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和古代名人同在-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可算是取对了名字,一下去就得了这么个好,百户啊,在京城,他这一辈子都没这么个机缘。”
  武举考试本就不是什么常例,再加上武人提拔自己人的习惯,一般考上武举的,除了本身军将士家的人,多没什么大出路,即使勉强钻营了,在十二卫里混,能有个小旗总旗的,估计也就是一辈子了,确实像是铁虎说的,没啥机缘可说,不想如今这猛地一下子,倒是让不少平民武举出身的人得了好了。
  对于这一次的调动,阿玉总的来说还是挺看好的,他一边点着头,一边指点几个心腹伙伴们。
  “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多点新人也不错,九边……一代代的,都是他们自己人,上上下下的又一直在一个地方倒腾,都快成土皇帝了,若非这样,这克扣粮饷的事儿,也不至于能做到这份上,哪怕是为了防着人上告什么的,也不至于做的这么绝。我这次清理册子,你当怎么的,那些原本卫所的地,七成都成了那些百户千户的私产了,还有好些兵丁都成了人家的佃户,你说说,这都什么事儿啊。若是有外人,还是这样从京城出去的,瞧着就知道和锦衣卫有牵扯的人在,他们怎么也会留点余地,下头日子也能好过些。日子好过了,这边军也就不愁没有战力了对吧。”
  阿玉这么一说,那几个小子猛地就是一愣,脑子快的马上问到:
  “要这么说,这要出去的,咱们还要多结交结交?你说上头的指挥使大人他们……会不会有自己的安排?”
  看,这就明白了,他们是什么人?锦衣卫啊,探听消息什么的是本职。想来这下去的人里头绝对有他们的探子,只是若是能多一条来消息的路子,那想来上头也会乐见其成吧。而他们,若是能走出这么一个路子,那以后……想要升职就得有功劳,功劳怎么来?谁也不会平白送到你手上,所以该自己琢磨的还是要自己琢磨才对。
  “别太打眼了,只是人家要走,还是这么个好前程,送点仪程什么的,总是要的,人家在这京城的亲眷,没跟着去的,帮着照顾几分总可以。好歹也是多年的同僚同袍。”
  阿玉这话,像是什么都没有说,又像是什么都说了,不管是从这事儿的重要性,还是该怎么干,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即使脑子再笨,那这会儿也知道该怎么办了对吧。看看,铁虎就摸着脑袋满脸的笑,甚至还叹息了一声。
  “可惜了,这样的事儿,咱们锦衣卫不成,锦衣卫出京,哪怕是调任,估计人家也不安生,睡觉都闭不上眼睛,不然这直接将咱们弄过去,多省事儿。”
  且,这是说笑话了吧,锦衣卫,凡事入到这里头的,一日是锦衣卫,那一辈子就是锦衣卫,怎么洗都不可能洗掉几辈子探子的味道。没见这除了划到东厂的番子,就再没有几个往别的大营调任的吗。光是锦衣卫三个字,就已经够叫人戒备的了好不。
  或许也正是因为锦衣卫占不到这越级提升的好处,一个个心里头憋着火,所以折腾起来越发的狠。
  你们这猛不丁的就成百户了?成千户了?这么美?美不死你。这样,这些被夺职的,抄家的那些武官名下的田地什么的,也别二话了,直接重新划分,给那些卫所普通兵丁们,这本身就该是他们的,巧取豪夺了这么些年,也该还给人家了。还有这补法粮饷,你们新来的一时半会儿估计搞不清楚,我们锦衣卫查证的,心里头有数,这个目前就我们来干吧。还有那什么军籍上吃着空饷的,某大人七大姑八大姨家占着名额的,该清理的清理,该重新选的重新选,反正直接把人家接任的人该干的事儿全给干完了。
  一来二去的,等着新的武官上任,他们猛地发现,自家虽然官职上去了,可到了地方出了官衙宅子,愣是一清二白啥都没有啊!连当个过路财神,抠几两银子当个安家费都够呛,这整的,让一帮子以为到了地方能日子好过的家伙差点没骂娘。
  当然,有人不高兴,自然就有高兴的人,那些普通兵丁什么的是乐坏了,不说这田地什么的,分下来一下让几乎七八成的人重新看到了吃饱饭的希望,就是补法的足额的粮饷也够让他们喜极而泣了。
  而因为这一连串的事儿都是锦衣卫干的,从查案到最后的安抚,大半年的时间,愣是让锦衣卫的名声都上去了好几个台阶。在京城或许因为最近抄家太多,名声有点那个啥啥啥的,可在九边,这些本就和锦衣卫一样,属于武人军籍的兵丁们,对着锦衣卫的态度那真是直接亲近了好几个档次。
  不少人都说,往日听说锦衣卫狐假虎威,嚣张跋扈干的都不是人事儿。可如今再反过来想想,这些乱七八糟的罪名,有几条是大家伙儿自己亲眼看见的?道听途说的更多些。再看看人家干的事儿,只怕这些话那是信不得的,相反,那还是妥妥的天子信臣,是为不平事儿张目的好人。看看,他们干事儿多公正?他们下发的补偿,那就没有半点藏私。多清正廉明啊!
  至于名声?看看这一连串给带走的贪官,看看这抄家的架势,他们眼睛不瞎,十有八/九那是得罪人的事儿干多了,所以让人给黑了呗。这世上就是有这么一档子人,自己怎么作恶都是对的,人家遵纪守法,保护良善反倒成了罪过。你说锦衣卫不好,若是锦衣卫是恶人,难道这么贪污克扣的反倒是好人?
  所以啊,他们都觉得,这锦衣卫的名声,那都是那些缺德的嘴巴恶毒,泼人脏水给黑出来的。
  真是呵呵了,就这么一遭,阴错阳差的,因为锦衣卫们没占到好处,下了那么一次狠手,愣是将自己的名声都给洗白了,就差没成小葱拌豆腐了。这让不少往日吃过锦衣卫亏的人,苦在心里口难开了。
  当然了在,这个事情这会儿阿玉是不知道的,若是知道了,只怕下巴都能笑掉了,作为一名锦衣卫,这一辈子都不用想脱下这一身皮的情况下,让锦衣卫名声好些,他真是乐不得呢。如今不用他出手,就能翻转成这样,简直就是天意好吧。
  而这会儿阿玉在干什么呢?抄家了这么多家,国库内库满满的情况下,怎么让钱转起来,成了阿玉新的目标。


第129章 当个合格的锦衣卫26
  阿玉想要让皇帝花钱?心下又想提升工匠的福利待遇?这两个事儿其实可以结合起来干; 特别是当阿玉有着地利之便的时候,更是十分的顺手。是的,很多人或许已经想到了; 就是神机营。
  人人都说; 这中国人发明了□□; 可这洋枪洋炮却成了老外叩开中国大门的利器; 是外国人将冷兵器时代带进了热武器时代。这个话细究起来其实并不正确。真说起来,世界上第一只用□□的□□其实是中国人发明的,时间还相当的早,北宋抗金将领陈规在1126年就已经做了出来,虽然当时只是粗毛竹做的筒身,威力实在是不怎么样; 不过是当个喷火工具; 可这确实已经是一个大大的进步。后来震天雷什么的; 手榴弹的前身,也同样是北宋的拿手武器。
  就是偷学了宋人技术的金国; 也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热武器帝国; 用改良后的东西大大的抵御了蒙古的入侵,真说西方怎么怎么用热武器; 那都是金国灭亡之后,蒙古人西征才带过去的; 这一算,怎么也要相差近百年。哦,或许也能这么说; 是中国人率先用火器叩开了西方的大门,哈哈,这么想是不是不那么憋屈了?嗯,自我安慰感觉良好。
  到了明朝,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最初,元朝,陈友谅,张士诚这三方的实力都比朱元璋大,为什么人家最后获得胜利了呢?这不仅仅是靠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当了渔翁,武器便利也是一大原因。当时在朱元璋的账下,据说有一个叫焦玉的人,有祖传的做□□的手艺,虽不像是那些大匠之类的手艺高超,却能制作出用□□发射出石子,铁弹的枪,靠着这一份武器优势,这才以少胜多,坚持挺到了最后,这也是神机营的前身。同样这一只部队比西方依然提早了近百年建立。
  历史就是这么让人无语,小人物明明改变了历史,超越了历史,可就因为是小人物,光芒被所谓的历史大潮,帝王光环所掩盖,进而连着文明也一并被掩埋了,最后落下如此结局,你说怪谁呢?
  好吧,这样的感慨我们暂且不说,先来说说如今的神机营,所谓一个京城亲卫,还是个技术为主,体力为辅的不对,和锦衣卫一样,早就成了各家武勋子侄混出身,混资历,混官职的地方,如此一来,战斗力如何其实真的是可想而知。不过战斗力不行,不代表里头东西不行,成批的或许瑕疵不少,麻烦多多,可好歹工匠总是全国顶尖的一批吧,所以精品还是有的,发明创造也不少。
  比如说神火飞鸦这东西,就十分的有趣,看着就像是大号的窜天猴,和烟火没啥两样,可在有历史眼光的阿玉眼里,这东西,那妥妥就是小号的□□啊!你说这东西值不值得花费心思?
  阿玉要花费心思,这能靠上的粗大腿自然还是咱们的万历皇帝,只是连着几次,他这边一说,那边就立马又相应的政策,要是到了这会儿,阿玉还是一副我没猜出您是谁的模样,哎呦呦,那可就真的是假了。所以他很机灵,当他再一次遇上万历皇帝的时候,一边依然引着往自家来,一边小心的用眼睛不住的扫描,一会儿一个打量,一会儿一个激灵的,那模样怎么看怎么忐忑,怎么惊疑不定,让注意到这一幕的张诚那是捂着嘴,偷笑了好一会儿,还趁着阿玉转身之际,偷偷的在万历皇帝的耳边嘀咕。
  就阿玉家堂屋这么点地方,你嘀咕,呵呵,阿玉的耳朵什么声音听不清楚?不就是说自己可能已经看出来了嘛,不用你后头这么笑,一会儿这盖子阿玉自己就会掀开。
  “您说您这……我这眼神……”
  阿玉坐在下首,一脸不知道该怎么说的样子,也是啊,你这要是把人家皇帝当成了别人这么长时间,是个人都会忐忑,再说了,因为不能确认,又怕认错了,给人嘲笑了是小,这亵渎僭越是大,所以不敢说也是常理。
  好在万历皇帝在这么一二年的时间里,对阿玉这个小锦衣卫还是相当的满意的,所以也没有为难他的意思,顺着他的话头,轻轻地点了点头。哎呦,这就是承认了,那还有什么可说的?阿玉立马机灵的跪下磕了几个头,小声的喊了一声陛下。
  什么?跪不下去?亲,这是阿玉,不是头一次到古代的菜鸟,再说了,这跪下什么的,当成大唐时期的跪坐立马反应就没多少了好不。全当时给祖宗磕头也成啊,好歹隔着几百年呢,没什么为难的。
  这里磕了头,正式的将万历皇帝的身份摆到了明处,这事儿吧有利有弊,最起码这说话是不能像是以往那样随便了,当然了,阿玉也知道若是自己太拘束,其实也不成,因为皇帝不喜欢啊。看他往日听自己说话那个利索劲就知道,他对于和自己相遇,说话,那是当成听实话,听真话的一个来源,所以该表态的时候依然要表态。嗯,关心当然也要跟上。
  “陛下,您这白龙鱼服的……怎么就张叔,啊,不是张公公一个人跟着呢,这可不怎么安全。”
  “这里是锦衣卫世代延绵之地,周围都是朕的亲卫,有什么不安全的,行了,不说这个,今儿朕出来是想问问,你知不知道徐贞明这个人。”
  “徐贞民?这个人……下官还真是知道,是不是那个写了《潞水客谈》,论述北方大兴水利的好处的那个?这人兵部尚书谭纶很看中。据说顺天巡抚张国颜等人在蓟州、永平、丰润、玉田进行试验的结果很不错。万岁爷,今年三月,您不是还超迁他为尚宝司少卿,规划京东水田开水事宜嘛。怎么……他可是有什么不妥?”
  “按照他所说,按照如今的规划,若是不出岔子,到了明年,垦田四万亩还是可以有的。倒是也不能说有什么不妥,只是……这垦田虽好,可这开垦之后的各处水利却破费人手,劳役过多,又有疲民之嫌,唉,朕也是有些为难啊,就想听听外头百姓怎么说。”
  咦,这个事儿?这个事儿阿玉知道啊,历史上这事儿确实到了明年黄了,很多史书上说,是因为太监阻止的,因为生怕妨碍了他们的利益。可就阿玉自己观察来看,屁的妨碍了太监的利益,太监在这水田上根本不搭界的好不,他们的银子不是人上供的,就是各种好处分润,就是田亩都不算多,和他们有什么大关系?所谓的利益,只怕那些南方的地主关系才大吧,这北面的水田,或者说总的田亩多了,这粮价就下来了,需要外运来的粮食也少了,那他们这些守着南面帝国粮仓的人这粮食生意还怎么做?这才是真的利益相关。
  对着万历皇帝,阿玉一项是有什么说什么,这是他给自己定的人设,轻易绝对不会动摇,更不用说是为了那些八只脚都勾不到的南方地主了,自然立马将他们卖了个干净。不但是卖干净,还将这一路粮食过来的差价,运河上各处关隘的收益,各处的夹带等等,都说了个通透,听得后头的张诚都快流汗了。丫丫的,毛头小子,这是刚知道直接一直接触的是皇帝,兴奋的有些过头了吧,怎么什么都往外冒啊。这一溜的,毁了多少人的好事儿?要是让人知道了,这小子只怕是没好了。
  这样的结果阿玉不知道?怎么可能。可他能不说?不能啊,谁让他干的就是锦衣卫呢?生来就是探子的身份呢?他就是为他们瞒了,也没人见情,既然这样他何不成全了自己。再说了,人家阿玉说的多实在啊,早给自己想好理由了。再万历皇帝有意无意的笑说他是个憨子,什么都敢说的时候,那是满含热泪,激动的说到:
  “陛下,下官这话说的,或许有些过了,或许这些人未必都是这么想的,也或许……臣这是干了件得罪人的蠢事,可臣是陛下的臣子,世世代代护卫陛下,为陛下监听天下,是我们锦衣卫世家的职责,臣不能丢了祖宗的脸,丢了咱们锦衣卫的天职。再说了,是陛下给了下官这样的荣耀身份,让臣……老秦家多少代都没有这么出息过,没有陛下,哪有臣如今的好日子,自然什么都该为陛下想,即使不能当什么谋臣重臣,作为锦衣卫,如实告知陛下所有,就是下官的职责,也是下官该有的忠心。”
  瞧瞧这话说的多好,万历再是被教导的帝王心性,多疑多思,对着这么一个接触了几年,向来忠诚国事,心怀天下,耿直敢言的小锦衣卫那也满满是欣慰高兴。心下越发觉得自己福气不差,遇上如此的良臣。甚至忍不住畅想一下,或许未来史书上,也会记载今日的这一幕,作为一段佳话什么的……
  咳咳咳,反正皇帝那是十分的满意,顺带为那些曾说过垦田不妥当人记下了一笔,准备去查查看,这几个是不是和这些粮商,运河有什么关联,若是真有……嘿,那说不得还真是让这个小锦衣卫给说准了呢,一个个都满满是私心。
  “你的忠心朕是知道的,大臣们……也是考虑的多了些,毕竟治大国如烹小鲜,谨慎为上嘛。”
  当皇帝的就是不一样啊,对着阿玉都如此,不说大臣们任何闲话,可见这肚子里的官司绝对不少,九曲十八弯都不足以形容他肠子的弯度。
  作为对皇帝这个生物有所了解的阿玉知道,不管你是不是正义,对于皇帝来说,麻烦的事儿那是越少越好,没有解决办法的情况下,提出什么建议,十有八/九不会获得什么夸赞,反而容易糟了厌恶。如今的他既然说了这些劝阻的人的坏话,那天然的就是站在了那什么徐贞明的一边,若是不能给出解决法子来,或许某一天,时机不凑巧的情况下,自己这一番话,反而会成为皇帝心里的疙瘩,从此让自己麻烦不断。
  再说了,前头不还想着让皇帝花钱嘛,不正想着怎么流通嘛,这算是瞌睡来了枕头了。所以喽,他很积极的,重新恢复了几分痞赖的,类似以往的模样,对着皇帝说到:
  “陛下,您如今……呵呵,连着几年收入颇丰,这会儿散散财其实也挺好的……哎呦,张公公,别瞪我啊,听我说完啊。您看啊,水利既然劳役不妥当,那咱们直接雇人不就成了?大明富有四海,地域广阔,每年这个灾那个事儿的,从来不缺流民,这京城附近的流民就更多了,咱们雇佣这些人干活,以工代赈,直接用原本赈灾的银子来修水利,岂不是一举两得?虽说这怎么操持比较好臣不懂,可工部懂这个人可不少,若是让他们干……”
  响鼓不用重锤,阿玉不会把自己当全能,也不能让皇帝把自己当全能,给出个似是而非,看着可行的法子,就是底线了,具体怎么做,皇帝比他明白,看,这不是,皇帝的眉头微微一皱,就散了开来,眼睛都亮了几分,可见他已经散发开来知道这事儿该怎么办了。这就成了,阿玉觉得,就这么一句话,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