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女主她不想穿-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癞头和尚迅速看了俞青一眼,微微苦笑道:“施主有高人护持,命格已改,往后定然平安顺遂。”
  黛玉听罢蹙眉沉思,她生性敏慧,癞头和尚虽然语焉不详,但她依旧察觉了些许端倪。
  她早就见识过俞青的神奇本领,自然明白僧道二人口中的高人是谁。
  这癞头和尚甫一见到自己便神色大变,一副不敢相信的模样,且方才两人话里话外都说二姐姐逆天行事,还说什么绛珠仙子下凡还泪,命运已定,
  癞头和尚又说自己有高人相护,日后会平安顺遂,莫非自己原本的下场十分凄惨,只因遇见了二姐姐才改了命格?
  只是他们口中的绛珠仙子却又是何人?难道是自己?可她不过是一介草木之人,命运多舛,又怎么可能是什么仙子?
  黛玉低头沉思,房中众人也面面相觑,暗觉惊异。
  贾母若有所思,抬起头对癞头和尚道:“我这外孙女命格到底如何?又是谁帮她改了命格?大师可否明示?”
  癞头和尚心知黛玉天性玲珑聪慧,不敢再透露更多,当下摇了摇头道:“天机不可泄露。”
  说罢转身对跛足道人道:“道兄,咱们既已救了人便速速离去罢。”
  跛足道人叹了口气道:“也罢,如今有此变数,想来也是天意,非你我之力可扭转,走罢。”
  说罢,僧道二人也不理众人疑问,恭恭敬敬对俞青行了一礼,不待众人反应过来,便转身携手离去。
  贾政满腹疑窦,见状忙道:“二位请留步,学生心中尚有疑惑未解,还望大师指点迷津。”
  两人闻言却并未停留,摆了摆手,倾刻间便已飘然离去。
  贾母与贾政见状忙命人去追,却哪里追赶的上,那两人步态悠闲,不急不缓,却仿佛会缩地成寸的神通一般,倏忽之间便走出了大老远。
  众多小厮惊愕之下竟未拦住,待定睛再看时二人早已消失无踪,顿时相顾骇然,忙到门外告知贾母。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果然有些神通,莫非真是神仙不成?”
  贾政沉吟片刻道:“不管是不是神仙,这二人定然是有些来历的,方才所言多半不虚,倒可一试。”
  贾琏闻言眼睛一亮,急切道:“老爷说的是,如今也没了别的法子,不论如何权且试一试罢。”
  贾母等人忙命人依从僧道二人的言语,将宝玉与凤姐抬到王夫人的卧室内,又将玉悬于槛上,由王夫人亲自守着,不许旁人进来。
  贾琏、平儿、袭人心下焦急,却也只得在外头等候消息。
  说来也奇,那玉刚悬挂上,两人便不再说胡话,身上的热度也渐渐退了。
  众人见状十分欢喜,都已相信那僧道二人确实不是凡人。
  只是如果这两人真是高人,那他们方才的行径未免太过奇怪,想到此处,众人若有若无的视线飘向俞青。
  黛玉原本在心下琢磨癞头和尚的那一番言语,见了众人神色不禁微微皱了皱眉,暗暗望了俞青一眼,颇为担忧,心念一转,便对贾母道:“老祖宗,玉儿身体有些不适,想回房歇歇。”
  贾母见她面色苍白,以为是刚才受了惊吓还未缓过来,不禁十分心疼,忙搂着她坐下细细端详了一番,担忧道:“好孩子,方才吓着你了罢?你身子素来娇弱,可伤着了没有?一会子请大夫过来瞧瞧。”
  说罢便一叠声命人去请王太医。
  黛玉闻言忙摇了摇头道:“老祖宗不必担心,方才二姐姐护在我前头,不过是有些吓着了,并无大碍,回去歇歇便好了,不必劳动太医。”
  贾母闻言面色缓和了些,对俞青笑道:“好孩子,方才多亏了你护着玉儿,没被吓着罢?”
  她面上虽笑着,看着俞青的目光却颇为复杂,那僧道二人身怀神通,却对二丫头如此敬畏,实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不独贾母,旁人也都心下暗自猜疑。
  俞青权当没看到众人的神色,微笑着摇了摇头,“老太太放心,并无大碍。”
  贾母点了点头道:“如此便好,你们姊妹也守了好几天,今日又受了惊吓,一道回去歇息罢,一会子让厨房熬些安神汤给你们送去。”
  俞青与黛玉相视一眼,“是,老太太。”
  贾政虽然满腹疑窦,现在却不是问话的时候,拈了拈须也没说什么。
  贾琏自小便与这个妹妹不亲,年长后更是极少入内宅,虽早听人说过二姑娘不同往日,却也没多加留意,今日还是头一回正经打量她,见她神采飘逸,姿容绝俗,早已不是先前沉默寡言,毫不起眼的二木头了。
  想起方才僧道二人的古怪行径,心下暗自猜测,脸上堆笑道:“老祖宗说的是,妹妹且去歇息罢,这里有我呢,你也不必担心,有什么消息自会打发丫头告诉你们。”
  俞青微微一笑,“多谢二哥哥。”
  不动声色环视了屋内一圈,将众人各异的神色收入眼中,微笑着行了一礼便携着黛玉回房了。
  …………
  到了晚间,二人果然醒来,众人又惊又喜,贾母与王夫人更是如得了珍宝一般,一叠声命人去盛米汤来。
  待叔嫂二人吃过米汤,精神渐长,一家子才把心放下来。
  李纨、宝钗、探春并黛玉,平儿,袭人等在外间听信息,闻得吃了米汤,也放下心来,胡乱吃了些东西继守着。
  见宝玉与凤姐苏醒后精神尚好,贾母才放下一颗心来,只是到底上了年纪,折腾了这几日,如今便有些支撑不住,脸上露出几分疲态来。
  贾政与王夫人见状忙劝道:“宝玉与凤丫头已经无碍,老太太回房歇息罢,若是因此而熬坏了身子骨,可就是孙儿们的不孝了。”
  贾母也觉身上乏得厉害,只得回至房中躺下,略歪了一回,又打发丫头传话,命众人散了。
  这几日忙碌下来,众人也是又乏又累,不过是强撑着罢了,如今见宝玉凤姐已无大碍,且天色已晚,再待下去多有不便,也都回去了。
  更深人静,贾府之中静谧无声,阖府众人都陷入了沉睡。
  贾母却在榻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睡,一直在想那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的奇异之处,白日里的情景又在她脑海中浮现,别的犹可,那一僧一道对二丫头的行径实在蹊跷。
  那二人既然是世外高人,又怎会对一个小丫头这般敬畏?莫非二丫头真是个有来历的?
  贾母回想着迎春的一举一动,这一年来犹如脱胎换骨一般,不止模样出息了,气度也越发出众,形容举止偶尔流露出一丝超然物外之意,行事也愈加稳重妥帖。
  她原先只是觉得遭遇了一番生死,又在梦中有所奇遇,经历了一些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所以开了窍,性子和以往大相径庭,如今看来,竟不仅仅如此。
  玉儿跟着她不过短短一年,然经她一番调养,连太医都束手无策的不足之证却奇迹般的痊愈了。
  今日那癞头和尚还说玉儿有高人相护,命格已改,那高人难道说的就是迎春?
  …………
  这厢贾母万般思量,另一头黛玉也是翻来覆去难以入眠,直到了三更上才有了些倦意。
  不知过了多久,黛玉合上眼,恍恍惚惚的睡去,忽遇上了一位美人,容貌世所罕见,云髻堆翠,环佩铿锵,一身罗裳仙袂飘飘,蹁跹袅娜,与凡人大不相同。
  那美人在前,黛玉悠悠荡荡,跟着到了一处,但见雕栏玉砌,绿树清溪,真是人迹不逢,飞尘罕到。
  黛玉心下疑惑,四下打量了一番,对那美人道:“此系何处?你又是何人?”
  那女子掩唇一笑,当真如春梅绽雪,秋蕙披霜,语声婉转,“此乃太虚幻境,我乃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是也。
  居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
  见黛玉满面疑惑,警幻笑道:“绛珠妹妹已不认得我了?你我姊妹当日在离恨天一别,展眼已将十三载矣。”
  黛玉蹙眉,道:“我乃姑苏林黛玉,并非绛珠。”
  话虽如此,心下却想起白日癞头和尚说的话,那绛珠莫非真的指的是自己?
  警幻不觉莞尔,道:“妹妹到俗世走了一遭,竟忘记了前尘,连自己的本体都不记得了?妹妹乃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这里便是你的家。”
  黛玉闻言一震,脑海中恍惚出现许多画面,只是还不待她看清楚便一闪而逝。
  警幻见状笑道:“妹妹想不起来也就罢了,今日姊妹们在太虚幻境设宴,特意备下仙茗美酒,请妹妹前去一叙,妹妹且随我来,莫误了良辰,倒让姊妹们久侯。”
  说罢不由分说携了黛玉的手往后走去。
  黛玉挣扎不脱,只得随警幻一道走。
  一时来至一处宫门前,上面横书‘孽海情天’四字,还有一副对联,只是未及细看便被警幻拉走了。
  入了宫门,只见两边配殿皆有匾额对联。一时看不尽许多,惟见几处写着的是:“痴情司”,“结怨司”,“朝啼司”等等,黛玉虽不解其意,心里却暗暗记诵。
  举目四望,但见画栋雕檐,珠帘绣幕,仙花馥郁,异草芬芳,其富贵风流之处怕是皇宫大内也远远不如。
  黛玉不知警幻带自己来此处何意,正一头雾水,忽听警幻笑道:“你们还不快出来迎接贵客。”
  一言末了,只见房中走出几个仙子来,荷袂蹁跹,羽衣飘舞,见了黛玉都十分喜悦,“绛珠妹子来了,可让我们好等!”
  黛玉抬起头打量众仙,或娇若春花,或媚如秋月,皆是难得一见的美人儿。
  其中有一人面目极为熟悉,风流袅娜,恰似自己,鲜艳妩媚,却又如宝钗,正是先前病逝的贾蓉之妻秦氏,不禁吃了一惊。
  警幻见状笑道:“这是我妹妹秦可卿,乳名兼美,字可卿。”
  黛玉内心已是震惊异常,却依旧强自镇定,神色不露分毫。
  众仙到了跟前,纷纷围着黛玉说笑,“多年不见,妹妹别来无恙?”
  “我们等了许久,还以为妹妹不来了。”
  警幻见状笑道:“不请绛珠妹子到里头去坐,只围在外头做什么?”
  众仙莞尔,一面说笑一面簇拥着黛玉入内。
  于是大家入座,小鬟捧上茶来,黛玉举目打量房内,瑶琴,宝鼎,古画,新诗,无所不有;窗下亦有唾绒,奁间时渍粉污,却与凡间闺阁无异。
  黛玉心下越发诧异,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淡笑着看众人说笑。
  众仙也各自介绍了自己的道号,各各道号不一。
  少刻,有小鬟来调桌安椅,摆设酒馔。
  酒宴过半,警幻仙子见黛玉神色淡淡,一副既来之则安之的模样,不禁笑道:“不曾想妹妹去了凡间一趟,性子也改了好些。”
  黛玉淡淡道:“前尘往事如何我不清楚,只是仙姑此次唤我来此只怕不只是为了饮酒叙旧罢?”
  室内顿时一静,原本说笑的众仙都看向二人,神色间颇为担忧。
  警幻仙子也收敛了笑意,正色道:“妹妹果然聪慧,既如此我就开门见山了。
  当初因赤瑕宫神瑛使者以甘露灌溉,妹妹才得以脱去草胎木质,修成仙体。
  妹妹为了酬甘露之惠才跟着神瑛侍者下世历劫,如今却因旁人干涉生了变数。
  如今只怕妹妹难了因果,又如何得证大道?”


第161章 红楼梦(二十二)
  黛玉自然明白对方说的是谁; 不禁眉头一皱; 道:“仙姑此言何意?”
  警幻仙子皱眉道:“我不知是哪位高人插手改了妹妹的命格; 但妹妹下凡本就是为了报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惠; 今生命格前世便已注定,如今却被打乱,因果难了,到头来反而是害了妹妹。
  那位高人既然有逆天改命的道行; 不会不明白其中利害,怎会如此行事?”
  黛玉何等聪慧,哪里听不出她话中之意,然俞青于她而言乃是至亲之人; 哪里容得旁人诋毁; 当即脸色微微一沉; 淡淡道:“多谢仙姑好意,只是我既已下世为人,前尘往事便与我无干; 命运如何也自有天定; 就不劳仙姑费心了。”
  警幻仙子的笑意一顿; 看了眼黛玉; 摇头道:“妹妹好生糊涂,你乃是草木之身,历经万难才修得仙体,如不报神瑛侍者之惠,了却因缘; 来日如何得道?”
  黛玉摇了摇头道:“不论前尘如何,如今于我而言便是真实的人生,我有父母家人,有至亲姊妹,如今我的日子便很好,不需要求什么大道。”
  警幻仙姑笑意终于淡了下来,周围群仙也都默不作声。
  一室寂静中,忽有一人道:“绛珠妹妹如今前尘尽忘,对警幻姐姐所言恐怕多有疑虑,依我看,不如让绛珠妹子去各司游玩一番,观摩命册,明了其中因果,许能明白姐姐的一番良苦用心。”
  黛玉闻声望去,却是一位身着紫色霓裳的仙子,肤白如雪,明眸如水,容貌极美,先前介绍时这位仙子的道号似乎是痴梦仙姑。
  似乎察觉到黛玉的视线,痴梦仙姑抬起头对她淡淡一笑,神色间极为亲近。
  黛玉微微一怔,随即亦颔首微笑。
  痴梦仙姑话音一落,其余众仙都神色各异,皆看向警幻仙子。
  警幻仙子闻言微微蹙眉,似有些为难,许久没有作声。
  秦可卿目光一闪,轻笑道:“痴梦姐姐虽是一片好意,但那命册何等重要,岂可泄露天机?”
  痴梦仙姑轻哼一声,似笑非笑道:“可卿妹子此言差矣,原本那年就该请绛珠妹子来游玩,偏警幻姐姐引了贾宝玉那须眉浊物来,饮了仙茗,吃了美酒,连带各人命册都曾一一翻阅。
  那浊物尚有如此优待,绛珠妹子与我等情若姐妹,难道还比不得那蠢物?”
  秦可卿无言以对。
  警幻仙子沉吟片刻,方对黛玉道:“痴梦妹子所言在理,既如此,你们便领绛珠妹子至各司一观,只是不可泄露天机,亦不可久留。”
  秦可卿当即站起身道:“便由我带绛珠妹子去罢。”
  痴梦仙姑意味不明的看她一眼,笑道:“横竖干坐着无趣,好容易见着绛珠妹子一面,我也一道去罢。”
  说罢离了座位,上前携了黛玉的手笑道:“妹妹难得来一趟,今日姐姐便带你好生逛逛。”
  黛玉不知为何对她颇有亲切之感,闻言抿嘴一笑,“那就劳烦姐姐了。”
  其余几位仙子也纷纷站起身,都说要一道去。
  一时众仙子簇拥黛玉前往各司。
  黛玉满腹疑窦,想起方才痴梦仙姑的话,不禁疑惑道:“方才姐姐说宝玉也曾来过这里,不知却是何时的事?”
  她能感觉到痴梦仙姑对自己颇为维护,因此言辞间也亲近了些。
  痴梦仙姑果然极为欢喜,携了黛玉的手,一面走一面笑道:“那年我们原备下筵席,只等妹妹生魂前来游玩,谁知去警幻姐姐去接妹妹时偶遇宁荣二公之灵,受其所托,却引了贾宝玉前来。
  警幻姐姐先以贾家上中下三等女子之终身册籍,令其熟玩,又演红楼梦曲十二支与他看,还将可卿妹子许配与他。
  本是欲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再历饮馔声色之幻,或能使其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谁知也未曾领悟,白白枉费了一番功夫。”
  黛玉闻言颇为不解,“终身册籍是何物?莫非就是方才姐姐所说的命册?却不知系何物?”
  痴梦仙姑口中笑道:“妹妹果然聪慧,不过天机不可泄露,姐姐却不能多言了。”
  说话间却暗暗捏了捏黛玉的手。
  黛玉微微一怔,随即回过神来,不动声色与众人说笑。
  一时到了一处所在,黛玉抬头看这司的匾上,乃是“薄命司”三字。
  诸仙引她进了屋内,只见有十数个大厨,皆用封条封着。看那封条上,皆是各省的地名。
  黛玉随意打开一柜看了几册,皆不知所云,忽见旁边厨上封条上大书七字云:“金陵十二钗正册。”
  下首二厨上则写着“金陵十二钗副册”,又一个写着“金陵十二钗又副册”。
  黛玉心下一喜,转头道:何为“金陵十二钗?”
  痴梦仙姑答道:“天下女子虽多,不过择其紧要者录之,金陵十二钗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
  黛玉恍然,打开橱柜先取“正册”看,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另有四句判词。
  黛玉天性颖慧,略一思忖不禁心下一凛,“‘玉带’反过来便是‘黛玉’,‘雪’便是‘薛’,而‘金簪’与‘宝钗’相近。这判词中所隐射的正是我与宝姐姐的名字,难不成说的便是我和宝姐姐?”
  痴梦仙姑知她天分极高,见状便知她心有所得,暗暗拉了拉她的衣衫,轻声提醒道:“妹妹怎的发起愣来了?”
  黛玉回过神来,感激一笑,遂又往后看,只见第二页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旁边亦有四句判词。
  黛玉思量一番后便猜到说的是元春。
  第三页则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十有八九是探春。
  继续翻下去,有些猜着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