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展昭呀,莫愁-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谁还看不出来; 之前八王爷的态度是想要看一看他儿媳妇的表现。
  唉~
  王丞相在想什么; 满屋子的人就没有一个会关心的。
  从里到外,从左到右,除了啥也不知道的小太子外; 估计里里外外的人就没有一个是主和的。
  说起这主和,主战,莫愁才发现这里面少了一个人,小声的在张氏耳边低语; 张氏便扬声问道,“今日天波府的老太君怎么没有进宫来?”
  听到张氏问,八王爷站了出来,“回娘娘的话,太君今日向臣告了假,说是要整合一下天波府还有多少人能够上战场。”
  这话的意思很明白,人家老太君也是主战的。
  现在也不跟你们叨叨,人家直接回去准备了。
  莫愁点头表示明白,张氏便又接着说道,“天波府自开府以来便为我大宋立下赫赫战劳,满门英烈,累累白骨,让人敬佩的同时,不免心酸。”顿了顿,张氏又说道,“杨家儿郎忠勇,现在天波府除了老太君,便只有两个少年郎。八王叔,还请您和婶子无事时多多照看一二。总不好教人欺负了他们,再寒了一众忠臣之心。”
  说真的,在莫愁看来,这老赵家,尤其是这部电视剧里的宋仁宗,那就是卸磨杀驴的能手。
  那柴家有什么功劳于社稷,不就是为了个皇位的名声罢了。可这天波府呢,老老小小多少男男女女都死在了战场上,剩下孤儿寡母的三瓜两枣,却还让人绑在了刑场,差一点就灭了满门。
  人干事?
  虽说功不可抵过。但也不能如此不尽人情。
  “臣明白,定不负娘娘所托。”
  张氏点头又道,“让王叔王婶受累了,本宫前儿还听说天波府那位年纪较大的小将已经定下了亲事,等到成亲的时候,王叔再替咱们皇家送份礼过去。对了季刚大人的案子,包大人既以回了开封府,便交由开封府主理此案吧。”
  顿了顿,张氏叹了口气又说道,“眼看大战在即,本宫准备缩减后宫开支,将节省下来的支出全部用在兵将军备上。”
  王丞相听到这话,连忙站出来说道,“娘娘万万不可如此,国库虽不足,却并不需要您和太子受苦。”
  “丞相有所不知,后宫之中,两位先皇的嫔妃还有侍候他们的宫女太监不知凡几,这些人吃喝穿戴样样要钱。还有那些宫殿,日常要维护,住了新人也要维护,即是如此,日常的维护便罢了,也能省下一些开销。
  这天即将入秋,转眼就是冬季,本宫这里少个侍候的人,少吃两道菜,将士那里就能多上一件棉衣。。。。。。另一个,打仗就是在打人,人少了就要吃亏。朝中虽有配婚令,但普通百姓人家,见是女孩多是要溺死或是丢弃,久而久之,且不说普通百姓娶妻难,就是咱们兵营里将士一个个的也是娶妻难上青天。
  宫中宫女众多,本宫便想着放出去一些。一来婚配,二来节省开资。几位大人觉得如何呢?”
  能如何,自然是举双手赞成。
  于是在被人夸了又夸后,这项议题就正式结束了。
  等到宫女放出去的时候,那些宫妃们要是有不愿意在宫里呆的,也可以混到里面一起出宫去。
  反正这宫里隔三差五就要死上那么一两个人。没了宠爱和生育的后妃,宫里宫外的人,就算是死无尸也不会有谁上心了。
  莫愁一直都知道,让寡妇改嫁在这个时代比登天还难,尤其是皇帝的未亡人。所以光明正大的不行,那就悄悄的行事。
  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她既有能力帮忙,总不会看着那些不想留在宫里守寡的女人人生虚耗。
  又说了几句琐碎的事,众人的话题终于回到了之前的三国犯边之事。
  当听到桑博请军战辽国,狄青请战对西夏,八王爷也要亲自上阵对付金国时,莫愁看着张氏摇了摇头,眯着眼睛想了半天,这才拿定主意。
  “当年宋与辽国签定的那岁贡之事,若能借此战一笔沟销或是让他们纳贡称臣,最好不过。所以八王叔不妨和桑博军一起去宋辽边界。至于金国,本宫倒是有个好人选。”
  几人听到这张氏这么说,都是一怔,不明白满朝上下还有谁能够有能耐并且有必胜的把握。
  要知道大宋同时与三国开战,形势不容乐观。所以此战必须胜,并且要胜的迅速。
  “不知娘娘的人选是?”
  张氏又看了一眼莫愁,听明白莫愁所言后,这才开口对着屏风外的众人说道,“金国与襄阳毗邻,襄阳王府有亲兵千人,襄阳郡也有驻军三万,不如便由襄阳王领兵抗金,众位大臣以为如何?”
  襄阳王?
  这人早有异心,让他领兵抗金,岂不是授与他兵权,让他如虎添翼。
  张氏说完,屏风外一片寂静,半晌,包大人才想明白张氏为何出此言,“娘娘聪慧,臣等不及。包拯也以为由襄阳王领兵最宜。”
  王丞相一怔,看着包大人不解极了。“包大人,你之前出京城不是说襄阳王有反心?”因为你当时这么说,老夫才向皇上那里敲边鼓的。
  包大人点头,这话他是说过。
  看到包大人点头,桑博和狄青都看了过来。
  既然知道人家有反心,你咋还送人家兵权呢。
  就在众人还待细问之时,八王爷大笑出声,“妙,妙,妙,此计甚妙。”
  那襄阳王想要造反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就他王府那点兵,啥事都不挡,所以他必然会就近笼络驻扎在襄阳城外的那些士兵。
  襄阳外的三万将士,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三万可以对付金国,却对付不了大宋。而且那三万将士此时心向着谁,他们这些人谁都不知道。既是不知道,那便可以试一试。
  而且最重要的便是,襄阳王始终是个祸害。打上这一场,也能看清他的实力并且借机消耗一番。
  “皇上在世时,曾与本宫提起过襄阳王或有二心之语。此时大宋生死存亡之即,若是襄阳王能够一致对外,剩下的事情,都是咱们宋人自己的事情。怎么解决咱们关上门来,慢慢的商量。
  若是襄阳王带着这些人反了,本宫也只说能,反的好。”
  是呀,提前反了,总比打起来的时候腹背受敌要来的强。而且若是他听了旨意派兵与金国打起来,介时必有战时消耗,将来朝。廷再收拾襄阳王也容易的狠。
  而且,只要旨意一下,他们有百分之九十以上可以确定襄阳王必会先跟着金国打上一仗,并且一定会努力赢的漂亮。
  只有打赢了还不行,因为是三面开战,三面要是都赢了,就显不出他来了。只有打漂亮了,才能提高他在百姓中的威望。反的时候,也够有话语权。
  但是无论怎么样,朝。廷都没有损失。
  众人想清楚这前因后果,诸般算计后,再一次对张氏刮目相看。
  前前后后,张氏在众人心里的地位一下子升得老高。莫愁见此,轻轻地勾起嘴角。
  这就是她想要达到的效果。
  。。。。。。
  宫里大事初定,宫外却并未受到什么影响。
  寒舍的主人回来了,却都没有回家。孟师傅看着只有小龙女一个人进大门,有些失望。
  等到听说展昭和莫愁都是进宫去的时候,孟师傅清了清嗓子,又问了小龙女几句路上安好的便回了自己的院子。
  最近他新得了一套话本子,正在练呢。
  最近皇帝没了,桑博天天进宫,忙得要死,其他的人也都因为皇帝大行的事情,或多或少都有了些琐事要忙。弄得孟师傅特别没意思。
  正好住在寒舍里的顾惜朝知道了,特特为孟师傅写了个话本子,不愧是考过探花郎的人,那话本子当真是文彩飞扬,郎郎上口,别提多让孟师傅高兴了。
  孟师傅回了自己的院子‘上进’去了,孟春妮一把拉过小龙女的手,缠着她说一路上的见闻。
  小龙女歪头想了想,只用了两句话便帮她总结了。
  “包大人所到之处总有人死 ,姐夫所到之处仍是害人不浅。”
  孟春妮:“。。。。。。”要不要说的这么惊悚呀。
  

第126章 
  因为定了婚事不能跟着公费旅行的孟春妮被孤零零的留在寒舍。
  日常无事; 除了跟着莫愁找来的绣娘绣上两针嫁妆; 就是被南清宫的狄娘娘叫去说话。
  狄娘娘哪都好; 就是每每说起话来都让孟春妮想到了当初莫愁给她挑夫婿的话。
  于是孟春妮一边庆幸着狄青父母早就不在了; 一边又应酬着狄娘娘这个伪婆婆。
  虽然莫愁等人只出去了几个月; 可是这几个月也让习惯热闹的孟春妮寂寞坏了。
  兴高采烈的迎了上去,当头被一盆冷水浇灭了。这心情; 别提多微妙了。
  当然了; 孟春妮还是不得不感慨一下,小龙女这总结当真是精辟极了。
  不过; 小龙女这两句话放在一起说,怎么听着那么别扭呢。
  “对了; 我刚刚看绿衣安排了个受了重伤的姑娘,那,那不会也是我师兄干的?”
  小龙女点头; 没有说话。
  虽然齐英被姐夫拉脱臼的伤是好了; 但旁的; 也不能说跟姐夫没有关系。
  孟春妮闻言; 沉默了半晌,然后讪笑道,“这一路挺热闹的哈。”
  我的佛祖呀; 这也太恐怖了吧。
  想到前阵子她爹还说当初她刚出生那会,还想要将她许配给师兄的话。孟春妮就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孟姑娘好,这位。。。想必就是龙姑娘吧?”顾惜朝见今天府中的佣人异常的忙碌,问了一句才知道是寒舍的主人回来了。想到他这一次来京城就是要见的人; 顾惜朝嘴角溢出一抹浅笑,眼神柔和了几分。
  回自己院子的路被拦住,小龙女冷眼看着这个她早就察觉到气息的男人。
  顾惜朝来到寒舍差不多就是孟春妮在招呼的,再加上狄青提前捎过来的信,自然知道顾惜朝来寒舍的目的,于是似笑非笑的看了一眼顾惜朝,笑着对小龙女介绍,“这是顾惜朝,顾公子,就住在花园另一头。。。。。。”
  “嗯。”小龙女看了一眼顾惜朝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
  寒舍里陆续有人住进来,不过莫愁家大业大,倒也没有担心这些人会吃垮了她。
  像是以当夫子为名住进来了顾惜朝,又像是养伤为名的齐英,也或是被追杀避难的季家姐弟。。。。。。
  早就打听过小龙女性情的顾惜朝并没有觉得怠慢,刚想要说上两句,借住寒舍的季明月也带着两个弟弟过来了。
  季刚的事情是发生在昨天晚上。因为紫荆洲的监控势力,倒是在季家姐弟逃出来的第一时间就将三人救了下来,又因着包大人不在开封府,所以单正就将人安排在了寒舍。
  季明月本来是想要报官的,但是听说包大人不在开封府,一时间也不知道要上哪里去报状。最后听说包大人就在这一两天回京城,于是便住进了寒舍。
  在京城的官家女眷就没有一个人不知道寒舍的主人是开封府的展昭。
  而且这两年来,开封府里只要案子涉及女眷,都会请寒舍的人去帮忙看守照顾或是直接住在寒舍这头。想到此,季明月谢过了救人的单正,便领着弟弟住了进来。
  休息了小半天,季明月带着弟弟出来打探消息,正好听到门口的动静,于是便过来了。
  又是一番行礼介绍后,孟春妮笑容温和,热情又不失礼的将这两波人都打发走了。小龙女见人都转身离开后,看着孟春妮非常肯定的说道,“你笑的真假。”
  孟春妮:“。。。。。。”这叫客套懂不懂。
  顾惜朝:“。。。。。。”。
  练过武,又比季家姐弟多了不少内力的顾惜朝听到小龙女这话,差点维持不住他温文尔雅的君子风度笑喷当场。
  想到这一次见面,他到是更加的肯定了一件事情。
  是她。
  而且。。。无关容貌。
  孟春妮是知道小龙女性子的,也懒得跟她说那些个人情世故,她也知道问小龙女估计也问不出什么来,于是打发了她身边的小丫头,让她去看看绿衣在忙什么,要是不累的话,午饭的时候一起去小龙女的院子里说说话。
  小龙女对自己的院子成为孟春妮的聊天场地,一点都没有反应,她仍是脚步不停的往自已的院子走,途中去看了一眼她的宝贝蜜蜂箱子,这才回了院子。
  先去洗了个澡,等走出来后孟春妮看着她还在滴水的头发,主动上前帮她拧了几把,“我看蜂玉去照顾那个受伤的姑娘了,你这里就一个大丫头,要不要再调个过来?”
  小龙女摇了摇头,否定了这个建议。
  以前她也没有丫头照顾的。
  不过那个时候有师傅,有孙婆婆和师姐。。。。。。
  想到这里,小龙女的情绪便有些低落。
  孟春妮看着小龙女不知道原因突然低落下来的样子,眨巴了几下眼睛。有些闹不明白。
  不过孟春妮并没有出言询问。
  因为她知道,对于个惯常少言的人来说,你让她多说几个句都跟要她的命似的。
  。。。。。。
  寒舍里,孟春妮和小龙女吃饭的时候,又叫了绿衣坐陪,让她说这一路上的见闻。而皇宫里,一直到午膳前还在讨论这着各种朝中大事。
  增兵边塞要地的事情,刻不容缓。而自古以为行军打仗都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所以在说前些这些事情的时候,莫愁又让张氏点了包大人,让他负责粮草等一切军需。
  包大人闻言,迟疑了一下,然后便接下了这个任务。
  本是兵部和户部的事情,现在让包大人跨界干这事,确实有些为难他了。
  不过包大人以及屋中的众人也都明白,这是为了防止有人趁乱发国难财呢。
  其他的事情说的差不多了,张氏又按着莫愁的指示开口道,“直到今天,本宫才发现,我大宋缺了什么。”
  众人听到张氏这么一说,先是一怔,然后都低头开始想着张氏这句话。他们朝中缺什么,他们怎么不知道?
  几位大人想了半天,互视一眼后恭敬的对张氏说道,“还请娘娘示下。”
  “自太。祖开国以来,朝中有文试,也有武选。但纵观我朝开国至今,文有太学国子监,可武却不曾有一所学堂。长此以往,扬文抑武,国之战力必将衰弱。就说今日之事,也不知是本宫孤陋寡闻,还是朝中真的只有桑狄两位将军可以为朝征战?”
  说到这里张氏顿了顿,然后透着屏风看向那边的几个男人,又继续将自己想要说的话说了出来,“本宫以为我大宋应该由朝。廷出面建一所将军院。请从战场上退下来的老将军执教,针对那些有将才的璞玉开展针对性的教育。生源可以从百姓中招募,也可以从以从军的兵士中挑选。待学满一个学期后,送到军营里进行实习,以免教导出一群纸上谈兵的废物。。。。。。各位大人以为如何?”
  这主意是挺好的。不过,“娘娘,此前并无此例,也不合规矩。臣以为不妥。”
  张氏一听这话就笑了,“本宫弱质女流都能想到增加武力保卫国土,那么王丞相你来告诉本宫,哪件新的事物在最开始实行的时候,多少是有例子可以遵循的?”
  王丞相被问的一怔,看向左右两旁,桑博与狄青眼睛发亮,对于张氏提出的建议满意的不得了,不过是几段话,两人现在都快成为张氏的死忠粉了。
  王丞相见此,抿了下嘴,将视线对上包大人。包大人想了想,站出来道,“回娘娘的话,臣也没有想到哪一件新事情在开始之前是有例可循的。”
  王丞相听到包大人这么说,瞬间双眼就瞪圆了。
  深吸一口气,王丞相只得说道,“娘娘,此事还请三思。创建将军院,牵一发而动全身。”
  莫愁皱着眉头看一眼说话的王丞相,不太明白建个军校到底还有啥需要三思的,又能怎么牵一发而动全身。
  轻轻动了动嘴,莫愁的声音便传到了张氏的眼中。
  张氏听完,略在心中整理了一下,这才张嘴说道,“从尧舜禹汤,再到盛世八方的大唐,朝代的更迭,让我们知道没有哪一个朝代是不可被取代的。而取代这些朝代的是什么?
  是四书五经还是挥舞的长矛大刀?是仁义礼智信还是铁蹄的践踏?一个国家的武力,决定着他的百姓是否会饱受战乱之苦。一个国家的军力,决定着他的邻居是否会忌惮。
  开国之初,多少武将功臣,那时候的大宋,邻邦小国哪个敢犯?可现在的大宋呢?宋为兄,辽为弟,却年年要给辽送岁币,这是哪家的兄弟之道?这样的局面是因为什么造成的?
  我们从来都自诩泱泱大国,礼仪上邦。要本宫说,就是礼部,翰林院的那读书人太过于懈怠。他们口口礼仪,句句仁信,他们只教导了我们宋人,却没有教导那些辽人,金人和西夏人。让一群羊对上一群狼,这就是我们一直低人一等的原因。
  金,辽,西夏重武,而我大宋重文,不想一直弱势挨打,那么这个军校必须建,还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建出来。
  王丞相,你若是觉得本宫危言耸听,仍是不同意建这个军校,那你就在朝中选出一百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