是比较的缺乏的,反倒是欧洲有很多,有些甚至还失去了工作,招募是最好的选择。

    这个招募工作,在哈比来到了汉堡开始,就在进行了,到现在,已经快要一个月了,这个招募工作进行的很不顺利,这个时代的欧洲,欧洲人天然的人为,这里是世界的中心,整个世界,都需要围绕着欧洲来转动,这种情况之下,除非是走投无路的,谁会到中国哪个在欧洲人看起来鸟不拉屎的地方,哈比提高了3倍的工资,也不过是招募到了一些底层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高层的研究员和科学家,一个都没有。

    这多多少少,让哈比感觉到沮丧,时间不等人,哈比知道,杨元钊还在中国等待着,对于这个一手把他从深渊之中拉出来神秘人物,特别是充满了未知的神秘,巨量的军火,大量的资金,庞大的调集能力,对了,还有这个钨的提炼能力,他为钨的关系,专门的做出了调查,知道钨一直都是高价的贵金属,只有最近,克虏伯才投入到钨的提炼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可是贵为克虏伯公司,一年的产量,也不过是区区300吨,这样的产量,杨元钊才多长时间拿到了,满打满算,从得到黑石,到提取出来,才用了几天的时间。

    如果只是这个,或许是杨元钊掌握到了一种新的,更加高效的提炼方法,可是杨元钊的神秘远不是这么的简单,正是这种神秘,让哈比无比警惕,杨元钊的根绝对不是在国内,应该是在欧洲,甚至是在德国。

    一亿德国马克,这对于任何人,无论是德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来说,都是一笔庞大的不能拒绝的财富,巨额资金的诱惑,曾经让他想要铤而走险,可是不知道何处的那一双眼睛,却一次次的提醒他,不能轻举妄动,最终,理智战胜了贪婪,杨元钊给的代价不低,不但给了高额的薪水,还给了年度利润的5%,按照这个计算,还没多少天呢,他最少就是七八百百万的收入了。

    这在德国,几乎是想都没办法想,真的贪心的情况之下,别说是钱了,小命,都未必能够包住,要知道,能够一次性拿出来几千万的军火,整个师的装备,说拿出来就拿出来了,甚至是几个师,要干掉他一个根基薄弱的商人,又怎么能够扛得住呢。

    20多个人,三百万的德国马克资金,在欧洲慢慢的招收适合的人员,一旦达到了一定数额,就由一个人先送到中国去,当然了,还有那个120立方的高压密闭容器,那可是杨元钊专门吩咐过的关键,这些他派了助理亲自的盯着,一旦生产成功,立刻运回去,不能够有丝毫的耽误。

    不知不觉,到了德国,已经超过了一个月了,妻子带着孩子,早就处理了家里的事情,来到汉堡港了,家里面,他花费了50万马克,购置了一个庄园,由家人先打理着,别墅也在兴建之中,可是他接下来的几年之中,都不会回来,他的重心在中国。

    马上就要出发了,订购了德国最豪华邮轮,且是最奢华的船舱,博比特和苏吉特,还在兴奋之中,他们并不知道,要远渡重洋,去往哪个绝对陌生和未知的国度,只有安娜,她还没有从未知恐惧之中彻底走出来,表情有些忧伤。

    “安娜,那是一个美丽的国度,拥有着精美丝绸,香醇的茶叶,还有无数的瓷器,人也非常的好客,你会喜欢那里的!”

    “可是,哈比,我……”

    “我知道,是我不好,我没有考虑到你的感受,可是我真的很想和你在一起!”

    ……

    短暂涟漪,很快就一闪而过了,安娜恢复了平静,温顺的履行着妻子的职责,哈比也放下了一直以来担心的问题,开始考虑下一步进度了。

    来到德国任务,基本上已经完成了,还是超额的,这还不计算那些二手设备,以德国的严谨和精细,哪怕是二手设备,也都保养的非常好,拿回去安装好了之后,就可以正常使用的,这种情况下,哈比去美国的时候,可以完全不用考虑机器设备,最多,购置一批,杨元钊在单子上面,特别强调设备。

    汽笛长鸣,邮轮缓缓的离开了港口,安妮抱着两个孩子,看着不断远离的家乡,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哈比把妻儿揽在怀里,眼神却飘向了远方,从德国出发,跨越大西洋,踏上了美国之路,相对于欧洲,美国那边,似乎更加的容易。

    不同于欧洲大陆之上,对持距离,美国那边,就自由了许多,又是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体,想来,应该是会获得不少的收获的,最重要的,不少人员和力量,在美国都可以解决,毕竟,美国拥有的华人数量,相当的庞大,又有留美学童,这多多少少,会方便很多,人员上的问题,希望美国可以解决吧。(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9

第一百二十四章 整机试车() 
包头,进入到八月底,已经立秋了,连续数天的高温,让气候也变得干燥起来了,毫无一丝风的夏日,让人觉得烦闷。

    知了在不知疲倦的叫着,工地之上的,气候的炎热,让工人们的在这样的温度之下工作,很有些疲惫不堪,杨元钊也算是体贴工人的,一日三餐都非常的丰盛,甚至连仁丹,凉茶等,也齐齐的准备着,防止工人因为高温的天气中暑。

    好在,这个时代的劳动者,身体素质远比后世强,偶尔有几个因为高温而脱水的,也用生理盐水和凉茶之类的缓过来,没有出现更加恶劣的结果,安全问题,是杨元钊一直都在强调的,现在依然在强调。

    从水泥厂筹建,到现在,有一个多月了,众多雇佣的工人,经过了短时间的培训之后,也基本上的都能够上岗了,他们分成了十来个不同的部分,分别跟着众多的大师傅,前面的传帮后面的,倒也算是有模有样的。

    这一个月的时间,主要是李明生负责水泥厂的事情,机器基本上安装好了,对于机器的一些试运转,进行了 一些调整和改进,机器更加的适合这个工厂的生产,有利于发挥出整体的合力。

    任何一个工厂,要想达到最优的状态,最初需要合理而科学的设计之外,根据实际情况,也需要不断的调整,工厂最重要的就是机器,先进的机器,可以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