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母仪天下-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明珠很早就做好了为兄长,为自己的家族联姻的准备,之前的时候,如果不是她那时候年纪还小,她已经成为了如今宣光皇帝的皇后,因为宣光皇帝需要王保保的支持。
  如今虽说自个的婚姻有了类似于和亲的味道,王明珠固然有着对未来的惶惑,却也很快接受了事实,不管怎么样,嫁个同龄人做正妻,总比给皇帝做妃子自由得多。
  头一次见面,舒云只是跟王明珠随意交流了一些,其实就是拉了些家常话,比如说王明珠在家的时候喜欢做什么,喜不喜欢骑马射猎之类的,王明珠也都斟酌着答了,她汉语非常流利,一开始的时候有些紧张,后来便略微放开一些了,看起来有了点小女儿的娇俏模样。
  舒云跟王明珠的交流还算是愉快,别的也就罢了,王明珠不是个喜欢钻牛角尖的女孩子,相反,性格应该比较坚韧,这样很好。不过,现在的问题是,王明珠的立场问题。她要是嫁给了朱樉,还站在王保保的立场,那样就要难办一些了。
  “那丫头如何?”当晚,朱元璋就过来了,看着舒云坐在镜子前面梳头,顺手接过了梳子,帮着舒云梳理着头发,嘴里问道。舒云的发质很好,就算没用什么头油,也能一梳到底,极为顺滑。
  舒云一边享受着朱元璋难得的殷勤,一边说道:“现在看着还行,不过我们看着行没用,还是让他们小孩子自个处一处!王保保那边可有信过来?”
  朱元璋放下梳子,在舒云边上坐了下来,摇了摇头,说道:“他要是那么容易就低头,那也就不是王保保了!”话是这么说,不过朱元璋看起来心情却是很好,他再次确认了王保保的身体状况,琢磨着之前的打算现在已经可以准备起来了。
  王保保现在在北元看似位高权重,实际上也是危机重重,王保保其实也想要找一个退路,但是以他如今的身份,投降大明是不可能的事情,他如今这个身体状况,何必弄个晚节不保呢?
  但是,朱元璋派出去的锦衣卫在与王保保的手下接触的过程中却发现,这些人已经有了想要与大明接触的意思。
  这也是正常的事情,草原上的部族一直以来,也没什么所谓的忠诚可言,王保保如今在的时候,还能够勉强保证他们的利益,王保保一旦出了什么事,他们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或者说,如今草原上的日子都不好过,虽说北元王廷还是册封了一个又一个的官职,但是,中枢的官职现在不值钱了,在外头的那些贵族又不拿那些官职当做一回事,最重要的是,王廷那边缺乏足够的力量,除了有一个名号之外,对外已经失去了掌控能力。王保保倒是对宣光皇帝颇为忠心,这才算是维持了王廷的体面。但是也有人觉得王保保是想要学那个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对王保保颇有敌意。王保保一死,只怕那些贵族就会直接反扑。
  而大明这边呢,许诺的条件也很好,只要他们肯投降,就能内附,在靠近河套的地方获得一大片的草场,当然了,他们得付出一定的代价,比如说,帮着大明攻略草原。
  这些人忠心的对象就是王保保,王保保若是死了,他们自然就得为了自己的将来考虑了。
  虽说蒙古人已经撤离了中原,但是,中原的变化,他们还是能从一些走私商人还有其他人那里知道的,他们撤离中原之后,中原简直是日新月异,别的不说,中原那些走私商人带来的好东西放到他们还在中原的时候,都不容易弄到,如今这些在中原据说竟然很平常!
  这也让这些蒙古人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大概他们真的不适合统治中原,要知道,元朝中后期的时候,因为对汉人的残酷手段,经济已经非常凋敝了,蒙古人固然搜刮了许多珍宝,但是许多东西,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从人家库房里面搜刮出来的,在他们破坏了生产之后,许多东西,想要都不容易了!
  而汉人呢,才夺回中原多久呢,中原不仅已经开始恢复元气,竟然又有了新花样,这怎么能不让他们觉得沮丧,甚至是觉得恐惧呢?
  总之,王保保的手下,不少人都开始动摇,王保保自己,也得考虑着为自己的心腹手下,还有自己的后人留一条出路。返回北元王廷是不可能的事情,王廷那边自顾不暇,根本不可能庇护他们,至于自立,那就更别提了,王保保遍数自个的手下,根本没个能独当一面的,他们缺乏战略眼光。
  思来想去,比较靠谱的也就是大明了!大明那边才传了信,表示会让他们的二皇子娶自己的妹妹,王保保干脆利索地就将自个名下最肥美的草场,当做是嫁妆给了自己的妹妹。反正自己一死,这里也就保不住了,不如给个由头给大明那边。另外,他直接挑选了一批人,决定让他们作为王明珠的陪嫁,这些人里头有的是王保保的亲卫,还有一些牧民,另外就是一些在历次战斗中俘获的汉人,干脆借着这个机会送回去,缓和一下关系好了!
  王保保做下了决定之后,一支堪称是庞大的陪嫁队伍就从草原出发了,一路上自然引起了不少议论,北元王廷那边,已经有人跳着脚,表示要惩罚王保保这个叛逆了!而大明这边,不知道的人也很懵逼,知道的人里头,一部分觉得汉人跟蒙古人仇深似海,不该就这么和解了,另一部分却是觉得挺自豪的,自古以来,都是中原拿着自家的公主跟外族和亲,如今却是蒙古人中的实权王爷用自个的妹子来和亲,这的确满足了不少人的民族自尊心。
  而朱元璋这边,也非常满意王保保的表态,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因此,朱元璋大张旗鼓地册封王明珠为义宁郡主,而原本还没有封王的朱樉也跟着沾了光,被封为秦王,紧接着,赐婚旨意就下来了。
  鉴于朱标还没有大婚,所以,也仅仅就是赐婚旨意下来了,距离正儿八经地成婚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准备,钦天监要选日子,王明珠也不能一直住在驿馆,得有个正经的地方出嫁,要知道,人家好歹还有那么丰厚的嫁妆呢,那些金银珍宝什么的也就算了,最贵重的就是王保保陪嫁的那一块草场。
  在地图上确认了那块草场的位置之后,朱元璋就打算回头在那里筑城,以此为据点,征服整个草原了!
  可以说,这一场婚事,算是满足了几乎所有人的要求,除了元廷那里。
  元廷在知道了王保保的做法之后,只气得要吐血,那些原本恨不得王保保立刻死了算了的蒙古贵族,如今只能祈祷着王保保继续坚持下去了。
  没办法,如果说刚开始的时候,明军在武器装备还有其他上头跟元军还算是持平的话,到了如今,元军已经很明显是处在下风了。就这,还是元军占了地利的光。
  草原太过辽阔,就算是有着指南针的帮助,在没有向导的情况下,也很难辨别清楚准确的方向。另外,明军其实也有些顾忌,主要是草原上如今生态已经非常脆弱了,他们也不愿意对草原造成太严重的破坏!如果不是如此的话,他们都要肆意使用火炮,直接对元军进行覆盖式的打击了!担心的就是火器的使用会引起草原大火,然后一发不可收拾。
  钦天监那边已经证实了,北方如今连年干旱,多有沙尘暴的情况,跟草原的荒漠化脱不了干系,甚至绿化程度下降到一定的程度,就很可能会影响降雨量,连同黄河和其相应的支脉,乃至是地下水源都会受到影响。所以,总不能为了消灭蒙古人,让北方那边也跟着过不下去吧!有了这样的认知,明军这边就很克制,虽说带了火炮,不到万不得已,并不会大肆使用。当然,如今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的火枪还是要用的,虽说过了一定的距离,准头很有问题,但是比起弓箭可是省力太多了!
  总之,蒙古那边,越是了解大明如今的情况,对于未来就越悲观,都有人直接建议西迁,投奔西边的金帐汗国了!当然,这也是说说而已,草原上再不好,那也是自己的地盘,真要是往西跑,金帐汗国那边为了保证自个的利益,还不知道要对他们这些落魄的亲戚做什么呢!所以,其实不仅是王保保的手下,已经有不少蒙古贵族在想办法勾搭上大明这边了!
  在这样复杂的情势之下,朱标大婚的日子来临了!


第43章 马皇后(已修) 
  大明正在急速崛起,这也给周围的国家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当初元廷在的时候,这些周边的小国自然而然投靠了元廷,甚至有一些小国,跟元廷的关系还非常密切。后来元廷覆灭,一些元廷的军队就逃入了这些国家之中。元军在面对大明的时候显得各种废物,但是在面对这些小国的时候,却是占据了优势的,因此,这些小国其实已经是被这些元军给控制了。
  另外一些就是觉得大明如今的精力被北元那边牵制住了,应该没多少精力来理会他们,所以名义上称臣,实际上私底下小动作不少。
  这次朱标这个皇太子大婚,也算得上是继开国之后第一等的大事了!如今朝廷也不缺钱,所以,干脆就准备大办一场,早早就放出话去,因此,周边的各个小国不管立场如何,都得派出使节过来。
  朱元璋原本是一个非常简朴的人,这也是难免的事情,以前是真没钱,所以就算是对自己也比较抠门。
  现在呢,不管是国库,还是内帑,都非常充盈,朱元璋虽说不至于太大手大脚,但是很多时候,行事也非常大方了。要不然的话,这一次也不至于将太子大婚的事情大办特办,早早就通知了四方诸国。要知道,招待这些使节也是非常花钱的事情,而且按照惯例,各国使节哪怕送来的都是些破烂,你也得回一份丰厚的赏赐才行。
  对于这种事情,舒云其实并没有多计较,她看过了各个国家的名录之后,只提出了一个要求,要求这些国家打开市场,与大明通商。
  通商这种事情,明面上看,对于这些小国来说是好事,他们是真的很穷,除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之外,几乎啥都没有。跟大明通商之后,就可以用自身的资源,向大明换取各种所需要的商品,但是,凡是后世学过一点经济学的都知道,这其实是一种经济上的绑架,随着这样的通商持续进行,带来的势必是他们在经济上对大明的依赖,到时候,只需要大明说一句,你们不听话,以后不跟你们做生意了,也不许其他小弟跟你们做生意,那么,这个国家经济就要陷入崩溃了!
  朱棡听着舒云的教导,不由有些恶寒,他警惕地看着舒云,问道:“娘,我们以后自个出去开辟藩国,回头不会也这样对我们吧!”朱棡如今生意已经开始做大了,他甚至将自个这么多年积攒下来的钱拿出来买了一条海船,加入了一个经常去倭国那边船队,那边果然盛产黄金,光是靠着倭国和大明之间金银兑换比例的差异,他不过就出海了一次,就大赚了一笔,这还不算他带过去出售的其他商品。不过,倭国如今的情况也不是很好,正处在战乱之中,幕府和下面的诸藩如今打成一团,朱棡正琢磨着是不是找自个老爹低价购买一批作废的武器什么的,然后高价卖给那些倭人呢!他做了这么久的生意,舒云稍微一说,他就看出了其中的毒辣之处,立马就反应过来了。
  舒云笑眯眯地说道:“当然不会,相关的技术资料都会给你们一份的!”
  朱樉和朱棡都松了一口气,可惜的是,他们这口气松得实在是太早了,舒云接着就不紧不慢地说道:“反正你们不能光带着技术资料过去,相应的工匠还有其他一些东西,你们就得付出相应的代价才能有了!”
  兄弟两个顿时就哀嚎起来,这些都不便宜啊!别的不说,如今市面上,一个熟手的工匠,那些作坊开出来的价格甚至比许多官员的俸禄还要高了,如果指望这些工匠跟着移民,想必要付出的代价肯定不少!
  舒云很快提醒道:“你们也别着急嘛,你们将来去的地方也不是什么蛮荒之地,说不定也有些好东西呢,回来技术换技术,工匠换工匠,大家可以互相交流嘛!”舒云可不会自大地认为就中原大地技术高超,其他的文明,也是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的,大家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岂不是更好?
  舒云不太了解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到底到了程度,但是,哪怕就是那种还处在相对比较原始状态的部族,也是有值得学习的闪光点的,再不济,技术水平不足,还可以用一些当地的特产来换嘛!
  至于说什么工匠还有机器什么要靠别的来换,那也是后期的事情了,起码先期的建设上头,这些都是要援助的,别的不说,你没有足够多的人过去,你就算将地方打下来了,你统治得了吗?
  所以,这些年的时候,大明这边几乎是玩命地鼓励生育,反正是摊丁入亩,压根不会多收什么人头税,多生几个孩子,哪怕是女孩子,出嫁之前也是家里的劳动力,小的时候帮着打理家务,大一点就能跟着上面的长辈去作坊做工了!
  另外就是,不管是生儿生女,朝廷都是有补贴的,像是一些人口比较少的地方,补贴直接就是分田。而对于一些人口相对比较多,土地资源不太足的地方,补贴就是以减税的形式发放,主要就是减田税,横竖现在商税越来越多,田税的重要性就大大下降了!另外就是,如果承诺将来肯按照朝廷的安排移民,还有额外的补贴,这个补贴是成年的时候一次性发放的,按照移民的距离发放,移民的地方越远,补贴就越高。
  至于那些作坊的女工,的确生育减少了她们的收入,可是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这年头,压根没有靠谱的避孕措施,怀上了,如果不想伤身体的话,就得生下来。而溺婴弃婴是大罪,一旦发现,一家子都得被拉去做苦役,所以,该生还是得生。好在这个年代,家里长辈帮着带孩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因此,孩子差不多能断奶了,就留在家里跟着长辈或者是年纪大一些的哥哥姐姐,亲妈照旧去做工。实在不行,一些作坊的附近还搞了育婴堂,类似于托儿所的那种,找了一些婆子帮着看护洗刷,亲妈休息的时候赶过来喂个奶就行!
  虽说比起后世来,很多地方还不成熟,显得不够温情,不够人性化,但是,原本在这个时代,除了大户人家,寻常人家带孩子就都是这样过来的,哪有那么多心思考虑什么婴幼儿心理健康呢!
  当然,教育是不能省的,义务教育现在拿出来不现实,扫盲却是应该的。在作坊里头,识字的女工都比不识字的拿钱多,因为有的工作,还真的就只有识字的能做,所以,不仅官府将扫盲当成了一项政绩来考核,其实这些作坊主也是乐意在培训的时候出钱教导一些常用字的。
  在这方面,汉语真的很占优势,一天学三四个字,一年下来也一千多了,两年差不多就将常用字都认完了,正常的阅读也不会有什么障碍了!以至于现在识字率比较高的南方已经催生出了一个新的职业……话本写手。
  前朝的时候,就有人专门写杂剧排演,早就蔚然成风,不过呢,那些面向的对象还是读书人。排出剧目出来之后,面向的才是寻常百姓。而现在呢,已经开始有不少人开始写通俗小说了!现在因为识字率也高了,活字印刷自然也就普及开来了,加上造纸技术的发展,各个环节的成本都很低,这也导致了市面上书籍的价格一落千丈,就算是寻常小市民,一个月买个十本八本的话本回去也不成问题。如此一来,自然有一些比较有想法的文人进入了这个行当。
  没办法,现在识字率高了,一些原本有天赋,却没什么机会读书的人因为经济情况允许的缘故,也开始读书了,偏偏呢,各地每年科举的名额还是那么多。而且举人也就算了,考中了秀才,每隔三年就得再考一次,就像是年审一样,考核不过,对不起,你的秀才功名没啦!哪怕考核难度不算大,也是会有人被刷下来的。
  考秀才相对容易,考举人的比例,比后世高考本科录取率还要低,至于举人考进士,那就相当于国考热门岗位的录取率了,甚至更低一点。
  所以,读书虽说回报率挺高,问题是风险也很大,一些考了一年又一年,眼看着希望不大的,总不能一直读书拖累家里吧!虽说现在读书花销比以前小了,可是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那就是纯支出,没有回报的,所以,一些自觉自个科举无望,又不想去做什么账房,也干不了什么苦力的,一些人就开始转行做写手了!横竖如今这个行业才起步,就算全是才子佳人的套路,也是有人愿意看的!
  舒云也不怕到时候没人跟出去移民,现在人口数量不怎么多还好,等到人口数量上去了,本地能够得到的工作机会少了,看到别人过得滋润,自个分不到什么家产,娶不到媳妇,自然会有人想要出去冒险闯荡。
  别说什么汉人没有冒险精神,他们不是缺乏冒险精神,实实在在是因为他们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