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七十年代锦鲤村花-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我们才不会上他们的当呢!”裴朝辰义愤填膺。
顾珊珊也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不和他们好!”
“这就对了!来,一人一块糖。”裴静姝拿出买来的薄荷糖,给他们一人分了一块。
躲在草垛旁的顾小军顾小伟眼巴巴地瞅着顾珊珊又有糖吃,馋得直咬手指。
“哥哥,我也想吃糖,伯娘买了好多。”顾小伟说。
“又不是咱们妈买的,你去问妈要,让她买。”顾小军怂恿道。
顾小伟摇摇头,“她会打死我的,我们去向伯娘要吧!她以前也给我们很多糖吃,妈才舍不得买糖给我们吃呢。”
“笨!你也知道是以前,现在大伯死了,她不是我们顾家的人了,你看上次她就没给我们。妈知道了,要打断你我的腿。”顾小军恐吓道。
顾小伟打了个哆嗦,想起自家妈平时说的关于伯娘的那些坏话,还是不敢上前去要。
今天从何婆婆那里买了20只鸡蛋,中午终于有蒸蛋吃了,裴静姝打了四只鸡蛋,加入冷米汤和猪油,蒸了一小盆。
午饭的时候,就连顾珊珊也接连吃了两碗蒸蛋下饭,裴朝辰更是吃了三小碗,还包着一嘴饭道:“小姑的蒸蛋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蛋。”
裴静龙见他还要伸手去舀,便夺过勺子,“你小姑还没吃呢,就全落到你小子肚子里了。你看你这虎头虎脑的样子,合适点吃。”
裴静姝看他们一大一小两父子的互动十分有趣,就抿着唇轻笑。
裴静龙给裴静姝和顾珊珊各舀了一勺,“看你瘦成这样,多吃点补补。”
“朝辰正在长身体,多吃点是好的,他喜欢吃是好事,你骂他干什么。家里还有呢,想吃晚上我再蒸点。你也多吃点,干活耗体力。”裴静姝说。
“那小子倒是巴不得多吃,你看他在你这里住这些天,天天好吃懒做,身上都长了一圈肉。你别惯着他,也该节约一点,别有两个钱就全花了,日子还长着呢,今后怎么办?”裴静龙把蒸蛋分了后,自己舀了一碗饭倒在盆中,把沾在盆壁上的蒸蛋也吃得干干净净。
裴静姝不以为意,“船到桥头自然直。”
“你这叫不撞南墙不回头!”
裴静姝笑:“吃饭也堵不住你的嘴,赶紧吃吧!我已经想到了赚钱方法。”
“靠卖红薯糖?”裴静龙不以为然地问,他可以打包票,这是一门稳赔不赚的生意。
“当然不是。”裴静姝说。
“那还有什么生意?”
“我在等新磨子。”
恰好傍晚刘石匠就把做好的新磨给她抬过来了,裴建国两口子和窦晓霞等人也在,人手也够,可以动手做新小吃。
裴静姝叫窦晓霞和自己一起去池塘洗红薯,红薯这东西实在太沉,而且这次的用量也很多,她一个人搬不动。
杨孟英看她一副柔弱样,嫌弃道:“你这哪像是做活的人?你去和他们商量看看该怎么修省事,我和你嫂子去给你洗。”
裴静姝看她们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半箩筐红薯抬走,自己反显得多余,就去屋后和裴建国他们讨论建厨房和猪圈的事。
其实个体养猪也是最近两三年才兴起的,之前的政策不允许个人养猪,只能生产队的养猪场养。不过即使现在政策松了,也并不是家家户户都能养得起猪,买猪崽要钱,打猪草也难。
但是养猪的好处也显而易见,平民百姓想买点肉吃难如登天,养了猪不仅能够吃到肉,还可以得到一笔不菲的收入。所以但凡买得起猪崽的人家,都会养一两头猪。
裴建国和裴静龙的意思都是修简单点就行,裴静姝却想修宽大一些,还想修一个单独的卫生间和洗澡间。
乡下有几户人家这么讲究的?裴静龙听了就劝道:“才说了让你节约一点,你修那么好做什么?处处都是用钱的地方,再多的钱也经不起你这么用。”
“既然要修,当然就要修自己喜欢的。”裴静姝说。
“我看你们还是不要再争执了,先等风水先生来看了再说。”裴建国道。
裴静姝不信风水,但现在的农村几乎没人不信这门玄学,裴家也不许她就这样随便动工,说是不吉利。修房造屋很重要,不仅要看好风水位置,还要选好良辰吉日。
没一会儿,杨孟英婆媳便抬着洗净的红薯回来了。反正现在还没动工,裴静姝也不想和裴静龙做无谓的争执,就进屋去了,留那两父子继续挖竹根。
隔壁的张慧英见裴静姝这边又洗红薯,还以为裴静姝又要做红薯糖,便厚着脸皮跑过来,“我就说你们这儿怎么这么热闹?原来大嫂做了新磨子。唉哟!这磨子做得真好,一看就是好石材。”
杨孟英一看是顾老三的媳妇,登时就拉下脸,故意抬杠说:“我们静姝花钱打的,难不成还要打一副烂石材?没有那些拖累,我们静姝只会过得更好,这家早就该分了,明轩赚的钱,静姝珊珊一分没得,全去养些不相干的白眼狼。”
张慧英装作听不懂她在暗骂自己,反而说道:“就是!我们老三做木工那些工钱,也全都白做了,到头来连一分起家的钱都没有。大嫂好歹有你们这些娘家人给她做主,我娘家那些,却是一个也指望不上。”
杨孟英听着这番讨好的话,脸上神色才稍微好些,“亏得我们离得近,不然静姝不知道要被欺负成什么样子!”
裴静姝不想听她们这些闲话,又去切洗净的红苕。张慧英见状也拿了把刀过去过去帮忙,“唉哟!这红薯长的真漂亮,个头又大又光滑,是后面那块菜园地的吗?”
“又没拿你家的,问得那么清楚做什么?”杨孟英没好气地说。
张慧英知道她是故意针对自己,只好笑着打个哈哈,“我问我嫂子一句都问不得了?大嫂,你这是一篮子都要切完?”
裴静姝倒是不冷不热地嗯了一声。
张慧英说:“这样一块块切要切到什么时候?我来帮你吧!”
说着她就拿起一只红苕放在掌心,接连几刀砍下去,稍微一用力,那红薯就从她掌心一块块掉落,连菜板都不用。
窦晓霞也不好一个人偷懒,她上次吃了裴静姝给她打包回去的红苕糖,至今还念念不忘,在这个时候当然也不忘表现一番。她便走过去,接过裴静姝手上的刀,“幺妹,你去忙你的吧,这里让我来给你切。”
裴静姝也不和他们客气,就把这活交给她们两人,自己和杨孟英清洗磨、桶和过滤纱布。
红苕切好后,她让窦晓霞、杨孟英帮忙拉磨,将切好的红薯磨成浆,裴静姝再用过滤纱布将磨过的红薯渣和浆分离,得到的浆液沉淀之后再晾干就是淀粉。
不过就这样卖淀粉也卖不出什么好价钱,还得继续加工成凉粉,这一步还要等几天才能完成。
裴静姝换算了下,一斤红薯出100克淀粉,100克淀粉能出两斤凉粉,两斤凉粉可以装十小碗,就算每小碗卖一分钱,也比三分钱一斤的红薯划算多了,这其中的利润还是非常可观的。
裴静姝赶集时看到有人卖凉糕,两分钱一小碗的凉糕买的人不少。几毛钱的东西大家或许买不起,但是一两分钱大部分人家还是拿得出来的。
张慧英帮忙做了活,裴静姝留她一起吃晚饭,不过兴许今晚在场的都是裴家人,她一个外人在这里显得格格不入,倒是非常客套地做完活就回家了。
杨孟英道:“你的这个三弟媳看似老实,实际上是个暗藏心机的,你少跟她来往,我一看就知道她不怀好心……”
裴静姝被她念叨得烦,含糊地嗯了两声。
第15章
秋天的天气干燥,被秋风吹了几天后,两簸箕的红薯淀粉基本吹干了,用手一捏就成粉末。
裴静姝正准备把晒好的淀粉搬回房间,一个穿着补丁衣服的黑瘦小孩跑过来,手上拿着一双鞋垫和鞋子,鞋子是小孩穿的,鞋垫则是她的尺寸。
“静姝姐,给你。”
这小孩就是何江,何婆婆的孙子。
“你给我这些做什么?”裴静姝没有接下。
“奶奶说要谢谢你,我们家里没有别的东西,她就给珊珊赶了一双鞋子,这个鞋垫是你的,让你不要嫌弃。”何江看上去瘦瘦小小的,嘴巴倒是很会说。
不过这小孩其实已经九岁了,学校也找人来劝过何家,让他去上学,可惜何家现在这种情况能活下去已经不容易,更别说拿学费。
现在这个年代像何家这样的贫穷人家还有很多,当下也没有那么多的扶贫政策,实在拿不出钱来的,也只能辍学在家。
何太婆年轻时是帮有钱人家绣东西的绣娘,有一手好手艺,会做鞋子鞋垫等。何江送来的鞋子非常厚实,鞋底是用几层竹笋壳打底做的,能防浸水还暖和,等天气冷了就可以穿。鞋垫也很漂亮,用红白黑三色勾勒着一对栩栩如生的小仙鹤。
现在的人穿鞋子时,喜欢在鞋底垫一张鞋垫,不过干活人家穿草鞋居多,布鞋可经不起磨损。原主倒是有当下比较“时尚”的白网鞋和水鞋等,多是顾明轩给她买的,以前原主也找何婆婆做过鞋垫。
“谢我什么,我什么也没做。”裴静姝没想到他们这么朴实,她不过举手之劳,就换来这样的回报。
何江把鞋子鞋垫放到簸箕边沿,一溜烟跑了。
想着何家那样的家庭,裴静姝也不好就这么白拿,等迟点凉粉做好再去还礼。
裴静姝取了一斤淀粉,加入适量冷水做成淀粉糊,又让两个小孩把锅里水烧开,加入搅拌均匀的淀粉糊,小火搅拌,待变色出锅冷却。
菜园地的葱蒜姜都涨得很好,裴静姝又用农场系统里兑换的菜油做了油辣子,加入赶集时买回来的酱油和醋,做出来的凉粉酸辣爽口,好吃不腻味。
不过红薯淀粉做出来的凉粉色泽没有豌豆粉和玉米淀粉做出来的好看,有些乌黑,但口感还是不差。
裴静姝盛了一碗淋上蘸料给何家送去,何婆婆见了满脸堆笑,好奇道:“你这碗里是什么东西?”
“这叫凉粉,送来给你尝尝鲜。”裴静姝说。
“哎哟!你每次做好吃的都给我送些过来,我怎么好意思?”
话虽是这么说,何婆婆看见裴静姝送过来的那一碗放着佐料,还有油星子的凉粉,口水就忍不住下咽。她拿只大碗盛装,又抽了筷子尝了口,满嘴都是香辣味,吃得连连称赞:“静姝,你这凉粉是用什么做的?这蘸料也太好吃了?”
“好吃你就多吃点,我想摘一点你院边的花椒。”
何婆婆自是满口答应,裴静姝又给她两块钱,当做鞋子鞋垫的本钱,何婆婆哪里肯要,推却道:“都是些粗麻线和烂布条做的,你要这样客气的话,今后我也不敢吃你的东西了。”
裴静姝见她执意不肯收,想着这老婆婆也是个有骨气的,便把钱收回来了。
“我最近在修房子,也没时间赶集市卖东西,不知何婆婆有没有意愿帮我卖凉粉?本钱不需要你出,赚的钱我们四六分,你四,我六。”
何婆婆一听,这不是天上掉馅饼的事吗?不过唯一的问题是这东西不知道好不好卖,定价高了,肯定没人吃得起。
“不知这东西要卖多少钱一碗?”何婆婆有些心动。
“卖两分钱一碗就行,就是我们平常吃饭的那种小碗。”裴静姝对时下百姓的购买力也非常没有自信。
“这样你会不会亏?你这些佐料怕是也不止两分钱。”何婆婆问。
“亏不了,你要愿意的话,下轮赶集我就给你做十斤,你先试试。”裴静姝说。
何婆婆看她一点都不像开玩笑,再加上家里还有一个病人要用药保着,何婆婆也不再扭捏了,“要是真能赚钱,我就只要三成,你一个人也不容易,那些材料成本样样是钱,你修房子也要钱,我这老婆子也活不了多少年了,不拿那么多。”
谈妥后,裴静姝去何婆婆的院子边摘了几串花椒,她打算用来泡点泡菜。
转眼又到了赶集的日子,裴静姝给何婆婆备了十斤左右的凉粉,让她带上用竹节做的蘸料筒,备好碗筷和清洗的水,去试试市场行情。
第16章
晨曦初起; 河坎乡的集市又迎来热闹的一天。东边入口处; 一名头发花白的老人背着一只背篓,找了一个绝佳的位置; 将背篓里的一桶一盆逐一拿出来。
路过的人看她揭开盆上纱布; 下面是从未见过的乌黑糕块; 便奇道:“老人家,你这卖的是什么?魔芋吗?仔细看又不像。”
“这不是魔芋,这叫凉粉,两分钱一碗。小伙子; 来一碗吗?”
“两分钱一碗?你那是多大的碗呀?”又有人问。
“就是这种吃饭的碗。”老人说着,拿出一只粗碗舀了两勺凉粉; 又浇上竹筒里的油辣子; 两小勺生姜水、蒜水和些许姜醋盐,撒上葱花,放到背篓上方的薄木板上。
那红红的油辣子配上绿油油的新鲜葱花,色泽艳丽诱人。
不过价钱太便宜了,倒让人不由生疑:“这东西是用什么做的?能吃吗?两分钱这么一碗,怕是好看不好吃。”
熟食卖的人少; 一般价钱也比较贵。一只包子就要四五分钱,而且还要票才买得到,农村做活的哪来那么多粮票,多半都是城镇人口才有。
“你买一碗尝尝看不就知道了。”另一个路人起哄说。
那人连连摇头; “没见过的东西还是不要乱吃。”
“我就不信能吃死人!早些年连观音米都吃; 这东西肯定比观音米好; 就冲着这油辣子,我也要尝一碗。大娘,给我来一碗。”一个背着二锤、钢筋杖等工具的壮汉豪气说道。
他帮人做了一段时间的活,赚了几个工钱,心头正高兴,不在乎这两分钱。要知道现在的油多金贵,两分钱有这么多油星子吃,也一点都不亏。
壮汉递了两分钱给何婆婆,端起木板上的凉粉就吃。那壮汉吃了一口,简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顿时味蕾全开,大口大口就把那碗凉粉吃完了,甚至连汤汁葱花都不放过。
“再给我来一碗!”那汉子觉得不过瘾,又要了一碗。
有人见他连续吃两碗,就问:“当真这么好吃?”
“你自己掏两分钱买一碗不就知道了。”那汉子说。
有人觉得好奇,反正两分钱也不贵,就当吃个新奇,便跟着买了。
这凉粉没什么怪味道,硬要说多鲜美也不至于,但胜在这调料实在太香了,使得这平淡无奇的凉粉增色不少,香辣爽口,让吃惯辣味的当地人十分过瘾。
“这个辣椒不够味儿,要是再辣一点就更好吃了。”有嗜辣的人评价道。
“老人家,这凉粉是用什么做的?吃起来有点像凉糕,又有点像粉条。”
何婆婆也没想到凉粉竟然这么好卖,有人开了头,没过一会儿就卖了大半,有的人甚至连吃两碗,反正便宜,吃多了还管饱。
正巧今天顾大娘和邻里几个大娘也一同来赶集,李家大娘见到何婆婆被一群端着碗的人围着,还诧异不已,凑过去一看,更是奇了。
“何阿婆,你这卖的什么?”李大娘问。
“原来是金秀啊,这叫凉粉,你要来一碗么?”何婆婆问道。
“不来了,你先忙,我们去赶集。”李大娘说。
另一个丁大嫂问了句:“这凉粉是你做的吗?”
何家的情况承山大队的人大半都知道,肯定没家底做油辣子,现在的菜油多贵,而且还没处可买,可何婆婆那竹筒里的油辣子满是油。
何婆婆笑道:“我哪有这么巧的手,做得出这种东西来?我只是帮人跑腿卖东西。”
“你这是帮谁卖呀?”顾大娘追问,她也有些心动,这凉粉生意这么好,赶一轮集市下来,那要赚多少钱呀!
而且帮人卖东西,那东家又不在,这凉粉又不是按个数来论,卖了多少还不是她一张嘴说,就算吃一点回扣到自己包里,那也没人知道。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东家的心还真大,典型的人傻钱多。
何婆婆看了顾大娘一眼,笑道:“其实也不是别人,就是你们家静姝。”
“哎呀!顾大娘,是你大儿媳妇,你自家人怎么都不知道呢?”丁大嫂故意去扎顾大娘的心口。
顾大娘的脸色一会儿红,一会儿白,煞是好看,刚才那点心动也烟消云散。
“我才没有这种没脸没皮的儿媳妇。”顾大娘气冲冲走了。刚才一路过来,她还给人大倒苦水,说着狐狸精的不是,现在又怎会认那狐狸精?
不过这狐狸精怎么会做这种见也没见过的东西?顾大娘心中疑道。
“夸她儿媳妇能干,她还生气走了,这是什么理?”丁大嫂笑嘻嘻地说。
“说起来那个裴幺女真有这本事吗?我怎么记得以前她什么都不会,家里内外全是她男人操持?”邻村相识的人问道。
“人都是逼出来的,她男人有本事,在世的时候肯替她撑腰,哪需要她动手做事?现在男人走了,顾家又把她撵出来,她只好自己撑起一个家。你看河对门刘家的老二,以前好吃懒做,啥都不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