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老关家的六零日常-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老姐不回帮忙的话,等于就要大嫂一个人忙活十几二十个人吃饭,那可太辛苦了,没这么使唤人的。
  不过,盖房子得进了五月,地上都化透了以后呢。所以,出了正月,老姐还是跟明子一起回了省城。这一回,就老姐自己在主屋住了,明子只能周末出来陪她住两天。好在,跟红梅嫂子也熟悉了,老姐也算是胆大的。
  不好的消息是,卷饼生意有竟争对手了。
  明子原本以为,最大的竟争对手会是学校食堂,但是她想错了,这时候的食堂还都是公家的,员工都是学校的员工,干的是太平差,一年的菜谱也换不了几样,才没人会想着创收的问题呢。明子跟学校方面谈过好几次,想要入驻学校食堂,租下食堂的一个窗口,学校死活没人敢批,说是投机倒把。
  结果,学校反应的是比树懒还要慢,架不住有人反应的快啊,老姐和红梅嫂子的摊还没出呢,明子先在学校门口看到另外一家。人家也没弄三轮车,也没有炭火炉子,直接就是一辆自行车,后座上绑了一个不太大的木箱子,里面放上棉被保温,直接卖的就是已经卷好的成品卷饼。
  不是现做的,个头儿看着比老姐卖的能小上一圈,但是人家只卖一毛五分钱一个。
  脑子挺好用啊,这办法,又节约了成本。明子看着那人,都觉得自己折腾得那么齐全,又是三轮车又是炉子又是玻璃罩的有点儿傻。
  老姐和红梅嫂子当天也知道有了竟争对手了,都很担心。明子心态好,不怕竟争,后世哪条街上不得有几个卖卷饼的,人家不也一样挣钱。
  老姐和红梅嫂子头一回出摊的时候倒底没敢多做,再加上没有大姐和大姐夫帮忙了,就两个人忙活,中午只做出来一百张饼。烙饼倒是不费啥力气,主要是揉面太费劲了,再加搽土豆丝,都是费时费工的活儿。
  在明子的坚持下,自家的卷饼并没有降价,明子的想法很明确,学校这么大,几千号人呢,追求口味的大有人在,对面那一小箱子,顶了天,一天他能装上一百张饼就不错了。市场很大,远没到饱合的程度。
  果然,卷饼的销量并没有受多大的影响。唯一限制了收益的,只是工作效率的问题。
  老姐和红梅嫂子都很能干,但是她俩都属于只知道干,没啥想法的人。就是你交给我工作,我保证能干好,但是您想让我在工作中创新?那是不要想了的那种人。说句不好听的,就是打工的命。
  明子看她们两个辛苦,在尽可能抽出所有业余时间帮忙的情况下,已经在思考新的经营方向了。只挣这么点辛苦钱,真不是明子的风格。
  聪明人总是很多的,对面那位的方法,很快被效仿,到天气暖和起来,老姐这边收了摊子回家帮忙盖房子的时候,学校大门口,已经有四五份卖卷饼的了,连卖茶叶蛋的大娘都有了竟争对手。
  老姐回家之后,明子问过了红梅嫂子,她想自己干着试试,明子就把三轮车免费给她使用,门房也还是免费让她住着。只是每月十块钱的工资不再发了。红梅嫂子千恩万谢的感谢明子的帮忙。
  其实红梅嫂子自己干也行,之前跟老姐两个人,一天能挣上二十块钱,她自己,一天也能挣上五六块钱,一个月下来,也有一百多,比上班的工资还是要多上五六倍的。
  明子一边儿准备期末考试,一边儿想着新的来钱道儿。
  家里的房子一直到七月份才盖好,四大间的砖房,明子放暑假先回的家里。新房子特别敞亮。中间开门,东边一大间,给爷爷住。穿过门厅直走到底就是厨房,厨房跟饭厅占了一大间,中间用半截墙隔着,上半截安的玻璃,便于采光。穿过饭厅就是最大的一间,正屋,一铺大炕能睡下七八个人都没有问题,明子爹娘带着三姐和老姐住,明子回来也是住这一间。最西屋稍小一点的一间是大哥大嫂的房间。
  除了爷爷的东屋还是南炕,正屋和西屋都是北炕,阳光好的南墙放着家具摆设。大哥大嫂的房间还放了一个新了写字台,一个新的大立柜。
  这大砖房,算是前山大队的头一份儿了。就是整人兴隆镇,那也是数得上的人家了。全大队,都知道关家的孩子出息了,关家的日子好过了。用明子娘的话来说就是,他们家终于是翻过身来了,她终于能挺起来腰杆了。
  三姐跟王家的小哥相处得不错,春节过后,兴隆镇又办了一所中学,地址就在高屯官东面三里地不到的穷岗屯边上。王家小哥被分到了二中,算是开疆扩土的元老之一。
  这到了二中上班,离家可就远了,得有二十多里地。回家不方便了,就得在学校住宿。这离家虽然是远了,但是离明子家近了啊,于是,一周七天,得有四五天,王家小哥放了学吃完了晚饭当散步了,就溜达到明子家了,跟三姐两个人就在饭厅里唠嗑,天黑之后,再溜达回学校。
  明子放假回家之后,大嫂跟明子八卦,明子才知道三姐的“恋爱”谈得这么顺利,而且是百分之百的“谈”。不过大嫂也只是八卦到人家俩人聊天的程度,至于聊什么,可就不知道了。
  大姐家今年也盖房子,她还在忙着,所以今年夏天,是没有时间掺和明子的生意了。大哥跟着厂里的会计出差了,进关到秦岛城去买机器配件。大哥年年都有机会出差,每一回出差,办完了公事,他都得趁着机会在外面多转上一阵子,旅旅游啥的。时间长的时候,一走就能在外面待上一两个月。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只有去了外面,才能见识到外面的世界。有的时候,明子都不得不佩服大哥的眼光跟见识,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干到现在,手里盖个房子的钱肯定是有的,出门却还是连一根雪糕都舍不得吃。这么节省的人,却能舍得一次花上百块出门见世面。不得不说,真的是眼界的问题。
  所以,今年夏天,大哥也不在家。
  小文哥在部队呢。又少了个帮手。
  家里只剩下明子,老姐和大嫂。三姐放暑假了,也算一个。二姐家今年没什么事情,抱着小伏雨回来,让明子娘和姥姥帮着哄孩子,她也算是一个帮手。
  没啥新想法,那还是先做裙子吧。明子打破了脑袋想新样子,联系在学校看过的电影电视,想起来这时候城市青年最流行的是喇叭裤,但是她本人对这种衣服实在是接受不了,而且,就是大城市,也还把穿红衬衫,白色喇叭裤,戴太阳眼镜当成是不良青年或是无业游民也就是二流子的标配。
  不能做喇叭裤,那就是牛仔裤了,可是这个做不了,没有卖布料的地方啊。
  这愁人劲儿的。
  那就还是衬衫加A字裙吧。明子不是专业的设计师,上辈子也没关注过父母年轻时候都流行些啥,这可真是难为她了。
  好在,这时候布料的样式已经不算少了。正流行的,就是热映中的电影喜盈门里仁芳和仁武媳妇水莲儿的衣服样子。自打这部电影上映,二姐夫忙得一个月都回不上一趟家,差不多每一个屯子都有人请他们去放电影。这时候放电影不卖票,跟唱二人转的一样,谁家请的请家出钱。
  一场电影十块钱。放两部。现在每场必放的就是喜盈门,剩下一场还是地|雷战,地道战,红色娘子军那一类的老电影。
  现在最火的电影就是喜盈门了,一听说周围哪个屯放电影了,十几里之外的男女老少都带着小板凳过去看,很多人其实都看过好几遍了,也不腻。
  随着电影的播出,不光是如电影里仁文媳妇那样不孝敬公婆的要被广大人民群众谴责。电影里演员们穿的衣服,梳的发型也都流行起来。大姑娘小媳妇的,不是来个仁芳头就是剪个水莲儿头。
  还有那的纶绸的布料,也一下子流行起来,谁家姑娘要是不买上一条的纶绸的裤子,就跟没有青春了似的。
  这也算是这年代最最纯朴的追星和流行了吧。
  家里三姐老姐全剪了水莲头。明子可不赶那个潮流,她还是一如既往的马尾。
  从电影里的衣服样子,明子发散思维了一下,把衬衫的领子上延长出来长长的两条丝带,可以在胸前系成个蝴蝶结的。衣服和袖子都做得很宽松,表现出来飘逸感。再配上一条格子A字长裙,就差不多了。
  二姐跟大嫂两个人都是手巧的,经明子一说,就明白了一个大概。很快就做出来样品。
  明子亲自当模特。她个子高,已经长到一米七了,又瘦,穿衣服特别好看。
  衬衫裙子一上身儿,家里几位女士先相中了。都觉得好看。
  相中了就好,觉得好看就行。
  转了两圈,明子还觉得少了点儿啥,一抬头正好看到墙上挂的书包,拿过来挎上,但是不配套啊。又跟二姐和大嫂研究着,用做裙子的边角料,做了个单肩包出来,再一背上,感觉终于对了。
  明子特意出去,到县城里得瑟了一圈,逛了好几个小时,专门走卖布的地方。果然,不少人问她衣服哪里买的。嗯,感兴趣就好。
  大哥老哥都不在家,只好明子爹亲自出马了。明子跟老爹一起回的省城,到批发市场批发了各种布料,也不用坐车来回倒腾了,明子爹直接赶着马车进的省城。好在,这时候,马车上哪,都没人拦着,没有违章这一说。大半夜就从家里出来了,明子娘还给拿了个旧被子铺在车上,省得颠。这一路上,晃晃悠悠的,明子一直睡到大天亮。都到了省城近郊了才醒过来。
  批发市场就在原来卖马的马场边上,明子爹也不用明子带路,多少年前人家就进城里帮着大生产队买过马,路熟着呢。
  批发市场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了,只要没人跟着乱指挥,市场发展得还是很快的。有求就有供嘛。
  爷俩走了大半天,买了整整一马车的布料回去,还有两大箱子的缝纫机专用线和其它的工具、材料。一下子就花出去明子六百多块钱。绝对的大客户了,卖布的老板娘嘴都合不拢了,明子跟她多要两匹布的时候,她没多犹豫就给了。
  回到家里,姐几个加大嫂就开始忙活。明子娘也上手了,她身体不好,但是坐在炕上也能用剪啊。这种大批量的生产相当于是流水作业了,衣服都是均码的,剪好了一个样子,其它照着剪就行,明子上了一回大学,不会连怎么提高工作效率合理分配都不懂。
  几人分工特别明确。明子娘跟二姐负责剪衣服料了。明子跟老姐三姐手生,负责剪裙子的,因为裙子最好剪,就是两片布,前后一对,就是个裙子了,姥姥帮着整理剩下的边角料留着做背包。爷爷帮着看小伏雨。因为家里就一台缝纫机,大嫂专职组装成品。累了,就跟二姐换一下。
  一天下来,几人合作,能做出来二十条裙子,十件衣服。可以说,效率非常高了。
  凑出来几十套衣服之后,明子跟老姐带着衣服进城,这回不光卖裙子了,卖套装。三十块钱一套,是挺贵的,普通工人一个多月的工资呢。那也挡不住爱美的女士们的热情。后来,明子发现,自己在街上一件一件儿卖太傻了,就到批发市场找卖布那位老板娘,二十八块钱一套批发给她了。老板娘第一次留下了五套,不到一上午就卖完了,回头就把明子手里剩下的衣服都留下了。还跟明子定好。以后做好了,直接给她送货就行。
  这下好了,连练摊儿的时间都给省出来了。
  一个暑假下了,姐妹几个,一人分了一千多块钱。全都提前迈进小康了。哈哈……
  作者有话要说:  新年快乐
  熬了一个通宵,总算是码出来了。
  我要回家去吃饺子过年啦。
  明天见
  明天还要不要万字了呢?????


第57章 
  大哥旅行回来的时候,给家里人都带了纪念品,给爷爷和明子爹一人买了一顶皮帽子,冬天的时候不用怕冻耳朵了。给明子娘买的白底蓝花的衬衫,大姐二姐三姐一个一块大绒的布料,够做一个衣服的。给大嫂带了一套军绿色的的确良一步裙,给明子和老姐一人带了一条牛仔裤。小文哥是捡来的,啥都没有。谁让他不在家了。
  牛仔裤是喇叭筒的,还是大喇叭筒的,明子不喜欢,求着大嫂给改成小喇叭的了。明子娘死活不让明子跟老姐穿着牛仔裤出门,说是兜着腚,太难看了。明子默了。想了两天,有招儿了。织大毛衣啊,长一点织着,到臀部以下的那一种,不就行了嘛。
  对了,织成蝙蝠衫,还正好赶上流行呢。
  钱是挣不完的。关家人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知足。过完了暑假,成衣就不做了。城里该学会的也都学会了,价格也下来了。挣到第一手的一波儿快钱都很好了。过了暑假马上就要秋收,做衣服只是副业,不能耽误了本职工作。
  开学,明子就上大三了,学校里已经有了两届学弟学妹,虽然她还是最小的,还是小老幺儿,但至少学弟学妹们不敢当面这么喊。比较悲剧的是,明子终于有了年纪差不太多的校友,但是在恋爱市场上,她依然很不受欢迎,明子觉得自己这是要注孤生的节奏。也不是没有大胆的敢于追求学姐的男生,但是,还真就没有,大胆到敢追她这种非常有名的学姐的男同学。
  顾向北暑假的时候一直在军营里训练,开学了才回到学校上学。还是跟去年一样,回到学校收拾好行李,就带着水果来看明子。人黑了很多,看上去更结实了。
  “训练很辛苦吧?”明子看顾向北都快赶上小文哥的肤色了。
  “习惯就好了,不辛苦。你怎么样?暑假又做什么?”两人坐在食堂里聊天,顾向北就问明子,他是知道她的,假期肯定要做点什么副业挣钱。
  “哎,我能做什么呀,还是跟去年一样,做衣服呗。”明子觉得自己都对不起自己好歹也是个穿越人士的身份,一点拳打高富帅,脚踢白富美的感觉都没有,太完蛋了。折腾了六七年了,身家还没混上万元户呢。
  “没有发现新项目?”顾向北看明子的表情就能猜到,她这是嫌弃挣钱慢了,认识十来年了,顾向北对于明子对挣钱的执着,还是有些了解的,他都不得不佩服,明子为什么总能想出那么多挣钱的道道儿来。
  “大项目需要好多钱,可是我没本钱啊,小项目又太容易做了,别人一看就能学会,只有刚开始的时候能挣到钱,难呀。”明子感慨。这也是她为啥总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折腾,却每一个生意都做不长的原因所在。
  “其实你已经很厉害了,别人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可都指望着家里养活呢。你都能养家了,还能帮着哥哥姐姐们挣到钱,很不容易了。”顾向北看着明子的眼神特别温柔,他也是受惠者之一,当然明白明子有多“厉害”,他平时交不是一个多话的人,也就跟明子在一起,能说得多一些,因为他觉得,明子是了解他“底细”的人,没什么不能跟明子聊的。
  “啊,对了,你这两年没有收入,钱够不够花啊?以后别给我买东西了,过年回家的时候,拜年就拜年,也买那么东西了,都是看着你长大的,谁还能挑你不成?没钱你可吱声啊,我多的没有,供你上学还是可以地。”明子被顾向北夸了两句,不知道脑子怎么转的,一下子来了“家长”的责任感,开始关心顾向北生活来源问题了。
  “哪里就没收入了?部队有工资,学校有补助,我们从部队里考出来的,还能拿两份补助。除了吃饭,我也没有别的花销。”顾向北被明子的“慷慨”给雷得够呛,这什么还要供上他了呢?
  “嗯,有收入也不能乱花钱,你以后就挣死工资了,花一点儿少一点。还是得多存点钱,万一有个急用什么的。”这个操心劲儿的。
  “我知道了。对了,我暑假在部队上见到小文了。”顾向北不想再跟明子继续讨论他的工资管理问题了。
  “啊?你见到小文哥啦?他怎么样了?你们是一个部队的吗?”明子的注意力果然立刻就转移了,小文哥都走了大半年了,就过年的时候给家里写了一封信,家里都不知道他过的咋样了,气得明子娘一想他的时候就骂他白眼狼没良心,还总说只当是这个熊儿子丢了,不找了。
  “我们原本不是一个兵种的。我是步兵,他是炮兵,不过我上学之后,就不能那么分了。暑假我们下连队正好在他们团,我跟他见过几次。你是知道的,小文到哪里都不会吃亏的,我听说,他们连长和指导员对他印象特别的好,我看哪,年底他们班长退伍之后,他至少也能当个班副吧。”提起自己兄弟,顾向北的话更多了,听上去也挺骄傲的。
  “那是,我小哥,到哪儿都得是头子。”明子就更骄傲了,别看明子娘天天骂小文哥,要说起交人、办事儿来,还真就小文哥最像她,她也最放心小文哥在外面混,那是知道她儿子在外面吃不了亏。
  “对。”顾向北认同。
  顾向北学校规矩严,到点了学生干部就要点名的,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