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赦大老爷的作死日常-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过他的人,等到了雍正年间,全都上天了!就算有个别一时半会儿的没直接弄死,那也是顾忌着影响,您想想佟家,曾经的佟半朝多能耐呢,结果雍正四年隆科多就进去了,没过两年就上了天,至于咱们家嘛……”
“你是想说,咱们家看着不赖,好歹也是个国公府,可真要是落在那位手里,怕是立刻就会被收拾了罢?”那拉淑娴毫不怀疑自家人最后的结局,其实无非就两个结局。
其一,新帝登基后立刻获罪入狱、抄家灭族。
其二,要恁死的人太多了,略留个两三年,等轮到时再被恁死。
可这两个结局她都不想要。
那拉淑娴抬头望向雕刻精美的横梁,面上只有满满的沧桑。倘若有的选择的话,她宁愿立刻穿回去跟令妃那个贱婢拼了,也不愿意跟那位爷去较劲儿。
他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好吗?
蚍蜉撼树,那不叫傻,叫傻透了!
“所以赶紧还钱呢!赶在那位爷耐心告罄之前,连本带息的全部给还清了,有道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只要咱们伏低做小,以那位爷的性子是不会鸡蛋里挑骨头的。再说,我还盼着等新帝登基开恩科时,三元及第呢!”十二瞪圆了眼睛,语气里是满满的坚定,“娘您回头先将账单子归整归来,再想法子去跟户部那头对照一下,看有没有遗漏的。真要是遇上模棱两可的账,只管添上,哪怕多还钱,也绝对不能坑了那位爷的银子。哎哟诶,咱们要是坑他的银子,回头他能坑了咱们的小命!”
“还用你说。”那拉淑娴没好气的横了十二一眼,旋即起身绕过屏风走进了最里头的内室,从架子床里的暗格里取出了一本账本子,回来后直接摔在了十二眼前,“看罢。”
十二下意识的伸手拿了过来,旋即却震惊的瞪圆了眼睛张大了嘴。
想当年,太祖皇帝仿舜巡时,许多人家都曾接驾过,这里头就包括了荣国府。准确的说,当时还是贾家,贾演、贾源兄弟二人尚未被赐封国公爷,自然也没有宁荣二府之说。而当时,贾家尚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整海塘,只预备接驾了一次。也正因为是接驾的缘故,很多花销都是从国库借的银子。虽说是借的,可谁也没打算还过,毕竟借的银子最终还是用到了太祖皇帝身上。然而,从国库借银子是需要凭条的,上面明晃晃的写了贾演、贾源兄弟二人的名讳。
这只是其中之一。
后来,贾演、贾源兄弟二人被太祖各赐封为宁国公和荣国公,又得了府邸,只是当时经过了多年战乱,哪怕是曾经繁花似锦的京城也是遍地苍凉。又因着贾家是兄弟二人皆得国公,且俩人极得太祖皇帝看重,故而当年赐下的其实是一座亲王府邸。
亲王之下是郡王,郡王之下才是国公。虽说是两位国公爷共同承袭了这偌大的亲王府,可仍是逾越了。既是逾越了,那就改呗!
偌大的一座亲王府,中间最繁华的正堂全部拆除,用一堵墙隔开,平均分为两座面积相等的宅子。因着宁国公贾演为兄长,荣国公贾源为弟弟,故而宁国府在东,荣国府在西。至于里头的种种,一方面是规格不符,另一方面也因着年久失修,说是改造,其实几乎就是铲平了重新造了两座宅子。就连最外围的墙体和大门,都推翻重建了。
这些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虽说两位国公爷都有着不菲的家资,不过当时的太祖皇帝大手一挥,从国库里支取罢!于是,又是一笔欠款。
“在姑苏扬州接驾时,向国库支取了百万银两,就算一人一半好了,咱们府和东府各五十万两。督造宁荣二府时,向国库支取了六十万两,也算一半,那咱们府就欠了八十万两。”十二茫然了,即便他曾经是皇阿哥,也没见过那么多的钱啊!!
不对,这已经不是见没见过那么多钱的问题。而是……欠债啊!!
——不还就会立刻上天的欠债啊!
“严格算起来,只多不少。我只是大概的估算了一个数目。”那拉淑娴指着账本子,一笔一笔的让十二细瞧,“你看,当初向国库支取银两并不是一次就成的。像这一笔,接驾要督造个园林,要纯南方园林假山流水雕栏玉砌的那种,单这个,前前后后向国库支取了不下五十笔钱财,多则五万两,少则两三千两。加上当时咱们家身处江南一带,很多时候都是先挪了银子花用后,隔几年才补上的,所以账目多有凌乱。”
“不管凌乱不凌乱,这就表示咱们家至少要还八十万两银子?!”
问出这句话的时候,十二已经整个人都不好了。
八十万两银子啊!!!
在前世,康熙朝曾立下规矩,但凡成年阿哥出宫开府,皆可得安家银子二十三万两整。然而,那是康熙朝的规矩,并不是乾隆朝的。至少十二可以摸着良心发誓,他一文钱都没拿到手。当然,府邸他是有的,人手钱财也是不缺的,逢年过节都会得到不少赏赐,况且真的要是没钱花用了,也可以伸手向乾隆讨要。然而,传说中的安家银子……
这个真没有。
“是的,且只多不少。”那拉淑娴难掩悲切的道,“还有个事儿,虽说当时是宁荣二府共同支取的钱财,咱们也的确可以将之平分。可有一点儿,十二你千万要记得,就算咱们还清了欠款,若是宁国府抵死不还的话,到时候抄家灭族,咱们仍要陪葬。”
十二:“……”
——皇玛法,不讨债的话,我还是您的好孙砸!
然而,那是不可能的。
好半响,十二才强撑着道:“那就老老实实还债罢,咱们不存侥幸心理。我这就拿着账本子去寻蠢爹,他要是死赖着不还钱,我就、就死给他看!”
聊下这句话后,十二悲伤的拽着账本子离开了,他那英明神武的皇玛法哟!孙砸我就快要死在您手上了!!
<<<
旁人都道,当分享快乐时,可以将一份快乐变成两份。当然,倘若遇到的是悲伤的事情,有人跟你一同承担的时候,悲伤则会少了一半。
因此,当十二看到蠢爹面上从不敢置信,到满目苍凉,再到生无可恋,最后停留在了怀疑人生的茫然之中。
准确的来说,十二原就知晓荣国府背负着国库的欠银,他只是没料到数目会如此庞大,并且还承担着宁国府的连带责任。因此,震惊归震惊,十二还是很快就接受了这个事实,并立刻寻到了共同承担的人——蠢爹贾赦。
可贾赦呢?!
作为荣国府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嫡长子,即便贾母是有些偏心眼儿,可他依然打小过着金娇玉贵的日子。及冠后先是迎娶了合心意的妻子,又连生了三个儿子,哪怕长子瑚哥儿早夭,可毕竟时间都过去那般久了,贾赦已经能坦然接受这个事实,甚至将之视为这辈子最大的坎坷、磨砺。然而在这一天,他觉得他快要魂飞魄散了,八十万两的欠银……
等等。
“琮儿,你这孩子平日里瞧着倒是聪慧得很,可今个儿却是毛躁了点儿。不就是国库的欠银吗?别说圣上压根就没来讨要,即便将来真的讨要了,咱们哭哭穷,再拿着往昔父辈们的情分说说事儿,铁定就能抹了去。再说了,你想想,如今欠钱的才是大爷呢!怕甚!”
贾赦嘚瑟的扬了扬脑袋,一副为自己的聪明劲儿骄傲的模样。
十二只想呵呵两声。
这要是换做旁人,欠钱的是大爷这句话还真挺管用的。哪怕是外头的印子钱也一样,试想想,即便放印子钱的再怎么凶残,多半也就是将人绑了去逼着拿出房契地契变卖,或者将家中的女眷发卖掉填债,除非是逼急了,一般是不会闹出人命来的。哪怕最惨烈的情况,也不过是欠了印子钱的那人被恁死,并不会出现满门抄斩的情况。
可那位爷?呵呵,都说欠钱的是大爷,那位爷是祖宗!!
没钱还债?那就抄家。
家底不够?子孙后辈接着还。
抵死不从?革职查办,满门抄斩,家产充公,这要是还不够那就算了。
“爹,不是我吓唬您。但凡还有转圜的余地,我也会跟您说这些了。咱们就一句话,要么还债,要么全家一道儿下黄泉去找老太爷。到底应当怎么做,您老人家看着办!”
撂下这句话,十二头也不回的走了,只留下贾赦一人捏着手里的账本子,在刺骨寒风中瑟瑟发抖。
似乎真没别的选择了。
……
在长青帝宣布“盛世滋丁,永不加赋”的圣旨月余之后,四皇子得了奉旨接管户部,专职讨债。
得知这一消息后,贾赦瞬间就绝望了。要说先前他还可以认为十二在胡说八道,可四皇子都接管户部了,虽说长青帝命其讨债时的措辞并不严厉,可贾赦却认为十二定然是从某些特殊渠道得到了内幕消息。譬如说,张家。
当然,这些就不是很重要的,如今最关键的就是如何凑齐欠银早日还上,毕竟四皇子可是出了名的冷面皇子。
这日晚间,贾赦一回到荣国府,就急急地将十二提溜到了跟前,张嘴就问:“廉亲王真去了户部,琮儿你说咱们是不是应当立刻变卖家当,好早日将欠银还上?”
十二原本在练武场上,虽说他前世也曾学过骑射,可一来时间太久远了,二来这学问好坏跟身子骨关系不大,可武艺却有着很大的关系。旁的不说,身子骨缩水了一大半后,十二觉得他恐怕要从头开始练了,前世会的他如今压根就使不出来呢!好在荣国府请来的教习对他原就不曾抱有太大希望,倒是让十二如愿的从基础开始练习。
所谓基础,就是蹲马步,外加学一些简单的拳法。
“我还在练武呢!对了,廉亲王是谁?”十二茫然了,他的皇玛法啊,您老人家的马甲可真多哟!
“廉亲王就是四皇子殿下,他早就被赐封为亲王了,大概就是在你爹我科举那一年罢。”贾赦不怎么肯定的道。
不过,这些就够了。十二了然的点了点头,前世他皇玛法被赐封为和硕雍亲王,就是在太子被复立的那一年。只是,廉亲王甚么的……咋不干脆叫他抠亲王呢!
在心里吐槽了半响,十二迟疑的问道:“那除了廉亲王外,其余几位皇子可曾被赐封过?”
“大皇子是大将军,外加顺郡王。不过你不必去理会他了,前两年就被圣上拘禁了,怕是这辈子都出不来了。”贾赦想了想,又道,“太子殿下就不必提了,他是太子嘛!还有同我关系还算不错的三皇子,他被赐封为文亲王;再往后是五皇子康亲王;六皇子是四皇子廉亲王的胞弟,不过很早就过世了,没封号;七皇子是庄郡王。其余尚不曾封王。”
“哦,懂了。”十二没甚诚意的点了点头,大致上估计跟前世差不多,如今看来最明显的区别应当是三皇子文亲王了。早几年他还认为那货是装的,只等着时机一到立刻窜出头来,结果好几年都过去了,三皇子文亲王除了日日待在青云书库外,便是偶尔往国子监去,在文人里头名声倒是不错,可惜毫无权势。
“这些都不重要,你倒是说说看,你外祖父可曾仔细教过你往后该怎么办吗?对了,我仿佛记得当年向国库借银子是惯例,张家恐怕也借了罢?”贾赦有些不大确定的道。
十二点了点头:“对,我问过了,因着当年人人都跟国库借银,外祖父觉得不借不好意思,就象征性的也跟风借了一千两银子。”
“才一千两?”贾赦万分伤感,“瞧瞧我家老泰山,多靠谱呢!再瞧瞧咱们府上的……”
“您想说不靠谱是会遗传的,对罢?”十二伸长了脖子去看贾赦的面色,结果得了一记脑瓜崩儿,“气急败坏也不用打我罢?”
“打的就是你!”贾赦没好气的道,“张家那点子欠银就不必提了,左右若是动了真格,你外祖父一定会立刻还上的。”
“还用您这个马后炮?我外祖父都让我提醒您了,您操心他干啥?”十二捂着脑门一脸的委屈,心底里却是在偷笑,自家外祖父的招牌可真是好用,没见贾赦到了如今都不曾有任何怀疑吗?至于张家的欠银倒是真实的,十二也略提醒了一下,不过张家老太爷原就是个老狐狸,闻弦知雅意。十二才开了个头,他就表示他心里有数,他断然不会欠银不还,可同时也不会当这个出头鸟。况且,就一千两的欠银,应当不至于惹下祸事。
“也是,你外祖父聪明绝顶,哪里还用我提醒。”
贾赦幽幽的叹了一口气,想起明个儿又轮到他去御书房轮值了,登时整个人都有些发虚。这要是平日里,拼着被长青帝折腾一顿也没啥,左右就是被逼着拟圣旨写论述罢了,习惯了也就没啥了。
可明个儿,万一在御书房碰到了四皇子廉亲王怎么办?自家欠了那么多钱,难不成让他立刻变卖家当?荣国府欠的是八十万两银子,不是八十两,也不是八千两,甚至要是八万两他也就豁出去立刻凑了,可八十万两啊!一时半会儿的,让他去哪里寻那么多的银子?
“怕甚?”十二极为嫌弃的横了贾赦一眼,然而这会儿贾赦已沉浸在无尽悲伤绝望之中,压根就没注意到这个细节。登时,十二无奈了。
其实,虽说那位爷凶残得很,可那也是一步步来的,至少讨债的最初那位爷还是很正常的。只是,好好的讨债人家不还,逼着他想出各种决绝的法子。像暂时停职等债务还清后再复职,接着是上门讨债,再往后就是直接带兵来抄家了……
所以,如今一切都还来得及,只要赶在那位爷彻底黑化之前把欠银还上就没问题了。
这般想着,十二直截了当的向贾赦道:“咱们府上先别着急,毕竟那些个欠银多的人家,多半都是跟咱们府有来往的,抢着当这个出头鸟未必是个好事儿。索性等到那位爷上门逼债的时候,咱们府再顺水推舟的将欠银给还了。爹您也别急着变卖家当,等回头直接开了公中库房,让那位爷慢慢挑呗。我估摸着,即便库房里的东西不够,再加上咱们府在京里的铺子、城郊的庄子等等,怎么着也该够数了。”
十二都说的那么明白了,贾赦要是还不懂那就是真傻了。幸而,他虽然不怎么聪明,却离傻还有段距离,因此只猛点头称是。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荣国府这头倒是定下了基调,可廉亲王本人并不知晓,事实上他已经为着讨债一事忙得焦头烂额了。这年头,债主不好当,别开知晓事情发展的那拉淑娴和十二,在旁的人看来,的确是欠债的人才是大爷。
廉亲王性子耿直严谨,在被长青帝委以重任后,立刻去户部归整出了历年来欠债的明细单子。然而,正如先前张家老太爷所言,在几十年前,跟国库借银子那就是个风气,大家都这么干,反倒是衬得那些个不借银的人怪怪的。这其中,有像张家老太爷那般随意借个一千两银子附和一下的,当然也有那种尝了甜头后,收不住手的。
试想想,倘若有个地方,只需你写个折子递上去,没过几日就能拿到钱财,甚至无需任何抵押,也不会有人催促你还……
谁能不动心?!
像张家那样的到底是少数。张家是清流,读书人嘛,也不讲究甚么排场,对于吃喝用度也不甚在意,且祖上原就是富庶人家,子嗣各个都很争气,官途顺畅不说,嫁娶的也都是富贵人家,压根就不缺钱财。当然,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张家素来信奉因果循环,总觉得不可能会有天上掉馅饼的的美事儿,即便太祖皇帝不追究,长青帝也不追究,那之后?万一碰到个抠门皇帝,祖上是爽了,后辈子嗣还要不要活了?
抱着这样的想法,张家当年只象征性的向国库借了一千两银子,既不曾让张家鹤立鸡群,又给后辈子嗣留了退路。一旦真碰到抠门皇帝,咱们老老实实把钱给还上,即便算上利息好了,撑死了两千两,再多那就变成印子钱了,想来再怎么抠门,也不至于干出这么没品的事情来。
可惜,大部分人都不像张家那般想得深远通透。也因此,廉亲王看着手头上厚厚一摞的欠银明细单子,只觉得眉心直跳,额头更是青筋暴露。
谁也不知晓,廉亲王在接手追讨欠银这个苦差事儿之后,还特地去核对了一下国库存银。他原以为,甭管国库再怎么空虚,怎么着也该有着上千万两的白银罢?事实上,国库里只剩下了不足七百万两银子,这还是因着近两年还算太平的缘故,万一再来个战乱,估计国库就要被翻个底朝天了。
“一群混账东西!看看这些,借银三十万两以上的就有二十七家,全都仗着圣上仁慈宽厚,各个都不把自己当外人!真以为国库是他家的私库了?哼,等着,先拿这些人开刀!”
廉亲王原就出了名儿的冷面皇子,盛怒之下更是周遭都泛着冰寒的杀气。
同时,这也证明了张家老太爷的猜测是正确的,即便上头真的要讨债了,也不可能拿张家下手,毕竟一千两银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