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六十年代小美好-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蔡老太太眉头微松,信了。
  在她过去的认知里,作家都是非常有钱的,一个个大文豪,都是豪。看来这个方远不但心善,还是个大才子。
  她没见过方远,也许远远见过,但是她不认识。
  “以后要好好报答人家。”蔡老太太道。
  封华嘻嘻笑着应是,她一定会好好报答他的!
  “奶奶,我打算给方大哥邮10斤鱼干过去。”
  蔡老太太点点头。
  之后的几天,封华就是钓鱼,做鱼干。等一个星期之后,不但攒够了给方远邮寄的10斤,家里也剩余好多,封华看着有四五十斤。
  封华邮寄的时候,邮递员眼睛都绿了,偷偷问她还有没有,想买点。
  封华为了以后好办事,早就准备好了3斤鱼干随身放着。以极低的价格卖给了邮递员,获得了一顿夸赞和周到的服务……
  封华还在包裹里放了一封信,聊了一下近况,又解释了一下这些鱼的来历。可不能实话实说,那是要出问题的。


第61章 世界那么大
  所有的物产都是公家的,公家的河里钓的鱼自然也是公家的,按理不许自己留下的。当然这是“按理”,实际上几条鱼留下来也没人说什么。
  不过她这是要送到部队枪口上的鱼,这么说就是给自己给方远找事了。
  封华说这是大队组织集体钓的鱼,然后分给她的。
  这样就ok了,就是如此简单。
  他们村有几个小池塘,都是干枯的河汊子改的,村里每年秋天会组织人手把鱼捞出来给大家分了,年成好的时候每家分个二三十斤也是有的。
  不过村里倒是从来没组织过去河里钓鱼。渔网是个十分金贵的东西,村里没有。钓?更不可能了。
  东北只有深冬死冷寒天,地都冻上的时候才会歇工,其他时候人都在地里,不管什么活反正都是有活干的,哪有时间钓鱼。
  所以村里吃鱼,全年都是靠那几个池塘里的鱼,或者偶尔谁家孩子有空,去河里弄几条鱼上来。
  池塘里的鱼是不许去钓的,那个真是集体的了,管的比河里的严。
  他们村算好的,其他远离河道的村子,一年也吃不上鱼,就像他们村吃不上松子一样。
  不过这个事除了方远,部队里应该没人知道。以方远的聪明,自然不会说出来,反而会帮她圆谎。
  封华回到家,蔡老太太正在院子里晒太阳。
  金色的阳光照在她的脸上,温暖,安宁,又有几分暮气沉沉。
  封华的心突然痛了一下,犹豫了半天,坐到蔡老太太身边。
  “奶奶,我打算出趟远门。”
  “出趟远门?”蔡老太太转过头看着她,实在忍不住惊讶道。
  封华突然有些想笑,她是不是快把蔡奶奶的自闭症治好了?
  “是,出趟远门。”封华肯定道。
  “去哪?”蔡老太太发现现在的封华跟她最初认识的那个不一样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从那天她打开门,看到一个浑身狼狈,却笑容灿烂的封华开始。
  “第一站打算去内蒙古。”
  “第一站?”蔡老太太还是很会抓重点的。
  “是的,第二站打算随便走走,一路往南,去上海。”
  封华可以撒个谎的,比如说城里的裁缝师傅正式收她为徒,让她住到店里,完全合情合理,这样一走几个月也没人担心。
  她本来也是这么打算的,但是刚才,看着蔡老太太苍老的脸,她突然就不想这么说了。
  按照前世的时间,大概明年,蔡老太太就会死,她不知道她能不能改变蔡老太太的命运。她做了很多,给蔡老太太吃空间作物,喝空间水。她也眼见着蔡老太太身体比以前硬朗了。
  但是,死劫是可以改变的吗?如果不能,她和蔡奶奶相处的时间,就寥寥无几了。
  蔡奶奶是除了方远之外,唯一关心她的人,她不想将来回忆起来发现,她们之间,只有谎言!
  那太可怕了,封华想想就不寒而栗。所以她选择说实话,哪怕这个实话看起来匪夷所思,更像假话。
  “你要去干嘛?”蔡老太太问道。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封华说完,无奈地笑了。
  哎,说了不想全是谎言,但还是说了谎言。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空间的秘密,她打算一个人带进棺材。
  不过这句话也有几分真,她真的想出去看看,看看60年代的中国到底是什么样。
  前世的此时,她就是个孤苦无助,麻木独活的小女孩,什么世界、什么时代,都与她无关。
  她的世界里只有下顿吃什么。
  之后回头看来,她才发现自己错过了一个时代的变迁。经历过历史,却错过了见证。
  何其有幸,人生可以重来,她要清醒地看着这一切。
  她要出去走走,看看。
  顺便消化一下空间的出产,趁着这两年好时机……
  蔡老太太无语地看着她,显然是在消化这两句话。这么野的女孩子,她是真的没见过。
  “出门要坐车,要花钱,吃饭要粮票,住店要介绍信,你那点钱……”往返个内蒙古似乎够了,蔡老太太顿了一下,继续道:“走不了第二站。”
  “嘻嘻~”封华笑了一下:“那就走一步是一步,不走出去,一步也没有。”
  蔡老太太无语了,半晌说道:“你有什么具体计划,说来听听。”
  具体计划啊,还真没有……她就打算先坐上火车到内蒙古,有顺风车就坐,没有就靠两条腿随便走走。
  反正她有空间在手,不愁吃不愁喝不愁住的,又有功夫在身,打架逃跑都不怕。
  她是奔着第一套人民币里的“牧马图”“蒙古包”“绵羊”去的!“牧马图”贵的一两百万一张,“蒙古包”和“绵羊”也几十万一张!重生一回,岂能错过?
  这些都是只在内蒙古地区发行的纸币,上次段良玉给她的那些里没有。
  但是这些怎么跟蔡奶奶说呢……
  哎!
  “一定要去?”蔡老太太突然问了一句。
  封华点点头:“一定要去。”
  “你去把梁青山叫来,我让他给你开介绍信。”蔡老太太道。
  “啊?”
  “我的三个儿子都牺牲在外头,一个葬在新疆,一个葬在云南,一个葬在广西,我从来没去看过。对外就说我让你替我去看看他们吧。”
  封华沉默了半晌,认真道:“奶奶,我一定去看看叔叔们!”
  “不用,那么远,还危险,你随便走走就回来吧。”蔡老太太道。
  封华笑笑,没有再说,不过她是一定要去看看的。
  之前从没想过这方面,蔡老太太一个真正的大家闺秀,失去了丈夫,失去了3个儿子,是何等的痛苦?更痛苦的是这么多年竟然从来没去看看儿子……
  不知道心里是何等的煎熬。怪不得每天沉默寡言,近乎自闭。
  “蔡奶奶,那您有孙子孙女吗?”封华小心问道。之前从没考虑过,看蔡老太太一直一个人就理所当然地觉得她没有亲人,但是,也不一定啊。
  蔡老太太沉默了一下道:“有啊,有好多哪,每个儿子都留下了孩子。但是现在住在哪里,我就不知道了。”
  封华的心狠狠痛了一下,为这个可怜善良的老太太。


第62章 粮票
  三个儿子都留下了孩子!现在竟然都杳无音信,不知道是不在了,还是,不联系。
  不管是哪种,都令人心痛。
  “你说说名字,我顺便打听打听,又不费事。”封华道。
  看蔡老太太并没回答,只是坐在那里发呆,封华回屋拿了本子和笔,又问了一遍,态度坚定地等着蔡老太太。
  蔡老太太看了她半晌,慢慢地说出了每个儿媳妇的姓名,地址,曾经的工作,还有孙子孙女的名字。最后又说了她们最后的地址。
  老大死的早,只留下一个儿子。外祖家是首都的,也许现在在首都。
  老二留下的多,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当初媳妇随军,也在云南,之后儿子牺牲了,她也不能再呆在部队。媳妇又没有娘家,这个就不好找了。
  老三留下一儿一女。外祖家是上海的,也许在上海。
  “蔡奶奶,她们没有写过信来吗?”封华忍不住问道。
  “之前几年都写过,但是好久没有再写了,有,十来年了吧。”蔡老太太轻声道。
  三个儿子当然不是一块死的,每个儿子牺牲之后的头几年,儿媳妇和孩子会给她写信问候一下,但是慢慢的,联系就断了。
  封华仔细收好这个本子,也没对蔡奶奶做什么保证,现在说什么都是空的,找到人才是真的。
  再说以现在的通讯条件,交通条件,能不能找到人,她还真不敢保证。
  不过现在找不到,再过40年,发个广告,上个新闻,肯定就找到了。
  但是那又有什么意义?那时候蔡奶奶肯定已经不在了。所以她现在会尽力,尽全力去寻找。
  蔡家大儿子和媳妇是革命伴侣,媳妇是他所在部队医院的护士。这个媳妇蔡老太太都没见过,只通过几次信,知道她娘家是首都的,具体是哪里的一概不知。
  这样的话,第一站就要从内蒙拐到新疆,去蔡家大儿子生前的部队问问了。
  封华起身去找梁青山去了。
  她之前真没打算要介绍信。
  介绍信是公职人员,企业职工出门需要的,买卧铺票,住店,去对方单位办事,都需要介绍信。
  因为现在的人还没有身份证,很多人的户口又都是集体的,根本拿不走。所以出门在外,想证明自己的身份就需要介绍信。
  农村人出门也需要介绍信,在封华的老家,哪怕是出门10里,去隔壁的生产大队探亲,只要留宿,住在亲戚家,就需要开介绍信,然后去对方大队登记一下。
  但是如果不留宿,当天去当天回,就不需要介绍信。
  当然现在没有什么是全国统一政策,据封华后来了解,有的地方探亲就不需要介绍信。哪怕很远,哪怕住很久。
  还有一种人,出门不需要介绍信。只要不住店,不办事,不需要向谁证明自己的身份,完全不需要介绍信。
  这种人,往往是乞丐……
  乞丐什么时候都是存在的,在这个饥荒的年代,按理说乞丐会很多。但是因为管的严,不让大批乞丐进城,也不许大批乞丐出去流浪,所以行走在外很少看见成群的乞丐。
  但是偶尔一个两个的还是有的。他们村一个月总要过去几个乞丐。这些人可不会有介绍信。
  封华不打算当乞丐,但是她打算跟乞丐走一个路子,风餐露宿,不住店,自然不需要介绍信。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要去部队打听蔡家大儿子的情况,没有介绍信不行。
  梁青山跟着封华来到蔡老太太家,一路上心情都不平静。这老的小的都在想什么?一个小孩子千里迢迢去上坟?
  见到蔡老太太,蔡老太太亲自跟他说了一遍,他还是无法接受。
  “蔡奶奶,这一路上太远了,她一个小女孩,行吗?”梁青山小声提着意见。
  “行。”蔡老太太淡定道。
  梁青山……
  “行!那我就去开介绍信!”你们老的敢想,小的敢去!我还不敢开个介绍信吗?再说,人家烈属要去扫墓,他已经没有条件支持,就更没理由拦着。
  封华跟着梁青山来到了大队,梁青山刷刷几笔写好介绍信,本村村民封华,经光荣烈属苏君贤的要求,要去xxx为儿子蔡有为扫墓。特此证明。
  最后盖上公章,完事。
  封华在才知道蔡奶奶名字原来叫苏君贤。一听这名字,就不是一般人能起出来的。
  “我再给你开个证明,你去换点粮票?”梁青山主动道。
  现在每个人粮食都是定量的,城里人,农村人。
  城里人有工作,需要出差的时候单位开一份证明,然后工人拿着自己的粮本去粮站兑换粮票。拿着粮票出门在外买干粮,或者下饭店。
  不是单位另外给你粮票,兑换的量也不能超过每人每月定量的数量,比如说学生每月31斤,干部27。5斤。超过不给兑。
  农民有事要出远门需要粮票也得公社开证明,然后拿着自家粮食去粮站兑换粮票。
  11斤玉米换10斤本地粮票,然后粮站再给你几毛钱的样子。粮食不一样,兑换比例也不一样。10斤稻谷换6。5斤粮票,外加几毛钱。
  这种兑换也不是随便的,你想去就去,得有正当理由,有公社好几个领导同意,最后因为出门还得扣工分。
  比如说学生出门上学,总不能背着粮食自己做饭,就需要兑换粮票。
  比如封华这种替烈属扫墓,就是正当理由。
  封华要是说我要去旅游,你给我开个证明……那得挨顿批评教育!
  而且这只是兑换本地粮票,或者本省粮票,如果出省的话得兑换全国粮票,那个还得去中心粮站兑换,数量还有限,不是你想兑多少就有多少的。
  本地和全国粮票之间还不是一比一兑换的,因为全国粮票里有一定份额的食用油,很珍贵。
  总之,很麻烦!再说封华也拿不出粮食去换,有也不能往外拿啊。
  “不用了,队长大叔,蔡奶奶攒了很多粮票,都是之前上面来人看她的时候给的,够我用的了,我吃的少。”封华说道。


第63章 手绘地图
  梁青山点点头,这样最好,不然真的很麻烦,他得跟着去公社跑好几趟,现在春耕,实在走不开。
  谁知封华回到家,蔡老太太真的拿了几张粮票给她,还真是全国粮票,也确实是上面来人给她的。
  不多,只有10来斤的样子。
  蔡老太太正在和面,看样子是要烙饼,让她带着。
  封华一时间犯了愁,就家里这点粮食她还嫌留的少,不够蔡奶奶一个人吃呢!
  “奶奶,你快别做了,我好多粮票呢,都吃不完。”封华赶紧劝道。
  “出门在外,有时候你就是有钱有粮票都没地方买吃的。”蔡老太太道。
  这倒也是……特别是在60年,国营饭店都倒闭了一大半的情况下。
  “奶奶,那我还有钱呢!我在火车上买,火车上买吃的不要粮票!”封华道。
  “不要粮票?”蔡老太太好奇地问了一句,她还真不知道,她不出门很多年了。
  而粮票才施行5年,她能知道还是上面给她送的时候特意解释了,说是以后出门吃饭或者买个糕点,必须用这个。
  但蔡老太太只是顿了一下,又继续手上的动作:“那也带上。”
  封华无奈地坐在一边打下手,不过心里却非常温暖。但是她坚持烙了10张饼就再也不让蔡老太太动手了。
  每张饼都有10寸大小,发面的,多了拿不动,再说天也越来越热了,怕坏。实际上还是心疼浪费家里的存粮。
  蔡老太太又翻出两个罐头瓶在,把家里仅有的两样咸菜每样装了点。
  这个封华收的很开心,蔡老太太的手艺是真不错,咸菜做的特别好吃。
  而且院子里的蔬菜最多一两个月就下来了,小白菜小油菜下来的更快,马上就能吃了,家里不差这点蔬菜。
  最后包了两件衣服就算打点好行李了。
  吃完晚饭,蔡老太太并没有回东屋睡觉,而是跟封华一起回了西屋。
  这一天晚上,蔡老太太就像从来没有自闭过一样,跟封华讲了许多在外行走需要注意的事项。
  如何坐车,如何住店,如何跟人打交道;什么样的人好惹,什么样的人不能惹;惹了事情怎么办,甚至连如何逃跑都说了……
  更牛的是蔡老太太拿过她的纸笔,给她画了幅中国地图!连各省的分界线都标出来了,还有山川河流、铁路、国道、各个省会、大城市都画了出来。
  一看就是老江湖!
  “奶奶,你以前什么人啊?”封华实在忍不住好奇道。
  “什么人?”蔡老太太顿了一下,叹道:“天涯沦落人呗……我这一生,都活在战乱里,流离失所,经过的事自然比你一个没出过家门的小孩子多。”
  最后,又塞给封华200块钱!
  封华犹豫了一瞬就收下了这钱,她不差钱,看蔡奶奶这样,更是根本就不在乎钱,既然蔡奶奶想给,她就收着。
  “奶奶,您怎么有这么多钱啊?”封华好奇问道。
  蔡老太太没吱声,回屋了。
  得,自闭症还没治好。
  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饭,封华就背着一个大包出门了,里面不但有吃的穿的,还有一副铺盖。
  告别了一直在门口张望的蔡老太太,封华又在村口遇见了梁青山。
  “队长大叔,有事?”封华好奇问道。梁青山能来送她,她是真没想到。
  梁青山这人不坏,对于马大炮这种人,逮到机会他也不会放过的。但是又不像刘保柱那样一心为民,在封华遭到马大炮迫害的时候,他曾经想过和稀泥。
  稀泥和不成了,他也能站到正义的一方。她有时候都不好定义这个人。
  “没事,我就是来送送你。”梁青山递过一个罐头瓶子道,里面装的是他家自制的咸菜。
  他真的只是来送送,实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