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和古代名人同在-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觉得很奇怪,正满脑袋的萌呆,不想刚问出声,就见自家爹一身小旗的衣裳从隔壁走了出来,这一下他也傻了。
  他,他,他居然梦想成真了?他爹,他爹也是小旗了?他爹当官了?……
  “爹……”
  只喊了这么一声,铁虎猛地就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正想欢呼一下,不想他爹走过来却没顾得上他这个儿子,而是走到跟着他出来的阿玉的面前,猛地就行了一个大礼,
  “阿玉,叔……”
  “叔,你这是干啥?这我可受不起,你这……”
  “阿玉,阿玉再不?哎呦,怎么都在门口啊,对了,阿玉,赶紧的,看,总旗的牌子告身,你小子有福啊,才多久啊,这就又升了……”
  这边正热闹的唱大戏一样,把边上其他人家都给闹得出来看热闹了,一个个指指点点点的,不想这会儿又有了凑热闹的,那经历司上次来过的百户突然出现在了阿玉家门口,还一张口就是个大惊雷。不说阿玉啥反应吧,反正铁虎猛地又是一愣,整个人像是突然钻到了云里一样,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今儿这是……等等,阿玉?总旗?还是他爹的上司?哎呦,他这都哪跟哪儿啊!


第120章 当个合格的锦衣卫17
  阿玉成了总旗?这个消息让整个胡同的邻里都大吃了一惊; 感觉相当的玄幻。虽然说因为阿玉这些日子收到上头的看重,大家对于他的未来也相当的看好,可……今年阿玉才几岁?万历十一年才刚过半啊; 阿玉才十四岁; 正确的说; 按照实岁来算; 才十二岁半吧,这就已经是总旗了?那他以后会出息到啥程度?
  是,在他们眼里阿玉这小旗那是他爹留下的,袭上不算稀奇,只能说阿玉命好。可这总旗……这可是阿玉自己挣的,想想边上那些一辈子; 几代人都混不上去的人家。他们可不是那种出生就自带光环的上等人; 这一个总旗; 含金量大的太让人晕眩了!震撼感杠杠的!
  别以为底层人民就不懂什么叫长远投资啊,阿玉家的街坊们; 这看人下菜碟的本事一个个还是很大的。这里阿玉刚送走了百户大人; 那边已经反应过来,感觉自家也终于有了个近在咫尺的大腿可以抱的邻里们; 已经带着礼物上门恭贺了。有几个自来熟的,还十分有眼色的帮着烧水泡茶招待人的; 干的比老刘头都利索。安子急的都快跳脚了,满脑门子的汗啊,生怕因为他们; 自己插不上手干活,让玉哥儿以为自己是个没用的,没了在这官宦人家当差的好日子。
  人都进来了,阿玉能赶出去?怎么可能。看着这一幕,阿玉唯一庆幸的是,好在挣了钱之后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将屋子给收拾了,如今还算是齐整,不管是房子本身,还是内里的家具什么的,看着都像样。不然这猛地进来这么些人,他都不知道该怎么安排了。可也正是因为这房子修缮的好,让这些邻里借着房子,多待了好些时候,也多了不少和阿玉套近乎的话题。
  “哎呀这耳房接出来和厢房连上确实不错啊,这屋子猛地就大了不少啊。”
  “阿玉这脑子就是好啊,两边这么一整,看看,这围墙的一圈就全是让屋子给围住了,多了这么些地界,将来就是多生几个孩子也够住。”
  “这家具摆的也齐整,到底是当官了,就是不一样,看看,这木头多结实。这条案大桌的,摆放的也好看……”
  “我们是没钱,不然怎么也要让阿玉帮着看看,院子这么整了才算是齐全。”
  不过是翻新了一下原本的地方,不过是将正房两边的耳房扩大了一些,填充了一点子家当,怎么到了他们的嘴里,这搞得和干了什么国家工程一样了?阿玉想翻白眼,可他心里明白,这街坊邻里什么的,在古代,那是比远亲都重要的人际关系。想想保甲制度……再说了,人好歹是给你贺喜的对吧。
  所以喽,阿玉不但要愉快的接受他们不像样的恭维,还要好生的招待,最终,等着这些人心满意足的走人,阿玉清点了之后已经是不知道该露出什么样的表情了。
  知道的心里明白他们是来表示一下热情,为以后有可能的需要抱一下大腿。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这是乘机来蹭好处的呢。看看,这一把红枣,半包红糖的,没一样是他能用的。可这一日花销的呢?别的不说,茶叶就花费了不下20个钱。
  “哥儿……”
  “不能叫哥儿了,家里就这么一个主子,还是当了官的主子,以后叫大爷。说来,若不是大爷年纪实在是小了些,有还没成亲,就是喊老爷也是可以的,如今咱们可是正七品的门第。”
  安子看阿玉在那里算账,心下有些慌乱,生怕自己今儿这头一天表现的不好,给爷爷丢脸什么的,所以,小心翼翼的过去想给阿玉倒点茶水。不想这里才开了口,就让自家爷爷给怼了,还是这么的有理有据,说的他都不知道该给个什么表情。
  哎呦,我的亲爷爷哎,你这红光满面的激动的是不是有点过分啊!咱们这才来第一天。这忠心表的有点假啊!
  安子别看才8岁,到底日日在街面上讨食混日子,这眼色不是一般的好,也正是因为这样,小心思也有点多。可再怎么聪明,怎么有眼色,孩子就是孩子,他不明白他爷爷的心。作为一个皇城根下的老人,作为曾在老秦家这样的锦衣卫家当过差,开过眼界的老人,他对于官这个字那种敏锐度,比一般的百姓并不知道强了多少去。
  今儿不过是那个百户走了一那么一遭,可对于活了六十多年,跟着秦玉爷爷曾见过不少世面的老刘头已经看到了阿玉的光明未来。看到了这个家将来门第上节节攀升的希望。
  而对于重新回到这个家的老刘头来说,阿玉好了,出息了,那就是他未来养老的日子有保证了,就是他的孙子将来也有了出头的希望,他能不激动?不高兴?能不红光满面?这会儿都不用阿玉做什么收拢人心的事儿,为了孙子的将来有可能跟着出息,老刘头那也绝对忠心的一塌糊涂。
  “大爷啊,咱们家这门户……还是粗糙了些,怎么都不像是七品人家的模样。改明儿我去寻人,保证将石户正好,只是这门档就不成了,除非拆了大门重新来,你看……”
  “这个先不急,有这个功夫,老刘头,你先忙乎把家里的库房填满再说。前阵子我都是在外头凑合这吃饭,家里粮食什么的都没储备多少,呐,这是一两银子,米面各一石先整回来。哦,对了,再给你2两,这旧衣铺子买衣裳的事儿,看样子还得你自己去,铁虎家……你也听到了,他爹如今也是小旗了,这么大的喜事儿,家里有的忙乎了,这几日怕是没功夫往外跑。你们爷俩的衣裳先整上一人两身,剩下的银子你看着买,油盐酱醋的,家里都缺。还有蜂窝煤,这个我记得你上次也学着做了的,没事儿在家就干这个吧,正好自家用的着,还能省几个请人钱……”
  阿玉当过下人,也当过主子,对于怎么合理的安排人手,怎么忙乎起来,那是相当的有经验。倒是孤身一人凑合过日子的时候最少,所以啊,最近一段时间,他这日子过得那是相当的不利索。好容易终于又有了可以指使的人,家里的事儿不用他一个人一肩挑了,阿玉整个人都像是轻松了好几斤一样。说的那个快啊!听的老刘头都有点傻眼,脑袋都开始发晕了……自己能全记下不?这要是万一漏了啥……那么好几两银子呢,别到时候阿玉当自己贪污吧!贪污锦衣卫总旗的钱?自己真心没这个胆子。
  “大爷,大爷,您慢点说,小老儿年纪大了,脑子转的慢,一下子可记不下这些。”
  恩?记不下这些?很多吗?阿玉终于反应过来了,觉得自己好像是啰嗦了些,脑子转了转,微微有点脸红,咳咳咳,好在厚脸皮什么的,他也算久经考验了。忙转过话头说道:
  “这样啊,那……索性这样,买上粮食两石,你们一人两身衣裳,剩下的银子,老刘头你拿着,权当是咱们家这个月的油盐菜蔬柴火之类的花销,这样算,清楚不?”
  “清楚,清楚,大爷您这给的多,去了粮食和衣裳,怎么也能剩下一两半,如今可是月中了,这油盐菜韭的又能花几个钱。”
  “成了,这个我就不管了,你要有心,到了月底给我报个账就成,你记不住,安子还能记不住?再不行,安子,过些日子我教你认字,以后当个家里的账房,哈哈哈。”
  “哎呦,这可是福分啊,安子,你走大运了,咱们这样的有几个有这样的福气的,认字啊,这……大爷……”
  “行了,少说几句吧,在这么哭咧咧的,我看着都脑仁疼……”
  “那不说了,不说了,我这老脸粗的和树皮似的,确实看着不怎么好看。哎呦,都这个时辰了,大爷歇着啊,我去做饭,安子,来帮爷爷烧火。”
  家里有了人就是不一样,看看,即使只是这一老一小,说的也都是乱七八糟的话,可这个家里却比以往不知道热闹了多少,在天色渐暗的傍晚时分,在大街小巷飘着食物芬芳的瞬间,让这个院子也笼上了几分温暖,添了些许的生气。
  “爷爷,就让大爷一个人在堂屋坐着?”
  东屋边上那耳房起出来的一大间,就是如今这院子里的厨房加柴房,老刘头在灶头上忙乎着,安子则趴在门框上不住的往正房看。越看越觉得,不对,他们这都走了好一会儿了,这正屋怎么就没声音呢?于是皱着眉头满是不解的问道。
  “傻小子哎,你没瞧出来?这会儿大爷心里正乱着呢,让他一个人安静安静也好。到底年岁还小,这么一个孩子,就顶门立户的,和那些大人一样,在是非窝里谋求出息,心里不知道怎么苦呢。让他一个人缓一缓,松口气,免得死撑着憋坏了。哎,他也不容易啊!总旗,这总旗是这么容易当上的?不定付出了多少努力呢!”
  “哦,那,爷爷,大爷说的,你到底是记清了还是没记清?”
  “呵呵,你说呢?”
  安子表示这个他真的不知道!


第121章 当个合格的锦衣卫18
  买了地; 升了官,还有了下人,阿玉的生活在隔壁人家看来; 妥妥已经走上了人生赢家的坦途。就是刚刚成为从七品武官子弟的铁虎; 都忍不住对阿玉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和信心。暗自琢磨自家隔壁是不是会出个百户千户之类的。
  邻里们对阿玉期望挺深; 对他如今的成绩越发的看重。阿玉自己; 对这样的提升,反倒并不那么在意。说实话,这升官什么的,其实要和等级什么的联系起来看,越是等级低,这个群体的人数就越是多; 升级什么的; 自然也就容易; 可一旦到了四品以及四品往上……全国总计多少基本就在那么一个筐里头了,一个萝卜一个坑; 想挤进去也就难了。所以啊; 知道这一次升官难度不怎么样的阿玉,对于总旗什么的; 还没有家里多两个人让他激动呢。
  当然,更关键的是这会儿他关心的重点不在这里; 而是在那红墙琉璃瓦的大内,是那曾提着红烧肉往宫里去的万历皇帝。
  亲们,铁虎爹回来了; 那代表啥?代表出去查乱七八糟田亩数字的锦衣卫东厂等人员也差不多陆陆续续的都该回来了。他们回来了,那么这皇帝……阿玉似乎已经能看到皇帝大发雷霆的模样了。那么现在问题来了,皇帝大大,面对这样的情况,你会选择怎么做?是隐忍的慢慢拔除,还是和你祖宗学,来一波狠的硬怼?
  老实说,老朱家在对待朝臣的问题上,那名声实在是不怎么地,什么蓝玉案,胡惟庸案,还有于谦等等,不管是那一个当了皇帝,这诛杀功臣什么的,都干的挺溜。更要紧的是,你这担心功高震主什么的,很正常,可你学学人赵匡胤呢?搞个杯酒释兵权也好,来个武将掌兵不过三代也罢,手腕稍微温和些呢,那大家也能装作不知道,毕竟死了的不是自己对吧。可老朱家的皇帝呢?或许这和祖宗是个和尚有关,这脾气直的很,动不动就硬来。比如朱棣抄人方孝孺十族,比如正德皇帝和那些文官死扛到自己搬家去了边关,比如嘉靖皇帝为了一个名分,一场大礼仪引发集体廷杖,反正都怼的相当的火爆。
  细数下来,历史上万历皇帝反而是这老朱家难得的另类,再怎么憋屈,对着张居正最起码活着的时候没做出什么事儿来,老张家子嗣饿死,更多倒是那些下头趁机落井下石造成的悲剧(抄家的时候直接把人关在里头,不给吃喝,可不就是活活饿死嘛。)对着在立储的事儿上和自己不对付的大臣,也没大搞牵连,不过是自己躲进宫里,用冷对抗拉锯而已。
  所以啊,因为这样,阿玉更想知道,当万历皇帝发现,自己碗里的肉,让这帮子他一向还算是容忍的家伙分走了大半,他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会不会继承一下祖宗的那一套?
  事实是,在阿玉已经通过实际行动,搬动了祖训,绕着弯的让万历皇帝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之后,这个本就不怎么暴力的皇帝,对于直接对抗什么的,越发的淡了。杀鸡骇猴才是他的菜,一环套一环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来,好好看看我们大明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怎么操作的。首先,不过是不到一个月,几乎每一个省份都有了几个倒霉的。将杀鸡骇猴的手段几乎放到了明面上,这不这样的做派,第一时间将一些人给镇住了。作为政治生物,在没有了解到皇帝最终的目的之前,他们需要一点时间观察。
  而这一个迟疑,显然就是给了万历皇帝足够的操作空间,也为结局奠定了基础。看,这一波的操作下去,不说国库多了多少银钱,就是地方上官田也猛地提升了几近两倍。而这些官田,在锦衣卫和东厂双层的监督下,在官田低租吸收无地流民的事儿又抓了一批记吃不记打,狠心加租加税的贪官。而这些官被抓,自然又是抄家什么的来一波,各处官田自然也就又增加了一批。至于被吓着的官?那不是被抄家的零碎东西还有个半价内买的活动需要举行嘛。有便宜占绝对能安抚下一大半人的。
  这一手怎么样?是不是很牛掰!阿玉听到的时候,整个人都有些懵。暗自嘀咕:难道说,这政治细胞什么的,真的需要天分?还是张居正教的实在太好?这操作的比他在大唐三十岁的时候都溜啊。是的,这一手绝对不是阿玉教的,这妥妥是万历皇帝和那些张居正曾经的手下,超水平发挥出来的结果。
  看看,这一手多漂亮?不单是彻底将以往国家各种不好给甩锅到了这些贪官身上,连带着又大大的丰收了一把(内买也是要花钱的对吧!)。最主要的是,因为这些贪墨的问题,还减轻了天下读书人在这次事件中引发的政治压力。
  毕竟俗话说得好啊,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是,这些读书人是掌控了天下喉舌,可问题是舆论什么的再怎么大义凛然,也比不上那官田里实实在在的低租的诱惑力。最起码各处无地流民就觉得,官府这清理偷税漏税做的就挺好,若不是这样,他们可没这样的好处。
  你说为啥所有人都知道?呵呵,因为公审啊!从一开始,为了保证舆论不被带歪,百姓能知道原委,不至于被蛊惑的弄出什么群体事件,那些跟着张居正已经经历过变法的各种磨难的官员们,就十分有远见的将自己,将这个案子,置于阳光底下。
  所谓:事无不可对人言。是,这儒家是这么说的,可这真的能做到的有几个?私心杂念几乎人人有,毕竟谁也不是圣人不是。只是往日遮掩的好,没人细查罢了。如今这么一摊开来……
  事情经过什么的,国家的法令,祖宗的规矩,一样样的,都摊了出来。于是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这些往日被认为清高,威严,能耐的老爷们,偷税漏税到几千几万,甚至十几万田亩都不交税,还将税赋转嫁到了他们头上,凡是交税的,一个个都怒了。瞧着那些士绅的眼神,差点没直接上去咬两口。就是那些交税的中等地主们,作为半个知情人,都忍不住仇富的骂上几句,可想而知这事儿的影响成了什么样。
  等着那些贪官在那么一收拾,普通的百姓们又头一次知道了国家规定的税赋数字,对比一下往日自己缴纳的,这火头窜的都快直接烧房子了。就是再怎么需要摊派,就是再怎么折色火耗,丫丫的,也没你们这样直接翻几番的吧!
  百姓们自觉受到了欺骗,感觉国家是好的,皇帝是好的,连着抄家的锦衣卫什么的,这会儿都觉得面目可爱了几分。可这官,这些士绅是大大的不好。你们说,这些读书人,这些喉舌们再想蛊惑什么的,能有用?自己持身不正,占国家便宜这些已经谁都知道了,谁还听他们的。倒是那些往日不事生产,有些迂腐的书呆子难得的第一次受到了欢迎,因为人们觉得,这些书呆子即使再怎么不成器,人好歹不欺负人啊!所以自然愿意多给几分笑脸了。
  当然,这样并不是说,只有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