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七五之幸福一家人-第3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忙把钱收进裤兜,这才踮着脚尖把手伸进只到他肩膀头的院门拨开里面的门栓:“快请进!”
  他心里却纳闷自己爸妈哪里去了,正这时他媳妇和他妈一起进来了,手里拎着一小袋米,还有一块大约二斤重的猪肉。
  他妈和他媳妇已经看到了站在院子里的这十多个人了,他媳妇有些紧张,扯出笑却不知道怎么打招呼。
  他妈一下子走到火承启面前,激动地说:“同志啊,不,应该叫首长的,我们全家非常欢迎你们!”
  “首长请进屋,老大媳妇快去泡茶,泡我们家最好的茶。”
  老大媳妇应了一声“诶”,就接过老太太手里的肉,连着那袋米一起先放去厨房。
  老太太和她的大儿子把大家都让进屋里,就从柜子里拿茶杯。
  顾依依看着三种花色的茶杯,就知道这是老太太家、她大儿子家和小儿子家的茶杯都拿出来招待他们了。
  等到大儿媳拎着热水壶和茶壶进来,为大家倒好茶,老太太亲自端着第一杯茶敬给火承启:“首长喝茶。”
  火承启有些不好意思地接过茶杯,笑着解释道:“您老千万不要叫我首长,我不是军人。”
  老太太愣住了,转头问他大儿子:“那谁是首长啊?”
  王排长他大哥同样疑惑着,他不知道啊,他一直没问过。
  大家脸上都挂着笑,诸葛明昊开口道:“婶子,我们这里没有首长。就是碰巧认识王排长的战友,所以才麻烦他帮忙借竹排。”
  王排长大哥担心他妈再弄错什么:“妈,你先做饭去,这么多人的饭菜得做一阵子。”
  “我爸和我弟呢?”
  他妈答道:“你弟去抓鱼,正好看到他们来,一见人这么多,就先跑回去告诉我们再多准备些吃的。”
  “你爸上山挖竹笋去了。你小弟捉了红眼鱼送回来之后,又出去了,他怕菜不够,说再去捉些泥鳅回来,你弟妹跟着他一起去了。”
  王排长大哥听到菜不够的话有些不好意思,拉着他妈出了屋子,从裤兜里掏出诸葛明昊给的钱。
  第一千零七十章 尽心款待
  王排长大哥从中抽出十五块钱,然后把钱都递给他妈:“妈,这是他们给的饭钱和租竹排钱。”
  “等忙活完,我给那兄弟俩一人送五块钱去。”
  他妈看着手里的钱:“这钱给太多了,不需要这么多的,鱼、笋、蘑菇都不用花钱的。”
  王排长大哥挠挠头:“我当时也不想要的,但是他们说了,这钱必须收,要不然他们就犯错误了。”
  “妈,收着吧,大不了我们多做些好吃的。”
  老太太还是比较听大儿子的话,就把钱先收了。
  没一会儿王排长他爸和他弟弟、弟妹陆续都回来了,厨房里三个女人忙活起来。
  等到饭菜上桌,顾依依很惊喜。
  清蒸红眼鱼、红菇炖番鸭、笋片炒肉、文公菜、泥鳅炖豆腐、清炒雪里红、炒香菇、苦槠糕、鲜笋汤,全部都是武夷地区的特色菜!
  王排长他爸和哥哥、弟弟分坐在两桌陪客。
  顾依依首先就夹了块鱼肉放在嘴里,味道不是一般的鲜美,而且鱼肉细嫩。
  然后,又吃了片笋,鲜嫩可口。
  然而男孩子争抢的却是红菇炖番鸭,因为这道菜上面覆着一层热油,色泽红润,光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
  顾依依的动作也不慢,但是她先夹的不是鸭肉,而是红菇。
  顾子安、蒋新勇和白峰一直都瞄着顾依依呢,见她连吃了好几口红菇,他们马上弃鸭肉去夹红菇。
  白峰咽下这口红菇,忍不住赞叹:“肉头儿、鲜灵、还有清香味。”
  顾依依呵呵笑着:“红菇被称为‘菇中之王’,营养极为丰富,味道更是鲜美。”
  “它生长地点特殊,只能野生、产量极低。你们都多吃点,回家之后再想吃可不容易买到了。”
  王排长他妈一开始不上桌,后来让顾依依和武淑好硬请上来。
  她的两个儿媳妇则带着一些菜回自己家和孩子一起吃,给出的理由是坐不下,她们回去吃也一样的。
  王排长他妈非常认可顾依依的话:“对,红菇大补,我们这里女人生孩子、坐月子都吃它!”
  这句话刚说完,她就发现七八双筷子同时挤到一处,却没有一双筷子走空,然后菜里的红菇全没了。
  她目瞪口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明天我和孩子他爸再进山采一些回来。”
  顾依依看出王排长他妈心里正在自责自己准备的红菇少了,就开解道:“他们吃饭速度快,成习惯了,您别在意。”
  然后指着文公菜推荐:“你们都尝尝这道菜,这是有着八百年历史的武夷地区的名菜文公菜。”
  武淑好猜测着:“是不是做菜的厨子叫姓文?”
  火承启这半天跟他们都混熟了:“非也!”
  “相传朱熹在武夷山上治学之余颇好美食,就自己动手制作。”
  “他制作的‘什锦’,文人墨客雅集小酌,交口称赞,很快在乡村流传开来。”
  “因为朱熹谥号为‘文公’,所以‘什锦菜’又被叫做‘文公菜’。”
  王排长他爸连连点头:“我们这里以前要是有人赶考,家里都会做道‘文公菜’为其践行,希望他能像朱熹那样文思泉涌,金榜题名!”
  王排长小弟笑呵呵地说道:“我们这里的蛇宴、八卦宴也很出名,不过我家人不会做。”
  “你们要是想尝尝的话,我可以去找厨师过来做。”
  武淑好立刻看向庄墨象,见其一点反应都没有,有些失望。
  诸葛明昊同样扫了眼小师弟,这才作答:“不用麻烦了,我们时间有限,最晚明天下午就得返回。”
  王排长他妈吃惊道:“那岂不是不能吃晚饭了?”
  “那就中午再多做些你们喜欢吃的……”
  顾依依对明天的午饭是另有安排的,还没来得及告诉庄墨象,人家就热情地要准备食材了。
  连忙开口道:“婶子,你不用准备午饭,我们打算在外面吃。”
  王排长他妈立刻回道:“去外面吃啥!饭馆里做的还不一定有我们家做的好吃呢。”
  “真的,我家大儿媳的手艺比我们村口上的那家馆子的大厨还要好!”
  顾依依笑呵呵地说道:“这我相信,今天这一桌子的菜味道很好,食材新鲜、手艺棒!”
  “不过我想着去吴屯乡尝尝稻花鱼。虽然没到中秋节,但我们好不容易来一趟,吃不到鲜的,就吃鱼干吧。”
  向东方接话道:“为什么吃不到鲜的呀?”
  “现在离中秋节还有两个月,只不过鱼小些罢了,我们不挑,一样吃!”
  顾依依咽下嘴里的汤:“不是你想的那样。”
  “稻花鱼其实是一种鲤鱼,产于武夷山的吴屯乡。”
  “吴屯乡是武夷山一个海拔较高的乡镇,不少村落海拔在六百米以上。”
  “由于地处高山,山高水冷、云雾缭绕、水质清澈,当地村民每年都有在稻田里放养鲤鱼的传统。”
  “每年清明前后,鱼苗开始下田,鱼儿伴随着禾苗长大,待到稻子扬花期间,飘落的花粉就是鲤鱼最好的食料,这时的鲤鱼也是生长最快的。”
  “等到中秋前后,这鱼就肥了,也就可以吃了。”
  “虽说是肥了,但实际上它只有二、三两重。你想想,如果现在去吃,那鱼才多大!”
  向东方一副长见识了的表情:“那还是吃鱼干吧。”
  王排长他爸提议道:“既然吃的是鱼干,你们就不用特意去吴屯乡了,我让老大去买些鱼干回来,我们家一样会做。”
  “孩子他妈娘家就是吴屯乡人,她做出来的稻花鱼很好吃的。”
  顾依依欣然同意,去了那里仅仅为了吃鱼,但是留在王家,却还可以吃到其它的山珍。
  晚饭后,顾依依问再次回来为他们泡茶的王家大儿媳:“王嫂子,我想买些岩茶和笋干,你们村子里哪家有存货?”
  星村镇是华夏国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更有“武夷岩茶第一镇”以及“茶不到星村不香”的美誉!
  王家大儿媳有些不好意思地自荐着:“我家里就有笋干和茶叶。”
  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付钱
  顾依依强调了一句:“我想要买的这两样东西质量一定要好。”
  王家大儿媳倒也坦诚:“我家的笋干是村子里最好的,但是茶叶只能是中上。”
  顾依依说道:“那你把你家的笋干抓一把过来,让我看看可以吗?”
  王家大儿媳嗯了一声,立刻回自己家去取笋干。
  向东方晃着脑袋:“这竹笋真的很好吃,怪不得依依妹子喜欢吃。”
  顾依依斜了他一眼:“我是要送人的,送给亲戚朋友的。”
  “我们那里想要吃上南方的果蔬挺不容易的,买回去一些给他们尝尝鲜,不是一件好事嘛。”
  此话一出,向东方卡巴卡巴眼睛:“对呀,我爸妈还没吃到呢。”
  白峰扫了他一眼:“可能吗,你大哥会不寄给你爸妈一些?”
  “想必是你一直住校,所以不知道吧。”
  “不过我也得买些回去给我姥爷、姥姥尝尝。”
  蒋新勇附和着:“是呀,我们一大家子都在北方,更应多买些。这东西是干品,能放得住……”
  唐季军连连点头:“是啊,我也得多买些,我们那里除了牛羊肉多些,好多南方菜根本看不到的。”
  说话间,王家大儿媳小跑着回来了,两手并在一起捧着一捧笋干。
  顾依依一看这些笋干俱是色泽黄亮、肉质肥嫩之像,满意地说道:“王嫂子家里有多少这样的笋干?”
  王家大儿媳应道:“我一共晒了四袋子,大约五十斤,不知道你需要多少?”
  顾依依看向她:“你家里需要留一些吗?”
  王家大儿媳摇摇头:“这两个月我还能晒些,不需要留的。”
  顾依依点点头:“好,那我全要了。”
  “价格按你们这里的最高收购价算。”
  向东方“喂”了一声:“依依,你买那么多干啥,匀我一袋呗。”
  顾依依白了他一眼:“我这还有些不够呢。”
  “你要买还不容易,这里的人家都会晒笋干的,你可以问问王婶子,她家是不是有要卖的笋干。”
  洗完了碗筷的王排长他妈和他弟妹走到屋门口,正听到顾依依的话,接过话茬:“我家有笋干的,我这就拿给你们,不用给钱的。”
  王家大儿媳脸上有些尴尬,动了动嘴唇却没说出话来。
  诸葛明昊不赞同地开了口:“买东西怎么能不给钱呢!”
  王排长他妈非常实诚:“同志啊,你们给的钱除了吃饭,足够买笋干了,而且还有得剩。”
  “笋干不值几个钱的,我们都是从山上挖的笋,就是费点劲去壳切根、再蒸煮出来、洗干净切片、最后晾晒成干。”
  邵烈潭摇头道:“剩下的钱不是让王叔买岚谷熏鹅了嘛,哪里还会剩下什么钱!”
  这倒是实情,晚饭后王排长他爸就带着两个儿子赶着驴车,去武夷山北的岚谷乡买薰鹅了。
  在座的都是年轻人,没什么早饭吃不下油腻的说法,所以今晚买来的岚谷熏鹅正好摆上明天早饭的饭桌。
  王排长他妈一听这话,更不同意了:“不提这茬还好,买薰鹅的钱……”她用手一指庄墨象:“他不是又给了嘛。”
  顾依依微笑着说道:“王婶子,他给的钱是让王叔帮我买回来要带走的,不是明天大家要吃的。”
  顾佑西看了庄墨象一眼,他知道小堂妹一向与庄墨象那些人走得近,但为何小堂妹买东西,庄墨象要付钱呢?
  顾佑西与家里通信,得知的都是家里的大事。顾承国也好,顾佑东也好,谁都没有在信里提过顾依依和庄墨象的关系。
  所以,他现在心里有些别扭。这些人之中有依依的亲哥、他这个堂哥,再不济还有干哥,哦,对了,还有火叔叔,怎么就用庄墨象来付钱!
  不过,他看到其他人一副习以为常的样子,又觉得自己是不是想多了。
  蒋新勇故意催促道:“王婶子,你把你家的笋干拿来,让我们看看质量可好?”
  王排长他妈爽快地应道:“马上就拿来。”
  “老大媳妇、老三媳妇你们也把你们家的笋干都拿来。”
  三个女人转身出去了,向东方连忙对诸葛明昊说道:“你先借我些钱呗,我回去就还你。”
  诸葛明昊扫了他一眼:“自己记好账啊,你这又欠了我一笔。”
  向东方嘿嘿笑着:“回去就还你,我那不够,不是还有我大哥、二哥嘛。”
  于是,等到三人回来,大家把一百多斤的笋干全部包圆了。就连武淑好、杨丹和舒堡磊都一人买了五斤,打算给自己父母寄回去。
  第二天,一行人起得很早,五点半就开始吃早饭。
  饭桌上的岚谷熏鹅引得众人的一致好评。
  色泽金黄透亮,鹅肉中融入了茶香、桂叶香及糯米的香味,浓浓的香熏味充斥了整间屋子。
  当然它最有特色的是,飘入众人鼻子里还有股诱人的麻辣香气。嚼一块鹅肉入喉,香辣醇厚,那辣味持久不退,到了最后反而回甘了。
  顾依依吃得嘴唇艳红,上了车就开始不停地喝水。
  庄墨象抽着嘴角:“依依,以后少吃些辣的、油腻的,你看看这多遭罪。”
  车停在山脚下,下了车之后,大家就商量好,今天游览的速度要提上来,争取吃过午饭就出发去福市。
  武夷山的各座山峰都不算太高,整体的山势较缓。
  那六个人互相打趣着:“就当这是急行军或者野外训练了。”
  于是,大家真的就用了半天的时间游了武夷山第一圣地天游峰、过了一线天、观赏了从百米高飞泻而下的水帘和已经生长了三百多年的大红袍母树。
  更巧的是,在下山的路上顾依依看到一片茶园以及正在侍弄它们的茶农,攀谈之后,顾依依去茶农家里买下了三斤上好的正岩茶大红袍。
  回去吃午饭的路上,另一辆车上的向东方感慨着:“女人要是买起东西来太可怕了。”
  “你们看看依依,走一路买一路啊!”
  话音未落他就被顾子安、顾佑西、蒋新勇和白峰压到座椅上,狠狠地教训了一顿。
  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聚春园
  最后,向东方连连讨饶:“不说了,以后我都不说这话了”,才被这四个人放开。
  吃完王家精心准备的午饭,两辆吉普车离开了星村,却又返回到山脚下。
  杨丹下了车,吹起一种特殊的哨子。
  几分钟之后,大黄和小红回来了,并麻溜地上了车。
  车子驶进福市时,太阳已经偏西。
  顾依依透过车窗看到这座城市随处可见的榕树,枝叶繁茂、绿隐蔽日,不由感慨道:“怪不得福市又被称为榕城呢!”
  众人先去邮局把那各自购买的笋干寄回了家。
  顾依依和顾子安则比较忙活,他们俩分别写下了几处不同的地址,把笋干分成了大大小小不同的包裹才交给邮局的工作人员。
  然后,顾依依把庄墨象叫过来,让他写下大师父的地址,最后一份笋干的邮寄也很快办妥了。
  庄墨象很高兴,他没想到依依还想着自己的两位师父,走出邮局时不免有些遗憾:“当时在星村的时候,我们应该再多买些笋干好了。”
  “都怪我粗心没有想到,以往到了一些地方,也不知道买些大师父和师叔能吃的东西寄过去。”
  顾依依歪着头:“男孩子在这些方面确实粗心,两位师父不会埋怨你的。”
  “等回部队之后,你让明昊哥去找王排长,请他家里再帮着晒些笋干寄过去。哦,不,寄给你,你再寄过去,这样才妥当。”
  庄墨象笑呵呵地应下来:“好,我听依依的。”
  随后他们在“三坊七巷”附近找了家国营旅社安置下来。
  七月份的闽省很热的,这一路上,虽然车窗尽开,但大家还是出了不少的汗。
  男孩子用最快的速度,不光洗了脸,还脱了上衣,用毛巾擦了擦身子。
  顾依依和武淑好住在一间屋子里,两人只是洗了脸、脖子,换了身衣服就出了房间。之前就约好的,他们这是要去吃晚饭。
  火承启非常兴奋,他一边坐在副驾驶位子上指路,一边半侧着身子跟小侄女说话:“依依,我们要去的是位于东街口的‘聚春园’。”
  “它是整个闽省现存的年代最悠久的历史名店了!”
  “佛跳墙真真就是起源于这里,是当时聚春园的老板郑春发研制出来的!”
  “我之前来吃过,味道是真的好……”
  等到车停到了饭店门口,十多个人鱼贯而入。
  顾依依扫了一眼,发现顾子安、蒋新勇、白峰、顾佑西、唐季军和向东方或多或少地面露期待。
  再侧脸看到身旁淡定的庄墨象,不由轻声问道:“你们以前也吃过吧?”
  庄墨象嗯了一声:“吃过不止一次。”
  顾依依白了他一眼,这是低调显摆吗!
  一行人穿过大堂,由服务员带着去了楼上的大包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