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洪荒之国术纵横-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殷、雷二将见雷震子如此晓勇,心底暗思道:“此人身怀异术,我等凡将如何能敌,不若就此退去,免得众将士平白丢了性命!”想到此处,二将对视一眼,引兵缓缓退去。

    雷震子见追兵退去,这才上山来见姬昌,姬昌此时已经看得痴了,只听雷震子道:“父王,追兵已被孩儿好言劝回,孩儿这就送父王出五关。”

    姬昌闻言赶忙道:“为父随身自有铜符令箭,到关照验,即可出关,遇到守关兵将,切不再如此鲁莽。”

    雷震子闻言笑道:“父王不必如此,若照铜符,恐后面又有兵来,不若让孩儿背父王飞出五关,免得又有事端。”

    姬昌闻言颇为犹豫,舍不得相随七年的白马,最后却还是被雷震子说动,解了一应马具,将这白马放归林间,这才爬到雷震子背上,不过一刻,已出了五关,来到西岐边界!姬昌触景生情,命雷震子放自己下来,要步行返回西岐。

    。。。

第一百一十七章:飞熊入梦访贤臣() 
看着西岐熟悉的一草一木,姬昌不禁满腹感慨,慢慢挪动脚步向西岐城走去,突然停下脚步对雷震子道:“我儿,我们还是直接飞到家中去吧!”这却是姬昌怕雷震子这幅样貌吓到了西岐百姓,但却不好直接向雷震子说明,毕竟雷震子完全是为了救自己才变成这副模样。

    雷震子心思是何等细腻,转眼间便明白了姬昌的担心,微微一笑道:“父亲请看!”说完便化作一个七八岁大小的男孩儿,唇红齿白,眉清目秀!

    姬昌见状大惊失色道:“想不到我儿竟有如此神通?”

    雷震子闻言解释道:“父亲勿怪,这才是孩儿的本来面目!”

    姬昌闻言大喜,父子二人结伴向西岐城走去,其间在城外的一处小饭馆内要了两碗面汤,因为无钱付账,只得说出自己乃是西伯侯姬昌劫满归来。

    饭馆掌柜又惊又喜,赶忙派伙计去城内通报。不一刻,众文武在姬发的带领下出城迎接,姬昌的发妻太姒亦是耐不住等待,随众人一同前去迎接丈夫。

    看到西伯侯果然平安归来,众人不禁满心欢喜,待西伯侯将雷震子介绍给众人,太姒更是心花怒放,拉着雷震子左看右看,欣喜不已。

    突然,太姒想起老爷归来,为何不见长子伯邑考,于是赶忙在人群中寻找,一番搜寻无果后,只得开口道:“老爷,怎不见我儿伯邑考同老爷一同归来!”

    众人闻言不禁大惊失色,原来众人早已知道了大公子被妲己酼尸的消息,眼下只是瞒着太姒与太任二人。

    姬昌闻言突然觉得腹中一阵翻滚,吐出三个肉丸来,那肉丸落到地上后一阵翻滚,却是化作三只玉兔,蹦蹦跳跳的跑到道边的树林中,消失不见。

    看到消失的玉兔,姬昌突然捂住心口,大叫一声“痛杀我也”,接着便昏厥过去,众人见状赶忙七手八脚的将西伯侯唤醒,随后不敢多言,默默将姬昌扶上马车,向城内走去。

    待进城后,自有太医入**帮姬昌调理汤药,但姬昌病重,并不是短日内便能恢复的,好在有雷震子在身边陪伴,渐渐将心中的忧伤放下。

    如此过了月余,姬昌终于开始上朝理政,待文武百官朝贺完毕,姬昌长叹一声道:“孤被囚羑里七载,今日平安归来,一赖长子伯邑考入朝歌打点,不料我儿竟遭妖妇醢尸,令孤痛彻心扉。”

    “二赖镇国武成王大德,送铜符放孤出关。不想殷、雷二将奉旨追龚,使孤势穷力尽,无计可施。最赖我儿雷震子劝退追兵,背朕出了五关,这才令孤得返故土,骨肉团团。”

    众臣中有不少都是见过雷震子样貌的,闻言俱是诧异不已,想那小小的孩童,如何能够劝退追兵,背文王过得五关,当下便有上大夫散宜生开口问道:“帝辛既然下旨缉拿王爷,五关又岂无将官阻拦,王爷父子焉能得出关来?”

    文王闻言笑道:“众卿不知,别看我儿眼下只有七岁,却是深得终南山云中子道长真传,运起神通,可化作一身高四丈,肋生双翅的巨人,看到朝歌追兵,我儿飞腾半空,将手中金棍一挥,把山尖打下一块来,殷、雷二将不敢相争,诺诺而退。雷震子这才背着孤家飞出五关,同返西岐。’

    众人闻言赶忙跪倒道:“主公洪福,天降神灵相助!”随后又有散宜生开口道:“主公德贯天下,仁布四方,百姓无不瞻仰,今主公已归西士,正如龙归大海,虎复深山,自宜养时待动。臣观天下已反四百诸侯,料朝歌不久属他人矣。……”

    散宜生话音未落,便见大将南宫适开口道:“今日大王已归故土,正宜率西岐雄兵杀进五关,斩妖妇、废昏君,报大公子醢尸之仇,另立明主,以泄天下之忿。”

    姬昌虽有心反商,但也知大商军心未乱,军伍之中不乏能征惯战之将,西岐虽有雄兵四十万,但却仍旧不是大商的对手,当下佯装不悦,表达了自己对大商的忠心,又对二人斥责一番。

    两人如何能够明白姬昌的心思,当下便见南宫适反驳道:“大公子进宝,代父赎罪,并无过错,如何竟被妖妇醢尸?大王当率西岐众将士杀进朝歌,诛昏君以正天下,此乃造福万民之举也。”

    姬昌闻言心中大恸,却又只得继续道:“孤临行前曾对诸子文武说过,孤当有七年之灾,不可遣一兵一卒前来问安。伯邑考不遵父训,不顺天时,致遭此醢身之祸。天子虽肆行狂悖,天下诸侯自有公论,众卿不必多言。”

    南宫适、散宜生闻言只得顿首叩谢,退到一旁。姬昌这才继续道:“孤欲在西岐城正南方造一台灵台,为百姓祈福,又恐劳伤百姓,不知众卿意下如何?”

    散宜生闻言再次出班道:“大王造此灵台,乃是为百姓祈福,非为游乐,如何会劳伤百姓?如果大王不肯轻用民力,可每日给工银二钱,任民自便!”文王闻言大喜,令散宜生主持灵台建造之事,又暗中令南宫适操练兵马。

    ……

    如此过了二十余天,灵台尚未造成,便有雷震子前来向姬昌辞行,姬昌闻言满面差异,当下问道:“我儿为何舍为父而去!”

    雷震子赶忙跪下解释道:“父王有所不知,孩儿此次专为救父而来,临行前师尊曾言,切不可贪恋红尘富贵,一月之后,必须回返,眼下一月之期已至,孩儿却是应该回返终南山。”

    姬昌无奈,只得在大殿设宴,令诸子与百官前来相送,酒过三巡,雷震子出班对姬昌与太姒跪倒道:“孩儿此去终南山学艺,待艺满后再来双亲面前尽孝!”言罢转身对姬发众人道:“还望哥哥们代小弟好生在父母面前尽孝,小弟感激不尽!”姬发等闻言赶忙答应。

    雷震子见众人答应,对众人微一抱拳,将身一晃,现出风雷二翅,飞入天际消失不见。众人见状无不大惊失色,却是直至此时方才信了文王之言。

    ……

    十余日后,灵台建成,文王与众文武在灵台上设宴,君臣共乐,当夜便与众文武在台下安歇。

    文王睡至三更,忽见东南方出现一只白额猛虎,胁生双翼,向自己扑来,文王急叫左右,只听台后一声响亮,火光冲霄,这才从梦中惊醒。

    次日众文武上台参谒已毕,文王这才开口道:“我儿姬旦何在?”姬旦闻言赶忙出班见礼道:“儿臣在此!”

    文王见姬旦上前,这才缓缓道:“孤今夜三更得一异梦,梦见东南有一只白额猛虎胁生双翼,向帐中扑来,孤急呼左右,只见台太火光冲霄,被一声响亮惊醒,不知此梦主何吉凶?”

    姬旦闻言赶忙躬身贺道:“恭喜父王,此梦乃是大吉之兆,父王当得栋梁之臣,不让风后伊尹之右。”

    文王闻言心中已是信了几分,却又开口道:“何以见得?”

    姬旦闻言解释道:“昔商高宗曾有飞熊入梦,得传说于版之间。今主上梦虎生两翼者,乃熊也。台后火光,乃火之象。今西方属金,金见火,必成大器。此乃兴周之大兆,故此儿臣特欣贺。”

    众官听毕,齐声称贺,随后与文王同回西岐,却在南门外见一樵子打死了门军,当下派人拿来询问道:“那樵子姓甚名谁?为何打死王相?”

    那樵夫闻言赶忙答道:“小人叫做武吉;因见大王驾临,道路窄狭,将柴换肩,误伤王相。”

    文王闻言当即判道:“武吉既打死王相,理当抵命。”

    武吉闻言放声大哭道:“小人误将王相打死,理当偿命。只奈小人有母七十余岁,小人又无兄无弟,料小人死后,母亲必不能存活,恳请王爷放小人回家三日,待小人安置好母亲后,自当前来领罪!”

    文王闻言点头道:“既如此,我便放你回去安置老母,三日后,你亲自到府衙领罪,以正国法。”随后命随从赠予武吉银两,助其安置老母。

    武吉闻言赶忙叩头:“谢王爷大恩。”随后飞奔回家,对老母跪拜道:“母亲!孩儿不考,不能再侍奉母亲,累母亲你白养我一场。”随后便将方才之事讲与母亲听。

    武母听见儿子遭了人命官司,直吓得魂不附体,扯住武吉悲声哽咽,对天叹道:“我儿忠厚半生,孝母至孝,难道就无人能救我儿一命吧。”

    武吉闻言眼前一亮,赶忙道:“孩儿上午担柴行至磐溪,见一老人手执竿垂钓,线上拴着一个针,在那里钓鱼。孩儿问他为何不打弯了,安着香饵钓鱼?那老人道:‘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非为锦鳞,只钓王侯。’孩儿笑他你这个人也想做王侯,你那嘴脸也不相做王侯,好相一个活猴。那老人看看孩儿曰:‘我看你的嘴脸也不好。’我问他我怎的不好?那老人说孩儿:‘左眼青,右眼红,今日必定打死人。”孩儿今日却是当真打死了王相。那老人料事如神,想来可救孩儿一命。”

    武母闻言赶忙问道:“那老人姓甚名谁?”

    武吉赶忙答道:“那老人姓姜名尚,道号飞熊。”

    武母闻言赶忙道:“此人既有道号,又擅长看相,必是隐士高人,我儿赶忙前去求助,定能逃得一条性命。”

    武吉闻言深觉有理,赶忙前往磐溪求助,这一去却是直接被姜尚收为弟子,传授文韬武略,助他逃过了身死之祸。

    ……

    转眼三日已过,武吉却是一去不回,当下便有府衙官员报到散宜生处,散宜生不敢怠慢,入内廷参见文王。

    文王见武吉言而无信,心下不悦,当下取出金钱占卜武吉去向,片刻后长叹一声道:“武吉已自投万丈深潭而死。”

    众人信服文王卦数,自此武吉之事再无人提起。

    岁月如梭,转眼又是数月,一日文王与众文武前去南郊踏青,正行之间,只见一人挑着一担柴唱歌而来:“春水悠悠春草奇,金鱼未遇隐溪;世人不识高贤志,只作溪边老钓矶。”

    文王同文武马上听得歌声甚是奇异,赶忙命辛甲将其请来相见。辛甲领命,拍马前去将那樵夫请来。

    那樵夫见是文王当面,赶忙跪倒在地,默默不语。

    文王诧异之下仔细观瞧,突然满面通红道:“匹夫!怎敢欺孤?你是如何逃过老夫的后天八卦,还不速速招来!”武吉无奈,只得将姜子牙供了出来。

    散宜生听见那人道号飞熊,心中暗思道:“此人莫不是便是大王梦中之人!”于是在马上欠身贺道:“恭喜大王!此人道号飞熊,正应灵台之兆。望大王赦武吉无罪,令其往前林请贤士相见。”

    武吉叩头,赶忙前往林中寻找姜尚,却只有师母马氏在家,随后又见散宜生随文王进林,问道:“贤士在否?”

    武吉只得答道:“师尊外出访友,不知何时归来,只有师母在家。”

    散宜生在旁边听得明白,当下解释道:“臣启主公!求贤聘杰,礼当虔诚;今日来意未诚,宜其远避。主公且暂请驾回,来日当沐裕斋戒,择吉日迎聘,方是敬贤之礼。”

    文王闻言恍然大悟,“大夫所言极是!”随后对武吉交代几句,率众文武回朝。待回到城中,吩咐百官不必各归府第,都在殿廷斋宿三日,同去迎请大贤。

    众人斋戒三日,至第四日,文王沐浴整衣,率领文武百官前往磐溪,来迎子牙。一时间笙簧满道,竟出西岐,不知惊动多少人民,扶老携幼来看迎贤。

    半日后,文王与子牙同乘銮驾而回。文王升殿,封子牙为西周丞相,于偏殿设宴,百官相贺对饮,随后又令人为子牙起造相府,将西周事物尽皆托付给子牙。

    此时子牙已是八十岁高龄,并与马氏生有一子,唤作吕伋。这却是因为姜尚乃是吕国后人,此番得子却是令其恢复本性,所以不取姜姓,而是唤作吕伋。

    西岐拜相,何等大事,数日后便有消息传进五关,汜水关韩荣不敢怠慢,赶忙将姜尚相周之事报上朝歌。

    。。。

第一百一十八章:黄角出手救比干() 
韩荣的奏本进了朝歌,当日便被送到了比干手中,比干不敢怠慢,赶忙抱本往摘星楼来见帝辛。

    弥勒正在为帝辛的成长而心烦意乱,此刻见比干前来,眉头一皱,不动声色道:“皇叔有何事求见?”

    比干闻言赶忙将姜尚相周的事情禀告给帝辛,请帝辛决断,不料弥勒闻言大笑道:“皇叔过虑了!姬昌何能?姜尚何物?两个年迈老叟而已。姜尚相周,犹寒蝉之抱枯杨,不久俱尽,何劳皇叔挂念!”

    比干闻言正要劝帝辛不可小视,却见弥勒不悦道:“今晚苏娘娘在鹿台请仙赴宴,朕身体不适,便不去相见了,皇叔今晚便留在鹿台代朕陪饮吧!”言罢大袖一挥,回转**去了。

    比干无奈,只得前去鹿台陪宴,当晚一更十分,只听得鹿台上四下风响,犹如虎吼一般。片刻后,三十九位仙子神仙降落在鹿台之上。

    只见众仙袍分五色,各穿青黄赤白黑。内有带鱼尾冠者,九扬巾者,一字巾者,陀头打扮者,双丫髻者;又有盘龙云髻,如仙子仙姬者。个个有仙风道骨,人人像不老长生。

    比干正在台下偷瞧,却见一个仙人对众仙言道:“众位道友稽首了。今日蒙商王设宴,我等方能欢聚此地,此缘分实在不浅。”

    众仙闻言赶忙答道:“确实如此!但愿大商国祚千年永,皇基万万秋。”

    不知为何,比干看着这些仙人,只觉得遍体生寒,待抬头时,却见鹿台上升起一层雾气。竟将一轮明月都给污了,比干心中正自生疑,却听妲己在里面传旨道:“宣陪宴官上台。”

    比干闻言只得上台对众仙行礼,内有一人问道:“先生何人?”

    比干答道:“卑职亚相比干奉旨陪宴。”

    那道人闻言笑道:“既是有缘来此,赐寿一千秋。”

    比干听说,心下更疑,待上前敬酒时,竟又闻得阵阵狐骚臭,心底自思道:“神仙乃六根清净之体,为何气秽冲人?”

    比干量大,转眼便已敬酒两轮,与诸妖每人各干了两大盏。诸妖连饮两盏,其中量大者,还招架得住,量小的已经醉了,不知不觉间将尾把都拖下来。被比干借着月色看了个明白。

    且说妲己见小狐狸醉将来了,心想若是现了原形反而不美,当下传旨陪宴官暂下台去,不必奉酒,任从众仙各归洞府。

    比干领旨下台,想到自己竟然为妖精奉酒,心中羞愤不已,当下出了武门上马,径直打马向武成王府上奔去。

    黄飞虎见比干深夜来访,赶忙问道:“丞相有甚急事,这时节前来相见?”

    比干闻言不禁垂足顿胸,将帝辛与妲己请妖赴宴的事情说给黄飞虎听。

    黄飞虎闻言略作思量道:“丞相请回,未将明日自有理会。”随后便命黄明、周纪、龙环、吴谦各带二十名健卒,散在东南西北地方,等待那些道人出门,追踪其巢穴。

    四将赶忙领命而去,当晚四更便见周纪回报道:“启禀元帅,末将带领麾下儿郎在南门外守候到三更时分,见那些妖精驾着低云,一路摇摇晃晃,最后全部爬进三十五里外的轩辕洞里去了。

    次日黄飞虎升殿,命家将将比干请来,随后命周纪领二百家将拉上十余车干柴,前往轩辕坟除妖。

    待众人来到轩辕坟后,果然见坟旁有一个石洞,黄飞虎当下令家将用柴薪塞住洞口,点起火来,这一烧便直接从上午烧到了下午。

    待到火停,黄飞虎便率众家将进洞查看,却见洞内都是被烧死的狐狸,此刻俱是焦毛烂肉,臭不可闻。

    比干见状大喜,又建议将这些狐狸中皮毛好的拣选出来,造一个皮袍,献给帝辛,一来给妲己一个警告,二来也好令天子醒悟。

    黄飞虎闻言深觉有理,当下命众家将将狐狸剥皮,送到比干府上。比干回府后便令管家传来数名裁缝,令其缝制皮袍。

    丞相下令,众人哪敢怠慢,只数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