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和古代名人同在-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这个上头来看,阿玉在管教手下的这个技能上,绝对是点足了技能点的,有时候这种效率和能耐,让铁虎爹都有些吃惊。和铁虎娘说私话的时候都忍不住感慨,说阿玉那天生就是当官的料。
  天生的料?呵呵,让你当一二十年的宰相,你也能培养出这种说一不二的气势来,就这,已经是阿玉收敛了七成的结果了,不然……
  “来了,来了……”
  南面,贫民集中的城墙边上,早先阿玉他们建联排小院的附近,一大块地又被阿玉借着锦衣卫的名头,和顺天府合作的良好关系,用荒地的名义,低价买了下来。而在这里忙乎的,也依然是当初那一批的工匠,因为阿玉上一次的良好信誉,加上开工时间跨度,再加上工钱的数字在平均水平之上,几个因素叠加,使得被阿玉扛上包工头位置的某个大匠再一次少收了一成首付定金。让阿玉的活络钱再次充盈起来。
  你说下头干活的是不是有意见?大明的匠人……这就是个最悲催的群体,对他们来说,有活干就是有活路……咳咳咳,不说那种惨兮兮的事儿。关键是阿玉包两顿饭,所以匠人们对于暂时没钱拿回去也算能接受。
  而有鉴于上一次阿玉挣钱小能手的名声,加上升官的大好前程,合作过的作坊对于各种材料的定金同样收取的十分微薄……阿玉,再一次用最少的钱,干起了大事儿。
  “这次的院子怎么看着和上次的不一样啊。”
  “废话,当然不一样,建房子也是要规划的,要看买房子的是什么人。上次那是从商业街出来的,即使再没钱的,那眼界在那里放着呢,一家子一个院子是怎么都不能少的。可这会儿呢?咱们面对的是平民地界的人,实惠省钱才是根本……”
  阿玉也不愧为这一群人中最能挣钱的一个,看看,这因地制宜的本事……明明地方长宽都差不离,明明划分的一个个院子的大小也基本没差,可再看着匠人们已经建起来的半成品,怎么看都很不一样。
  上一次他们建的院子,除了正房三间,其他的厢房什么的,能有两间都是良心小院了,多半都是在倒座搭了个厨房柴房,其他啥都没有,可院子看着十分的宽敞,靠着墙边,阿玉还招呼着他们从城外弄了不少的三五年树龄的果树枣树什么的,东一颗,西一株的。简单的不行。
  可到了这会儿呢?这屋子盖的,连着墙都找不到影子了,和阿玉自家有的一拼,大大小小的屋子若是细算,怎么都有13间。这……是给那些平民的?别说是铁虎了,就是跟着的其他人也满脑袋的浆糊。
  “你们那,真是……看看这地方,咱们买的地价,看看隔壁人家房子的材料,你们就该明白,这里的贫民百姓,缺的不是地,而是房子,结实的房子,和上次正好倒了个各。所以啊,没必要在宽松上太讲究,重心要放到房子上。看看,这院子正房加那拉长的两间耳房分一家,两边的厢房,每一边都加上靠着自己这一边倒座的长条间,各分一家。这么一来,这一个院子三户人家,每家都有四五间屋子,你说够不够住?”
  呵,合着你这是用大杂院换人家的小院子啊!这法子……你别说,还真有可能性,就像是阿玉说的,他们要去上差的地方,多是贫民百姓,那种勉强能吃上饭,但却没余钱的人家。这样的人家,很多院子外头看着还成,可里头呢?因为没钱修缮,推倒重建,不少人家已经是属于危房了。那种外头大雨,里头小雨是常有的额,还有不少还是泥胚木板的屋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阿玉这边要是和人说,用这砖瓦的三分之一院子和人换那快塌的,你说人干不干?肯定干啊!好歹这宅子能住人了不是?好歹最起码十年里头这屋子修缮的问题都不用考虑了不是!
  而等着这一户户的搬进来,那,那些换过来的地方……嚓,一比三?真的没搞错?
  “哎呀妈呀,这样的话,等着这边人都住进来,那咱们手里的地契……即使加上这建房子的开销,只怕也……翻一番?”
  王二贵脑袋有点晃,越想越觉得这翻倍翻的太迅速,挣钱挣的太容易,有点接受不能。可掐了自己几次,算了两三回,最后的结果却告诉他,这事儿他没算错。再想想按照上一次的规矩,自己有可能分到的银钱……哎呀,那么多的小钱钱啊,美死了。
  什么?建房子的本钱?呵呵,虽说砖瓦人工什么的,确实也值不少钱,在很多人看来,不到最后,那最值钱的宅子卖出去,阿玉这里几乎挣不到什么,从时间长短上,从这折腾劲上掐算下来,干这个实在是有些不划算。劳心劳力的,一个不好都容易亏本。
  可作为已经经历过一次这种置换、拆迁、建造加房地产买卖活计的王二贵来说,这么想的人才是傻的。就像是他以前一样,从来不知道,这买砖瓦什么的,居然是买的越多,价格越低。像是阿玉这样连续性的,愣是只要市价的7成价格,还能事后付款。你说,这不是干买卖的,一般小老百姓哪个知道?有些萌呆的,只怕还想着这么大的数量,万一没有,还需要高价从别处凑吧!
  再有,也因为量大,干的活计多,那这浪费什么的,自然就减少了很多,上次那可是连着半块砖什么的,都全给利用进去了,你说,这又省了多少?比一般人家掐算的材料最起码少一成啊!这是不是又省钱了?
  就是连着这人工,因为是长期的活计,能一个月一算工钱,也比零散请人做工要省一些。最后在加上这地皮的差价,中人文书自己能干,地契税赋上,因为关系户的优免……这么一来,王二贵就是再怎么算术不好也明白,这活计其实很挣钱,还是不动声色,不露半点的挣钱。
  “阿玉,这次咱们这准备整多少?”
  “换了个新地方,干事儿总要多留几分余地,先建上一排,把那边最后的胡同给换出来,等着这一趟干利索,咱们分好了钱,这里头的关跷就差不多该倒腾出去了。”
  这是说,这是最后一遭了?这么挣钱的事儿,就一回,这……王二贵的脸色有些难看,铁虎也不满意的又开始嘟嘴了。
  “咱们这样的身份,最忌讳的就是吃独食,这事儿能赶上一回,大家每人分上一份银钱就该知足。至于以后,放心,这事儿他们都没干过,知道个/屁啊,就是咱们什么都说了,想整起来,只怕也没下手的地方,到时候还不是一样要像是上次一样来请人?你们还能少了银钱?眼光看远点,又能挣钱,又能攒下人脉,还能给上头留下个懂事识趣的印象,还有什么舍不得的?”
  都是苦哈哈的紧衣缩食长大的孩子,对于挣钱都很执着,一听自家挣钱的活计这次之后要分给别人了,那就跟割肉一样。不过有了阿玉这一番话,那心疼的感觉立马就轻了不少。可不是,上次街面上清理那个事儿,虽然说没他们自己干的时候分的多,可这不是借去的地方多嘛,每一处去上那么一二天,零零碎碎的加起来,整体好像也不差什么哦。这一次,估计也差不离,甚至因为这事儿难度更高,请过去操作时间可能更长,自家分的好处……
  铁虎的耳朵边似乎已经响起了家里新盖屋舍的欢愉声。等等,自家的新屋子?阿玉的新屋子……铁虎脑子一清,不由的想到了当初自己帮着阿玉跑腿,阿玉给自己分润好处的事儿。忙十分机灵的开始表忠心。
  “阿玉啊,这主意都是你出的,上次咱们就占便宜了,这一次……你放心,我们不是那不晓事儿的人,等着这事儿真成了,按照咱们锦衣卫的规矩,得的好处三成上供。权当是我们孝敬你这个师傅了。”
  前头就说过,锦衣卫世家和别人家的区别就在于,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和人不一样,脑子比一般人家的娃机灵,看看,在这个地方就表现的很明显了有没有?一般这样十五六的孩子,有几个知道什么叫回扣?有几个明白什么叫孝敬?什么叫上供?
  “对对对,咱们绝不会让你白忙乎的,这个也不用分给上头,是咱们自己的额外工钱。阿玉,也就是你啊,能想出这样的秒法子来。否则,咱们哪来这样挣钱的机会?这京城那么多人,这么百十来年的,愣是没有一个往这建房子上头动心思的……”
  不单是铁虎,就是王二贵也反应很快,甚至因为已经在外头有过谋生的经历,这说话什么的,更多了几分样子,看看这后面这几句,绝对是画龙点睛的挠到了阿玉的痒处。拍马屁,捧臭脚的技术含量比铁虎高多了。引得阿玉忍不住看了王二贵几眼,随即眯着眼睛笑了笑。
  他想起来了,王二贵的二叔,好像就是他们报道的这个百户所的军余吧,这是想……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自己到底新来,虽说没抢人家的饭碗,可……若是有个熟人帮衬,好像也没什么不可以。若是这样,一个校尉或者力士的名额,也是很划算的。
  “行吧,这些个以后再说,没得饭还没吃呢,就想着洗碗的道理。现在先办好了这个事儿,这是咱们过来后头一件差事,能不能在这里立足,能不能靠着这个挣出口粮,可就看咱们自己了。铁虎,你去砖瓦窑那里多盯着些,二贵,你叔在这边吧,去,让你叔帮你一把,把这些人家都摸清楚了,省的出岔子……”
  听到阿玉这后头的一句,王二贵眼睛猛地就是一亮,那头点的和小鸡啄米一样,兴奋的铁虎都快有点不知所措?转眼又是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用那熊掌一样的手搓着下巴,半真半假的说道:
  “这是怎么了?干活也能这么兴奋?难不成你……就是所谓的劳碌命?”
  “去你的……”
  看,在锦衣卫,即使是孩子,也都是人精子,果然是没错。这是听懂了?呵呵,肯定是啊!


第124章 当个合格的锦衣卫21
  在新的百户所; 新的地域,阿玉展开了新的征途,为了多挣几个钱忙碌着。因为总是在贫民百姓的地方走动; 看着似乎和皇宫越来越远了;曾经用心维系的和皇帝的亲近; 也在不知不觉中消耗淡薄;就是锦衣卫上头的那几个头头们都开始慢慢的将这么一个出挑的孩子忘到了脑后的时候。
  宫里; 万历皇帝又一次提起了阿玉; 即使只是不知为何突然提起,可就这么一问,让最近对着宫里越来越敏感的头头脑脑们,忍不住将阿玉这个孩子,重新放回了视线关注的范围之内。
  恩?你说万历皇帝为什么要问起阿玉?那要问阿玉自己了。你以为人走开了,这朝堂的风风雨雨就和你没关系了?亲; 你那些话正在起作用知道不?你给的那些点子正在一点点的被用到了刀口上知道不?更要命的是; 这世上有一个词; 叫做连锁反应知道不?因为阿玉的某些主意,近来很多大臣日子过得都相当的颠覆; 让万历皇帝每一日过得; 就和看大戏一样。你说,这么强烈的存在感; 你让万历皇帝怎么忘记你?
  “果然,阿玉那孩子还这是没说错; 这人啊……不管是穷的富的,爱占便宜总是占了多数。再怎么老实,也顶不过利益二字。”
  嚓; 阿玉若是听到了一定相当的懵/逼,老/子说过这话?他自己怎么不知道?不记得了?类似的?这个……难道说个话,还要对后头听的人拼凑组织,进行再加工的负责?这个范围是不是有点玄乎?以后还让不让人说话了?
  当然,这会儿阿玉是不知道的,所以阿玉自己干自己的活,挣自己的钱,皇帝也自己想自己的,拼凑自己理解的部分,相互不相干,却莫名的有了共鸣……所谓隔空的知己,或许就是这么来的。
  那么万历皇帝为什么会这么说?呵呵,因为这田税的事儿,头一茬处理的已经差不多了,该抄家的抄家,该贬斥的贬斥,按照万历皇帝的想头,自己这要收拾这些事儿的意图都已经摆的这么明显了,那想来,外头那些个侵占大量田亩的人家且不说,这投献土地的人总该警醒些了吧,该知道这国家税赋的便宜不好占了吧,总该有那么些胆子不大的开始收回自家的田地,乖乖的开始缴税了吧……
  他想了很多种可能,甚至还猜测过具体可能退回的数字,可等着派人回访的消息传回来之后,万历皇帝傻眼了,这结果完全和他想的不一样啊。几乎每一个省份都折腾出了那么些个猴子来,这鸡怎么就没有反应呢?真正像是他想的那样收回自家的地什么的……凤毛麟角一样啊!
  为什么会这样?他们难道就不怕?不,不是不怕,而是他们认为自己已经看穿了朝廷这一步的虚实,认为这是朝廷杀鸡骇猴,是抓典型,不会推广开来。所以他们存着侥幸的心里,总想着自己最走运,想着倒霉的是别人,甚至还想着在别人倒霉的时候,自己是不是还能在赚一笔,比如看看是不是有胆小的卖田卖地,自己是不是有便宜捡。真正看到这里头的凶险,知道自保退回来的,连着百分之一都没有。你说,皇帝能不失望?所以说,利益啊!真是个妖精。
  知道这利益是妖精了,人万历皇帝就明白了,这事儿啊,不下狠手,是不成的,可这下狠手也一样要讲究方式方法,就像是走钢筋,得一点点的额踩住那个线,然后将人的那种贪婪慢慢的打下去才成,不然若是一个用力过猛,很可能适得其反不说,朝堂都有可能动荡起来。
  而他在往这些细节处想的时候,不知怎么猛地就想起了张居正了。他能懂这些,大多都是张居正教的,那是一条鞭法执行过程中,一点点摸索出来的,当初张居正当着他的师傅,半点没藏私,一点一点的教给了他,若非如此,如今明知道有这么一个漏洞,估计他也不知道怎么干。
  这么一想,万历皇帝对张居正心里的那点别扭劲就又压下去了几分,有了相对平和的心态。而有了这个心态,再反过来想阿玉当初说的,张居正那种私生活上的奢靡是因为知道变法的基本不得好死,所以过一天是一天这一句的时候,心里就有些不自在了,他不会想当初的自己,是不是真的有过这样秋后算账的心态,只是暗地里觉得张居正是小看了他,小看了他的心胸,小看了他的眼界。而自觉自己心胸其实还是挺不错的万历皇帝会怎么做?
  呵呵,作为皇帝,自欺欺人的最好方式就是赏,所以这一年,明明是已经到了历史上张居正被算账,家人饿死的这一年,到了这里,阿玉来到的时空,出现了截然相反的结果,皇帝居然时隔两年之后,突然又想起了他的师傅,感慨他师傅当初变革的艰难,给了赏了!这真是惊掉了一圈人的眼珠子,虽然给的不过是一些宫里摆着都容易忽视的摆件什么的,可这发出的信号可就……
  太后是第一个反应过来的,抹着眼泪就堆着身边贴心的内侍说到:
  “陛下这真的是长大了。”
  什么叫长大了?这里头的内涵可就丰富了,在李太后看来,这是皇帝明白了张居正当初的心,知道宽容了,一个皇帝,有宽容大度的心,这皇帝就是明君。
  而作为朝堂的大臣们呢?他们这人多,想的就复杂了。有老狐狸第一时间将一条鞭法和这最近的免税问题联系了起来,即使内心对于这吃到嘴里的肉吐出去有些不怎么甘心,可经历过张居正一人独权时代强硬手段的人,想想如今想要出手的是皇帝,可能更猛,就心里一个激灵。
  小心的,立马开始慢慢的将手往回缩。虽说没能一下子全吐干净,也没想着皇帝能从根子上割肉,可他们也知道,什么叫不打眼。尽力的想让自己成为不出头的那一波。
  当然有小心的,自然就有不在意的,即使大致明白了皇帝的意思,可他们或是不舍得这好处,或是自以为功劳够大够特殊,所以最多只是耳目聪敏了些,多打听点消息,多看看局势,具体的措施却什么都没做。
  还有那脑子没反应过来的,看着皇帝的架势只以为这是皇帝优待老臣什么的,尽想着怎么拍龙屁去了,写歌功颂德的折子去了。
  反正吧,这千人千态,不过是一个赏东西的举动,让皇帝又从上往下,将朝中的大臣们细细的看了个明白,暗地里忍不住嗤笑了开来。
  “就没有几个是真为了这大明着想的。”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皇帝看到的不仅仅是那些读书人的田亩田税问题,还看到了宗亲皇族的连绵阡陌,他以为,自己动了这读书人的肉,这些人即使反抗上那么一点点,怎么也会咬上这些人一口,不说皇帝真看到了会怎么处置吧,好歹你说了,以后也能有个由头,将这部分也处理处理。
  可现在呢?合着就没有一个有长远眼光的,看到的都是自己没吃亏,楞没往全国问题上想的。你说皇帝是个啥心情?
  有对比才有发现,和这些人对比,万历皇帝发现,阿玉这孩子那真是个人才,而锦衣卫也让他觉得很欣慰,看看,让他们查什么就查什么,多听话,多忠心,就是东厂都看着比以往顺眼了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