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珠重生在六零-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不是说最讨厌姚明珠么?你今天为什么帮她。”
  田昭丽沉默了会儿才说,“我是讨厌姚明珠,但姚家对我家有恩的。那种情况我不能当忘恩负义的人。”
  田昭丽也有些矛盾,他们家都不喜欢跟姚家来往,可父亲说过,姚家以前对他们家确实很好。父亲是因为姚明珠爸爸的关系读了书,学了字。是姚奶奶做主把母亲配给了父亲,这才有了他们。也是因为姚奶奶送走大哥,父亲才能因大哥的关系当村长。
  这些事情,父亲田梗生一直记在心里的。他说过,他们可以疏远姚家,但姚家真遇上事儿了,他们能帮忙的时候就必须帮忙的。也许被说多了,田昭丽记在了心里,所以本能地站在了姚明珠身边。
  秦月很是不高兴这说辞,“你要是跟她好,那我就跟你绝交。”说完,转身就跑。
  姚明珠等了一会才上前,“昭丽,今天谢谢你。这是我姑婆给的糖,给你吃吧。”
  “谁要你的糖了。”田昭丽被姚明珠看到刚才的一幕,心里却得有些难堪,面无表情地道,“你救我的人情我还了。”说完转身跑了。
  姚明珠叹了一口气,想着也许更田昭丽真合不来吧,上辈子几十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即使在兆明哥休养的地方也重来没有碰面过。估计这辈子也很难改变着他们之间的关系了。
  姚明珠多活了几十年,很多事情也想得开,与田昭丽之间的事情,想想也就顺其自然吧。
  学校的事情原本以为是个小插曲就过去了,却没想到陈思文全家遭到了他们村村民的□□。这一股子忆苦思甜的风气刮动了整个镇子下的所有村庄。
  上工的村民三三两两地说着以前地主的恶毒,富农的冷漠,把他们遭遇的那些苦日子说了一遍又一遍,似乎这样能增加他们如今的地位,压低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人。
  姚家更加低调了。
  姚奶奶很少出门,基本上都是关在自家院子里打理。不过也算有收获的,小青菜长得绿油油的,姚家终于从苦兮兮的野草种解脱了出来。开始做大锅的青菜粥。
  姚明珠从来没有觉得这菜是那么好吃的。
  第一天吃得肚子都鼓了起来。而院子里的红薯种也长出了长长藤,在姚耀荣忙完村里红薯藤的移栽后,姚家院子也开始隆出一条条凸出的小坡,然后把红薯藤剪下来,栽种在小坡上。
  姚奶奶则打理起玉米地。之前乱撒了玉米粒长出了绿油油的小苗来,只是地上的玉米株之间的距离不均匀,姚奶奶移栽了一些比较密的,让玉米株之前的空隙充足些。以后玉米株长得更好,结出的玉米棒才更大。
  天气越来越暖和,各种蔬菜长势也快了起来。姚家吃不完,送了一些道镇子里给外婆和姑婆家。村子里只是给田家送了些。
  秦小梅推了几次,话里话外掺杂着其他的意思,让孙云芳不要送了,免得她儿子心里过不去,又打扰她们。
  孙云芳听懂了其中的意味,送了两次就没有再上门。
  姚明珠知道秦小梅说的是兆亮哥和兆明哥寄粮食的事情。


第27章 
  第一次是兆亮哥在部队寄回了两份粮食,是姚明珠拿回的凭证。那一次姚耀荣找村干部开证明时,秦小梅是知道的,心里就有些不得劲了。没想到不到十来天,田兆明也寄了些粮回来。
  这一次也是分开寄的,一家人五十斤粮食,包括面粉和陈年大米。
  父亲原本是要把取包裹的单子给田家的,毕竟姚家受之有愧,今年他们已经收了两次了,这一次万万不能收了。可谁知道秦小梅却觉得是姚家在炫耀,当场就把父亲赶了出来。
  以前秦小梅甩脸也只是背着人或者在心里嘀咕,这一次直接赶姚耀荣出了田家。
  于是,全村都知道了田家的田兆明给姚家送粮食,羡慕嫉妒恨的都有。更多的是调侃秦小梅,说她家儿子是不是看上姚家的大小姐明珠了。
  姚家明珠之前性子柔柔弱弱的,在村里并不怎么讨喜,可最近大伙竟然经常看到她上学和下地干活的身影,原本从吃惊到慢慢习惯。有时间这丫头还会主动问候两句。性子变得好了很多,好多人让秦小梅讨回去当媳妇,也能在以前的主子面前挺起身板来。
  秦小梅听到这话心里一直憋着一股子气。对姚家以及姚明珠更是不待见了。而当村里人再开玩笑时,秦小梅对那人发了一顿火。
  后来,村里人才不敢开玩笑了。但背地里议论纷纷的却不少。
  姚明珠上学遇到过几次田昭丽,她对自己好像更加不喜欢了,跟秦月又混在了一起。
  秦月这女孩也是个见风来事的主,竟然团结着班里的女孩不跟姚明珠玩耍。他们成群结队地在课间跳绳子,唱着《踢毽子》歌比赛踢毽子和跳房子。
  还好姚明珠不是小女孩,否则还真会被这些小丫头弄出个忧郁症不可。就像被陈爱国他们逼走的陈思文一样。
  因为成年人的心态,姚明珠对小孩子之间的这种别扭和矛盾心理真的没有丝毫在意。
  刚好课间没有人打扰,姚明珠可以好好地学习。
  只不过姚明珠身边始终有一人赶不走,那就是黄四。
  姚明珠心里真很好奇,陈四为什么老是黏在自己身边。自己想不起来,于是就细细地问了一番黄四。
  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在重生前她和黄四竟然一起玩的好朋友,他还从舅舅家拿了好多吃的给姚明珠的。只是姚明珠突然莫名其妙地不理他了,他觉得是自己那次摘野菜推了她,所以姚明珠生气了,一直来,他都想赔罪呢。
  姚明珠忽然灵光一闪,脑子闪过一些记忆片段,那些被她故意深埋的记忆。
  上辈子吃野菜真的吃腻了,姚明珠犯娇气,把姚奶奶煮的一锅野菜给掀翻了。
  那是姚奶奶第一次对她生了气,饿了姚明珠一天。姚明珠悄悄跑出了家门,打算离家出走。而后遇到了在竹林的黄四。
  黄四因为老是流着鼻涕,村里的人都不怎么喜欢他。姚明珠当时也不喜欢。可黄四却突然拿着糖递给了姚明珠。姚明珠眼馋,于是接了过来。
  这样一来二去,黄四就经常给姚明珠拿吃的,还告诉姚明珠他舅舅家的吃的可多。于是,姚明珠在后来遇到陈国强时会理睬他,因为当时脑海就想着,他家有吃的。
  姚明珠因为想起了那些不好的记忆,把黄四赶了出去,独自一人发了会儿呆后就拿出书本开始学习起来。
  很快,时间到了五月农忙时节。
  村里抢收小麦,整顿收割后的小麦田,要准备插大秧了。
  今年的雨水好,小麦算是丰收。田梗生带着全村人忙得热火朝天,村民脸上也堆满了笑容,等小麦晾晒后分到了大伙手里,他们就可以做面条,可以做馒头,奢侈点的可以做肉包子吃了。因为看到了希望,大伙的激情高涨。想着秋收时,自己打理的那份田地也会丰收,大伙干劲更加十足了。
  姚明珠们学校放了农忙假,组织学生参加劳动,比如捡麦穗,捡牛粪,翻晒麦靶子,赶鸟儿等等大人不做的事情。
  在这一片繁忙中,镇上发生一件事情,那就是镇上的梁局长破了一起走私团伙,缉获了接近万斤粮食。连县里都轰动了。梁局长因为这件事要升官到县里了。为了感谢当初提供线索的人,梁局长发布了一个表彰告示,同时展示了那封信。告示上说,提供那个线索的人可以得到政府的奖励,一个城里工厂的名额。
  好多人都心动了。
  这时城里工厂的工人不仅能吃商品粮,还能拿工资啊,还有最吃香的工业劵,这个好多东西也要工业券的。
  但这个时代人也比较诚实,没有人上前认领。
  姚耀荣有些心惊,当时他为了引起梁局长的重视,把粮食的数量虚报了好多倍。可没想到这些人真的是胆大,竟然弄了那么多粮食。
  而对于梁局长说的奖励,姚家的四人当了耳边风。他们不可能去领那份奖的,也不能去。
  只是没想到,告示发出没几天。
  村支书陈国强突然断了腿,被村里人送到了镇里医院,镇里医院治不了,转到了奎县人民医院。
  有人说是陈国强在山里摔的,有人却说是以前陈国强当混子时结下的仇,还有的觉得是陈国强在镇里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被人下了黑手。
  村里婆妇多,大伙的想象无敌,都在私下谣传着。
  两件事一前一后发生,姚家人顿时心知肚明是怎么一回事了。只是没想到那件事情竟然在几个月后才有了结果。
  姚明珠有些不解,那些真的是走私团伙么?为什么要在内地换粮呢?不过姚家没有门路,对于这件事情也打探不出任何消息。而这件事也只有那上万斤粮食引起了村民一阵羡慕后很快就消失在别的流言蜚语中。
  姚明珠农忙假时看到杵着双拐杖的陈国强,心情愉快了很久。
  农忙过后,谢志兰突然宣布开全体人员大会。
  姚明珠全家带着小板凳到了村委前。
  谢志兰站在高台上说,“今天让大家来开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镇里强调各村要开始组织文化宣传,咱们每日上工时间要提早一个小时,大家要诵读一遍主席语录。同志间问候要以语录开头。村里会组织民兵队,谁没有认真执行,到时候每日上工时批报和检讨。二是,咱们村要来城里人了。”
  村民闻言议论纷纷,对于主席语录倒是没有什么稀奇的,前几年组织了好多次学习,只是学了一段时间就算了,村民从最初的激情散去,如今也觉得村里只是说说而已。
  反而大家对城里人要下乡这事来了劲儿。
  “谢宣传,是哪里的城里人啊,他们到农村来干什么?”
  “天南地北都有的,等上面分配。”谢志兰说,“到时候大伙可要热情对待咱们的阶级同胞。大家共同学习,一起进步。”
  “谢宣传,就这事啊,那你广播通知一下就好了嘛,怎么还要开会啊。”说话的是村里的赖头三,姚明珠之所以记得是因为上辈子赖头三的老婆李秀秀是这一批下乡的青年,跟姚家有点渊源。
  姚明珠出事后,村干部把这些城里的青年组织在一块儿了。但李秀秀并没有与姚明珠断绝来往,常常送些吃食。也因为这个原因,赖头三经常对李秀秀家暴。姚明珠离开姚家村去三线建设时,李秀秀跳河自杀了。
  谢志兰瞪了眼村里的赖头三,说,“上面分配人下来,咱们村得安排接待。如今村里没有空余的房子,大家讨论讨论,如何安排。”
  “住在村委后面的那进院子就好了啊。”有的村民提议,村委后面还有一进是有七个房间的,肯定够住人了。
  “那里面是咱们的粮仓,怎么能让外人住进去?”有人反对。
  姚明珠听见声音有些熟悉,抬头望去,竟然是秦华。
  “那里有七间,从院子中间砌墙割出一半做粮仓就好了。”
  谭宗林淡淡地看了眼说话的人,“每间屋子都占了农作物,怎么分割一半?”
  那人见会计说了话,顿时缩了回去。
  有人却不怕,说,“反正我家是没有地方可以住的了。谁家能住就住谁家去。”
  姚明珠听到这明显指对的话,皱了皱眉眉头。如今村里大多是土墙屋外加一个小院子。好多人家五六口人挤在一个屋子里。而村里最宽敞的就是姚明珠家和村里几个富农的家里。
  姚明珠忍不住要看看到底是谁这么有骨气。却没有想到竟然是秦华的爸,秦大田。
  谭宗林皱着眉头看着自己的那个傻缺的妹夫,没有说话。
  其他村民倒是对秦大田这话比较赞同的,纷纷议论了起来。
  姚家几人沉默着。
  秦华站在了父亲身边,谨防他又乱说话。
  田梗生抽着旱烟,琢磨着。
  谢志兰拿着喇叭吼了两声,“安静,安静。”见大伙静下来说,“这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方针,全村同志都得积极配合起来。咱们得让城里的同志看到我们的奋斗和努力。大家想想怎么安排城里的同志,有好的想法可以提出来,有意见的大伙也可以说,但是别吵。”
  “谢宣传,我觉得秦大田同志说的就对,咱们村里谁家空置的房间多就安置在谁家。”
  “对,对对。”村民全都响应了起来。
  姚奶奶的脸色变得难看起来。
  姚家村这些村民就是喂不熟的狼崽,一有事情就推她家出来。她姚家田地全部上缴,祖宅被分割了一半,如今竟然连剩下的也要被分割么?
  作者有话要说:
  喜欢文文的小天使们,动动小手指收藏收藏我专栏呀~~~~~~~~无比感谢了!
  接到编辑29日入V,到时会倒V至23章,没有看的亲尽快哈


第28章 
  田梗生虽然不愿意跟姚家走得近,可也见不得姚奶奶被人为难和欺负。
  站起来准备说两句,大腿就被猛的一掐,田梗生疼得龇牙咧嘴,一屁股坐了下去,转头就看到媳妇秦小梅收回的手。
  田梗生心里冒火,但顾忌身边的村民,压低着声音怒道,“你发什么神经么?”
  “别掺和。”秦小梅知道丈夫的德性,也有些不悦地道。
  田梗生皱了皱眉眉头。
  秦小梅说,“你还想跟姚家绑一起?你知不知道,老二每个月都给姚家那丫头寄信,听说还会夹着邮票寄回来。你看儿子对咱们可有这么细心的?”
  说起这个,秦小梅心里就不舒坦了,虽然家里不差那点邮票的钱,可儿子怎么就对姚家那丫头细心,对自己这么粗心呢?这明显是把姚家丫头放在心里,而自己的父母却放在一边了。
  而且更加让秦小梅不舒服的是,老二竟然写信回来问她干嘛扣押姚明珠的信,还让她们把信给姚明珠。这也是老三昭丽那丫头惹的事情,竟然不知道信被放在什么地方。
  若是秦小梅亲自发现昭丽藏了信,那么田昭丽肯定要遭一顿打的。但这事儿是田兆明写信来说的。秦小梅就觉得是姚明珠在挑拨,于是两件事一对比起来,秦小梅反而觉得田昭丽弄丢信不是什么大事了,一门心思地生自己儿子的气。
  田梗生被媳妇这么一打岔也错过了说话的时机。
  陈大丫忽然抢先说道,“地主婆家还有一进的院子没有人住呢?那可是也有七个房间呢。嫂子,咱们这次要分几个人下来?”
  “大概五人。”以前谢志兰特烦陈大丫,此时却忽然觉得陈大丫还是有些用处的。谢志兰看了眼姚家的几人,说,“姚耀荣同志,你家可愿意接待这五位从城里下来的阶级同志?”
  姚耀荣,孙云芳和姚奶奶心里肯定是不乐意的。但如今被谢志兰在大庭广众之下追问,姚耀荣要是表态说不同意,谢志兰肯定会借题发挥说他们家觉悟不高,村里人也估计又有话说。可若是同意,姚家四人都不习惯家里多出几个陌生的,这又为难自己家人。
  姚耀荣无比为难,绞尽脑汁想着主意,怎么拒绝而不惹事。
  姚明珠心里有数的,上辈子这五个人并没有全部住在自己家里的。轻轻地拍了拍气得手抖的姚奶奶。姚明珠站了起来,笑意盈盈地看着谢志兰问,“谢宣传,我想问下,城里的阶级同志下乡来,他们住在我们家粮食怎么算?镇上公布的是什么指标呢?这几人是在我们家搭伙过日么?”
  谢志兰下意识地看了眼陈国强。
  陈国强倒是没想到姚明珠竟然会想到这一茬,原本想隐瞒一部分口粮,但如今却担心他们上镇上打探了。于是立刻对谢志兰摇了摇头。
  谢志兰看懂了陈国强的深意,于是就说,“政府给出的指标是,每人给出两个月的时间熟悉学习村里的活计,补助两个月的生活费,每个月五斤大米,二十五斤面粉和两块钱。以后就跟村里一样,领活上工。”
  听到这些,村民坐不住了。
  陈大丫和赖头三跳了起来,同时道,“谢宣传,嫂子,我家可以腾出一个空余的房间来。”
  村民见状,也纷纷说家里可以挤出房间住人。
  村民的心里大家都清清楚楚,之前不愿意人住进了就是担心会贴补口粮。如今听到这么多粮食,众人心里想着搭伙过日子的话,那这些东西不就是他们的了?
  于是,做着这样的美梦,大家争先恐后地朝着自己家里拉人。
  姚明珠几人见状,纷纷松了一口气。
  姚奶奶则双手摸着姚明珠的手,心里无比欣慰。
  虽然村民虽然争先恐后报了名,但村干部还是根据实际情况,把五个名额分配到有空余房间的村民家里。
  姚家还是被分了一个。
  上一世姚家是住了一个。只是那人却是个心高气傲的,在姚明珠出事后立刻搬出了姚家,生怕被连累。反而是被分配在陈大丫家的那个女青年跟姚家越来越熟悉。
  女青年叫李秀秀,人长得跟她名字一样,秀秀气气的,干活斯斯文文的,陈大丫开始为了那点口粮还有点耐心哄着,但两个月后就把人家赶了出来,说李秀秀干活不行。
  村里人大多数人都不喜欢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