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武则天]女皇之路-第1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小九陛下一看爱子和心腹都到齐了,原本暗含恼怒的神色立刻收敛了回去,换作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
    小李相公坐下之后,就开始打量还兀自跪在殿上的老头。
    那老头身上穿着一件淄衣,头上扎着一方道家子弟常用的逍遥巾,再配上那一尺多长的飘逸长须,看起来还真有点道骨仙风的样子,当然如果能忽略这位老爷子额头上刚刚被砸中的红印就好了……
    小李相公若有所思的看了一会儿那老爷子,白皙的脸上忽然微微扭曲了一下,眼神也从刚才的慵懒状态变得十分犀利。
    吴诩此时已经认出了跪在地上的这个貌似神棍的老爷子就是目前钦天监的一把手李淳风,她还是没搞明白这李老爷子的来意是什么。
    如果说跟她手上的卷轴有关,那么是不是说不久要发生日食了吗?
    日食这种事这个时代还是一个相当可怕的天文现象,虽然汉代已经有科学家推测出日食的形成原因,可那些科学家的著作并未被人世人所知,很多儒家学者也对这些科学著作很不以为然,大肆打压。因此,如果真的出现日食,李小九之前东征半岛、倭国和大力选拔寒门青年干吏为地方封疆大吏等等‘不合常规’的事,很可能被那些迂腐老臣和世家拿出来作为攻击新政的借口。
    吴诩是不怀疑钦天监的天文观测技术的,也相信李淳风这个看着像神棍的老家伙应该知道日食什么的跟那卷轴上说的话一毛线关系也没有,可是为什么这老家伙还是被李小九砸了呢?
    “李卿,你的意思是不久就会有日蚀发生?那这卷轴是怎么回事?难道有人要针对我?”吴诩也没兜圈子,单刀直入就问李淳风到底是怎么回事。
    天后娘子的直觉还真是准,这都还没了解情况呢,就看出有人要针对她了!
    李淳风不由暗暗抹了一把汗,当初他收到那卷看起来像是谶语一样卷轴时,也是琢磨了好几天才看出,有人不但已经查知了他的勘探的情况,还已经设下了针对天皇天后的毒计了,尤其是针对后者的!
    “天后明鉴,这日食之事,老臣也是才刚刚推算出来的,可长安城已经出现了一些日蚀不祥的流言……”李淳风好歹也在宫廷为宦多年,自然知道皇帝对某些天文现象变化的事十分关注,每次都要提前做好应急措施,有时甚至还要搞点愚民的‘祥瑞’来忽悠大众。
    如今这引导舆论的事却让别人捷足先登了,也难怪天皇陛下这么生气呢!
    现在长安上下的民众对日蚀的‘意义’已经有了一个初步印象了,到时候真日蚀了,那还不引发恐慌啊!
    倒是那帮世家登高一呼,忽悠了底下不明真相的人民群众,李小九的统治可就糟糕了!
    这下吴诩也知道事情比她想象中还严重……
    “唉唉……当初真该把科学也作为选进士的必考科目……”吴诩不由懊恼地嘀咕道。
    不过这个时候也不是懊恼的时候,还是想想怎么破世家们即将到来的逆袭吧!
    显然,在这种事上,太子殿下的经验还不足,只能默默坐在一边看他阿爹阿娘怎么处理。
    武敏之倒是个世家子,不过以他的秉性,估计也不太搞得定这些迂回的阴谋诡计。
    只有小李相公此时倒是一副心有成竹的摸样,看来是已经有了主意。
    不过李小九陛下显然没有想要咨询他的意思,只是一摆手让李淳风先起来说话。
    “既然日蚀不可避免,李卿你且说说具体是什么时候吧。”
    李淳风一听这问题问到了他的专业上,也不含糊,当即道:“依老臣推算,这次日蚀应在两月之后……”
    “是日全食还是偏食?”吴诩忙问道。
    “这……应是日全蚀。”李淳风说完又感到一阵不安,史书有记载的几次日全食记录之后,国家都发生了大型的变乱,不是朝政有变,就是天灾,也不知是巧合是什么!
    吴诩一听是日全食,也叹了一口气。
    如果是偏食还能补救,这日全食可不好办呐!
    她回头看李三郎至此还一言不发,不由问道:“李相公,你有何高见?”
    李三郎忙拱手道:“高见不敢,天后既然见问,微臣就说说在下的拙见吧……”
    “昔日,倭国遣使朝见隋炀帝,在国书上自称‘日出之国’,其王室自称太阳神之后裔,其国主更是自诩为太阳神之子……”
    “这‘日出之国’如今灭亡过半,若是日蚀之日正是其国全数为大唐攻灭之日,那么……”
    说到这里,李三郎一双桃花眼顾盼生辉,满眼是傲然之色,显然他对大唐军队在两个月之内灭掉逃亡到倭国北部的大海人政权充满了信心!
    吴诩一听李三郎这话,顿时茅塞顿开。
    对啊!
    世家想用日蚀这件事攻击李小九和她的新政,他们为什么不能用日蚀这件事证明东征是正确的呢?
    小日本这个自诩太阳笼罩的小岛国不是被大唐灭了吗?
    那发生日食不是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了!
    嗯~~她得赶紧只会长安书局连夜派发一些关于大唐必灭小日本的言论下去!作者有话要说:下章解决小李相公的婚事,酱紫二。二

第319章

第二十一章二圣15
    小李相公又是一句话帮帝后二人解决了大问题,众人都不由暗暗感叹:难怪此人年纪轻轻能身居高位呢!
    李淳风见天皇陛下已经有了应变之策;也松了一口气。
    当即把他最新推算出的日蚀日期和时辰都贡献出来。
    吴诩听说李淳风已经按照他的天文观测重新排了年历;当即对李治道:“我看;以后就用李监正排的年历好了……”
    李小九陛下自然没有异议;之后就下诏定李淳风所排之历为‘显庆历’,命大唐上下和周边属国全部改用‘显庆历’。
    这是后话。
    却说,李淳风见天后娘子一句话就让他将要名扬天下了,不禁大为感激,当下就提醒了帝后一句:“微臣这些时日在钦天监常听下属博士谈起,京中一些贵人时常来询问一些天象征兆之事;尤其是汉之吕氏前后天象变化……”
    李小九陛下闻言;果然脸色微变,也不用李淳风多说什么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朕知道了,你且先回钦天监,有任何消息及时禀报!”
    “谨遵命。”李淳风闻言,忙退出了两仪殿。
    一时,殿中也没了外人,李小九陛下的脸色十分难看,看来是在想李淳风最后提醒他的那句话。
    那些人居然还不死心,还在打着扳倒阿武的主意啊!
    真是自寻死路!
    吴诩也是半晌无语。
    她就知道那些世家大族是不会安分的,这才多久啊,又开始冒头了!只是,眼下她的地位稳如泰山,那些人这么明目张胆地把箭头对准她,真的没问题吗?
    或者说,这些人都以为如今大唐上下实施的新政其实都是她在做推手,只要除掉她,世家们就会复兴了?
    这些人未免也太天真了一点吧?
    还是说,他们还有后手不成?
    吴诩想到这里,忍不住看向李三郎,后者回以一笑,缓缓开口了。
    “微臣以为,既然那些人处心积虑针对天后,抨击新政,不能就这样轻易放过,必须还以颜色!”
    “这个……应该很难拿住他们的把柄吧?”吴诩有些不自信地道。
    这个时代,任谁对上那些百年世家大族都无法轻松,即使是皇室也一样,谁知道这些百足之虫有没有一两个厉害的姻亲呢?
    再看看武家和李小九家,嫡系都死得差不多,势单力薄得很!
    而那些世家就算没有身份高贵、势力庞大的姻亲,也不知培养了多少子弟在中央地方任职呢。
    她跟李小九要压制世家是没错,可在科考制度还不太成熟的今天,就是吴诩也不能说已经可以把世家子弟一脚踢开不用呢!
    这是一场持久战,只有压制慢慢分化世家这庞然大物,等他们不能再对皇室和政府造成压制,没有三五代帝王的努力根本不行……
    而世家也不会坐以待毙,适应新制度或是负隅顽抗……
    前者还好说,后者必然是要跟她这个新政领导者斗到底的,会逆袭也不足为奇。
    真要说起来,她这个毫无家世根基的天后根本不是众多世家的对手。
    这时,小李相公又对李小九陛下道:“我大唐这次能剿灭倭国,天后的功劳不小,天皇何不下一道诏书,明示天后之功……”在绝对权势面前,那些企图颠覆天后的人,也不过是蝼蚁而已!
    小李相公话中之意,李小九陛下显然心领神会,他不由点点头,道:“天后有大功于国,朕早就打算下旨昭告天下,让天后与朕共听朝政,并称‘二圣’,同掌玺印!”
    此话一出,在场诸人都面露愕然之色,惟二没有变色的大概只有一向冷面的武敏之和一直笑如春风的小李相公了。
    “这、这不合规矩吧?”吴诩愣了半天才找回自己的声音。
    李小九上台以来,做过的‘不合规矩’的事多了去了,可这称‘二圣’的事,真的有些出格了!就算是当年的独孤皇后,也没能真正称圣,不过是宫中之人暗暗将她和隋文帝叫做‘二圣’而已,在政治地位上完全没有与隋文帝比肩的可能。
    李小九今天说的这个‘二圣’,绝对不是像独孤皇后和隋文帝的那种模式。
    而且,以吴诩如今的权势,根本不需要贪图什么‘二圣’的虚名,没得招那些自诩懂‘礼仪’的世家骂!
    再说,‘二圣’什么的,在这种时代根本就是个悖论,不是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如果这世上有一个人跟皇帝的权利一样大,到时两人的意见不统一,朝臣又该听从谁的呢?
    说不定,她跟李小九也会因此生嫌隙呢……
    以李小九的智慧应该不会主动去犯这种错误的!
    吴诩觉得李小九应该还没傻到主动把皇位也分给别人一半的地步,他会这么做,八成是要对那些世家干点什么了,‘二圣’什么的只是个噱头……
    她甚至怀疑,今日叫她来谈什么天象有异的事,就是为某件事做铺垫的!
    她一直知道李小九想扯着她一起干活的心思已经很久了,就见不得她在后面偷偷懒!
    不过,像这样明确下诏什么的,可不一样,怎么看都像是丢个大香饵下去,让那些世家来咬?!
    小吴同学一瞬间洞悉了李小九陛下的险恶用心,不由瞪了后者一眼,不想某人竟然十分坦然地与之对视,全无半分愧疚之意。
    听了吴诩‘不合规矩’的话,李小九果然笑了:“规矩?规矩不都是人定的?”
    “以往那些什么帝范、什么礼仪还不是那些世家望族弄出来的,怎么,朕身为天子反倒不能给他们定规矩了!”
    说到这里,李小九陛下面容一肃,对李三郎道:“李卿,朕已经看了你上次的则子,给天后加尊号一事,就交给你去办吧!”
    “谨遵命。”小李相公忙起身领命。
    吴诩在一旁听得莫名其妙,忙道:“什么加尊号?这事我怎么不知道?”
    李小九陛下和小李相公难得十分默契地没有回答她的话。
    吴诩忍不住有些恼了:“我说你们,到底在打什么主意啊?”
    自从秦始皇发明了‘皇帝’这个帝王专有名词以后,千百年来的帝王都没在自己的称呼上做过太多改变,一直到去年,李小九自称‘天皇’不再用‘皇帝’这称号,这举动明显是对传统的一种挑战!
    那时,李小九陛下君威高涨,举国上下对大唐的强大战斗力都欣欣鼓舞,当然对改称呼没啥异议。
    此外,李小九陛下还对李氏祖先进行了一系列追尊活动,如追尊宣简公为宣皇帝,懿王为光皇帝,太祖武皇帝为高祖神尧皇帝,太宗文皇帝为文武圣皇帝,太穆皇后为太穆神皇后,文德皇后为文德圣皇后等等,开了为皇室先祖加尊号的先河。可尽管如此,吴诩也没听说过过给活着的皇后加尊号这种事的!
    太奇怪了有木有?!
    李小九依然不答吴诩的话,倒是小李相公笑眯眯回道:“娘子从倭郡回来时,微臣就在琢磨这件事了,天皇可称圣人,天后自该称圣母才对……”
    “噗————”吴诩直接喷了。
    谁圣母啊?
    老子才不要叫圣母呢?!
    “小李相公真是为我想得周到!”就算知道李三郎不是那个意思,吴诩也黑了脸,不由阴测测地道:“看来,我不为李卿保保媒,实在有些说不过去了!”
    此话一出,小李相公脸上的笑容就有些挂不住了,尤其是上座的天皇陛下也目光炯炯地看着他,满脸的幸灾乐祸之色掩都掩不住。
    不过,小李相公毕竟是号称‘李猫’的精明男人,当即祸水东引道:“微臣以为,如若不破除门第之槛,天下有多少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所以,微臣请天皇天后下诏禁止五姓世家任意通婚………”
    “再有就是,重修
    ,以勋论贵。”这才是重点。
    李三郎这几句话说得似乎有点石破天惊,但非常合乎吴诩和李小九的胃口。
    要知道,那些世家门阀除了因为士族势力强横让当朝皇帝忌惮外,就是在联姻方面让皇室非常不忿。
    那些该死的世家大族宁可把娶一个破落世家的丑女,也不肯娶皇室的公主,这让自诩是天下第一大世家的李氏非常愤怒啊!
    重修氏族志,再次压低世家的地位,不许大姓世家之间互相通婚,要通婚必须向天皇天后打报告,否则只能嫁给他姓人家……
    这些建议怎么听都像是李三郎在以权谋私,为自己的婚姻大事开路,不过李小九陛下听得十分爽,当即拍案叫好。
    连吴诩也用敬畏的目光看着李三郎:这小子够毒的啊!
    如果重排氏族的位置的话,卢家人就不能以门第不对称为由,不肯把他家小娘子下嫁给李三郎了!因为按李三郎新定的氏族等级评判方式,李三郎这个亚相最少能排在氏族志的前五名,绝对的贵族啊!
    而卢氏如今只有度支尚书卢承庆在中央,家族中的其他子弟顶多就是一州之长,在氏族志里也不知能不能排上前十呢。
    这样看来,两家也算门当户对了。
    可是,事情哪有吴诩想的这么简单。
    且不说重修《氏族志》一事受到了重重阻挠,就是‘禁婚令‘也被各大世家阳奉阴违,而且当那些世家得知建议实施这两项政令的人是‘奸相‘李三郎的手笔时,所有的世家不约而同放出话来:就是把自家小娘子嫁给乞丐,也绝不给李义府!作者有话要说:于是,小李相公被世家抵制了,媳妇儿娶不到了有木有二。二

第320章

第二十一章 二圣 16
    尽管各大世家都放出了狠话;小李相公还是不为所动,还奏请李小九陛下将现在市面上流传的《氏族志》全部收缴销毁;新定《显庆姓氏录》;规定所有录入《姓氏录》的氏族必须是在朝五品以上官员所属的家族。其中,按照贞观的旧例,天后并州武氏、贤妃湖州徐氏以及京兆韦氏、昌平燕氏等重要外戚都列为一等世家;如李绩、李义府、许敬宗、许圉师等人皆因身居相位,其家族都被升为二等世家,其余三品以上的官员家族或入二等或入三等,不一而足。根据李三郎对氏族录入《姓氏录》的换算方法,只有五品(包括五品)以上文武官员的心思家族能够入围,那么就意味着新修的《姓氏录》里的姓氏和家族将比原先《氏族志》里收录的减少至少一半。更要命的是;用李三郎的办法收录氏族;许多之前的一二等大世家如果没人在朝居于高位的话,就面临着被踢出《姓氏录》的窘境。只这一项,先废后的舅家河东柳氏、废贵妃母家兰陵萧氏这些曾经显赫一时的百年世家都被无情地丢出了《姓氏录》,更有太原王氏、博陵崔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这些豪门世家因为家中子弟在朝中的官位不显,遭到了降等……
    看到一大批老牌世家或被剔除或被降等,李小九陛下龙心大悦,当即亲自为《姓氏录》写序,并详细规定了类例,甄选出一些特例来。其中博陵崔氏本该降等的,但李小九陛下想到当初一直默默支持自己的铁杆帝党崔敦礼老爷子,就大手一挥,把崔氏还留在一等大世家之列。而太原王氏因为出了一个废后,本该降到末等的,但其旁支的王方翼在这次平倭之战中,军功甚巨,李小九陛下就额外开恩,让王氏暂列于第五等世家。
    其余各世家氏族的排行情况,李小九陛下也没有一一查看,就让中书令李义府、侍中许敬宗、礼部侍郎孔志约、著作郎杨仁卿、太子洗马史元道、太常丞吕才以及崇文馆诸学士共同商议着办。
    一时,长安城里的大小世家勋贵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天天跑去围堵崇文馆。崇文馆好好一个幽静之地,每天都像菜市场一样热闹,还能天天看到一些世家为了排行问题上演全武行……
    《姓氏录》的修订在李小九陛下的强势推行下,渐渐为大唐中下层的人民群众所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