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七零年超级学霸-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国防部进行汇报的时候,苏娇杨已经确定了铁路轨道的大概位置,翻过哪个山,经过哪条沟,连通哪两个地方等……这些都是已经确定下来的,只不过这样选址还不够精确,需要实地考察那些地方的地质条件,进行精细选择。
  地矿系的人都是吃苦小能手,在阳春四月天里翻山越岭,采集到了详实的数据,正按照苏娇杨提出的那一套‘数学地质’的标准来绘制图件。
  有了这些数据,苏娇杨脑海中的地质模型就能再精细数倍,她用来模拟实际问题时,将会变得更精确。
  然而好消息与坏消息总是并列前来的。
  铁路轨道铺设地质条件选择属于课题一的内容,如今推行的一切顺利,可课题二在推动过程中却遇到了问题,即‘铁路轨道材料的优选方案’。
  铁路轨道材料一直都沿用着那一套历史标准,即蒸汽动力的火车出现之后,初次设计出来的火车轨道材料。
  因为传统的火车对于轨道的要求较低,所以哪怕火车已经出现了百年时间,制造铁轨的材料都没有发生变化,主要集中在耐用、耐磨、不易变形等特征上。
  而苏娇杨要为国防部修建的是新型铁路,速度要提升到现有火车的三到四倍,首先要降低的就是摩擦阻力问题,其次才是火车动力供应问题。
  摩擦过程主要发生在车轨与铁轨之间,故而车轨与铁轨都需要优选更光滑、更不易变形的材料。同时,高速连贯摩擦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而温度又会改变火车轨道的其它性质,故而导热性以及热固性与热塑性也是不能忽视的原料。
  天底下哪有那么好的原材俩?
  在国重中,负责课题二研究的人是苏娇杨从京城理工大学挖来的李党育教授。
  李党育教授爱铁路轨道胜过爱他妻子,为了做实验,经常待在实验室不回家,导致他妻子一气之下回了娘家,数月不归,导致有‘李党育教授在实验室搞起了师生恋,气得原配一怒之下回了家’的谣言传了出来。
  这谣言把沉迷学术无法自拔的李党遇教授害得不轻,逼得李党育教授不得不站出来辟谣,他一直都待在实验室做实验,而他的实验室连个女生都没有,怎么可能搞师生恋?
  当时还是不流行‘搞基’这种说法的,李党育教授这才逃过一劫。
  可李党育教授没想到自家内人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为了逼他回家,他内人居然跑到京城理工大学的科研院去哭诉,说是科研院的人给李党育教授分配了太多的科研任务,导致李党育教授有家不能回,这是在逼他们夫妻俩离婚云云……将科研院的人吓得不轻。
  科研院的人心里既冤枉,又委屈。
  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拆散人家的婚姻是损阴德的!
  那些项目都是李党育教授自己申请下来的,科研院的人从没给李党育教授身上强压过丁点儿的科研任务,凭什么让他们背锅?
  因此,李党育教授的内人这么一闹,往后李党育教授再想申请课题,那就变得难如登天了。
  李党育教授原先还不知道缘由,以为是自己得罪了人,又是托人又是托关系,总算将这个事情给打探清楚了,得知真相的他回家之后就和妻子吵了一大架,第二天就去离了婚。
  李党育教授的内人又换了一个套路,她每天都去李党育教授的办公室门口哭骂,哭李党育教授无情,骂李党育教授忘恩负义,硬生生将李党育教授周围几个办公室的人都哭没了……谁能忍受一个妇女天天在门口哭?
  而且李党育教授这内人不仅哭,她还找人诉苦,拉着一个人叨逼叨逼一天,她自个儿抒发了心里的怨气,别人却被浪费了大好的时间。
  最重要的是,被李党育教授家内人拉住诉苦的那些人心里难受,他们和李党育教授处了多年,怎么可能不知道李党育教授的性格和人品?
  万一他们同李党育教授家这位内人聊天唠嗑还吐槽李党育教授的消息传出去,那他们还要不要做人了?
  故而李党育教授的内人去了京城理工大学机械系哭了三天,就将一整个楼层哭成了空楼,大家都跑去别的地方办公了。
  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李党育教授手中的课题也被科研院给收了上去,科研院同李党育教授说,“你先解决好家里的事情再说课题的事儿,你的课题我们给你留着,你的经费谁都不会动,但你必须把家里给安顿好,不然你内人整天哭来吵去,影响学校正常开展科研教学工作啊!”
  李党育教授心里苦,他要了一辈子的脸,最后却被家里人给丢尽了。更要命的是,这个丢他脸的人还是曾经的结发妻子,现在的前期。
  就在李党育教授孤苦烦闷、壮志难酬的时候,苏娇杨去京城理工大学挖墙脚去了。
  李党育教授一听国防科大的条件那么好,想都没想就从京城理工大学辞职了,家里的东西他一点都没有,只是拿了自己的一点工资,然后就轻装上阵来国防科大报道来了。
  国防科大同其他高校不一样,国防科大属于半军事化管理,对于门禁的管控相当严格,当初苏爸爸和苏妈妈来找苏娇杨的时候,都是经过门卫的盘问以及苏娇杨本人的确认之后,他们才被放进校园的。
  李党育教授知道国防科大的这个优点,在报道当天就塞给门卫一张照片,叮嘱说,“如果照片上这个人来学校,你一定一定不要放进来!她叫宋爱梅,是我前妻,我们已经离婚很久了,她一直纠缠不清,严重影响到了我的工作。如果她不来还好,要是她找来了,请你一定要替我拦下她!一定要!”
  “并且,你们都不用征求我的意见,劝她从哪儿来就回哪儿去。顺便再同她说一句,我老李要了一辈子的脸,都被她给丢尽了,她要是不再胡搅蛮缠,或许二十年的夫妻感情还会留点儿好印象,要是她在胡搅蛮缠,那夫妻感情就真的熬成仇了。”
  看大门的门卫将李党育教授的话草草写在一张纸上,夹住李党育教授留下的那张照片,仔细看了好几遍,同李党育教授保证道:“您放心,我们吃的就是这口饭,既然您都叮嘱过了,那我们肯定不会给人放进来的。危急时刻,我们可能会报警处理,您介意吗?这毕竟是您的前妻。”
  李党育教授想了想,答道:“如果她真的追来,你们劝都劝不走,就同她再说一句,哪怕曾经的爱情已经被柴米油盐耗干,也应当维持最后一份体面,不要再让双方难堪了。”
  为了避开前妻的胡搅蛮缠,李党育教授住进了国防科大的教职工公寓,好在苏娇杨给的科研条件好,只要他想做研究,就不用担心没有经费的问题,李党育教授这才渐渐从失败的婚姻中走出来。
  李党育教授本就是业内知名大牛,算是苏娇杨捡了个大便宜,直接把人挖到国防科大之后,熟悉了三天项目,也熟悉了三天的课题组内部成员,而后李党育教授就直接上手研究了。
  为了寻找到最适合做铁轨的合金,李党育教授分别研究了不同的金属材料,有些金属材料的硬度高,有些金属材料的延展性好,有些金属材料的导热性能强,还有些金属材料的耐磨性特别好,可问题来了,该怎么找到硬度、延展性、导热性与耐磨性都好的材料呢?
  李党育教授守在高温炉旁边,一组一组样品去混合,等冷却成合金后,再拿着合成的样品去做力学性质测试,忙活了数月,得到的数据不止一组,却越做越混乱。
  两种不同的金属材料混合,得到的力学性质测试曲线就很复杂了,三种金属材料混合之后,得到的力学性质测试曲线就和虫爬一样,如果是四种不同金属材料混合在一起,那简直就是散点图……李党育教授不得不承认,自己低估了这个课题的难度。
  作者有话要说:  还有一更,今天不困!


第56章 常规操作
  如果李党育教授还是在京城理工大学,那他肯定是用原先的研究思路来。
  原先的研究思路即——通过大量的实验不断缩小四种金属材料的配比,直到得到一种最合心意的材料。
  可现在已经从京城理工大学跳槽到了国防科大,而且他跳槽的地方还是以数学而知名的国内唯一一所‘以理科命名,实际研究内容却是工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党育教授想试试看,这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能不能给他制造一个奇迹,就如同苏娇杨给石油工业部制造的那个奇迹一样。
  现在别说是石油工业部,就算是他们这些同石油工业部所负责的研究领域八竿子打不着关系的学科,都听说过苏娇杨的名气。
  之前的研究人员一直都将数学当成解决理工科问题的工具,没想到这个工具居然这么好用,用在苏娇杨手中,居然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这也给那些理工科的研究人员提了个醒,并不是数学这个学科鸡肋,而是他们不会用。
  *
  李党育教授将他遇到的问题同苏娇杨说了之后,还提了几种他觉得可行的解决方法给苏娇杨参考。
  苏娇杨找李党育教授拿了实验数据,然后便钻进办公室闭关去了。
  材料的力学性质本身就不会是完全呈线性关系的直线,多数都以抛物线的形式存在。
  每种材料的力学性质不同,得到的抛物线方程也不同,而两种材料混合在一起的时候,因为不同原子之间会结合新的金属键,这直接导致二者不会出现‘1+1=2’的标准结合形式,而是会出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情况。
  更别提理想中的材料是需要至少四种金属材料结合在一起得到的合金。
  饶是苏娇杨的数学功底已经相当不错,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她都感到相当的头痛,只能从基础的东西入手,先将每一种材质的力学性质函数分析出来,然后再分析两种材质混合在一起后得到的力学性质函数,最后再将这三个函数放到一起求解,以得到这三个函数之间的关系。
  这是一个N元N次方程。
  苏娇杨将李党育教授拿来的数据资料看完之后,便开启的启发时间,积攒这么久的启发时间总算派上了用场。
  一天。
  两天。
  八天。
  十天。
  如果不是苏娇杨每天都会去食堂吃饭,到了晚上八点之后,她的办公室也会熄灯,时不时还有人遇到苏娇杨环绕着国防科大夜跑,怕是绝大多数国重的研究员都会以为苏娇杨‘闭死关’了。
  刚刚入职国防科大的那些研究员对苏娇杨这种‘闭关型’搞研究的风格挺好奇,在国防科大待久了的老师和学生就见怪不怪了。
  这只是苏娇杨的常规操作。
  据说苏娇杨在研究出‘发展经济学定理’来之前,曾经闭关一年多,除去给学生上课之外,她断绝了一切同外界的联系,这是怎样的毅力?!!
  作者有话要说:  就先更新一千字吧,剩下的2000字明天补,突然想到还有点数据没有处理,明天就得交上去……抱头鼠窜,立马遁走。


第57章 去分蛋糕?
  越是往深入的地方去研究,苏娇杨越能发现问题的困难之处。
  与石油工业部给的那些项目相仿,这个新项目也是用数学的方式来解释自然,只不过埋藏于地层中的石油属于流体,前人做了广泛的研究工作,有现成的各种各样的流体流动方程能拿来供苏娇杨参考,而金属材料领域……苏娇杨还是一只小白。
  不过小白有小白的办法,老白有老白的套路。
  苏娇杨没找到前人走过的路,她并没因此而灰心,没有石头允许她摸着过河,那她就自己找石头给后人来铺路!
  先将单一材料的性质摸清楚,从金属原子的角度去分析微观机理,然后再从复合材料的角度去分析不同金属原子之间的作用机理,以此来解释合金的性质。
  虽然这个过程很困难,但科研本就是从没有路的荆棘丛中走出一条坦途,没有任何捷径。
  苏娇杨有坐冷板凳的觉悟,也有坐冷板凳的耐心,她横下心来,从千头万绪中理出一条明晰的思路,并且坚定不移地走了下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半月之后,苏娇杨找到了一个大致的思路,她感觉自己的数学水平还是不够,便沉下心来又刷了半个月的《数学——上帝的语言》,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不同金属材料的特性与组成其的金属原子的电化学性质相关,力学性质又尤其与其化学键相关,而化学键的强弱则与金属原子的质子数相关,并非绝对的正线性相关关系,而是弦性正相关关系。
  不同金属材料混合在一起,成为合金,金属原子之间的化学键会发生新的组合变化,以此来影响到金属材料的整体性质。
  得亏苏娇杨之前学过一段时间化学,不然她是万万想不到这种思路的。
  当所有成果都尘埃落定时,苏娇杨终得松了一口气。
  她将全部成果审视了好几遍,脸色突然凝重起来,她这种将原子化学与数学理论结合起来的方法……大概是一门新的学科吧!
  苏娇杨赶紧将全部研究成果整理成一篇论文,将关键理论部分隐去,决定投稿出去试试水。
  还是投给《数学纪年》好了。
  成果都已经研究出来了,整理论文根本耗费不了多长时间,苏娇杨利用一天的时间将论文整理好,然后有根据自己得到的理论推算出了合金材料的最优配比,她带着成果去找李党育教授。
  李党育教授看着苏娇杨给他的那张薄薄的纸,眼珠子差点都被惊得掉了出来,“苏老师,你这……有几分把握?我们课题组之前预估过最优材料的性质,就是将所有金属材料的优点全都累计起来,那也没有你给的这数值高啊……你给出的这个结果,是不是有些太理想化了?”
  李党育教授其实想说的是‘这个结果是不是有些不大靠谱’,可是他想到苏娇杨是整个项目的负责人,该给的面子必须给,到嘴边的话这才变得委婉了些。
  苏娇杨摇头,“材料的结合并非是‘1+1=2’,不同金属原子之间会形成新的化学键,这些化学键的作用力可不会按照累积的方式叠加,他们有可能是相互衰减,有可能是指数形式递增。至于我给出的这个公式正不正确,可不可靠,您做个实验试试,我觉得没问题。”
  李党育教授点头,同苏娇杨说,“那苏老师你多写几组配比吧,将与这些配比对应的金属性质也写上,我组织研究员进行实验的复核,如果结果吻合的话……苏老师,我们的课题会推进一大步。”
  苏娇杨笑了笑,转去隔壁课题组看关于鹏城的发展规划研究去了。
  同国防部给的课题相比,鹏城、羊城、沪上、杭城这些地方委托来的研究课题经费不算多,但苏娇杨却没有丁点儿小觑这些项目的意思。
  这些项目关乎到一个城市在十年内、五十年内、一百年内的规划,更关乎到几十万人的生活环境,容不得半点儿掉以轻心。
  负责鹏城建设规划项目研究的人是宋忠堂教授带出来的得意弟子顾书遇,当初与他一起来国防科大数学系挖人的杨翠梅则是负责沪上的发展规划。
  宋瑮,那位在茫茫人海中一眼就认出顾书遇和杨翠梅的可爱小师弟,因为一早就跟着宋忠堂教授做项目,苏娇杨提出发展经济学理论的时候,宋瑮还跟着苏娇杨做了全程的验证,故而他被苏娇杨委以重任,直接接受羊城与杭城两个城市的建设规划方案。
  羊城与沪上已经拥有了相对完善的发展模式,前者以对外贸易为主,后者以金融贸易握住,杨翠梅与宋瑮在这两个项目上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心思,只需要结合发展经济学的理论为两个城市的未来规划把好关,提出重点扶持产业就好。
  可鹏城不一样,鹏城是一张白纸,一整块留白的地方都等着人们去规划蓝图。
  故而顾书遇面临的挑战最大。
  *
  鹏城原先只是海边的一个渔村,伟人在海边画了一个圈圈,这块荒废千年的土地就被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只不过同羊城、沪上这些本就有发展基础的城市相比,鹏城到底还是缺了些许底蕴。
  顾书遇经过仔细的分析,结合中央下发的扶持政策以及鹏城的实际情况,做出了三种假设。
  第一种假设,与羊城的发展规划相类似,以对外贸易为主,借着水运发达的先天条件来刺激鹏城经济,有羊城的发展经验在前面,就算只是照猫画虎,也能将鹏城的经济发展给带动起来。
  可结合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去看,鹏城人口数量远低于羊城,基础建设也相对较差,想要开拓对外贸易市场,不是不能,而是困难太大,不是最省时省力的方法。
  第二种假设,与沪上的发展规划相类似,以金融经济发展为核心立足点,可现如今的鹏城还是太荒凉了,哪怕人人都知道未来的鹏城前途不可限量,可又有几个资本家敢拿身家去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资本家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他们既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