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八零幸福时光-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想过了,给翻译社打工,以后要寄的信可不少,所以要准备多一些信封和邮票。信封必须是大信封,因为只有大信封才能放下那么多纸张,邮票也要买不少。寄信是按照信的重量贴邮票的,要是邮票的面额不足,信会被退回去。要是这样的话,就误事了!
  夏小语仔细询问了关于信的重量以及邮资的问题,买了一大沓大信封和许多邮票,花了十元钱。
  走出邮局,夏小语到文具店买了一大沓的信纸,单行的那种,无论是写中文还是写英文都可以。
  对于寄信这个问题,夏小语仔细盘算过了,要是只是周末到镇上寄信的话,也太被动了。
  她打算和送信的邮递员商量一下,看看可不可以在每天送信过来的时候顺便帮她把信寄出去。
  夏小语留意过了,每天邮递员送信到木阳村的时间都是在下午三点钟左右。要是邮递员同意帮她寄信的话,想寄信的时候,只要带着信提前在那里等候就可以了。
  夏小语从镇上往木阳村的方向走着,心里思考着这个问题。正在这时候,送信到自己村的那个邮递员就从她身边经过,她连忙喊了声:“邮递员叔叔!”
  邮递员是个二十几岁的年轻小伙子,听到夏小语的喊声,连忙刹车,一只脚支撑着自行车,转头看向夏小语,说:“小妹妹,你喊我有事?”
  夏小语连忙说道:“我是想问一下,你每天过来送信,可以帮我把信捎出去寄吗?”
  “没问题,你想寄信的话,提前在邮箱前等我。我到达后,你把信给我就可以了!”
  夏小语连忙说:“谢谢邮递员叔叔!”
  邮递员笑了一下,说:“不用谢!”
  他说完,就骑着自行车飞快地离开了。
  爱情不重要,永远虐不到!


第七十七章 笔译

  看着邮递员远去的背影,夏小语突然就哼出了一句歌:“你是一封信,我是邮差,最后一双脚惹上尘埃……”
  她突然就笑自己,一首悲伤的歌,让她唱得如此欢乐。无法否认,在唱这句歌的时候,她在脑海里是把一封封信变成了一张一张的钞票。
  要知道,要是没有这个邮递员的帮忙,夏小语就只能每个周末到镇上寄信,寄稿件不及时的话,社长就只会给自己安排少量稿件。
  夏小语摇了摇头,把哼的歌换成国语版:“就像蝴蝶飞不过沧海,没有谁忍心责怪……”
  她并不觉得这两首歌好听,不知道此时为何会自然而然地哼唱起它们。也许是,只要怀着快乐的心情,再悲伤的歌曲也唱不出悲伤的感觉。
  也不知道此时这两首歌面世了没有,这个时候有电脑的人不多,估计网络也不怎么发达,普通人只能通过卡带知道出了哪些新歌。
  走在路上,路边的野花无数,五颜六色的,还有无数彩色的蝴蝶飞来飞去,如此美丽的风景,看在眼中,让人不忍走得太快。
  回到家里,看了看母鸡啄米的闹钟,是四点多钟了,夏小语喂过鸡兔之后,便开始煮晚饭。
  下车的时候随便在镇上买了两个包子吃了,现在也差不多消化完了。
  早上买的猪肉还有剩下的,夏小语就做了个白切猪肉,再从院子中摘了些青菜。就这样,晚饭除了一大碗米饭,就是一碟炒青菜,一碟白切猪肉,还有一大碗的水蒸蛋。
  吃完晚饭,夏小语把小木桌子和竹椅子搬到院子的荔枝树下,就开始翻译那两份材料。
  两份材料都是英译中,夏小语便选了其中一份,开始翻译起来,一边看,一边思考,然后把自己的翻译结果写下来。
  翻译中途,遇到不认识的单词,便翻开牛津词典,把那单词相关的各种意思和所有词组都仔细读了,找到相应的意思,然后把自己的翻译结果写下来。之后,还要进行适当的修改。
  很多人都以为,只要懂英语,就能当一名好翻译。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完全对的。
  精通英语,能翻译是肯定的。但是要翻译得好,还要具备深厚的中文功底。
  不能只是直译,也不能只是意译,好的翻译者,会把直译和意译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既照顾到了作者,也照顾到读者。
  夏小语非常喜欢读培根的《论读书》,上初中时,语文书上的那篇文章,是越读越喜欢。
  后来读了另一本书上的这篇文章,译者不同,便觉得索然无味。不是说它翻译得不对,而是它带着很浓重的文言文的味道,要拐几道弯才能弄明白那意思,便不想继续读下去。
  她至今还记得那喜欢的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
  天色已暗,夏小语只翻译了其中一份材料。另一份,便留到第二天再翻译。
  看来这翻译的钱也不好赚啊!不过现在只是刚开始,相信今后翻译得多了,速度会加快一些。
  一天后,夏小语把誊抄好的翻译稿件放进大信封里,贴足邮票,让邮递员帮着寄出去。
  信寄出去的第二天,翻译社就收到了。林道峰打开夏小语的翻译稿,看着上面娟秀的字体越看越满意,不禁微笑起来。
  见夏小语这么快就翻译好了,他便又让小刘把两份新的稿件寄给她。
  如此一来,接下来的整个暑假,夏小语几乎每天都有稿件可以翻译,比之前更忙碌了。
  虽然兔子还是照过去那样喂养,但是做布艺品的时间开始减少。不过也无所谓,做这些布艺品的工厂多了许多,竞争对手就多了,前几个月夏小语做得多的时候,还会有积货的现象,现在少做一些正好。
  第一次结算工资的时候,夏小语收到了一千三百多元的邮局汇款单。
  因为之前说过要给母亲做一件衬衫,夏小语就在暑假里抽空做了一件浅绿色格子布的衬衫,在某个星期天在镇上的布店里遇到母亲时,递给了她。
  林芷云手里拿着自己女儿做的衣服,非常高兴,笑着说:“没想到你真的会做衬衫,我的女儿真厉害!”
  夏小语说:“我刚学会做,你喜欢就好,你试一下看看合不合身?”
  林芷云拿着衬衫走进布店里面的杂物间,换上了那件衬衫,走出来一看,正合适,她非常满意。
  走出布店,夏小语问:“白石墩的那两块地买到了吗?”
  林芷云说:“买到了,之前借邻居的钱也还了。卖了一部分稻谷,手里还有几百元剩下来。”
  听母亲这样说,夏小语的心里也替她感到高兴。
  秋季开学前,夏小语统计了一下暑假期间赚到的钱,一共是两千多元,把其中两千元存了银行定期之后,银行的定期存款满三万元了。
  小富即安,也算不错!
  还有几天就要开学,这几天夏小语已经做好了上学的准备,突然林小燕的爷爷就告诉自己,夏日辉打电话到村委会,让夏小语第二天到城里参加四堂哥的婚礼。
  三堂哥还没结婚,四堂哥就要结婚了?
  上辈子四堂哥也是比三堂哥结婚要早,但那是因为三堂哥受伤残疾了的原因。这辈子三堂哥没出事,也是这么迟,看来是缘分来得迟了。
  这一次,没有安排人来接她。夏小语心想:三堂哥也许是忙着给四堂哥准备婚礼没空,要是有空的话,他一定回过来的。
  不过这样也好,大白天的,路上也不危险,夏小语也不想总是麻烦别人接送。
  第二天,夏小语并没有一大早就出发,而是等中午翻译好了稿件再收拾东西准备出发。
  翻译好稿件之后,已经是十一点半了,在家里吃过午饭后,夏小语把院子大门钥匙托付给林小燕之后,就开始出发了。
  晚上是没有客车赶回来的,只能在伯父家过夜,所以夏小语在背包里带上了一套衣服。
  中午的阳光很猛烈,夏小语也带了一把长雨伞撑着遮阳。
  到了镇上,夏小语连忙到邮局把装着稿件的信封寄出去。寄完信,就去客车站等车。


第七十八章 堂姐出手

  很快,客车来了,然后就是旧旅客下车。突然,夏小语看见张文杰搀扶着一个老奶奶下车了。
  夏小语刚在心里想着怎么和他打招呼,张文杰就扶着那个老奶奶过来了,问道:“小语,你准备出城?”
  夏小语点点头,说:“是的,我四堂哥今天结婚。”
  张文杰笑了,说:“那你快上车,我和我奶奶回家去。”
  他的奶奶看起来非常的慈祥。貌似就是他和奶奶在农村生活,只是不知道他为何不去城里上学。
  夏小语无意打听别人隐私,朝他们摆了摆手,就上了客车。
  在车上,夏小语想着四堂哥和四堂嫂的婚事,根据上辈子的记忆,伯父夏日辉交游广阔,认识一个很有钱的朋友,那个朋友就把女儿嫁给了他最小的儿子,也就是夏小语的四堂哥夏成博。
  夏小语想起了上辈子听说过的四堂哥小时候的趣事:
  夏成博从小就害怕他那个严厉的母亲,在他五岁的时候,有一次到外面玩,玩疯了的时候,不小心被树枝刮破了自己的裤子。他哭着跑回家,努力想办法补救,然后取出自己的一条新裤子,从上面剪一块布下来,找到针线,补在自己那条裤子的破洞上……
  后果可想而知,被他母亲狠狠地骂了一顿,但没有挨打。他虽然剪坏了新裤子去补旧裤子,但是作为一个五岁大的小孩子,能为自己犯的错误而努力补救,本身就值得表扬。
  夏成博比不上大哥精明,也比不上二哥和三哥读书聪明,但是他却是几个兄弟中最先富起来的那个。那是因为他娶了个有钱的老婆,少奋斗了几十年。
  四堂嫂是土著渔民的女儿,为什么叫土著呢?那是因为他们是一直生活在船上的人,岸上没有自己的土地,也没有自己的房子,除非是为了躲避台风,才会到岸上找地方住。
  土著渔民的生活环境非常恶劣,他们清楚自己在岸上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所以养成了勤劳勇敢的性格。
  除此之外,他们的生活也是非常俭朴的,哪怕是赚到再多的钱,也不会大手大脚地花钱。每一顿饭菜,都是定量的,从来不多做。
  正是因为如此,他们的生活才不会过得很艰难。
  四堂嫂的父亲比他们更多了一项品质,就是会投资和发展,最后发展到拥有很多条大轮船,据他们船上的一个打工仔说,有一次运气好,一个小时捞上来的鱼就卖了一百万元。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政策的变化,土著渔民们都在岸上有房子了,不会再像过去那样,有钱都买不到房子。
  上辈子的夏小语,有一次被四堂嫂拉去和她家人一起吃饭,发现她的家人虽然有钱,但是十分低调,无论是穿着还是吃食,比普通人还简单。
  四堂嫂从小在船上长大,虽然不识字,但是很会过日子。不但如此,她的父亲对所有子女都一视同仁,所有财产都平分给他们。夏成博是个傻人有傻福的人。
  夏小语回忆起这些事,对四堂嫂的家人不是羡慕,而是钦佩!有那样品质的人,只要运气不太差,日子都不会难过。他们有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在背后,他们付出的是比常人多许多倍的艰辛的努力。
  当夏小语站在伯父家门口的时候,看到的是一片喜庆,门口挂着很多纸制的彩球,喜酒是摆在伯父家里,请厨子来做酒席。
  夏章喜一看见她来了,就微笑着过来拉她去里面坐。中途,夏小语看见了三堂哥,三堂哥对她笑了笑,说:“小语,我本来要去接你的,可是实在是没空。你一个人路上害怕不?”
  夏小语笑着说:“我不害怕,自己一个人就能过来,不用你多走一趟去接我。”
  夏成广见她的表情不像是作假,就放心了,转过身继续忙碌着。
  这个时候,新娘子被接来了,婚礼是中式的,新娘子穿的礼服也是红色的中式礼服,盖着红盖头。
  坐在小孩子席位这边的夏小语,刚想和夏章喜商量着上五楼,把背包放好,就感觉到背后有拉扯感,一转过头,夏小芳从自己的背后经过。
  夏小语的心里咯噔了一下。但还是不动声色,把背包放下来,放在桌面下的膝盖上,小心地摸索着拉链,轻轻拉开,用手去感应里面的东西。
  还好!自己的东西还在,夏小语放心了。但是好像多了一样东西,杂志之类的。
  回想起上辈子的经历,夏小语的心里有点谱了,这就是为什么刚才她不当众拉开背包拉链检查的原因。
  既然东西没有少,夏小语就小心地把杂志取出来,然后拉起夏章喜就要上五楼。
  “哎呀!我的金项链不见了!刚才还放在这里的!”夏小芳见夏小语要上楼,就迫不及待地寻找起金项链来。
  夏小语的心里涌上浓浓的无奈,她比自己大八岁,今年都十八了,玩这游戏有意思吗?还是她就是见不得自己在这里?
  本来夏小语是想把那本杂志随便扔到别处去的,看见她表演得这么有兴致,就配合一下吧!
  夏小语向她走过去,帮她随便找了找周围的地方。
  见找不到什么,夏小语就再次拿起背包要和夏章喜上楼去。
  “你停下!”夏小芳指着夏小语说:“把你的背包给我检查一下!这样对你才公平,免得有人怀疑你。”
  夏小语把背包打开自己的背包,掏空了,都只是自己的一套衣物和钱包而已。
  夏小芳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但是又不能再说什么。
  这个时候,周围的人也在帮她找,夏小语就和夏章喜上楼了。
  放好背包,两个人就又回到酒席上。
  这个时候,夏小芳没有再闹着要找金项链了,只说到时回房间找找。
  但是这个时候来喝喜酒的有不少大人,一些妇人听到这边的热闹,就过来七嘴八舌地要帮忙,看到夏小芳放在椅子上的一个漂亮的手提袋,就说:“说不定就在你这个袋子里呢?快检查一下,免得今天来喝喜酒的人被怀疑。”
  谢谢Emilykn的打赏!


第七十九章 酒席风波

  在这些妇人的催促之下,虽然夏小芳觉得她们真的很烦,但还是打开了手提袋,想着反正里面只有些杂物,看了也就看了,无所谓。
  手提袋的拉链没拉上,用手一掰,大家就看见里面有一本杂志,顿时众人都被惊得目瞪口呆。
  夏小芳一看到自己的手提袋里有那本杂志,心就开始慌乱起来,连忙合上手提袋。
  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周围的人都看到那本杂志上的图,夏小语二堂哥的儿子夏章悦在旁边看到五颜六色的人物图,把那本杂志抽出来了,说:“不穿衣服,羞羞!”
  周围的人都看向夏小芳的眼神都变了。那本杂志不知是从哪里弄来的,上面都是一些不堪入目的图。
  夏小芳急了,连忙解释道:“这本书不是我的,不知是谁放在这里的。你们想想,如果是我放在这里的,我怎么会把手提袋打开呢?”
  接着,她像是恍然大悟,怒目指着夏小语说:“肯定是她放在这里的,刚才她过来我这边了。夏小语,是你把它放在我这里的对不对?你别以为我不知道!”
  夏小语无奈地说:“我刚才是听见你说不见了金项链,就过去帮你找金项链而已,我无缘无故的,干嘛给你这种书?我也不知道这种书在哪里才能买得到。我平日住在村里,今天才出城,到哪里买去?再说了,又不是我去查看你的手提袋。其实买卖这种书是犯法的,不如让警察查一查这本书到底是哪里有得卖,是谁弄来的。免得你把脏水泼到我的身上!”
  这下子夏小芳没话说了,周围的妇人就说:“这种书,赶紧扔了吧!小孩子千万别看!”接着就都散开了。
  夏小语坐在一旁,在心里冷笑着。上辈子夏小芳有一次也是这样,把那种书偷偷放进自己的包包里,然后当众翻找出来,让夏小语百口莫辩。之后还在这个宅子里走了一大圈,大声告诉所有人夏小语看那种书。
  反正自己最多在这里再过一夜,明天就回去,她也打不了什么主意了。夏小语这样想着,就专心当好客人的角色,感受婚礼的喜庆气氛。
  小孩子都是喜欢喝喜酒的,每逢亲戚家谁有喜事,最高兴的肯定是孩子们。大人们就未必那么开心了,要给礼金,没钱的,借也得借过来。广东有句俗语:人情紧过债。意思就是说,给礼金这种人情债,比债务更加重要。
  很多人都会趁办酒席的机会敛财,弄得很多人苦不堪言。夏小语一直都觉得这是陋习,去参加酒席的人,为了面子,要给约定俗成那么多的钱,给少了怕别人就会说什么(事实上真的会说),办酒席的人,总想着办一次能赚多少钱,只要是能联系上的亲戚朋友同学,哪怕很多人只是泛泛之交,一个也不漏。
  夏小语记得上辈子听一个同事说过,她的一个同学,在2000年左右供了一套商品房。于是办酒席庆祝新居入伙,请了所有亲戚朋友同学。那个时候,同学之间约定俗成的礼金是每人两百元。到酒店举办新居入伙的宴席,一桌酒席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