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癫狂-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9几位商人、船主、造船场场主和帆布商的申请书,请求组建股份公司合作经营业务的特许权。
10托马斯·鲍埃德和数百位商人、船主、造船场场主及其他航海产品制造商的申请书,请求授权以合作形式借钱买地,制造帆布和纺线,
11对戚廉三世和玛丽二世后期批准的专利感享有权益的人士的申请书,请求制造帆布和亚麻布的特许经营权已经经营特权,不再允许他人经营此项业务,而且请求增加棉花制品和丝绵制品的制造权。
12伦敦的几位居民、商贩和其他一些要求对英格兰所有港口的火灾实行保险的英国股票认购者的申请书,请求合作经营此项业务,
13伦敦和英国各地一些皇家成员的申请书,请求合作经营英国的一般火灾保险业务。
14 托马斯·伯格斯和其他一些皇室成员提交的申请书,代表他们以及一些认购了总值为120万英镑的德意志领地内贸易业务股票的其他人士,请求以哈伯格公司的名义成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
15木材供应商爱德华·琼斯,代袁他本人和其他人提出的申请书,请求组建公司,以合作形式从德国进口木材。
16几位伦敦商人的提出申请书,请求政府颁给他们合作经营盐业的特许经营权。
17伦敦的麦克菲德利斯船长,代表他本人和一些商人、织布匠、帽匠、印染匠和其他一些商贩提交的申请书,请求授与特许权,允许他们筹措到足够的资金以购买土地,并种植和培育一种叫做“茜草”的植物,作为染料使用。
18伦敦的鼻烟制造商约瑟夫·加兰多的申请书,请求授予专利权,因为他在弗吉尼亚制造鼻烟而发明了一种制造和保存弗吉尼亚烤烟的方法,并请求在大英帝国的所有领地独享这项专利。
以下即为宣布为非法并予以取缔的泡沫公司的名单:
1从瑞典进口铁矿的公司。
2向伦敦供应海运煤炭的公司,资本金300万英镑。
第三节 迷狂中的清醒(2)
3英格兰各地的房屋建筑和重建公司,资本金300万英镑。
4细棉布制造公司。
5英国铝业公司。
6开发布兰科和圣塔塔加哥斯岛定居点的公司。
7为迪尔城供应淡水的公司。
8进口弗兰德斯花边饰带的公司。
9改良英格兰土地的公司,资本金400万英镑。
10发展英格兰养马业、改良牧师和教堂土地以及修缮和重建教区长和牧师房屋的公司。
11大不列颠钢铁制造公司。
12弗林特郡土地改良公司,资本金100万英镑。
13购买和开发、建设土地的公司,资本金200万英镑。
14皮毛类商品贸易公司。
15霍利岛制盐公司,资本金200万英镑。
16买卖房地产并提供住房抵押贷款的公司。
17有着绝对优势,能带来巨大利益,但是无人知晓人那是什么的公司。
18伦敦街道铺设公司,资本金200万英镑。
19英国各地的殡葬服务公司。
20提供有息贷款买卖不动产的公司,资本金500万英镑。
21大不列颠皇家渔业公司,资本金1000万英镑。
22海员薪金福利保险公司
23为帮助和鼓励勤勉刻苦人士创业而建立的贷款办公室,资本金200万英镑。
24购买和改良可出租土地公司,资本金400万英镑。
25从英国北部和美洲进口沥青和海军后勤装备的公司。
26布料、毛毡和波形瓦贸易公司。
27购买和改良艾塞克斯郡庄园采邑和征收矿区使用费的公司。
28马匹保险公司,资本金200万英镑。
29出口羊毛制品、进口铜、黄铜和铁的贸易公司,资本金400万英镑。
30药品经营公司,资本金300万英镑。
31铅矿公司,资本金200万英镑。
32改进肥皂制造工艺的公司。
33在桑塔·克鲁兹岛上建造居民定居点的公司。
34德比郡铅矿勘察、开采公司。
35玻璃瓶和其他玻璃制品制造公司。
36永动轮制造公司,资本金1130万英镑。
37花园改建公司。
38为保障儿童财产和增加其福利而建立的公司。
39为在海关装载货物,并为商人进行商务谈判提供方便的公司。
40北英格兰羊毛制造业公司。
4l从弗吉尼亚进口胡桃树的公司,资本金200万英镑。
42曼彻斯特棉花和绳索制造公司。
43加帕和卡斯泰尔肥皂制造公司。
44 不列颠王国熟铁和炼钢业品质优化公司,资本金400万英镑。
45蕾丝饰物、麻纱、荷兰棉麻布、细麻布等货物交易公司.资本金200万英镑。
46大不列颠王国特殊商品贸易公司,资本金300万英镑。
47向伦敦市提场供牛肉制品的公司。
48眼镜、马车镜制造公司,资本金200万英镑。
49康沃尔郡和德比郡锡矿和铅矿公司。
50菜籽油制造公司。
51海狸皮进口公司.资本金200万英镑,
52纸板和包装纸制造公司。
53毛纺织制造用油和其他原材料进口公司。
54改善和扩大丝制品加工业的公司。
55以储蓄、年金和票据为基础提供贷款的公司。
56以小额折扣支付寡妇和其他人士年金的公司,资本金200万英镑。
57 麦芽酒制造和改良公司,资本金400万英镑。
58 美洲渔场建设公司。
59 购买和改良林肯郡沼泽地的公司,资本金200万英镑。
60 大不列颠纸制品改造公司。
61 伯特莫里公司。
62 麦芽干燥公司。
63 奥罗诺克河贸易公司。
64 科尔彻斯特和大不列颠其他地方的厚毛呢制造公司。
65 为购买航运物资、提供食品、支付工人工资而设立的公司。
66 雇用熟练技工为商人和其他人装饰钟表的公司。
67 改良耕地和耕牛品种的公司。
68 改良马匹品种的公司。
69 另一家马匹保险公司。
70 大不列颠玉米贸易公司。
71为所有男女雇主提供冒险,以弥补因仆人的过失而造成的损失的保险公司,资本金300万英镑。
72 为收容和养育私生子而建造福利设施的公司,资本金200万英镑。 73 在不使用火或不产生营养损失的情况下漂白粗糖的公司。
74大不列颠收收费公路和码头建设公司。
75为因抢劫或偷盗遭到财产损失的客户提供保险的公司。
76从铅矿中提炼白银的公司。
77瓷器和彩陶制造公司,资本金100万英镑。
78进口烟草,再向瑞典和北欧出口的公司.资本金400万英镑。
79利用坑煤冶铁的公司。
80为伦敦城和威斯敏斯特城提供干草和稻草的公司.资本金300万。
81在爱尔兰开设帆布和包装布制造厂的公司。
82碎石道渣制造公司。
83购买和装备镇压海盗的船只的公司。
84威尔士木材进口公司,资本金200万英镑。
85岩盐开采公司。
86把水银变成可锻精制金属的公司。
虽然政府以严厉的措施取缔了这些泡沫公司,头脑清醒的人们也对其冷嘲热讽起来,但在英国各地,层出不穷的泡沫公司仍是多如牛毛。
印刷店里堆满了讽刺漫画,报纸上以大幅篇幅刊登着讽刺诗和讽刺文章。有一位创意份儿非凡的纸牌制造商以此为原型制造、发行了一套扑克牌,美其名曰“南海扑克”,这种纸牌现在已经很少见了。在扑克牌上,除了篇幅很小的数字和图案之外,在角落里还印着一家泡沫公司的讽刺漫画,在下面则附有一首打油诗。
当时有一家最富盛名的泡沫公司——帕科勒机械公司。该公司以制造炮弹和子弹,进而能影响战争进程而受到过疯狂的追捧。于是在一张梅花8的扑克牌上,你可以看到这样一副画面:这家公司正在发射圆形和方形的加农炮弹和子弹,并称它带来了一场战争艺术的革命。而下角的打油诗则以诙谐的手法带出了其中的真谛:
“这是个空前绝后的发明创造,
专门用来消灭国内的而不是国外的傻帽蠢材。
我的朋友,犯不着为这可怕的机器忧心忡忡,
它只会伤害那些呆在原地等着分红的笨蛋。”
红桃9则是一幅讽刺英格兰铜业公司的漫画.上面的讽刺诗是这样写的:
“想把英国黄铜变成金银币的的傻瓜蛋,
在交易所里十足成了一头蠢驴,
把金银宝贝上手奉上,
得来的却是一堆废铜烂铁。”
方块8则对阿卡地亚殖民地公司做了毫不留情的揶揄,下方配了这么一首打油诗:
“有个富翁有钱没地儿使,
拿到北美大陆胡洒乱花。
让他自欺欺人去认购那些诓人的股票去吧,
只有蠢驴才会相信他的疯话。”
整副扑克牌每一张都以相似的风格揭露了某个狡诈的计划,同时对那些受骗上当的人嬉笑怒骂了一番。有人算过,这副扑克牌所记载的工程项目,其资本总额竟然高达3亿英镑。
第四节 赌徒们的最后一搏(1)
现在,我们回头再看看那个大海湾——曾经无情地吞噬了轻信而又贪婪的英国人千百万财富的南海大海湾。
5月29日,南海公司的股价已升到500英镑,这时,近三分之二的享受政府福利的人购买了南海公司发行的公债。在5月这整整一个月时间里,股价始终没有回落的迹象,5月28日这一天的报价竟高达550英镑。四天后,又从550镑一下子暴涨到890英镑。那时,人们大多认为股价可能有继续上涨的余地了,于是许多人趁机赶紧抛售变现。
正要陪同国王乘火车出访汉诺威的很多贵族随侍,听到消息也都心头惴惴不安,慌不迭地把手中持有的股票抛出了事。6月3日,鄂雷交易所里挤满了急于把股票转手的卖家,不过买家却寥寥无几。这样的情形,令南海股票从890镑的高位上一下子滑跌到640英镑。南海公司的董事们都吃了一惊,急忙命令各自的代理人大量买进。他们的狡计有一次得手了,到了晚间,股民们的信心又开始恢复,股价迅速反弹到750英镑。直到7月22日,南海公司的股价一直保持着平稳。
南海公司的大小董事们是如何施展阴谋诡计操纵股市价格的情形,我想已经无需再费笔墨大书特书了。到了8月份,股价最终飚升到l000英镑。接下来就开始大幅度的回落——膨胀到极点的泡沫开始一点点破灭了。人们开始对董事们表示不满,尤其是对在认购股份的同时列示股份清单的做法大加指责。而当南海公司董事会主席约翰·布朗特和其他一些股东早已把所持有的股票全部转手的消息曝光后,公众的愤怒就更加强烈了。整个8月份,股市始终维持着低迷的态势。9月2日报价时,南海股票已然掉到700英镑了。
此刻,事态已经变得异常紧张。9月8日,为了尽可能地挽回公众的信心,南海公司董事会在泰勒礼堂召开了一次股东大会。这天上午9点,礼堂内一片鸦雀无声,礼堂外的过道里挤满了未被获准进入的人群。董事们以及他们的朋友们一致推举公司副主管约翰·弗洛斯爵士主持会议。他想众人宣读了公司董事会的应对政策,接着,又宣读了可补偿基金、不可补偿基金和预付金的处理办法。
接着,秘书长克拉克斯先生做了一个简短的发言,他向董事们发出了倡议,在现在的局面下,再没有什么精诚团结更重要、更有效的解决办法了。在结束发言时,他向董事会谨慎而高超的管理工作表示感谢,同时希望他们能够继续为维护公司利益而努力。
亨格福德先生,此公曾因在议会里坚定不移地为南海公司大唱赞歌而受人瞩目,人们还不约而同的怀疑,他很可能事知道许多股市内部机密,并因此大发其财。今天,他又口沫横飞地大发了一通高论。他说,对于其他许多公司的盛衰自己早已见怪不怪了。可是,如南海公司一般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创造出如此惊人业绩的,却屈指可数。南海公司的丰功伟绩即使是帝王将相、主教法官也望尘莫及。他们打破了观念差异促使各界力量聚集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勇往直前。他们即使没有全部消灭,至少也是部分平息了英格兰的动荡和怨恨。通过发行股票,他们令富裕的人群变得更加富裕;乡绅们亲眼见证了自己名下的土地以两倍、三倍地速度大幅增值。
教堂也因此而获益匪浅,不计其数的牧师和教士从他们兴建的工程中得利。总而言之,他们使整个英格兰更加地繁荣兴盛。而他自己,则大言不惭地希望人们不要忘记他们自己,不要忘了用财富来作为对自己的奖赏和回报。尽管亨格福德的这一段发言引起现场的一片嘘声——这番露骨的夸张言辞听来就像是对事实的嘲讽和讥笑,但礼堂里的董事们和他们的朋友们,以及所有的狠赚了一笔的投机者家却仍对他的谀辞报以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接着登场的波特兰公爵也发表了一番与之类似的感言。此外,他还对那些因股票投机而蚀光了身家的股民们给予了极大的关切。可笑的是,他自己却是这场大投机中的大赢家。所以,他的惺惺作态看上去倒像是《乔·米勒笑话集》一书中的那个脑满肠肥的参议员。这位参议员大人每当大快朵颐之后,就满足地拍着大肚腩,用满是疑惑的口气问别人:这世上怎么可能会存在吃不饱的饥民?
第四节 赌徒们的最后一搏(2)
会议通过了几项提案,但对公众来说却是反响平平。当晚,股价就跌到了640英镑,次日又跌到540英镑,此后的几天时间里一路跌个不停,最后下滑到400英镑的水平上。
当年9月13 日,众议员布罗德里克先生给米德莱顿参议员的写了一封信——这封信的内容被库克斯详细记录在《沃普勒》一书中。布罗德里克这样写道:“对于南海公司的董事们为什么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遭到如此巨大的损失,坊间流传着种种猜测。我本人毫不怀疑,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他们太过于不择手段。一旦发现有利可图,他们开始毫无节制地扩张信用,将货币体系拖到一种不堪负荷的地步。最终,那些无辜的受害者的财产被榨干,而那些从投机中得到最大实惠的人却及时抽身,安然度过了泡沫破灭引发的危机。而那些被贪婪冲昏了头脑的人却把理智丢到了九霄云外,妄想在鼹鼠洞上建起一座高山。千万个家庭将因此破产,甚至于沦落为乞丐——蔓延在人群当中的恐慌和愤懑难以用语言来描叙。股市已经滑入绝境,根本是回天乏术,以至于我再也想不到什么计划或方案能够避免泡沫的破裂。总而言之,下一步可能会发生什么,我根本就没办法去设想着设想,就连稍微假装去设想也不成。”
10天后,股市依旧在下挫。他又写道:“公司仍然没能做出任何回应,他们已泥足深陷,根本找不到脱身之路。从几位从伦敦城来的绅士那里,我得知了南海公司某董事的大名,如今,这位仁兄俨然已成了大英帝国子民们人人嫌弃的‘过街老鼠’。金匠们纷纷失业,有的开始潜逃,失业人群每天都在增长。我怀疑这些人中的是否有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能够熬过这次的危机。从一开始,我用来评判整个事件的依据就在于这么一句毋庸置疑的箴言:1000万英镑(这已经远远超出了流通中所需的现金限额)的钱绝对不能当成2亿来花。可现在人们却要反其道而行之,那么,我们卓越的国家机器岂能避免垮台的危险。”
9月12日,在秘书长克拉克斯先生的一再恳请下,南海公司的董事与英格兰银行的董事联合召开了几次会议。在市面上广泛流传着这么一条消息:说英格兰银行已经决定向南海公司注资600万英镑。因此南海股价一下子反弹到了670英镑。可当天下午,人们就获悉这条纯属臆造。股价马上又回落到580英镑,次日又跌至570英镑,随后逐渐滑落到400英镑。
内阁大臣们也对事态渐渐濒于失控深感震惊。此时,为了避免受到股民的攻击,南海公司的董事们连街也不敢上了。危险的暴徒和暴动令警察们疲于奔命。正在汉诺威巡视的英王不断收到求援信,人们纷纷请求他即刻回到伦敦主持大局。正在乡村的家中颐养天年的沃普勒先生此刻也成了“香饽饽”,人们抢着向他建言,想利用他对英格兰银行董事会成员的影响力,说服银行接受南海公司的债券清偿计划。
英格兰银行自然极不愿同南海公司牵连在一起,接手这个烂摊子就等于引火烧身,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英格兰银行极其勉强地接受了各方的建议,毕竟全国上下一致认定只有它才能力挽狂澜。这时,所有的精通财政金融的知名人士都被召集起来,共同研究解决紧急现状的良策。沃普勒先生提出的一份合同草案,被作为下一步谈判的基础获得了一致的通过。直到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