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慢穿之还是社会主义好-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出孝就圆了房。
  大奶奶孕期里就被发现有了身子,等出了一年孝期就诞下了大小姐,只三奶奶又不用守孝,这都多长时间了,什么消息都没传出来。
  还整日里跟三爷斗气打架,眼见着势头是一日不如一日了,听老太君的意思,这是想给他抬个通房。
  可府里的爷们自成婚后丫头们一概打发了个干净,身边伺候的都是小子们,三爷又看不上三奶奶带过来的陪嫁们,噜,昨日三爷跟三奶奶吵起来就是因为三奶奶疑心三爷多看了她身边的平儿一眼,这才酸起来了,可三爷撂下话,别以为谁都盯着她的几个丫头不放,他要纳妾就去府外抬一个官家小姐回来。
  既然三爷都松了口,那……自家的五儿是不是能试一试?以她看来,三奶奶的身子必然是不成的,不然有公主整日里看着,她都没生出来,怕是再请了谁也都没用。
  这么一来,做三爷的妾室就不同以往了,要是诞下一儿半女的……她家五儿知书达礼,知情识趣的,哪里比不上外头小官家的,要不要托夫人身边的顾妈妈说项说项?
  那头王熙凤不知道有人惦记贾琏,她正气的卧床不起,平儿在一旁苦劝:“奶奶好歹起来吃一口,这还是刚从厨房弄出来的。”
  王熙凤紧闭着眼一动不动,平儿见了叹口气又劝:“您何苦跟自己个过不去,我们家那位爷你也不是不知道,是个驴脾气,等消消气就回来了,况且公主不是都没提没问吗?”
  王熙凤本来就郁气难疏,听了平儿提起贾琏时那亲近态度,心里更莫名酸了几分,更不想起了。
  主仆两人正说着,就听二门外下人们连着喊了几声“三爷”,平儿还没来得及迎一下,就见贾琏一阵风似的进来了。
  一来就冷声让下人们都出去,平儿担忧的看了眼王熙凤,可也不敢在这位爷气头上忤逆,面有难色的退了下去。
  本来听小子们说他走了三奶奶找都没找就歇了时攒了的一肚子火,可一进来看速来要强的她一动不动的躺着,眼泪顺着脸往下淌,不禁心里一软。
  上前摸了摸她的额头,见没有烧,松了口气才叫她:“起来把饭吃了,不然哪有力气摔东西?”
  王熙凤一听这话又一阵委屈,只是贾琏先低了头,她到底起来了,就着他的手吃了一碗饭。
  见她急急的吃完了,知道她这是自昨儿下午就没动饭食了,贾琏又气又好笑的说:“你说你这争强好胜的性子怎么就总往自己身上使?”
  王熙凤这几年跟贾琏过得蜜里调油的,在他跟前也不像在外面那么八面玲珑,闻言负气道:“你管我,反正新奶奶进了门,也就没了我立脚的地方,我又是个没娘没家的,趁早饿死了也好给她腾位子。”
  贾琏一听这话气上心头,冷笑道:“我还没说你给你的好表哥绣扇套子呢,你倒编排起我来了。”
  这话一出口他才道自己这是被气昏了头了,怎的连这话也说出来了。
  王熙凤闻言诧异的张了张口,愣了一会才知道他说的是哪回事,噗嗤的笑了一声,转身拉了拉他的手,贾琏正在气头上,见她撩拨自己,只一抽手。
  王熙凤哪里肯,死死的抓着他,解释道:“我道你这几天阴阳怪的,老提二嫂子,还以为你这是嫌我……才有了外心,没想到原来是这一折子事。”
  贾琏见她丝毫没有心虚,想起那日他见二哥的扇套子上的桃花分外眼熟,等仔细一看才发现这分明是凤哥儿的针线,等他要仔细看时二哥宝贝似的藏起来了,于是心里更气。
  “那是二嫂子让我帮着做的。”
  贾琏闻言不信:“给二哥哥的,她自己不做,让你做什么,况且府上又不是旁家,连个针线房都没有。”
  王熙凤见他到底没有使劲把手抽回去,甜甜的笑了下才回他:“这就有一段故事了。”
  “什么故事?”
  “二哥跟二嫂子相看的时候,她诓二哥说自己好做针线,可这都进门三年了,二哥催了好几次,她连个袜子也做不出来,这次催的急了,大嫂又忙着给明珠种痘,她这才求到了我头上,我看她焦头烂额的实在可怜,这才帮她做了。”
  虽然做了没几天她就吃醋偷偷藏起来,不让二哥戴了。
  她说着觉出了不对,狐疑的看了看贾琏:“我分明都换了针法,你怎的看出来是我做的?”
  贾琏一听这话脸噌的变了,像被烫到了一想跳了起来,嘴上却说:“自然是我眼力出众。”总不能说自己见她绣,已经等着样外戴了,可一等二等不见她送来,反而在二哥身上看到了,这才屡次三番提及二哥二嫂的恩爱事,想看她是不是要跟自己解释。
  “你别乱想,娘都说你身子没事,老太太也是随口说一声,只要我不应,没人能往我们房里塞人。
  昨日我看平儿,也是想她跟着你来府里好几年了,她也到了该婚配的时候,我身边的宴儿求了好几遭,你问问她有没有意思?”
  说着顿了顿:“你身边的其他几个也该有个章法了。”
  见她颇不愿意,知道她是舍不得,就安抚道:“等嫁了人再进来伺候,也耽搁不了什么?你看娘那里除了裹衣妈妈,旁的几个不都是嫁了人又进来伺候的?”
  王熙凤就是怕平儿走了自己身边周转不开,听他这么一说想一想也就同意了,又见他对平儿没意思,心里更舒坦了几分。
  贾琏见她松口了也松了口气,也不知这婆娘真精明假精明?搜自己私房钱倒是能干的很,自己藏到马厩里她都能让人找出来,可身边丫头有了心思却好像看不见,有个什么也只知道样自己身上使劲。
  没看到自老太太说要抬个通房,这几个丫头往自己身边凑的次数多了许多吗?连向来妥帖的平儿心思都有些不稳。
  不然今天她的消息是怎么传到自己耳朵里的?
  不过娘说的对,自己跟凤哥儿如胶似漆的,她又迟迟不生孩子,自己倒是不急,可丫头们常年只对着一个英俊潇洒的男主子,起了不该有的心思倒也平常,等有了人家这心思自然就没了。
  ……
  顾妩听裹衣的禀告放下了心,儿子房里的事她实在不好老插手,可这两人也太闹腾了,三天两头的置气闹别扭,也真是对冤家。
  不过明知道瑚儿已经袭了爵,琏儿前程也差不了,王熙凤倒没有什么歪心思,熟知婆母脾气跟朝廷律法的她也不敢做甚出格的事,只是一心扒拉银子,琏儿也能挣,这也不是什么多大不了的事。
  至于孩子,两人的身子都强壮的跟牛一样,怕这孩子只是来的迟一点,不过这样也好,来的迟了他们两也能好好磨一磨,免得整天胡来。
  可卿跟阿姝她倒是放心。
  可卿可是瑚儿千辛万苦才等来的,两人脾性爱好也挺和,又有明珠在里头调和着,怕是没多久他们院里又要添人了。
  谢姝跟贾珠也好的跟一个人似的,她头上又没正经婆婆管着,过得要多自在就有多自在,自己也不用多操心。
  

    
第124章 红楼77
  倒是元春; 当初老爷子没了; 府里难免忙乱; 照看王夫人的下人怕老爷子一走; 府里就得分家,她们也想找个好去处; 这才在看护时松了几分。
  王夫人听闻儿子冲喜娶了大房的下属之妹; 又是个武将世家的,心里只怕这是顾妩使坏; 又气又急,她这病又是不能激动的,这么多算计的一个人,一口气没上来; 居然就这么没了,等下人们发现,她身子都硬了。
  可怜元春守完爷孝守母孝,明明都要相看了,可硬生生就这么耽搁了,她自己倒是不急,可贾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嫁女高嫁,元春是贤孝出名的; 又是在国公夫人和明。 慧公主跟前亲自教养的; 因此她虽年龄听着大些,可刚一出孝,就已经有好几家人来探口风了。
  顾妩心里又是骄傲又是心烦; 在她看来,这给闺女找婆家比给儿子找媳妇更麻烦。
  娶媳妇只要姑娘品行各方面都不错,又门当户对就行,可这嫁闺女不同,不仅得考察男方的人品,他家的风气、婆母是不是严苛、有没有难缠的小姑子、身边是不是有青梅竹马或心心相印的丫头、府里是不是有投奔的表小姐……
  甚至连家里环境复不复杂都要考察进去。
  没办法,娶媳娶一人,嫁女嫁一家,任何因素都有可能让元春过不好。
  所以不同于给贾珠找媳妇时各个都觉得不错,这些时日挑来挑去,贾母觉得哪一家都有他的毛病,一张纸的名单划来划去,基本上就没人了。
  等划光了她又舍不得,就又让人誊一份再划,顾妩看着她实在不成样子,就干脆把元春也叫了来,让她自己跟着看。
  反正日子也是她自己要过的,元春又是个兰心慧质的姑娘,自然晓得自己想要什么。
  而且以自己的了解,她是那种到哪里都能过的不错的人,况且有她学的诸多东西,只要府里不倒,就是她跟前世一样进了宫,也能活的滋滋润润的。
  元春见大伯母叫了她来,听明原委后也不扭捏,大大方方的跟贾母一起挑选了起来。
  顾妩见她们研究的认真,就让人把她查的东西都交了出去,让她们综合着看。
  贾母早在给贾珠寻婚事时就见过大儿媳的能力,也知道她能在宫里都混的如鱼得水的,肯定自有她的门路,因此只从善如流的收下了,也不多言。
  元春却被这般详细的东西吓了一跳,只她为人聪慧,又颇有几个手帕交,也听过她们相看时的流程,这么一对比,自然就知道这份东西多难得,也明白大伯母这是真心为自己着想,便默默心领了她的好意。
  这边祖孙两在仔细相看。
  那边顾妩却忙着旁人把清竹院打扫出来待客,因为林如海夫妇要回京了——经过他三年的斗智斗勇,江南盐课一肃而清,皇帝龙心大悦,在收了一大批盐税入库的同时总算想起了林如海的功绩。
  盐政何其重要,林如海能在任上待这许多时间也够了,他又有心再派个心腹去,免得养大了这位心腹的心,说来也巧,正逢户部尚书乞骸骨,皇帝一寻思,这人挣钱理账倒是一把好手,于是一纸圣旨,便擢升林如海为户部尚书。
  算一算林家接了旨意也快一个多月了,按着路程,怕是这几日怕就要进京了。
  按理说林府在京里也有宅子,来了应该去那里才是,可谁让自己有“人质”在手呢?
  这几年里,这两口子想闺女想的不得了,这次好不容易回来,怕是要陪着黛玉在府里住些日子,等他们的宅子收拾的差不多了,手续办好了,才会搬回去,现在免不了收拾收拾,免得人进了府,还没住的地方。
  什么?你说林绪之,他出了孝,皇帝为了安抚,早早的叫进宫去了,怕没几日就要回营报道去了,连贾政也逃不过这个套路。
  谁让自己有用呢?
  她刚旁人收拾完回了院子,就听裹衣说几个小的在外面求见。
  顾妩一听忙让她们进来,等她们一来就说明了来意,原来黛玉得知父母进京,便想去码头等着接,迎春她们一听也挺稀罕,就闹着一起去。
  眼看着这帮小丫头眼巴巴的瞅着,顾妩逗了一会还是同意了,反正有侍卫们跟着,也出不了什么大事,况且她要担心也是担心哪个要不长眼了,撞到她们手里被打出个好歹。
  不过……这宝玉是怎么回事?怎么每次女孩子们有什么活动他都跟着,要不是他长相并不女气,她都以为王夫人当初真生了个闺女呢!
  也难为他身在外院,也能这么快大听到女孩们的动态,一次不落的参合进来。
  大概因为没了贾母跟王夫人的溺爱,这小子虽然不爱读正经书,但课业好歹也没放下,且琴棋书画、诗书对子……他是无一不通,还颇有灵气。
  贾政见他实在不爱仕途经济,二房又有贾珠在前边顶着,虽不爱见他这幅不求上进的样,但也一副眼不见心不烦的作态,没想到他自己倒挺争气,虽没能入了顾老爷子的眼,但给自己找的也是当世有名的书画大家。
  外头提起贾府这位四爷也是赞誉有加,被夸的多了,也就默认了,还时不时板着脸让儿子藏他求幅他师傅的字或画来。
  而这群姐妹里,于读书上,黛玉、宝钗、英莲是最有天分的,只宝钗与元春一样,相比于诗词歌赋,她更爱经济学问与算学。
  因着宝玉于诗书上的灵气,他倒也常与英莲、黛玉几个一起论诗,在起的诗社里也自成一派,宝玉又是个听真诚可爱的男子,这么一番两番下来,要不算黛玉身边妈妈对他防的紧,他们关系倒还挺真挺不错的。
  不提宝玉在家里的表现,因他为人真诚又爱结交朋友,在京城里颇有几个玩的好的,湘云定的那位卫家的公子就是其中一个,旁的几个说起来也都各有千秋。
  说起来也是缘分。
  这些年林绪之正经教出来的徒弟也就薛蟠一人,他本身重孝在身,丁忧在府闲着没事干,就想再物色几个徒弟教一教,免得闲的蛋疼,整天看着顾妩却没法下手。
  恰巧那次宝玉带了几个人回府宴客,那帮兔崽子喝多了烧得慌在园子里浪荡,不知哪个提的要去演武场见识见识薛蟠的身手。
  薛蟠一身功夫,本就不惧几个“弱鸡”的挑衅,又喝酒上了头,一帮子人起着哄就去了。
  正逢林绪之手痒想练一练,这一去就收出一个徒弟来。
  林绪之见他根骨悟性都不错,就动了心思,当下若无其事的走了,私底下却找人调查了一番。
  等看到情报时他却更满意了几分,他看重这人名柳湘莲,素性爽侠,不拘细事,虽然爱赌博吃酒、眠花卧柳,可这也是没人大管才惯出来的臭毛病,男人嘛,为人讲义气,脑子又没坑,自然就能调教出来。
  起了收徒的心后他也不私问,直接找了柳湘莲的姑姑,言明自己看上这个徒弟了,让问一问他有没有拜师的想法。
  柳家姑姑得了消息喜不自禁,当天就叫了侄儿回家,夜里拾掇了一桌好菜,等吃饱喝足才扔出来这么一条消息。
  柳湘莲自见识过几次薛蟠的身手,本就对这位传说中的前安远候向往不已,上次入侯府时,也因听他问了几声乐的差点没找着回家的路,眼下听姑母这么一说,哪还有不同意的,花光了好几个月的银两这才算备齐了拜师礼。
  又辗转反侧一晚上,第二日顶着一对黑眼圈跟着姑母上了侯府。
  自此,林绪之多了个俊徒弟,柳湘莲多了个管天管地的师父大人,一番管教下来,也算改了改他浪浪荡荡的臭毛病,只他爱串戏这一点,林绪之倒没拦着他,只让他过过瘾,却不许他常到戏场子里去。
  这京里玩票的多,兴致来了唱两嗓子也没甚,龙子龙孙的爱这一口的也不少,可真要认真起来那就不行了,优伶娼妓同属一类,一旦沾了,那边撇不清了,阿妩虽也说职业无高低贵贱,可自己要放任他这般下去,怕柳家的祖宗都得气的从棺材里跳出来。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点子道理他还是晓得的。
  扯远了,见顾妩同意了,一帮猴子们勉强待了会,就找借口自去了,跑的要多快有多快,生怕其他人收拾好了撇下自个。
  见她们逃也似的溜了,顾妩乐了会就叹起气来。
  这明明都还一团孩子气,居然就有人家来问了,贾母也对这情况见怪不怪,甚至还透出来几分让她趁早挑的意思。
  倒也是,元春能留这么长时间,也全是因为守孝的原因,可在外人看来,迎春她们也能相看了,没见湘云小小年纪就已经定了亲?贾母身子骨虽好,但她也怕自己跟贾代善一样忽然就没了,再连累迎春几个跟探春一样,误了最佳婚龄。
  虽说府里光景好,多的是好男儿挑,可到底趁早选保险些,免得最好的都被旁人家的抢光了,剩下些歪瓜裂枣的就不好说了。
  顾妩也被这事恼的一个头两个大,只看元春一个选起来这么艰难就知道了,她怕还真得早早物色起来。
  最麻烦的是……要操心的姑娘太多了,真是压力山大,真怕头发都愁的掉光了。
  

    
第125章 红楼78
  林如海夫妇并不知道自家闺女带着一帮娘子军在码头等着; 两人正在船上话家常; 不知怎的; 说着说着就聊到了黛玉身上。
  实在是女儿自小体弱多病; 两口子的对她映像也皆是如此,尤其是贾敏; 平日里若是见了哪家的小姐病弱些; 便没来由的有些好感,甚至听到哪家表小姐受了委屈; 回府怎么也得哭一场。
  要不是女儿的身子实在离不了大嫂,她又舍不得夫君,怕是他们两说破大天也舍不得留黛玉一人在京。
  林如海一个大男人虽不像妻子那样时时记挂着女儿,但黛玉于他而言也分外不同; 不仅是自己千辛万苦盼来的闺女,更好像是林家的福星。
  自她出生以来,不仅人丁不旺的林家得了子嗣,自己更是前程似锦,连贯来身体病弱的敏儿,现下也同常人无异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