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九零后在六零-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她大孙女,这可是她好不容易盼来的。
  “中,中。”李立仁老实巴交的点点头。这个老实的庄稼汉子,年轻那会子被老娘管,大点了也被胡老太管着,等成家了,也被孙玉秀管的严严实实的,本能的就信了胡老太的话。毕竟这可是管了他好几年的大嫂,即使胡老太是个童养媳,那大嫂当家的威严他也是不敢触的。
  肉肉在胡老太怀里看着这一家子说说笑笑,却是莫名的有些个心酸。这屋里的一大家子,人是不少,可是男人和女人的比例实在是太过悬殊了。男的要比女的少了至少一倍,不用多想,怕就是没了的。再想到自己奶奶今年才五十,上头长辈的就没了,简直就是细思极恐。
  被屋里的爷爷奶奶叔叔婶婶的挨个抱了一圈,肉肉这才又回道胡老太怀里。胡老太先是仔细的替肉肉掖好了小棉被,这才开口道:“满月的时候我要给肉肉办满月酒,那天大家都来,好好热闹热闹。”胡老太一口敲定道,事先跟家里也没个商量,可是李爱国和赵红袖两口子也没有反对惊讶啥的,可见家里就是胡老太当家做主惯了的。
  这年头有几家人能给个孩子办满月酒?!即使胡老太的大孙子李洪玉出生,这都是没影儿的事儿。为了这个大孙女肉肉,胡老太可真是下了血本了。
  满屋子的人一个劲儿的点头。这还真是桩大喜事儿,回头得回家好好找找有啥好东西能拿出手的,当天可是不能空着手带着两张嘴就去了,这就太不讲究了。
  孙玉秀连忙开口道:“那天我给大嫂搭把手。”大嫂一个人可是忙不过来,胡老太家里有喜事儿,按亲疏远近,这事儿她都得帮着操持。
  “行,那天你早点来就是了。”胡老太回应道。哎呦,这一大家子的,还真得摆上个四五桌。
  肉肉再一次感受到了来自胡老太这个奶奶的爱意,高兴地在胡老太怀里蹬了蹬小腿。上一世自己那对爹娘有没有给她办满月宴她不知道,可是在六十年代要办一场酒席,这对孩子的重视程度简直就是不言而喻。她喜欢别人重视她,尤其是来自亲人的重视,这会让她感觉自己是被疼爱着的。
  “到时候把孩子也都带上。”胡老太又强调了一句。既然决定了要好好办上一桌,那就不能小气喽!


第5章 大年初二
  再闲话上几句,一大群子人就跟来时一样,呼啦啦的就走了。
  因为胡老太是这个村里辈分最大的,是老大嫂,所以大年初一,她的任务就是接待来拜年的人。要她上门拜年的人,还真没有!
  李爱国就不同了,虽说他也是爱字辈里最大的一个,可他上头还有一辈呢。赵红袖还下不了炕,所以李爱国独自一人上门拜年去了。
  奥,你要问李洪玉和李洪礼上哪儿去了,那俩小子早就屁颠屁颠的领着一群孩子挨家挨户上门拜年收红包去了。这可是一年里熊孩子们唯一闹腾大人却不管的时候,即使是自称已经是个大人的李洪玉也难免。
  出门拜年的路上你要是发现一群子孩子们聚在一起,那八成啊,就是拿着大人给的压岁钱从供销社买的小炮仗,背着大人偷偷放呢。回家吃饭的时候,过年新添的衣裳就得添上几个烧焦的窟窿眼子,少不得被大人训斥几句。那熊孩子仗着大过年的大人们不好揍孩子,被训几句又不痛不痒的,哈哈一笑,来年的时候该干啥还是干啥,半点都不放在心上。
  要说这大年初二又有啥说法,这里的习俗就是出嫁的大闺女要带着丈夫和孩子回来看望家里的人,这叫“回门”。当然了,这个“回门”可不是古代时候大家闺秀新婚三朝回门,就只是闺女回家而已,只是在过年时候的一个叫法罢了。最好你也不要空着手回来,最起码得带着馒头,这样老娘的脸上才会好看,觉得这男人家里重视闺女,闺女在男人家里日子过得好。
  前面说道胡老太只得了李爱国一个儿子,闺女更是一个没有,妯娌孙玉秀生的那个闺女李爱琴把她馋的不得了。一来嘛就是因为闺女贴心,有啥不能跟儿媳妇说的悄悄话啥的还可以跟闺女聊聊;二来嘛就是因为大年初二这一天了,家里有闺女的都回门,那家里没闺女的可不就比人家萧瑟了些;三来嘛,就是胡老太心里不得不提的一点小羡慕,她是个童养媳,跟那老瘪犊子结婚后,也是没地方回门的。
  今年赵红袖刚生完孩子还在坐月子,跟家里的关系又闹的比较僵,也就没回门这回儿事儿了。倒是李爱琴这一天会带着男人孩子回来,按照惯例,胡老太也会道老三家里吃上一顿饭的。
  今年比较特殊,李爱国不用陪着赵红袖回娘家,所以一大早的李爱国早早地起来,穿上新衣裳,往灶坑里填上两根木头确保不会冻着还在炕上的娘俩儿,就带着家里的两个兔崽子,陪着胡老太道他三叔李立仁家里去了。
  胡老太他们到的早,但是孙玉秀一家子也起得早,正好赶上孙玉秀蹲了地上,在那儿杀完鸡秃噜鸡毛呢。
  胡老太顿时就乐了:“哎呦这还真是亲闺女。”胡老太眼睛贼精,一看就看出了这是还在下蛋的老母鸡,孙玉秀为了闺女外孙也是下了大本钱了。
  “那可不是,”孙玉秀蹲在地上不动,嘴朝旁边的一个小板凳呶了呶,“大嫂,坐。”接着又朝李爱国说了一声,“爱党、爱民都在屋里呢;洪伟、洪阳也在,快进去吧。”后一句倒是跟李洪玉俩兄弟说的。
  今个儿可是她闺女头一次带着外孙回娘家,她可不得好好招待招待嘛。寻思着家里也没啥好吃的,一狠心就把家里的老母鸡给杀了,总么着都得给闺女吃上一顿板正的。
  李爱国带着兄弟俩进屋,胡老太在小板凳上坐下,跟孙玉秀聊闲话,“爱琴在城里住着,知道的消息比咱们多,没准儿还能听到啥动静什么的。”说的是大年初一孙玉秀提到的那件事儿。
  一说这个,孙玉秀就是一肚子的火气。早些年她是这家里老二李立修的媳妇,这可是她的第一个男人,明媒正娶、光明正大嫁进来的,还是爱党的亲爹,村里的谁不羡慕她。可是这一切都被村里姓袁的那个鳖孙给祸祸了。
  也不知道这鳖孙是打哪儿听来的消息,竟然向鬼子举报说他们一家子都是红党,爱党他爹当场就被打死,他们这一大家子也被鬼子押进了县城,拉到那菜市口,说是要斩首示众。要不是附近的兵听到了消息把他们救了出来,如今啊,他们这一大家子说不好就跟着爱党他爹一块去了。
  “那老的鳖孙子焉儿坏焉儿坏的,小的也不是个好东西。不过他们家跟镇上的副书记是连襟,消息肯定比咱们灵通。”孙玉秀骂道。嘴上骂着,手上动作不停,又道:“不过确实得跟爱琴好好问问,总么着她公爹大小也是个干部,听到的动静儿确实得比咱们多。”哎,要是大哥没去,谁敢欺负他们,他们也用不着对那鳖孙子恨得咬牙切齿的却拿他没办法,不过让他在镇上优哉游哉的扫着大街罢了。
  孙玉秀想到的,胡老太也想到了,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最后还是没有说出口。这要是还没建国,她少不得拉下这张老脸拿出五石粮食央求那山上的土匪把他们一家子给突突了。可是这一建国,为了不给家里的老头子拖后腿,她忍啊忍,到最后也没得个好结果,到现在也是憋着一肚子的气没处发呢。
  不再聊这些憋气的话,胡老太跺了跺有些僵硬的脚,赶紧就转移了话题:“爱琴还真是生了个好命,刚出生没多久就建国了。嫁人头一年就生了个大胖小子,可见是个有福气的。”
  孙玉秀实相的接话道:“可不是,爱琴还真没吃啥委屈。”最苦的那两年,家里有点好的也是先紧着这个大闺女。还送她道城里上高中,最后大哥又给她找了个好婆家。这一大家子对她这闺女还真是还啥好说的。
  “就是红袖家里还有那堆子破事儿!”胡老太提到自己的亲家,那是一脸的嫌弃。
  孙玉秀没接这话。她本来就不是啥嘴碎的人,有些话她这当大嫂的能说,她这当妯娌的却是说不得了。利落的把鸡收拾好,对胡老太招呼道:“大过年的快别说这些了,先进屋。”一边跺着脚一边进屋去了。
  屋里灶上李爱民的媳妇荊招弟烧着火,对进门的胡老太打招呼:“大娘快进屋,炕上热着呢。”
  胡老太应和一声,进屋坐炕上了。她来这儿可不是为了干活的,再说也没啥好干的,又不是啥大的桌面,一家子一个桌在一块吃个饭罢了。
  直到这太阳升到了正当空,李爱琴才带着他男人孩子到了家门口。
  李爱琴男人姓邱,叫邱卫红,长得白白净净、高高瘦瘦的,是个端着国家铁饭碗挣工资的城里人。在纺织厂上班,没干过啥重活,就显得文文静静的,一股子城里人的味儿。
  虽然人家是个城里人,但是却一点都没瞧不起他们这些地里刨食儿的庄稼人。一进门,把带来的东西往炕上一放,接着就“爹、妈、大娘大哥”的打着招呼,一个都没落下。喜得孙玉秀牙不见眼的,那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满意。
  这时候孙玉秀也忘了要好好招待她闺女外孙了,先跟女婿那是客气了又客气、夸了又夸,就跟那女婿才是亲儿子似得。胡老太眼看着那女婿的脸都红了,赶紧咳嗽提醒了一声,孙玉秀这才把注意力转到闺女外孙头上。
  这闺女没啥大的变化,就是感觉这皮子变白了。还是城里好啊,城里的米养人,这农村就是比不上。闺女一年要见上好几回,也没啥大想头,倒是这外孙子,这可真是头一回道家里头。
  孙玉秀一把抱过大孙子就是香了好几口,难为那不到一周岁的小子反抗无能了。
  一家子说说笑笑了一会儿,下头做饭的就提醒了一声,该开饭了。
  就在炕上摆上那用来待客的大一点的四腿桌子,也不拘男女老少,都在这同一张桌子上吃饭。
  孙玉秀为了招待闺女孙子,可真是下了好大一会儿的功夫。这会子上的大菜就有三个了:煮好的整只老母鸡、卤好的猪头肉还有一条红烧的大鲤鱼。把孩子们喜得连话都不说了,就跟那八辈子没见过似得,搁那儿一个劲的吃。李洪玉还稍微克制点,就李洪礼,胡老太和李爱国一个劲儿的瞪都没收敛,人家就当没看见。
  孙玉秀倒是好脾气,笑着道:“都快趁热吃,一年里头也就吃上这么一回好的,可不就是馋得慌。大人都受不住,小孩子可不就也犒答的厉害了嘛。”一边说着一边还给李洪玉又夹了一筷子猪肉,可见说的都是心里话,不是舍不得别人吃强装出来的。
  孙玉秀这人,还真没啥好说的。都说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一家子的人,别的不一定,倒是有一点,大气。都不是那小家子气的人。
  “洪玉,待会儿吃完饭给你妈送点过去。”孙玉秀又道,“也让洪玉娘产尝尝这家的手艺。”
  李洪玉先是看向胡老太,待胡老太点头同意了,这才笑眯眯的应下,接着吃饭的速度倒是加快了些。
  他得快点吃,早点把饭送回去,饿着妈可就不好了。


第6章 文化运动
  这一大家子在餐桌上说说笑笑的,也没什么“食不言、寝不语”的讲究。气氛正打的火热呢,说着说着,李爱国就顺嘴提到了“文化运动”这四个字。
  李爱国说出的这四个字,像是有什么特殊魔力似得,顿时间给这热闹的气氛按了个暂停键。这一屋子的人,吃饭的吃饭,瞪眼的瞪眼,竖耳朵的竖耳朵,倒是没了声音。
  熊孩子们察觉到了这肃穆的气氛,明白了。顿时吃饭的速度又上了一个档次。着急忙慌的再塞上两口,呼啦啦的一群出门去了。
  出了门,没了大人的拘束,李洪礼朝着李洪玉就是一阵挤眉弄眼的,“哥,这又是啥‘小孩儿’不能听的话?!”
  李洪玉没好气的瞪了弟弟一眼,“这不废话嘛,大人都那样儿了,咱们要是都没个眼力劲儿的,可不就挨训了嘛。”与其这样,还不如他们主动出来呢,他可不想让奶奶说上一顿。就是可惜了那顿饭,他还没给妈捎出来点呢。
  屋里头孙玉秀朝屋外头喊了一嗓子,“洪玉,在锅里给你妈留了饭,赶紧送过去吧。”
  “哎,”李洪玉高兴的应了一句,回头对着一群弟弟们挥手,一副带头大哥的架势,“走,咱们一块儿先去给我妈送饭,然后一块道村西头河里溜冰去。”这时候河里上了冻,在上面溜冰可好玩儿了。
  熊孩子们应了一声,欢欢喜喜的跟着李洪玉屁股后面跑了。这下子,这院子里头,除了李爱琴手上的那个还在吃奶的小屁孩,真真儿一个熊孩子都没有了。
  孙玉秀这才开口道:“卫红,你在城里上班,听到啥消息没?”
  孙玉秀一开口,邱卫红就放下了手上的筷子,意味不明道:“县里头早就开始这‘文化运动’了。这‘文化运动’啊,就是那一起子红卫兵,逮着个有文化的不分青红皂白的就在那儿□□游街呢。就县里高中里头的那些老师,有点资本主义背景的,全都批了一遍。”说到这里,拿起筷子夹了一筷子菜愤愤的嚼着,又把筷子重重的放下,声音里夹杂着几分叹息道:“县高中老师里头今年光吊死的就三个,其他的还不知得个什么下场呢。”
  胡老太倒吸了一口凉气,努力强迫自己镇定下来,声音里没听出一点的破绽,悄声问道:“县里那些民党的家属咋样儿啦?”这才是她真正关心的点,别说她自私,她搞不好也是自身难保啦。
  这庄里给民党当过大头兵劳改回来的汉子可是不少呢!更何况这家里的老五可还是个民党头头呢!
  邱卫红像是没听见胡老太的话儿似得,接着道:“听说那孔圣人那存了好几千年的庙都给人砸啦,现在人家叫‘孔老二’,他们家的后人这会儿也不知道搁哪儿犄角旮旯里挑大粪呢!”
  李爱琴见胡老太一脸焦急,赶紧回答了她的问题,“大娘,县城里头的民党家属好好的呢。国家定期给他们进行思想教育,上班还有工资拿,那些红卫兵也没怎么样他们。”不过日子过得也不好就是了,那些脏的累的活都是让他们干,拿的却是最低的工资,混个饿不死罢了。
  不过他们那是城里人,拿着工资吃饭的。他们农村这儿有地有粮的,饿不死人。所以这些个潜规则,在农村也用不上,倒是不必说出来让他们担心了。
  “那就好,那就好。”胡老太失魂落魄的应了一声。没挨□□,好好活着,这日子啊,还有个盼头。
  接着脑筋一转,忽然笑出声来,“那老袁头的好日子怕是要到头啦!”
  “可不是,”孙玉秀欢快的笑出声,显然也是早就想到了。她对这老袁头恨得可是咬牙切齿的,“这‘文化运动’啥的,也不是没好处嘛!”最起码这老袁头要是曾经当过二鬼子的事儿被那些红卫兵给逮到,怕是得吃好大的一番苦头,要是能吊死啥的,那她做梦都得笑醒了!
  哎呦,要不她去帮帮那些红卫兵的忙儿。这么一想,还真行啊。
  “那县里头高中还上课吗?”李爱国担心的点倒是跟他们不一样,首先想到是上学的事儿。要不人家咋能当上生产队长呢,这思想觉悟就是不一样。
  “不上了,还上啥上啊,老师都没了。”李爱琴恹恹的说道。
  “那可不好,”听到这里,孙玉秀也苦了脸,“咱家这几个小子都是聪明的,我还指望着他们能上城里读书有出息,将来也当个城里人呢!”
  “可不是,”胡老太回过神来,也点头附和,“咱们农村人要想有出息,也只有读书这一条路了。”要是连这条路都没了,那可真就抓瞎啦。
  “上大学是有推荐名额的,”邱卫红这会子倒是又说话了,“大娘家的红色背景,要是不追究五叔那会子事儿,洪玉洪礼成绩再好点,铁定能得到。”他可是知道这家里头有个大干部的。
  虽然人没了,可是烂船还有三分钉呢,老首长死前就没个战友啥的?!
  “快别说这些了,先吃菜,都快凉了。”孙玉秀赶忙出来缓解气氛。知道了自己想要的,她就像是已经是看到那老袁头的倒霉样儿似得,神清气爽的。她觉得她这会儿还能在吃上一个发面饽饽!
  “吃,都吃。”李爱党也举着筷子应承道。他这心里也是美的慌,声音里也没个掩饰,都听出来了。
  “都吃。”胡老太一声吩咐,这餐桌上的气氛又恢复到了原来的那样,热热闹闹的。
  吃过饭,一家子再说上一会儿闲话,李爱琴一家三口也就该走了。
  “早点回去也好,省的回去晚了天黑,路上看不清。”孙玉秀把闺女送到村口,又把闺女带回来的馒头给带上,“家里的习俗你也知道,这馒头带回去。”
  “哎。”李爱琴应了一声,“妈,你们啥时候来我们家?”她也好早些安排。
  “初四就有功夫,”李爱党赶紧道,“那天我跟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