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和古代名人同在-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阿玉机灵的从身上取出了一块帕子,往院子里的水缸里那么一浸,稍稍拧干,就递到了包拯的面前,正好让包大人能捂住了口鼻入内观察,其他人见了也忙跟着学,这才总算不至于有起出了尸体反而没人看的尴尬局面。
  “仵作来了吗?”
  “已经去喊了。”
  “公孙先生,你先来看看,戴捕头,再检查一下边上,可有遗漏,还有,阿玉,你来记录。”
  “是,大人。”
  虽然很不想闻这个味道,感觉像是中毒一样,可吃人家的饭,就要听人家的话,阿玉这点觉悟还是有的,忙将手里第二块湿帕子直接绑在自己脸上,搞得和蒙面大盗一样,然后迅速的摸出了随身的布袋子里的简易炭笔和白纸,凑到了公孙先生一边开始跟着检查填写初步检查的尸格。
  都成这个样子了,这尸体事实上已经没什么模样了,头?哦,还在,只是只剩下个大概,连着眉眼都看不清了,身体?扭曲的十分诡异,手脚都不在该在的位置上,还有什么能看出来?
  所以啊,所谓术业有专攻,人公孙先生确实挺能耐,看,就这样,居然还真是能看出点东西来。
  “这手脚鼓着,看着像是死后折断,倒是这头骨,后脑有一处凹陷,看着像是器物重击而成,有可能是生前的致命伤,胸腹这里虽然不少地方腐烂,不过有两处看着像是活着的时候兵刃所伤……”
  听到他这么说,作为一个曾当过几世大夫的阿玉也忍不住伸头看了一眼,然后微微的点头。确实,这人死前死后被兵刃所伤的痕迹确实不一样,公孙先生的眼睛不错,经验也挺丰富的。
  “只是,这尸体被封闭在这墙体之内这么久……死亡时间上却不怎么好断定了。不过若是按照外头血迹来看,最起码也有五天以上。”
  嗯,这个……阿玉记得,具体用尸癍来断定死亡时间,似乎《洗冤录》是世界上现存第一部 系统的法医学专著吧。不对,他想起来了,无名氏的《内恕录》,1200年郑克的《折狱龟鉴》,1213年桂万荣的《棠阴比事》以及赵逸斋的《平冤录》、郑兴裔的《检验格目》这些似乎都比《洗冤录》要早。 
  要这么说……嗯,或许所谓的尸癍检测死亡时间什么的,比他想象的更早出现,毕竟在这宋代之前,刑事案件什么的,基本都靠着各县的县官不同的水平自己处理,仵作也只是贱籍小吏父子代代相传的职业,他们地位低,识字率也低,即使有独门本事,专业手段,估计也多半只在他们家族内流传,并不受人重视。故而没有流传开来。
  若是再往前想,想想秦朝的法家,他们的刑法要怎么推广,怎么执行?墨家,医家……说不得其实那个时候就已经有了具体的验证方式,只是咸阳的一把大火……项羽作孽啊……毁了多少古籍珍本?多少知识?
  阿玉碎碎念的吐槽着,心中的不忿怨念都快冒出火星了,这一刻他突然理解了单位里那些心心念念的想要靠着他们穿越,待会失传书籍的领导。那都是我们整个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文明的基石,是我们本该代代传承的精华,能有一线希望带回,一线希望重现,哪一个会不想?哪一个愿意放手?
  想到这些,阿玉一次次穿越后所产生的麻木,疲惫好像突然都消失了,甚至还为自己这几次不够积极,略带敷衍的态度感觉到了一丝羞愧。明明已经间接的得到了几乎永生的生命,已经变相的经历了无数的精彩……他肩负如此重任,不能懈怠啊!
  作者有话要说:  《洗冤录集》是中国古代法医学著作。南宋宋慈著,刊于宋淳祐七年(1247),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第一部 系统的法医学专著。它比国外最早由意大利人菲德里写的法医著作要早350多年。《洗冤集录》内容非常丰富,记述了人体解剖、检验尸体、勘察现场、鉴定死伤原因、自杀或谋杀的各种现象、各种毒物和急救、解毒方法等十分广泛的内容;它区别溺死、自缢与假自缢、自刑与杀伤、火死与假火死的方法,至今还在应用;它记载的洗尸法、人工呼吸法,迎日隔伞验伤以及银针验毒、明矾蛋白解□□中毒等都很合乎科学道理。 


第13章 跟着展昭去破案12
  被触动了积极性的阿玉重新打点气精神,一门心思全身心的投入到捕快这个伟大的事业中,如此一来,即使以前没干过,这技术熟悉程度也节节攀升,到底是历经几世的老鬼,即使再笨,时间累积出来的经验也足够他触类旁通,更不用说他本身就聪慧了。
  找人,寻访,探消息,这些事儿虽然琐碎了些,可阿玉好歹也是和丐帮结交了几世,几世不方便寻他们帮忙,可学着他们的法子总是可以的,时不时还能打打擦边球,用银子什么的寻一些小乞儿帮忙,如此一来,这效率能差?
  再有一些偷盗之类的案子,那更是方便了,他别的不会,指纹脚印什么的还不懂?自制出来的银粉指纹凸显装置,着实为整个衙门提供了不少的方便,破案率那是节节攀升啊,一时间就是奖金都比往年多拿了三成。让周围跟着他一起走动的同僚们都忍不住拍着他的肩膀喊一声好。
  更厉害的是,在打拐的事儿上,阿玉更是全力以赴的让所有人都差异,整理出了历年被拐孩子的各种相通之处,又寻出了几个案件频发的地区,重点搜索了几次,居然还真是让他找到了两个拐子窝点,不说抓了多少拐子,最要紧的是,救出了足足二十多个尚未被卖的孩子来,一时引来不少送匾的苦主,让开封府衙的所有人都十分的与有荣焉。
  不过是短短的两个月,阿玉居然就做出了这么多的成绩,虽说看着有点打眼,可到底他干活儿从没有一个人冲出头,而是拉着其他亲近的一起,功劳自然也就人人有份,赏银多谁喜欢?能给大家带来实际的好处,即使打眼了些,自然大家也能接受了,毕竟什么都没有银子更实在对吧。所以一时他倒是也不用操心羡慕妒忌恨的问题。
  此外,因为他打拐的事儿,那些丢孩子的苦主们上门感谢,送大人那自然是牌匾之类的,可其他人呢?实际出力的人呢?那自然是吃的,喝的,穿的,还有银子之类的,有了这么些外快,你说衙门里还有啥不满意?
  你好我好大家好,阿玉在衙门那真是如鱼得水一样的顺当,为了这,连着张龙也忍不住十分的高兴,对着自己提拔阿玉,很有了一种伯乐的心态,忍不住也时时帮着说几句好话。
  于是,一时间,整个开封府衙门好像瞬间都发现了秦玉的好处,这个说:秦玉这小子,那是相当的勤奋,而且还特有灵气,简直就是一点就通啊。那个说:阿玉人不错,努力肯干,学的也快。
  还有人说:阿玉脑子好,跟着阿玉出去办事儿少有走冤枉路的。等等!甚至还有人撺掇阿玉继续忙乎的,就以为外快多!
  下属能干,还积极主动的干活,对于这现象,最高兴的怕就是戴捕头了。他年级大了,往常干着捕头的伙计,对着这一帮子总想着偷懒的小子,那是相当的操心。总觉得和他们多计较,自己都能短寿几年。如今突然,都不用他在屁股头后盯着,这一个个的积极的脚底都能踩上风火轮,让他在大人面前都十分的有脸,你说他高兴不高兴?
  于是啊,自然也忍不住在包大人面前夸奖,说秦玉是个难得的好苗子,聪明勤快,还有天分,培养好了,说不得开封府衙役里头也能出个神探来,乐的包大人忍不住也跟着召见了阿玉一把。
  也就是这一次召见,包大人在阿玉心里的光辉吧唧……碎了,你当他看到了什么?竟然看到包大人在嚼糖炒栗子!!!天啊,包大人竟然喜欢糖炒栗子?这是……惊天一击有没有?这么个萌萌哒的习惯,怎么就没被写进书里?这让他们这样的迷弟……天啊!世界都不会转了……
  等等,阿玉的脑子里灵光一闪,猛地想到了以前曾看过的一个细节,原本好像是说这宋仁宗性子宽和,这里头举证的一个范例就是,这时候的一些官员因为在殿上情绪激动,和皇帝大声争执,结果带着口臭的口水喷到皇帝的脸上,皇帝无奈只能让人上香栗,也就是糖炒栗子。由此引申开就是,这个没有漱口水,只能靠着青盐简单漱口的时代,就是高官名臣,也免不得口臭频繁,而这栗子就是遮掩口臭的常备品。难道,包大人也……
  开一下脑洞,想想这糖炒栗子……口臭……嚼了咽下去……阿玉突然觉得自己的胃有点那个那个……赶紧低头,遮掩住自己震惊而诡异想吐的表情,阿玉这会儿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好在这会儿也没人觉得他会说啥,找他来,人包大人是为了给他下属发甜枣的。
  “阿玉,挺戴捕头说起,你近来做的很不错,特别是在抓拐子的事儿上,很是用心,不错,年轻人就该这样,扬善除恶,维护好一方百姓。以后也要继续努力,让百姓能安心生活,这是我们官吏的职责,你能明白这一点,并积极努力去做,也不枉张龙为你保举一场。”
  即使是和一个小小的捕快说话,包大人也是很有风度的,双手已经停下了剥栗子这个十分有爱的动作,让阿玉的心也是那么微微的一动,感觉受到了尊重,于是忍不住摒弃了开始不想多说的初衷,人不住说到:
  “哪敢得大人如此夸奖,不过是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儿罢了,说来惭愧,属下原本也没多想,不懂这样那样的大道理,只是那些丢了孩子的家人,属下看着实在是……不忍心啊,只觉得自己身为开封府的捕快,若是不做点什么,实在是有些辜负了百姓的信任,玷污了大人的清名。而到了后来……看着册子上往年一年足足有二三百个孩子被拐,触目惊心的下属都有些不忍直视,这才……大人,丢了孩子的人家,有的母亲甚至哭瞎了双眼,而那些孩子……这被拐之后,下场也可以预见的凄惨,咱们……是不是该多用用心?哪怕是多找回一个,也好让一家团圆……哎呀,这……下属僭越了。”
  阿玉感觉他不过是多为那些丢了孩子的家人争取了一下政治重视力度,可他没注意到,等他说完的时候,那包大人,以及公孙先生微微一亮的眼神,相互对视了一眼之后,公孙先生微笑着回到:
  “确实如此,如此破家毁人之举,实在是可恶,所以大人决定,由展护卫领头,用阿玉你近来整理的资料,对着这开封进行一次大的清理,不说能不能救出多少孩子,哪怕是震慑一下那些拐子,让他们能有所顾忌,少做点孽,也是一场无量功德了,阿玉,你可愿意和展护卫一起?”
  “愿意,愿意,怎么不愿意,让孩子回家,让百姓团圆,如此行善积德的好事儿下属求之不得,定会用心的。”
  阿玉得了夸奖,得了新任务,高高兴兴的退了下去,为自己讲和展昭成为搭档乐呵,却不知道就在他走了之后,刚才还在吃糖炒栗子的包大人却皱着眉头和公孙先生说起了阿玉。
  “上次展护卫和张龙他们说,这阿玉有个师傅,学了点字,学了些医药的本事,如今听他说话……只怕不是只学了点字这么简单,光看着言辞,就知道,腹内怕是自有春秋。”
  这一点公孙先生也认同,只是作为文人,还是个不出仕,当幕僚的文人,看人的角度却又有些不一样,
  “大人,这阿玉来历清白,办事儿也看着勤勉利索,与人交往也从未有什么不对,从这些来看,只怕并无什么不妥当的地方,至于他这本事学识?……有点小秘密却也不是不能解释的,这世上高人隐士从来就不少,兴致来了,寻个记名弟子,也是常有的事儿,他不说,未必是他不想说,或许是不能说,就学生所知,有些性子好强的大儒,不说记名弟子了,就是内室弟子,在没有能出师的时候,也是不允许透露师承的。”
  要是阿玉在这里,只怕会头顶黑线不知说什么好了,包大人有所怀疑,这听正常,能破这么多案子的人,十有八/九这疑心病都不会小,可这公孙先生……你这给阿玉带的帽子是不是大了点?隐士大儒的弟子?……嗯,难道说,公孙先生,其实你这是说自己?难道你想暗示,你其实也有不得了的师承?还是藏了什么小秘密不想人探寻?或者是显示一下你在文化圈的消息灵通?
  嗯,这个倒是不好说了,这年头,学晋魏名士做派的人还真是不少,靠着刷名声,刷声望做官也颇多,这么一说……为官做宰的和隐士名人这两个圈子……好吧,这好像和阿玉不怎么搭嘎。反正在包大人这里,被公孙先生这么一说,倒是算是揭过这一茬了。
  “也是,大相国寺的那几个老和尚,就不是什么凡人,他们有多少弟子,只怕世人是没几个知道的。”
  “大人,您这是还记着上一次输棋的事儿?”
  “多少年的手下败将,突然来个什么弟子,居然就让他翻盘了,不记着都不可能啊。哈哈哈,是本府小心眼了……”


第14章 跟着展昭去破案13
  中国文化的最根本核心,事实上就是《易》,这一点从儒墨法道等各家学说中总能寻到易的内容就可以看出来。而易的核心又是什么?是和,把所有的变化,对立,统一,都融入在一个圈子里进行推演分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是和是什么?而作为和又可以延伸出中庸,所谓中,其实讲究的就是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这是儒家的理论根源,是我们从周朝开始源于人性所延伸出的一种思想。
  这种思想在漫长的岁月中早就根植于每一个人的血脉中,思想中,故而我们这个民族,或许是最早讲究个人隐私的民族。
  包拯也好,公孙先生也罢,甚至是衙门里那些人精子一般的武官们,他们真的没有发现过阿玉不符合身份来历的学识本事?怎么可能。要这么眼瞎,他们还破什么案子啊。可他们却没有一个说出来的,就是包大人,也不过是在阿玉越发耀眼之后,这才背地里和心腹好友这么一说而已,可见他们的隐私权意识那是相当的齐备。
  自顾自的给阿玉套上个某人弟子的名头之后,再反过来想阿玉的行为,他们自然十分的能理解,只觉得这是高人弟子入世,求个红尘炼心什么的,你说,还会追究啥?很不的在有限的时间里多淘点干活出来才是正紧。反正受益的是他们衙门,立功得赏的也是大家伙儿不是。
  所以啊,阿玉在这衙门干的,那是相当的顺心,即使因为开封因为是这个时代超级大城市的缘故,人口密度高,清理盘查不容易,勘察速度慢,也不觉得有什么好烦心的。毕竟就是现在搞个片警下基层,也一样十分繁琐耗时的对吧。
  可他这里忙乎的热情高涨了,那边家里不干了,这不是,老爹都让他哥带着寻上门来了。
  “你这是忙的啥?不过是当个捕快,弄得一个多月都不回家,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当什么大官呢。”
  坐在阿玉四人宿舍,属于阿玉的床上,看着儿子忙着倒茶,阿玉爹眼睛迅速的往阿玉身上扫了几眼,看着人没瘦,还精神结实了好些,眼中露出几分欣慰,只是为了把持住当爹的威严,在阿玉转身的瞬间,眼睛又迅速的移了开来,假装打量屋子,还砸吧几下嘴,对着秦磊说到:
  “到底是衙门啊,这屋子比咱们家的看着就结实。”
  这不是废话嘛,再穷不能穷衙门,这又不是明朝,动不动扒皮,吓得那些官连衙门都不敢修。这时候的官可是很讲究排场,讲究风雅的,让他们在垃圾堆一样的衙门干活?口水喷你一脸你信不信?罢工不干了你信不信?
  这样的情况下,你说拿衙门的屋子和家里那土胚薄砖裹墙的草顶屋子比?真是呵呵了,就是秦磊听了都有点脸红。
  “爹,咱们家怎么能和衙门比,不过,阿玉啊,你这在城里不知道,咱们家如今可好了,如今正紧也有了十间裹砖的屋子,正屋边上加了个耳房,和厢房一般大的一间,成了果妹的屋子,两边厢房各两间,是咱们的,倒座一边一间,厨房柴房,还有粮仓,屋子可大了,爷爷说,就是将来收拾了给孩子住都成,后院虽说没弄屋子,不过牲口棚子重新整了,起成了半石头墙的,结实不说,那冲刷起来也方便,整整一排看着就利索。阿玉啊,你啥时候回家?”
  他不在家的时间,家里连屋子都收拾好了?那自己还真是离开的时间挺长啊,嗯,或者说弄屋子什么的,家里人都太积极了,连等他回去都有点等不及?
  “爹,家里起屋子这么大的事儿,怎么不来说一声?我也好请假回家帮着干点活?”
  “喊你干哈?你好容易在衙门能有这么一个差事,要是因为这,让人顶了怎么办?如今你在这里干,咱们家在整个村子里那都有了不小的脸面,对了,还有个事儿,咱们家起了屋子之后,还剩下了有二十二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