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和古代名人同在-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几日对于阿玉来说……也算不上太大的洗礼吧,到底他经历过的乱世也不少了,可到底看到那些老弱有些不忍心。对这个时代的征战又多了几分厌恶。虽然他心里知道,当初周王朝用分封的法子,是正确的选择,是用贵族分封来开辟疆土,拓展生存空间。若非如此,华夏也不可能一代代的,将领地从中原狭小之地,拓展到后世那样的规模。可这由此而来的数百年春秋战国的战乱,却不知道埋没下多少百姓的白骨。这样的争权夺利,这样的你争我夺……连墨家最终都坚持不住理想,分裂出以战止战的秦墨派,可见人们对于战争的厌恶。
  “今年你们辛苦些,将这几家的孩子带来一起上学吧,别的不说,等着雪大了,咱们去套兔子,总能带上他们,让他们也混点吃的。”
  作为阿玉的冬日传统项目…套兔子,即使到了这战国时空,也不舍得丢弃,毕竟这是个冬日难得的出息手段,也是解决一下吃饭问题的好法子。所以在刚有点小雪的时候,阿玉就带着半个弟子一般的伙伴们忙乎了起来。
  如今想想那几户去过的人家那老的老,小的小,家中艰难的样子,阿玉就忍不住,想把这一门孩子都能上手的手艺传出去,让这些人不至于因为少了顶梁柱而断了活路。
  而阿玉的提议显然是得了大家伙儿的心,在他说出口之后,所有人的脸上都带着几分笑意,大大咧咧的秋生更是拍了一下阿玉的肩膀,得意的说到:
  “就知道你是个心软的,不会看着不管,看看,我说对了吧,这几个小子,前头还说,不知道你肯不肯,怎么可能不肯,这本事,说实话,只要让人见到几次,捡到咱们的套子,琢磨一下指不定就能弄明白,何不大方些对吧。”
  咦,这是说即使阿玉不说,其实这几个小子也有心要帮那些孩子?嗯,这心倒是不错,可是秋生啊,你这卖队友是不是卖的太快了些?看看,人家良木都开始翻白眼了。
  “我只是想着先问问,这法子是不是什么秘技,能不能传出去而已,你这嘴,怎么就这么……唉,和你计较我都觉得我蠢。”
  “就是,这本事再不济,也是阿玉教的,想帮人,先问一声这总是规矩吧,怎么说的好像就你大方,咱们都是小气的一样。”
  看。闹内部矛盾了吧,阿玉有时候觉得,这几个家伙在一起,那就是让他看戏的,时不时总会有些口角,可转头却又好的和一个人一样。
  “对了,明儿咱们就去接人吧,好几家呢,分开来也能快些,第一次咱们去的喊,以后让他们自己过来应该不难,这边路也不难走。”
  说起路不难走,阿玉又想皱眉,这也叫不难走?一路过去的这几家,有的要翻半座山,有的要穿过一大片滩地,还有的要过河,这也不难走?为了做点火炕,他可是磨坏了好几双草鞋了,这样还不难走,这世上还有难走的路?不过话有说回来了,这个年头的人确实坚韧,这样的路,好些居然还能光着脚走路,这可是冬天,难道说越是往前,这人的抗寒能力就越强?这还真是说不准了。
  不管怎么说吧,阿玉这里反正是又多了七八个学生,而且还都是十岁以下的,若非实在太小的上山都不成,估计五六岁的也跟着来了,为啥?因为这个年代学本事的地方太少,给百姓的出路也太少了,所以都很珍惜啊。知道是哪个据说有师傅,是什么杂家弟子的阿玉收人,而且还是教导怎么在冬天打猎吃肉的本事,这些孩子恨不能每天天不亮就过来了。
  越是苦孩子就越是懂得珍惜,阿玉哪怕是说的闲话,他们也都竖着耳朵听,生怕自己漏了点什么,还总是抢着帮阿玉干活,虽然一个个因为出身,很有些自卑,木讷,不怎么会说话,可这态度却绝对的端正,干活也很是卖力气,这让阿玉心下又忍不住再软了几分。
  一边哀叹自己这养孩子的命格一万年不变,一边默默的开始增加课程,从简单的识字,算数,到一些木匠,铁匠的手艺,甚至连着笛子,下棋这样不怎么费钱的雅趣,也一并归拢到了课程里,让这些孩子将来能多点拿得出手的技艺。
  无论是在哪个时代,人心换人心总是不会错的。阿玉的付出所与人都看在眼里,所以当阿玉开春再一次来到集市的时候,这里的人对他的友善程度简直让人诧异,买布?比别人低了一成,因为这店铺的伙计用的是自己的内部折扣;买米?伙计又给介绍了最便宜合算的,还给内部价;想打一把匕首?铁匠铺的大师傅亲自出来接待,给成本价,因为阿玉教给孩子的打铁技能,被某个和他有亲戚关系的学生给用到了这边,大师傅从此节省了一成的成本。
  是的,能给阿玉这个折扣是因为,他家的这些人和他的那些学生大多都有亲戚关系,这是小地方嘛,连着亲,不奇怪,消息传得快也不奇怪对吧。甚至因此,还有不少人开始凑上来,询问阿玉,他那里还收学生不。因为阿玉不要束脩啊,这样的好地方,这样的能耐人,谁家不想送孩子来学?
  那些冬日前跟着阿玉上山的孩子家,一家家的这个冬日过成什么样,大家伙儿可是亲眼看见的。有肉吃,有兔子皮做衣裳,有卖猎物得了余钱买米,甚至还有攒了点钱,准备开春修房子的。这才一个冬日,就这样的出息,这样的先生不拜,那简直没天理。
  于是乎,刚开春,阿玉家就又要折腾起来了,就在院子外头,重新起一个大大的木刻楞,好做学堂用。而他家的房子,也将继续增加,最起码在院子的两边,那是铁定要起两个厢房了,毕竟学生多了,总有会借住的事儿发生的对吧。而这一次起屋子,那比上一次真的是不知道快多少了,因为来帮忙的人很多啊,那些弟子,即使自己不成,家里男丁也没壮劳力,可砍树总是会的吧,那些亲戚总有那么一两个吧,再加上想送孩子来的一些人家知道消息后赶来的,这人一多啊,三天的功夫,这屋子愣是就起来了,这速度看的阿玉都咋舌。
  而等着屋子建好,阿玉才发现,他这小小的学堂,新入学的学生居然已经达到了十七个,这个数字……该不是将这周围十岁以下适龄的都送过来了?难不成自家那厢房这是从此以后要改成学生宿舍了?这么一堆孩子让他一个人怎么带?即使这些孩子都很听话,很乖,可怎么也是孩子啊,你们怎么就不知道送点大的过来呢?
  刚抱怨完,转头,阿玉就自己想通了这关键,因为在大些的,到了十三四岁,这样的大孩子一般在寻常人家,已经当大人用了,要挣钱养家,要开始感受生存的艰难。读书什么的,对他们太奢侈了。
  想到这些,阿玉又心软了。时代确实一直在进步的,因为读书的比例,识字的比例后世永远比前头要多,在这个吃饭活命都艰难的岁月里,读书,太奢侈,是少数人的权利。比例?这个已经没法子算了。除了世家子弟,有这个机缘的,或许万分之一都不得。
  想到这些,阿玉难得的圣父了一回,让这些孩子给家里带信,那些大孩子若是有空,也来学,反正他不收束脩,哪怕是再忙乎,偶尔几次也成,好歹能认识几个字,学点算数什么的,以后不至于吃亏。再不济他还能教他们打猎谋生的本事,也不算是耽搁了养家糊口。
  这样的阿玉,用自己的善言善行,用自己的方式获得了所有听到这事儿的人的尊重,即使他年纪还小,即使脸上还稚嫩,可走出去,却能让无数人对他弯腰行礼。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敬重,是对他有教无类的尊重。
  与此同时,杂家,这两个字因为阿玉,也在这一片地方留下了最深厚的群众基础,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这么一个往日不受人们重视的学派,甚至杂家学的东西多,包罗万象的名声也慢慢的开始辐射出这一个小小的集市,开始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至于阿玉自己?虽然还不能算什么名士,可影响力已经像是涟漪一般开始扩散了。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纤维喷雾 8瓶;


第220章 在寻秦记里开地图14
  两年的时间过得其实很快; 特别是当你总是能看到白幡的时候,秦赵之间的战斗以赵国一战这损四十万而结束,对于那些一国君主来说; 还能有苟延残喘的余地; 歌舞依然升平; 美酒佳肴依然不断; 可对于寻常百姓人家,却像是塌了天一般的悲戚。
  别的地方不知道,可在这里,在这个偏僻的集市附近,好在还有阿玉,两年的教导; 已经让不少人家的孩子顶起了门户; 让这家不至于因为顶梁柱的死亡而崩塌; 可到底,家已经不成家。
  可奇怪的是; 这里的人却没有多少怨恨秦国的意思; 一个个悲伤的除了流泪还是流泪,这让阿玉都有些不解。三国那些年; 说是战乱,可到底维持了多年的和平; 阿玉终其一生也没接触过这样的情况,而大唐?他们就没什么败绩,所以他也不懂战败一方百姓的心思; 这一次……
  “秦人?有什么好怨的,这些年死在周围各国之下的人还少嘛?真要怨恨,哪里怨恨的过来?再说了,秦人?那秦国招贤令下了不止一次,那听说朝堂上很多都是别国士子名士,就是咱们赵国朝堂,不也多是他国之人?”
  三河爷爷这话说的,那真是透彻到了极致,让难得有了疑惑过来探问的阿玉都有些傻眼。是了,这个时代和后世是不一样的,这个时代的人家国的观念其实不强,更多在意的是自家的利益和自己的前程,这或许也和这些国家原本多是周朝分封有关,在百姓看来,这基本可以算是内乱,在这样的情况下,诸国君主,也不过是以往争储的派系而已,这样一来,自然没什么顾忌,就是百姓,只怕也这么看。
  “真说起来阿玉,你不也是秦人?当初你大父来时就说,从此怕是回不去故国,故而自己给自己取了个姓氏,说是要以国为姓,故而你如今才叫秦玉。姓氏我家,本是韩国,呵呵,再往上说,那是晋国之人,良木家呢,我记得那是为了躲避那些放贷的,才逃来的,似乎是齐人?光是咱们这里几家,也就秋生家一直是赵人,你说,这还怎么去怨?”
  说到这个,三河爷爷自己都笑了,百姓求生艰难,往往一个天灾人祸,就要背井离乡,如此一来流动的再怎么有限,也不能保证自己一定是本地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又有什么资格代表赵人去怨恨秦人?
  或许怨恨的心还是有吧,到底也是死了人,可他们更明白怨恨了也没用,够不着啊,征丁的是赵王,带着他们去打仗的是赵国的将军,争取的是赵国的利益,让他们失败被杀的也是赵国的王公大臣,他们怎么怨?他们不想打仗,可这事儿是他们说得算的?他们不想换将军,别人能听他们的?唉,被征丁的带走的那一刻,其实很多人都已经明白了命运,生死已经由不得自己,生不过是侥幸,都未必能有奖赏,死也没有抚恤,连尸首都未必能得到安葬,倒是如今这坑杀……呵呵,好歹也算入土为安了,还能怎么想呢。
  三河爷爷的眼睛早就已经浑浊,可那看透了世间悲惨的目光却依然带着冷然。这个时代命如草芥他们早就习惯了啊。
  “打仗从来就没有不死人的,倒是这秦人,唉,秦人得胜却没有乘胜追击,想来损伤也不小啊。想来这几年内,两国是不会在折腾了,倒是韩魏,只怕不消停。每次都是这样,也不知道这闹的有个什么趣,听说如今韩国三分之一的地方都没了,还折腾啥啊。”
  咦,这么一个老头,居然还懂得阵仗之事?居然还知道韩魏会来捡便宜?阿玉的脑子突然闪了一下,猛地从原本的记忆中寻出了好些往日不曾在意的事儿来。这三河爷爷一家的男丁长得比别人家的粗壮,还有三河往日腿脚也十分的灵便,比其他伙伴更力气大些。还有……本都是点点滴滴的小事儿,可若是结合三河爷爷说的,本是韩国人,那或许……是早年赵国和韩国交战后,残留没回去的兵丁?
  这还真是说不准。毕竟这年头,山林子多,衣裳一换,往哪里躲上一阵,然后扮做流民,很容易就换个身份,这也是这年头的人口怎么也计算不清楚,征兵都要强征的缘故之一。人口管理相当的粗糙啊。甚至吸引流民都能被当成政绩来做,可见这疏松成了什么样。
  当然了,这也不管阿玉什么事儿,管他倒是原本是什么人呢,即使见识在不凡,即使原本或许也是军阵中的好手,如今也已经是个老头子了,在追根究底又有什么意思?认准了,如今大家是好邻里这就成了。人口管理也不是他的麻烦,何必多事儿对吧。倒是这年头百姓的这种思想问题,值得回去好好的写一篇论文了。常年征战居然连怨恨对手都没了欲望,这得麻木到啥份上?可见这时代所谓的璀璨有多沉重。
  “阿翁说的是,这是是非非的真是说不清,早年我大父也说过,当初平王东迁,秦国举族勤王,只求能得一块好封地,能不至于时时处于犬戎之族的威胁之下,可结果呢?诺言等于没有,国土还要自己打回来,那时候秦人多委屈?便是如今,这本事秦韩之事,赵王贪图那些土地,这才有了如此祸事,便是咱们死了这么多人,说起根由来都挺不直腰杆子,唉,都是贪心惹的祸。好好的过日子不好吗?若是这百姓都能衣食无忧,人丁兴旺,百业兴盛,便是不去抢夺,又有谁能动咱们?”
  既然连着三河爷爷都说他是秦人了,那替秦人说几句也正常对吧。可他说错了吗?长平之战本就不该发生,是贪婪让这四十万人死于荒野,这难道不是赵王的错?
  阿玉觉得,赵王那就是作死的典型。比那个刺杀都不知道皮马甲的燕太子丹脑子都不清楚。明明知道秦国兵峰正锐,自己还有北面匈奴威胁,居然还干的出这么一个虎口夺食的事儿来,真是利欲熏心的厉害了。
  “算了,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咱们也就发发牢骚而已,对了,这些人家的孩子,你准备怎么办?真的像是上次说的那样,让他们合伙去开铺子?这生意可未必好,咱们这里到底还是偏了些。”
  “这里是不怎么好,可只要办起来了,哪怕是生意差些,可好歹他们也算是有了点产业,心里也能安稳几分,剩下的,即使不够,靠着打猎,总能吃上口肉,不会饿死。再说了,那热闹地方是咱们能去闯荡的?都是没根底的,年岁还这么小,去了不是找事儿吗,还是在这里,到底都是熟悉的人,生疏些,也能体谅,说不得就练出来了呢。”
  “这倒也是,先练手,等着本事了,长大了,在去闯荡也来得及。倒是你自己,阿玉啊,自打那个学堂开了,你可真的是,就被绑住了,这一身的本事,便是投到什么君候的门下,也是可以的,如今却……咱们都亏欠了你。”
  那些上学的孩子们虽然也知道阿玉的付出,可多只看到他无私的教学上,只有三河爷爷这样久经世事的人才知道,阿玉,为了那些读书的孩子,究竟付出了什么,那是属于他自己的远大前程。所以对着阿玉,老人每每看过去都带着几分歉疚,因为那得到这份付出的人里,还有他家的孩子。
  被三河爷爷这么说,阿玉都有些脸红,他有这么伟大?咋他自己都不知道呢?当然更真实的原因是,他对于投靠这个时代的什么君,什么名臣,那真的是没啥兴趣,摆脱,我们阿玉也是很有档次的好不,这些人可不再他的眼界里。
  所以啊,听到三河爷爷这么说,除了脸红,阿玉笑的那是相当的爽朗,一边摆着手,一边说道:
  “没什么欠不欠的,我倒是觉得挺好,这样教导下去,我这一门,往后都不缺弟子了,也算是为师门开枝散叶了,多好。指不定那些寻不到合适弟子的其他人还要羡慕我呢。”
  正说有人羡慕,转头还真是有人来了,这不是,这里和三河爷爷闲话还没有说完,那边秋生的弟弟,那个已经九岁的朝生就来喊人了。
  “看着年级不算大,可十分的老相,葛衣麻鞋,还拿着把剑,我瞧着别是游侠,阿玉哥,你可认识?若是不认得,我就去回了他,说你不在家?”
  自打阿玉的名声传出去,找上门的人自然多了起来,杂七杂八的,什么样的都有,甚至还有想要强买强卖的,为此,这边的几个小子如今待人接物上被锻炼的十分的利索,连着忽悠人都会了,看看,这话说的多溜。
  只是这一次,阿玉却没立马点头,而是皱着眉头想了想,这才松开了,笑着说道:
  “不了,还是我去吧,我大概知道是什么人了。”
  是什么人?你猜呢?


第221章 在寻秦记里开地图15
  都是聪明人啊; 看,才说了几个关键字,就有读者猜出来了; 确实这来的人是墨家的人; 而且巧了; 来的人正是在这部戏里有剧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