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快穿]红楼之丫鬟那些事儿-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柳五儿见状,也只得跟风随步地跪在地上,心里却很不以为然:同喜说的这番话,总不会空穴来风,多少反应出的,是薛家人在宝钗被选入北静王府之前的心态。而薛王氏之所以这样生气,更多的还是同喜直白地说出了她心底的盘算,把她的心计暴露于人前,让她在女儿和别的下人面前丢了面子,有些抬不起头来。
不过,同喜这番话一说出来,薛王氏又不能当着女儿和别的下人的面承认自己动过这样的念头,在喝止之余,她也封死了自己的退路,以后是再也不会出尔反尔,继续赖在贾府住着不走了。
***
正如柳五儿所预料到的,在闹过这样一番之后,不只下人们再也没有对这件事提出异议的,薛王氏也很快就把这件事告知了贾母和王夫人。
贾家人对薛家这个突如其来的决定半点准备都没有,自然是无论真心假意,都要好生挽留一番。在柳五儿看来,王夫人的挽留自然是真心实意——她还指望着儿子娶了宝钗,而不是黛玉呢,留着薛家人在府里,哪怕宝钗进了王府,也能起到制衡的作用。
至于贾母的挽留是真情还是假意,这就不好说了。但是在表面上,贾母并没有流露出赶薛家人走的意思,只是不想王夫人那样苦口婆心地一直劝说罢了。
当然,薛家人在贾母面前都是晚辈,让贾母苦苦求着一家没有血缘关系的晚辈住在自己家里,也确实有些跌了她侯府老封君的身份。起码薛家人并没有那么的重要,值得贾母这样做。
不过这一次,薛王氏却是早就拿定了主意,无论王夫人如何劝说,也没有半点松口的意思。王夫人努力了几日,也就只好答应了。
而薛家当下明面上的当家人薛蟠,却对这件事没有半点看法,一心只随着母亲和妹妹的意思,让他留下也好,搬家也罢,对他来说没有半点影响,每日照旧出门打马游街,肆意享乐。
薛王氏短时间内也顾不上教管儿子——虽然在之前的十余年中,她也从来都没有“教管”过。她现在一心只想着女儿和搬家的事,又因为宝钗这就要去北静王府作女官,因此就把薛家人自己搬家的日子放在了送走宝钗之后。
十几日的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宝钗进王府的日子就到了。在宝钗即将离开的前一日,贾母和王夫人特意设宴,为宝钗和薛家人送行,柳五儿身为宝钗的贴身丫鬟,又是要陪着她一道去北静王府的,自然也在丫鬟们的席间得到了一个座儿。
席间,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凤姐等人自然都有东西送给宝钗,姐妹们也都送了些或是手帕、或是香囊、或是一幅画、一幅字这样的小东西,让宝钗带着当做念想。宝玉更是特意从外面淘换了几样有趣的小东西,放在一个匣子里送给宝钗。
而下人们之间也自有交际,鸳鸯、平儿、袭人、紫鹃……纷纷拿出些小玩意儿送给柳五儿。柳五儿一一收下,心底却一直盼望着今后的生活:经历了这几世,她终于得以真正脱离贾府,要去体验外面的生活了!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大家,么么哒~~
第103章 莺儿(24)
第二日一早,宝钗和柳五儿带着三口箱笼; 还有几个小包袱; 在薛王氏的泪眼和贾府众人的目送中; 登上了北静王府派来接她们的马车。
北静王府距离贾府说不上近,主仆二人随着马车摇晃了将近一个时辰; 马车才穿过一扇小门,又过了片刻,才终于停下; 有嬷嬷过来通知她们; 可以下车了。
柳五儿扶着宝钗下车; 正要回身拿包袱,过来引导她们的嬷嬷抢先一步开口; “哪位是紫薇舍人之后; 金陵皇商薛家的薛宝钗?”
那嬷嬷一脸严肃; 语气方正; 宝钗和柳五儿都不敢在她眼皮子底下放肆。柳五儿忙收回手,宝钗上前一步; “我就是薛宝钗。”
“哦; 那这位是?”
“是我从家里带来的丫鬟; 莺儿。”
“我姓赵,是王府里的管事。”那嬷嬷道,“你们初来乍到的; 就先听我分派。”赵嬷嬷在王府当差多年,自有一股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气势; “这位莺儿姑娘,既然进了王府,那也就是王府的侍女了,这些行李自然另有人帮你们送到住处,你们不用多管,还是先随着我的人去沐浴更衣,换上王府女官、侍女的衣裳,去给王妃娘娘请安要紧。”
宝钗和柳五儿对视一眼,隐隐感到这一番作为,是北静王府里的人在给她们下马威,首先在气势上压住她们——当然,更多的可能还是她们想多了,堂堂北静王府,王妃是正儿八经的藩王正妃,比起她们来,地位超然得不是一星半点。宝钗身为女史又如何?就算是真正爬到了妃位的元春,在皇后面前,也不过是个“妾”罢了。
赵嬷嬷说完,静静打量了这主仆二人几眼,不给她们拒绝的机会——虽然柳五儿也不觉得谁会真的开口拒绝——赵嬷嬷使了个眼色,就有垂着手等在一旁的王府侍女走上前来,引着她们两个去了另一个院子。
侍女径直带着她们进了西厢房,里面早就准备好了浴桶和洗澡水,旁边还整齐地摆放着两套衣裳。那两套衣裳眼色不同,因为都叠得方方正正的,暂时还看不出制式上的区别,一套是天青色的,另一套是浅蓝色的——浅蓝色的衣裳上摆着几朵小巧的绒花,天青色的衣裳上却摆着一个乌沙冠,上面点缀着几颗米粒大小的珠子。
“这一身是薛女史的衣裳。”那侍女指了指天青色的衣裳,“另一身是这位姐姐的,沐浴之后,把发髻也换成双环髻就可以了。”
那侍女口齿伶俐,很快就把事情介绍清楚,宝钗笑着谢过了她,垂下眼皮,柳五儿从怀里拿出一个小荷包,悄悄塞进了那位侍女的手心。
“我就等在外面,若有不便、或是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的事情,只管叫我就是了。”那侍女勾唇一笑,退出了这间厢房。
她一走,宝钗和柳五儿才悄悄松了一口气,不过想到留给她们收拾准备的时间或许不会太多,又因为那侍女就等在外面,她们初来乍到,也不清楚这屋子的隔音效果如何,因此也不多说话,尽快沐浴更衣。
好在现在还没过中秋,天气不冷,两人匆忙收拾了一下,从厢房内出来的时候,那侍女倒有些吃惊,“两位动作好快。”
宝钗淡淡地没有反应,尽显大家闺秀宠辱不惊的风范。柳五儿却不能让这句话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被放过去,配合地一扬眉。
那侍女往对面的东厢房扫了一眼,柳五儿这才注意到,那边厢房门口也站着一位和这位侍女穿着打扮相同的侍女。
不过,在这句话之后,这侍女却不肯再多说了,也不说后续要带她们去哪里、什么时候过去。宝钗和柳五儿只好也站在这里等待,柳五儿闲来无事,观察起了身边的这名侍女:她同样梳着双丫髻,年纪在十五、六岁上下,说起来和宝钗、莺儿的年纪都差不多,身上穿着浅黄色的衣裳。柳五儿心下猜测,这北静王府中下人的身份地位,或许就是通过身上衣裳的颜色来分辨的。
几人等了约莫两刻钟,对面厢房的门才打开,从里面走出来一位比宝钗略高、略瘦一些的少女,她身边同样跟着一位穿着蓝色衣裳,梳着双环髻的丫鬟。
宝钗的脸上立即露出客套的笑容,她用眼神冲那位少女打了个招呼,那少女又回了个眼神,两名北静王府原本的侍女才领着四人出了这座院子。
一行六人,沿着夹到走了一段,从一个角门进了一座飞檐反宇的气派院子,又沿着回廊走了一段,经过穿堂,又绕到正房的正门外。“这是王妃居住的正殿。”两位黄衣侍女一人进去通禀,另外一人等在外面,轻声向她们介绍。
四人屏息敛气,那位进去通禀的黄衣侍女很快就走了出来,“王妃叫你们进去呢。”
于是四人就跟在两名侍女身后进了堂屋,这间屋子比柳五儿之前见过的所有屋子——包括荣国府的正院堂屋还要更阔大,屋子里的装饰也都是珠光宝气的。她们并没有在堂屋多做停留,很快就进了一旁的内殿,隔着珠帘,北静王妃高高地坐在上面的一张太师椅上。
北静王妃说的话不多,只问了几个问题,多数还是由她身边的红衣侍女代为发问。通过这些问题,柳五儿知道了和宝钗一同进王府作女官的少女姓杨,名叫杨珈纤,是一位御史家的女儿。
“王府里的女史有两个空差。”询问完了两位新晋女官的家世,北静王妃才不徐不疾地说起正题,“一个是王爷的外书房当差的女史,另一个是藏书阁的女史,都暂时空缺。”她笑了笑,又解释起这里面的缘故,“在书房当差的女史如今已经晋升了,又有了身孕,不好再当着女史的差事。藏书阁的女史却是年纪到了,被放回了家去。”她顿了一下,“这两个位置,我也不好分派——毕竟不知道你们心里更想去哪一处。这样吧,今儿你们都回去想想,明儿一早用早饭之前,把想去哪处当差的话告诉负责照管你们的赵嬷嬷。等明儿你们进来请安的时候,我再给你们分派去处。”
王妃笑着说完,又扭头唤站在一旁的一名红衣侍女,“红棉,明儿一早,记得去找赵嬷嬷问清楚了过来回话。”
那侍女恭敬地答应一声,王妃这才把目光投到珠帘之外的两位新晋女官身上。
宝钗和杨珈纤也都裣衽施礼,应下了北静王妃的话。至于柳五儿和另一个跟着杨珈纤进府的丫鬟,她们两个的回应就无足轻重了。
***
从北静王妃起居的正殿里出来,之前的黄衣侍女引着她们去了一座小小的院落之中——柳五儿注意到,这似乎是一个院落群,每一座院子都很小巧,院内的正房只有中间的堂屋,没有里间,再有就是两间小耳房。左右两侧的厢房倒是正规屋子,一暗两明,还各带一间耳房。
之前下车时负责接引她们的赵嬷嬷正站在堂屋外,见她们进来,快步迎了上来,几句话打发走了黄衣侍女,又安静地看向四人,“杨女史住东厢房,薛女史住西厢房。”
她简单地分派过两人的住处,也不多加解释为何这样分派,“我还要去别的院落照应,你们先各自回房,查看一下自己带来的行礼有没有什么遗落了没送过来的。一个时辰之后我会回来,若有问题,那是再告诉我——想要打水的,西边的耳房里有温水,也有灶台,东边的耳房里有些茶叶和点心。晚饭等到了时辰,另外有人给你们送过来。”
说完,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杨妹妹……”赵嬷嬷一走,宝钗正准备和杨珈纤寒暄两句,杨珈纤却像是没听到似的,转身就朝着东厢房的方向走,她身边那个名叫络儿的小丫鬟还扭头冲柳五儿“哼”了一声,这才几步追上她家姑娘。
这院子不大,说话的声音传得也快,柳五儿清楚地听到络儿凑到杨珈纤的耳边,轻狂地说道:“不过是个商人家的女儿,怎么能和姑娘您争呢……”
柳五儿收回目光,小心翼翼地观察宝钗,宝钗脸上淡淡的,半点不见尴尬,似乎也并不为杨珈纤主仆的无理生气。她只抿了抿唇,之后就若无其事起来,领着柳五儿回了西厢房。
西厢房的布置很普通,在柳五儿看来,和荣国府里丫鬟屋子的布置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薛家主仆的箱笼已经被人抬了进来,就摆放在屋角,两个随身的包袱也没有被落下,就放在一进屋的圆桌之上。
“姑娘,要不要喝口水,吃些点心?您先坐下歇歇,我去给你拿茶叶和点心,还有打水……”
宝钗却笑笑地摆手,“还是先把东西收拾出来吧,你放心,这些事我在宫里的时候也自己做得惯了。”她微微停顿了一下,“和杨家妹妹也是那个时候就认识的。”
虽然宝钗主动提到了杨珈纤,柳五儿还是觉得这话自己怎么接都不太合适,索性岔开话题,“姑娘,王妃娘娘最后说的那件事,你可有主意了?”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大家,么么哒~~
第104章 莺儿(25)
柳五儿直接就提到了北静王妃说的选差事的事,宝钗也没有装不明白; “两个差事各有各的好; 我还没有想好……莺儿; 你觉得哪个更好?”
宝钗摆出了一副商量的姿态,柳五儿就也没藏拙; “奴婢想着,藏书阁的差事,或许更好呢。”
主仆相处了这几年; 柳五儿也有些摸清了宝钗为人处世的风格和脉络; 在大部分问题上; 宝钗都是走“藏拙”路线的,但是在该出风头的时候; 也不会默默无闻; 放过手边的机会。
这一次北静王妃一上来就给出了两个选择; 虽然不乏挑拨宝钗和杨珈纤两人关系的意思; 但是更多的却是想要通过这一个选择而了解两人的为人。外书房和藏书阁,只听地点; 就能轻易分辨出两个位置哪个比较平庸; 哪个更容易飞黄腾达。更不用说; 北静王妃还在言语中直接下了一剂猛药,直言不讳地表明,之前在外书房作女史的女官已经成功当上了北静王的女人; 还怀上了身孕。
要知道,元春在东宫经营多年; 虽然太子甫一登基就立即封了妃位给她,但是却一直都没能怀上身孕。这里面或许有皇后娘娘——也就是当年的太子妃和北静王妃两人间行事风格的差异,但是对于“选择外书房女史这个位置”的好,却已经铺垫得够多了。
看刚刚杨珈纤和络儿的态度,她们显然对这个位置志在必得。
柳五儿倒是不觉得宝钗哪里比杨珈纤差了,之所以她鼓励宝钗选择藏书阁女史的位置,更多的还是因为,她怎么想都觉得,外书房女史这个位置,更像是一个陷阱:上一个在这个位置上的人已经成功上位,北静王妃就算再大肚能容,也会对接任这个位置的人有所警惕吧?
更不用说,那位原本的外书房女史——柳五儿也不知道她现在在北静王府的后院是个什么身份,但是能当上王府女史,家世就不会太弱。又怀上了孩子,只要平安生产,位份就不然不会是“侍妾”那样简单,若是生下儿子,那么十有八九一个“侧妃”之位是跑不了的。
而这位“侧妃”,她对自己上位的方式心知肚明,又怎么可能不提防自己的接任者?
肚子里的孩子,就是她最大的凭仗,有了这个凭仗,北静王就算再无情,在很多事情上,也必然会倾向于她。这样一来,接任外书房女史这个位置的人,日子就不一定会好过了。
至于藏书阁,位置偏冷,北静王一年都不一定会过去一次,之前的藏书阁女史在那里安安稳稳地呆到了被放出去的日子,这固然不符合宝钗的志向,但是——不招人眼目,起码是安全的。而机会,却是可以创造的。
宝钗静静地盯着柳五儿看了一会儿,就在柳五儿以为自己说错了话的时候,宝钗却莞尔一笑,“你这丫鬟,果然是懂我,竟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
柳五儿不由得心下感叹:宝钗果然是宝钗,深解韬光养晦之道。而且显然,宝钗也领会到了北静王妃话语里那几层隐含着的意思。
这一世,能拥有像宝钗这样的任务对象,柳五儿真觉得自己轻省了不少,虽然很多时候少了用武之地——但是,这份默契,就已然难得了。
主仆两个很快就商量好,第二天早上见了赵嬷嬷,宝钗也就这样告诉了赵嬷嬷自己的决定,甚至都没有避讳明着过来打探的络儿。
反倒是络儿,在听说了宝钗的选择之后,活像是看到了什么怪物似的,瞪大了眼睛盯着宝钗看了好一会儿,才发出了一声不屑的嗤笑。
赵嬷嬷点了点头,又安静、带着一脸肃意地看了络儿片刻,直到络儿敛去自己脸上的神色,重新变得恭顺起来,她才收回目光,问络儿:“杨女史起来了没有?王妃那边还等着我过去回话呢。”
“我们姑娘还要再等一会儿,这些话,我告诉嬷嬷也是一样的。”
“这可不行。”赵嬷嬷瞄了宝钗一眼,见宝钗和柳五儿已经进了里间,好似并没有听到这两人的对话,眼底露出一点意外和惊喜,却又瞬间遮掩起来,继续朝络儿道:“你不过是个丫鬟,哪能代替女史做决定?这可是大事,必须要杨女史亲自和我说才行。”
对着王府里的嬷嬷,络儿不敢放肆,只好满脸不情愿地领着赵嬷嬷往对面东厢房去了。
宝钗和柳五儿虽然进了里间,却并没有真的忽略外面的动静,宝钗坐在炕上,柳五儿挨着炕沿站着,主仆两个静静地听着外面赵嬷嬷的话,又透过窗缝,观察着对面的一举一动。
赵嬷嬷走进东厢房,不过片刻就从里面出来,朝着这边望了一眼。宝钗主仆连忙收回目光,生怕被赵嬷嬷发现,不过赵嬷嬷也并没有多做停留,扭身就出了这间小小的院子。
“姑娘,我去领早饭吧?”柳五儿征询地问。
“去吧。”宝钗点了点头。
主仆两个都知道,今天早上的第一关已经过了,之后的“大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