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武则天]女皇之路-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不是说你没碰过她吗?!”这是吴诩最疑惑的一点。
    之前听说杨氏女对武敏之围追堵截过很多次,搞得武敏之都有些狼狈,有时候还不得不虚与委蛇一番。当时,吴诩还挺佩服这妹子的勇气的,现在想想,这妹子的胆子也太大了点吧?
    居然敢赖她家武大郎当便宜爸爸!
    不想,武敏之在沉默了好一晌之后,居然道:“那孩子应该是侄儿的……”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震惊地看着他。
    武敏之脸上的神色未变,但眼神却如千年寒冰一样冷。
    显庆八年冬,周国公武敏之在长安大婚,新娘却不是之前传说的右相许圉师之女而是司卫少卿杨思俭之女。
    这其中的缘由,长安上下已经有不少人知道了,可久在上层圈子里的人自然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所以周国公夫人换人这样的话题竟是一点都没有鉴于市井。
    所有的报刊都只简单的刊登了一下周国公要成婚的消息,连国公夫人的家庭背景都没提。
    之后的婚礼也比所有人预想的要低调多了。
    荣国夫人仅在周国公府上摆了十几桌酒席,宴请了一下武敏之的上峰和军中同僚,连政事堂的相公都没请。
    倒是太子李贤专程来周国公府上坐了坐,顺带送来了天皇天后和几位皇子皇女的贺礼。
    还有一个就是不请自来的小李相公。
    不知怎么的,小李相公这天心情似乎很不错,笑得比新郎官周国公可开心多了。连有人壮着胆子询问小李相公什么时候也请他们喝喜酒这样的话,他都不以为忤。
    这长安上下谁不知道,小李相公当年出头重修氏族志,可把一干世家大姓都得罪完了,甚至扬言,就算让家中的小娘子终身不嫁,也不嫁给李三郎。
    小李相公却毫不在意,也放出话去,他还偏就非一等世家的娘子不娶其他的连公主都免谈……
    这下可杠上了。
    于是,这么多年来,小李相公一直是长安城数一数二的黄金单身汉,但却没有哪家官媒敢给他做媒的。
    世家为了争一口气,哪肯把闺女嫁给他,而小李相公也不在乎娶不到娘子,倒是跟教坊的不少头牌娘子打得火热,平日里也总住在宫中崇文馆的小院子里,倒是少了许多琐事。
    今天武大将军成亲,小李相公原本该是在女方那边吃酒的(因为武敏之同学这边根本没请他),却不知这位相公犯了什么抽,居然跑男方这边来了。
    满大厅的来宾都是五大三粗的军中汉子,徒然来了个面若好女的俏相公,喧闹的气氛忽然像是沸水之上叫了一瓢凉水一般,忽然安静了下来。
    迎宾的是武敏之的副将,他一见小李相公来了,慌忙将他请到上座去。
    小李相公也不推辞,拜见了太子殿下之后就直接坐到了贵宾席上,自顾自捏着酒盅喝起酒来。
    不一会儿,一身红衣的新郎武敏之出现了,看起来是刚刚更衣过的——就算武敏之身为国公,在迎亲的时候也逃不了被新娘的亲友用秸秆抽打的这一流程。
    众人见武敏之回来了,就知道新娘子已经接到了国公府外了,原本想打趣新郎官两句的,可看青年的神色十分冷漠,完全看不出今天是要成亲的样子,众人也不敢放肆。
    “微臣拜见太子……”武敏之向太子李贤行了一礼,又向代表李绩老爷子来喝喜酒的李敬业招呼了一声,这才看到也是一身绯衣的小李相公。
    武敏之愣了一下,随即冷着脸对李三郎道:“李相公莅临寒舍,敏之不胜荣幸。”
    李三郎却含笑不语,只是举了举酒盅。
    武敏之目光微微一闪,正要开口,却听太子李贤已经插口道:“阿兄,新妇就要倒了,你还不去准备?”
    正说着,就听司仪在外高声道:“新妇到————”
    意思鼓乐齐鸣,喝彩之声宛如雷鸣。
    就见一身大红的新娘在两位贵妇的搀扶下缓缓进了大厅……
    李贤看他家表哥也不知在想什么,根本没有上前去迎新娘的意思,忙推了他一把,低声道:“阿兄,你可别忘了你说过什么!”
    这话,李贤似乎也没打算避着李三郎说,说完之后他还略带深意的看了后者一眼。
    李三郎是什么人呐,哪会跟一个在他眼里,连毛都没长齐的少年置气,他只是哼笑了一声,然后看向已经快走到武敏之跟前的新娘子……
    时值隆冬,新娘子穿的喜服十分厚实华丽,一时也看不出这女人已经怀了孕。
    武敏之面无表情地跟新娘相对而立,行过交拜礼后,就直接掀了新娘子的盖头。
    拿着秤杆正要递给武敏之的喜娘不由愣了:这武郎君怎么不按规矩出牌啊!
    一帮围观群众那管这些,见新娘子的盖头被掀了,立刻喝起彩来。
    而新娘子此时手中还执着一把团扇,扇面正好遮着自己的脸。
    一时,围观的群众又开始起哄,让武大郎吟诗。
    贺兰家也是不小的世家,家学底蕴极厚,武敏之自小聪颖,这吟诗作对之类,于他来说本不是扇面难事。
    何况今日乃是他小登科之日,要想让新娘却扇,必须得拿出十二分才气来,吟一首好诗才行。
    谁知,年轻的周国公根本无意吟诗,随手往身后一拉,拉了小李相公上来,道:“久闻李相公善作应诏诗词,今日还要有劳了……”
    作者有话要说:表哥结婚了=。=

第367章

第二十三章 儿女20
    小李相公的文采自然是极好的;随口吟上一首却扇诗更是不在话下。
    但是……
    “本相为何要帮你?”李三郎听了武敏之的话,不禁挑高了眉梢。
    “武郎君文武双全;怎么连一首却扇诗都要人代吟?”
    武敏之听到这话却忽然笑了;青年一向冷面,极少露出笑容;就是那些跟他混迹军营多年的汉子们也难得见他笑。
    今天武郎君忽然这么璀然一笑,还一点不带冷意;可把众人惊呆了。
    然后;众人就见武敏之对小李相公轻声说了一句什么话;原本一脸看好戏样子的小李相公倏然变了脸色;然后不情不愿地开口道:“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
    在场的多是武夫;纵然有几个世家子弟;在文采方面也比不上武敏之和李三郎,众人只听那小李相公短短四句诗刚一念完,新娘子就忍不住去了团扇……
    一时,喝彩之声如雷贯耳。
    一般到了‘却扇’这一步,新妇或因羞涩、矜持等等情绪,多半不会立刻拿下扇子,除非新郎的文采实在高,所吟之诗十分打动新娘。
    今日小李相公一开口,新娘子就立刻去了团扇,可见其文采非凡,也难怪武郎君要请他帮忙呢!
    众人都如是想着,可事实有真是这样吗?
    太子殿下目露深思之色,而跟在他身侧的李敬业也一脸探究。
    “李相公果然文采不俗。”武敏之根本看也不看新娘一眼,只盯着李三郎看。
    “哼!”小李相公冷哼一声,不悦道:“还不快去牵你的娘子!”说完他就拂袖而去。
    接下来的执手礼,武郎君的脸色倒是好看了许多,竟然一路都微微扬着嘴角。
    众人都猜测,大概是新娘子实在美貌,连武郎君这样的冰山都有融化的迹象吧……
    杨氏女之前号称‘长安第一美人’,所言不虚啊!
    武敏之成婚之后,并没有接受吴诩给他的婚嫁,反而马不停蹄地出发到南都,接手了南都的兵制改革工作,为大唐打造无敌舰队去了。
    武妈妈心疼孙子这样辛苦,可又不好拦着他建功立业。
    家中有了孙媳妇儿后,杨氏反而比之前更忙更操心了,谁让孙媳妇儿是买一赠一进门的呢,不能管家不说,还得像国宝一样被伺候着。
    可杨氏的年纪毕竟不小了,哪里还能像前两年那样什么事都一把抓,成日里还要担心怀孕的女儿,担心在外工作的孙子,担心未出世的玄孙等等等等……
    于是,武敏之走了还不到一个月,她就病倒了。
    李贤得知杨氏病倒之后,立刻派了一堆太医到周国公府上去蹲守。
    别人也许认为杨氏不过是操劳过度累倒了,李贤却知道,他这外婆应该是大限将至了!
    李贤心里很烦躁。
    他记得前一世因为外婆杨氏的逝世,他那一向强悍的阿娘竟然大病了一场,之后又发生了武敏之居丧期间招妓淫乐以及逼*奸准太子妃杨氏的事件,他家阿娘非常愤怒,因此杀了不少人,还召回了后海祸害了不少李唐宗室的武氏兄弟的后人……
    这一世,虽然很多人和事都发生了不小的改变,可一些该发生的事还是发生了,该死的人也还是死了,即使原因与强势不同,可结果呢……
    李贤不敢赌,也不敢把希望寄托在武敏之身上。
    所以,他一面吧杨氏病重的消息牢牢瞒着远在洛阳的吴诩,一面秘密派人到南都去知会武家表哥……
    而李贤虽然把杨氏的消息瞒着吴诩,却没办法瞒过他爹李小九陛下。
    不过,李小九陛下对儿子的这一做法并没有干涉。
    吴诩这次怀孕相当不顺利,前三个月为了李弘的事费神费力,好几次险些滑胎。
    等胎位稳固之后,又出了杨氏女声称怀了武敏之的孩子的污糟事,逼得武氏不得不毁了与许氏的婚约,改聘杨氏……
    为了这件事,吴诩气得要死,她原本只想让杨氏做武敏之的妾室的就算了,许氏那边的婚约还是不变。
    可是,不知道武敏之抽什么风,非要明媒正娶了杨氏……
    许氏也傲气,二话不说就把女儿许给了薛氏。
    于是,武许两家联姻之事就这样黄了。
    吴诩为此骂了武敏之一顿,连他的婚礼也不肯出席,更不许李小九做武敏之的证婚人。
    最后,只有留在长安监国的李贤被俘众人,去了武敏之婚礼给他撑场面就罢了。
    吴诩的气来得快也去得快,等武敏之完婚后,也差不多消气了,而此时她的肚子已经相当大了,行动十分不便,就有点想念留在长安照顾孙媳妇儿的杨氏了。
    可昭明宫上下哪敢把杨氏生病的事告诉她。
    好容易到了显庆九年春节,二圣都留在洛阳过节,长安那边就以太子李贤为首送来了各种贺礼。
    吴诩没见杨氏到东都来看她,颇有些失望。
    李小九陛下只能安慰她:“大郎家娘子身子十分不便,夫人走不开也是常理……”
    吴诩闻言只能哼哼两声,不说话了。
    说来那杨氏女也不知是怎么回事,养个胎也养得鸡飞狗跳的,吴诩已经不是第一次听说那位的胎儿不稳,急召太医保胎这些话了……
    也难怪武妈妈走不开,这毕竟是武敏之的第一个孩子嘛……
    吴诩也不是没有眼线在长安的,当初听说太子送了一堆太医到周国公府,她还奇怪呢。
    后来就一直听说都是那个杨氏闹的,吴诩也就不再关注这事了,倒让李小九陛下和李贤父子松了一口气。
    可是,没等李小九陛下父子两个放心太久,长安那边传来了噩耗。
    荣国夫人杨氏一觉睡去竟然再没醒来,阖然长逝了,享年九十二岁。
    这事当然瞒不住吴诩。
    吴诩乍听到武妈妈逝世的消息,当时就愣住了。
    在她眼里,武妈妈就像个不老妖精一样,八、九十岁了,还一直眼不花耳不聋,骑得马来打得了猎,每天打扮得雍容华贵的,完全不比那些五六十岁的贵妇们差。
    这样一个精力充沛的老太太居然就这样去了……
    吴诩没有哭,可李治快急哭了。
    “阿武……阿武……你别这样……想哭就哭吧……”他使劲搂着吴诩,希望她能有点反应,哪怕是大哭一场也好……
    阿韦、小顺等人也都十分紧张的看着自家天后娘子,生怕她有什么不测。
    可是,众人的紧张情绪却让吴诩有些哭笑不得。
    “我没事,真的。”她可不是那些动不动就只会痛哭流涕的小娘们儿……
    武妈妈去了,她在这个世界又少了一个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了……
    她的确很伤心。
    可她为什么要哭呢?!
    “阿娘走得并不痛苦,这是一件好事……”吴诩红着眼睛,反手搂着李小九,“以后……我就只有你了……”
    你可千万别走在我前面啊,李小九!
    吴诩的历史比较渣,可也记得比她小五岁的李治应该是比阿武本尊先离开很多年,所以阿武本尊才能当上女皇……
    她不想当女皇,如果可以,她倒宁愿跟李小九一起死……
    吴诩的话并没有说出来,可李小九像是完全明白她要说什么似的,也用力地搂紧她作为回应。
    显庆九年春,天后娘子在东都洛阳产下小女儿太平公主。
    这次生产差点要了吴诩的命,竟比当年生二郎的时候还凶险。
    从阵痛开始,整整两天,孩子都不见出来,所有人的脸上都是一片凝重之色……
    连着两天,李小九陛下和李弘、李妙善等人都等候在外殿,吃不下也睡不着,只等着吴诩的消息。
    但是,血水一盆接着一盆地往外送,内殿却一直没有任何动静。
    吴诩不喜欢叫疼,即使是已经痛得失去了意识,她潜意识还是压制着自己的呻*吟……
    毕竟这具身体已经年过四旬了,就是有现代化的医学技术,要想平平安安顺产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何况是在唐代。
    唯一可以庆幸的是,有孙老爷子这个神医在。
    一个好的医生,就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所以,吴诩最终还是成功诞下小四娘,母女均安。
    整整两天两夜不眠不休的李小九陛下在听到婴儿的哭声,又得知吴诩并无大碍后,终于支持不住晕倒了。
    可怜孙老爷子为了天后娘子两天两夜没能休息,好容易除了后殿,又要给前殿的天皇陛下诊治。
    结果,一搭李小九陛下的脉,孙老爷子就皱紧了眉头。
    李弘等人看得好不紧张。
    “孙翁,阿爹他怎么样?”
    孙老爷子捏着自己的胡须,半晌不吭声,似乎不知道怎么组织语言来叙述李小九陛下的病情。
    李弘心急如焚,忍不住又问道:“莫不是风疾复发了?”
    他前段时间在山上住了好一阵子,身体可比以前强健多了,心里总想着他爹李小九陛下的风疾可比他的严重多了,若是也能到山上疗养一段时日就好了……
    “郎君稍安勿躁……”孙老爷子摆摆手,让李弘冷静下来,然后缓缓道:“天皇这宿疾兵士短时间休养就能痊愈的……这几年,天皇为政事殚精竭虑,元气本就耗损得厉害,亏得他并不沉溺酒色,也不胡乱服用丹药……”
    “还有救。”孙老爷子最后下了定论。
    作者有话要说:预计再写一大章就完结,酱紫~

第368章

第二十四章女皇01
    众人闻言;居然没有一种松了一口气的感觉,反而更担心了。
    几人中就尤其是小三娘;她可是跟着孙老爷子学过多年医术的;看到东西自然比李弘等人深刻得多了。
    之前,她就觉得她爹的气色不太对劲;但那时大家都比较紧张她阿娘的情况,她也就没有特意询问她爹最近的身体状况如何;谁知一时疏忽;竟得到了这样一个让她郁闷的结果!
    “师父的意思是……让阿爹静养?”小三娘迟疑地问孙老爷子道。
    孙老爷子点点头;再没有他话。
    李小九陛下毕竟还年轻;而且不像他爹李二陛下那样酒色无度;最后还嗑药;弄得孙老爷子也无力回天。李小九陛下只要好好保养身体;即使身体底子那样差,也肯定能比他爹活得更久些……
    孙老爷子虽然详细说明李小九陛下如今的身体状况,却一再强调‘静养’二字,众人也大概明白了他的意思。
    一时,殿内的宫人内侍大半跟着孙老爷子出去开方子、抓药、煎药去了。
    留下李弘兄妹几个侍候还在昏睡的老爹。
    虽然听孙老爷子的意思,自家阿爹没有性命之忧,李弘还是愁云满面。
    他愁的不仅仅是阿爹阿娘的身体状况,还有正处在改革关键时刻的政局。
    阿娘刚刚经历难产,元气大伤,短时间内肯定是无法再回朝堂理事的。而阿爹这个时候静养不能视朝,也是不能避免的……
    那么,刚刚被压下去的反对派会不会趁势死灰复燃呢?
    李弘忽然觉得自己的离开,是不是有些太自私了?
    他当了这么多年储君,手中的力量也是相当不能令人小觑的,可是他竟然没有及时把这些势力交给二弟……
    二弟这个太子当得一定很辛苦吧!
    那些官场老狐狸可没那么容易信服一个从没有执政经验的新太子的……
    尽管以前很多时候,在他生病的时候,二弟总会任劳任怨帮助他处理政务,可是这些事二弟从来不让他对外宣扬,除了东宫的一些心腹之外,几乎没有人知道他家二弟的执政能力其实比他有过之而无不及……
    李弘想来想去,还是感到十分担心,脸色也越发苍白。
    小三娘一看李弘的脸色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