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历史]大清太子爷-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家女人之间的相处,也是一处战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他是皇太子,是个一有异动就会出状况的位置,所以,身为他的女人们,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安分守己,谨守自己的本分。在一定的安全范围之内,想怎么折腾他都可以纵着,但超出安全范围了,那就必须要整治了。
    他自己被条条框框束缚着,身为他的女人也很不幸,是同样被条条框框束缚着的。
    石氏没有耽搁,将人都请了进来,至此,胤礽的两位侧福晋和石氏才算是真正见了面。
    李佳氏、林氏还有扫琴给石氏行礼请安后,又给胤礽行礼请安。胤礽只是笑了一笑,挥挥手让她们起来。也并没有如往常一眼将阿哥们和微颐格格抱过去亲近,而是继续瞧他的书。
    很显然,今日的主场就是石氏的,主题就是给嫡福晋请安。
    石氏笑道:“这还没到时辰,没想到你们就来了。我怕外头热,又怕日头毒晒到了孩子们,就请你们进来坐坐。不过,我这儿还有些没瞧完,你们就先坐吧,等我瞧完了再和你们说话。”
    石氏言罢,再不理李佳氏等人,只拿着方才她其实早就看完了的账册继续瞧。她能看出来,李佳氏等人自有她们的小心思,而太子爷的心思她更明白,所以,她才敢这么说话。
    毓庆宫里从前怎么样,她不管,现在她嫁进来了,那她们,就得按照她的规矩来。
    石氏不说话,胤礽也不说话,屋中一下子就安静下来,李佳氏和林氏对看一眼,林氏先垂了眉眼,李佳氏默默咬唇,眼底闪过一丝不甘。
    她就知道,太子妃一来,她就不再是毓庆宫的管家了。她从前拥有的东西太多,但有些是本就不属于她的,现在,这些不属于她的只不过是被拿走了而已。这本就是她早就知道的事实,可是,她心里怎么就这么难受,这么不甘心呢?

☆、第117章

石氏翻着账册,等到了早前约定的时辰,这才放下了手里的账册,望着李佳氏等人笑道:“我瞧着,这会儿才到了你们该过来的时辰呢。往后还是得依着定好的时辰来,不然的话,岂不是又像今日这样白等了这么些时辰,不是么?你们倒没什么,白白带累了孩子们也等着,多不值当啊!”
    不等李佳氏等人回话,石氏这才去吩咐她的侍女拿了早就预备好给三个孩子的见面礼,而后一一分发给各人,之后才笑道:“我也是头次见你们,觉得你们都是好相处的,那咱们往后就要好好相处。你们做好自个儿该做的事儿,咱们又都知道自己的身份,这毓庆宫里就能如你们从前那样其乐融融了,你们说是么?”
    石氏不与李佳氏等人称姐道妹,她是太子妃,头回若太宽,往后就不好管人了。石氏心里很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她宁愿严苛些,也不要让她们以为她是个性子和软的。
    石氏是嫡福晋,这些话她虽是笑着说的,但听在李佳氏等人耳中,那就是在训话。
    因此,李佳氏等人说不了别的,只能站起来点头称是。
    由头至尾,胤礽都没有说过一句话,只是在一旁专心致志的看书。
    李佳氏等人请安后,石氏也不多留,直接就让她们回去了。
    李佳氏带着弘昶和弘皙在身边,本以为自己生了两个小阿哥,在石氏面前也算是有了体面,哪里能想到,石氏皆不将这些看在眼里,石氏口口声声说的那些话,她觉得,就是说给她听的,石氏要她们安分守己。
    而太子爷在一边全都听见了,却一句话也没有为她们说过,李佳氏在心里苦笑,她本是有心要跟石氏比一比的,结果她还没比就输了。
    石氏一来,她就再也不是太子爷心尖上的人了。
    “李佳姐姐,你不回屋么?”
    林氏跟在后头出来,见李佳氏站在日头底下不动,她瞧着弘昶都给晒的出汗了,就忍不住提醒了一句,“姐姐若有心事,也该回屋想去,站在这里算什么呢?四下里都能看见呢。而且,阿哥们还小,晒坏了可就不好了。”
    李佳氏回神,转头看了林氏片刻,才笑道:“妹妹,你不怪我么?”
    今儿给石氏去请安,是她提议要提早几刻钟去的,林氏当时犹豫了一下才答应她,扫琴没说话,倒也跟着一起来了,但也正是因为李佳氏的提议,才连累林氏也跟着被训话的。
    林氏笑了一笑,道:“姐姐说的哪里话呢。我自来都是听姐姐的话,不会怪姐姐的。但我还是有些真心话话想跟姐姐说的,今时不同往日了,姐姐又何必去争这个呢?咱们终究是比不过的。姐姐和我,还是安心教养孩子们的好。”
    林氏言罢,又道:“我们微颐晒不得太阳,我就先回去了,姐姐也快些回去歇着吧。”
    而后,不等李佳氏说话,林氏就带着微颐等回了自己屋子去了。
    林氏再不是从前那个腼腆羞涩的小姑娘了,后宫这些年作为太子侧福晋的生活,已经将她打磨成了一个懂得趋利避害的女人。
    她很清楚自己的身份,在石氏没来之前,她在太子跟前不如李佳氏得宠,再加上李佳氏又是管家之人,所以,她不得不跟李佳氏好好相处,同样是侧福晋,她却因此屈居李佳氏之下。后来,李佳氏生了两个阿哥,她却只得一个格格,这同样是侧福晋,可这侧福晋的含金量却不同了。
    幸而太子极宠她的小格格,所以,她才不至于被李佳氏欺压的太厉害。
    这回李佳氏来寻她,说是要提前去找石氏请安,她答应了。她知道李佳氏的心思,无非是想试一试这位太子妃是个什么脾气。而她也有自己的心思,在李佳氏试出太子妃的心思之后,她也好调整自己以后的倾向。
    毕竟从前毓庆宫是李佳氏一人独大,她和扫琴不得不屈从于李佳氏之下,而如今,毓庆宫的正经女主人来了,林氏心里倒是很庆幸太子妃是这么个性子,方才太子妃的那一番话她心里听了其实是挺高兴的。这说明,石氏一来,她和李佳氏的地位就平等了,两个人都是侧福晋,李佳氏也无法利用自己的管家身份比她高出一头的。
    所以林氏的心情还是很舒畅的,远没有李佳氏那么憋屈。
    李佳氏见林氏走远,又听林氏说的那些话,心里当真是不痛快,本有心说几句,奈何人也走远了,又见弘昶确实热得难受,只能带着弘昶和弘皙回自己屋子里去了。
    主子不高兴,当奴才自然是要劝几句纾解主子心怀的。
    凤春和凤夏见李佳氏情绪不高,就让奶娘将弘昶阿哥和弘皙阿哥给带出来了,然后才劝道:“福晋的那些话,侧福晋别往心里去,她刚来,说话弹压也是应当的。但您可千万别跟她争一时之气而错了主意。您从前就说过的,太子爷是不喜欢不懂规矩的人的,而且从前您管家的时候太子爷就说过,您只是暂时管家的,将来福晋来了,您就得让位。这些年都好好的,您又何苦这时候争这个闲气呢?咱们现在又不是什么都没有,太子爷宠您,您又有两个小阿哥,这往后的日子不会差的。”
    凤夏见四下没人,遂小声道:“是啊,主子是明理的人。您只管想一想,往后等阿哥们大了,就是阿哥们给您挣脸的时候了,这毓庆宫里,也只有您给太子爷生了两位阿哥,这长子和次子都是您出的,您还怕什么呢?您跟太子爷相处这些年,是知道太子爷的喜好的,这一点,福晋可比不了,您只要还这么着拢着太子爷的心,这弘昶阿哥将来也未必没有出头之日呀!”
    李佳氏听了这些话,沉默半晌,忽而笑道:“我跟了太子爷七年,你们说太子爷宠我,你们又哪里知道,福晋跟太子爷书信往来也是七年呢?我很明白,在太子爷心里,我跟福晋是不一样的。你们说得对,太子爷喜欢懂规矩守规矩的人,可我心中就是不甘,福晋一来,太子爷眼里都没有我了,难道就因为我是个侧福晋吗?”
    李佳氏的话,让凤春和凤夏无言以对。在后宫,嫉妒和不甘是女人最可怕的两种情绪。
    她们并不希望自己的主子也这样。但是,她们也知道,自己劝得再多也无用,这样的心思,只有靠李佳氏自己才能调整。
    李佳氏默默垂眼,她心里不甘心,若是让她寻到机会,她是必定要争上一争的。
    石氏待李佳氏等人出去后,也跟着起身,走到窗格前去瞧外头,正巧看见李佳氏等人站在外头说话,石氏将一切尽收眼底,等人都走了,她才微微一笑,转头望着胤礽轻笑道:“你觉得我方才那样说话好不好?”
    胤礽正搁了书册看向石氏,见石氏问起这话,胤礽也跟着笑了一笑,道:“恩,我觉得说的挺好的。”
    石氏含笑走过来,到了胤礽跟前,挨着他坐下后,才略带了些羡慕的语气道:“我看弘昶他们几个都长得好可爱,弘昶懂事又听话,弘皙和微颐长得真像你,恩……李佳氏将两个小阿哥教得真不错。”
    石氏凑近了胤礽的耳边,低声道:“胤礽,我也想给你生个小阿哥,你说好不好?”
    胤礽笑道:“好啊,生了小阿哥再生小格格,儿女双全,多好啊。”
    胤礽大婚后一个月,石氏被册为太子妃。
    康熙也兑现他曾经对胤礽的承诺,在石氏被册封为太子妃后,胤礽之乳公,顾氏之丈夫,凌普被擢升为内务府总管。这意味着,整个内务府都在太子的势力范围之内,只要太子想,内务府的内帑官银他可以随便取用。
    即使康熙采取了扶持别派弹压索额图,但来了凌普这么一出,谁心里都明白,皇太子在皇上心里的地位丝毫没有受到影响,皇太子从皇上那里得到的永远是最好的。
    然而,非太子一系的人却感受到了莫大的挫败感。
    其中最郁闷的人,就是大阿哥胤禔了。
    胤礽大婚后不久,胤禔嫡福晋伊尔根觉罗氏终于生下了胤禔之长子弘昱,但胤禔还没有高兴太久,就得知了伊尔根觉罗氏因为生育太多没有调养过来,如今又拼命生下弘昱以至于大损身子往后不能再生育了的消息。
    而且,伊尔根觉罗氏在生下弘昱后,大病不起,太医院的御医都瞧过了,全都无法可用,伊尔根觉罗氏已是油尽灯枯,救不回来了。
    伊尔根觉罗氏盛年将逝,最为痛心的还是惠妃。
    “我早就与你说过,等她身子养好了再给你生养,你怎么就是不听我的话呢?你如今有了儿子,却把她的命给赔上了,你觉得值得吗?”
    惠妃痛心疾首,指着胤禔骂道,“舒怡要是没了,你让她的几个小格格和弘昱将来怎么办?他们又都还小,多病多灾的,若是没有亲额娘在身边教养照顾,将来可怎么好?你那个侧福晋是个不中用的,回头,我还得跟皇上说,替你娶个继福晋进门主事!”
    胤禔红着眼睛默默抹眼泪,却始终不肯承认自己做错了:“额娘,再怎么说,舒怡好歹也给我留下了弘昱啊,我心里也难受,可是我不后悔!弘昱是舒怡生的,就是继福晋再给我生个儿子,那也比不上他的身份!我的弘昱是嫡福晋所出,你看太子,他到现在还没有嫡子呢!”
    “你——”惠妃被胤禔这话气得不行,反而骂不出来了,只摆摆手道,“罢了罢了,我跟你说不通,你回去陪着舒怡吧!回头把弘昱送过来,我替你养几日,等你的继福晋进了门,再给你送回去!”
    望着胤禔出去的背影,惠妃在心里盘算,这回选继福晋,恐怕门第还是次要的,最重要还是要人品好,否则若是个心地不好的,怎么能照顾得了伊尔根觉罗氏留下的几个孩子和弹压那个疯疯癫癫的侧福晋李佳氏呢?

☆、第118章

五年前未能歼灭噶尔丹,这一直是康熙的心病。
    在拜谒过孝庄陵前后,他决定再度亲征噶尔丹,并令皇太子代理国政。
    “胤礽哪,朕走后,你替朕执掌国政,如有不懂的,可以请教几位大学士,如果有不同意见,你们也可以商量着来办理,朕不怕你出错,就怕你学不到东西,你明白吗?”
    康熙临行前,找来胤礽谈心,“你之前去各个部院衙门历练过,知道那是怎么一回事儿,但是你还从没有自己去处理过这些政事,这一回朕出去,你就可以自己试一试了,只有你自己做了,你才知道那究竟是怎么回事。朝廷机务有你有几位大学士在,朕完全可以放心,倘或你们有什么决策无法达成一致,可以来信问朕。朕打仗归打仗,给你指点一二还是可以的。”
    胤礽点点头:“儿臣一定遵照皇阿玛的嘱咐去做。儿臣会把每日办理的朝廷机务详细写下来呈给皇阿玛看的,不管儿臣能不能做好,儿臣都希望得到皇阿玛的指点。”
    康熙并没有要求胤礽处理每件事都写下来,但听胤礽恭恭敬敬的这样说了,康熙心里也是很高兴的,他也没有驳回,当下笑道:“行啊,只要你写过来,朕一定看,一定给你指点!”
    “不过,朕还是希望你能把一切都处理好的,朕相信你啊!”
    康熙笑了一笑,又道,“这一回,朕会把索额图也带去,他留在京城,对你干扰太大了,朕带着他出去,也好叫他参赞军务,省得他独个儿留在京城里费心思动歪脑筋。”
    胤礽倒是很赞成康熙的这个做法,跟着点了点头,而后,又听见康熙道:“这回朕还要带着大阿哥去,还有三阿哥、四阿哥、五阿哥、七阿哥和八阿哥,你的这些兄弟们都长大了,朕要带着他们出去历练历练,等回来之后,朕也就可以给他们派差了!如果他们干得好,朕回来就给他们封爵,胤礽,你觉得怎么样啊?”
    康熙想着,阿哥们如今都大了,正可以帮他做许多事情,而且,将来胤礽登基后,这些能力已经训练出来的阿哥们,不是正可以辅佐胤礽么?因此,康熙觉得自己的这个举措实在是很有长远眼光的。
    对于一个已拥有十四个儿子的帝王来说,培养出一个优秀的皇太子并不是康熙最终的目标。他对皇太子严苛,对皇子阿哥们也是一样的严苛,纵使不能个个如皇太子一般优秀,但也要能文能武拿得出手能办差,这才配得上皇子阿哥们的身份。
    否则,若皇子阿哥们都如前明的皇子们一样,那大清也就彻底的完了!
    胤礽微微一笑:“儿臣觉得皇阿玛的想法很好,阿哥们都长大了,确实是该出去历练历练了。”
    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这一套果然是不可能发生在康熙的阿哥们身上的。康熙要带出去的胤禔今年二十四岁、胤祉十九岁、胤禛十八岁、胤祺十七岁、胤祐十六岁、胤禩十五岁,这都是到了可以分封爵位的年纪了,一旦这回出去领兵,不出意外,这回来的人,大概个个都会有爵位能办差的。
    历练阿哥们,给阿哥们封爵,一则是可以培养阿哥们;二则,阿哥们有了权力和地位,就可以牵制住皇太子的势力。
    不过,给阿哥们封爵,也未必对胤礽没有好事。胤祉和胤禛从小就跟他关系好,如若他二人能够封个郡王,想来往后对胤礽来说,也是多有裨益的。
    康熙三十五年二月三十日,康熙率中路兵启行,二次亲征噶尔丹。
    康熙令胤禔与内大臣索额图领御营前锋营,参赞军机;胤祉领镶红旗大营;胤禛与胤祺、胤佑、胤禩分掌八旗十营:胤禛奉命随行,掌管正红旗大营;胤祺率领正黄旗大营;胤祐奉命统率镶黄旗大营;胤禩随军。
    前方不断发来战报,胤礽得以知晓康熙的行军路程及途中所出现的任何事项。
    ——大军经沙河、南口、怀来,三月初十日出独石口。康熙谕示议政大臣等:出口以后,清晨启行,日中驻扎,每日一餐。十一日,户部侍郎思格色奉差在口外掘井,因不知一井能供多少人马饮用,被革职,充卒伍从军效力。康熙谕示:宿营时以井居中,派官兵看守,不得污坏,以便后队兵接替使用。十二日,康熙五鼓时即撤营起程,见军士还在营中或睡觉,或吃饭,经查才知行李到迟,影响了军士的歇息。
    ——康熙每天都五鼓起床,亲自查看驮载出发后才启行,到驻营时,时间已近中午,行李已到,军士、马匹都可休息。
    ——十五日,康熙行军到达滚诺尔地方,雨雪交加,军士尚未安营。康熙穿雨衣站立路旁,等军士扎营完毕才进入行宫,军士都已炊饭才进膳。十七日,中路军两路会合,按次序前进。命照常日食两餐。十八日,康熙生日,停止庆贺筵宴。四月初四日,康熙抵达哈必尔汉,正值朝廷使者从噶尔丹处携奏章步行而回。议政大臣等议噶尔丹有逃走之意。康熙表示:若费扬古军按期抵达土喇,两路夹击,噶尔丹必不能逃脱。
    ——初十日,康熙率军至科图,时东路军未至,西路军又以士马困馁,请中路军缓行以待;途中又有俄国助兵噶尔丹的传闻。于是,扈从大臣中有人以噶尔丹已远逃为口实,力请康熙回师。康熙愤怒表示:此次进兵,筹画再三。我军既至此地,噶尔丹有可能被擒,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