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母仪天下-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元璋巴不得元廷自个玩完,敌人都是猪队友那才好呢!所以,一方面有条不紊地攻城略地,另一方面,还派人出去挑拨离间,最好元廷自个打起来。
  不过很显然,朱元璋想得太多了,不是所有人都蠢到这个份上的,蒙古人都已经到了这个份上了,就算是不能继续团结一致,却也不能一直内乱下去了。大家不得不暂时联手。
  明军距离大都越来越近,大都俨然已经守不住了!元廷本来也不擅长守城,何况大家都想要保存实力,谁乐意被人瓮中捉鳖呢!尤其,亡国之君能有什么好下场呢,别的不说,当年徽钦二宗被金人俘虏,那真是生不如死。一番争执之后,大家终于勉强达成了共识,大都不守就不守了吧!因此,听到明军攻占通州的军报,不等明军继续前进,包围大都,元顺帝就带着元廷诸多大臣还有麾下忠于他的兵马直接逃了出去,留下帖木儿不花坚守,实际上,这位淮王已经是弃子了。
  徐达的确是当世第一名将,一路高歌猛进,很快就兵临城下。帖木儿不花倒是忠心耿耿,死守大都,但是,此时元廷早就已经是民心尽失,大都城内,就算是残余的蒙古人都是人心惶惶,毫无斗志。
  不过是几天的功夫,大都就已经被徐达拿下,帖木儿不花等人自尽殉国,还有一些舍不得死的也只能投降了。
  “大都陷落,元廷差不多已经亡了!”书房中,舒云看着军报,脸上露出了一个笑来。
  朱标也非常兴奋,朱元璋这一辈人的目标就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原,原本以为元廷那么强大,有生之年未必能够达成这样的目标,因此,朱元璋还曾经对朱标表示,若是他这辈子没能北伐成功,这个任务,还得他们继承下去。
  朱标那时候自然举手发誓,自个一定会继承父辈的志向,坚决覆灭元廷,为汉人报仇雪恨!
  如今听到舒云说,元廷差不多已经亡了,朱标一时间竟然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那个曾经给汉人带来了无数灾难,带来了不知多少阴影的元廷就这么灭亡了吗?
  朱樉却是有些郁闷地说道:“这么不经打的吗?我还想要去打这些鞑子,多立一些战功呢!”
  舒云笑道:“你很喜欢打仗吗?”
  朱樉理所当然地说道:“当然,男子汉大丈夫,立身世间,自然是要提三尺剑,立下不世之功才行!要是蒙古人这么快就玩完了,那等我长大了,我该干什么呢?”说到这里,朱樉都有些低落起来了。
  舒云笑了起来:“这个倒不至于,元廷丢失了中原,但是,他们还有草原,一时半会儿,他们还是可以支撑下去的,所以,说不定过个几年,你爹就允许你带兵北伐草原了!”
  朱樉性格有些直,这会儿一听,顿时又是欢喜起来,恨不得立刻就提刀上阵了。
  朱标也不是什么文弱的性子,人的性格本来多半是在后天教育中养成的居多,作为恐怖直立猿的后代,大家天生就充满了竞争意识,朱元璋跟舒云都有意识地减少儒家对朱标的影响,朱元璋有的时候还会想着自个解决了问题,回头让朱标做个仁君呢!
  但是,舒云却觉得,仁君是真的不好做,君子可欺以方,光是一味想要宽仁,回头自然会被人拿捏住。实际上,看过史书之后,舒云觉得,西汉前头那几位皇帝却是应该学习的好榜样,做皇帝嘛,爱民如子是要有的,但是平常的时候,该有的雷霆手段还是要有的,另外,很多时候,皇帝不能啥事都依靠下面的大臣,他们得多知道一些东西,所以,舒云才会拿着田庄给两个儿子练手。
  舒云当初将田庄给了他们之后,就再也没有插手,如今已经过了秋收了,舒云这才问道:“你们现在这个年纪,去打仗什么的,还是有点早了,之前给你们练手的庄子,如今是如何了?”
  朱标和朱樉两个人都有些赧然,老实说,一开始的时候,他们是觉得这事是很简单的。其实,最简单的做法,无非就是按照田庄原本的运营手段进行运营,顺其自然就可以,这样起码不功不过。
  但是,这对兄弟怎么可能做这样的事情,这样怎么能体现出他们的能力呢?因此,他们在道听途说了一番之后,就想当然地做了一个计划书,然后就下令田庄上头按照他们的计划书来做。
  舒云之前的时候就吩咐过了,田庄上的事情都由两个孩子做主,如果影响了田庄里头的运营,那么,田庄上管事还有佃户的损失,舒云都可以帮忙补足。
  既然有了舒云的许可,下面的管事在提供了基本的情况之后,发现两个小主子都在兴头上,不肯听劝的时候,就罢了心思,任由他们折腾了。
  无论是朱标还是朱樉,是真的都没有吃过什么苦,别以为何不食肉糜这话有什么问题,这个就跟城里人去了乡下,看着麦苗叫韭菜没什么区别,他们是真的没接触过这些东西。怀上朱标的时候,朱元璋就已经打下滁州了,两个孩子懂事的时候,朱元璋就已经是应天之主了。
  他们从小到大,是真的不懂什么民间疾苦,朱标就算是跟着朱元璋打过仗,实际上也就是看个热闹,之前他那个年纪,口齿清晰就已经是发育比较好了!
  所以,他们搞出来的计划,虽说也有亮点,但是大半都不靠谱。投入成本高,就算是能回本,周期也比较长,朱标想要农庄里头多养牛羊,问题是,牛羊吃什么呢?食物不足,牛羊育肥也是个难题。像是舒云虽说建议民间搞立体养殖,但也是指家庭小规模养殖,可以喂一些青储饲料,至于剩饭剩菜什么的,那是不可能的,这年头人还不够吃呢!最重要的是,牛羊饲养数量多了,照顾不好,或者是遇上气候不好,还会有疫病。
  像是朱标那边,就有一批羊不知道得了什么疫病,原本庄子上的人还想着直接杀了吃羊肉,被管事知道了,担心出事,偷偷汇报了舒云之后,舒云直接下令用石灰水深埋,疫病这种东西,从来是不能小看的,谁知道会不会感染人类呢?真要是闹出了瘟疫,那才是要完蛋!
  至于朱樉那边,他是想着种水果更赚钱,因此叫人改种果苗,问题是,这玩意要看水土,应天这个地方,雨水太多,昼夜温差也不够大,长出来的水果是不会太好吃的,最重要的是,这玩意时间周期更长,就算是扦插葡萄,也不能第一年就挂果,何况,这年头几乎没有人会大规模培育果树,光是购买那些果苗,朱樉就花了不知道多少钱,最终几乎是啥也没收获。
  好在两人还算是知道粮食的重要性,粮食也没忘记种,最后发现损失惨重之后,也只好认了,又表示,这事是自个的锅,所以庄子上就不要再交什么租了,收获的粮食全部自个分了就行。但是这前期的投入,却是兄弟两个自个搭进去的,如今,两人都变成穷光蛋了!
  这会儿听到舒云问起来,一个个神情都有些沮丧,舒云听他们垂头丧气地将事情说完,然后问道:“那需要娘将田庄收回来吗?娘可以帮你们补足一定的损失!”
  朱标摇了摇头,说道:“不,娘,我还想试试看!”
  朱樉犹豫了一下,也是咬牙说道:“没错,我就不相信,这事干不成了!”
  舒云听得一笑:“行,你们不怕亏本,那就继续做吧!这两个田庄就算是你们的私产了,可别让娘知道,你们什么时候没钱,直接卖了!”
  “什么卖了啊?”一个声音从外面传来!


第37章 马皇后
  朱元璋回来了,他这次回来自然也是有事。他之前去了一趟长安,原本打算迁都长安的,结果一看,心都凉了!
  长安如今这个情况,其实是比较糟糕的,风沙很大,人口也不够多,几经战乱之后,长安城如今已经不再是曾经那个万国朝贡的长安城了。最重要的是,这里的土地不够肥沃,朱元璋是凤阳人,他从小就受够了家乡人年年逃荒的事情,如今一看,长安附近居然也差不多,这种地方,哪里养得活多少人口呢?
  朱元璋不得不打消了迁都长安的主意,大都被攻占之后,又有人建议他迁都大都,不过朱元璋心里头也有些想法,大都几代都是胡人的都城,这让朱元璋觉得有些不舒服,他琢磨了一番之后,决定回来跟舒云商议一下。
  舒云几乎是条件反射地说道:“当然是大都啦!”舒云那个时代,都已经习惯了京城就在北边了好不好!说实话,应天作为都城虽说也可以,但是,这里太过繁华富庶了,时间长了,也会消磨志气。
  当然,其实北方也有北方的坏处,比如说气候不够好,那边还容易地震,也有沙尘暴什么的,不过,那些是可以改变的,舒云觉得,趁着现在,完全可以慢慢恢复植被和绿化,现在沙漠化没有那么严重,自己有生之年还是可以实现青山绿水的。
  朱元璋顿时一愣:“我以为,你会喜欢南方!”
  舒云摇了摇头,说道:“我看史书,定都应天的朝代虽说不少,但是却总是偏安一隅,就算一开始有北伐之心,慢慢也被消磨。草原上,从狄戎到如今的蒙古,一胡灭,又有新胡生,应天这边终究太远了,若是胡人有什么异动,都不能及时反应!最重要的是,江南百姓之前之所以一心北伐,是因为有切肤之痛,可是,几十年,上百年之后呢?”
  朱元璋听着,也是默然了!舒云喜欢给朱标讲史书,朱元璋史书也看得很多,偏安一隅的朝廷很多,但是,真正北伐成功的,果然一个也没有。
  三国的时候,最有可能统一三国的就是魏国,蜀国北伐不光没成功,还几乎耗尽了国力,东吴那会儿干脆认命了。东晋喊着北伐了那么多年,最后一直到灭国,都没什么动静,刘裕北伐也是半途而废,南北朝那会儿,南朝即便是国力强盛的时候,北伐也没成功过,杨广放弃了关中,退居江都之后也亡国了,到了五代十国的时候就更别提了,南边的几个小国家,最晚亡国的也就是南唐了!等到南宋更别提了,一提就让人窝火。
  这么一想,朱元璋也是悚然一惊,没错了,南人虽说不能说是荏弱,但是日子过得太滋润,他们在自身没有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是真的没多少勇武之心的。
  “秀秀说得是,果然应天这里,不适合做京城!”朱元璋想想,又觉得江南这边这么有钱,放弃这边,那些奸诈的商人会不会搞事啊,不过想想朱元璋又觉得自个多心了,怕什么,谁敢搞事,就让他们试试自个的刀够不够锋利!
  朱元璋想想还是有些不甘心,不过最后只能安慰自己,大都虽说是鞑子的都城,但是从辽人开始,就几代经营,那边皇宫什么的,都是现成的,不像是应天这边,回头还得大兴土木。
  不过,朱元璋还是琢磨着,回头还得找刘基问一下,刘基对于风水堪舆什么的颇为擅长,得问问他,到底将帝都定在什么地方比较好。
  风水这种事情,要说科学,也挺科学的,无非就是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至于说什么王气,龙气这种事情,舒云还真是搞不清楚。只是,国运这种事情,舒云觉得其实还是与国力有关,政通人和,安居乐业,国运自然不会差,要是民不聊生,那么,再好的风水又有什么用呢!
  之前朱元璋一时兴起,想要建都凤阳,就是被刘基劝阻的,凤阳这种地方,压根就没有建都的条件啊,地方小,穷,人口数量也不多,这种地方做国都,立马就将大明的档次拉低了。
  刘基是元朝的进士,当过好几次官,这对他来说,其实也算是一个污点,朱元璋称帝之后,刘基也就是被封了一个诚意伯,当然,其实这已经算是不错了,因为刘基没有真正的战功,他之前就是个谋士,要不是几次谋略都颇为中肯有效,这个伯位也是下不来的。
  实际上,因为舒云的存在,真正受到影响的反而是李善长,李善长原本在朱元璋那里的定位就是萧何一样的人物,原本朱元璋对外征战,梳理内政什么的,大多都依赖于李善长,这也导致了李善长编织出了一个庞大的网络,各种亲戚,同乡什么的,都被李善长安插到了不同的位置上,这才是后来他的取死之道。
  问题是,比起李善长来,舒云上辈子虽说不是搞实业的,却是搞金融投资的,加上后世高等教育和耳濡目染带来的见识,她挣钱搞内政的本事,可要比李善长强多了。所以李善长这辈子虽说也捞了个国公的位置,但是这个分量就差太多了。
  刘基说是儒家出身,实际上,他的观念比较倾向于法家,他当初在元廷做官的时候,见识的糟心事实在是太多,不光是蒙古官员,便是那些汉人官员也差不多一路货色,所以,刘基对什么道德修养压根不信,所以,朱元璋才称王呢,他就建议朱元璋建立法制,严查不法之事。
  朱元璋对于刘基的建议还是非常赞同的,朱元璋自个也打心眼里不相信当官的会有几个有什么操守,一个个就是嘴上说得好听而已,所以,刘基如今不光是太史令,还是监察御史。
  这位也算是个天才了,懂得的事情真的很多,最重要的是,他不是那种拘泥死硬的人,他其实颇为擅长揣摩上意,所以,朱元璋对他还是比较看重的。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朱元璋作为一个皇帝,有些想法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的时候嘛,大家都是老兄弟,咱们可以坐在一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但是现在呢,朱元璋需要考虑的事情就比较多了,比如说,他需要渐渐让那些老伙计退居二线,提拔新的人才上去了!
  这倒不是过河拆桥,却是为了给君臣双方一个退路,说白了,历朝历代,功高盖主的,有几个有好下场了,天下安定了,功臣们也该功成身退,给别人一点发挥的空间,免得回头指手画脚次数多了,皇帝就不乐意了!
  尤其,朱元璋可用的人多了,他如今也看得出来,当年那些老兄弟里头,哪些人的确是忠心耿耿,哪些人一直有着私心。朱元璋原本就有些多疑,尤其还出了个朱文正的事情,自个亲侄子都能背叛自己,何况是其他人呢?所以,朱元璋现在,已经开始琢磨着如何给这些自以为有着从龙开国之功的功臣们讨个笼头了!而刘基的建议,却是正好合了朱元璋的心思。
  朱元璋做了打算之后,干脆叫来了刘基,开始询问刘基关于建都的事情:“刘爱卿,如今大都已下,燕云十六州也已经光复,中原重新落入我汉家之手,只待剿灭残元,即可重定我汉家不易之基,爱卿以为如何?”
  刘基赶紧吹捧道:“陛下提三尺剑,区区十一年,就得以驱逐鞑虏,恢复汉家天下,实乃天命所归!”这话倒也不错,朱元璋从一个快要饿死的和尚,走到如今这个地步,简直是个奇迹。可以说,历朝历代,得国之正,就没有超过朱元璋的,这里头真的充满了一些巧合与天命的味道,这也是为什么洪武年间,朱元璋屡次掀起大案,却并没有真的造成朝堂上多少震荡的缘故,一方面他的确爱民如子,另一方面也是他的崛起,让人真的相信,他是真正的上天之子。
  朱元璋对此非常得意,他也觉得自个挺牛叉的,不过,他还记得自个找刘基来的正事,干脆说道:“刘爱卿精于风水堪舆之术,又精于术算历法,大明如今刚刚开国,这建都之事,朕一时间却是有些拿不定主意!”说着,朱元璋命人拿来舆图,上面圈定了几个地方,应天,长安,洛阳,开封,还有大都。
  刘基一开始的时候,还担心朱元璋又突发奇想,还想要让凤阳做都城呢,老实说,那里做皇陵都嫌风水差,更别说做都城了!这会儿看到舆图上头圈定的地方,刘基顿时松了口气。
  舆图上的地方,都是之前各个朝代曾经建都之地,刘基也是考过进士,还曾经四处游历过的人,去过的地方不少,这会儿微微沉吟一番,终于说道:“臣以为,还是洛阳与大都更为妥当!”
  洛阳的确是个好地方,那里是中原腹地,依山傍水,经济繁华不说,周围几重关隘,要是有外敌入侵,便有足够的缓冲余地。当年赵光义说什么江山在德不在险,阻止赵匡胤迁都洛阳,结果到头来,赵光义的子孙倒是一直留在开封这个四面平原,还老是被汴水倒灌的地方,却是直面金人骑兵,落了个惨淡下场。要是在洛阳建都,就算皇帝比较废物,好歹凭借着地利,也能多支撑几年。
  至于大都,刘基反而有些不看好,同样是那句话,建都大都的,都是胡人政权,虽说在刘基看来,那里的确也有龙气,但是,刘基总觉得心里头有些看不过去。当然,嘴上刘基还是将大都的优势说了一番,并没有故意贬损。要知道,比起汉人来说,胡人其实更相信天意,做什么事情都要占卜,都要请神,大都能够被几个胡人朝廷看重,自然也有其优势所在。
  朱元璋听完刘基的话,他挥了挥手,让刘基退下,自个低头沉吟起来。


第38章 马皇后
  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