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七十年代翻身记-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收什么; 怎么收; 陈卫民干脆直接转达了陈茉的意思:跟着感觉走。
  破烂能有多便宜呢?
  五个小孩; 一人两块钱本钱,收了一周; 每人手里还都差不多能剩一块钱。
  也就是说,五块钱收来的破烂,堆满了农具制造厂的小半个仓库。
  据说到后来这两天,陈卫民借用了农具厂拉木材的板车; 一车一车的往农具厂里面拉。
  若是往常; 遇见这样的事情; 李光明肯定得气死。
  可这次他什么都没说; 也懒得管。厂子都不是他的; 陈家四小子想做什么,自然是和他无关的。
  只是这会儿,陈卫民一点都不觉得累。
  陈茉脱口而出的大明宣德炉,让他精神一振,立刻追问道:“大明宣德炉是什么?”
  宣德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
  之所以前缀大明二字,是因为广泛意义上的宣德炉,是由明宣宗朱瞻基在大明宣德三年参与设计监造的铜香炉。
  据史书记载,这批由朱瞻基亲自监督完工的宣德炉,仅有3000座,当时大部分都陈设在宫廷,小部分赏赐给皇亲国戚或者达官显赫之流。
  而真正的真品宣德炉,在收藏界名头极为响亮,几十年后的拍卖行里,更是叫出了最少数百万,动辄上千万的价格。
  略作解释宣德炉的由来,陈茉犹豫片刻,说道:“真正的宣德炉,我也没见过,这个是不是真的,我也说不清。”
  陈卫民闻言,很是失落。
  “这个应该不是真的,但也不能说是假的。”
  姐弟二人沉默的时候,邵琛不知道什么时候走了进来,盯着桌子上的炉子瞧了会儿,说道:“你这个,肯定是赝品,多半是明清产的,但看着色泽和样式都不差,算是能值点小钱。”
  对于突然进来的邵琛,陈卫民显然是有些反感。
  这个家伙,一直围着他三姐转悠,很显然是没安什么好心。于是他撇了撇嘴,不服气道:“你说它是假的,难道它就是假的了?”
  “我之所以能断定你这个炉子是假的,不是因为我有多大本事,而是因为我家就有个真的。”
  邵琛笑了笑,似乎并没有察觉到陈卫民的敌意,和煦道:“现在你这个炉子,虽然是赝品,但是也有百多年历史,制作也很精美,想来能卖出去个三五万。如果你有意卖的话,我可以买下来。”
  三……三五万?!
  本来打定主意,无论如何也要跟邵琛呛一顿的陈卫民惊呆了,他瞪大眼睛,似乎有点没搞明白状况,茫然地问道:“你说值多少钱?”
  “保守估计是三万吧,如果拍卖操作得当的话,能叫到五万也说不定。”邵琛微笑的看着他,带着鼓励:“你很有天赋,能凭感觉抓取到真宝贝,如果你愿意的话,这个香炉,你可以卖给我,以后还有什么宝贝,都可以来找我。”
  邵琛说得十分认真,反倒是让陈卫民有些不知所措,他下意识看向陈茉。
  陈茉笑了笑,说道:“这个是你自己捡到的宝贝,和我没有关系,我也不会替你做主,所以还是要看你自己的意思。”
  陈卫民点了点头,嘴巴抿得紧紧的,可以看得出来,他此刻的心里,正在经历激烈的思想斗争。
  半分钟后,他颓然的低下头,小声说道:“我不想卖。”
  三万或者五万块钱,只要不真真正正摆在他的面前,对他来说都是个冰冷且陌生的数字。
  但是眼前这个香炉,他真的好喜欢啊。
  从一大堆一大堆的废品里面,寻找到一件别人都看不出来的宝贝,那种滋味,真是美妙。
  对于陈为民的回答,邵琛并不意外,他表示理解:“看得出来,你很喜欢这件炉子,也很喜欢古玩淘货。我虽然懂得不多,但也知道点皮毛,等我这周回县城里,让家里人邮寄一点相关方面的书籍,还有一位很厉害的考古教授的笔记,你可以慢慢学习。”
  陈卫民眼睛顿时就亮了起来,咧开嘴傻笑:“谢谢邵哥。”
  这称呼,瞬间从你,升级成了邵哥。
  陈茉在一旁颇有些无语,刚好对上邵琛的视线看过来,对方朝她挤了挤眼睛。
  小舅子攻略完成。
  等离开了库房,陈茉说道:“我怎么不知道你这么厉害,一眼就能断定宣德炉真假,连上手都不用,还能随口估出来赝品的价位?”
  “辨别真假倒是容易,毕竟我家确实有一件真的,你这件确实并非真品。至于这炉子什么时候产的,值多少钱,我肯定是看不出来的。”
  邵琛耸了耸肩,丝毫没有愧疚感:“我看你弟弟,对于古玩淘货,是真的喜欢,眼睛里面都泛着光。那我就充当一回骗子,给他树立一份信念吧。梦想不应该被辜负,尤其是少年的梦想。”
  陈茉无语,忍不住问道:“那万一,刚才卫民要把这假炉子卖给你呢?”
  邵琛轻咳了一声,小声回道:“我现在,手里刚好还有三万块现钱,如果他想卖,那我就买了。”
  轻飘飘的一句话,竟然让陈茉有些感动。
  她定定的看着邵琛片刻,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但最终什么都没说。
  有些感情,你知道,我知道,我们都知道。
  费劲心力做了这么多,陈茉却从未给过自己太多回应,邵琛却并不着急。
  这些日子,他也算是摸清了这姑娘的性子。
  自强,独立,从来不肯屈居于人下。
  这样的姑娘,轻易不会接受别人半点的施舍。可一旦某天她默认了你的给与,并且没有任何表示,千万不要沮丧。
  因为你给的,她都会放进心里。
  直到某一天,她会把你给的,连带着自己,统统返还你。
  这次过后,陈茉给了陈卫民一百块钱本金,叮嘱弟弟不要因此荒废学业之后,就不再过多插手。
  她厂子里的香樟木已经砍伐好,几个技术娴熟的老师傅,在马师傅的带领下,已经开始对木材进行处理。
  陈茉则是负责做樟木箱的设计图纸。
  现在市面上流行的樟木箱,虽然模样精美,但在拥有几十年超前眼光的陈茉看来,还是太过难看了些。
  等她花费好几天时间,把设计图拿给马师傅的时候,马师傅眼睛瞪得老大:“丫头,你说这图纸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陈茉笑眯眯的说道:“对啊,马爷爷,您就按照这个来做就可以。”
  起初马师傅是不信的。
  一个十几岁的小丫头骗子,也就多读了两年书,怎么可能设计出来如此精美的图纸?
  可陈茉让人惊讶的还在后面。
  周末一整天时间,她都待在又脏又累的厂房里,从家具前期的木材开料,打磨,上漆,到最后的烘干,组装,她虽然不是样样精通,但竟然样样都懂。
  有些时候,提出来的意见和想法,都让有着几十年手艺的马师傅觉得惊艳。
  原来,家具竟然还可以这样做!
  人人都说,陈家三丫头娇气草包,啥也不会干。马师傅心想,果然是人言可畏,如果这都算是草包的话,那活了几十年的他又是什么?
  没见这几天时间,包括他在内,厂子里一群眼高手低的老师傅,都对陈茉赞赏有加。
  吃苦耐劳,性格讨喜,关键是还有本事,这样的小丫头,谁不喜欢?
  在这样其乐融融的氛围下,九月悄然过去,到十月初这天,历经一个月的打磨,农具制造厂的第一批家具,共计十五套樟木箱,终于完工。
  当天,陈茉看着自己这一个月来的劳动成果,悄悄松了口气。
  县里面关于她包山的审批已经下来了,限她两个月内,补齐包山的钱。
  所以,现在的她,实在是太需要钱了,这十五套香樟木箱,简直就是及时雨。
  只是,现在家具是造了出来,她还得打开销路,才能真正的做到流水线生产,将家具厂做得越来越红火。
  趁着这次国庆节假期,她要想办法,亲自去一趟上海,真正闯一闯这个时代,瞧瞧外边的大世界。
  只不过在去上海之前,她还要有一件事情要先办。
  那就是,陈卫国的大婚日子,终于被盼到了。国庆节第一天,陈家喜气洋洋的把新媳妇接进门,欢快的喇叭奏乐声,在整个水牛村回响。
  老陈家这日子,在她穿越过来的第四个月,终于开始正式红火起来。
  你别说,这种带着全家人发家致富的滋味,还挺爽的。


第25章 养蛋鸡
  陈卫国娶的媳妇儿叫做李芬。
  十九岁的女孩,模样娇俏; 性子也不扭捏; 当天嫁过来的喜宴上,脆生生的一声妈,让徐桂芝满意的合不拢嘴。
  儿子孝顺; 女儿出息; 现在媳妇更是没得挑; 怎么能让人不高兴?
  水牛村的女人们; 现如今谈起徐桂芝; 哪个不得酸溜溜说一句命好。
  老陈家啊,眼瞅着这两年就要翻身啦。
  新嫂子进门第二天; 陈茉刚起床; 李芬眼疾手快的给小姑子盛饭。新媳妇儿上门第一天; 无论以后怎样; 该表现得还是得表现。
  伸手不打笑脸人,陈茉笑道:“谢谢嫂子。”
  李芬摆摆手; 也笑:“客气啥,都是自家人。”
  吃饭的时候,徐桂芝格外高兴,只是想到自己还在外面漂泊的二丫头; 叹气道:“你说这咱这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也不知道梅子在外面吃了多少苦头呢。”
  其乐融融的气氛顿时冷寂下来。
  李芬刚进门; 对这情况自然是摸不着头脑; 看了一眼自家男人。
  陈卫国勉强对媳妇笑了笑; 使眼色让她不要说话。
  好好的气氛突然间就如此沉闷,陈茉把碗筷放下,埋怨道:“你说我嫂子才刚进来,正是高兴的时候,您就不能挑着点好的说。再说了,我姐在外面好着呢,没吃苦,信一封一封的往家邮寄,您又不是没看见。”
  徐桂芝被闺女说的有些尴尬,讪笑道:“我就是一时嘴快,不说了不说了,咱吃饭。”
  母女之间的互动,一家人显然是习惯的,没人有什么异样。
  倒是让李芬看得直嘀咕。
  她这个小姑子的事迹,没嫁过来的时候,她就有所耳闻。
  如今看来,家里是真宠着啊,跟徐桂芝说话,半点没带客气的。难怪旁人都说,陈家三丫头,是被捧在手心里长大的。
  等吃完饭,陈茉想了想,对陈国栋说道:“爸,我哥最近才结婚,你们就别去砖厂了吧,干活儿的事儿先缓一缓,我姐信里说了,她的嫁妆,自己就能挣,你们不用操这个心,犯不着这么累死累活。”
  陈茉这话说出来,立刻让李芬一阵感激。
  砖厂是个累死人的活儿,每天都得起早贪黑去上工,她刚嫁过来,自然是不希望男人早出晚归的。
  可这种事儿,她一个新媳妇,自然是没办法厚着脸皮开口的。
  如今小姑子主动开了口,她顿时一脸希冀的看向公公。
  “不用俺操心,她将来还真能嫁个啥金龟婿不成,这丫头,在外面跑几个月,性子倒是越来越野了。”
  陈国栋嘀咕了两句,瞧着大儿子也是一脸期盼的样子,忍不住瞪了他一眼,想骂,可当着儿媳妇的面,到底是同意了:“卫国这两天,就在家里歇着吧。”
  陈卫国和李芬对视一眼,小夫妻都很兴奋。
  新婚燕尔,正是腻歪的时候,这恩爱秀的,差点没闪瞎了陈茉的狗眼。
  “其实想挣钱,咱也没必要大热天去砖厂下这些力气活儿。爸,要不你跟我妈商量商量,咱家也养点鸡,现在县城里,鸡蛋的价格贵着呢。”
  陈茉不想搭理这对秀恩爱的,直接跟陈国栋聊起来正事儿,建议道:“三四个月就能下蛋,现在养,刚好能赶上过年,到时候,肯定不愁卖。”
  几个月前,陈茉曾经和陈国栋提过养蛋鸡的事情,当时陈国栋想也不想的就拒绝了。
  但这次他显然有认真考虑。
  一方面是因为最近政策越来越明朗化,眼看着,下个月即将到来的会议,似乎就要拨乱反正,给目前混乱的真假大讨论,作最后的盖棺定论。
  还有一方面,就是最近陈茉的成长,以及两次给家里拿钱,加大了她的话语权。
  “养蛋鸡这事儿,倒也不是说不可行,俺注意道,村里好几家人都偷偷摸摸养了,只要生产队不管,应该没啥大事儿。”
  陈国栋想了想,又道:“不过,我琢磨着,还得去李光明家里坐坐,好歹打个招呼,别整的到时候太难看。”
  听自己老爸提起李光明,陈卫民偷偷的瞥了一眼自己三姐。
  别人不知道,他可是知道,李光明现在,可是在给她三姐打工呢,如果他老爸真去了李光明家里,养鸡这事儿,哪里还有办不成的道理。
  陈茉闻言笑了:“提瓶酒过去,让我大哥跟着,这事儿肯定就妥了。你跟我大哥在砖厂干了俩月,买小鸡的钱应该有吧,如果不够……”
  没等陈茉说完,徐桂芝在旁边插话道:“够的够的,你说你这丫头,越来越能操心了,跟你二姐一样,就消停不下来。”
  她这话一说完,大家都笑了。
  这场面,倒是看得李芬有些迷糊。
  不是说她这小姑子草包一个,啥也不会吗,可现在看起来,出的主意头头是道,而且看样子,在这个家里,话语权还不小。
  不是,这咋回事儿啊?
  李芬琢磨着,等回头,一定要好好问问自己男人。
  且不说李芬这边怎么和陈卫国去打听这事儿,有了陈国栋的首肯,陈家打算养蛋鸡的事情算是定了下来。
  当天他就带了瓶酒,去李光明家里,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
  这让陈茉也有些感慨。
  当时自己怎么劝说都没用,现在不过是三两句话的事儿,就搞定了。
  果然话语权这东西,是要靠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来改变的。
  家里忙着要养蛋鸡的事情,陈茉趁机向徐桂芝要了几天离家的假期。
  国庆节不用上课,她打算亲自去上海一趟,带着厂子里做好的香樟套箱,找找门路,最好是接洽到比较大的百货商场,可以长期供货,实现流水线生产。
  这一次,徐桂芝答应得十分痛快,甚至连陈茉要去做什么都没问。
  于是,国庆节第三天,马师傅开着牛车,装载两个樟木套箱,带着陈茉赶往县城火车站,随行的,还有邵琛。
  他们三人,接下来要坐火车,赶往上海。
  这是陈茉第一次,接触到这个年代最为繁华的一线大都市,不由得多了很多期待。


第26章 尽显霸气本色
  1978年10月3日。
  这一天被后来的人们,坚定认为是女富豪陈茉彻底发家的开端。
  因为就在这一天; 当时还是个高中女孩的陈茉女士; 带着自家农具厂里生产的香樟套箱抵达上海,由此开始了自己的腾飞之路。
  再往后推二十年,她有个让商业界人人艳羡却无不服气的称号:家具女王。
  靠润唇膏积攒第一笔资金; 在七十年代末期搭上改革开放的顺风车; 她愣是从一个乡下的农家女; 爬上了后来的福布斯与胡润榜单。
  她就是一个传奇。
  彼时; 几十年后被称作家具女王的陈茉; 正黑着一张脸站在上海的大街上,委屈的不行。
  她身后的邵琛和马师傅对视一眼; 明智的都没有说话。
  早上七点多; 她们从火车站出来; 租了两辆“小乌具”。
  所谓的小乌具; 是上海人的称呼,其实就是几十年后的三轮车。只不过这个年代的三轮车; 相当于几十年后出租车的价格。
  这些小乌具里面,还有比较拉风的奔驰车型,奔驰204,起步价都敢要到一块。
  其余普通的三轮车; 起步价一般是三毛。
  陈茉一行三个人; 带着两个樟木箱; 一个三轮车自然是放不下的; 就打了两辆。
  刚出车站那块路不太好; 陈茉怕箱子磕碰着,让司机稍微慢点。结果开奔驰的司机也是个脾气臭的,俩人当场在车里呛起来。
  到最后,司机干脆把她们连人带箱子,直接给扔了出来。
  走的时候还不忘讽刺:“真金贵你的箱子,直接去打出租车啊,坐小乌具还这么多要求,穷鬼还穷出讲究了。”
  “……”
  陈茉被气的不行,可那破司机火速开着小三轮走人了。
  还没到地儿呢,车钱都没退!
  邵琛安抚道:“反正也就十几块钱的事儿,别跟他计较,打出租车过去吧。”
  这里是上海,中国目前最繁华的都市之一,因为各地来谋生的人络绎不绝,导致鱼龙混杂,就算他背景深厚,碰上这样的事儿,也只能捏着鼻子自认倒霉。
  “我不,我今天就要坐小乌具。这里是曹家渡,打车去军工路要好几十块钱呢。你大少爷花钱大手大脚,我可没这么多钱。”
  陈茉一肚子火气没处发泄,闻言顿时就杠上了,咬牙道:“那个混蛋司机,什么素质,我再坐一辆小乌具,就不信别人跟他也是一个德行。”
  被当做出气筒的邵琛摸了摸鼻子,心想你还好意思说我花钱大手大脚,自己平时什么时候把几十块钱当成事儿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