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七零年代二婚妻-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猪油的威力董家慧是见识过的,小时候外婆经常做猪油拌面给她吃,她那么小个人儿,每次都能吃一整碗,外婆就喜欢在旁边看着她吃,说看她吃东西什么都变得更香了。
  陈桂香炒菜,董家慧烧火,并暗自观察陈桂香炒菜的手法,准备跟着她学,省的自己以后做事露出马脚。
  老灶做起饭来非常快,锅烧的热热的,三下两下菜就熟了,喷香的味道在空气中蔓延,煮好饭后,陈桂香又从橱柜里拿了两颗鸡蛋,打散了加了点葱花跟盐巴,直接把碗放饭锅里蒸。
  今天这顿饭,菜是自家地里长的,虾是自家用网子从河里捞的。
  大宇村前聚水,后靠山,是个非常适宜生存的地方。
  古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虽然大米饭吃不饱,河里的鱼虾,山上的野味,倒是能时不时打个牙祭。
  因此这顿饭最值钱的就是那两颗蛋,这年头鸡蛋可以易价,供销社就有专门收鸡蛋的,一个鸡蛋五分钱,是除工分外,农村人自己能做主得到的金钱,因此异常珍贵。
  在原主的记忆里,卢家那样的条件,吃碗白米饭,吃碗炒鸡蛋也算是极好的,令村人羡慕不已的生活,当然,卢家即使有白米饭炒鸡蛋,原主这个不受待见的媳妇也吃不进嘴,否则原主怎么可能瘦的皮包骨,在人人吃不饱饭没有瘦子的七十年代也算瘦的。
  近十二点的时候,董家人陆陆续续从地里回来,甜妞和小满被老大老三抱着,穿着厚厚的棉衣,脸上两坨高原红,小满像是感冒了,两行青鼻涕挂在鼻子下,一吸一吸的像两条青菜虫子。
  “佳慧起来了,身体好些了吗?”
  问话的是董佳慧的大嫂周银娣,就是董佳慧大哥董爱华的老婆。
  周银娣生了大侄子虎子和董家唯一的闺女甜妞,她四方脸,性子很大气,是陈桂香最得意的儿媳妇,家里家外一把手,为人办事也很利落,极有排面,拿得出手。
  人齐了就开饭,男人胃口大干活苦,一人一大海碗的米饭跟番薯,女人的碗小些,孩子的碗又更小。
  陈桂香拿勺子给甜妞和小满一人挖了一大勺蒸鸡蛋,也给董佳慧挖了一勺。
  三勺子挖下来碗里也不剩什么了,陈桂香把碗递给丈夫董大贵,董大贵摇头不要,儿子儿媳自然也不好意思抢剩下来的那点蒸蛋,于是陈桂香把碗里边边角角的刮干净,给了最小的孙子小满。
  二儿媳妇刘秀云心里有些不得劲,她的两个儿子锤子和军子都上学去了不在家,也就是说今天的蛋便宜了老大跟老三家的。
  自己的孩子没吃上鸡蛋不说,小姑子董佳慧这么大个人竟然还有脸吃,这让刘秀云极为怄气。
  其实董佳慧回娘家刘秀云心里是有些想法的,不过是一直把心里的小心思压制住了而已。
  刚开始她也觉着离了婚被婆家赶出来的女人很可怜,她是同情小姑子的,后来董佳慧又跳河,奄奄一息的被人抬回来,刘秀云对她的同情到达了顶点。
  但这个世界上任何事都遵循“物极必反,盈满则亏”的规律,这种同情到达顶点后,就开始一点点的往下降。
  计较的人她就算暂时装作大方的样子内心里还是计较的,刘秀坐心里想的是,凭什么自己这个整天在地里挣工分的人一口鸡蛋吃不上,董佳慧这个已经嫁过一次的姑子,不仅成天在床上躺着什么也不干,还要好吃好喝的供养着,就是问遍胜利公社十六个生产大队也没这个说法。


第三章 
  也不怪刘秀云计较,因为大家伙儿的日子过的都太难了。
  这十来年间,全国范围的农村都在搞“农业学大寨”的运动,农村吃大锅饭,每个农民都是社员,都要参加劳动来挣取工分。
  工分具体怎么算是各生产队自己定的,一个劳动日算十个工分,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每人每天核定的工分也不一样。
  这是个百废待兴的年代,土地贫瘠,生产力低下,人口又多,各大队收了粮食后要交工,交工后余下的粮食才能按照核每位社员核定的工分分配粮食。
  像刘秀云这样的年轻媳妇,重活累活干不了,一天六七个工分,一个工分六分钱,这还是大宇村靠山吃水,每年除了粮食外,还有一些山货、鱼虾、菱角等能拿去供销社换钱的缘故。
  最重要的一点是,年底结算的工分里还要扣掉口粮的钱,剩下的才归各人,因此家家户户过的都是紧巴巴的,别说吃蛋吃肉,能吃饱饭都已经极不容易了。
  家里的三只芦花鸡每天三颗鸡蛋,董家条件还不错,不至于拿鸡蛋卖了换钱,除了坐月子的媳妇跟年纪幼小的孩子外,家里偶尔也能吃顿鸡蛋打打牙祭。
  可董家上下十几张嘴,一天三颗蛋肯定是不够吃,刘秀云记得自己上次吃鸡蛋还是个把月前。
  她还知道,从小姑子跳河被救回来的这几天,婆婆偷偷给董佳慧整治了不少吃的,什么鸡蛋、白面、红糖,都快赶上人家坐月子的待遇了。
  刘秀云心里纵然有想法但她也不傻,不可能在一家人面前表现出来,顶多回房跟丈夫叨两句,因此她看上去跟平常并没有多少不同。
  说起来董家这三个儿媳人品模样都是不差的,大儿媳周银娣跟三儿媳赵丽娟在娘家时是做姐姐的,性子大气懂退让,而刘秀云呢,在娘家既不是大的又不是小的,中间的孩子最容易受父母忽视,加上娘家条件不大好,她小时候过过苦日子,挨过饿,受过洞,因此得失心更重,对吃的穿的也更加在意。
  **********
  董佳慧身体好了后每天在家帮着做些家务,洗衣服、做饭、喂鸡、整理菜地这些。
  这天二侄锤子鼻青脸肿的回家,衣服上还划拉了一个大口子,里面絮的棉花都往外掉,刘秀云一看就气的不行,这夹袄是过年新做的,满打满算不过才穿了一个多月,竟然就被锤子糟蹋成这样!
  她黑着脸从厨房拿了根擀面杖,追着锤子要揍他。
  “你这个臭小子,生下来就是讨债的,一天不揍就皮痒了是吧,看我不打断你的腿!”
  锤子七岁,正是人嫌狗憎的年纪,怎么可能乖乖站着等他妈来揍人呢,两条腿跑的比兔子还快,一转眼儿就从远门跑出去,走之前还给他妈做了个鬼脸。
  刘秀云拍着胸口喘气,指着锤子发狠说,“臭小子你给我等着,有本事你今天别回来,回来就让你爸抽你。”
  “这口子太大了,缝起来怕是不好看。”
  如果衣服破了洞还能另寻块布打个补丁,拉了那么个大口子,还不是直线,相当于扯了小块布下来了。
  妯娌几个拿着锤子脱下来的衣服看了一圈都说难,可再难也要缝啊,只是可惜这件新衣裳,这年头得块布不容易。
  先不说每人每年只有一丈五尺的布票,这点布票只够大人缝一套衣裤,孩子呢缝一套还能剩点,可一年春夏秋冬四季,春秋穿长袖,夏季穿短袖,冬天还要穿棉袄,这一丈五尺的布能干什么呢?
  除了布票外,买布也是要花钱的,董家今年过年只给六个孩子一人做了件新棉衣,家里的大人一个都没舍得添衣裳。
  本想过了年很快就要开春,棉衣顶多再穿两三个月就该收起来了,只要衣服不破不坏,明年过年还能继续接着穿。
  即便有那身子长了嫌小不能穿的,也能转给下面的弟弟妹妹,一点也不浪费。
  本来打算的好好的,新衣服转眼就要打上补丁,也难怪刘秀云气的脸都黑了。
  正在刘秀云皱着眉头一筹莫展时,董佳慧微笑着走了过来。
  “二嫂,要不让我来试试吧。”
  “你?”
  刘秀云狐疑的看着董佳慧,跟两个妯娌面面相觑。
  “你能补好?”
  刘秀云有点不相信,当年她嫁进董家时,董佳慧还是个豆蔻少女,性子内秀不大爱说话,直到董佳慧十八岁成年嫁进卢家,从来没有显露过针线方面的才能。
  “应该没什么问题,如果嫂子相信我的话就让我试试。”
  刘秀云将信将疑的把衣服递给了董佳慧,递出去后不放心,又交代了一句,“不行也别逞能,大不了我花钱去镇上找个裁缝。”
  可别把衣服给糟蹋了。
  “我知道,嫂子就放心吧。”
  董佳慧听出了刘秀云的言外之意并不生气,她既然开口自然有十足的把握。
  她的外婆是苏州人士,据说以前也是苏州城里很有名望的人家,家道中落又缝乱世逃难到了农村嫁给了外公,外婆有一手极好的苏绣手艺,她把这个技能教给了董佳慧,她的手艺虽然比不上外婆,但补个衣服肯定是没问题的。
  董佳慧拿着锤子的衣服回了房间,这间屋子原本是家里堆放杂物的杂物间,董佳慧回来后陈桂香让家里人收拾了,弄了个床板给她搭了一张小床。
  这样的房间跟她以前住的地方简直没法比,她的父母都是高知,家里算的上中产阶级,她又是家里的独生女,可以说从小到大也是被家人宠大的。
  可人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学会适应环境,这个年代的居住环境就是如此,能有张床睡,有个地方遮风挡雨,已经是莫大的幸福了。
  穿针引线,手法快速精湛,前后不过十来分钟的功夫,等董佳慧拿着衣服出来时,所有人都震惊了。
  “哎?还真的看不出来了,佳慧,你什么时候有了这手艺?”
  那道口子不仅缝上了,还一点痕迹都看不出,要不是自己事先知晓破在哪处,仔细找都不一定能找出来。
  “谈不上什么手艺,我自己没事的时候瞎琢磨的。”
  董佳慧淡淡的转移了话题,好在董家人没有多想,都以为这是她嫁去卢家后学的本事。
  “这手艺当裁缝绰绰有余了。”
  这年头手艺人吃香着呢,供销社卖布的柜台就有裁缝,能帮着做衣服,也能帮人缝缝补补,依大家看,就是把这件衣服送过去给裁缝补,补出来的效果也不一定比董佳慧补的好。
  “佳慧,你缝衣服的本事进步很快啊,记得以前让你补袜子你都补不好呢。”
  三嫂赵丽娟嘴快,这话说出来她就知道不对了,赶忙去看董佳慧的表情,生怕刺激到她。
  缝缝补补属于精细活,靠的是熟能生巧,董佳慧出嫁前缝个扣子都缝不整齐,现在手艺好成这样,为什么进步这么快还用说吗?
  “没关系,事情已经过去了,我一点儿也不难过。”
  看到众人小心翼翼的眼神,董佳慧笑着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可大家全然不信她是真的不难过了,只当她在强颜欢笑而已。
  陈桂香转开眼,她一想到闺女在卢家受的苦就想掉眼泪。
  “行了,既然衣服已经补上了那咱们就开饭吧。”
  掖了掖眼角,陈桂香招呼大家吃饭,简单的玉米面疙瘩汤,疙瘩是加了咸菜一起调的,咸咸的很开胃,就连最小的小满都吃了一小碗。
  “锤子呢,天都黑了还不回来?”
  董爱民喝了两大碗疙瘩汤下肚才发现大儿子锤子没在家。
  “管他干什么,就他那皮实劲你还怕他饿着?”
  因为衣服补好了,刘秀云心里的气已经消了大半,但锤子素来调皮,做的错事满满一箩筐,哪怕是亲妈也没多少耐心。
  “厨房里留了碗汤,等他什么时候回来了跟他说一声。”
  陈桂香敲着桌子交代了一声,家里每顿饭都是有数的,几口人吃,每人大致上吃多少,保证不让谁饿肚子,锤子就是吃饭的时候没在家也不能少了他的一口饭,这年头,谁家也没余粮,不回来吃饭还能到哪填肚子去?


第四章 
  因着补衣服这件事,刘秀云对董佳慧这个小姑子的态度好了不少。
  至此,董佳慧在娘家又多了个差事,就是各种缝缝补补。
  说来也奇怪,同样的东西缝补起来,董佳慧缝出来的东西就是比让人整齐雅致,说不出哪里好,反正看着就是让人觉的舒服。
  一天,董家三嫂赵丽娟穿了件改过的列宁装出门上工,引起了村里不少大媳妇小姑娘的注意。
  “哎,丽娟,你身上这件衣服新做的啊?”
  “看料子不像新的,不过以前也没见你穿过。”
  “样式挺好的,你穿上就跟城里人一样。”
  “嗯,是挺像城里人的,就是还缺样东西,那就是一双皮鞋。”
  无论什么年代,女人们聚在一起出了是非八卦外,谈论的也不过就是衣服鞋子等装扮上的话题。
  “你说对了,这衣服就是用旧衣服改的,我家佳慧手艺好着呢,不管什么衣裳布料到了她手里绝对不浪费,总能变成好东西。”
  众人看赵丽娟说起小姑子董佳慧来一脸骄傲的样子纷纷惊奇,董佳慧大家都知道,这一个月她就是各家各户的闲时八卦,不仅因为她生不出孩子被卢家赶回娘家成了弃妇,还因为半个月前她一直想不开跳了通州河人差点就没了。
  这段时间董佳慧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而且像她这种已经嫁过一次的闺女严格说起来算不上是大宇村的社员,也不用跟大家一块上工,因此这些天大家竟然都没见过董佳慧的面。
  这件事很快就一传十,十传百的在村里传来了,董家一下子成了村里人齐齐亮相的地方,众人都想看看董佳慧到底有什么样的手艺,听说不用缝纫机光靠针线就能做一件衣裳呢。
  此时,距离大宇村十几里外的上河村,张巧儿正虎着脸抱着自己六个月大的小孙女英宝给她喂米糊。
  张巧儿今天一改往日节省的性子,竟然舍得往米糊糊里加了半个鸡蛋黄,还滴了一滴芝麻香油。
  孙女英宝一勺一勺的吃的香,圆溜溜的眼睛在瘦小的脸上显得过于亮堂,吃的高兴了蹬着小腿拍着两只小手在张巧儿身上蹦哒。
  英宝越欢实张巧儿心里越怄气,想到那个丢下孩子回城的知青儿媳恨不得搬个板凳坐家门口骂上个三天三夜。
  “妈,英宝吃的挺高兴的啊。”
  赵美香坐在四仙桌旁的长凳上搓草绳,这些绳子农家人处处都用的上,捆柴火,捆稻草,扎麻袋,总之用处很大,就是不大结实。
  她听说供销社有一种尼龙绳子卖,那种绳子特别结实,就是绑木头绑家具也不会断,不过尼龙绳子要凭工业票才能买,价格也不便宜,不是一般家庭能用上的。
  要是能买几米尼龙绳回来就好了,这样自己就不用搓草绳了,隔两天就要搓一次,搓的她手掌心都磨出了茧子,一个姑娘家手里有茧子多难看啊。
  “她个没牙的小娃娃知道啥,妈都跑了,以后就是没娘的孩子,还有谁能真心疼她。”
  没娘的孩子就是根草,张巧儿以前就算再看不惯那知青儿媳,那她也是孙子孙女的亲妈,没想到这女人是个心大的,上河村留不住她,他们赵家也留不住她,为了回城她跟东林离婚,丢下黑蛋英宝两个娃,听说为了签字盖章,她还勾搭上了镇上的饶书记,简直丧良心!
  张巧儿是真后悔当初找了这么个儿媳进门,可当初明明是这个贱人哭着喊着要嫁给东林的!
  “妈,那黑蛋跟英宝以后怎么办?大哥不在家,大嫂也走了,你准备一直带着他们呐?”
  张巧儿生了四个孩子,两男两女,大闺女赵红霞,大儿子赵东林,小儿子赵东河,小闺女赵美香。
  大闺女赵红霞八年前就嫁人了,后来赵东林跟赵东河也相继结了婚,现在家里没结婚的孩子就剩赵美香了。
  赵东林十七岁去部队当兵,这十二年间,凭着他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勇气,已经从一名普通士兵升上了连长,每月工资足足七十几块,是村里后生中独一份的厉害能干,全家都跟着他享福,真正是一人参军全家光荣。
  这日子本来是极好的,军官儿子,知青媳妇,生了一儿一女凑成了一个“好”字,可人心不足啊,汪梅那个小贱人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撞的头破血流也要回城,张巧儿就想不通了,城里的日子就那么好?好到能抛夫弃子什么脸面都不要?
  张巧儿是真想不通啊,他们赵家的日子已经是村里的上等人家了,就这样的日子还留不住她汪梅的心?
  “啊,啊啊。”
  张巧儿正想着心思,嘴里吃完了米糊的英宝没等到下一口,张着嘴啊啊啊的喊着,张巧儿回过神来低头看,对上了英宝那双亮堂堂的眸子,差点儿就要老泪纵横。
  她忍住心酸,回了闺女的那句话。
  “什么大嫂,以后别喊她大嫂,她以后跟咱家没有任何关系。”
  赵美香搓着草绳没搭腔,其实她对大嫂汪梅并没有那么讨厌,可能是她对汪梅第一印象太好,即便她做出了这样的事自己也生不起厌恶之心的缘故吧。
  张巧儿说完自己也觉得有些没意思,直接转到了另一个话题。
  “孩子肯定是我带,你没事也多帮些忙,这些年你大哥月月打钱回来,咱家吃的用的都有你大哥挣的一份。你帮他带孩子,等你嫁人了,我用你大哥寄回来的钱给你置办份体面的嫁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