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红楼种种田-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福襄放下一半的心,又看巧儿面容白净不似寻常黄蜡,且两腮绯红,比平日更添女儿情态,虽想到他是为家人担心所致,然而内心仍是惊艳不已。不自主的拉了巧儿的手让她坐下来,说道:“若是你们短缺了什么,只管上我这里拿。听鹿儿说,二老都是棒伤,我这里正好有瓶活血化瘀膏,待会子你拿了家去吧。”
巧儿低头谢了,道:“今日来此还有一事要告知雁卿,因家中事出突然,外头田亩无人照看,内里家务无人打点,所以我想跟雁卿告假一段时日,等家中诸事完毕再来府上伴读。”
周福襄见说的在理,自己委实不能因一己之私,反倒不顾世情伦理,便笑道:“这也容易,你只管回去忙你的,等闲了我过去看你们也是一样。”
巧儿不料他这次如此爽脆,面上一喜,忙作揖道:“那就谢过福大爷了。”
周福襄忙说不必,拉他起来,叫人拿了活血化瘀膏来,恰巧周夫人在后院也听闻了此事,知道巧哥儿来,也命随身丫鬟送了药材过去。青苹便兜揽过这差事,往周福襄这里寻巧儿。
巧儿辞了周福襄,跟着伍儿鹿儿走到二门上,闻听身后有人叫唤,见是青苹,便让伍儿和鹿儿仍旧回周福襄那里伺候,自己站住脚等青苹近前来。青苹便将周夫人问候的话说了,又左右打量巧儿一回,才拍着胸口道:“我的菩萨,几乎没把我吓死。才听说大爷带了你们逛庙会去,下午就有人回说是桥头出了事,官差下来拿人,打伤了好几个。我只以为是奔你来的,提心吊胆了半日,欲要出去打探,又没机会出去,佛祖保佑,终是让你无恙回来。到底是怎么回事,好端端的官兵怎么打人了?”
巧儿叹口气,三言两语将事情说了大概,青苹听见她说遇见了惜春,忙追着说道:“四小姐没跟你回来?”
巧儿摇了摇头:“姑姑性情耿介,为人孤僻,本打算不欲与我相认,后来见我急了才说了几句话。谁知遇上皇子出城,两下里就冲散开了。我也不知她去了哪里。”
青苹闻言长叹一声,又道:“她也是幸运,终归走得早,没被牵连。倒是你,下次再不可随意出去了。这些日子你既然回家照顾姥姥他们,我无法跟着出去,这里有二两银子,是夫人新发的月例,我用不着,给你拿着贴补家用吧。”说罢,便从荷包里拿出一锭银子塞进巧儿手上。
巧儿思及家中日益艰难,以后用银子的地方还很多,也就不多客气,藏在了袖子里。二人又耳语几句,见有人过来,方各自离开。
巧儿回了家,把银子依旧交给姥姥照管,自己挽袖跟着青儿烧水洗衣。青儿原本不让她碰这些污秽东西,无奈事多人少,只好饱含歉意连说受累。
翌日,板儿便带了锄头照姥姥的吩咐去田里翻耕,巧儿和青儿两个都在姥姥房中守着王刘氏****不曾合眼。到了晌午时分,张大夫又来看了一遍,见脉象平和许多,又开了几副方子。巧儿拿来看了,见是仙传膏和生肌太乙膏的方子。仙传膏乃是用乳香一钱五分(去油),没药(如上),轻粉三钱,血竭三钱,冰片三分,麝香一分,樟脑二钱,黄蜡一两,猪板油一两二钱,以上七味药,共研极细后,将蜡油同化,调药成膏贴患处。若有打板重伤,死血郁结,呃逆不食,并夹伤内烂,贴之可以起死回生。
生肌太乙膏则是真麻油一斤,当归二两,生地二两,生草一两,以油煎三药,枯滤去渣,滴水不散。然后每油一两下炒过黄丹五钱,慢火熬成膏,取起。再用公黄牛蹄,洗净火存性,研细末调服五钱,次日四钱,重者服三次即愈。治一切已破疮毒,生肌、长肉、止疼、化毒,一日一换。
此二方虽所得不难,但一日花销便不在少数。青儿不懂上头文字,只问大夫道:“我爹和我娘还要几日才好?”
大夫道:“依我的方子,不出一个月就好。若不然,一年半载怕也难说。”
青儿道:“那么,我现在就跟了你去抓药吧。”
说着就要动身,巧儿听了忙拉住她道:“还是我去吧,你一个姑娘家总有不妥。况且这上面的我都认识,取来也容易。”
青儿和姥姥便都无话,送他们出了门。巧儿在路上和大夫盘算一回,光是这两副方子一日之用便要一两六钱银子,更别说是一个月的了。摸着袖中的银两,多亏青苹救急,想得周到,否则今日的药也别想拿的来。
回了家中将药交给青儿熬下,巧儿便将路上所想的事又想了一遍,记起自己来时还有几身衣服和几副首饰,倒也可以卖上一些银子。周府前儿赏的布匹金银锞子,折合下来也足够三四两,于是拿了元绸包袱将衣物首饰裹了,直奔对面门里去。
板儿刚累了一天,正待解衣去伺候狗儿,回身见巧儿不及敲门便进来,忙用两手兜了衣服道:“妹妹怎地来了?”
巧儿见他这样羞得一转身,抱着包袱低声道:“来与哥哥说件事情。”
板儿道:“何事?”
巧儿道:“我忖度现在正是用银两的时候,叔叔婶婶那儿因为置办良亩,估计也没剩下多少来,你在庄子上帮忙也不过是月钱百串,我这些日子攒了一些,却也不到一两。而今之计,只有把这些典卖出去,才够的家用。”说着,就背身将手里的包袱递到后面去。
第四十一章换银两板儿漏天机(1)
板儿不知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忙忙的又把衣服穿上,狐疑接过巧姐手中的包袱,放在桌上打开看了,里头整齐摆着几件鲜艳衣服,上置着一根金簪子,一副翡翠打造的坠子,两根玉步摇,另有一些荷包香囊等物,板儿越发不解,便指着那一堆衣物道:“妹妹这是做什么?”
巧儿笑道:“那一件大红的是羽缎大褂,那一件银红绣三蓝串枝莲的是裙子,这些我都不穿了,放着也是放着,不如卖了的好。那几个金银簪子玉步摇,多戴不得,一并典卖罢。至于这些个香囊荷包巾帕等物,我只嫌它累赘,若能换些银两最好,若是无人肯要,哥哥就拿到市面上不拘多少价都给了人家吧。”
板儿总算明白十分,苦笑着将包袱重新包裹起来,仍旧递回巧儿手里道:“妹妹如此费心,实在让我过意不去。只是这些东西都是你惯常穿戴的,就算眼下用不上,留作念想也是好的。虽然我也知道家道艰难,但还不至于到了要典卖妹妹衣衫的地步,妹妹还是收回去吧。”
巧儿见他此刻还在逞强,不禁皱了眉劝道:“哥哥好不通世故,既然你也知道家道艰难,为何不先图眼前之计?这些身外之物,说得好听是留作念想,说得难听些,他年保不齐就给咱们惹出乱子来。旁的不说,单论而今我的身份,是能再穿这些东西的人吗?大红、银红等色历来为庶民所忌,拿去卖了还能得些银两,放在这里便只有日日生尘的份儿。哥哥别计较那么多,依我的话要紧,况且叔叔婶婶的伤拖不得,家里的开支也少不得。若你当真过意不去,等叔叔婶婶痊愈了,哥哥再好生谢我也不迟。”
几句话说的板儿心服口服,想她大家闺秀能有如此宽厚怜悯之心,也属不易,故而不再推辞,应允下午去黑山村的时候,顺便将这些带去镇上典卖掉。
巧儿这才舒展眉头,转身回去和青儿照顾王刘氏。隔壁李大娘素有古道热肠,见王家出了这档子事,两家一向又往来频繁,便每日里过来帮着王刘氏擦身洗脸,狗儿那里则叫了她男人李大牛去帮着照看。姥姥便只管一日三餐,如此足足伺候了五六日的功夫,王家夫妇二人才睁得开眼,模糊认出人来。
却说巧儿连日因李大娘在此,少不得要避嫌,不便往王刘氏房中去,又怕被支使到狗儿那边,少不得和姥姥青儿商议,在家里的时候仍旧以女装示人,佯装是天巧的姐姐过来帮忙。姥姥和青儿都道是好主意,于是告诉了板儿,叫他对外说是天巧往大爷庄子里去了,回了家便叫巧儿为妹妹。板儿并无异议,大家便商定下来。
一日,趁众人不在,板儿悄悄拉了巧儿进屋,拿出了几锭纹银道:“这是那日托姑娘的福得来的,一共二十两。两件衣服掌柜的说成色虽好,只怕寻不到好买家,只给了七两;那个金簪子略贵重,折银五两,两根玉步摇并一副坠子,折银三两,还有扇套香囊巾帕等物,折银五两。现在银两都在,妹妹清点一下吧。”
巧儿听了,自己在心里盘算一下,数目都对,典卖的也算合理,只不过有一件事却离奇了些,便将银两推给板儿,笑说道:“大红羽缎和银红裙子价钱都合理,便是两根玉步摇和那副坠子也没的说的,我只纳罕如何扇套香囊巾帕折银如此之多,竟比步摇坠子都贵重了。”
板儿笑道:“这个是有缘故的,我之前担心受骗,也曾问了那掌柜的,难道巾帕等物比玉子都值钱了么?你猜那掌柜的跟我说的什么,他说这玉步摇和坠子虽说是上品,但还不够精巧,唯独那扇套香囊巾帕,一看花色针脚便知不寻常。这市面上通行的绣品无非是两种,一是官中的,一是家用的,其中家用又不比一般寒门棚户,非的是三品以上人家流传出来的绣品才够精致。妹妹给的那些东西里,有一方鸳鸯戏水的帕子,绣的是惟妙惟肖,翎羽细腻可见,水波清浅逼真,掌柜的一眼见了就爱不释手,几次三番的打听是从哪里得来的,我只说是别人押在我们这儿的,如今他不回来我们只好做主卖了。那掌柜的才信以为真,不再追究下去,还说若是再遇上这样的,好歹还拿去他那儿,现如今城里新兴的玩意儿正少得很,似那巾帕一般的好东西都不多见了呢。”
巧儿不觉惊喜,握了双手道:“他当真如此说来的?”
板儿含笑点头,巧儿忍不住心口念佛。原来这绣帕虽是她的贴身之物,却不是她房中人所作,乃是那一年他的母亲王熙凤见宝玉房里的丫头晴雯针黹出众,央了她来绣了这帕子,一同做的还有一个四喜如意纹样的手绢,只不过抄家时不知遗落在哪一处了。再有那香囊扇套之物,乃是她自己的手艺,说是师从平儿丰儿等人,实则离不开晴雯指点,故而听到此等寻常之物都卖得好价钱,便没有不高兴的道理。
板儿见她那般开心,也跟着沾染了三分****,笑趣她道:“好了好了,别傻乐了,虽然卖的了好价钱,但也只能卖上这么一次了,这样的绣品可不是什么时候都能有的。”
巧儿听着这话总觉耳熟的很,自个儿费心想了想,问板儿道:“外面当真买不到这样的绣品么?”
板儿挑了眉道:“听掌柜的口气,大抵是这个意思。”
巧儿心神陡然郁结,竟似无端被困一般,只有一个念头欲要冲破脑海蹦出来,却又不知是何念头。她只在房里打转,板儿让她转的眼花,忙拉住她笑道:“你要转到什么时候,难不成还能转出一幅鸳鸯戏水不成?”
霎时有如茅塞顿开,巧儿身子一停,弯眉狡黠笑道:“还真就能转出一幅鸳鸯戏水,不,该说是更多幅鸳鸯戏水才是。”说着,一把夺过板儿手中的银子。
未知她欲作何,请看下回分解。
古代衣服材质资料补充一部《红楼梦》,从服装到饰品,从质地到工艺,从款式到色彩,从着装到情景,全方位展现了中华服饰文明成果。据统计,《红楼梦》全书前80回有44回涉及到服和饰,服和饰的词条有173条。后40回有7回共38处写到服饰。全书涉及到服或饰的共51回,主要分布在第3回(20条)、第六回(6条)、第8回(9条)、第49回(22条)、第51回(6条)、第52回(12条)、第63回(9条)、第70回(6条)。
《红楼梦》服饰中的用料,一是品种多,二是高档、名贵,有些可说是稀世之宝。书中出现的服饰用料,主要有“大红洋缎”、“撒花洋绉”、“起花八团倭缎”、“秋板貂皮“、“灰鼠皮”、“黄绫”、“羽缎”、“白狐腋”、“貂裘”、“妆缎”、“蟒缎”、“西洋布”、“月白纱”、“羽纱”、“哆罗呢”、“洋线番羓丝”、“海龙皮”、“凫靥裘”、“天马皮”、“雀金裘”、“猞猁狲大裘”、“云狐皮”、“无狐皮”、“香狐皮”、“鸭皮”、“麻叶皮”、“洋灰皮”、“羊皮”、“皿貂皮”、“羽线绉”、“氆氇”、“葛布”、“麻”等30多种用品。除了麻、葛草质料之外,相当部分用料皆是高端用料,非寻常百姓能问津。其中貂皮、白狐腋、天马皮、猞猁狲、雀金呢等都属于稀罕之物。
包括原料做工要求非常高的技艺和缝制技艺。例如书中写到:“缕金百蝶”、“五彩刻丝”、“插牙背心”、“二色金百蝶穿花”、“五彩丝攒花结长穗”、“起草八团排穗”、“锦边弹墨”、“累丝嵌宝”、“朝阳五凤挂珠”、“赤金盘螭璎珞”、“双衡比目”、“二花捻珠”、“松花撒花”、“攒珠”、“洋绉银鼠”、“宫制堆纱”、“立蟒白狐腋”、“簪缨银翅”、“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碧玉红”、“金蟒狐腋”、“排穗”、“细折”、“麝香珠”、“赤金吴翠”、“绛纹”、“蝴蝶结”、“一斗珠”、“插金消绣”、“掐金挖云”、“青金闪绿双环四合”、“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挖云鹅黄金里”、“靠色镶领袖秋香色盘金色绣龙”、“貂颏满襟”、“百子刻丝”、“盘金彩绣”、“刻丝八团”、“金丝织的锁子甲”、“虎头盘云五彩”、“九龙佩”、“盘锦镶花”、“原锦边琵琶襟”、“一裹圆”等。这些工艺,现代只能靠想象来体会其精细了。《红楼梦》中有名的“晴雯病补雀金裘”的故事,这件雀金裘“后襟上烧了一块”,“有指顶大的烧眼”。书中写道,让婆子们拿出让织补匠织补,可是“不但能干织补匠人,就连裁缝绣匠并作女工的问了,都不认得这是什么,都不敢揽”。这一方面说明雀金裘确实名贵罕见,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如同这样的服饰在制作工艺上的非常难度。市上的织补匠、裁缝匠都没见过也补不了,却由大观园内的一位俏丫鬟完成了,且是在病中补的。书中说,晴雯“细看了一会”就说出“这是孔雀金线织的,如今咱们也拿孔雀金线就像界线似的界密了,只怕还可混得过去”。书中描写道:“晴雯先将里子拆开,用茶杯口大的一个竹弓钉牢在背,再将破口四边用金刀刮的散松松的,然后再用针纫了两条,分出经纬,变如界线之法。
所谓服饰,是服和饰的合称。《红楼梦》中非常重视饰物的运用,书中写到的饰品有“璎珞图”、“宫绦”、“钗”、“佩”、“金冠”、“抹额”、“箭袖”、“排穗”、“坠角”、“凤冠”、“昭君套”、“勒子”、“荷包”、“金魁星”、“念珠”、“朝珠”、“靴掖”、“扇囊”、“香袋儿”、“戒指”、“吉祥如意”、“耳坠子”、“麒麟”、“汗巾”、“鲛帕”、“一炷香”、“朝天凳”、“象眼块”、“方胜”、“连环”、“梅花”、“柳叶”、“手巾”、“包头”、“如意绦”、“观音兜”、“虾须镯”、“联垂”、“珊瑚”、“猫儿眼”、“祖母绿”、“一丈青”、“碧玉佩”、“慵妆髻”、“玉塞子”、“汉玉九龙佩”、“抹胸”、“脂玉圈带”、“妙常髻”、“尾念珠”……真是如古人所云:“一首之饰,盈千金之价;婢妾之服,兼四海之珍。”这些饰物中有许多种类,不要说在18世纪时是罕见之物,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除了亿万富翁以外,绝大多数人还是要到“珠宝商店”里才能《红楼梦》服装中的款式,四季分明,从头到脚,从里到外,一应俱全。就连雨雪天用的斗笠、蓑衣、沙棠屐、雪帽,都一一写到。从款式上来说,有“窄裉袄”、“银鼠褂”、“洋绉裙”、“背心”、“水朝靴”、“大袄”、“花绫裤”、“霞帔”、“披风”、“皮裙”、“棉裙”、“斗篷”、“对衿褂”、“蟒袍”、“王帽”、“貂裘”、“芒鞋”、“折裙”、“破纳”、“绫子袄”、“肚兜”、“羊皮褂子”、“羊皮小靴”、“鹤氅”、“肷褶子”、“鹰膀褂”、“大裘”、“袷裤”、“水田小夹袄”、“红睡鞋”、“水紧身”、“水毛儿衣《红楼梦》中不仅有服饰细致的静态描写,更有传神的“动态表演”,反映了不同人物、不同场合、不同季节的不同穿戴。比如,贾宝玉的礼服着装:“头上戴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涤,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而王熙凤穿着褂服的形象是:“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缨络圈,身上穿着缕金百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