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情满潇湘-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黛玉点点头,心想也只好如此了。
虽然顺风顺水,但也耽搁了不少的时日,等到南京时已是两月后的事了。黛玉哪里经得住这样的折腾,早早的便病下了,无法请医延药,好在以前甘太医配的丸药还有不少。
雪雁服侍黛玉用了药,见她这副样子倒也心疼:“这不是白遭罪么。姑娘身子本来就不利索,哪里经得住如此的奔波劳累。”
不管再怎么辛苦黛玉也想回去,父母的的坟头早已经青草葱茏,也不知成个什么样了。
等到好不容易到了南京码头,大家下了船。黛玉一直跟随着贾母的灵归了祖坟,贾政和贾琏主持了这边的事。
黛玉和贾政禀报道:“舅舅,我想回苏州去拜祭下双亲。”
贾政捻须沉吟道:“也该如此,让你琏二哥哥送你回去。这里我还要料理一些事情。”
黛玉想了想方说:“禀舅舅,外甥女不打算再跟着舅舅和琏二哥哥回京了。想在苏州住下来。”
贾政满是疑惑,心想这个外甥女是要干嘛,当初因为妹妹,妹夫没了才到了家里,怎么现在想着回祖籍住去,莫非是什么人给了她委屈受不成?她现在不还是郡主的伴读么,难道也不做呢?
贾政只是说:“知道了,你回去住哪呢?”
黛玉道:“我和堂叔通过信,他也允准了。”
贾政点点头,不再相问,便让人叫来了贾琏,吩咐了此事。
贾琏见叔叔答应了下来,也没说什么,当下去安排上苏州。
多少年来,魂梦相牵。故乡的记忆不多,自从父亲点了盐政时,一直跟随父亲生活在扬州盐政府的院子里,但是苏州却是她的根,她的父辈祖辈们都生活在此。
黛玉的堂叔得知了消息,早早的吩咐了家里的仆妇们来迎接。
且说黛玉的堂叔林泽,如今苏州知府在任,和当年林如海乃堂兄弟,父辈是亲哥俩,但林如海父亲承了爵,林如海虽不袭爵但中了探花,又娶了荣国公家的嫡孙女,做了巡盐御史。只可惜人丁单薄,如今只剩黛玉一人了。
黛玉下了轿与贾琏一道拜见了林泽。林泽多年没见过黛玉有些记不住了,倒是对贾琏还有些印象:“这位琏二爷我还记得,当年哥哥的丧事多亏了琏二爷从中调停。”
贾琏倒还自谦:“叔叔过奖了。”
当下林泽忙让人招呼贾琏,这里又让女儿出来拜见远方来的贵客。
此时只见出来了一位娇滴滴的绿衣女子,约莫十五六岁,是林泽的独女,小字碧璎。见有陌生男子有些羞怯,不惯见人,盈盈一拜。
贾琏遥遥的站着还了礼,林泽又说:“璎儿,这是你姐姐。”
两姐妹相互见了礼,碧璎忙呼之姐姐,虽是第一次见面却并不生疏,像是久别重逢。碧璎拉着黛玉问着父亲:“爹爹,姐姐住我们家吗?”
林泽微笑道:“是住我们家。你带了你姐姐下去先安顿吧,我这里还有话要和贾二爷说。”
碧璎高高兴兴的拉着黛玉便往后院而去,一路走一路说:“怪不得一早起就听见喜鹊叫,看来当真是大喜事。前两日爹爹就收到了姐姐的信,知道有个姐姐要回来,现成的屋子已经收拾出来了。让丫头们将东西搬进去就好。”
黛玉见院子里栽种着一棵高大的银杏树,枝繁叶茂,看来应该长了上百年了。
碧璎拉着黛玉去见母亲,安氏已经听人说起了这事。原来也没怎么当回事,直到碧璎将黛玉往安氏跟前一推,笑说道:“妈,你看我姐姐回来了。”
黛玉抬头见屋里坐着一个妇人,约莫四十来岁。穿着梅红的窄褙子袄,挽着随常发髻,却是生得好肌肤,都一把年纪了,依然白皙光洁,忙下拜,称呼了一声:“婶娘。”
安氏笑扶道:“哟,侄女回来了,真正是远客,有失远迎。”
碧璎在下面说:“妈,你看我这位姐姐是不是神仙似的姐姐。”
安氏满脸堆笑:“今日倒比下去了。”又让黛玉在身边坐下,丫头捧了茶来,大家说起了当日之事,自然又说起黛玉的父母来。安氏叹道:“这一晃还过得真快,玉儿都这么大了。我们家若说读书,自然是你父亲为第一,又高中了探花,后来又做了那么大的官。只可惜寿命不长,要是还活着,我们一家也得靠他照料。”
黛玉勉强笑道:“一切自有天数。对了,明日我还想去拜祭下双亲的墓,这些年一直在外面住着。实在不孝极了。”
安氏道:“这样的话侄女先好好的歇着,一切我让人料理准备去。赶了这么远的路,一定累着了,好好歇着吧。闷了让璎儿陪着你说说话。”
黛玉含笑着答应。
安氏又拨了几个丫头婆子过去服侍,心想不知要住多久,只怕又找了一桩不省心的事。得了,来者是客先招呼着吧,走一步看一步。
雪雁正忙着收拾整理东西,接着带出那串沉香手串来。黛玉接过了,看着它不由得想起已故的王妃来,往事斑斑,突然记起她在宫中与王妃第一次相见的情景来,那么光彩照人的一个女人,如今却化作黄土一抔了。在她短短的一生中,轰轰烈烈的爱恨,如花般的绚烂过,如今都归于尘土了。
黛玉将手串又交还给了雪雁,并道:“你拿去收好,我不用戴它。”
“对了还有一样东西要给姑娘,可是嘱咐了好几次,也该到给姑娘的时候了。”雪雁打开了一只素锦匣子,里面装着一枚玉佩来,白璧无瑕,晶莹温润。
雪雁将玉佩郑重的放到了黛玉的手上,笑道:“是在走之前王爷托给我的,说等林姑娘到了南边再给姑娘,不然姑娘肯定不愿意带走。”
黛玉有些惊讶,心想他送这个做什么。拿来一看,上面镌刻着莲花荷叶,取连年如意的含义。又看另一面,只见镌了几行小字,皆是篆文,细细一看,写的是“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黛玉痴痴的将上面的话在心底一遍又一遍的念,想着他曾对自己说的那些话,觉得心中犹如针刺。她握着玉来到窗下,遥望着远处,心想他此刻在做什么?还在为朝中的琐事烦恼,或许也为王妃的身后事而烦恼。他送自己的二十字,他又何曾做到呢?
黛玉又想尘世中的那点情分不过转瞬而逝,她选择了舍弃,逃离了那个方向。心中何曾真正的放下呢?回去的路不可走,或许转角就在前方。
黛玉觉得心中隐隐的疼,将那枚玉佩握得温润了,眼中也温润起来。轻轻的将玉放在了桌上,不愿意去看,也不愿意去想。
雪雁放好了东西,过来道:“姑娘累了就歇歇吧。”
黛玉道:“你们先下去吧,我一人静一会儿。”
周围静下来了,那枚玉佩依旧静静的躺在那里,显得光彩夺目。黛玉将它重新放回了锦匣。上床和衣躺着,一闭眼,脑中浮现的却是玉上刻着的那些字,接着一人的样子渐渐的占满了她所有的思想,使得黛玉再也无法入眠。
她披了件衣裳起身来,幸见台上有纸墨,黛玉砚墨蘸笔而书,写的却是:“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等写毕后,黛玉拿来细看,又觉得这样的诗句太过于直白,心口怦怦的跳着,于是提笔又抹了。
黛玉来到窗下,望着院中那棵高大的银杏树,顺口念道:“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这就是她日思夜想的故乡,故乡的天空,故乡的云,故乡的风,故乡的树,和京中仿佛都没什么区别。她的父辈们都是长在这样的一片蓝天下,离得再远,这里始终是自己的家。虽然双亲没了,但她的根却早已深植在此,随着父母的血脉早已蜿蜒不断。为何到了这里,和梦中所想不一样,总觉得缺些什么。
黛玉心中又想:时光流转,久了,或许什么都能放下了。在她下定决心要离开京城的时候,心中与他已经决绝了。黛玉双手合十,默默的祈愿:惟愿他日日安好,日日便是晴天。
第126章:嫌隙暗生
林泽带着黛玉给父母扫了墓,黛玉望着父母的墓,心想:长眠的这块土地,流淌着祖辈们的汗水,世代的根已经深扎在此。
黛玉与堂叔商议道:“叔父,我心里正好有个打算。想着不如再置几间坟屋,将周围的地再买些进来吧。也算是有了点产业。”
林泽心想侄女怎么关心起这个来,笑说道:“侄女担心这个做什么,这些屋子难道还不够么?可是有规制的,哪里敢逾矩。”
黛玉心中的打算是,再置几间房屋,她能在此陪伴父母,尽一下这些年未尽的孝心,不过这个念头还没有向堂叔说明。
等回到家时,贾琏已经等候多时了,见着了黛玉忙和她道:“林妹妹,老爷已经派了人来催了。收拾一下随我一道回南京吧。”
黛玉坚定的回了贾琏的话:“琏二哥哥,我不能跟你回去。”
贾琏不解,当下林泽也不解,他以为侄女只是顺路来拜祭一下,没想到却动了留在这里的心思,很是不解,心想林妹妹这是何故,便问道:“林妹妹如此的话,你让我怎么回去和老爷交代呢?”
黛玉道:“舅舅必是清楚的。”
贾琏见黛玉一再坚持也只好作罢,于是向林泽道别。林泽派了家仆去送。
碧璎知道这位新来的姐姐要长留此处自然是欢喜,两人终日不离左右。再加上碧璎原有几分敦慧郡主的烂漫,带着小家碧玉的娇羞,脾气也是极好的,倒让黛玉暂时忘记了那些身后的烦恼。
黛玉回家,林泽自然没什么意见,心想必定也是林家人,以前也多得哥哥的相助。如今官职虽然不是很大,但要养活一家人也不是什么问题,不过多添一副碗筷的事,欣然应承了下来。
安氏心中却耿耿于怀,虽然表面不说什么,凭空出来了这样大的一个姑娘,心想只怕日后还有说不完的麻烦。相处日子久了,也不及以前那般热情。不过看在她和女儿交好,两人宛如同胞,也没什么好说的。
碧璎从外面走了来,后面跟着两个做粗活的婆子,抬着满满一箱的书。碧璎进屋便说:“这是爹爹吩咐的,说这些书原本是伯父留下来的。该退还给姐姐,姐姐过来看看吧。”
黛玉随手翻了一下便道:“既然是叔父保存着,还是让叔父继续留着吧。我向看什么书再去借不一样么?”
碧璎笑道:“省得来回麻烦,姐姐也好打发时间。”
黛玉让雪雁拿了两串钱赏婆子们,婆子们又去看碧璎的脸色。碧璎笑道:“既然是姐姐赏的,你们就收下吧。”
婆子们也连忙向黛玉致谢,黛玉没怎么放在心上。
碧璎坐下与黛玉闲话:“我哥哥嫂子一家都在任上,所以家里人少。其实哥哥嫂子就算在家也没什么意思,我嫂子老和太太赌气,家里也不安宁。这去了任上,家里倒清静了不少。我们太太又说太闷了,没有人和她斗嘴。姐姐,你说这叫什么说法呀。”
黛玉笑道:“看来也是种习惯了,没准等下次团聚时不吵了。”
碧璎笑道:“谁说得清呢。”
碧璎的丫鬟绿萝在下面说:“如今姑娘有了人家,只要等日子一定下来,不就得出阁么。只怕那时候太太更加寂寞,越发的想念大奶奶了。”
碧璎微微的红了脸,和黛玉笑道:“我现在只想和姐姐伴得时日,才不愿意出这个门。”
底下的嬷嬷笑说:“姑娘又说这样的傻话,难道大姑娘不出门么?只怕大姑娘已经定下人家了。”
碧璎连忙问道:“姐姐,我还没问你呢。我姐夫长什么样呀,做什么的,快和我说说好不好?”
黛玉顿时满脸通红,又羞又急,忙忙分辨道:“妹妹胡说什么呢,什么姐夫不姐夫的,你也不害臊。”
碧璎见她这副窘态,倒又不敢十分捉弄了,拍手笑说:“没什么大不了的,自家姐妹难道连这些体己话也说不得么。”
黛玉脸上红潮未褪,雪雁见了这光景,心想要是不走这一趟该多好呀,北王爷待姑娘的这份心意,难道以后还要亏待姑娘不成?如今王妃也没了,只怕做个王妃也不为过。也不知姑娘心里是怎么想的。
雪雁正在出神时,黛玉唤了她两次了,雪雁这才缓过来,笑问道:“姑娘说什么?”
黛玉啐着她:“我看你是人大了,心思也大了。再这样下去我可不敢留你。要让你自己寻家人去,你又不愿意?”
雪雁忙陪笑道:“姑娘在哪我就跟到哪,只要姑娘不嫌弃,不怕麻烦。”
黛玉撇了撇嘴说:“少废话了,去将我收着的好东西拿来送妹妹。”
雪雁心下明白便就去翻箱笼。
这里姐妹俩依旧在一起闲话。黛玉心下琢磨到,等个数月半载,还是得搬出去自立的好。堂叔这里毕竟也隔着一层,要是等碧璎妹妹再出嫁,自己再耐在这里不是给人添麻烦么。何必惹得别人不高兴呢,所以就惦记着祖屋,还有父母坟前那一带屋子。虽然幽静,只是太偏僻了些,要说住人大抵还是勉强了些。这些俗物黛玉以前何曾想这些,如今没了依靠,也只好一步步的自己过活了。
安氏房里的一个丫头走了来:“太太请两位姑娘过去呢。”
碧璎起身拉着黛玉便往母亲房里而去。
安氏正坐于榻上,跟前立着个婆子。见她们姐妹俩一道来了,安氏让两个丫头坐在跟前,先和碧璎说:“璎丫头整天缠着你姐姐,也不怕给你姐姐添麻烦。”
碧璎忙道:“我又没个姐妹在身边,好不容易天上掉下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姐姐,我当然得处处跟着她,姐姐,你不觉得我缠人吧。”
黛玉含笑道:“婶娘这话就见外了,原本我也姓林,碧妹妹便是我的亲妹妹了。婶娘也知道我更无兄弟姐妹扶持,也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安氏点点头,心中却想:这以后的路还长着,白白的多了这几口人,往下的日子该怎么生活。可才没几天,也不好将这些话拿出来说,温和的拉着黛玉的手笑问着:“大姑娘比我们璎丫头要长几岁吧,是个大姑娘了。这日子还过得真快,我当婶娘的自然也拿你当亲女儿看待,既然住下了就安心的住着,以后的事不过多副嫁妆。这点钱我们林家还是拿得出的。只是不要向外人道委屈才好。”
黛玉忙起身道:“回婶娘,黛玉哪里敢存这样的心思。”
安氏又拉着她坐下,笑说着:“果真要大几岁,确实要稳重些。下午我让人去给大姑娘量尺寸。也该给大姑娘做几套新衣裳,喜欢什么样的花色,什么款式只管和我说。”
碧璎满心喜欢:“这下姐姐在我们家长住了,真好。”
安氏听了女儿这话,心里嘀咕着,这日子还要不要叫人过。夜间林泽从衙门回来后,安氏与丈夫抱怨:“从哪里冒出来这样一个丫头,我们家又不是金山银山,白白的住在我们家,你到底是管不管?”
林泽公务繁忙,回家来还要听妻子的这些念叨,正烦闷,因此心浮气躁的说道:“你说的这是什么话。难道大姑娘是外人不曾?她不也姓林,哥哥就留下这么一点骨血,我们也不能帮着照料么,还说这样的话。”
安氏埋怨道:“这些话说得冠冕堂皇的,你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她不是有外祖家么,又比我们富贵,怎么不去投靠那里,不更是骨肉亲情。几日,十几日住得,要住个几年得拿个说法。”
林泽听着心烦:“好了这些话不许再说。当初哥哥待我们难道薄了不曾?哥哥的女儿自然也是我的女儿。既然来我们家住着,就不许给别人脸色看,让她安心。这孩子也命苦,小小的身边就没爹娘,比碧璎还可怜。”
安氏见丈夫不管,心中添了闷气。心想如今女儿和她又和睦,又不能让他们生分了。只是白白的替别人养着女儿,自己捞不到一点好处,总不能做个赔本的买卖。安氏平时虽然寡言,但心思活络,总得想个法子解决才好。
过了几日,下人们支月钱。因为临时没有备这份账,安氏又不肯拿出自己攒的钱,只让公中先欠着,等下月的再一并给。
碧璎听说后,心中愤愤的,但因为是母亲又不敢说什么。将自己的体己拿了一部分出来,交给了雪雁:“这钱二两是给姐姐的,剩下的,你们几个丫头分一分吧。家里虑得不周全,哪里能让姐姐受委屈呢。”
雪雁不肯接,忙推辞说:“碧姑娘这是做什么。我们姑娘现在又不缺这个使。昨夜姑娘还和我们说白住在这里,吃穿都一样,哪里再敢说钱,要说钱也该是我们给这里付。”
碧璎道:“果真如此的话不是太见外了么。”
雪雁道:“碧姑娘快收着吧,只怕我们姑娘知道了要恼,碧姑娘就多多体谅一下我们做奴才的吧。”
第127章:风波起
碧璎偷偷送钱来的事还是传到了黛玉的耳朵里。黛玉思虑再三,叫来了雪雁:“我们还存着些银钱吧,上次备下的路上的盘缠一直没有用,再者也还有些富余。你拿个五十两送到安太太哪里去。若问起来,就说是我们的伙食钱,务必请她收下。我们也好图个安心,以后再慢慢的谋划。”
雪雁心想自家姑娘虑得周全,但是好歹也一家人,同一个姓,要分得这样仔细么,不过她清楚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